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9-2020年高考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复习指导教案1 必修
- 格式:doc
- 大小:246.50 KB
- 文档页数:11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I》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1、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⑴、人类需要着衣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⑵、人类学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⑶、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⑷、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⑸、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⑹、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通讯技术。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技术的作用: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身体器官,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具体为:⑴、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⑵、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
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⑶、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⑷、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⑴、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
如: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⑵、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通用技术会考复习】2019通用技术会考复习(考点及习题)2019通用技术会考复(考点及题)班级姓名考试内容:技术与设计1、2;考试时间:2019年6月17日;题目类型:选择题30分、主观题30分;卷面总分60。
一、选择题(30题,每题1分)考点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练1.下列活动中,属于技术活动的是(B)A.XXX发现镭B.成功培育出克隆绵羊“多莉”C.XXX发现万有引力定律D.XXX发现X射线练2.下列活动是科学活动的是(C)。
A、蒸汽机的发明B、B超技术C、万有引力的发现D、摄像技术的发明考点2、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美观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技术规范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练1.公共汽车上设有特殊人群的座位,此设计遵循了设计基本原则的(D)A.创新性原则B.经济性原则C.可持续发展原则D.实用性原则练2.在我国,家用电器使用的交流电一般额定电压是220V、频率是50Hz,这体现家用电器的设计符合了(C)。
A.科学性原则B.实用性原则C.技术规范性原则D.可持续发展原则练3.继可降解购物袋和环保家电之后,各大汽车企业纷纷利用新能源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研制新型汽车,以实现低碳减排的目标。
这主要体现了设计原则中的C A.美观性原则B.实用性原则C.可持续发展原则D.技术规范原则练4.有一种红外线烤火炉,在使用过程中放置不平或被碰倒就会自动断电.这个设计体现了设计的哪个基本原则( A ).A .安全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可持续发展原则考点3、技术的两面性。
(推动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练.电池的发明解决了人类的很多动力问题,可是电池的废旧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申明了技术(D)A、目的性B、创新性C、综合性D、两面性1考点4、设想的本质:设想的本质是创新。
练.如图1这是一款笔记本电脑便携架,平时可以把它当作提手,在使用笔记本的时候,又可以将它作为电脑散热架将笔记本支起来,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本章关键词: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一技术的价值知识要点:1.技术与人(1)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2)技术产生之后可以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2.技术与社会总的来说,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使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产业结构和劳动者的素质)(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还丰富了人们在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生活。
(4)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
3.技术与自然(1)人们依靠技术利用自然为人类繁衍生息提供的资源,并改造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2)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人们更应该注重依靠先进技术保护自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能力要求:1.了解技术对于人、社会、自然三个方面的作用与影响2.会结合实例从这三个方面加以简单的分析二技术的性质知识要点:技术的五大性质: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技术的目的性总述: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的成果。
(1)技术的产生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法,从而满足人们在某方面的需求。
(2)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两种形式。
3.技术的综合性(1)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技术侧重于解决问题,科学侧重于发现问题;二者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性质:(1)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与愿望。
(2)技术的双重属性。
自然属性: 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永动机梦想的破灭;社会属性: 技术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如新旧社会对传染疾病的防范。
(3)技术的创新性。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4)技术的综合性:技术设计需要综合知识的应用,则重合作精神。
(5)技术的两面性:技术应用推动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幸福,同时技术应用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6)技术的专利性:1)知识产权:智力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取得成果后,对其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
2)知识产权的内容:主要有著作权、商标使用权、发明权、专利权。
3) 专利的三种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4) 专利的种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5)专利的有效期:发明专利20年。
实用新型专利10年。
外观设计专利10年。
6) 专利申请的原则:先申请原则,即先申请专利,后发表论文或公开,避免因过早公开技术而丧失保护机会。
7) 专利申请的途径:主管单位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一是自己直接申请;二是到专利事务所委托专利代理人代办专利申请。
8)专利申请步骤:①提出申请②受理③初审④公布⑤实质性审查⑥授权二、技术与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技术具有保护人(安全帽)、解放人(交通工具)和发展人(智力进步)的作用。
技术与社会: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
技术与自然:人类依靠技术利用、合理改造自然;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是通过各种方法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理论,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I》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1、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技术的作用: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身体器官,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
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⑴、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
如: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⑵、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⑶、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二、技术的性质1、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
如:助听器的发明。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3、技术的综合性⑴、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
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⑵、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2022年通用技术高考复习指导柯桥2022年8月一、教材知识体系《技术与设计1》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导入模块,也是技术与设计的基础学习内容,模块中的设计以产品设计为依托,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经过设计方案的制定、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方案的优化,直到最终方案的确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
《技术与设计1》模块内容包括4个主题:“技术及其本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和“设计的评价”。
二、历次高考考点分析一、试卷结构通用技术高考采用闭卷、书面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必修1“技术与设计1”约占50%,必修2“技术与设计2”约占50%。
试卷长度为27题,共8页,其中第Ⅰ卷选择题20题,共40分,占40%,第Ⅱ卷主观题7题,共60分,占60%。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读图作图题(可能包括读图题、作图题等)、分析评价题(可能包括分析题、评价题等)、应用题(可能包括试验题、设计题和操作题等)等7个大题。
根据四次高考的考试要求和统计结果:我们得到以下分析结果:数据分析:1、题型分布上历次的高考题(选择题占40%,作图读图题占6%,其它占54%)完全一致。
2、考试能力要求分布与考试说明中I和II之比约为1:5,应用题量偏多。
其中绘图题偏多(包括三视图、草图及示意图)。
3、《考试说明》中共有73个考核知识点,从历次考卷来看,几乎分布到每一个章节的内容。
每次大约涉及27个考点,知识点覆盖面大约为40%。
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教材内容的许多知识点不适合笔试。
1第页柯桥2022年8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主干知识点历次试题都有涉及,如技术与自然的关系,人机关系的概念和目标,产品涉及分析的三要素,设计的一般原则,工艺等知识点几乎是每年必考的。
同样另外的知识点却经常被冷落。
比如《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的内容几乎从未直接涉及到。
另外,第五章“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案的构思方法”只有涉及标准件的两个选择题,各占4%,考核内容偏少。
专题一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概念考点一技术的价值与性质一、技术的价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具体表现在:1.保护人:技术为人提供了抵抗不良环境,防止野兽、病菌等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2.解放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眼、耳、脑等身体器官,拓宽了活动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能力。
3.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二、技术的性质温馨提示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三、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四、技术的综合性与两面性的分析比较1、关于技术的综合性的判定2.关于技术的两面性的判定考点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人机关系1.含义:当人们使用物品时,物品与人就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
2.目标:(1)高效: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2)健康: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3)舒适: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4)安全:人们在操作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二、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1.产品设计应参照普通人群为标准,还应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需要。
2.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3.产品不但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4.人与产品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信息交互。
人机关系健康目标与安全目标的辨析考点三技术试验及其方法一、技术试验1.含义: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试验。
2.重要性:改进和完善设计,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二、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1.优选试验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实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
课题:合格考难点、易错点及答题策略学习目标梳理《技术与设计1》与《技术与设计2》的难点与易错点并能够活学活用,掌握答题技巧。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尺寸标注】《技术与设计1》P124-125问题导航:1.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标注尺寸的三要素是什么?注意每一要素的具体要求。
3.线性尺寸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圆弧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思考:1、如果形体的某个尺寸在主视图里标注过了,有没有必要在其他视图再标注一遍?2、尺寸数字默认单位是什么?如果要用别的单位怎么办?3、尺寸线可以用轮廓线或其他图线代替吗?4、对于圆弧的尺寸标注,什么时候标注直径?什么时候标注半径?【注意】图样上所注尺寸表示形体的真实大小,形体的真实大小与图样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65【典例】(不定项)1.下图工件图样,尺寸标注中错误的是()A 35B 65C 40D Φ60(不定项)2.下图工件图样,尺寸标注中错误的是()A R25B R20C 70D 50R90【变式训练】下图工件图样,尺寸标注中错误的地方有几处()A 1处B 2处C 3处D 4处【知识点二:工艺(金工、木工)】《技术与设计1》P142-150问题导航:1、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有哪些?常用的工具有哪些?操作要领是什么?2、木材的加工过程有哪些?常用的工具有哪些?操作要领是什么?金属材料与木材常见的加工过程有:划线、锯割、锉削、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
特别要注意:划针、样冲、锉的操作要领手锯的安装、起锯、锯割要领钻孔的流程与安全注意事项铆接与卯接的区别膨胀螺栓的使用套丝与攻丝的正确操作及工具选择典型的金工与木工工具附: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名称图示用途操作要领金工划线工具划针划出直线线痕①划针的头保持锐利②划针紧贴导向工具③尽量一次划成划规划出圆或圆孤的线痕①脚尖保持锐利②保持中心不发生滑移金工锯割工具样冲用于钻孔中心处冲出冲眼,防止钻孔中心发生滑移①斜看靠近冲眼部位②冲尖对准划线的交点或划线③敲击前扶直样冲手锯(钢锯)锯断金属材料①锯齿方向朝前;②起锯,夹角要小(约为15度),用力要小,用拇指甲紧贴锯条,切入2-3mm后进行正常锯割,压力、锯程都要发生变化。
2019-2020年高考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复习指导教案3 必修知识网络框架:二、重难点突破1、设计过程的基本环节: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方案评价与优化——撰写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说明书。
【例题1】人们首先发现了什么问题而发明了电冰箱( )。
A 、冰箱可以制作冰淇淋B 、低温可以保鲜C 、冰箱可以制作冰水D 、冰箱可以冰镇啤酒【解析】设计课题的确定,不仅要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还要具备相关的知识。
【答案】B【例2】产品设计举例:设计一盏完整的台灯。
【分析】台灯的组成结构是由灯泡、灯头、灯罩、支撑架、开关、底座与电线组成。
灯泡、灯头、开关、电线这四种部件是标准件,是我们无法制作的,只好在市场上根据使用者的具体特性进行具体的分析选择。
灯泡:台灯的主要功能是照明,灯泡是它的主要部件,有白炽灯泡、日光灯管、节能灯管等。
如何选择?(展示各类型灯泡的特点,进行比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使用者对灯泡的具体需求来选择。
如高中生对灯泡的需求,一般选择没有频闪或频闪度较低的灯泡。
灯罩:为了给使用者创造一个照度合适且光线柔和的环境,需要给它设计个灯罩,同时也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选择灯罩时,主要考虑它的材料和外形。
不同的材料会直接影响到光线的照射形式,同时它的导热性也很重要,导热性好的材料,短时间内受热容易引起发热发烫,容易给使用者造成烫伤。
而外形设计直接影响到光线照射的角度。
支撑架:台灯的高度主要由支撑架决定,它主要起到支撑作用。
(展示各种样式的支撑架图案)选择时,在保证台灯高度适中的前提下,还需考虑它的活动范围、选用材料、成本、制作复杂程度等。
开关:常见的台灯开关有拨动式、旋钮式、触摸式等。
对于开关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台灯的亮度即可。
底座:为了保证台灯的稳定性,我们需要在它的底部设计一个底座,起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要保证台灯的稳定性,对它的设计主要通过材料和形状决定。
通用技术学考复习知识点梳理必修1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1.技术的源于什么:技术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的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2.什么是技术: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与方法。
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3.技术的发展历史: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4.技术的性质: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相关性价值性保密性两面性专利性(学会判断、分析)5.技术的影响(两面性):技术无处不在,充分渗透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的影响有两面性(1)农药技术的影响;(2)火药技术的影响;(3)克隆技术的影响;(4)核技术的影响。
6.技术和科学的关系:联系:利用技术,可以将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原理、技术设计、技术措施等,从而转化为工具、机器、设备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力。
区别:a:科学与技术的含义不同。
科学是反应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技巧和物化成果。
b.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形式不同。
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一般不具有商业性;技术成果一般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
C.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
d.科学与生产不直接发生联系,而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
7.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1)、什么是发明:发明指的是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2)、什么是革新:革新指的是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
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发明、技术革新。
发明和革新的结果都是用新的技术来取代已经陈旧和落后的技术。
因此,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
8.技术创新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1)、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理和收益的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
(完整word版)2019-2020年高考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复习指导教案1必修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2019-2020年高考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复习指导教案1 必修一、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二、重难点突破1、技术的涵义: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例1】下列内容属于技术的社会属性的是 ( )。
A .一项技术要符合客观规律B .技术与工具、机器及使用方法关系紧密C 技术的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D .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的【解析】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技术在产生和发展、应用的过程中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社会属性是指技术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答案】C【例2】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技术应以( )为起点。
A 、可持续发展;B 、快速发展;C 、稳步发展;D 、缓慢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保护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主题,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应以可持续发展为起点,这是我们学习技术必须形成的基本理念。
【答案】A【例3】以下技术怎样解放人?取火技术 。
工具制造 。
医疗技术 。
车船制造技术 。
电子技术 。
A.蒸汽机的制造 B.电视的转播 C.万有引力的发现 D.桥梁的设计【解析】科学活动任务认识世界,力求有所发现。
技术活动任务力求有所创造。
【答案】C3、技术的性质: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达到更高的水平,在制作技术上()贯穿于整个工艺过程。
A.目的性 B.创新性 C。
综合性 D。
两面性【解析】综合是指的运用多种科学知识,或者体现了多种科学知识,而这里面没有这种体现,不是综合性。
排除法,只能选创新性。
通用技术知识要点汇总技术与设计1:1、技术的价值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技术与人: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身体器官,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技术与社会: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技术与自然:人类依靠技术改造、利用自然时与自然和谐发展。
注意对自然的保护,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2、技术的性质: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3、狭义的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专利不自动取得,需要申请并授权。
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才可提出申请。
保护年限:发明专利20年、实用新型专利10年、外观设计专利10年申请发明专利6步:提交申请、受理、初审、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授权。
4、技术与科学、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5、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要注意(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4)信息的交互。
6、技术试验种类(按功用):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
技术试验方法:优选试验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
7、设计的一般过程(1)发现和明确问题(2)制定设计方案(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
通用技术学生活动手册•必修1 •技术与设计1答案活动一■未来的手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何威年提供一、本活动说明根据《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就是走进技术世界,共3节内容,安排5个课时。
所以在这里安排一个活动,使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手机”这样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事物的发展预测,来理解技术的价值和性质,推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次活动时间约需15分钟。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该活动,可以安排用在学生学完第一章第二节后进行,也可以全章完成后进行。
建议按照《活动手册》中的“活动提示” 一步步进行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方面可以复习所学的有关概念。
二、教学建议1.活动可以用手机发展的一系列图片来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活动提示:(D现在的手机都具有哪些功能?提示:通信、收发短消息、上网、游戏、FM广播、播放各种格式的音频和视频文件、拍照片、拍短片、看小说等等。
(2)你希望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手机?(从功能、形状、大小等方面来回答)提示:不同同学有各自不同的答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功能、形状、大小等几方面详细说明。
(3)手机的改进与技术的进步有什么关系?提示:我们都相信未来的手机会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安全化,多功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手机的开发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多媒体功能被引入进来。
手机将会具有更加强劲的运算能力,成为个人的信息终端,而不是仅仅具有通话和文字消息的功能。
(4)全班学生按照座位分成若干个2〜4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未来的手机” 这个设计作业。
作业要求:a.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科学技术与现有的科技有紧密的联系,不允许使用过于科幻的科技概念。
b.作品为10—15年后一般人群所使用的大众手机。
c.要有现有的其他实际产品来借鉴。
此过程时间安排为10〜15分钟。
部分答案如下:未来手机使用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提示:手机的电磁波辐射影响健康;数量巨大的手机和手机电板废弃后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手机木马和手机病毒的出现使得手机的使用安全下降,个人隐私难保;手机的娱乐功能的日益强大,浪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三、参考资料活动二和谐之美一、本活动说明人机关系简单的说就是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
2019-2020年高考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复习指导教案1 必修一、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二、重难点突破1、技术的涵义: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例1】下列内容属于技术的社会属性的是 ( )。
A .一项技术要符合客观规律B .技术与工具、机器及使用方法关系紧密C 技术的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D .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的【解析】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技术在产生和发展、应用的过程中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社会属性是指技术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答案】C【例2】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技术应以( )为起点。
A 、可持续发展;B 、快速发展;C 、稳步发展;D 、缓慢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保护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主题,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应以可持续发展为起点,这是我们学习技术必须形成的基本理念。
【答案】A【例3】以下技术怎样解放人?取火技术 。
工具制造 。
医疗技术 。
车船制造技术 。
电子技术 。
【解析与答案】 取火技术 熟食,人类脱离野性,营养改善,大脑发育健全,智慧提高 工具制造 解放了人的双手 , 扩大了人的能力 医疗技术 战胜了疾病,延长了寿命 车船制造技术 解放了双脚 , 缩短了旅途时间,方便出行 电子技术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技术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解析1、技术的涵义: 。
2、技术的性质目的性: 。
综合性: 。
创新性: 。
专利性: 。
两面性: 。
技 术科学技术区别含义不同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和物化成果。
成果形式不同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此类成果一般不具有商业性。
一般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
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任务不同认识世界,力求有所发现。
利用和改造世界,力求有所发明。
回答的问题不同“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与生产的关系不同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举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例4】下列活动是科学活动的是()。
A.蒸汽机的制造 B.电视的转播 C.万有引力的发现 D.桥梁的设计【解析】科学活动任务认识世界,力求有所发现。
技术活动任务力求有所创造。
【答案】C3、技术的性质: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技术的性质:(完成表格)技术的性质含义技术思想、方法社会、生活实例目的性使用技术、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人为了能像鸟一样飞翔,发明了飞机。
创新性技术的发展需要技术的发明和技术的革新。
集成电路的发明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综合性技术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各学科知识。
两面性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的影响。
农药保证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它的不当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
专利性技术发明者对自己的知识产权享有的垄断性权利。
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有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专利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例5】传统风筝工艺:扎、糊、绘、放。
这四艺的综合运用就是要风筝的设计与创新达到更高的水平,在制作技术上()贯穿于整个工艺过程。
A.目的性 B.创新性 C。
综合性 D。
两面性【解析】综合是指的运用多种科学知识,或者体现了多种科学知识,而这里面没有这种体现,不是综合性。
排除法,只能选创新性。
【答案】B.【例6】在下列所列的技术产品中属于技术发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技术创新的是__________。
①微型家用洗衣机②原子弹③微型汽车④笔记本电脑⑤多功能缝纫机⑥蒸汽机⑦集成电路⑧电子计算机⑨印刷术【解析】创新是技术的本质,技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技术的创新性包括技术的发明和技术的革新。
技术的发明是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即发明;技术的革新是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即革新。
两种创新的结果都是用新的技术来取代已经陈旧和落后的技术。
【答案】技术发明的是___②___⑥___⑦___⑧___⑨___。
技术创新的是___①___③___④___⑤________。
【例7】苍蝇拍的手臂一般比较短,落在很高地方的苍蝇用普通的苍蝇拍是打不到的,小学2年级的小明于1994年发明了可伸缩臂的苍蝇拍,想打远处的苍蝇就把手臂拉长,打近距离的就把手臂缩短,这样就可以打到任何地方的苍蝇了。
阅读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发明可伸缩臂的苍蝇拍的创意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申请了专利,并获得专利权。
请问,小明的这个专利应属于哪种类型?_______________。
3.小明的这项专利应该受法律保护期限()年?A.10 B.20 C.30【解析】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愿望和需求,也是技术的目的性。
可伸缩臂的苍蝇拍满足了人们打苍蝇是不同的距离远近的需要,针对苍蝇拍的形状、构造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应属于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专利的类型有三种:专利:针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限10年外观设计专利:针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10年。
【答案】1.人类的愿望和需求 2.实用新型专利 3.10年三、高考链接【xx年山东高考试题】18、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
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作物轮作、套种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19、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直接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最近.某企业利用“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新技术”,让煤变成合成气(一氧化碳及氢气总含量≥90%),把煤“吃干榨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②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但没有物理变化③该技术实现了煤的清洁利用④该技术实现了煤的高效利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以上两题考查了技术问题,第18题考查了技术的两面性,人们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导下,大力发展环保技术,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技术的负面影响。
第19题考查了技术的两面性和目的性,人们在使用技术满足需要的同时如何趋利避害的使用新技术。
以求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本试题中涉及的技术问题的解答是以对技术及其基本性质的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进而形成正确的技术观,是正确解决一切技术问题的根本保证。
【答案】18、C 19、C四、单元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在人类历史上,总是有人幻想设计“永动机”,以提供“没有本钱的能源”。
“永动机”的想法一直持续了几百年,无论是从物理的方法,还是化学的方法,都没有成功,这样的设计失败的原因是( )。
A.它们不符合技术的目的性B. 它们不符合技术的创新性C.它们违反了基本的科学原理D. 它们没有技术专利2.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某厂生产出了微型摄像机,是一项重大的发明。
B.技术发明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类的技术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创新史。
D.技术革新是在别人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某些改进。
3.下面关于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一项技术都对人类有好处B.一项新技术的应用,既会给人类带来财富,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C.核技术的应用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D.塑料袋的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塑料袋生产技术对人类是有害的4.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有所发现,以增加人类的知识财富B.技术的基本任务是改造世界,有所发明,以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c.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都属于科学范畴,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没有什么用处D.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的新品种是作物杂交育种技术的结晶5.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具体包括( )。
A.占有权、使用权、继承权 B.占有权、收益权、转让权C.处分权、使用权和占有权 D.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6.下列活动是科学活动的是()。
A.蒸汽机的制造 B.电视的转播 C.万有引力的发现 D.桥梁的设计7.徐明对自己使用的普通手机进行改造,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手电照明功能,以方便夜间行路照明。
他要对自己的这种创新申请()类型的专利。
A. 发明专利 B、功能扩展专利 C、实用新型专利 D、外观设计专利8、建造一座桥梁必须具有力学、地质学、气象学、美学、材料学等方面的知识,说明了技术具有:()A、目的性B、创新性C、综合性D、两面性9、xx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使用了50辆纯电动客车代替燃油客车,每天可节省燃油约1800L,减排CO2:约4230kg。
下列关于使用纯电动客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B.减少了环境污染C.节约了石油资源 D.减少了道路空间的占用10、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对月球探测的总步骤为探月、登月和驻月三大步。
众多国家和组织都在加紧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探月计划,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探月热潮。
不少国家都确定了各自的月球计划。
2007年5月16日,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说:我国探月二期工程将新研制的软着陆器和月球车,对月球进行探测地形、研究表面化学成分和矿物质的活动。
各国探月计划的最终目标都是在月球建立永久性载人基地,开发和利用月球的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为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服务,为载人探测火星做准备。
说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
A.技术推动了科学进步 B.先有技术后产生科学C.科学的进步完全依赖于技术的发展 D.没有科学就没有技术二、填空题1、20世纪中叶,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
、、、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利用和推广,使人们对技术内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2.近代以来几项重大技术发明:、、、。
3.航天器的设计和研究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如、、、、、、、等。
说明航天技术是的综合应用。
4.技术具有实践性,它表现为、、、,和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因而它是直接生产力。
5.技术成果一般表现为、、等形式,这类成果可以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