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易混易错题(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
(每空1分,共19分)1.24个△,每8个一份,可以分成()份;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算式是(),用到的口诀是()。
2.写出4988后面的三个数:()、()、()。
3.29位教师要去外校参观,需要租限坐4人的小汽车()辆和限坐7人的中巴车()辆,座位刚好够用。
4.做同一套数学试卷,果果比丫丫多用10分钟,贝贝比丫丫少用5分钟。
()做得最慢。
5.在○里填上“>”“<”或“=”。
1900克◯2千克 26千克◯300克 1000克◯1千克8675◯8755 399◯4005 466◯10006.钟面上分针、秒针走动都是()现象。
7.花店有18枝牡丹花、20枝玉兰花、12枝丁香花。
如果用3枝牡丹花,4枝玉兰花、5枝丁香花扎成一束。
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束这样的花束。
8.聪聪、明明、灵灵三个人参加唱歌比赛,聪聪说:“我不是第一名”,明明说“我也不是第一名,但聪聪比我好”,他们三个人中最后一名是()。
二、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下面的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是()。
① 8650 ②4070 ③ 65002.○÷2=6……△,则○=()。
①122 ②13 ③153.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是()。
①12÷3 ②36÷6 ③20÷4 ④24÷64.下图中属于平移现象的是()。
5.一架飞机可以坐300人,一列火车坐的人数比一架飞机多得多,下面()可能是一列火车坐的人数。
① 1500人②350人③100人三、计算。
(30分)1.精准跳伞。
(12分)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2分)3.按运算顺序计算。
(6分)四、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在它下面的括号里画“√”。
(8分)五、下面是“小小动物园”里几种小动物的统计情况。
(8分)1.根据上面统计的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易错点1:没有正确区分质量观念
选择:一包盐重500()。
A.千克
B.克
错解:
A
正解:
B
易错提示:
错解错在没有正确理解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在选择质量单位时一定要明确: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要在头脑中形成“克”和“千克”的直观认识,这样才能结合具体物品和所给的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易错点2:对质量单位的理解不准确,导致判断错误
1000克铁和1千克棉花相比,谁重些?
错解:
1000克铁重。
正解:
1000克铁和1千克棉花一样重。
易错提示:
生活中,同样大小的铁和棉花相比,铁会重很多,错解忽略了是同样质量的铁和棉花相比,导致判断错误。
1千克棉花就是1000克棉花,。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易错题汇总练习1一、填空。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四位是(千位)。
【分析:数位与计数单位两个不同概念容易被学生混淆。
数位是指计数单位所处的位置,常用从右边起第几位表示。
】2、190里面有(19)个十。
【分析:审题时要严谨,190里面有1个百和9个十,而1个百里面又有10个十,所以190里面有19个十。
】3、()里该填几?一台电脑的价钱是4980元,约(5000)元。
29寸彩电的价钱是1986元,约(2000)元。
【分析:弄清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看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0就估作一个百,小于50就舍去;或者看后三位,大于或等于500就估作一个千,小于500就舍去。
】4、900克(<)9千克【分析:要牢记1千克=1000克,所以9千克=9000克。
而9000克大雨900克,所以900克<9千克。
】二、判断。
1、荡秋千是平移。
(×)【分析:荡秋千的运动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经过旋转(360°旋转),不像其它的电风扇的转动、钟表上分针、时针的转动都在转动,因此就很多人认为这属于平移现象。
其实荡秋千时,是绕着秋千架上的轴旋转,秋千的运动是旋转。
坐在秋千上荡秋千时,如果人与秋千的状态保持不变,那么人与秋千一起是旋转。
】三、解答下面问题。
1、【分析: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
这幅图的本意是,有12朵花,每4个圈一份,能圈几份?12÷4=3。
】2、把12颗糖分成若干袋,每袋糖果的个数相同,可以怎么分?把你的想法填入下表。
每袋糖果个数 1 2 3 4 6袋数12 6 4 3 2【分析:首先要认真审题,题目的要求是把气球分成若干束,每束气球的个数相同。
也就是最少要分为2束。
】3、下面的3只小猴一起搬桃子,一共有12个桃子,他们需要搬几次?3×2=6(个)12÷6=2(次)【分析:认真审题,将图形与文字有效结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集一、填空题1.36÷4=9,这个算式读作(),其中除数是(),商是()。
易错点:部分同学可能会把读作写错,或者弄混除数和商。
2.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12个苹果,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易错点:对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导致计算错误。
3.计算54÷9=()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易错点:口诀记错或用错。
4.风扇转动是()现象,推拉抽屉是()现象。
易错点:对旋转和平移现象的区分不清楚。
二、选择题1.下面算式中,商最大的是()A.36÷6B.49÷7C.72÷9易错点:计算错误或者口诀不熟练。
2.从63中连续减去9,减()次才能使结果等于0。
A.7B.8C.9易错点:对除法的意义理解不透彻。
3.小红有18张画片,小林有10张画片,小红给小林()张画片,两人就同样多。
A.4B.8C.9易错点:不能正确计算两人画片数量的平均数。
三、判断题1.把28个桃子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一定放7个。
()易错点:没有注意到“平均”二字。
2.计算7×8和56÷8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易错点:对乘法口诀的应用不够灵活。
3.35里面有5个7,列式为35÷7=5。
()易错点:对除法的含义理解有误。
四、计算题1.48÷8+27易错点:运算顺序错误,先算加法再算除法。
2.6×(7+2)易错点:忘记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
五、应用题1.有30个同学参加跳绳比赛,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多少人?易错点:忘记用总人数除以组数。
2.一本书有54页,小明每天看6页,几天能看完?易错点:没有理解“看完”的含义,导致列式错误。
3.妈妈买了4个蛋糕,每个蛋糕8元,一共花了多少钱?易错点:可能会忘记乘法运算。
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1.36÷4=9,这个算式读作(三十六除以四等于九),其中除数是(4),商是(9)。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高频易错卷答案解析一.填空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2分)妈妈买水果花了17元,买鱼花了25元,妈妈一共花了元,买鱼比买水果多花了元。
【分析】用买水果和买鱼花的钱数相加,即可求出一共花的钱数,用买鱼花的钱数减去买水果花的钱数,即可求出买鱼比买水果多花了多少钱。
【解答】解:172542+=(元)−=(元)25178答:妈妈一共花了42元,买鱼比买水果多花了8元。
故答案为:42;8。
【点评】本题考查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及应用。
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
2.(2分)粮油店昨天运来54袋面粉,38袋大米,这家粮油店昨天运进面粉和大米一共袋,运进的面粉比大米多袋。
【分析】用运来面粉的数量加上运来大米的数量,即可求出一共运进多少袋;用运进面粉的数量减去运进大米的数量即可解答。
【解答】解:543892+=(袋)543816−=(袋)答:这家粮油店昨天运进面粉和大米一共92袋,运进的面粉比大米多16袋。
故答案为:92,1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100以内加法、减法的运算,求一共运进多少,用加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3.(2分)做了35件上衣和57条裤子,还要做件上衣,就能和裤子配套。
【分析】用裤子的数量减去上衣的数量即可解答。
【解答】解:573522−=(件)答:还要做22件上衣,就能和裤子配套。
故答案为:2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100以内减法的实际应用,找出题中所给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即可。
4.(2分)下边是某学校今年植树的情况。
枫树柳树杨树银杏树16棵37棵25棵9棵(1)枫树比柳树少棵。
(2)柳树和杨树一共种了棵。
【分析】(1)用柳树的棵数减去枫树的棵数,即可计算出枫树比柳树少多少棵。
(2)把柳树和杨树的棵数相加,即可计算出柳树和杨树一共种了多少棵。
【解答】解:(1)371621−=(棵)答:枫树比柳树少21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锦一、我会填。
1、下图中一共有()条线段。
2、下图中有()个角,有()个直角。
3、把一根绳子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段。
4、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段。
5、一小时=()分6、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
7、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分钟。
时针从12走到3走了()时。
8、分针从4走到8走了()分钟,时针从4走到8走了()时。
9、三角板上有()个角,有()个直角。
10、9×8-8=()×87+7+7-7=()×()11、2×5表示()个()或()个()。
12、3和5相乘写成算式是()。
13、3和5相加写成算式是()14、3个5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15、2×5=(),()和()是乘数,()是积,读作()用口诀()计算。
16、(1)数一数,上图中有()条线段,()个角,()个直角。
(2)在上图中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3个直角。
二、我会判。
1、1时=100分()2、口诀“四六二十四”表示4个6相乘。
()3、口诀“六七四十二”表示6个7相加。
()4、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5、半小时=30分()6、口诀“五九四十五”改成加法算式是5+9=14。
()7、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它们的和。
()8、7个7相加得14.()9、一个数乘6的积在10——20之间,积一定是12.()10、在乘法计算里,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乘数都大。
()11、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12、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13、所有的直角都是相等的。
()14、直角比任何锐角都大。
()15、积是81的算式只有9×9.()16、一个角只有一个顶点。
()三、我会列式,我会算。
1、比25多8的数是多少?2、比25少8的数是多少?3、3个7相加,和是多少?4、3和7相加,和是多少?5、3和7相乘,积是多少?6、6个5相加,和是多少?7、6和5相乘,积是多少?8、3个8减去2个6,差是多少?9、比65大19的数是多少?10、比65小19的数是多少?四、我会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附详细解析余数问题例1:王老师带班上48名同学一起划船,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应租几条船?解析:本题错误原因主要有:1.理解题意时对条件分析不透彻;2.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余数思考不全面。
关于条件“王老师带班上48名同学一起划船”的理解应是一共有49人(包括王老师),列式49÷6=8(条)……1(人),由于还余1人,所以应再多租一条船,8+1=9(条),答案是至少应租9条船。
例2:□÷○=6……5,○里最小填(),这时□里填()。
解析:在寻找最小的除数时,部分学生容易忽略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误以为○最小为1。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中,有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所以○要大于5,最小是6。
这时□可以由6×6+5算出等于41。
方向问题例1:假如小芳的前面是西,她的右面、后面和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解析:回答这题首先要学会辨别方向。
根据太阳从东方升起,明确生活中面向东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那么面向西时方向应该是相对的,与东相对的是西,与南相对的是北。
其次,可以按照顺时针东、南、西、北的顺序来记忆。
故小红的前面是西,她的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时间问题例1:写出下面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解析:首先要分清楚时针和分针。
长的是时针,短的是分针。
钟面上时针看似指向12,但由于分针指向11,所以没有到12时整。
可以用大约12时,快到12时了,12时少5分表示,所以应读作11时55分。
单位换算例1:把下面的长度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一排。
3米 32分米 4厘米 47毫米()<()<()<()解析:排序题,首先要确保数字的单位相同。
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借助数的组成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将4个不同单位的长度转换为同一单位的长度。
3米=3000毫米,32分米=3200毫米,4厘米=40毫米,所以4厘米<47毫米<3米<32分米。
找规律题例1:按规律填数,并读一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常考、易错题集锦(附答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1、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余数是5,除数最小是6.如果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4.2、一个数除以8,商7余数7,这个数是63.3、36÷6=6……0.被除数最大是36.4、42÷6=7……0.被除数最小是42.5、比较数位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时,我们首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
6、一个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是四位数。
7、用3、4、7能组成42个不同的三位数。
8、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被减数和减数一样多,差是0.9、表示物体质量一般用千克和克作单位。
一只兔子大约重3千克。
10、由7个千和85个十组成的数是7085,这个数的最高位是7位。
11、1、3、7、13、19、31、……。
12、40÷5表示把40平均分成5份,还可以表示40里面有5个8.13、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位数的数对齐。
14、用7、8、9组成四位数,最大的数是9870,最小的数是7890,读数时,只读一个零的是7000、8000、9000和零。
一个零也不读的是789、780.15、与7999相邻的两个数是7998和8000.16、豆浆机原价是398元,现价是288元,便宜了约110元。
17、8个碗,14根筷子,可以分给4位客人。
18、从45里面连续减去5,减8次还剩5.19、从63里面连续减去9,减7次还剩6.20、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一个五位数。
21、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是7,余数最大是6.22、写出4998后面的第3个数是5001.23、写出两道商是6的除法算式:36÷6=6、42÷7=6.24、在一道除法算式里,除数和商都是7,余数是3,被除数是52.25、一个鸡蛋的重量比一个西瓜的重量轻得多。
26、“神州8号”升空时是物体自由落体现象,“神州8号”绕地球飞行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现象。
27、由9个千,5个一组成的数是9005,这个数读作九千零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解析二年级上册易错题一. 填空题1、下图中一共有()条线段。
2、下图中有()个角,有()个直角。
3、把一根绳子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段。
4、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段。
5、一小时=()分6、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
7、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分钟。
时针从12走到3走了()时。
8、分针从4走到8走了()分钟,时针从4走到8走了()时。
9、三角板上有()个角,有()个直角。
10、9×8-8=()×87+7+7-7=()×()11、2×5表示()个()或()个()。
12、3和5相乘写成算式是()。
13、3和5相加写成算式是()14、3个5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15、2×5=(),()和()是乘数,()是积,读作()用口诀()计算。
16、(1)数一数,上图中有()条线段,()个角,()个直角。
(2)在上图中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3个直角。
二.判断题。
1、1时=100分()2、口诀“四六二十四”表示4个6相乘。
()3、口诀“六七四十二”表示6个7相加。
()4、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5、半小时=30分()6、口诀“五九四十五”改成加法算式是5+9=14。
()7、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它们的和。
()8、7个7相加得14.()9、一个数乘6的积在10——20之间,积一定是12.()10、在乘法计算里,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乘数都大。
()11、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12、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13、所有的直角都是相等的。
()14、直角比任何锐角都大。
()15、积是81的算式只有9×9.()16、一个角只有一个顶点。
()三.列式计算1、比25多8的数是多少?2、比25少8的数是多少?3、3个7相加,和是多少?4、3和7相加,和是多少?5、3和7相乘,积是多少?6、6个5相加,和是多少?7、6和5相乘,积是多少?8、3个8减去2个6,差是多少?9、比65大19的数是多少?10、比65小19的数是多少?四.应用题1、把8棵树栽成一排,每两棵树之间相隔3米,第一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相距多少米?2、将8盆花围着花台摆一圈,每两盆花之间相距3米,这个花台一圈有多少米?3、将一根绳子剪四次,每段长5米,原来这根绳子有多少米?4、小明和爸爸、妈妈每个栽了6棵树,一共栽了多少棵树?5、小明和爸爸、妈妈三人栽树,爸爸栽了6棵,妈妈栽了7棵,小明栽了4棵,一共栽了多少棵?6、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3分,一共需要多少分?7、王老师带领4名学生搬花,王老师一次搬4盆,每个学生一次搬两盆,师生一次一共可以搬多少盆?8、兔妈妈和3个兔宝宝去采蘑菇,兔妈妈采了7个蘑菇,每个兔宝宝采了3个蘑菇,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9、一根绳子对折后再对折,量得长是8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10、会议室有30把单人椅,8把双人椅,一共能坐多少人?11、一本故事书80页,小红已经看了50页,剩下每天看9页,4天能看完吗?12、丽丽一天采四朵花,一星期可以采多少朵花?13、乐乐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7页,第8天从多少页看起?二年级上册易错题解析一.填空题1、下图中一共有(10)条线段。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一)1、奶奶今年63岁,小芳今年7岁。
奶奶比小芳大多少岁?36-7=29(岁)错因分析:把63看成36了,也就属于看(抄)错数字2、二年级有3个班。
2班比1班多5人,3班比1班多3人。
3班人数最少。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3、大青拍了135下皮球,小青拍的比大青少一些,小红拍的比大青多一些。
1)小青最多拍多少下?135-10=225(个)2)小红最少拍多少下?135+10=145(个)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4、做一道加法算式,小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1看作7,得到604,正确得数是(588)。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个位、十位分别看错的数实际是多余的数,而直接减掉了16。
5、有三根绳共长60米,其中一根比最短的一根长5米,比最长的一根短5米,最长的一根长多少米?最短的一根长多少米?(这题是试卷的附加题)最长的60米,最短的5米。
错因分析:假设3根绳子一样长,60÷3=20,则最长:20+5=25 最短:20-5=156、每根甩绳长5米,将42米的绳子剪成8根甩绳,够不够?43÷5=8(根)……3(米)不够错因分析:把42看成43,算法正确结论错误。
7、全班有60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你知道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吗?错因分析:这是个和倍问题。
三年级学习了以后就会明白。
8、为了吸引顾客,超市准备用“2盒牛奶,3盒酸奶”组合,制成礼盒再销售,最多可以制成多少礼盒?商品名称数量牛奶 18盒酸奶 24盒可以制成20个礼盒。
错因分析:先分别计算牛奶2盒一份可以分9份,酸奶3盒一份可以分8份,组合起来只能选择较少的搭配,答案应为8个礼盒。
可以用花生和糖果搭配实际操作一下。
9、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
一瓶药够吃几天?18÷3=6(天)错因分析:没理解“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2×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锦一、我会填。
1、下图中一共有()条线段。
2、下图中有()个角,有()个直角。
3、把一根绳子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段。
4、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段。
5、一小时=()分6、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
7、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分钟。
时针从12走到3走了()时。
8、分针从4走到8走了()分钟,时针从4走到8走了()时。
9、三角板上有()个角,有()个直角。
10、9×8-8=()×87+7+7-7=()×()11、2×5表示()个()或()个()。
12、3和5相乘写成算式是()。
13、3和5相加写成算式是()14、3个5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15、2×5=(),()和()是乘数,()是积,读作()用口诀()计算。
16、(1)数一数,上图中有()条线段,()个角,()个直角。
(2)在上图中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3个直角。
二、我会判。
1、1时=100分()2、口诀“四六二十四”表示4个6相乘。
()3、口诀“六七四十二”表示6个7相加。
()4、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5、半小时=30分()6、口诀“五九四十五”改成加法算式是5+9=14。
()7、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它们的和。
()8、7个7相加得14.()9、一个数乘6的积在10——20之间,积一定是12.()10、在乘法计算里,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乘数都大。
()11、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12、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13、所有的直角都是相等的。
()14、直角比任何锐角都大。
()15、积是81的算式只有9×9.()16、一个角只有一个顶点。
()三、我会列式,我会算。
1、比25多8的数是多少?2、比25少8的数是多少?3、3个7相加,和是多少?4、3和7相加,和是多少?5、3和7相乘,积是多少?6、6个5相加,和是多少?7、6和5相乘,积是多少?8、3个8减去2个6,差是多少?9、比65大19的数是多少?10、比65小19的数是多少?四、我会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分析(一)◆典型错题一题目: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1)(2)学生错解:答:(2)号角大。
◆原因分析1.学生一开始凭感觉,直观理解,认为图形大,角就大。
2.学生操作能力不强,虽然在题目中写着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但学生不知用哪个角去做比较,而且用三角板重合时也有可能出现差错3.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的知识,教师也没有强调,所以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欠缺。
◆教学建议1.一开始,教师应该让学生读题目,找出关键句。
题中要求用三角板比一比,那就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三角板找出和图中相同的角。
2.然后,用三角板中角与图中顶点与顶点重合,相同边再重合,在操作中让学生自己发现两个角是一样大。
3.最后再一起讨论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
4.教师可以把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它们重叠上来验证。
◆典型错题二题目:○○○○○○()个 ( )学生错解:( 2 )个( 3 )◆原因分析:1.学生对于每份是几(相同加数),有几份(有几个这样的加数连加),不能很好的掌握。
总是看到数量后就随意说是几个几,像每组熊猫是2只,有3组,看到数量2和3就随口说是2个3或者3个2,而没有从根本意义上去理解。
2. 教师对学生的基础估计过高,认为像这样的形象图片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没有更多的让学生说图意,而是直接让孩子写连加算式,然后写出乘法。
◆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1.联系有趣的情境和活动,列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在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中提出兔一共有多少只问题。
图画里的兔每2只在一起,有3个2只,列出2+2+2=6(只)这样的算式是很自然的。
生动的情境里隐含了“几个几”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列出算式,理解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具体含义。
2.描述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特点,建立几个几相加的概念。
以下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中常见的易错题:
1. 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锯完这根木头需要多少分钟?
2. 小明有10元钱,他买了3支铅笔,每支铅笔2元,他应该找回多少钱?
3. 小华和小明一起跳绳,小华跳了20下,小明跳了18下,谁跳得多?多几下?
4. 小华和小明一起跳绳,小华比小明多跳了2下,小明跳了多少下?
5. 小华和小明一起跳绳,小华比小明少跳了2下,小明跳了多少下?
6. 小华和小明一起跳绳,小华跳了20下,小明比小华多跳了2下,小明跳了多少下?
7. 小华和小明一起跳绳,小华比小明少跳了2下,小明跳了多少下?
8. 小华和小明一起跳绳,小华跳了20下,小明比小华少跳了2下,小明跳了多少下?
9. 一个水果店运来了6箱苹果,每箱10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10. 一只小狗5分钟可以跑1千米,一只小狗3分钟可以跑多少米?
希望这些题目可以帮助您找到可能的学习弱点,进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一、填空题1、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组)……(个)(个)……(个)2、在算盘上用4颗算珠表示四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3、用0、1、5、9摆一个最接近2000的四位数,是()。
摆一个最接近9000的四位数,是()。
4、把1∽30号卡片依次发给丽丽、玲玲、丁丁和笑笑四人,每人每次发一张,16号卡片发给(),23号卡片发给()。
5、在6320、1000、3009、5600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与这个数接近的整千数是(),请你写出一个数,比这个数更接近这个整千数()。
6、 里最大能填几?×8<73 3549<3 50 89>9×7、一个星期有7天,9月份有30天,有()个星期,余下()天。
8、在100、480、510和1000这四个数中,比500大得多的是(),比500小一些的是(),和500最接近的是()。
9、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次需要8分钟,锯完这根木头需要()分钟。
二、判断题1、在()÷()=()......5这道题中,除数最小是4。
()2、按照2红3蓝、2红3蓝……的规律穿珠子,第23颗珠子是蓝色的。
()3、1000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铁比较重。
()4、在减法中,减数一定大于差。
()5、一个四位数减一个三位数,结果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三、选择题1、8 6<861, 里可以填下面()组的数字。
A.0∽5B.3∽6C.6∽9D.7∽92、用0、0、1、7四个数字,可以写出()个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
A.2B.3C.4D.53、一个○重2千克,一个 重()。
A.1千克B.500克C.400克D.200克4、把许多瓶矿泉水平均分给8个人,如果有剩余,不可能剩()瓶。
A.8B.6C.5D.35、○○△△△□□○○△△△□□……像这样排列,第25个图形是()。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一)1、奶奶今年 63岁,小芳今年 7 岁。
奶奶比小芳大多少岁?36-7=29(岁)错因分析:把 63看成36了,也就属于看(抄)错数字2、二年级有 3个班。
2班比 1班多 5人,3班比 1班多3人。
3班人数最少。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3、大青拍了 135 下皮球,小青拍的比大青少一些,小红拍的比大青多一些。
1)小青最多拍多少下? 135-10=225(个)2)小红最少拍多少下? 135+10=145(个)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4、做一道加法算式,小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 6 看作 9,把十位上的 1 看作 7,得到 604,正确得数是(588)。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个位、十位分别看错的数实际是多余的数,而直接减掉了16。
5、有三根绳共长 60 米,其中一根比最短的一根长 5 米,比最长的一根短 5 米,最长的一根长多少米?最短的一根长多少米?(这题是试卷的附加题)最长的 60米,最短的 5 米。
错因分析:假设 3 根绳子一样长, 60÷3=20,则最长: 20+5=25 最短: 20-5=156、每根甩绳长 5米,将 42米的绳子剪成 8根甩绳,够不够?43÷5=8(根)⋯⋯ 3(米)不够错因分析:把 42 看成 43,算法正确结论错误。
7、全班有 60 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 2 倍,你知道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吗?错因分析:这是个和倍问题。
三年级学习了以后就会明白。
8、为了吸引顾客,超市准备用“2 盒牛奶, 3盒酸奶”组合,制成礼盒再销售,最多可以制成多少礼盒?商品名称数量牛奶 18 盒酸奶 24 盒可以制成 20 个礼盒。
错因分析:先分别计算牛奶 2盒一份可以分 9份,酸奶 3 盒一份可以分 8 份,组合起来只能选择较少的搭配,答案应为 8 个礼盒。
可以用花生和糖果搭配实际操作一下。
9、18 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上:1、看图:纸条长(7 )厘米。
(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
2、1米—20厘米=( )厘米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
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对齐)5、56—35=11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
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
6、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
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错因分析:少数学生把连加看出两道分开的题目,先前两个加数相加,再把后两个加数加起来。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让孩子理解先加前两个加数,再加上第三个加数。
8、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
一套课桌椅多少元?62+34=96(元)96+62=158(元)错因分析: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
9、74-38得数大约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知道38可以看做40,但对于74部分孩子认为更接近80 。
10、一共有42位小朋友来上课,已经搬了35张桌子、19把椅子。
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几把椅子?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清,把椅子和桌子混在一起。
小学数学11、判断题:数学书表面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直角的概念不够明确,12、画一个有直角的三角形。
错因分析:学生在连续学习角的基础上,惯性认为一定画直角。
部分学生对三角形与角的区别不注意。
13、4+4=()×()错因分析:学生在做题中审题不清,对加法与乘法的区别有些模糊。
14、补充口诀:五五(二五)错因分析:学生说的比写的快,把中间的“十”跳过。
15()×()=()错因分析:学生把乘法与加法的意义混淆,写成5×516、3个4相加,和是多少?错因分析:学生看到“和”就认为是加法。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1、奶奶今年63岁,小芳今年7岁。
奶奶比小芳大多少岁?36-7=29(岁)错因分析:把63看成36了,也就属于看(抄)错数字2、二年级有3个班。
2班比1班多5人,3班比1班多3人。
3班人数最少。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3、大青拍了135下皮球,小青拍的比大青少一些,小红拍的比大青多一些。
1)小青最多拍多少下?135-10=225(个)2)小红最少拍多少下?135+10=145(个)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4、做一道加法算式,小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1看作7,得到604,正确得数是(588)。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个位、十位分别看错的数实际是多余的数,而直接减掉了16。
5、有三根绳共长60米,其中一根比最短的一根长5米,比最长的一根短5米,最长的一根长多少米?最短的一根长多少米?(这题是试卷的附加题)最长的60米,最短的5米。
错因分析:假设3根绳子一样长,60÷3=20,则最长:20+5=25 最短:20-5=156、每根甩绳长5米,将42米的绳子剪成8根甩绳,够不够?43÷5=8(根)……3(米)不够错因分析:把42看成43,算法正确结论错误。
7、全班有60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你知道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吗?错因分析:这是个和倍问题。
三年级学习了以后就会明白。
8、为了吸引顾客,超市准备用“2盒牛奶,3盒酸奶”组合,制成礼盒再销售,最多可以制成多少礼盒?商品名称数量牛奶 18盒酸奶 24盒可以制成20个礼盒。
错因分析:先分别计算牛奶2盒一份可以分9份,酸奶3盒一份可以分8份,组合起来只能选择较少的搭配,答案应为8个礼盒。
可以用花生和糖果搭配实际操作一下。
9、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
一瓶药够吃几天?18÷3=6(天)错因分析:没理解“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2×3。
10、一辆小轿车上有4个轮子和一个备用轮,现在有38个轮子,能装几辆这样的车?还剩几个轮子?38÷4=9(辆)……2(个)错因分析:没有能正确理解“一辆小轿车上有4个轮子和一个备用轮”的意思,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1、每3只皮球装1盒,17只皮球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能装下?17÷3=5(盒)……2(个)错因分析:有余数的问题,建议用实物让学生装一装。
2、小军拍球拍了31下,小丽拍的比小军拍的3倍少20下。
小丽拍了多少下?31×3=93(下)93+20=113(下)错因分析:比多(比少)的叙述方式,学生不太适应。
3、一捆电线上午用去68米,下午用去76米,还剩210米没有用。
这捆电线比原来短多少米?68+76=144(米)210+144=354(米)错因分析:没看懂问题问的是什么,因此题目没解完,建议让学生反复读题理解。
4、把两根长都是45毫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焊接头用去了5毫米。
焊接后铁条长多少毫米?45+45=90(毫米)90-10=80(毫米)错因分析:把两根长都是45毫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只有一个焊接头。
5、一本书278页,小明第一天看了55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18页。
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55+18=73(页)278-73=205(页)错因分析:受干扰条件“278”影响,没看完所提问题问的是什么。
应告诉学生,有些题的条件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干扰条件),应充分理解题意后再列式。
6、植树小组昨天栽了105棵树,今天比昨天少栽了28棵树,两天一共栽了多少棵树?105-28=77(棵)错因分析:读题不完整,建议学生读完题后简述出“2个条件,一个问题”。
7、养鱼场上午捕鱼504条,下午比上午少捕鱼196条。
这个养鱼场一天一共捕鱼多少条?504-196=308(条)错因分析:与16题属于同一类错误,不会找中间问题。
8、一批煤,已经运走了28吨,剩下的是运走的7倍。
原有煤多少吨?28×7=196(吨)错因分析:与16题属于同一类错误,不会找中间问题。
9、朱叔叔合每分钟走60米,他从家出发已经走了5分钟,离单位还有50米,朱叔叔从家到单位有多少米?60×5=300(米)300-50=250(米)错因分析:理解此题最好用图示,线段画出来就非常明显的知道用加还是用减。
10、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
一套课桌椅多少元?62+34=96(元)96+62=158(元)错因分析: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三)1、小明买2卷胶卷,每卷36张18元,小红买了3卷胶卷,每卷24张13元。
谁买的胶卷合算,为什么?小红买的合算,13<18错因分析:没通过计算直接看数据而得出错误结果。
2、每班分成6组,每组植树8棵,三年级去了4个班的同学植树,一共植树多少棵?6×8=48(棵)48+4=52(棵)错因分析:4个班就应为4个48,属没理解乘法的意义。
3、一桶油,已经用了28升,剩下的是用的8倍。
原来有油多少升?28×8=224(升)错因分析:还是属于读题不完整,没看懂问的是什么。
4、小明今年7岁,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8倍还多5岁。
爷爷比小明大多少岁?7×8+5=61(岁)错因分析:只完成了一半,求出了爷爷的年龄,没有仔细读问题“爷爷比小明大多少岁?”。
5、计算一下一个月(30天)有多少小时?30×60=1800(小时)错因分析:没理解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60小时。
6、小猴家住在游乐园的西北面520米,小狗家住在游乐园的东南面480米。
小狗与小猴家相距多少米?520-480=40(米)错因分析:此题分析时最好画草图,理解方位,就非常直观了。
7、今天是8日,星期一,到31日是星期几?31÷7=4 (3)错因分析:算式正确,但没算完。
应再列:8÷7=1……1,因为余数是1,条件又告诉8号是星期一,所以31÷7=4……3,余数是3,应为星期三。
8、青山村有63户人家,共158人,新林村再减少63人就和青山村人数同样多,新林村有多少人?158-63=95(人)错因分析:没理解题意,“再减少63人就和青山村人数同样多”说明新林村的人数比青山村人数多,应该用加法计算。
9、小红有一些书,总数不到40本,把这些书摆成5堆多3本。
小红最多有多少本书?最少有多少本书?40÷5=7(本)……5(本)错因分析:前半部分算式正确,但没理解被除数、商数、余数之间的关系。
40÷5=7(本)……5(本),本来应该余3本,但计算中余5本,多出2本,就应在总数40中去掉多出的2本,40-2=38(本),所以最多为38本。
最少则当商为1即每堆只有1本时,总数最少为8本。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四)易错题案例:妈妈买一盏52元的台灯。
(1)如果妈妈付的全是10元,她最少要付( )张10元。
(2)如果妈妈带的钱正好够买这盏台灯,她最多带了( )张10元。
错误原因分析:第1题:学生可能受数的组成的影响,52里有5个十和2个一忽视给出的条件“妈妈付的全是10元”即妈妈不可能有零钱,而错误地填成最少要付5张;第2题:学生可能忽视给出的条件“正好”和“最多”即妈妈除了2元以外其余的都是10元,而错误地填成最多要付6张。
解题思路点拨:小朋友们仔细读题,你就会发现两道题不同:第(1)题,妈妈付的全是10元,而没有零钱,所以最少要付6张10元才够。
第(2)题,妈妈带的钱正好够买这盏台灯,证明妈妈带的钱就是52元,所以她最多带了5张10元。
解题过程:(1)最少要付(6)张10元。
(2)最多带了(5)张10元。
变式矫正:李老师买一只48元的足球。
(1)如果李老师付的都是10元,他最少要付( )张10元。
(2)如果李老师带的钱正好够买这只足球,他最多带了( )张10元。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集合(一)一、直接写出得数3×7= 40÷5= 840—800= 70—5=9×7= 63÷7= 600+270= 500+80=51—6= 0÷4= 100—26= ( )—340=26049÷7= 157+43= 120—80= 35—4×8=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① 204 ② 2040 ③ 2400 ④ 20042、550比150多( )① 600 ② 700 ③ 400 ④ 5004、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 )① 10 ② 100 ③ 1000 ④ 100005、3000前面的一个数是( )① 3001 ② 2900 ③ 3100④2999三、填空。
(30分)1、按规律填数。
( )、596、( )598、( )、( )、( )2、写出下面各数。
六百二十七( )三千零四十( )九千三百( )五千零四( )3、读出下面各数。
8040 读作( )5812读作( )4、 2时=( )分 180秒=( )分 1分=( )秒5、6705是( )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 ),表示( )个( ),最低位的数字是( ),表示( )个( )。
6、第一个数是800,比第二个数多100,第二个数是( )。
7、把1678、897、699、1128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它们依次是( )〈( )〈( )〈( )。
8、7乘以4的积是( ),再减去18,差是( )。
9、在○里填上〉、〈或=。
2时○120分 40秒○1分42—18○35 24+17○39 70+90○160 38+25+20○85 35○48÷8×510、6503=( )+( )+( ) 8001=( )+ ( )11、爸爸上午8:00外出,下午5:00回家,爸爸离家时间有( )小时。
12、比524少38的数是( ),604比338多( )。
四、用竖式计算并验算768+354= 1075—467= 378+4715=六、应用题1.李大伯去年收获稻谷5120千克,今年比去年多收获768千克,今年收获稻谷多少千克?2.化肥厂二月份生产化肥3260包,三月份比二月份少生产136包,三月份生产化肥多少包?3.同学们搞卫生,20个男同学,22个女同学。
如果每7个同学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4.同学们画了42张画,贴在一楼8张,贴在二楼的张数和一楼同样多,还剩多少张没贴?5.一堆砖有276块,搬走98块后又运来156块,这时这堆砖有多少块?七、选做题1、果园里有梨树274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46棵,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2、渡江轮船上午载客1105人,下午载客1256人,晚上载客742人,全天共载客多少人?八、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