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讲山地的形成
- 格式:pptx
- 大小:6.14 MB
- 文档页数:84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4讲山地的形成一、单选题1.(2020·北京)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特征和差异,以此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
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答案】(1)C(2)A【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分析】(1)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化石,A、B、D错。
③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化石,C正确。
(2)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处岩层出现弯曲为褶皱,褶皱的岩层都出现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晚于褶皱,A正确。
图中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没有经过变质作用,B错。
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错。
乙处煤层因断层作用厚度大,D错。
故答案为:A。
【点评】褶皱与断层的比较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②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③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④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2.(2019·浙江会考)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凝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
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斧劈石属于()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2)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作用C.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答案】(1)B(2)A【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分析】(1)由资料可知,华山的岩石是岩浆侵入地表以下冷凝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形成的,因此斧劈石属于侵入岩,其典型代表是花岗岩。
山地的形成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小偏整理了山地的形成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山地的形成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1.褶皱山和断块山2.板块运动与地貌3.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①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
4.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①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②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5.火山6.山的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高考中得高分1、地理选择题巧用五法:一是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如果肯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该选项的也可以。
二是反证法: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
三是信息转换法: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四是图解法:根据作图来辅助解答。
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五是数据比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定量分析,并对一些相关的量和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2、地理学科主观题解题技巧: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文地理答题——容易丢掉“采分点”,介绍几个技巧:一是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
二是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山顶比周围地区高出300米以上的自然地形。
山地是地球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类型,由于高度和地形的特殊性质而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和科学价值。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即山地的形成原因和地理意义,来探究山地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一、山地的形成原因1.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山地形成的一个关键概念。
在地球的表面,有7个大陆板块以及14个海洋板块。
这些板块不停地运动着,当两个板块碰撞或者一个板块被挤压成另一个板块时,山脉就会形成。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印度板块碰撞到南亚板块形成的。
2.地壳抬升地壳抬升主要是指内部地壳的花岗岩和埋藏的地质层在长时间的侵蚀和运动后被推向地表,形成峰峦起伏的山脉地貌。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活跃的板块边缘或者花岗岩等岩石从地幔深处升起的地区。
3.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山地形成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风、水、冰的侵蚀和物质的剥蚀可以改变地面形态,从而形成峰峦起伏的山脉地貌。
山地的侵蚀过程通常会形成如谷地、悬谷、铁线楼梯等景观。
二、山地的地理意义1.气候影响山地能够影响气候是因为山体高耸入云,会产生对风向的阻挡作用,天气形成的气流会被推升到较高的高度,使溢出的气流下降形成降雨,使山地拥有了不同程度的降水。
此外,山地地形的变化会影响气流的温度,从而影响气候、降雨等方面。
2.水资源山地是水资源重要的产生地和天然水库。
由于大气层中水汽会被高处的山体和云层阻挡,在山地上水汽变成水滴,从而降下来。
山地也是一些重要的供水地或水源地,如世界闻名的阿尔卑斯山脉就是欧洲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3.资源分配与利用山地地形的特殊性会使得山地对于农牧业、矿产资源,以及旅游业发展具有独特的地理意义。
在农牧业方面,山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会影响到作物品种和生长周期,对于人们实现定居和生产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矿产资源方面,山区经常是重要的金属矿物和宝石矿产资源集聚地,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蕴含着丰富的矿藏。
在旅游业方面,山地的现代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重要的产业之一,峰峦起伏的山脉和丰富的生态系统使得人们可以在其中获得独特的旅游体验和感受。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 板块构造与山地的形成历年考情:考题分值考点题型命题情景2019年江苏卷3-4 4 山地的形成选择题野外地质考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 24综合题玄武岩不同山体类型的演化地貌形成一、板块构造理论山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内力的作用之下。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
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碰撞,产生板块的运动。
(一)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①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则是岩石圈活动频繁地带;②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③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作水平运动。
注意:①北冰洋分属于亚欧板块及美洲板块。
②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张裂而形成。
③印度洋板块的三块较大陆地:澳大利亚、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及印度半岛。
④赤道穿过六大板块(太平洋东部有一部分属于南极洲板块)。
⑤南美洲落基山脉是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易混概念辨析:①板块是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地理单元。
地壳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②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底部形成的。
裂谷则是陆地板块张裂形成的。
【常考的板块边界】(二)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注意】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山地的特征地理知识点总结1. 山地的形成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板块的运动和挤压,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和挤压形成了山脉、山系和山脊。
在地质学上,山脉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的水平挤压、垂直运动和地壳岩浆的升腾所形成的。
地球上的山脉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岩石变形造成的,这种变形可能是由于地壳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或拉伸而产生的。
2. 山地的地形特征山地的地形特征非常复杂,山地地形的主要特点是地势崎岖、群峰突兀,山体起伏变化大。
山地地形由山脉、山谷、河流、湖泊、溪流等组成,地势起伏较大,坡度大。
3. 山地的气候特征山地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降水和气压等方面。
由于山地海拔较高,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因此山地气候通常比平原地区更凉爽。
另外,山地降水量也较大,山地地势复杂,气流容易受到地形的阻挡而形成降水。
此外,山地气压也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对人体健康也会有一定影响。
4. 山地的生物资源山地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山地通常是各种植物、动物的栖息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山地地形复杂多样的情况下,山地生物资源的种类也非常丰富多样。
5. 山地的灾害由于山地地势崎岖、地形陡峭,山地区域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此外,山地气候条件较复杂,也容易发生气象灾害,如暴雨、雪灾等。
山地灾害对于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总之,山地作为地球上重要的地形地貌之一,对于地球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充满了雄奇壮丽的景观;山地气候特征明显,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气压较低;山地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是各种植物、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山地也是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高发区域。
因此,对于山地的地理知识的了解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山地资源、避免山地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4讲山地的形成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2分)1. (4分) (2013高一上·湖南期末) 下列地质地貌示意图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 . a和bB . b和CC . c和dD . b和d2. (6分)下列地质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A . 风化作用B . 外力作用C . 变质作用D . 内力作用3. (4分) (2013高一上·大庆期中)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7日16时18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东京方面有强烈的震感,建筑物剧烈晃动.回答下题.(1)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A . 受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挤压B .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C . 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D .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2)地震发生时,东京时间(东九区)是()A . 12月7日16时18分B . 12月7日17时18分C . 12月8日17时18分D . 12月7日16时19分4. (4分) (2017高二下·宁阳期中) 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塑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下图中分布在石灰岩地区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5. (4分)“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 内力作用B . 搬运作用C . 侵蚀作用D . 沉积作用6. (4分) (2019高二下·吉林月考) 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与成都相比,拉萨()A . 日出早,白昼长B . 正午太阳高度角小C . 海拔高,日照强D . 大气逆辐射强(2)图示区域()A . 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 . 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C . 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D . 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7. (4分) (2013高一上·长岭期中) 根据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题.(1)该地地质构造成因是()A . 向斜成山B . 向斜成谷C . 背斜成山D . 背斜成谷(2)下列有关叙述不可信的是()A . 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B . 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C . A处修水利工程要注意塌方渗漏D . B处建有大规模煤矿8. (4分) (2018高二下·铜陵期末)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考点规范练13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点规范练第26页(2020山西太原检测)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
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可能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河水流量②地壳运动③两岸岩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该断面4—6月河水深度持续增加,原因是()①河水流量持续增加②气温升高,降水量持续增加③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④河水含沙量低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1.C 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可能和内力有关,地壳上升河流下切程度相当;也可能和外力有关,两侧河岸形态几乎一致,说明两岸侵蚀差异小,河床岩性相同。
第2题,结合材料“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4—6月气温回升,该河流以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上升,融雪补给量增大,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图中还可反映出4-6月河底不断加深,说明河底泥沙沉积少,侵蚀加强,由于该时段以融雪补给为主,河水中含沙量低,且流速持续加快,河床侵蚀增强,导致河底不断加深。
D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4.图中区域()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3.D 4.D解析:第3题,地层②被断层①切断,因此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形成③的内力作用为变质作用,形成④的内力作用为岩浆活动;⑤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地;根据断层两侧岩层的相对位置可判断,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