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作文指导——六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18.00 KB
- 文档页数:41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审题作文的重要性高考命题作文题形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等;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
高考命题作文已经和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类六法”第一类:直接具体的命题第二类:比喻抽象命题(寓意型)第三类:对立辩证或关联性命题(关系型)第一类:直接具体的命题一、明确重心法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
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
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试卷重现——把握重点1、2007年湖南卷: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
(2)不得抄袭。
2、2008浙江卷: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
请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3、2009年江苏卷: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摩仿与流传。
各种时尚层出不穷。
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
创新与摩仿永不停息地互动。
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积淀为经典。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作文技巧点拨(二)审题立意的技巧要义解读作文技巧点拨(二)审题立意的技巧要义解读所谓“审题立意”就是根据作文题目的指向确定所写文章要表达的观点、表现的思想以及抒发的情感等。
审题和立意是高考作文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
认真审题,符合题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关。
考生审题一旦失误,全盘皆输。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明确要求“文体自选”,许多考生认为那就不需要审题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高考命题淡化文体,其实是对审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谓立意,就是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
文章意胜则文胜,立意是否正确、新颖、高远、深刻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
总之,审题立意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考作文的成败。
技巧点拨一、高考作文快速审题的方法1.掌握重心法有些作文题,特别是话题作文,只要准确地把握其表意重心,就能迅速明确立意,确定好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在审题思维活动中少走很多弯路,这种方法叫掌握重心法。
文题的表意重心就是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
(1)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份。
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命题作文《难忘的一天》,其表意重心都在“难忘”二字上,所以审题时只要扣“难忘”二字思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多加考虑,这就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速度。
(2)如果作文题目是独词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本质特点上,只要抓住它的本质特点进行思考就可以了,或写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它的引申意义。
比如反映两岸关系的命题作文《桥》《路》、歌颂教师的《蜡烛》、歌颂我国航天工作者的《攀登》等题目都是如此,不要全面思考,只要抓住一点就行。
这在快速审题时有个术语,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全面思考费时太多,不符合快速审题的要求。
(3)动宾结构的短语,其表意重点往往在谓语动词部分,如:2008浙江卷话题作文“感受乡村或触摸都市”,表意的重点就在“感受”和“触摸”,侧重于对乡村和都市的感受。
当然,作文题目和话题是多种多样的,作文时应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确定其表意重点,准确审题,恰当立意,写出赏心悦目的美文。
高考作文怎样审题立意有哪些方法高考作文审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高考作文在审题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热点素材增加分数。
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首先必须完成,且必须完成好的一个环节。
1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一、高考作文审题1.高考作文记叙性材料作文审题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
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
2.高考作文引语式材料作文审题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
3.高考作文漫画式材料作文审题二、高考作文立意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有四点:一是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内容正确,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二是立意要新颖,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三是立意要深刻。
“深刻”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四是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2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方法1、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人格提炼法适合以人物为核心的作文材料。
立意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大体阅读材料,找出主要人物;第二步,仔细阅读材料,圈点出与主要人物相关的语言、行为或与之相关的事件;第三步,根据圈点出的内容,思考人物的性质归属——正面的,看其是否存在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品质;反面的,看其是否存在虚假、自私、嫉妒等人格缺陷。
这种针对人格精神的本质或意义立意的方法,要比就事论事来得深刻。
2、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原因剖析法就是以敏锐的目光,借助材料所提供的事物现象、结果或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其发生的原因或可能带来的意义(也可以是危害)。
以人物为核心的材料,要注意探究人物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从主客观角度进行分析;以事件为核心的材料,要抓住事件的结果,联系事件的人物、家庭及社会背景,分析事件的根源,指出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或危害。
作文审题立意十法——高中写作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材料二】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
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
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
”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
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
可立意为: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二、抓关键词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导语】语文作文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很多同学多会发生作文离题的情况,所以作文审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审题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热点素材增加分数。
那么,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是分享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提问: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回答:一、审题1.记叙性材料作文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
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
2.引语式材料作文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
3.漫画式材料作文二、立意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有四点:一是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内容正确,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二是立意要新颖,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三是立意要深刻。
“深刻”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四是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三、方法技巧1.领悟主旨法理解新材料文段的主旨,并由此处深挖立意。
2.把握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溯因法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或现象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的立意。
4.逐句切入法有些材料,结构层次明显,每一句都有具体的含意。
逐句分析各句的含意,然后综合,可找到合适的立意。
5.求同存异法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参考一、审题立意审题立意要深刻,简而言之就是辩证分析和以小见大。
我们在看到作文材料时,要仔细阅读,从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实际生活经验来思考和辨明材料,提炼出的中心论点或者说主旨立意,要有高度概括性,也要有思想深度。
2008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一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
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
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
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
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二、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
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 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三、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
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四、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
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
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
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
高考作文六种审题立意的方法一、审题揣摩法:审体裁、审范围、审题意提示:审题三步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借助锯来加工木材,将其裁制成人们需要的那种规格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不管是人的作用力发挥,还是锯条在木材中运行,总是既有“进”的方向,也存在“退”的姿态。
而正是在对这样一种“进”与“退”的深刻把握之中,人们完成了工作,满足了自己生活的需要。
根据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审题:这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看清材料,把握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进”和“退”,材料告诉我们:深刻把握好“进”和“退”,就顺利完成工作。
其实这是一篇以“进”和“退”为话题的作文。
写作范围以“自选角度”即可写“进”也可写“退”,还可以写“进与退”(1)解题——是什么进:好:前进、拼搏进取、积极上进、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开拓创新;闯坏:激进、冒进、盲目蛮干、急进,不加审慎不顾后果做事退:好: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迂回前进,宽容忍让,重新认识自己坏:逃避现实,退缩,畏难(2)进与退的意义及危害——为什么为人处事,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有股闯劲,这是成功的关键。
(一切积极进取的人和事都可用例子)但不顾实际地蛮干,过于急进,不加审慎不顾后果地冒进就会得不偿失。
(贪污受贿、为金钱利益出卖灵魂、豆腐渣工程等)适时的退让人审慎地认清形势,适度的退能让事情柳暗花明,明智的退能好地进,但退要有原则,不是时时事事都可退,当退则退,不当退则要坚持原则,如关乎人格、国格尊严等。
(3)如何正确对待“进”和“退”——怎么样一个人要有拼搏进取的精神,要勇于开拓创新,但不能冒进、激进蛮干,要审时度势。
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不可盲目进取,要退一步寻找新的路径。
遇到困难不可逃避。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需要“辨”,例如辨色,辨音,辨味,辨高低,辨长短,辨清浊,辨好坏,辨真假,辨虚实,还要辨方向……因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色彩纷呈,常常是好坏参半,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只有用心地“辨”才能分清真假好坏,才能认清东南西北。
高考作文指导:十大审题立意法高考作文是每位考生都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考试。
审题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只有准确理解并合理解读题目,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佳作。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十大审题立意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在高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一、明确题目意思。
作文题目可能包含一些关键词或短语,首先要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确保自己对题目有准确理解。
二、分析题目结构。
理解题目的结构和组成部分有助于正确理解题意。
例如,题目中是否有转折词、询问词或者比较词语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答题目。
三、明确文体要求。
高考作文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的文体,了解并明确题目要求的文体,对于我们后续的写作有很大指导作用。
四、审视题目角度。
题目可能会涉及不同的角度或者层面,我们需要选择和理解一个或几个角度,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观点展开文章的写作。
五、理解题目情境。
有的作文题目会给出一定的背景情境,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情境并合理运用在文章中,使文章更有针对性和连贯性。
六、把握关键词。
有些题目中会有一些关键词,要在写作中充分发挥,展开合理的论述,使文章更加丰富有力。
七、辨明提问方式。
题目的提问方式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写作思路和方式,例如,是问叙述还是询问观点,我们需要明确题目的提问方式,并在文章中作出相应的回答。
八、考虑作者立场。
有时题目会要求我们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立场,我们可以通过理解题目细节来推测出作者的态度,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文章写作。
九、把握写作要求。
高考作文除了审题以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写作要求,例如字数限制、时间限制、文体等,我们要在写作之前充分了解这些要求,以免误操作。
十、思考个人观点。
高考作文中,我们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人观点。
在审题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自己的观点,让文章更具说服力和个人特色。
总之,审题是高考作文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一环。
通过掌握上述十大审题立意法,我们可以准确理解题目,抓住重点,展开合理的写作,让作文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9种方法1、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解析]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2、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解析]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3、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作者:卢君语文世界·高中版2008年第10期近几年,高考命题作文题形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不得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和考生的高度重视譬如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等;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以上所举的这些高考命题作文题让我们感到高考命题作文已经和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在这里,笔者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探究寓意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典例精选】2006年高考作文(辽宁卷)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立所写的中心论点,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类似的题目还有如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又如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类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六法不少同学拿到作文题,常常大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
这是没有打开作文思路所致。
其实,只要我们讲究方法,审题立意关也就自然容易攻克,写作材料也就会纷至沓来,如此,又怎么会写不好作文呢?这里,以高考题为例给大家介绍迅速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
一、置换法1.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
如山东高考作文题。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 自拟题目。
② 自定立意。
③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 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
‚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
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2.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
例如重庆高考作文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 自然界。
② 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③ 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立意自定;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 不少于800字;④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
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
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
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
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
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
高考作文写作立意的方法高考作文写作立意的方法在平时的练习中,很多同学就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感到十分苦恼,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走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写作立意的方法,欢迎阅读。
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导语】语文作文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很多同学多会发生作文离题的情况,所以作文审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审题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热点素材增加分数。
那么,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是分享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提问: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回答:一、审题1.记叙性材料作文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
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
2.引语式材料作文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
3.漫画式材料作文二、立意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有四点:一是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内容正确,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二是立意要新颖,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三是立意要深刻。
“深刻”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四是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三、方法技巧1.领悟主旨法理解新材料文段的主旨,并由此处深挖立意。
2.把握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溯因法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或现象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的立意。
4.逐句切入法有些材料,结构层次明显,每一句都有具体的含意。
逐句分析各句的含意,然后综合,可找到合适的立意。
5.求同存异法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参考一、审题立意审题立意要深刻,简而言之就是辩证分析和以小见大。
我们在看到作文材料时,要仔细阅读,从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实际生活经验来思考和辨明材料,提炼出的中心论点或者说主旨立意,要有高度概括性,也要有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