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包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5
第1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依照《教师教学用书》所定(略)(二)教具:软皮小黑板一块。
教者意图:围绕“教学目的”组织教学。
(三)教学步骤温故1.(挂出软皮小黑板)指名填空:(1)抗战一开始,党就放手发动群众,领导军民开展敌后抗日_______。
(2)_______大捷,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_______大战是中国军队首次主动出击敌人的重大胜利。
(3)党领导敌后军民粉碎敌人无数次的“扫荡”,创造了“_______”、“_______”等作战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
(4)1944年初,根据地军民展开了_______反攻,为大反攻准备了_______。
(注:第4题“暂隐”,待讲新课时显现)学生解答后,教师小结指出:以上例子是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的部分例子。
今天,还会讲到新例子,请留意(把小黑板移到大黑板右侧备用。
)2.分别指名回答:(1)抗战爆发后,党创立什么统一战线?实行什么抗战路线?坚持什么抗战方针?(2)神圣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分别承担哪两个不同战场?实行哪两种不同抗战路线?结果如何?(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哪些援助?这些援助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在大黑板左边写付板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路线、持久战方针(注:加“线”部分是讲授新课时的补充部分)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指出:根据刚才的分析,抗日战争将会出现什么结局?(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指导阅读《提示》)讲授新课中国人民经过几年艰苦斗争,开始看到胜利的曙光。
可是,1944年,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再次一溃千里(在付板书填上“一溃千里”),这是怎么加速?今天,就从这一个问题讲起。
一、国民党豫湘桂战场大溃败1944年,日军为什么要发动打通从中国东北到广州、南宁“大陆交通线”的战役?中国为什么称这次战役为“豫湘桂战役”?结果如何?学生解答后,指导看课文《损失表》。
小结指出:国民党三次会战丧师失地,豫湘桂战场再一次一溃千里。
中图版历史九下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面对共同的敌人,英、法、美、苏联等国将何去何从呢?是继续妥协或孤立作战,还是携起手来,建立统一战线?他们选择了联合、选择了团结,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讲授新课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说:“俄国人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材料二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说:“现在我们大家是风雨同舟了。
”丘吉尔说:“有美国在我们这一边,是最高兴的事。
”材料三海报《UNITED》思考:三则材料反映了英美苏等国有什么共同愿望?(加强合作,共同打败法西斯)英美苏等国都认识到:只有合作,才有出路,才能打败法西斯,取得反法斯战争的胜利。
下面首先学习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自主预习教材73页,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的时间、标志、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观看图片、资料,总结回答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进行评价。
让学生阅读材料和图画,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反思历史的意识和能力。
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1942年元旦,26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出示图片),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
引导学生思考:《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何意义?(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教师小结:从此,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日益增强,从而扭转了战局,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战的转折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多次会议。
1.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出示挂图《斯大林格勒战役》,利用挂图简单讲解战役概况,最后小结。
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哪些领土以及?《开罗宣言》和此后签署的《波茨坦公告》国际文件明确无误地表明,日本必须归还中国被窃取的所有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其中包括钓鱼岛。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尘埃落定话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性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影响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战争是一柄多刃剑,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通过考查上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影响,展示材料,呈现情景,逐步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路径、方法和手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灾难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为了和平必须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抗争。
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他方面的影响的学习,认识到尽管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不尽是负面的,但这决本能成为歌颂战争感谢战争发动战争的理由,从而使学生明了为了和平自己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正负影响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和互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40年4月,纳粹德国陆军司令希姆莱下令在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处建立了40多座集中营,因位于波兰南部奥斯威辛市附近,故而总称奥斯威辛集中营。
历史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存在的4年多期间,先后关押过数百万人,其中有120万到150万人在这里丧生,遇难的犹太人达到100万左右。
因此又有“死亡工厂”之称。
在1940年到1945年期间,从奥斯威辛集中营幸运逃生的人总数仅为20万。
刚开始时,奥斯威辛集中营主要作为关押波兰俘虏的劳工营,后来成为使用先进技术进行群体性大屠杀的现代化杀人工厂。
纳粹德国将犹太人像牲口一样用火车从欧洲各地运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并以最残忍的手段实施大规模屠杀,还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
法西斯德国挑选了许多被关押者进行医学试验,如试验便捷的绝育方法,对孪生子女进行活体或尸体解剖等。
1.背景(1)形势的根本好转:到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反法西斯联盟通过召开国际会议加强合作。
①开罗会议: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签署《开罗宣言》,宣布对日本作战的目的,提出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②德黑兰会议:美、英、苏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战役”。
2.过程(1)美、英盟军集结兵力。
(2)1944年6月,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
3.意义(1)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
(2)使希特勒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大大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3)鼓舞了欧洲被占领国家,促进了欧洲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深化认知]“第二战场”是指英、美在欧洲大陆开辟的反德国法西斯的战场。
确切地说,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直接对德军作战。
这个战场就是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的欧洲第二战场。
(1)法国戴高乐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并建立“自由法国”委员会,坚决抗击德国法西斯。
(2)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一直坚持武装斗争。
(3)其他各国也普遍开展了抵抗运动。
2.亚洲国家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各国人民都开展了抗日武装斗争,打击侵略者。
1.(1)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
(2)中华民族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开始抗击日本法西斯,是世界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的国家。
(3)七七事变后,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军主力。
2.贡献(1)有力支援了其他遭受日本法西斯侵略威胁的国家。
(2)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3)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作战,减轻了盟军的压力。
(4)民族牺牲巨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深化认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对其他战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1.(1)意大利的投降:①背景:北非战事结束,盟军进攻意大利。
②经过:1943年8月,盟军占领西西里岛。
意大利政变,法西斯政权被推翻。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③意义: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2)德国投降:①背景: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军腹背受敌。
美、英、法、苏四国军队进入德国境内。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对德作战行动。
苏军发动柏林战役。
②经过: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3)日本法西斯溃灭:①背景:中途岛海战后,美军采取“跳岛进攻”战术,逼近日本。
《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②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③意义:标志着二战正式结束。
2.安排战后事宜(1)雅尔塔会议:①时间:1945年2月。
②参加国:美、英、苏。
③内容:商谈对德处理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2)波茨坦会议:①参加国:美、英、苏。
②内容: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
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深化认知]雅尔塔会议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会议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绥靖政策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
1.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影响(1)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2)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人类维持世界和平的新尝试——联合国诞生。
(3)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①德、意、日三国溃败;英、法严重削弱;美、苏地位凸显。
②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③世界重心由欧洲开始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4)客观上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探究点一二战期间的国际会议[史料探究]材料一2004年6月,来自16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数十个国家的几千名来宾参加了诺曼底登陆60周年庆典仪式。
在庆典仪式中,希拉克总统为老兵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总统向老兵们致词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决定诺曼底登陆行动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希拉克总统对老兵们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答案]德黑兰会议。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减轻了苏德战场苏军的压力;与苏德战场东西夹攻,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
材料二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相信:经由所有一切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密切而继续的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
——《雅尔塔会议公告》(2)根据材料二,雅尔塔会议公告重点强调的是什么?[答案]根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加强世界各国的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
[结论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探究点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史料探究]材料一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致死方休……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材料二8月6日,美国以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调查该市死伤总数,死者计6万人,伤者10余万人,而伤者亦大多数无法治疗。
——《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记》(1)结合材料一、二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答案]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因素,但起了加速日本投降和减少盟军人员伤亡的作用。
材料三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尼米兹海军上将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
苏联方面认为:苏联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但注定了日本命运的首先还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
——摘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2)概括材料中关于战胜日本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文)西方人士在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是否客观公正?为什么?[答案]美国海军的优势;苏联红军的对日作战;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投放原子弹。
不完全公正。
因为他们忽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巨大作用。
[结论形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遭到了包括本国反战力量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根本原因)协调了反法西斯各国行动,充分发挥了人力、物力、财力优势,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
(3)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性优势。
(4)各国人民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同仇敌忾,浴血奋战。
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这一战场之所以被称为第二战场,是相对于()A.苏德战场B.北非战场C.东南亚战场D.意大利战场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诺曼底登陆主要是针对德国法西斯的作战,当时,在苏德战场,苏军与德军正展开激战,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故新开辟的战场被称为欧洲第二战场。
2.下图是1943年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照片。
这次会议的内容涉及中国()A.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B.收回台湾等被占领土主权的问题C.参加筹建联合国的问题D.苏联对日作战问题解析:选B由图片可知参加会议的是中、美、英三国,由题干可知是1943年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且其内容涉及中国,可知该会议是开罗会议,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因此答案为B。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关制止日本侵略的国际会议和文件有()①《波茨坦公告》②开罗会议③德黑兰会议④雅尔塔会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题干要求是“制止日本侵略的国际会议和文件”,德黑兰会议重点是研究对德作战,因此不符合题意,①②④都正确,选B。
4.下图是1945年苏联红军攻占柏林的场景,这一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A.法西斯德国的灭亡B.欧洲战场的结束C.苏德战争的结束D.亚洲战场的结束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A、B、C三项都是攻占柏林的影响,只有B项符合题干的要求,D项与攻占柏林无关。
5.“性情和善的年轻男子,平常做梦也不会把刺刀插进任何乡下孕妇的肚子;一旦驾起飞机,却可以轻而易举对着伦敦或柏林的满城人口摁下按钮投下炸弹,或在长崎投下末日的原子弹。
”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此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人类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反思战争B.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技术基础C.德日法西斯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D.正义的战争终究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解析:选A原本性情和善的男子,在战争中变成了狂人,因此人类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去反思历史,故A项正确。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
其中“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
以下可以作为该罪行证据的史实是()①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②日本突袭珍珠港③日本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④德国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A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德国残害犹太人的基地,故①正确;日本突袭珍珠港是发动的侵略战争,属于“破坏和平罪”“战争罪”;日本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是用平民进行活体实验,属于“违反人道罪”,故③正确;德国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属于“破坏和平罪”“战争罪”。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6分,共26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战结束后,有人主张对法西斯战犯一律处决。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罗伯特·杰克逊尖锐地指出:“如果你们认为在战胜者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处死一个人的话,那么,法庭和审判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人们将对法律丧失信仰和尊重,因为法庭建立的目的原本就是要让人服罪。
”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到1948年11月12日结束,前后持续两年多,共开庭818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受理证据4 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 412页。
整个审判耗资750万美元。
从1948年11月4日起宣读长达1 231页的判决书,到12日才读完。
判处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等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执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东京审判的特点。
(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