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测的临床应用 张秀珍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91
论著作者单位: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全自动血培养系统临床应用评价张秀珍 宣天芝 胡云建摘要! 目的 评价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ac T /Alert 系统的功能及影响因素。
方法 1800份血标本应用Bac T /Alert 系统的分析结果对其分离阳性率、假阳性率、阳性最早出现时间及所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讨论和评价。
结果 1800份血液标本用BacT/Alert 全自动血液培养仪检测,检出阳性标本363份(20.2%);平均假阳性率为1.6%;系统总体阳性出现时间分别为∀10小时占20.8%;10~24小时占41.6%;24~48小时占35.6%;超过48小时报告阳性占2%。
结论 BacT/Alert 系统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快速、正确等优点,严格控制各项操作条件是正确报告的关键。
关键词! 血培养系统 细菌Clinical evaluation of BacT/Alert and the factor for false positive Zhang Xiuzhen ,Xuan Tian zhi ,Hu Yun jian.Bei j ing H ospital ,Beijing 100730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function and Analyze the factor for false posi tive for BacT/Alert blood culture system.Methods A total of 1800blood culture sets were obtained from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 ts.For each culture 8ml of blood was i nocu lated into both the aerobic and anaerobic standard bottle of BacT /Alert sys tem.We evaluated positive rates,false positive rates 、speed and the ability to detect aerobic anaerobic and facul ta ti vely microorganism.Results In a total of 1800culture sets,363cases were obtai ned positive.positive cases were distribu ted in respiratory,emergency and IC U department.To calculate the time of 101strains,20.8%were found positive in less than 10hours,41.6%positive in less than 24hours,35.6%positive d urin g 24~48hours.and 2%positive over 48hours.Among the 1119strains, 1.6%were false positive.Conclusion The automated blood system BacT/Alert appears to be of speedy,reliable,and labor saving features.Key w ords ! Blood culture system Organism第三代全自动血培养Bac T/Alert 、VITAL 和Bactec 9120等系统的引进和临床应用,为败血症及严重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快速正确的报告,在临床细菌学快速诊断的过程中迈出了一大步。
卫生部北京医院张秀珍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发展、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难治性感染已构成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原因是细菌的天然耐药谱是相对稳定的而获得性耐药谱是多变的,按传统的经验治疗常常失败。
文献报道,8 h内采用合理的治疗手段可降低30天的死亡率。
用体外药敏试验的结果推测药物在体内的疗效、各临床实验室开展耐药监测,用回顾性的细菌耐药资料总结出常见感染细菌的耐药规律作为初始治疗的参考,以此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但临床实践的事实证明体外的药敏报告有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临床医生和细菌室都为之困扰,因此正确理解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存在的局限性及合理评价药敏试验的价值十分必要。
一.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在获得感染部位真正的致病菌和操作规范的前提下,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可对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预测,查出耐药,减少治疗错误,为个体化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局域性的药敏试验结果的收集统计是临床医生经验治疗循证医学的证据;临床细菌室的病原检测和药敏试验可预测爆发流行的发生,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线索。
自1976年WHO号召全球各临床细菌室把每天的药敏试验结果输入WHONET的软件经统计分析获得全球和各地区细菌耐药趋势、发现新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在中国,自1994年以来已对区感染、医院感染、ICU等不同病区组织了多个多中心的耐药监测,总结出中国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规律如: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的耐药率达70%或以上;除碳青霉烯类外第4代头孢菌素对阴沟肠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含舒巴坦的复方制剂对不动杆菌常常有效;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碳青霉烯类天然耐药,而对复方磺胺、多西环素、舒谱深、氟喹诺酮常常敏感;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脂类耐药率达80 %以上;这些规律为患者初始经验用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无疑对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压力、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有重要的意义。
二.体外药敏试验的局限性医生抱怨细菌室的药敏报告不正确,有时临床有疗效但药敏报告是耐药,可有时临床无效但药敏报告是敏感。
临床细菌室要充分发挥细菌涂片的作用张秀珍【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07(007)002【摘要】文献报道,调查美国3555所急诊单位入选14069例〉65岁的感染患者,其医院内病死率为10.3%,其中30d病死率为15.3%,原因是延迟了发病8h 内的最佳用药时机。
阿根廷研究报道,13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者为49.2%,而病死率统计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病死率无差异,疗程中调整用药组和非调整用药组的病死率也无差别,惟有早期合理、足量治疗组的病死率(37.5%)远低于不合理治疗组(9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上述报道说明早期是否合理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而细菌实验室能在8h内作出报告的项目寥寥无几。
无可否认,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实验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微生物工作效率和检测水平,使诊断结果更为准确,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重要信息,为提高临床微生物诊断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也应注意经典方法常是先进设备的验证、校准和补充。
目前国内临床微生物领域普遍存在着忽视经典的细菌涂片显微镜检查的作用,因此,我们急切地强调和呼吁临床微生物界同道,在应用现代化、自动化系统的同时,积极开展细菌涂片检查,及时报告检查结果,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总页数】3页(P145-147)【作者】张秀珍【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检验科,10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相关文献】1.前列腺液涂片细菌检查和细菌培养的相关性 [J], 欧阳慧琳2.前列腺液涂片细菌检查和细菌培养的相关性 [J], 欧阳慧琳3.痰涂片检出白细胞吞噬细菌在急性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J], 尚鲁强; 徐学慧; 燕丽萍4.2016-2019年重庆市细菌学涂片革兰染色项目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J], 王淑玲;颜令;徐兰兰;张震;李甜;廖璞5.涂片法与培养法对细菌性及真菌性角膜炎实验室诊断价值 [J], 刘立春;张秋文;刘素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规范做好血液培养卫生部北京医院 张秀珍什么是CLSI的M47文件★血液培养的临床价值 ★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从血液中检出致病菌的关键因素 特殊血液培养(真菌,分支杆菌,导管相关,感染性 心内膜炎,岢养细菌) ★血液培养危急报告 ★质量评定指标 ★生物安全血液培养是最有价值的诊断 败血症的方法 快速报告血培养结果可降低死亡率CLSI谈血培养的重要性在病人血液中培养出活的细菌可以明确病原及 提供抗生素敏感试验,合理的选择抗生素. 血培养阳性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说明原发感染 部位抵抗力下降,不能清除病灶,病原的种类有 重要的意义.血培养是危机感染的预警 败血症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血液中的微生物在3分钟内到达每个器官 阳性的血培养报告应被视为潜在的医疗紧 急状态警报。
发展为败血症的比率高达40%~90%。
血培养阳性的患者应尽可能快地给予适当 的抗感染治疗。
菌血症的结局 Outcome of Bacteremia死亡-菌血症 17% 死亡-疾病 15% 死亡-菌血症 9% 死亡-疾病 7%痊愈 68%痊愈 84%接受不适当的抗感染治疗接受适当的抗感染治疗Adapted from Phillips et al., 1990巴黎公立医院集团(AP-HP) 2003-2008年血培养数量 平均 : 5.5万瓶/年.2000床 130瓶/日.千床 (按200个工作日计)1.台大医院:2009年全年71,915套 (2000张床位的三级综合性大型医院) 2.美国:30,000套(565张床的三级综 合性医院),约20%的病人至少进行过 一次血培养。
3.中国医院现在的血培养量:2010年全年 11,661瓶(1300张床的三级综合性大型医 院)(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Oct. 2006,)不同部位感染败血症发生率 Sites of Primary Infection in Severe Sepsis50Patients With Sepsis (%)4036%3020%2019% 13%107%5%0 肺部 早期血流感染 腹腔感染 尿道 皮肤 其他Fish DN. Am J Health Syst Pharm. 2002;59(suppl 1):S13-S19.血培养诊断败血症微生物或其产物在血液中引起 疾病•败血症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血液中的微生物在3分钟内到达每个器官. •在死于败血症的患者中,尽管采用抗生素给与合适 的治疗,1/4的人死亡时,血中循环的微生物为 10/cc或更少71620480102030405060SIRS SEPSIS SEVERE SHOCK 死亡率%血培养#1#2。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真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标本采集、直接镜检、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及免疫学试验等。
以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最重要。
1标本采集不同真菌感染应采用不同的临床标本。
浅部真菌感染可以采集毛发、皮屑、指(趾)甲、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
深部真菌感染的检查可取痰、尿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等。
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后应及时转运至实验室进行检查,一般不超过1~2h,以免标本变质污染。
标本须在用药前采集,对已用药者则需停药一段时间后再采集标本。
2检查方法2.1 直接检查法直接镜检是最简单也是很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其优点在于简便、快速,无菌部位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定真菌感染。
但是,除了少数真菌外,多数不能确定其种类。
由于阳性率较低,阴性结果亦不能排除诊断,有时需反复检查或做其他方法检查以进一步确定。
直接镜检对于浅表和皮下真菌感染最有帮助。
2.1.1 不染色标本检查取皮屑、毛发、指(趾)甲屑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中央,滴加100~200g/L KOH溶液1~2滴,以盖玻片覆盖后在火焰上微微加热,使组织或角质溶解、透明后,先于低倍镜检查有无真菌菌丝或孢子,再以高倍镜检查其特征,可初步诊断真菌感染。
2.1.2 染色标本检查有些真菌如深部真菌需要染色后才能更清楚地观察,常用的染色方法如下。
(1)革兰染色法:多用于白假丝酵母菌、孢子丝菌和新近感染的组织胞浆菌等。
所有真菌均为革兰阳性。
(2)乳酸酚棉蓝染色法:取标本于载玻片上,滴加染液,加上盖玻片后于镜下观察,真菌被染成蓝色。
该法适用于各种真菌的直接检查,培养物涂片检查及小培养标本保存等。
(3)荧光染色法:用0.1%吖啶橙对标本涂片和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为黄绿色,新型隐球菌、鼻孢子菌为红色,组织胞浆菌为红黄色,曲霉菌为绿色。
2.2 分离培养法真菌培养是目前鉴定真菌的唯一方法。
DABS-Cl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参中羟脯氨酸含量宫向红;刘慧慧;徐英江;邹荣婕;于召强;张秀珍【摘要】建立了测定海参中羟脯氨酸( hydroxyproline,Hyp)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酸水解后,用4-二甲基胺基偶氮苯-4-磺酰氯(DABS - Cl)衍生,以乙腈-柠檬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C18柱分离,436 nm下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羟脯氨酸衍生物与样品基质很好分离,在40 ~2 0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平均回收率84.2%~ 104%,RSD< 10%.此法灵敏、准确,适用于海参中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期刊名称】《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年(卷),期】2012(002)003【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羟脯氨酸;DABS;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海参【作者】宫向红;刘慧慧;徐英江;邹荣婕;于召强;张秀珍【作者单位】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山水海产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6;烟台山水海产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6;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胶原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的皮、骨、软骨、肌腱、韧带和血管中,是结缔组织中极其重要的结构蛋白质,起着支撑器官、保护肌体的重要作用。
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是胶原蛋白的特异性氨基酸,在其它蛋白质中很少见[1],而且其在胶原蛋白中含量稳定,占总氨基酸的10% ~14%;在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没有游离的Hyp参与合成,所有的Hyp均由已合成的肽链中的脯氨酸经羟化酶作用转化而来,因而可通过测定Hyp计算胶原蛋白的含量[2-3]。
最新研究表明,胶原蛋白水解所得的胶原肽具有很好的吸收特性,而且还具有许多生理活性,而这些生理活性大多与L-Hyp有关。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3年8月第26卷第4期 ChinJClinHealthc,August2023,Vol.26,No.4·论著·中老年骨质疏松与β胶原特殊序列和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比值的相关性吴曼a,仇莉b,文燕a,张慧敏a,张佩佩a,蒋帅a,张艺a,张成林a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a老年医学科,b医学影像科,宿迁223800[摘要] 目的 探讨中老年骨质疏松与β胶原特殊序列(β 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 P1NP)比值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中老年患者167例(男35例,女132例),依据所检测的骨密度(BMD)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35例,男10例,女25例),骨量减少组(46例,男15例,女31例)和骨质疏松组(86例,男10例,女76例)。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研究对象腰椎(BMD L)、股骨颈(BMD N)及髋关节全部(BMD H)的骨密度;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 P1NP和β CTX,计算β CTX/T P1NP的比值。
结果 骨量正常组β CTX水平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β CTX水平(P=0.004);骨量正常组T P1NP水平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T P1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7);β CTX/T P1NP比值,骨量正常组低于骨量减少组低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密度(T值)与β CTX/T P1NP比值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β CTX/T P1NP比值对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骨质疏松;生物学标记;骨密度;诊断技术和方法;吸收测定法,光子DOI:10.3969/J.issn.1672 6790.2023.04.016Correlationanalysisofbonemetabolismmarkerβ CTX/Total P1NPratioinmiddle agedandelderlypatientswithosteoporosisWuMan ,QiuLi,WenYan,ZhangHuimin,ZhangPeipei,JiangShuai,ZhangYi,ZhangChenglinDepartmentofGeriatrics,SuqianFirstPeople′sHospital,Suqian2238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WenYan,Email:405952459@qq.com[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correlationbetweenbonemetabolismmarkerβ CTX/T P1NPandosteoporosisinthemiddle agedandelderly.Methods Atotalof167middle agedandelderlypatients(35malesand132females),admittedto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SuqianAffiliatedtoNanjingMedicalUniversityfromJanuary1,2019toMay31,2021wereselected.AccordingtotheresultsofBMD(BMD),theyweredividedintonormalbonemassgroup(n=35,10males,25females),osteopeniagroup(n=46,15males,31females)andosteoporosisgroup(n=86,10males,76females).TheBMDoflumbarspines(BMD L),femoralneck(BMD N)andtotalhipjoint(BMD H)ofthesubjectsweremeasuredbydual energyX rayBMDinstrument.SerumbonemetabolismmarkerssuchasT P1NPandβ CTXweredetectedbyelectro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thentheβ CTX/T P1NPratiowascalculated.Results Thethreegroupswerecomparedeachother.Thelevelofserumβ CTXinnormalbonemassgroupwaslowerthanthatinosteopeniagroupandosteoporosisgroup(P=0.004).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 P1NPlevelbetweennormalbonemassgroupandosteopeniagroupandosteoporosisgroup(P=0.247).Theβ CTX/T P1NPratioofnormalbonemassgroupwaslowerthanthatofosteopeniagroupandlowerthanthatofosteoporosisgroup(P<0.001).Bonemineraldensity(T value)andβ CTX/T P1NPratiowasnegativelycorrelated,therewasastatisticaldifference(P≤0.001).Conclusion Theratioofβ CTX/T P1NPhascertainreferencevalueforearlydiagnosisandtherapeuticevaluationofosteoporosisinmiddle agedandelderlypatients.[Keywords] Osteoporosis;Biomarkers;Bonedensity;Diagnostictechniquesandprocedures;Absorptiometry,photon基金项目:江苏省老年健康科研项目(LR2021060)作者简介:吴曼,主治医师,Email:wumanayd2011@163.com通信作者:文燕,主任医师,Email:405952459@qq.com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骨质疏松症(OP)是目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中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发生率逐年提升[1],困扰着中老年人[2]。
头孢西丁及其他6种β—内酰胺药物体外抗厌氧菌活性研究.?50ChinJNosoeomio[V o1.9No.11999头孢西丁及其他6种p一内酰胺药物体外抗厌氧菌活性研究北京医院张秀珍蓬查胡云建(北京100730)摘要目的对头孢西丁作体外抗厌氧菌活性研究.并与其他6种B一内酰胺酶抗生素进行比较方法用琼脂两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头孢西丁对拟杆菌属厌氧性球菌校杆菌属及革兰阳性厌氧杆菌的敏感覆盖率均达i00.其MIC分别为0,125,0.250.125和lvg/ml;MIC0分别为4,4,l 和4vg/m]累积抑制率数据表明头孢西丁达100抑制率时,MIC值较其他同类药低2~5倍不等结论头孢西丁对革兰阳性和阴性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关键词头孢西丁厌氧菌体外抗菌恬性中国图书资料分粪法分粪号R978.11,旱,/头孢西丁(Cefoxitin)商品名美福仙,是头霉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西丁对临床重要的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耐酶性好对口一内酰胺酶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对许多由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所引起的抗生素失活性提供了高度的保护作用.我们将头孢西丁体外抗厌氧菌活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与样品溶解头孢西丁含量】g,美国默沙东药厂生产,批号V5853;头孢他啶含量lg, Glaxo生产,批号B2967LD;头孢呋肟含量750mg Glaxo生产,批号B0967FC;头孢噻肟含量1.0g,德国赫司特公司授权华北制药厂制造,批号980202; 头孢曲松含量1g,上海先锋药业公司生产,批号960315;头孢拉啶含量lg,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801741;亚胺培南含量500mg, 美国默克公司生产,批号V58991.2试验茵株选择来本院口腔科就诊诊断为牙周炎或牙周脓肿患者,到诊室直接采样,作厌氧菌培养获得菌株,共35株(见表1).1.3试验方法由临床细菌室到口腔科诊疗椅边直接采样,作厌氧菌培养,分离菌株.菌株均经细菌自动鉴定系统VITEK—IMS(由法国生物梅里埃生产)或API鉴定系统作出鉴定鉴定值均大于90.采用美国NCCLS推荐的琼脂稀释法作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每批试验同时用标准菌株作质量控制质控菌M值均在NCCLS要求的范围之内用NCCIS1995年12月公布的厌氧菌敏感试验M解释标准分析实验资料(见表2).表1试验菌株名称及菌株致表2头孢西丁及其他6种抗生素对iI缶床分离的35株厌氧细菌抗菌活性比较FOXo1254o25CAZ200082O0FRx0500802SCR00.】2540.25FTX0.25020.25CEDl000324001MP1.0008IO01.00.125O258.0l0008.O04.00.250i.O01.00l25I.O032<0.030.5Ol0004.005002.0n1252.D0.25005O250O5200040lOOO2.02实验结果2.1共孢西丁对厌氧茵体外抗茵谱头孢西丁对革兰阴性厌氧杆菌,革兰阳性厌氧杆菌,革兰阳性厌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999年第9卷第1期氧球菌和革兰阴性厌氧球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性其中对拟杆菌属的MIC均处于<0.03gg~8gg/ml之问;对厌氧革兰阳性杆菌的MIC在0.125Ng~l#g/ ml;对革兰阳性厌氧球菌的MIC为0.06vg~4#g/ml{对革兰阴性球菌的MIC为0.25gg/m1.按NC—CLS判断标准,以<16,ug/ml为敏感析点,头孢西丁对拟杆菌,厌氧性球菌,棱杆菌属和革兰阳性厌氧杆菌的敏感覆盖率均为100.该结果与有关文献报告资料一致].2.2头孢西丁与其他6种B一内酰胺抗生素抗菌活性比较头孢西丁对拟杆菌属的MIC为0.125gg/ml,这一结果比同类药头孢他啶MIC低16倍,比头孢呋肟低4倍,比头孢噻肟低2倍,比头孢拉啶低8倍(见表2).头孢西啶对厌氧性球菌的MIC.为0.25~g/ml,比同类药头孢他啶低8倍;比头孢拉啶低16倍.头孢西丁对棱杆菌属的MIC.为0.125~g/撺唰百舟比f%ml,这一结果比头孢他啶的MIC值低8倍,比头孢呋肟和亚胺培南低2倍,但与头孢曲松相同,高于头孢噻肟和头孢拉啶的MIC值2倍和4倍头孢西丁对3例革兰阳性厌氧杆菌的MIC.为l~g/ml,MIC值与亚胺培南相同,低于头孢他啶2倍,但高于头孢拉啶,头孢呋肟,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2.3头孢西丁与其他6种D内酰胺醇药物累积MIC分布比较2.3.1头孢西丁及其他6种p内酰胺酶药物对拟杆菌的敏感覆盖率除头孢拉啶为89.5以外,均在94.7%以上,但其累积MIC分布有较大差异头孢西丁累积MIC<0.03#g/ml占26.3,与头孢曲松相同,但远高于其他5种同类药物,说明拟杆菌中26,3%菌株MIC仅在<0,03#g/ml即可抑制其活性.而头孢他啶仅占5.3%;头孢呋肟为0,头孢噻肟,头孢拉啶为15.8(见表3).E0030.0300601250250.52'B1B320412BMICsm口几圈1头孢西丁及其它6种P一内酰胺酶药物对l9株拟杆菌属厌氧菌累积抑制率裹3头孢西丁及其他6种P一内酰胺酶药物对l9株拟杆菌属厌氧菌累积抑制率(】2.3.2头孢西丁及其他6种抗生素对厌氧性球菌的累积MIC值分布百分率,结果表明头孢西丁在达到100菌株抑制时的MIC值为1.0#g/ml,低于除头孢噻肟外的其他5种抗生素.头孢西丁对梭杆菌钟舯∞5;柏∞侣0ChinJNosocomio】V o1.9No.11999革兰阳性厌氧杆菌累积100抑制的MIC值分别为0.25~g/ml和4~g/ml,这一结果低于头孢他啶l6 倍,低于头孢呋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4倍,低于头孢拉啶和亚胺培南2倍.本次研究还表明亚胺培南除了具对需氧细菌的极好抗菌性能外,对各类厌氧菌也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其敏感覆盖率除对拟杆菌属为947%外均为1003讨论3.1头孢西丁是由美国默沙东公司开发的药物,于1992年引进中国市场,对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结果表明,头孢西丁对拟杆菌,厌氧球菌,梭状杆菌及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3.2本次研究结果还表明头孢西丁对本次所研究的菌株均有1O0敏感覆盖率,表明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头孢西丁抗菌活性是非常稳定的.而且在敏感的MIC范围内仍处于敏感析点的低值,不同程度的低于其他同类药物,这可能与头孢西丁对口内酰胺酶有高度的稳定性,能对许多由口一内酰胺酶所引起的抗生素失活提供极好的保护作用有关3.3本次研究中虽然菌株例数仅35株,但对于已上市多年的头孢西丁测定其对临床新分离株的耐药性趋势是有意义的.参考文献l】I.ClH:InⅥ|r0activitiesantibacterialagentsagainstelini-ca]isolates0fEscheriahiacoliandKlebaiell~speciesfromintensive caunits.ChnTher.1991,13(1);252Ga~aln.EJCcitron.DM:AⅡ刀llincidencetepidemlot~gyr andcomparativeinvitrosusceptlbi[itiestOcefoxitinf0ten. cefmetazole,andeeftimxime0fl~2ntcommunityacquiredis._]aresofthebacteroidesfragitisgroupr1.CfinMicroBio].1988,26<11):23613Gotdstein,EJ.Candcitron,D.M:Comparativem州roactivity0fimlpenemand15otheramimicrobic,agentsagainstcfinieallyllII_ portantaerobkandanaerobicbacteria,CtinTher,l988,10(5):487(】998o9船收稿199812o7修回)332例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调查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王华琼张信红穆丽焕(北京100853)对1996年9月~1997年l2月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相互作用做了回顾性地调查,分析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采用微型计算机应用软件一《临床用药咨询微机系统》软件,查阅了332侧(共647嵌)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332 倒患者中,男321倒,女11倒,年龄最大为92岁,最小为53 岁,平均年龄为76.3岁2结果在检查332倒病历中.每例患者在住院期问均使用过抗苗药物,平均使用3种,也有个别患者在住院期间累计使用抗菌药达到6种(见表1,2)表1药物与抗生素配伍情况表2使用抗菌药物调查3讨论3.1抗菌药物品种多,而且更换勤,用药时问长.3.2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多种慢性疾病,临床医生采用多种药物联舍给药来控制感染,所以在联台应用时,应注意各药之间常出现的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3.3由于老年人的体内各组织成分,血流量和生理功瞻均有很大的变化因而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也与青状年患者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在应用抗苗药物时最好使用杀菌剂*哈尔滨医科大学跗属第一医院(19980624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