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盛世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 格式:docx
- 大小:32.68 KB
- 文档页数:6
盛世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八课时,每周两课时,课外一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主要讲述隋唐时期的历史。
时间从581年到907年,主要介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内容。
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国进入蓬勃发展的隆盛时代,这一时期,国家统一、政治开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高度发展,造就了开拓进取、兼容并包的恢弘风貌。
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繁荣”、“开放”。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开放、中外交流的顶峰时期,开启了历史的新阶段。
隋唐上承分裂割据的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为后世的宋元明清所承袭;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本单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总领全册内容。
本单元围绕繁荣与开放两大主题展开,包括五个专题:专题一开明的政治;专题二繁荣的经济;专题三友好的民族关系;专题四开放的外交;专题五辉煌的科技文化。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制、民族关系及对外往来、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等。
学习难点是隋唐盛世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外交频繁的原因等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隋唐建立、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科举制等基本史实。
(2)了解掌握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史实。
(3)了解唐朝开放与交流、与周边国家交往的史实。
(4)了解隋唐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
过程与方法:(1)分析隋唐盛世产生的原因,并逐步认识其本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简单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总结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比较鉴真和玄奘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第⼀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阶段⽰意图:北朝(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国南朝(陈)隋唐时期特征:繁荣和开放的社会581年,定都长安,时间:589年(隋⽂帝时);历史作⽤:结束了⾃西晋以来⼆百七⼗多年战乱分裂的局⾯,时间:605年特点:纵贯南北的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以洛阳为中⼼,北达涿郡(今北京),南⾄余杭(今杭州)三点:起点涿郡,中⼼点洛阳,终点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历史作⽤:⼤⼤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利于巩固国家贵族李渊(唐⾼祖)起兵反隋,建⽴唐朝,建⽴时间:618年,定都长安形成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开明治国思想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⑴重视发展⽣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⑵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政策措施⑶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⑷⼤兴学校,发展科举⑸任⽤贤才、虚⼼纳谏(任命房⽞龄和杜如晦做宰相,⼈称"房谋杜断";重⽤的魏征是最著名的谏⾂)治世局⾯形成:国家政治⽐较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逐步增强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的⼥皇帝,她晚年称帝,把国号改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唐太宗发展农业⽣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宗励精为治:任⽤贤才(例如姚崇);重视地⽅吏治;注意节俭。
史称开元年间的政局为"开元之治"唐⽞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明显增加,唐朝进⼊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907年,唐朝灭亡。
①兴修⼤型⽔利⼯程;②农耕技术提⾼:⽔稻⼴泛采⽤育秧移植;农业③蔬菜引进许多新品种;④茶叶⽣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⑤⽣产⼯具的改进:制成曲辕犁;创制新的灌溉⼯具筒车。
丝织业:花⾊品种多,技术⾼超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瓷、唐三彩最为有名著名的⼤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唐都长安城:城内实⾏“坊市制”。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隋唐政权的建立与发展;2、了解隋唐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能简要分析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以及“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3、了解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过程,初步分析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4、了解唐朝的民族关系及对外友好交流,理解和睦的民族关系、积极的对外交流是唐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5、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的重要体现,懂得这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明白与当时的社会繁荣密不可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自己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2、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进行简单评价,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隋唐社会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以及繁荣与开放的关系,培养综合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出示诗句“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引导学生体会:赵州桥是一座高度的科学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
2.唐都长安和大明宫含元殿——千里望长安万国拜含元多媒体投影:唐都长安城平面图以及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提出问题:唐朝长安城建筑布局如何?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评价活动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出示图片)2.比较雕版印刷术与人工手抄——雕版印刷减负增效,传播文化3、引导学生联系印刷术的发展: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近代欧洲人发明了机器印刷、现代的电脑排版等。
让学生感触到近现代中国的与世界的落伍和差距,让学生意识到振兴中国的责任。
活动三:抢答环节隋唐之际,我国科学技术成就有哪些世界第一?活动四:光耀千古的诗坛1、诗海泛舟:经典作品欣赏,感悟唐诗文化的丰富灿烂;2.知文论世:三位诗人诗作风格与他们所处时代背景及经历的联系。
3、图表归纳:从归纳特点到探究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使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感悟。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公元581年至907年,这近330年是中国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并达到繁荣昌盛的隋唐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时期。
隋唐社会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是历代所无法比拟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上:隋统一全国,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局面。
隋确立的三省六部制,从由集权的方式解决中央和地方关系发展到用分权的办法来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实行科举制,打破了单纯按门第出身选官的制度,将人才选拔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地主阶级。
扩大了统治基础。
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隋炀帝的暴政使其统治被农民起义推翻。
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政策,善于用人纳谏,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政治比较清明,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统治逐渐衰落,使唐朝后期政治黑暗混乱,在农民战争打击下瓦解。
2.经济上:隋的统一和运河的开凿使南北文化得以交流,封建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唐初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唐中期以后,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征税以土地财产为标准,而庄园经济则成为唐后期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城市内有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和管理机构,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业城市。
3.民族关系上:唐朝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统治者采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使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政策。
对外交通除陆路外,更开辟了海路与海外来的联系加强。
外贸纳入政府管理范围(设立市舶使)。
这一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4.文化上: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平民文化产生,专业教育确立,多姿多彩的雕刻绘画艺术出现。
隋唐时期政治上统一,社会经济发展,民族交融,中外交流,以此为基础各族人民缔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课题: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考考点】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3、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4、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5、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流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复习重点】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及课本重要图片的认识。
2、注重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比较,唐太宗、唐玄宗的统治与当今重视民生问题、官员选拔问题的联系。
3、以隋唐的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方面的史实,说明民族团结、对外开放的进步性。
【复习过程】一、温故知新图片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迭、时代特征,引入本节复习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中考考点。
隋唐是一个繁荣、开放的社会,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特别是唐代,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大放异彩的一个时代,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这时期之所以成为鼎盛,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
二、用年代尺梳理隋唐历史大事(一)隋朝兴亡1、隋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统一时间和意义。
完善年代尺来思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处?(《全能提分》23页)2、哪些王朝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秦朝、西晋、隋朝、元朝)3、识图形式复习“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影响。
4、材料题形式复习“科举制的创立”的情况和作用,填表格形式拓展科举制度的演进过程。
5、归纳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成效?灭亡的原因、时间、从隋朝获得认识?(二)唐朝兴亡1、唐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有作为的皇帝有哪些?以及统治的治世局面。
2、安史之乱的背景、概况、影响;3、结合史实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唐朝灭亡后的格局。
(三)盛唐气象1、材料题和连线题形式复习盛唐气象政治方面的表现。
2、展示实物图片,归纳盛唐气象经济方面的表现。
繁荣与开放的隋唐社会适用年初中一年级级所需时共7课时,课内6课时,课外1课时。
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 在中国历史上,隋唐时期是中古时期,从时间上看,它承前而启后,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当然这一时期又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它创建的科举制度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唐初统治者改良政治,发展生产,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到开元年间出现盛世局面,全面的繁荣与开放铸就了盛唐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风貌,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本单元分为三个专题,分别是专题一:繁盛一时的隋朝;专题二:唐朝的治世局面;专题三:唐朝多民族的交往与活跃的外交。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了解并掌握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单元的学习难点是分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本单元学习方式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辅助于辩论会等,并加强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联系。
预期的学习成果主要包括落实本主题单元的基础知识,整体把握隋唐历程,体会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现实意义,注意在学习过程中搜集的资料、辩论稿等形成文本积累资料。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
(2)分析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唐朝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流。
(3)感悟辉煌的隋唐文化,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
(2)通过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了解隋唐为何繁荣为何开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隋唐盛世的繁荣,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必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与思维导图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与思维导图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预测未来。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掌握一些核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必备初中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与思维导图。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介绍了三代的历史背景、特点和重要人物。
思维导图:夏商周时期——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2. 秦汉时期:重点介绍了秦朝和汉朝的兴衰原因,以及秦始皇和刘邦等重要人物。
思维导图:秦汉时期——秦朝、汉朝、大一统、兵马俑3. 隋唐宋时期:介绍了隋朝、唐朝和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思维导图:隋唐宋时期——隋朝、唐朝、五代、北宋4. 传统思想与文化:介绍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传统思想,以及诗词、绘画、科举等文化。
思维导图:传统思想与文化——儒家、道家、法家、诗词、绘画、科举二、世界古代史1. 古希腊罗马: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和重要人物。
思维导图:古希腊罗马——古希腊、雅典民主、希腊哲学、古罗马、罗马法2. 印度古代:了解了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宗教文化和影响。
思维导图:印度古代——印度教、佛教、英国殖民、种姓制度3. 世界古代文化交流:介绍了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其他古代文化交流现象。
思维导图:世界古代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汉字传播三、近现代史1. 近代中国的国家命运:介绍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重要事件。
思维导图:近代中国的国家命运——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 世界两次大战与冷战: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原因和结果。
思维导图:世界两次大战与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3. 近代科技与文化:介绍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文化的兴起。
思维导图:近代科技与文化——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现代文化四、历史的教训与反思1. 历史教训的意义:探讨了历史教训对于人们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2024年中考备考】七年级历史下册(思维导图+大单元整合+考点清单+难点点拨)主题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大单元整合】【考点清单】考点一:隋朝的统治1.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时期国力强盛的原因:(1)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社会安定;(2)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值度量衡;(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4.大运河(1)概况: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四段: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2)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③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消极:加重了百姓劳役和赋税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灭亡。
5.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2)创立:①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3)影响积极:①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此后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②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③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土,禁锢了人民思想,阻碍了新思想的萌发。
6.隋朝的灭亡隋朝末年,徭役兵役沉重。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考点二:唐朝的统治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1)唐太宗: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七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知识点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盛世隋唐---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适用年级七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共用八课时,每周两课时,课外一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主要讲述隋唐时期的历史。
时间从581年到907 年,主要介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内容。
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国进入蓬勃发展的隆盛时代,这一时期,国家统一、政治开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高度发展,造就了开拓进取、兼容并包的恢弘风貌。
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繁荣”、“开放”。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开放、中外交流的顶峰时期,开启了历史的新阶段。
隋唐上承分裂割据的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为后世的宋元明清所承袭;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本单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总领全册内容。
本单元围绕繁荣与开放两大主题展开,包括五个专题:专题一开明的政治;专题二繁荣的经济;专题三友好的民族关系;专题四开放的外交;专题五辉煌的科技文化。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制、民族关系及对外往来、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等。
学习难点是隋唐盛世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外交频繁的原因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
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隋唐建立、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科举制等基本史实。
(2) 了解掌握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史实。
I - ■鼻 iTr
writ Pi 54r<natf f d :vi-
• ・■「* “ *■*. ■•,」甫■+■
亠■申 M-X P UET^ 丄dH *■1-5
*〒豪・丨b
■ 4 t ; ■ ■ ■■■"IT t* ■<ltl.1,-i*Tr-|l *4>i^FjLti. ■■章宝・■» %-:!:・■■
--.J
i-. p.r4^-vi ii «>甲* ・fif •
M A R ■. ■ ■ " ■ S'B ■ ■■**
■ *■彎l 亠1!:>«円耳・
■JT 厂-B
• 'FF *H MtF ■■B4J ■ ■
■ HW X :
. i!^a. MMf>gv
TI 11 MtfBBVilNH «-P4TB- if« m
聽1
篷區定 ■n ar "■也k” ill : *:3 9 ■用it ■■蓼・m ・M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可■已• H HA «r^< BH : ld z —
E
(3)了解唐朝开放与交流、与周边国家交往的史实。
(4)了解隋唐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
过程与方法:
(1)分析隋唐盛世产生的原因,并逐步认识其本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简单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总结唐朝与各民族的关系、比较鉴真和玄奘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4)识读历史地图和材料,并学会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唐朝统治者的开明思想和开明政策,促进唐朝的繁荣,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2)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意识。
(3)了解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对应课标(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3)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4)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1)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题单元问题(2)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设计(3)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4)隋唐盛世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
专题一:开明的政治(3 课时)
专题二:繁荣的经济(1 课时)
专题三:友好的民族关系(1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四:开放的外交(1 课时)专题五:辉煌的科技文化
(2 课时)
其中,专题五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
专题四开放的外交
所需课
1 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的故事,找出他们的共同之处。
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 ,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通过“请你做导游”活动的设计,更好地了解长安城的布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
到自豪
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
1、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
专题问2、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题设计3、隋唐时期活跃的对外交往产生的影响。
4、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对我们的启示。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用书,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文成公主入藏》、地图、人物画像图、历史故事等专业书籍:《中国通史》、《隋唐五
代简史》、《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等相关网站:基础教育教材网
中国历史课程网 等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导入:播放视频《西游记》片段。
提出问题:影片中唐僧的原型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看那时的中外关系?
活动2:畅所欲言: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各组将收集的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的故事材料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如讲故事等。
活动3: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习。
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经受了那些磨难?他们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给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活动4:小组讨论探究:1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2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对我们的启示?
活动5:总结升华:总结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感情
(1)能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进行合作交流。
(2)能够充分展示出自己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
展示方式多样,能够反映学生的识图能力、处理历史材料能评价要力、表扬能力等
点(3)师生对各学习小组的合作成果进行点评,并对小组进
行加分奖励。
(4)观察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表现,进行相应评价,记入个人档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