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6
戏剧艺术概论概述⼀、古希腊悲剧诗⼈由酒神祭祀演变⽽来的悲剧⼀词在希腊⽂原意为“⼭⽺之歌”,其题材⼤都取之于神话,但悲剧诗⼈往往以新的解释,借悲剧来反映现实⽣活和⾃⼰对于各种事物的看法。
戏剧成分和合唱队的抒情成分是古希腊悲剧的两个组成部分。
在悲剧⿍盛的时期,古希腊曾经产⽣过很多悲剧诗⼈,其中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诗⼈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庇得斯标志时期民主政治成长时期民主政治繁荣时期民主政治发⽣危机时期悲剧的⼀个共同特性悲剧通过神话题材,建⽴了极其丰富的主题,包含政治、宗教、伦理道德以及⼼理等各⽅⾯的问题。
古希腊悲剧严密的结构形式以“开场⽩”开始,其次是合唱队的“进场曲”,然后还有三⾄五个戏剧场⾯和三⾄五⾸“合唱歌”,彼此交织,最后以“退场”结束。
☆有的剧本采⽤三联剧(或是三部曲,以⼀个故事中连续发展的三个部分的题材所写的三个悲剧)☆有的剧本则为单⼀的剧本(⼀)埃斯库罗斯—————————————————————————【简介】“悲剧之⽗”——真正的希腊悲剧创始⼈:因为他减少了合唱队的抒情部分,给戏剧对话以⾸要地位。
使剧中⼈物直接产⽣戏剧要素——冲突,开始运⽤第⼆个演员。
【作品】《波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都是以三联剧的形式,⽽《波斯⼈》则是个单⼀的剧本,其主题写波斯王薛西斯远征希腊及其失败,揭⽰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和东⽅专制制度的冲突以及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赞扬,反对侵略、歌颂抗击侵略的希腊⼈。
《被缚的普罗⽶修斯》埃斯库罗斯作品中最感⼈的⼀部。
是关于普罗⽶修斯神话三联剧:《被缚的普罗⽶修斯》、《被释放的普罗⽶修斯》、《带⽕者普罗⽶修斯》中的第⼀部,也是唯⼀被保留流传下来的⼀部。
讲述了悲剧英雄普罗⽶修斯从宙斯处偷⽕种给⼈类,被宙斯惩罚的故事。
⽤以表明普罗⽶修斯经过⼀系列艰苦⽃争终于得到解救了。
《俄瑞斯忒亚》三联剧。
主题是⼀个家族的悲惨命运。
第⼀部《阿伽门农》描写了阿伽门农远征归来被他的妻⼦及其姘夫埃癸斯托斯杀害的故事。
艺术概论第四章艺术的种类艺术的种类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和形式。
在艺术概论中,我们可以将艺术的种类分为七个主要类别:绘画、雕塑、建筑、摄影、音乐、舞蹈和戏剧。
以下是对每个类别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绘画是最古老和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使用颜料和画笔在平面上创造图像。
绘画包括许多不同的风格和技巧,例如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抽象主义等。
绘画的目的可以是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传达特定的信息或仅仅是为了美学上的享受。
雕塑是通过切割、雕刻、塑造等技巧,以三维形式表现艺术品。
它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如大理石、青铜、木材、陶瓷等。
雕塑通常被放置在公共场所、博物馆或画廊中展示。
艺术家可以通过雕塑来探索形态、线条和空间的概念。
建筑是以建筑设计和建造物为基础的艺术形式。
建筑可以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
建筑师通过结构、比例、空间和功能的组合来创建建筑物。
建筑作品可以反映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并对人类环境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摄影是用相机捕捉图像的艺术形式。
摄影师使用镜头、光线和构图来创造有力的图像。
摄影可以包括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等。
它不仅是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记录和传达信息的方式。
音乐是通过声音和节奏表达情感和想法的艺术形式。
音乐可以采用各种乐器和声音技术进行创作和演奏。
音乐的种类非常广泛,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音乐在文化交流和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舞蹈是通过身体动作和节奏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艺术形式。
它可以包括各种舞蹈风格,如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等。
舞蹈是一种身体语言,能够传达情感、探索身体和空间的关系,并为观众带来视觉和感官的享受。
戏剧是通过表演、对话和舞台设计来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艺术形式。
戏剧包括舞台剧、音乐剧、话剧等。
它结合了文学、音乐、舞蹈、视觉艺术等元素,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达表演者的想法和情感。
艺术的七个类别涵盖了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形式,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华在这些不同的类别中选择并创作他们的作品。
戏剧艺术概论考试题型: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可能以简答形式出现)、论述(可能要求就具体剧目谈)复习资料:戏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戏剧的五大要素编剧、导演、演员、舞台、观众戏剧的特征1.任何艺术都是艺术创造者的一种“言说”,从言说的方式来看,戏剧是史诗的客观叙事性与抒情诗的主观抒情性这二者的统一;2.从艺术的构成方式看,戏剧是一种集众多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3.从艺术运作的流程来看,戏剧是包括编剧、导演、演员、作曲、舞台美术、剧场、观众在内的多方面艺术人才的集体性创造,这种集体性正是戏剧艺术综合性的另一表现,也可以说是它的补充和延伸;4.从艺术的传播方式来看,戏剧艺术是具有现场直观性、双向交流性与不可完全重复的一次性艺术。
戏剧的文化意义1.娱乐与审美;2.等级与平等,冲突与和谐;3.现实与理想;4.群体性与个性;5.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我们为什么去看戏?为什么如此喜欢戏剧?因为戏剧能给我们以强烈的感受,使我们那由于枯燥乏味的生活而凋零霉变的心灵为之神清气爽,因为戏剧能以无与伦比的大悲苦与大快乐,使我们那久已板结的热血沸腾起来,从而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个焕然一新的、无限美妙的欲望与生命的世界。
人类的心灵有一个特点,当它得到对美好事物的甜美愉悦的感受,如果不同时与另一个心灵分享之,那它就仿佛在这些美好感受的重压下难以自持。
要不是在剧院里,怎么会有这样隆重而动人的分享呢?正是在剧院里,千百双眼睛都盯在同一个对象上,千百颗心都在为同一种感情而跳动,千百个胸膛都在为同一个狂喜而喘息,千百个“我”在无限高尚、和谐的意念之中汇成了一个共同的、巨大的“我”。
戏剧的分类一:按舞台呈现的不同样式:1.话剧(含诗剧):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的结合;2.歌剧: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结合;3.舞剧:表演艺术与舞蹈艺术的结合;4.木偶剧:表演艺术与造型艺术的结合;5.哑剧:演员表演艺术的单项变体。
戏剧表演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戏剧表演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戏剧艺术素养,通过训练与实践,使学生具备出色的台风、行走和肢体表达等基本表演技能。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戏剧表演的历史、理论和技巧,提升学生在戏剧演出中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戏剧表演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潜力。
2. 培养学生的肢体语言和声音表达能力,使其具备灵活多样的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他们在集体表演中的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培养其对戏剧艺术的理解与感悟。
三、课程内容1. 戏剧历史与发展通过讲授戏剧的起源、发展和流派,让学生了解戏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与变革,培养学生的戏剧历史素养。
2. 角色塑造与表演技巧介绍角色塑造的基本原理,包括角色细节的塑造、情感表达和人物心理的刻画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掌握不同类型角色的表演技巧。
3. 肢体表达与身体训练通过肢体语言和身体训练,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形体美感。
教授学生正确的站姿、走位和肢体动作等,提高其在舞台上的表演效果。
4. 声音表达与发声训练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要素和发声技巧,培养学生的嗓音力量和音调调节能力。
通过训练和练习,使学生的声音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5. 集体表演与合作训练引导学生在集体表演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合作排练和组织演出,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和舞台共振力。
6. 戏剧鉴赏与理论学习针对经典戏剧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鉴赏与分析。
介绍戏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提升学生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四、课程评估1. 学生参与度: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演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学习成果展示:通过小组演出、课堂展示等形式,评估学生的表演技巧和表演水平。
3. 课程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戏剧鉴赏报告、角色扮演作业等,以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戏剧概论教学大纲1. 导言1.1 教学目的和目标1.2 课程背景和意义1.3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2. 戏剧基本概念2.1 戏剧定义和特点2.2 戏剧的起源和发展2.3 戏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3. 戏剧的元素与构成3.1 剧本分析与阅读3.2 角色、情节和冲突3.3 舞台、布景与道具3.4 灯光、音响与服装3.5 戏剧表演技巧和表达方式4. 戏剧流派与经典作品4.1 古希腊悲剧4.2 亨利克·易卜生戏剧作品4.3 威廉·莎士比亚戏剧作品4.4 曾艳芬戏剧作品4.5 中国戏剧流派与经典作品5. 戏剧与社会5.1 戏剧对社会的影响5.2 戏剧在传达信息和宣传的作用5.3 戏剧与社会变革6. 戏剧创作与表演活动6.1 剧本创作与改编6.2 角色扮演与表演技巧6.3 导演与舞台艺术6.4 戏剧排练与表演过程7. 戏剧欣赏与批评7.1 戏剧赏析与分析方法7.2 戏剧批评与评价标准7.3 戏剧评论与反馈8. 戏剧教育与传承8.1 戏剧教育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8.2 戏剧教育的策略与方法8.3 戏剧文化传统的发扬与传承9. 戏剧与跨学科学习9.1 戏剧与文学、历史、社会科学的关联9.2 戏剧与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的关系 9.3 戏剧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10. 戏剧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10.1 实践课堂教学活动设计10.2 学生作品展示与演出10.3 案例分析与教学经验总结11. 总结与展望11.1 教学效果评价11.2 课程改进建议11.3 戏剧教育发展趋势本《戏剧概论教学大纲》旨在为戏剧概论课程提供指导和参考,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元素与构成,熟悉戏剧流派与经典作品,并探讨戏剧与社会的关系。
同时,通过戏剧创作与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对戏剧的欣赏与批评能力。
戏剧教育在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跨学科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戏剧学必看书单
戏剧学是一门研究戏剧艺术、戏剧文学、戏剧表演、戏剧导演、戏剧教育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戏剧学必看的书籍:《戏剧艺术概论》:这本书是戏剧学的入门书籍,系统地介绍了戏剧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等,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戏剧的本质》:这本书深入剖析了戏剧的本质和特征,探讨了戏剧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和区别,对于理解戏剧艺术有重要意义。
《西方戏剧理论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西方戏剧理论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现代戏剧理论,涵盖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观点,对于研究西方戏剧理论非常有价值。
《中国戏剧史长编》:这本书是中国戏剧史的权威著作之一,详细介绍了中国戏剧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演员等,对于研究中国戏剧史非常有帮助。
《戏剧表演艺术》:这本书是戏剧表演方面的经典著作,详细介绍了戏剧表演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演员的表演技巧、舞台表现、角色塑造等,对于学习戏剧表演非常有帮助。
《戏剧导演艺术》:这本书是戏剧导演方面的经典著作,详细介绍了戏剧导演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包括剧本解读、演员指导、舞台调度等,对于学习戏剧导演非常有帮助。
除了以上这些书籍,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戏剧学著作值得一读,如《戏剧美学》、《戏剧心理学》、《比较戏剧学》等。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戏剧艺术,提高戏剧创作和表演的水平。
1。
1.青衣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
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
正旦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
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散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
2.戏剧情境指剧中的动作、冲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情景状态。
包括剧中具体的时空环境、特定的人生境况、人物关系以及特定的活动环境,同时也包括戏剧的情节过程中人物关系的构成、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心理的展现及其发展态势等。
3.百戏汉代优戏表演最初名为角抵戏,后又称百戏,是汉代表演艺术的主体部分。
百戏不是一种成形的、完整的、规范的艺术形式,而是混合了体育竞技、杂技魔术、杂耍游戏、歌舞装扮诸种表演于一炉的大杂烩。
4.“汤沈之争”指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在戏曲创作理论方面的论争。
论争的中心是戏曲创作究竟“文辞第一”,还是“声律第一”。
沈璟从曲乐角度要求文辞创作服从声律规范;汤显祖是从曲文角度要求声律选用要服从于文辞创作。
5. 潜台词在剧中不能用语言传达的意思,或者尽管可以用语言传达但不如将其放在“尽在不言中”更好,因此而出现的短暂的停顿。
6.花旦花旦,是中国戏曲旦行中的一支,区别于正旦、武旦和老旦。
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
也有的是属于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
表演以念白和做功为主。
如《红娘》中的“红娘”。
7.戏剧意象戏剧意象:指剧中与特定的戏剧情境相一致的具体感性的又包含着丰富意蕴的事物、人物或景物之象。
既是“心象”,又是“物象”(“形象”)8.京剧脸谱京剧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
遵循美和丑和谐统一的原则,其图案是程式化的,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
9.南戏宋元明初,在浙江、福建等地流行的戏曲形式,一般称戏曲形式为南戏,称作品为“戏文”。
因其最初流行在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有“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之称。
戏剧复习1、古希腊罗马的悲剧和喜剧(1)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文明就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戏剧;(2)古希腊悲剧①埃斯库罗斯(古希腊的悲剧之父):相传写有70多部悲剧和笑剧,现存的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斯》三联剧、《波斯人》等7部;其悲剧增设了第二位演员,是严格意义上的戏剧对话成为可能;其剧作结构单纯,感情奔放,语言雄浑有力,寓意深刻,影响深远。
②索福克勒斯:现存悲剧7部:《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希腊悲剧的典范)、《特拉基斯妇女》、《厄勒克特拉》、《菲罗克忒斯》、《俄狄浦斯在科洛诺斯》命运悲剧(人与命运顽强抗争却总是无法战胜命运,努力摆脱命运却悲壮的失败了。
)③欧里庇得斯:现存悲剧19部:《希波吕托斯》、《特洛亚妇女》、《海伦》、《美狄亚》、《俄瑞斯忒斯》、《请愿的妇女》(3)古希腊喜剧①古希腊的“喜剧”一词原意乃是“狂欢队伍之歌”,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表演;②阿里斯托芬(古希腊的喜剧之父):写作40多部剧作:《阿卡奈人》、《骑士》、《鸟》、《公民大会妇女》、《财神》等;其作多半是讽刺当时的政治、社会、宗教、伦理道德的,语言机制锋利,形式自由奔放,想象丰富绚丽,风格滑稽怪诞,对后世的喜剧有着很大影响;其喜剧产生于言论比较自由的民主政治繁荣时代,这个时代的喜剧常被称为“旧喜剧”;③“旧喜剧”:表现形式是轻松的,但剧作的意图确实严肃的;剧中人大半是普通人,但讽刺的对象则多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剧中还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滑稽、偶然的事件,通过夸大来表现生活的本质;④在希腊化时代,出现了所谓“新喜剧”:剧场已不再是群众性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而是富人的娱乐场所;新喜剧主要是通过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表现贵族青年男女要求自由独立的愿望,它强调情节的曲折和风格的雅致,而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另外讽刺很生动;⑤米南德:喜剧《恨世者》、残篇《评判》(4)罗马喜剧主要是希腊式的人情喜剧(依据新喜剧改编,并吸收意大利民间喜剧因素)①普劳图斯:《孪生兄弟》、《撒谎者》、《一罐金子》、《俘虏》其喜剧从平民观点讽刺社会风习,特别针对当时淫乱、贪婪、寄生等现象予以针砭。
他嘲笑夫人、贵族,对奴隶表示同情,他所创造的人物完全是罗马社会的人物,它生动刻画了各类人物;②泰伦斯:《婆母》、《佛尔缪》、《兄弟》其喜剧表现出较高的艺术趣味和较多的贵族倾向,标志着罗马喜剧发展的又一个阶段;其喜剧结构周密完整,擅长叙事,语言流畅,刻画人物内心矛盾比较细致;(5)罗马悲剧分神话剧(以希腊神话为题材)和历史剧(取材于罗马历史传说或事件,又称“紫袍剧”)两种,以神话剧较为流行①塞内加:《美狄亚》、《俄狄浦斯王》、《菲德尔》、《特洛伊妇女》其悲剧擅长锋利的对白,其中大段的演说与辩论也显示出其鲜明的特征;2、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①在中世纪教会通知的前400年间,戏剧艺术在整个欧洲都极其衰微,但是在基督教仪式——复活节的庆典中,一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戏剧却开始兴起;②欧洲中世纪宗教戏剧源自于基督教的宣教与布道中的礼拜仪式和圣歌咏唱表演,大致有奇迹剧、神秘剧、道德剧等一些类型,多以《圣经》教义为题材;③大约从13世纪开始,在欧中各地的教堂礼拜中,由圣歌咏唱发展而成的对话音乐开始出现,这种吟唱的形式,甚至成为后来歌剧艺术中宣叙调的源头,而赞美诗的吟唱也铸就了歌剧咏叹调的主要形式;④有情节的故事表演,如《亚当的故事》;⑤奇迹剧先以歌颂生母为主,后来也用于讴歌使徒;⑥到14世纪,一切宗教题材的戏剧都被称为神秘剧;⑦中世纪宗教戏剧的演进体现了一个明显的由神到人的发展如英国的礼拜剧(“行会剧”)3、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戏剧(1)文艺复兴开创了欧洲戏剧的一个新时代,它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近代戏剧性太的确立。
另一方面,在戏剧精神上则带来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某种程度上的融合;(2)在新的时代浪潮之下,由于科学理性精神的深入人心,西方戏剧从古希腊罗马喜剧的诗、舞综合性的形态样式开始走向分离,演变为对话和对话和动作为主的科白剧,以音乐剧为主的歌剧,以及以舞蹈为主的舞剧的单一形态。
(3)西方戏剧形态上的分流既强化了自古希腊以来的戏剧文学传统,开拓了戏剧对于人性丰富性的表现;同时,又杂合了更多的戏剧表现的技巧,增进了戏剧舞台本身的表现力。
4、17世纪初的古典主义戏剧(1)古典主义戏剧在艺术观念上把古希腊罗马的悲剧与喜剧奉为最高的典范,向古代艺术需找其社会理想的表现方法,追求艺术形式上的完美;(2)标志着亚里士多德戏剧传统在欧洲的确立,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和提炼了喜剧的表现手段与技巧,而成为西方戏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代表人物:喜剧大师莫里哀(《太太学堂》、《可笑的女才子》、《吝啬鬼《唐璜》)悲剧:拉辛(《昂德马克》、《菲德尔》)、高乃依(《熙德》5、18世纪的启蒙主义戏剧(1)最早产生在英国(2)启蒙主义戏剧在表现手法上,力图打破古典主义戏剧的清规戒律,取消戏剧在体裁、题材方面的严格的悲剧与喜剧的划分,创造出“悲喜剧”等新的戏剧类型;(3)强调戏剧的现实性和批判性,把辛辣的讽刺和严密的说理在戏剧表现中结合起来。
6、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戏剧(1)浪漫主义正是以启蒙运动以来的激进理想主义为技巧,强调人的感情的自发性,推崇人的想象力;(2)要求戏剧突破规则,强调创作自由,张扬个性感情(3)代表人物:雨果(《克伦威尔》、《欧那尼)、维尼、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7、19世纪初以来的现实主义戏剧(1)现实主义提出了所谓的“第四堵墙”的戏剧观念,成为“三一律”之后西方写实戏剧的一个新的教条;(2)现实主义戏剧占据了欧洲19世纪后期的戏剧舞台,不仅使得西方戏剧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3)现实主义也成为西方戏剧传统的一种集大成式的阶段和思潮,随后出现的西方戏剧的各种现代主义思潮流派或多或少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8、欧美现代戏剧1、从文化形态分类:①话剧;②歌剧;③舞剧;④音乐剧;⑤戏曲;2、从媒体形态分类:①广场剧;②木偶剧和皮影戏;③舞台剧;④广播剧;⑤影视剧。
1、动作说(或称“行动说”):强调演员通过动作塑造舞台形象,使戏剧具有视听的综合性,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时空艺术,认为动作性是戏剧的基本要素。
分析:动作本身是不能建构起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表达一个完整的戏剧情节的。
真正的戏剧性动作始终一个情境和场面中的动作,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动因的,所以说戏剧动作还只是戏剧性的现实起点,动作也只是构成“戏剧性”内涵的一个基本的形式因素。
2、冲突说:这种观念认为“冲突”代表着戏剧的基本特征,戏剧动作的整个过程都是为了表现戏剧冲突的产生、发展和解决的。
分析:“意志冲突”被视为戏剧的本质,体现了戏剧的基本内涵,但把“冲突”视为戏剧的本质,就会在无形中忽视戏剧冲突中人的情感的作用,取消了赋予剧中人物行动的丰富的心理动因。
3、激变说:戏剧性表现在戏剧作品主人公意志的激变融合中,达到危机程度的冲突才是戏剧的本质。
分析:是一项并不全面的定义,某种程度上,“激变说”是对于“冲突说”的一种修订和补充。
4、情境说:情境是戏剧作品的基础,情境构成了戏剧艺术的本质,戏剧情境作为戏剧艺术表现的对象,是人的内在生命活动的存在形式,成为联系剧本创作、演员表演和观众接受的重要艺术扭结。
5、观众说:认为戏剧是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手段和工具,注重剧场中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情绪感应,戏剧观演之间的交流和参与、分析:“观演交流”固然是不可替代的,但仅仅从观众角度切入,创作戏剧作品,难免会取消戏剧本身的艺术性,有失偏颇。
6、仪式说:戏剧演出中表现的仪式场面能加强戏剧的戏剧性特征,唤起某种情绪或渲染某种气氛,仪式是戏剧的本质特性。
分析:仪式场面或仪式化手法在戏剧中的功能也只是相当于某种调度和造型,它所体现的依然只是戏剧的某种剧场性和群体性的特征而已。
7、结构说:观点是强调结构先于存在,认为戏剧的结构体现了戏剧性的特征。
分析:纯粹形式主义的观点,忽略了戏剧更多的内在、本质的东西,有其片面性。
1、人物的情节化:剧中表现的人物服从于故事情节的安排;2、人物的个性化:注重在剧中展现独具个性特色的人物形象,这也是艺术典型理论的集中体现;3、人物的心理化:剧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内向化,以及对于人物深层心理的发掘;4、人物的符号化;5、戏剧人物的世俗化和平民化;1、直观性:观众能一眼看明白;戏剧是通过演员的活生生的且富有意味的言语动作来塑造人物、体现性格、展现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揭示戏剧冲突、显示人物命运的变迁及其所蕴涵的人生意义。
2、目的性:心灵的体验构成了戏剧动作的基本动因,受制于人的内心体验、人的情感、愿望、要求等,是人精神世界的直观表现;3、流惯性:动作的因果连贯性,一个动作往往由别的动作引发,同时引起下一个动作。
一次动作可划分为上升动作、下落动作、高潮点等。
1、节奏的绵延性:运动着的生命有机体的体现,给予生命体以整体性和持久性。
这种节奏的绵延不仅意味着动的一面,也还有着静的一面,是动与静的结合。
2、节奏的变化性:顿挫、轻重、徐疾等。
戏剧情境的构造、情节的演变、人物性格命运的战士、音响、灯光、舞美等多种艺术因素的协调与配合。
3、节奏的周期性:正是由于周期的长短和开合的不同,才形成了戏剧节奏的不同形态样式戏剧艺术的节奏就是剧中按照空间和时间的次序而构造的有规则的运动变化。
通过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运动变化,节奏不仅能够把动作、冲突有效地组织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戏剧艺术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特有的生命的韵律感、一种自由明快的情绪的流畅性。
李渔特别强调戏剧结构作为一个生命整体的基本构成,他在《闲情偶记》中指出,结构“如造物赋形”,明确提出“结构第一”的观点,而他将结构的“整一性”放在第一位。
首先,李渔在戏剧结构的创造方面强调以“诫讽喻”为前提的“立主脑”,他认为戏剧的功用是“劝使为善,诫使为恶”,戏剧的主旨、主题、意旨一定要积极,伟大的戏剧作品都是“传非文字之传,一念正气使传也。
”李渔认为“主脑”就是“作者立言之本意”,是喜剧的主题意旨,是戏剧结构的根本,戏剧的通篇结构要立足于“主脑”,分清主次,以“一人一事”为“传奇之主脑”。
李渔认识到中国戏曲绝大部分不分主次、不加提炼,剧情构造蔓芜不精,成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
其次,在组织人物关系方面,李渔务求“审虚实”,“实则实到底,虚则虚到底”,就是说从观众深谙史实“先入为主”的角度出发,合理设定人物角色,组织人物关系。
再次,在安排戏剧冲突方面,李渔强调“诫荒唐”,要求戏剧动作“本乎人情”,戏剧冲突的发展一定要有其客观的背景,符合客观规律。
第四,再提炼情节线索方面,李渔倡导选取、组织故事情节要“脱窠臼”、“非奇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