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戏剧概论》复习一、名词解释导演构思导演构思是全部演出计划的核心和导演工作的基础,内容为,一,确定演出的目的和人物;二,设计演出的总体形象和技术方案,其中包括舞台环境,人物造型,场面设计,演出节奏等,并写出相应的剧本分析和导演阐释。
舞台调度舞台调度是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舞台美术舞台美术是舞台上各种造型艺术的总称。
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
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
其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
悲喜剧悲喜剧是喜剧的一种,分为抒情悲喜剧、黑色幽默悲喜剧、荒诞派悲喜剧。
有嘲讽,但不像传统戏剧那样理性和无情;有幽默,也不像传统喜剧以轻松活泼的基调取胜,而带来感伤,晦涩以至荒诞的色彩。
正剧正剧是法国狄德罗提出,有喜剧和悲剧的因素,但绝非两者相加之和。
正剧是更生活化的戏剧、题材来源更加广阔、更加个性化的戏剧,即更加人性化的戏剧。
正剧有着现实、严肃、明确的特点剧场剧场是演戏与看戏的地方,有三部分组成,:舞台、观众席、演出人员休息、换装的地方。
剧场是一种公共建筑,规模、结构、材质、设备等物质条件,都会对观演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剧场还具有消解社会等级的作用戏剧性戏剧性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表现,戏剧之所以成为戏剧的基本因素的总和。
戏剧文学之戏剧性是存在于人物的动作之中,戏剧性就是动作性。
戏剧性来自于人的意志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
有着集中性,紧张性和曲折性的特征。
舞台戏剧性是审美距离产生的公开性与突显性;表情、动作的恰如其分的夸张性;合乎规律的变形性。
戏剧风格戏剧风格,是由戏剧家的创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戏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戏剧风格的形成和显现,是戏剧家和戏剧作品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人格是风格的种子,时代对戏剧风格的影响极大,民族传统是戏剧风格的主要因素。
戏剧概论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戏剧起源于:A. 古希腊B. 古罗马C. 古埃及D. 古印度答案:A2.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A. 《哈姆雷特》B. 《奥赛罗》C. 《李尔王》D. 《罗密欧与朱丽叶》答案:D3. 以下哪个术语不是指戏剧中的角色?A. 角色B. 道具C. 剧本D. 演员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戏剧的三大要素?A. 剧本B. 导演C. 演员D. 观众答案:B5. 在戏剧中,舞台布景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创造氛围B. 辅助剧情C. 限制演员的表演D. 增强视觉效果答案:C6. 以下哪个是戏剧表演中常用的表演技巧?A. 即兴表演B. 独白C. 哑剧D. 所有选项答案:D7. 以下哪个不是戏剧的流派?A. 现实主义B. 浪漫主义C. 表现主义D. 抽象主义答案:D8. 戏剧中的舞台灯光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照明B. 营造氛围C. 突出演员D. 所有选项答案:D9. 以下哪个是戏剧中常见的情节结构?A. 线性结构B. 环形结构C. 非线性结构D. 所有选项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戏剧中常用的人物塑造手法?A. 内心独白B. 角色对话C. 肢体语言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_________。
答案:酒神节2. 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是_________。
答案:《第十二夜》3. 戏剧中,_________是指戏剧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答案:剧情4. 戏剧中的_________是指戏剧的表演风格和表现形式。
答案:流派5. 在戏剧中,_________是指演员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答案:表演6. 戏剧中的舞台设计包括_________、道具和服装等。
答案:布景7. 戏剧中的_________是指戏剧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
答案:结构8. 戏剧中的_________是指戏剧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一、名词解释导演构思导演构思是全部演出计划的核心和导演工作的基础,内容为,一,确定演出的目的和人物;二,设计演出的总体形象和技术方案,其中包括舞台环境,人物造型,场面设计,演出节奏等,并写出相应的剧本分析和导演阐释。
舞台调度舞台调度是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舞台美术舞台美术是舞台上各种造型艺术的总称。
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
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
其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
悲喜剧悲喜剧是喜剧的一种,分为抒情悲喜剧、黑色幽默悲喜剧、荒诞派悲喜剧。
有嘲讽,但不像传统戏剧那样理性和无情;有幽默,也不像传统喜剧以轻松活泼的基调取胜,而带来感伤,晦涩以至荒诞的色彩。
正剧正剧是法国狄德罗提出,有喜剧和悲剧的因素,但绝非两者相加之和。
正剧是更生活化的戏剧、题材来源更加广阔、更加个性化的戏剧,即更加人性化的戏剧。
正剧有着现实、严肃、明确的特点剧场剧场是演戏与看戏的地方,有三部分组成,:舞台、观众席、演出人员休息、换装的地方。
剧场是一种公共建筑,规模、结构、材质、设备等物质条件,都会对观演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剧场还具有消解社会等级的作用戏剧性戏剧性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表现,戏剧之所以成为戏剧的基本因素的总和。
戏剧文学之戏剧性是存在于人物的动作之中,戏剧性就是动作性。
戏剧性来自于人的意志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
有着集中性,紧张性和曲折性的特征。
舞台戏剧性是审美距离产生的公开性与突显性;表情、动作的恰如其分的夸张性;合乎规律的变形性。
戏剧风格戏剧风格,是由戏剧家的创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戏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戏剧风格的形成和显现,是戏剧家和戏剧作品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人格是风格的种子,时代对戏剧风格的影响极大,民族传统是戏剧风格的主要因素。
中国⼤百科全书1名词解释(戏剧概论)中国⼤百科全书(戏剧卷)名词解释(戏剧概论)1.戏剧动作:戏剧艺术基本⼿段。
在表演艺术中,⼜称舞台动作。
2.戏剧情境: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戏剧中⽤以表现主题的情节及情况。
3.戏剧冲突:表现⼈与⼈之间⽭盾关系和⼈的内⼼⽭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4.戏剧性: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物⼼理的直观外观。
从⼴义⾓度讲,它是美学的⼀般范畴。
5.假定性:在戏剧艺术中,则指戏剧艺术形象与它所反映的⽣活⾃然形态不相符的审美原理,即艺术家根据认识原则与审美原则对⽣活的⾃然形态所作的程度不同的变形和改造。
艺术形象决不是⽣活⾃然形态的机械复制,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做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假定性乃是所有艺术固有的本性。
6.戏剧风格:由戏剧家的创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戏剧作品的艺术特⾊。
戏剧风格的形式和显现,是戏剧家和戏剧作品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7.戏剧流派:戏剧风格群体化现象。
通常以⼀两个风格鲜明的戏剧家为标帜,⼀群风格相近的戏剧家⾃觉地以组织形式进⾏艺术性、学术性聚合,或者由于受某⼀历史时期社会风尚和艺术风尚影响,⾃觉不⾃觉地表现出共同的创作倾向,互相呼应,从⽽构成有社会影响的戏剧流派。
戏剧流派⼤多产⽣于戏剧思想⽐较⾃由,戏剧事业⽐较繁荣的时期。
8.现实主义戏剧:戏剧主要流派之⼀。
它强调在舞台上客观地、精细地再现⽣活,塑造典型环境的典型⼈物。
9.浪漫主义戏剧:戏剧主要流派之⼀。
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
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但有3条基本特征⼤致相同:(1)从产⽣背景来看,它坚决反对、冲破⼀切古典主义的既定规则,作为⼀种公然反叛的⼒量⽽崛起的;(2)从创作思想来看,它崇尚主观,强调艺术家的激情、想象与灵感,既⽆视艺术艺术程式的束缚,也不受⽣活真实的局限:(3)从艺术形式上看,它常⽤强烈的对⽐和夸张,使舞台上⾊彩斑斓,⾃由多变,充满机巧和突转,处处出奇制胜。
戏剧概论第一讲“戏剧”总论一、所谓“戏剧”:本质与特征1、戏剧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诗学》:人类生活中的三类科学:认识、实践、创造。
艺术:包括工艺和技术型制作,属于创造性科学。
其中,又可划分出“摹仿的艺术”。
摹仿的艺术:具有再现现实生活的功能,即摹仿“人的行动、生活和幸福”,并且,艺术所摹仿的现实生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
摹仿的艺术——摹仿的媒介:画家和雕塑家“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摹仿许多事物”,演员、歌唱家、朗诵者“则用声音来摹仿”,史诗“只用语言来摹仿”,而戏剧则“兼用上述各种媒介,即节奏、歌曲和‘韵文’”,“交替着使用”。
摹仿的对象:各种艺术在表现人物时具有不同选择性,即便在戏剧内部,悲剧和喜剧的摹仿对象也不一样。
摹仿的方式:史诗“时而用叙述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抒情诗“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而戏剧则要求演员“用动作来摹仿”。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萨赛:戏剧艺术是普遍的或局部的、永恒或暂时的约定俗成的东西的整体,人靠这些东西的帮助,在舞台上表现人类生活,给观众一种真实的幻觉。
马修斯和汉密尔顿《戏剧论》:戏剧,乃是演员在舞台上以客观的动作,以感情的而不是理智的力量,当众表演的一场人与人的意志冲突。
综合说——王国维: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瓦格纳:主张将歌、舞、诗这三种在戏剧起源之初就包括在内的要素再度结合在同一戏剧里,“三T主义”。
河竹登志夫:戏剧是一种凭借人的形体、即在“演员、剧本、观众、剧场”这“四次元”的世界实现戏剧性,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染人的能动艺术。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论》:从戏剧的整体特征来看,舞台行动是它的本质属性。
或者说,戏剧的本质是行动性,戏剧是行动的艺术。
(一)戏剧基础概论戏剧的定义及特征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它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反映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基本要素,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热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是需要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
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一:更典型、更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戏剧分类:(1)安表现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哑剧。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现代剧。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
(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中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茅盾冲突,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进而体现剧本的主题。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
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话剧话剧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
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观众接受,适于反映生活。
歌剧歌剧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所以也称歌剧为乐句。
戏剧概论教学大纲1. 导言1.1 教学目的和目标1.2 课程背景和意义1.3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2. 戏剧基本概念2.1 戏剧定义和特点2.2 戏剧的起源和发展2.3 戏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3. 戏剧的元素与构成3.1 剧本分析与阅读3.2 角色、情节和冲突3.3 舞台、布景与道具3.4 灯光、音响与服装3.5 戏剧表演技巧和表达方式4. 戏剧流派与经典作品4.1 古希腊悲剧4.2 亨利克·易卜生戏剧作品4.3 威廉·莎士比亚戏剧作品4.4 曾艳芬戏剧作品4.5 中国戏剧流派与经典作品5. 戏剧与社会5.1 戏剧对社会的影响5.2 戏剧在传达信息和宣传的作用5.3 戏剧与社会变革6. 戏剧创作与表演活动6.1 剧本创作与改编6.2 角色扮演与表演技巧6.3 导演与舞台艺术6.4 戏剧排练与表演过程7. 戏剧欣赏与批评7.1 戏剧赏析与分析方法7.2 戏剧批评与评价标准7.3 戏剧评论与反馈8. 戏剧教育与传承8.1 戏剧教育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8.2 戏剧教育的策略与方法8.3 戏剧文化传统的发扬与传承9. 戏剧与跨学科学习9.1 戏剧与文学、历史、社会科学的关联9.2 戏剧与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的关系 9.3 戏剧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10. 戏剧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10.1 实践课堂教学活动设计10.2 学生作品展示与演出10.3 案例分析与教学经验总结11. 总结与展望11.1 教学效果评价11.2 课程改进建议11.3 戏剧教育发展趋势本《戏剧概论教学大纲》旨在为戏剧概论课程提供指导和参考,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元素与构成,熟悉戏剧流派与经典作品,并探讨戏剧与社会的关系。
同时,通过戏剧创作与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对戏剧的欣赏与批评能力。
戏剧教育在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跨学科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1.青衣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
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
正旦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
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散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
2.戏剧情境指剧中的动作、冲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情景状态。
包括剧中具体的时空环境、特定的人生境况、人物关系以及特定的活动环境,同时也包括戏剧的情节过程中人物关系的构成、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心理的展现及其发展态势等。
3.百戏汉代优戏表演最初名为角抵戏,后又称百戏,是汉代表演艺术的主体部分。
百戏不是一种成形的、完整的、规范的艺术形式,而是混合了体育竞技、杂技魔术、杂耍游戏、歌舞装扮诸种表演于一炉的大杂烩。
4.“汤沈之争”指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在戏曲创作理论方面的论争。
论争的中心是戏曲创作究竟“文辞第一”,还是“声律第一”。
沈璟从曲乐角度要求文辞创作服从声律规范;汤显祖是从曲文角度要求声律选用要服从于文辞创作。
5. 潜台词在剧中不能用语言传达的意思,或者尽管可以用语言传达但不如将其放在“尽在不言中”更好,因此而出现的短暂的停顿。
6.花旦花旦,是中国戏曲旦行中的一支,区别于正旦、武旦和老旦。
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
也有的是属于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
表演以念白和做功为主。
如《红娘》中的“红娘”。
7.戏剧意象戏剧意象:指剧中与特定的戏剧情境相一致的具体感性的又包含着丰富意蕴的事物、人物或景物之象。
既是“心象”,又是“物象”(“形象”)8.京剧脸谱京剧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
遵循美和丑和谐统一的原则,其图案是程式化的,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
9.南戏宋元明初,在浙江、福建等地流行的戏曲形式,一般称戏曲形式为南戏,称作品为“戏文”。
因其最初流行在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有“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之称。
名词解释:戏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戏剧冲突,反映现实生活。
原型:原型(archetype)指神话、宗教、梦境、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它来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无意识,能唤起观众或读者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悲剧: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
悲剧具有严肃的情调和崇高的境界,悲剧是最富有哲学涵义的艺术样式。
古希腊罗马悲剧:以神话传说为主题,神仙、国王、英雄等人物为主,诗歌为语言的结构严谨的戏剧。
古希腊喜剧:以现实生活为主题,较多的普通人为主,日常口语为语言的结构松弛的戏剧。
奇迹剧:13世纪开始的宗教戏剧。
其中,现实人物与传说人物同时出现;情节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悲剧和喜剧、崇高与滑稽因素掺合在一起。
神秘剧:14世纪时,一切宗教题材的戏剧道德剧:14世纪末叶出现,多用寓言表现人类行为与命运。
传奇剧:呈现出脱离现实,转向梦幻世界的倾向,充满童话式的想象,富于明快的节奏古典主义戏剧:张扬理性(封建贵族的责任观与荣誉感),悲剧中不允许滑稽成分,人物性格单一、静止,结构严谨,通常五幕,遵守“三一律”,语言完整,表演优雅。
三一律:戏剧创作必须遵循事件、地点、时间完整一致的原则。
正剧/ 启蒙戏剧:描写普通人生活,接近现实;语言不是诗,而是日常口语;反对三一律。
剧场:戏剧的演出场所,是戏剧艺术的物质载体,是舞台上下所有艺术形式的综合表现。
史诗剧:强调“间离效果”,即破除现实主义戏剧孜孜以求的艺术幻觉,把演员与角色、观众与演出间离开来,以保持理性批判。
残酷戏剧:“残酷戏剧”的剧场以巫祭仪式为原型,演员如巫师,必须将自己掏空,去除个人的印记,接受一种更高生命的指引,就如巫师在神灵附体时,进入一种忘我的神思迷离状态,使观众感受精神上的彻底震撼。
戏剧概论讲稿第一部分 10题一、何谓戏剧?戏剧的本质就是“演”和“观”的直接交流。
有表演者,有观看者,并且形成一种情感交流的互动,给人以娱乐,让人有所寄托,这就产生了戏剧,所以对古希腊以后的西方戏剧和东方戏剧来讲,就是以演员为中心的集合了编导、美设、服化道、灯光音响等诸多门类而形成的综合性演出艺术就是戏剧。
二、戏剧与文化的关系?人类文化不是自然至来就有的客体,也不是父母基因遗传来的东西,而是人类后天制作出来的。
人类的文化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物质文化——用以改善人的物质生活。
这是满足有人们本身的需求儿创造的文化产品。
包括从原始社会时代开始使用的工具,到现代社会的科技文明,凡是人类社会社会所需所有的都是物质文化。
(1840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人类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以后才会联想到艺术、科学、政治等,即“哲学”) 第二层次:社会文化——用以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环境。
这是人类为满足群体需要而形成的文化产品、包括政治组织、民族结构、宗教制度、经济贸易法律法规等。
第三层次:精神文化——用以改善人的精神生活。
这是为满足和调节人类精神需要和心理机制而创造的文化产品,包括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
精神文化的特性在于:1、在这三种不同层次上的文化中,精神文化(包括戏剧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精神心里和情感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本身具有理解人与社会、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功能,特别是心理调适和消解的功能,因而它有调节人的生命本能与“超我”之间的矛盾的作用,所以站在戏剧文化(影视文化同样如此)和生命原则的人道立场上看,作为精神文明中的一部分,它与人的自然人性或属性,有着更亲近的关系,在精神本质上是和撒种精神的“自然之子”。
2、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根本特征,是他的非强制性,也就是说,精神文化功用的发挥,靠熏陶,靠濡染,靠潜移默化,一句话靠“化”。
3、戏剧自然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自然离不开艺术的特征。
戏剧构作概论是一个涵盖了戏剧创作和表演艺术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剧本创作、角色设计、舞台布置、灯光和音效设计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戏剧构作概论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技巧和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戏剧构作是戏剧创作和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剧本的创作、角色的设计、舞台布置、灯光和音效等多个方面。
戏剧构作需要创作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呈现戏剧作品。
二、历史发展戏剧构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戏剧的起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戏剧构作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近现代,戏剧构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许多优秀的戏剧创作者和导演都注重在戏剧构作中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呈现戏剧作品。
三、技巧和方法1. 剧本创作:戏剧构作需要创作者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创作出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剧本。
2. 角色设计:角色设计是戏剧构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创作者需要深入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通过服装、化妆、道具等手段,塑造出具有个性和特点的角色形象。
3. 舞台布置:舞台布置是戏剧构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作者需要根据剧情的需要和场景转换,布置出适合的舞台环境和场景。
4. 灯光设计:灯光设计是戏剧构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帮助创作者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5. 音效设计:音效设计是戏剧构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增强观众的观剧体验。
四、实践应用在实践中,戏剧构作需要创作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创作者需要深入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心理,根据剧情的需要和观众的反应,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以更好地呈现戏剧作品。
此外,创作者还需要与演员、导演和其他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戏剧作品的创作和表演。
在实践中,创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名词解释:戏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戏剧冲突,反映现实生活。
原型:原型(archetype)指神话、宗教、梦境、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它来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无意识,能唤起观众或读者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悲剧: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
悲剧具有严肃的情调和崇高的境界,悲剧是最富有哲学涵义的艺术样式。
古希腊罗马悲剧:以神话传说为主题,神仙、国王、英雄等人物为主,诗歌为语言的结构严谨的戏剧。
古希腊喜剧:以现实生活为主题,较多的普通人为主,日常口语为语言的结构松弛的戏剧。
奇迹剧:13世纪开始的宗教戏剧。
其中,现实人物与传说人物同时出现;情节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悲剧和喜剧、崇高与滑稽因素掺合在一起。
神秘剧:14世纪时,一切宗教题材的戏剧道德剧:14世纪末叶出现,多用寓言表现人类行为与命运。
传奇剧:呈现出脱离现实,转向梦幻世界的倾向,充满童话式的想象,富于明快的节奏古典主义戏剧:张扬理性(封建贵族的责任观与荣誉感),悲剧中不允许滑稽成分,人物性格单一、静止,结构严谨,通常五幕,遵守“三一律”,语言完整,表演优雅。
三一律:戏剧创作必须遵循事件、地点、时间完整一致的原则。
正剧/ 启蒙戏剧:描写普通人生活,接近现实;语言不是诗,而是日常口语;反对三一律。
剧场:戏剧的演出场所,是戏剧艺术的物质载体,是舞台上下所有艺术形式的综合表现。
史诗剧:强调“间离效果”,即破除现实主义戏剧孜孜以求的艺术幻觉,把演员与角色、观众与演出间离开来,以保持理性批判。
残酷戏剧:“残酷戏剧”的剧场以巫祭仪式为原型,演员如巫师,必须将自己掏空,去除个人的印记,接受一种更高生命的指引,就如巫师在神灵附体时,进入一种忘我的神思迷离状态,使观众感受精神上的彻底震撼。
名词解释悲剧: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正剧:是戏剧文学的一种体裁,结合了悲剧与喜剧的成分,能够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扩大和增强了戏剧反映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新古典主义:在力求正确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前提下,用最现代的技法来处理故事情节及结构,强调节奏和速度。
大量使用现代语言,准确而有限地使用文言和古典语汇,力求使现代人在感情和心理上无隔膜地切入古代社会现实主义:既否定一切的理想精神,立足于实际,根据需要,不需要理想指导的唯物主义论斯坦尼表导演体系:主张体验,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一间离效果:就是让观众看戏,但并不融入剧情元杂剧: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南戏:南戏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文艺戏剧,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12世纪~14世纪)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为区别同时代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南戏或戏文。
南戏的存在,使中国的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戏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代戏剧体系。
明清传奇: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
清末地方戏:清代新兴的多种民族、民间戏曲的统称。
继昆曲盛行之后,具有浓厚乡土色彩的地方戏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剧种众多,各具特色,为古老的中国戏曲注入了新鲜血液,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论述题1论悲剧性和喜剧性悲剧性是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
悲剧性不仅指戏剧艺术所表现的悲剧,也指小说、诗歌,甚至其他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悲剧。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精华版戏剧概论是对戏剧艺术的基本概念、形式、演变、流派、艺术理论等进行全面介绍与讨论的学科。
以下是戏剧概论的基本知识精华版。
一、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戏剧是一种以演员表演为主要手段,通过对话、动作、表情和舞台布景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展现故事情节、角色性格、社会现象等,以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和思考的艺术形式。
1.戏剧的基本定义戏剧源于古希腊的戏剧表演,戏剧一词本来是指戏剧演员表演的地方,后来逐渐演变为指整个戏剧艺术形式。
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包括舞台表演和剧本创作两个方面。
2.戏剧的特点(1)表演性:戏剧是一种以演员表演为主要手段来传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艺术形式。
(2)虚构性:戏剧不是对现实的直接再现,而是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
(3)艺术性:戏剧通过精心构思的剧本、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来创造艺术效果。
(4)瞬间性:戏剧是一种在有限时间内进行的艺术形式,观众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观看。
二、戏剧的演变和历史流派戏剧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古希腊戏剧、古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戏剧、现代戏剧等多个历史阶段。
1.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由宗教仪式的祭祀诗歌逐渐演变而来。
古希腊戏剧包括悲剧和喜剧两种形式,代表作品有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欧里庇得斯的《俄狄浦斯王》。
2.古罗马戏剧古罗马戏剧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戏剧形式。
罗马戏剧主要包括悲剧、喜剧、幕剧等,代表作品有西尼卡、普卢塔克等人的作品。
3.中世纪戏剧中世纪戏剧受到基督教信仰和宗教仪式的影响,以宗教性质的教会戏剧和民间戏剧为主。
中世纪戏剧的代表作品有英国的道令戏剧、法国的神话剧等。
4.文艺复兴戏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在古希腊戏剧和中世纪戏剧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变化和创新,展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新的思考。
代表作品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5.现代戏剧现代戏剧是20世纪以来戏剧发展的新阶段,涌现了许多新的戏剧形式和流派。
戏剧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是一种通过表演来传达故事情节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古代。
戏剧艺术包括戏剧表演、剧本创作、舞台设计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元素的综合运用,创造出一个具有独特氛围和情感的艺术作品。
戏剧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戏剧被认为是戏剧艺术的鼻祖。
古希腊戏剧分为两种形式:悲剧和喜剧。
悲剧是以神话故事为基础,通过主人公的冲突和悲惨结局来表达人类的命运和道德观念。
而喜剧则以幽默和滑稽的方式描绘生活中的笑料和荒诞情节。
戏剧艺术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戏剧艺术被广泛发展和传承。
中国传统戏剧有京剧、豫剧、越剧等多个剧种,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
京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形式之一,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和舞台设计等多种元素,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戏剧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它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通过戏剧艺术,人们可以反思和探讨社会问题,传达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戏剧作品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戏剧艺术的表演需要演员的精湛技艺和情感表达能力。
演员要通过身体语言、声音和表情等多种方式来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变化。
此外,舞台设计也是戏剧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舞台布景、灯光和音效等元素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场景,增强戏剧作品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戏剧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剧本的创作。
剧本是戏剧艺术的灵魂,它包含了故事情节、角色设定和对话等元素。
优秀的剧本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沉浸在戏剧世界中。
剧作家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观察,创作出具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通过表演、剧本和舞台设计等多种元素的结合,创造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
戏剧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传达和社会的反映。
通过戏剧艺术,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悲哀,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思想上的启迪。
戏剧的五大要素:编剧、导演、表演、剧场、观众。
(填空题)第一讲什么是戏剧艺术一戏剧的发生和起源(简答题)●发生:从人的本性以及人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来探讨戏剧这一艺术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共时的,美学理论问题)●起源:从人的社会文化活动的实践,去寻找这一艺术现象最早的历史源头(历时的,艺术历史问题)●发生与起源不能完全分开来看:●“真正戏剧”●戏剧产生于人对客观现实动作的摹仿●以戏剧“发生”研究的理论深度去寻找戏剧艺术的真实起源,以“起源”探索的历史眼光与扎实史料,来论证戏剧艺术的发生。
●第一,人有摹仿的本能与欲望;●第二,人有以摹仿为基点的表演的本能与欲望;●第三,人有观看他人表演的本能与欲望●目的与意义:●一,为了娱乐。
这娱乐包括肉体上的快感与心理上、精神上的愉悦、欣喜、满足感等等。
●二,有所寄托,这寄托,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环境中是各不相同的。
或者是个人的意志,或者是族群的企望,或者是宗教的理想,或者是政治的需求,等等。
●戏剧起源于古代祭神的仪式●戏剧的源头是人类早期的祭奠仪式●中国:八蜡、傩、雩●古希腊: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奠●摹仿:对于农事活动的模仿二戏剧的本质和特征(一)戏剧的本质●戏剧是一种文化。
●戏剧是一种艺术。
●戏剧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某种能引起戏剧美感的内容的艺术。
(二)戏剧的特征(填空题)● 1.任何艺术都是艺术创作者的一种“言说”,从言说的方式来看,戏剧是史诗的客观叙事性与抒情诗的主观抒情性这二者的统一。
● 2 从艺术的构成方式来看,戏剧是一种集众多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 3. 从艺术运作的流程来看,戏剧是包括编剧、导演、演员、作曲、舞台美术、剧场、观众在内的多方面艺术人才的集体性创造,这种集体性正是戏剧艺术综合性的另一表现,也可以说是它的补充和延伸。
● 4 从艺术的传播方式来看,戏剧艺术是具有现场直观性、双向交流性与不可完全重复的一次性艺术。
第二讲戏剧艺术的分类(简答、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一戏剧分类的意义与方法● 1.必要性●戏剧的分类,是戏剧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课题。
名词解释:戏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戏剧冲突,反映现实生活。
原型:原型(archetype)指神话、宗教、梦境、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它来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无意识,能唤起观众或读者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悲剧: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
悲剧具有严肃的情调和崇高的境界,悲剧是最富有哲学涵义的艺术样式。
古希腊罗马悲剧:以神话传说为主题,神仙、国王、英雄等人物为主,诗歌为语言的结构严谨的戏剧。
古希腊喜剧:以现实生活为主题,较多的普通人为主,日常口语为语言的结构松弛的戏剧。
奇迹剧:13世纪开始的宗教戏剧。
其中,现实人物与传说人物同时出现;情节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悲剧和喜剧、崇高与滑稽因素掺合在一起。
神秘剧:14世纪时,一切宗教题材的戏剧道德剧:14世纪末叶出现,多用寓言表现人类行为与命运。
传奇剧:呈现出脱离现实,转向梦幻世界的倾向,充满童话式的想象,富于明快的节奏古典主义戏剧:张扬理性(封建贵族的责任观与荣誉感),悲剧中不允许滑稽成分,人物性格单一、静止,结构严谨,通常五幕,遵守“三一律”,语言完整,表演优雅。
三一律:戏剧创作必须遵循事件、地点、时间完整一致的原则。
正剧/ 启蒙戏剧:描写普通人生活,接近现实;语言不是诗,而是日常口语;反对三一律。
剧场:戏剧的演出场所,是戏剧艺术的物质载体,是舞台上下所有艺术形式的综合表现。
史诗剧:强调“间离效果”,即破除现实主义戏剧孜孜以求的艺术幻觉,把演员与角色、观众与演出间离开来,以保持理性批判。
残酷戏剧:“残酷戏剧”的剧场以巫祭仪式为原型,演员如巫师,必须将自己掏空,去除个人的印记,接受一种更高生命的指引,就如巫师在神灵附体时,进入一种忘我的神思迷离状态,使观众感受精神上的彻底震撼。
《戏剧概论》复习
一、名词解释
导演构思
导演构思是全部演出计划的核心和导演工作的基础,内容为,一,确定演出的目的和人物;二,设计演出的总体形象和技术方案,其中包括舞台环境,人物造型,场面设计,演出节奏等,并写出相应的剧本分析和导演阐释。
舞台调度
舞台调度是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是舞台上各种造型艺术的总称。
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
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
其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
悲喜剧
悲喜剧是喜剧的一种,分为抒情悲喜剧、黑色幽默悲喜剧、荒诞派悲喜剧。
有嘲讽,但不像传统戏剧那样理性和无情;有幽默,也不像传统喜剧以轻松活泼的基调取胜,而带来感伤,晦涩以至荒诞的色彩。
正剧
正剧是法国狄德罗提出,有喜剧和悲剧的因素,但绝非两者相加之和。
正剧是更生活化的戏剧、题材来源更加广阔、更加个性化的戏剧,即更加人性化的戏剧。
正剧有着现实、严肃、明确的特点
剧场
剧场是演戏与看戏的地方,有三部分组成,:舞台、观众席、演出人员休息、换装的地方。
剧场是一种公共建筑,规模、结构、材质、设备等物质条件,都会对观演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剧场还具有消解社会等级的作用
戏剧性
戏剧性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表现,戏剧之所以成为戏剧的基本因素的总和。
戏剧文学之戏剧性是存在于人物的动作之中,戏剧性就是动作性。
戏剧性来自于人的意志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
有着集中性,紧张性和曲折性的特征。
舞台戏剧性是审美距离产生的公开性与突显性;表情、动作的恰如其分的夸张性;合乎规律的变形性。
戏剧风格
戏剧风格,是由戏剧家的创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戏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戏剧风格的形成和显现,是戏剧家和戏剧作品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人格是风格的种子,时代对戏剧风格的影响极大,民族传统是戏剧风格的主要因素。
二、填空
“质朴戏剧”理论是格洛托夫斯基
“空的时间”是彼得.布鲁克
风格是剧团艺术成熟的标志
戏剧表演的空间——剧场
戏剧的五个要素:演员、观众、剧场、导演、编剧
剧本从属于舞台动作—剧本的特质
戏剧表演的基本任务是创造角色
戏剧的种类:话剧、歌剧、舞剧、木偶剧、哑剧
以情节、思想、性格构成戏剧作品的要素划分戏剧类型
斯坦尼体系是建立在他的“有机天性”理论上
演出节奏是导演艺术的重要标志,是戏剧风格的集中体现。
主要变现在舞台调度和情景转换两方面
景物造型主要由布景和道具构成,它的艺术功能首先是呈现和说明
临川派和吴江派是中国戏剧史上最早出现的流派现象(晚明)
中国本土第一个学校剧团,1914在天津的南开新剧团
戏剧史上第一个导演德国梅里根公爵乔治二世
喜剧精神:轻松活泼的情调,豁达乐观的胸怀,追求自由的精神
悲剧精神:严肃的情调,崇高的境界,英雄的气概
三、简答题
1、戏剧发生的和起源的人性依据和社会原因是什么?
答:戏剧发生和起源的人性依据是,首先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第一人有摹仿的本能和欲望;第二,人有以摹仿为基点的表演的本能与欲望;第三,人有观看他人表演的本能与欲望。
其次人类观看,模仿和表演的目的和意义则为娱乐和有所寄托。
戏剧起源的社会依据是古代祭神仪式,像中国的八蜡、傩、雩等。
有表演者,有观看者,给人娱乐,有所寄托,这就是戏剧的发生和起源。
2、在近代话剧中表现和体验为何无法分开?
答:首先,表现派:强调外部表现,理性对情感与形体的控制,反对随意发挥;体验派:重视内心体验,演员与角色合一,允许即兴创作。
其次,表现派的源头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他认为伟大的演员就是根据理想的范本模仿角色的各种“外部特征”。
过分强调理性,但是率先讨论了演员的“双重人格”即两个自我的关系问题,为现代表演学树立了第一块里程碑。
表现派的代表性演员—哥格兰。
而英国著名演员亨利·欧文《表演艺术》中说,演员要动感情,有双重意识,角色意识和演员意识;意大利著名演员萨尔维尼更是说演员是角色自我表现的工具。
而斯坦尼创作了《演员自我修养》,综合了两者的长处,又避免了两派的偏失。
他注重演技,不反对即兴表演,认为人的天性具有无限可能性,生存环境塑造了个性,这是演员化身表演的心理学前提。
第一次使得话剧表演艺术从演员培养到舞台实践有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影响至全世界。
最后,体验和表现包含着话剧艺术的全部奥秘,金山说:“没有体验,无从体现;没有体现,何必体验;体验要深,体现要精;体现在外,体验在内;内外结合,相互依存。
”
3、中西剧场的不同
答:西方剧场有一种很根深蒂固的公民精神,人们将在大剧院看戏看做是一项高雅又严肃的公共文化活动,穿戴整齐才能入场。
中国剧场则更偏向于消闲文化,观众随意性大,看戏只不过是消闲娱乐活动,观众才是剧场的主人。
4、电影对戏剧有哪些促进作用?
答:1、戏剧对电影的汲取,第一,把剧情有关的影像投射到银幕上,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背景——电影技术与戏剧手法的机械结合;第二,移植电影艺术手法到
舞台呈现中,使戏剧审美电影化——电影与戏剧更高层次的审美融合。
2、影视艺术对戏剧的冲击和影响,还表现在它激活了戏剧的自我意识。
四、论述题
1、在戏剧创作中,是情节第一还是人物第一?
答:我认为是人物第一,第一,戏剧是现场性的,不可复制,对演员的要求及高,这就关乎于人物的创作。
第二,戏剧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某种能引起戏剧美感的内容的艺术,可见人物的塑造至关重要。
第三,别林斯基曾说,不是事件支配人,而是人支配事件,如果没有人物关系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再好的情节也是白搭。
第四,戏剧的历史告诉我们专在情节与结构下功夫,而无视了人物塑造和精神内涵,其价值是不高,由此可见人物的重要性。
所以我觉得相比之下人物比情节更为重要一些。
2、导演构思与剧作家的构思有何联系,区别何在?
答:导演构思是全部演出计划的核心和导演工作的基础,内容为,一,确定演出的目的和人物;二,设计演出的总体形象和技术方案,其中包括舞台环境,人物造型,场面设计,演出节奏等,并写出相应的剧本分析和导演阐释。
而最高任务,导演则通常用一两句话概括。
剧作家,是指专门从事戏剧文学写作的作家。
这些作品可能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或是不可能上演的舞台剧本,或是只以剧本对话形式的纯粹文学创作。
两者的区别在于剧作家的构思是一度创作,是演剧的摹本,导演构思是二度创作,立在舞台上。
两者相互依存,都对戏剧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为什么说戏剧环境是实在和虚构的统一体?
答:一,舞台空间的假定性,不加修饰的舞台只是一个“空的空间”,本身并无所指,当演员在上面上演一个虚构的故事时,舞台空间便被组织到戏剧当中。
也就是这种虚构的假定,让舞台变的实在起来。
二,舞台空间本是有限的,但是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实在的景物和道具,为人物创造出一个虚构的生活环境。
让演员身在布景中,虽然是一个虚构的生活空间,但是表演空间却是实实在在的物理空间。
三,景物的造型的解释功能,虽然布景和道具是实在体,但是观众可以给抽象的景物造型具体化,让它富有寓意,通过这种解释功能,让观众在心中构造出一个虚构的空间。
四,像舞台美术中的灯光,色彩和音效,也是导演常用来渲染气氛,解释剧情的,不就是通过这种实在的性,让观众在心里虚构出一个自己的空间。
所以说,戏剧的环境是实在和虚构的统一体。
4、为什么说“当一部作品经受不住美学的批评时,它就已经不值得加以历史的批评了?”
答:其实美学批评本身就涵盖了历史的批评,美学批评的本身就包含了各个时代的美学观念的变迁,本身就具有历史批评的范畴和深度。
确定一部作品的美学优点的程度,应当是批评的第一要务。
如果一部作品经受不住美学的批评,说明当时创作该作品时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并没达到一定高度,而历史的批评具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不值得加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