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红城中学高三化学复习教案:第26讲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一、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响原理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对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应用、延伸和拓展,为学习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等知识做好铺垫,表达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离平衡概念。
能运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通过实验掌握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和实验探究的根本方法。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平衡理论的分析与应用,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通过小组实验,合作探究交流得出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对化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四、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讲练结合演示教学六、设计理念在教学方法采用六人一组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概念从引入、分析到运用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小组学生分工明确,有记录的、发言的、实验探究的,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七.教学设计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知道今天这幅美丽的背景图片时那种自然景观吗?观看、思考溶洞创设情境学生思维集中,激发学习热情【温故知新】1、写出CH3COOH和NH3·H2O电离方程式?学生板书书写电离方程式答复相应问题复习已有知识,回忆化学平衡本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充分表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学生动手的小组探究实验,使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的观察、思考、讨论,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了新的认识。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习目标】①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概念;②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③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达平衡时的特点,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概念及特点、影响电离平衡的移动,并将化学平衡原理适用于该体系,将知识应用于实际。
【学习重点】①强、弱电解质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习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习过程】知识回顾:电解水制H2,O2时,为什么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溶液?电解质: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导电能力的强弱与有关?思考:1、不同的电解质,在浓度相同时,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例如HCl、CH3COOH2、你能想出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结论?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定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思考: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液态SO;③液态醋酸;④固体BaSO4;⑤汞;2⑥蔗糖(C12H22O11);⑦酒精(C2H5OH);⑧熔融的KNO3,⑨H2S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1)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2)以上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3)以上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4)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5)以上物质中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思考:醋酸是一种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个可逆过程,请根据化学平衡的有关原理思考:当醋酸溶于水后,醋酸电离的速率与CH 3COOH -、H +结合成醋酸分子的速率会有何变化?试绘制速率—时间图。
1、定义:2、电离平衡的特点:★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度:?思考:0.1mol/L 的CH 3COOH 溶液中CH 3COOHCH 3COO-+H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条件:浓度温度:4、电离平衡的应用⑴往浓氨水中加固体NaOH可以快速制取大量的氨气,试分析原理。
若想增大NH4+的浓度,而不增大OH-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A.适当升高温度B.加入氯化铵固体C.通入NH3D.通入少量HCl⑵足量的镁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时,反应速率太快,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氢气产生的总量,可以加下列物质中的()A.MgOB.H2OC.K2CO3D.CH3COONa⑶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 -+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烧碱溶液B.升高温度C.加少量冰醋酸D.加水⑷已知次氯酸是比碳酸还弱的酸,反应Cl2+H2OHCl+HClOHClOH++ClO达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大,可加入()A.SO2(g)B.Na2CO3C.HClD.NaOH由此说明在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Cl2的理由:【课后思考】1、已知250C时几种物质的电离度(溶液浓度均为0.1mol/L)如下表(已知硫酸的第一步电离是完全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250C时,c(H+)相同的上述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3)250C时,0.1mol/LH2SO4溶液中的HSO4-的电离度小于0.1mol/LNaHSO4溶液中HSO4-的电离度的原因是2、(1)已知氨水在298K时的电离常数是K=1.8×10-5,氨水溶液中C(OH-)=2.4×10-3mol/L,问这种氨水的浓度是多少?(2)250C某溶液中,0.1mol/L的HA已电离成离子,还有0.9mol/L未电离,求a.。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精选3篇)1. 教案名称: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解释电离平衡的原理;2. 掌握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3. 能够应用电离平衡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的关系;3. 应用电离平衡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离平衡吗?电离平衡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15分钟)结合实例,讲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解释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20分钟)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电离平衡的原理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思考不同浓度、温度或压强条件下电离平衡的变化情况。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电离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教案名称: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常数的计算方法;3. 理解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常数的计算方法;3. 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离平衡常数吗?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讲解(15分钟)讲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解释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20分钟)选取一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计算电离平衡常数和酸碱常数,并讨论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
2.学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3.能够运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
2.教学难点: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不同?2.提问:弱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如何导电的?电离过程有何特点?二、探究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2.讲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强调电离平衡的概念。
三、学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1.介绍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解释其物理意义。
2.通过实例讲解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分析电离平衡常数与溶液浓度、温度的关系。
四、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应用1.讲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如缓冲溶液的配制。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条件,使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发生移动?3.分析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2.强调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练习题:计算某弱酸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
2.思考题:如何通过改变条件,使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七、教学反思1.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一、导入新课1.强调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
2.提问:为什么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不同?二、探究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1.观察实验:将少量强电解质溶液和弱电解质溶液分别加入两个烧杯中,分别插入电极,观察导电现象。
2.分析实验现象: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弱。
第51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复习目标] 1.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理解电离常数的含义,掌握电离常数的应用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等),当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
平衡建立过程如图所示:2.电离平衡的特征3.外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以0.1 mol·L-1 CH3COOH溶液为例,填写外界条件对CH3COOH(aq)CH3COO-(aq)+H+(aq)ΔH>0的影响。
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n(H+) c(H+) 导电能力加水稀释向右增大减小减弱加入少量冰醋酸向右增大增大增强通入HCl(g) 向左增大增大增强加NaOH(s) 向右减小减小增强加CH3COONa(s) 向左减小减小增强升高温度向右增大增大增强(2)分别画出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和pH随加水体积变化的曲线。
答案1.弱电解质溶液中至少存在两种共价化合物分子()2.氨气溶于水,当NH3·H2O电离出的c(OH-)=c(NH+4)时,表明NH3·H2O电离处于平衡状态()3.一元弱碱BOH的电离方程式为BOH===B++OH-()答案 1.√ 2.× 3.×1.能证明蚁酸(HCOOH)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A.H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B.0.1 mol·L-1 H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HCOOH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CO2D.常温时0.1 mol·L-1 HCOOH溶液的pH=2.3答案 D解析A、B项,只能证明蚁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C项,只能证明蚁酸的酸性比碳酸强,错误;D项,溶液的pH=2.3,说明HCOOH未完全电离,正确。
2.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 H++HS-和HS-H++S2-。
【高中化学】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高中化学】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教案电离平衡教学目标目标: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目标: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解质可以电离阴阳离子,体验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团结互依的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今天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2.什么时候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的比较(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这种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时,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一个新的平衡,也就是说,平衡在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① 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因此,当温度升高时,天平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问题讨论:在平衡系统中:①加入:② 加上:③加入: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4)电离平衡常数(?)一元弱酸:(3)一元弱碱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该值越大,电解液越容易电离,相应的弱酸弱碱越强;数值越小,弱电解质越难电离,相应的弱酸弱碱越弱;也就是说,该值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度。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
如:课堂练习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a、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加入()a、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盐酸的反应速率高于醋酸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多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4.在下面的描述中,可以解释酸A的酸性比酸B的酸性强()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b、在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中,A酸的钠盐比b酸的钠盐弱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d、酸a能与酸B的铵盐反应生成酸B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应:与酸度相比,正确的是()a.较弱b.较弱c.两者相同d.无法比较总结与扩展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高三化学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励你的人,这对于你日后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响。
1、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影响因素。
4、电离平衡常数的表示、判断及计算【知识梳理】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1、定义: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题讨论:①、氨气的水溶液是否能导电?氨气是否是电解质?(类似问题还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其本身是否是电解质?)②、下列化合物只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第一组选项:A.氯化氢B.乙醇C.氯化钠D.氨气第二组选项:A.二氧化硫B.氢氧化钾C.甘油D.碳酸氢钠③、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A.硫酸溶液B.食盐晶体C.金属铜D.氯化氢气体3、归纳总结:电解质非电解质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定义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题讨论:(1)现有三种较稀的酸溶液a、b、c,分别加入足量的等量镁条,(a)盐酸(b)醋酸(c)硫酸试讨论下列两种情况放出H?2的初速率和放出H2的总量.初速率氢气物质的量(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2)同体积同pH值(2)判断电解质强弱的方法:3、归纳总结: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HnA HnA三、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1、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② 溶液的导电能力:③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2、问题讨论:几个一定和几个不一定:①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成正比②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③强电解质的导电性强(如硫酸钡,碳酸钡等难溶性盐溶液),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弱④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就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反之亦然.3、归纳总结:电解质非电解质(如氨气)金属导电条件导电微粒影响因素四、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以醋酸为例,说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过程。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的概念,知道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的区别。
2. 让学生掌握电离平衡的概念,理解电离平衡的原理。
3. 让学生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原理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电离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资料。
2. 教学视频或动画,展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3.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强电解质的概念,进而引入弱电解质的概念。
2. 讲解弱电解质的概念讲解弱电解质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的区别。
3. 讲解电离平衡的原理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离平衡的原理。
4. 电离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及计算讲解电离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引导学生掌握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原理进行分析。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电离平衡的相关知识。
9.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如浓度、温度等。
2. 实验演示:进行弱电解质电离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并进行交流分享。
七、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问答:评价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价学生对电离平衡原理的应用能力。
第2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议1课时完成)[考试目标]1.掌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要点精析]一、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与其它平衡相同,弱电解质在中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程度的大小主要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同时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电离过程的热效应较小,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般不考虑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若温度升高较多时,电离程度增强,离子浓度增大。
在一定温度下,稀释溶液,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增强,离子数目增多,但由于溶液体积增大而离子浓度降低。
当加入含有弱电解质组成的相同的离子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对CH3COOH H++CH3COO-的电离平衡,小结如下:条件变化平衡移动电离度K 离子数目离子浓度加热正向移动增大增大增多增大稀释正向移动增大不变增多减小加冰醋酸正向移动减小不变增多增大加盐酸逆向移动减小不变H+增多CH3COO-减少加醋酸钠逆向移动减小不变H+减少CH3COO-增多例1: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
(2)A、B、C三点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点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解析: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浓度的大小,C点离子浓度最小,加水量最多,电离程度最大。
答案(1)“O”点时醋酸尚未电离;(2)C>A>B(3)C二、酸碱电离理论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加水量ABC···。
高二化学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案》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二一单元化学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案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1课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目标要求] 1.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熟悉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物质结构的关系。
3.了解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4.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溶液的导电性。
一、强弱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依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Na、Cl2、NH3、SO2、NO2溶于水后,其溶液都能导电。
它们不是(填"是'或"不是')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别是(水除外)NaOH、HCl和HClO、NH3?H2O、H2SO3、HNO3。
(3)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离子型氧化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试验探究(Ⅰ):同浓度醋酸和盐酸的电离程度试验步骤:在两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度均为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查试验现象。
试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1 mol?L-1HCl 1 mol?L-1CH3COOH 对试验现象的说明与镁条反应的速率快慢 HCl与镁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同浓度时,HCl中c(H+)大溶液的pH 0 2.4 盐酸的pH小,说明盐酸中的c(H+)大于醋酸中的c(H+)试验结论:同浓度盐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
试验探究(Ⅱ):同浓度的NaOH溶液与氨水的电离程度试验步骤:取pH为12的氢氧化钠和氨水各1 mL于锥形瓶中,分别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用HCl作为规范溶液进行滴定。
(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微一轮复习第2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微一轮复习第2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微一轮复习第2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2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纲要求1。
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
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1.强、弱电解质(1)定义与物质类别(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等号,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离”①强电解质:如H2SO4:H2SO4===2H++SO2-,4。
②弱电解质:a.一元弱酸,如CH3COOH:CH3COOH CH3COO -+H+。
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的电离程度,如H2CO3:H2CO 3H++HCO错误!、HCO错误!H++CO错误!。
c.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书写。
如Fe(OH)3:Fe(OH)3Fe3++3OH-。
③酸式盐:a.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4在水溶液中:NaHSO4===Na++H++SO错误!;熔融时:NaHSO4===Na++HSO错误!。
b.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如NaHCO3:NaHCO3===Na++HCO-3、HCO错误!H++CO2-,3。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建立①开始时,v电离最大,而v结合为0。
②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电离〉v结合。
③当v电离=v结合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材分析: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地位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并举,而本节内容又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拓展,是化学平衡与溶解平衡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和认识化学,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利用图像分析电离平衡的建立,使学生能借助数学模型学习化学。
掌握电离平衡的实质与分析方法,会分析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知识与技能:1.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
2.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3.了解多元弱酸的分布电离,会用电离平衡常数比较弱电解质电离的难易。
4.能说明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平衡理论的分析与应用,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2. 通过小组实验、合作探究交流得出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分析、对比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2. 由弱电解质的电离、阴阳离子共存等特征,体会矛盾体双方相附相存的对立统一关系。
3. 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的相关应用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策略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定向自学—问题探究(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展示交流—精讲归纳—巩固训练。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类比迁移法等教学过程实施方案设计意图【引入】生活中的实例(1)吃鱼时,不小心鱼刺卡在喉咙,喝醋或可化解;。
第2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故知重温1. 强、弱电解质 (1) 定义与物质类別(2) 与化合物类别的关系强电解质主要是大部分离子化合物及某些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主要是某些抽t 化合 物。
(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一一 “强等号,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离” ① 强电解质:如 H2SO4: H 2SOi=2H ++SOro ② 弱电解质:a. 一元弱酸,如CH 3C00H: CHQOOH CH :QO (T +H +。
b. 多元弱酸,分步分离,电离方程式只写第一步,如H2CO3: H2CO3 『+HCO 二c. 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书写。
如F C (0H )3: Fe (0II )3Fe 3+ + 30iro③ 酸式盐: a. 强酸的酸式盐如 NaHS0.i 在水溶液中:NallSO —Na + + ir + S0r ;熔融 时:NaHS0i=Na + + HS0rob. 弱酸的酸式盐:如NallCCh : NaHC03=Na ++HC0:r o 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 电离平衡的建立电解质在水全违电离J 弓虽也麻贡焉曲机飞矗「关切竅恳承溶液里电翌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诚、水等i弱电解质分子: 电离成离子; \的速率丨 :两种速率相等,处于电离平衡状态离子结: ,/合成弱电解i /质分子的速率:时间(2) 电离半衡的特征—可逆过程EH一卩(电离)二讥结合)# 0 9动态平衡条件一定,平衡体系中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的 浓度一定 —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3. 电离平衡常数 (1)表达式c<HA)②一元弱碱BOII 的电离常数:根据BOII B++0I 「,可表示为糸=卅爲')(2) 特点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电解质的浓度、酸碱性无关,由于电离过程是咙热的,故温 度升高,&增儿 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心》金……,所以其 酸性主要决定于第二步电离。
第2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建议1课时完成)
[考试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要点精析]
一、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与其它平衡相同,弱电解质在中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程度的大小主要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同时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电离过程的热效应较小,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般不考虑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若温度升高较多时,电离程度增强,离子浓度增大。
在一定温度下,稀释溶液,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增强,离子数目增多,但由于溶液体积增大而离子浓度降低。
当加入含有弱电解质组成的相同的离子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对CH3COOH H++CH3COO-的电离平衡,小结如下:
条件变化平衡移动电离度K 离子数目离子浓度
加热正向移动增大增大增多增大
稀释正向移动增大不变增多减小
加冰醋酸正向移动减小不变增多增大
加盐酸逆向移动减小不变H+增多CH3COO-减少
加醋酸钠逆向移动减小不变H+减少CH3COO-增多
例1: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
___________ ______。
(2)A、B、C三点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点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离子浓度的大小,C点离子浓度最小,加水量最多,电离程度最大。
答案(1)“O”点时醋酸尚未电离;(2)C>A>B(3)C
二、酸碱电离理论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加水量A
B
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