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_胡海霞
- 格式:pdf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患者的心理指导及护理体会
赵悦;胡海霞;沈亚男;朱相珍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1(032)008
【摘要】目的:总结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指导的方法.方法: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指导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增强患者生活的信心,正确面对疾病,减少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放射性损伤.结论:无法实施根治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通过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延长生命,减轻痛苦.对此类的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指导,对于提高疗效,正确认识疾病,提高生活的信心以及对家属和医护人员必要防护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总页数】2页(P1582-1583)
【作者】赵悦;胡海霞;沈亚男;朱相珍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外科,吉林,长春,13000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外科,吉林,长春,13000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外科,吉林,长
春,13000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外科,吉林,长春,1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永久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对患者随访观察与行为心理指导 [J], 应秀华;季乃军
2.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患者的心理指导及护理体会 [J], 赵悦;胡海霞;沈亚男;朱相珍
3.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 [J], 熊志红;陈继升
4.结构性心理干预联合健康生活指导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理韧性及生活质
量的影响 [J], 陈雨莹;李玉珠
5.一例多部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J], 李桂美;王建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0名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癌效果和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癌效果和满意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中,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抗癌效果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关键词】放射性碘125粒子;体外高频热疗;恶性肿瘤;优质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54-01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有临床研究表明,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抑制部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1]。
放射性碘粒子125植入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
体外热疗是局部治疗的配合手段,能够有效的提高局部肿瘤的控制率。
两种方法联合治疗需要进行全面性、针对性、整体性的优质护理。
本文就优质护理在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手段,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4名,女性46名,年龄在45-7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4.13±2.89岁。
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给予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每组各45名患者。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的护理
高艳红
【期刊名称】《辽宁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025)006
【摘要】我院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24例,疗效满意,避免了手术或再次手术的打击.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8例,共24例.年龄57~82岁,平均67岁.其中21例经病理诊断为肺癌,余3例经CT诊断,均为我科住院患者,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1.2方法本组24例均在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行放射性粒子植入.CT定位后消毒穿刺部位,并铺无菌单,用2%利多卡因局麻后经皮经肺穿刺肿物,成功后安装种植转盘,用植入针经转盘上的小孔将粒子植入针管远端,直达肿瘤组织,后退针管1cm,再同法植入第2粒如此重复,在肿瘤组织内粒子之间间隔1 cm左右,之后变换穿刺针的角度,再重新穿刺肿瘤的其他部位,重复以上操作,直至在肿瘤内种植满意后,拔除穿刺针,包扎穿刺孔.【总页数】1页(P320)
【作者】高艳红
【作者单位】沈阳市胸科医院放射线科,1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的护理 [J], 冯培珍
2.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J], 何亮琼;王军兰;肖娟;田琼;郭靖
3.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的护理 [J], 苏艳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患者精神抑郁方法探析[J], 吴思琪;李毅俊;孙伟芬
5.肺癌患者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J], 何胜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管癌根治术后淋巴定向植入125碘放射粒子106例护理余海燕【摘要】@@ 我院自2002年4月~2008年7月,开展食管癌术后淋巴区域定向植入125碘放射粒子106例.该项技术是将放射粒子术在直视下植入手术淋巴区域,具有手术与放射治疗同时完成、靶向目标准确、局部控制率较好等优点.为配合手术与放射治疗效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护理计划与严密的放射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了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明显地提高了食管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0(027)003【总页数】2页(P84-84,86)【关键词】125碘放射粒子;植入;食管癌;护理【作者】余海燕【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外科,重庆,万州,40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我院自 2002年 4月~2008年 7月,开展食管癌术后淋巴区域定向植入125碘放射粒子 106例。
该项技术是将放射粒子术在直视下植入手术淋巴区域,具有手术与放射治疗同时完成、靶向目标准确、局部控制率较好等优点。
为配合手术与放射治疗效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护理计划与严密的放射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了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明显地提高了食管癌患者术后 5年生存率。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6例患者,男 82例,女 24例,年龄 31~74岁。
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 88例,贲门腺癌 18例。
放射粒子源为125碘密封粒子源,粒子植入方式:根据食管癌不同手术方式,术中直视下在相应的淋巴引流区植入放射粒子。
由于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是一门较新的技术,因此,要求护士不仅要熟悉食管癌手术常规护理,而且更需要熟悉放射线辐射相关知识与护理,以切实保证放射源的安全使用。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可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及体内放射治疗的适应能力。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6年5月—2019年10月,将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临床护理)。
结果: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差异显著(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00%、5.00%(P<0.05)。
结论:通过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植入;恶性肿瘤;临床护理;并发症当前,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发生较大的改变,同时也导致恶性肿瘤的患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以至于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临床上在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时,常采用放、化疗方式,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然而效果却不佳。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属于一种内放疗方式,通过置入的放射型粒子对肿瘤细胞进行近距离照射,能够有效减少对附近组织器官的损伤,且具有精度高的特点,从而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
据诸多学者研究表明[1],在对恶性肿瘤患者采取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同时,通过实施临床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为更好的表述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以我院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8年5月—2019年10月,将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各20例。
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0例、10例,年龄40—80岁,平均(60.3±1.4)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0例、10例,年龄40—80岁,平均(60.2±1.6)岁。
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治疗方法术前,医护人员应利用CT扫描确定患者的肿瘤位置、大小、形态等,随后把CT扫描所获得的信息数据录入计算机TPS内进行计划设计,按照结果确定放射性125I粒子剂量以及放置位置,然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并在穿刺点以及进针路径进行局部浸润性麻醉,在CT引导下对肿瘤组织进行穿刺,在穿刺到位后回抽没有血液回流,同时按照术前TPS计划放置粒子,粒子间距应控制在1.0—1.5厘米,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术后用CT扫描观察粒子分布情况。
医疗医务标准化标准化护理在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 葛 影 周慧赟 谢 波(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摘 要:目的:分析对接受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标准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随机均分为两组,参照组3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采取标准化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与生存质量等指标。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心理状态与生存质量等较优,与参照组相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接受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标准化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护理效果,标准化护理,恶性肿瘤,生存质量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6.055Application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in Iodine-125 Radioactive Particle Impla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GE Ying ZHOU Hui-yun XIE Bo(The First Affi 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University)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treated by iodine-125 radioactive particle implan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admitted to the First Affi 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22 to December 202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6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36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andardized nursing.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and the results were signifi 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of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nursing for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receiving iodine-125 radioactive particle implantation can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Keywords: iodine-125 radioactive particle im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nursing effectiveness, standardized nursing, malignant tumors, quality of life基金项目:本文受蚌埠医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恶性肿瘤患者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时负性情绪及干预研究”(项目编号:2021byzd266sk)资助。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心理护理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4月—2014年07月收治的208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不同的病情和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观察并评价心理护理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按计划顺利完成,无粒子脱落现象发生,亦无其他并发症,复查发现近期有效率为94.2%,疗效显著。
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明显,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结论: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欲望和生活质量。
标签: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心理护理恶性肿瘤是一种治疗难度大、单一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常见疾病,往往需要采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治疗方法[1]。
近年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且操作技术日趋完善,它能够在术中或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或周围组织中,其释放的放射线能够持续短距离杀伤肿瘤组织,而对正常组织不产生或产生很小的损伤作用[2]。
但是,患者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比较陌生,存在的疑虑和恐惧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异常。
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04月—2014年07月收治的208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不同的病情和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04月—2014年07月收治的208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117例,女91例,年龄28~73岁,平均47.8±13.6岁。
病理诊断显示均为恶性肿瘤,其中肺癌51(非小细胞型)例,肝癌44例,胰腺癌22例,前列腺癌28例,直肠癌手术后复发37例,直肠癌盆壁侵犯26例,所有患者均为中、晚期,肿瘤直径均小于6cm,无远处转移或远处转移灶不超过3个。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CT定位的情况下植入125I粒子。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作者:刘秋芝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方法通过对39例125I粒子植入肿瘤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系统的护理管理,使患者在粒子植入治疗中理想的疗效。
结果125I粒子植入术成功率达10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相对安全、可靠,创伤小。
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
关键词:恶性肿瘤;125I粒子植入;护理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肿瘤的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日益发展。
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治疗的方法,具有相对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等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
本文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确诊为恶性肿瘤并行125 I 放射性粒子治疗患者共39例,通过系统科学的护理,疗效显著。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9例患者,男21例,女18例;年龄29岁~81岁,中位年龄58岁;经活检病理学确诊原发性肝癌17例,肺癌19例,胰腺癌2例,前列腺癌1例。
1.2方法1.2.1术前准备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常规、心电图检查确认无手术禁忌,可以耐受手术。
手术前以CT扫描确定肿瘤部位、数目、大小。
1.2.2 设计粒子植入计划将术前CT扫描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TPS进行计划设计,根据结果确定放射性125Ⅰ粒子剂量及植入部位。
1.2.3 粒子植入常规消毒铺巾,在穿刺点及进针路径行局部浸润麻醉,在CT引导下以粒子植入针穿刺肿瘤组织远侧边缘,穿刺到位后回抽无血液回流后,根据术前TPS计划植入粒子,粒子间距为1.0~1.5 cm,术中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术后行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及观察粒子分布情况。
2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术,术后未出现粒子移位、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肿瘤医学论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肿瘤医学论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肿瘤医学论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冯秋静山东省胸科医院, 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 目的对反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过反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7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总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反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关键词] 反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循证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b)-0037-02 在组织学上,恶性肿瘤分为上皮性的癌,非上皮性的肉瘤和血液癌,恶性肿瘤或破坏患者的组织、器官等功能,导致患者因器官坏死出血引发感染,最后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法是最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肿瘤微创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但是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也是提高患者康复率的重要环节[2]。
本院对78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我院接受过反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7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在41~75岁,平均年龄为(57.23±2.36)岁,经过CT、核磁共振成像(MRI)、病理穿刺活检后,发现78例患者中肝癌49例,肺转移瘤15例,胸腔恶性肿瘤6例,宫颈癌4例,恶性纤维组织瘤2例,肝转移瘤1例,胸壁转移瘤1例。
门用最少数据、最短时间和最佳技能来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的艺术[1]。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需要在应用过程中改进、持续性改进和预防性改进,要不断完善、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其创新点为区域化层次排班,细化岗位职责,使资质不足的护士明确工作内容,知晓岗位等级,遇到问题知道向谁请教,按考核成绩及实际工作能力每季度升级轮岗,起到了促进其自觉学习成长的长效作用。
小组式值班、递进式培训、岗内多对一带教、以点带面式考核、强调抢救中站位式配合、工作中病例个案分析,也使得年资高的护士自觉承担起带教、培训低年资护士的职责,同时也缩短了低年资护士全面掌握急诊护理工作的时间,形成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良性化,从而缓解了急诊护理人力资源不足,资质不够的压力,降低急诊护理高风险职业的差错事故,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效率。
4参考文献[1]张亚卓,韩悦容,冯洋.我国急诊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52.[收稿日期:2010-10-26编校:王丽娜/郑英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胡海霞,沈亚男,赵悦(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外科,吉林长春130031)[摘要]目的:总结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加强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同时加强对家属和医护人员的防护。
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通过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观察。
有效的提高预后疗效。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恶性肿瘤;护理恶性肿瘤靠单一治疗手段往往难以达到较好疗效,必须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医学生命科学及医学生物工程学的发展,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日益完善,它是在术中或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1]。
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早期症状不典型,一旦确诊多为晚期,而晚期患者疼痛剧烈,此时为患者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可以通过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晚期结肠癌与传统外照射相比,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是低剂量率射线对肿瘤的持续照射。
此外,对放疗医务人员的防护问题易于解决,治疗靶体外剂量迅速衰减,也有利于保护正常组织。
放射性粒子是由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所及北京原博生物新创公司提供,能量为27.4 31.5KeV,源活度在0.4 0.8mCi之间[2]。
我院自2007年在省内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30余例,取得满意疗效。
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满意,3例疼痛完全缓解,最长生存期达18个月。
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延长了生存时间,改善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1 79岁,均经病理证实手术不能切除,影像学或术中证实癌,没有远处转移或即使有远处转移但转移灶尚不危及生命者。
术中种植成功率100%。
所有患者经粒子治疗后3个月随诊,病灶明显缩小,症状得到控制。
经术后护理未见粒子移位,游走及肺栓塞等并发症。
1.2手术方法:由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术前依据CT片资料,由计算机系统模拟合理分布确定放射性粒子在组织中的剂量分布及数量。
根据病种和个体差异,确定麻醉方法及在CT或B超引导下经皮种植,按照计算机的治疗计划植入放射性粒子。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准备:术前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向患者介绍粒子植入的基本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获得有关信息,行使知情权。
有目的地训练患者平静呼吸下屏气,也可请接受过手术的患者讲解亲身感受,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对于知识层次较高的患者,介绍粒子植入的新进展,以及国内外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情况,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向患者介绍治疗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求患者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心电、胸部X线片及B超定位。
对凝血功能较差者改善凝血功能,预防术后腹腔内出血,肝功能较差者可保肝治疗,避免术后肝功能衰竭。
嘱患者认真阅读治疗知情同意书内容,在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术前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要求患者减少活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止呼吸道感染。
嘱患者术前24h进流质饮食,术前6h禁食水。
术前30min静脉推注抗生素1次,预防术后感染。
·5751·吉林医学2011年3月第32卷第8期2.1.2心理干预:对于手术患者而言,绝大多数都有心理负担,由于患者是经过多方面的治疗均无很好疗效的情况下来做此项手术的,心理不免有些紧张、恐惧[3]。
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是一项较新的治疗技术,接受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多为高龄晚期患者。
明确诊断后,患者及家属心理刺激较大,呈现焦虑、恐惧、压抑等心态。
针对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向其说明以下情况:术后出现的临床过程,如禁食水时间较长、短期内出现食欲下降、术后2 3d原有腹痛和腰背部疼痛可能加重、有可能出现较多腹水等,避免出现情况后再被动解释;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及后果;放射防护是本治疗的特有情况,放射防护的必要性及方法,及有效放射防护后的安全性;术后的随诊时间、方法,随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患者及家属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针对这种心理特点:①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同时注意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压力,消除顾虑,树立信心,以积极的情绪接受治疗。
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此项手术是一种安全成熟的技术,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
③与术者配合,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和对患者的要求,使患者有心理准备,消除顾虑。
④向患者讲明防护的重要性。
I125粒子能量低,半衰期长,平均穿透距离短,离患者50cm基本无放射活性[4]。
2.2术中护理:护士应准备必要的治疗物品,如抢救药品、器械、氧气等;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心理安慰。
使患者保持体位,避免因体位改变而造成损伤。
粒子植入治疗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的,医护人员应多给予患者良性信息,积极配合手术操作,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如有疼痛,给予止痛,以免疼痛影响操作。
在放射性粒子植入递送粒子过程中动作应该轻柔、谨慎、准确,必须保证每一颗粒子都种入肿瘤内,避免跌落遗失,导致CT室内放射物污染,术中医护人员要穿铅衣,戴铅手套、铅眼镜、铅围领,防止射线对医护人员的辐射。
2.3术后护理2.3.1一般护理:术后6h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随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异常变化要及时报告医生。
术后根据医嘱给予抗感染及止血治疗。
2.3.2粒子植入术后防护:①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粒子释放较低能量的射线,而且衰减迅速,因此对周围人群的影响较小,大多数射线能量消耗在肿瘤体内,粒子治疗的1 2个月内孕妇和儿童应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对他们的辐射。
②术后患者住单独的病房,减少与其他人的密切接触,病房门前要挂醒目标志,减少活动范围,不串病房。
③防护护士应加强防护意识,因植入放射性粒子多为Y射线。
I125放射性粒子半衰期为60d,200d后剂量几乎衰变为零。
粒子植入组织距体表较浅时,在体表覆盖0.10 0.25mm铅当量橡胶即可屏蔽90% 99%的辐射剂量[5]。
④有粒子浮出,应放在特制的铅盒内,报告核医学科做妥善处理。
2.3.3并发症的预防和与处理:①腹腔内出血的护理: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早期发现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②局部疼痛:疼痛不太严重,一般不予处理,向患者作好解释,一般24h之后可以自行缓解,疼痛较重者可以根据医嘱予以止痛,疼痛持续加重者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③肺栓塞是粒子植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故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
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伴心率加快、紫绀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勿深呼吸,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活动,本组未发生此并发症。
2.3.4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定期复查,自觉遵守隔离防护制度,与家人尽量保持1m以上的距离,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门新的学科,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不仅熟悉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注意事项、目的、护理,在给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更需要有的放矢地观察和护理,而且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细致的工作作风,切实保证放射源的安全,使植入治疗顺利完成。
根据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知的程度和态度,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对患者及家属说明放射性粒子治疗的优越性、操作步骤、配合要点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对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方法、目的、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一个大概了解。
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减轻忧郁、焦虑、恐惧心理,挖掘和调动他们的内在潜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激发患者的生存欲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尽可能的减少并发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本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患者的积极配合,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参考文献[1]张雪哲,吴沛宏,张福君,等.开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J].中华放射杂志,2004,38(9):901.[2]盖宝东,金仲田,舒振波,等.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7,22(11): 873.[3]王吉英,孙树霞.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手术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08.[4]刘志辉,吴莫德,胡晓桦,等.I-AFP抗体在肝癌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7 (4):62.[5]翟颖,蔡文,李荫,等.30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78.[收稿日期:2010-08-26编校:李晓飞/杨宇]·6751·吉林医学2011年3月第32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