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护理护理查1
- 格式:ppt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20
肛肠科疾病护理常规一、痔的护理常规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和移位,但传统认为是直肠下端黏膜或肛管皮肤下的曲张静脉团(一)术前护理:1、贫血体弱者,协助完成术前检查,防止排便或坐浴时晕倒受伤。
2、保持大便通畅,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脂类及粗纤维食物,避免饮酒。
3、内痔脱垂,不能复位并有水肿及感染者:用1:5000高锰酸钾温开水坐浴,局部涂痔疮膏,用手法将其还纳,嘱其卧床休息。
4、术前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液温开水(43-46℃,3000ml)坐浴,每次20分钟,2-3次/天,并清洁肛门及会阴部。
5、给予高蛋白饮食,术前3天流食,并口服肠道杀菌剂,预防感染,术前1天口服缓泻药物。
6、术前一天晚清洁灌肠,肛管应缓慢插入,以免引起痔出血。
7、准备手术区域皮肤,保持肛门皮肤清洁,女性已婚病人术前冲洗阴道。
(二)术后护理1、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禁食禁饮。
2、术后定时监测血压,心律,脉搏,呼吸的变化,如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昏,心悸,脉细速等内出血的症状,立即通知医生,用消毒凡士林纱布堵塞肛门压迫出血,并做好输血的准备。
病情平稳,给予半卧位。
3、术后观察病人有无腹胀,尿潴留、排尿困难,经诱导无效时给予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
4、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并在术后首次排便之前再给一次。
5、术后第一天进流质饮食,2-3天改为无渣或少渣饮食。
6、术后48小时口服阿片酊,减少肠蠕动,尽量不排便以保证手术切口的愈合。
7、术后每次排便或换药前均用1:5000高猛酸钾溶液坐浴,坐浴后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及再用纱垫盖好并固定。
8、观察病人有无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或大便失禁等肛门括约肌松驰现象。
为防止肛门狭窄,术后5-10天内可用示指扩肛,每天1次。
鼓励病人有便意时,尽快排便,括约肌松驰者,指导其3天后进行肛门收缩,舒张远动。
(三)痔的健康指导1、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禁止饮酒及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痔的护理常规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和移位,但传统认为是直肠下端黏膜或肛管皮肤下的曲张静脉团(一)术前护理:1、贫血体弱者,协助完成术前检查,防止排便或坐浴时晕倒受伤。
2、保持大便通畅,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脂类及粗纤维食物,避免饮酒。
3、内痔脱垂,不能复位并有水肿及感染者:用1:5000高锰酸钾温开水坐浴,局部涂痔疮膏,用手法将其还纳,嘱其卧床休息。
4、术前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液温开水(43-46℃,3000ml)坐浴,每次20分钟,2-3次/天,并清洁肛门及会阴部。
5、给予高蛋白饮食,术前3天流食,并口服肠道杀菌剂,预防感染,术前1天口服缓泻药物。
6、术前一天晚清洁灌肠,肛管应缓慢插入,以免引起痔出血。
7、准备手术区域皮肤,保持肛门皮肤清洁,女性已婚病人术前冲洗阴道。
(二)术后护理1、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禁食禁饮。
-1-2、术后定时监测血压,心律,脉搏,呼吸的变化,如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昏,心悸,脉细速等内出血的症状,立即通知医生,用消毒凡士林纱布堵塞肛门压迫出血,并做好输血的准备。
病情平稳,给予半卧位。
3、术后观察病人有无腹胀,尿潴留、排尿困难,经诱导无效时给予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
4、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并在术后首次排便之前再给一次。
5、术后第一天进流质饮食,2-3天改为无渣或少渣饮食。
6、术后48小时口服阿片酊,减少肠蠕动,尽量不排便以保证手术切口的愈合。
7、术后每次排便或换药前均用1:5000高猛酸钾溶液坐浴,坐浴后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及再用纱垫盖好并固定。
8、观察病人有无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或大便失禁等肛门括约肌松驰现象。
为防止肛门狭窄,术后5-10天内可用示指扩肛,每天1次。
鼓励病人有便意时,尽快排便,括约肌松驰者,指导其3天后进行肛门收缩,舒张远动。
(三)痔的健康指导1、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禁止饮酒及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排便时间延长。
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
适时给患者(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主治医生和护士,请患者积极配合。
三、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血压及体重,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师。
四、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五、24小时内留取血、尿标本送验,并测定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
六、危、重及大手术的患者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七、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需手术的患者,要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及指导。
八、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体温、脉搏、呼吸、皮肤、出汗、排便规律及其性状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九、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十、按医嘱准确给药,解释和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
十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十二、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登记表摘要:一、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1.肛肠科疾病的病因和病理2.护理常规的实施3.护理注意事项二、护理技术登记表1.介绍护理技术登记表的基本内容2.护理技术登记的重要性3.护理技术登记的实施方法正文: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登记表是中医肛肠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肛肠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情况。
为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登记表应运而生。
一、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肛肠科疾病主要包括痔疮、肛瘘、肛裂、直肠炎等。
这些疾病的产生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长期便秘等因素有关。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肛肠科疾病的病因和病理了解肛肠科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
例如,对于长期便秘的患者,应重点关注其饮食和生活习惯,以缓解便秘症状。
2.护理常规的实施护理常规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护理、药物护理、手术护理等多个方面。
在实施护理常规时,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3.护理注意事项针对肛肠科疾病的特点,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患者局部的清洁干燥,以防止感染;二是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三是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异常情况。
二、护理技术登记表护理技术登记表是记录护理技术操作过程和效果的重要工具。
中医肛肠科护理技术登记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护理技术登记表的基本内容护理技术登记表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护理技术操作名称、操作时间、操作过程、操作效果等内容。
2.护理技术登记的重要性护理技术登记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护士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3.护理技术登记的实施方法护理技术登记应由实施护理操作的护士负责填写,并在操作完成后及时记录。
同时,护士长应定期检查护理技术登记表的填写情况,确保登记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肛肠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评估要点】(一)术前评估1健康史①饮食习惯,是否常吃辛辣刺激食物或饮酒;②有无长期站立,坐位或腹内压增高等因素;③治疗史;④有无其他伴随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2、身体状况①局部症状,直肠肛管周围红肿,热痛情况,有无脓肿形成;②排便情况,有无排便困难、便血、排便时剧痛;③检查结果,肛门镜检查及有关手术耐药性指标的检查结果。
3、心理状况:病人对疾病及治疗方法的认识,对手术前配合,手术后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术后评估1、康复状况:术后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2、术后不适:疼痛及尿潴留发生情况3、并发症:有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或感染等。
【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调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多饮水,少吃辛辣食物避免饮酒;2、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大便习惯。
有便秘者可用缓泻剂,如蓖麻油,液体石蜡等;3、热水坐浴:可用15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温度43-46°C,每日2-3次,包括便后坐浴,每次20-30分钟,坐便盆应大而深,能放3000毫升溶液;4、纠正贫轿:因痔而长期反复便血,会导致贫血,严重贫血,需输血,病人排便时或坐浴时应有人陪伴,以免发生跌倒;5、肠道准备:术前三日进少量饮食,并口服缓泻剂或肠道杀菌剂,以防感染,术前一日进流食,术前清洁灌肠。
(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术后由于创面容易渗血或用结扎线脱落造成出血,需定时观察血压,脉博,呼吸及伤口渗血情况,警惕内出血的发生;2、疼痛护理:手术后常因肛管的肌痉挛或肛管内填塞药料等而引起剧烈疼痛,可适当用止痛剂,必要时放填塞物,并注意防止伤口受压;3、尿潴留处理,肛管手术后,局部因手术、麻醉刺激,疼痛和肛管内填塞敷料的原因,可造成尿潴留,可通过诱导排尿、针刺或导尿等处理;4、饮食管理:术后2-3日内进流质饮食,然后放无渣或少渣饮食;5、控制排便:术后48小时内服用阿片酊可减少肠蠕动,控制排便;昼避免术后3天内排便,有利于作品愈合,若有便秘,可用缓泻剂,但禁灌肠;6、温水坐浴:术后每天或便后可温水坐浴(术后48小时后);7、预防并发症:术后5-10日内可用示指扩肛,每日1次,手术后3日可做提肛运动。
肛肠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评估要点】(一)术前评估1、健康史①饮食习惯,是否常吃辛辣刺激食物或饮酒;②有无长期站立,坐位或腹内压增高等因素;③治疗史;④有无其他伴随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2、身体状况①局部症状,直肠肛管周围红肿,热痛情况,有无脓肿形成;②排便情况,有无排便困难、便血、排便时剧痛;③检查结果,肛门镜检查及有关手术耐药性指标的检查结果。
3、心理状况:病人对疾病及治疗方法的认识,对手术前配合,手术后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术后评估1、康复状况:术后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2、术后不适:疼痛及尿潴留发生情况3、并发症:有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或感染等。
【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调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多饮水,少吃辛辣食物避免饮酒;2、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大便习惯。
有便秘者可用缓泻剂,如蓖麻油,液体石蜡等;3、热水坐浴:可用1:5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温度43-46℃,每日2-3次,包括便后坐浴,每次20-30分钟,坐便盆应大而深,能放3000毫升溶液;4、纠正贫轿:因痔而长期反复便血,会导致贫血,严重贫血,需输血,病人排便时或坐浴时应有人陪伴,以免发生跌倒;5、肠道准备:术前三日进少量饮食,并口服缓泻剂或肠道杀菌剂,以防感染,术前一日进流食,术前清洁灌肠。
(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术后由于创面容易渗血或用结扎线脱落造成出血,需定时观察血压,脉博,呼吸及伤口渗血情况,警惕内出血的发生;2、疼痛护理:手术后常因肛管的肌痉挛或肛管内填塞药料等而引起剧烈疼痛,可适当用止痛剂,必要时放填塞物,并注意防止伤口受压;3、尿潴留处理,肛管手术后,局部因手术、麻醉刺激,疼痛和肛管内填塞敷料的原因,可造成尿潴留,可通过诱导排尿、针刺或导尿等处理;4、饮食管理:术后2-3日内进流质饮食,然后放无渣或少渣饮食;5、控制排便:术后48小时内服用阿片酊可减少肠蠕动,控制排便;昼避免术后3天内排便,有利于作品愈合,若有便秘,可用缓泻剂,但禁灌肠;6、温水坐浴:术后每天或便后可温水坐浴(术后48小时后);7、预防并发症:术后5-10日内可用示指扩肛,每日1次,手术后3日可做提肛运动。
痔
定义
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V丛淤血、扩张和屈曲→静脉团
病因
解剖因素、腹内压↑、感染因素
病理
内痔、外痔、混合痔
临床表现
•便血—早期常见症状
•痔块脱出
•疼痛
•瘙痒
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护理
护理评估
术前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和社会状况
术后评估
•康复状况
•术后不适
并发症
护理诊断/问题
•疼痛与疾病和手术有关。
•便秘与肛周疼痛害怕解大便有关。
•潜在并发症尿潴留、肛门失禁、肛门狭窄、感染。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痔疮出血有关。
•体液过多(直肠静脉丛内)
•知识缺乏
预期目标
•病人主诉舒适度增加
•病人保持大便正常
•并发症得到预防
•病人掌握相关知识
•病人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调节饮食、保证大便通畅
•温水坐浴
•纠正贫血
•术前准备:肠道、皮肤
术后护理
•饮食、排便护理
•病情观察
•疼痛、尿潴留的护理
•温水坐浴
•预防并发症
护理评价
•病人疼痛有无减轻
•病人大便是否通畅
•并发症是否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人是否掌握相关知识
•病人体液是否平衡
健康教育
•饮食调节,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
•创面未愈合者,排便后坐浴
•及时处理排便困难,及时就诊
积极预防。
责任护士汇报病史:患者,男,48岁,小学,农民。
因“肛门部包块隆出5年,加重1月”于2018年3月4号8时44分步行入院。
入院时测T37.2℃,P84次/分,R20次/分,BP100/64mmHg。
患者神智清楚,专科检查:肛缘前后位各见一包块,大者约2×2cm,质软,其上方黏膜隆出,未触及其他硬结节和包块,无既往史,无药物过敏史,遵医嘱按肛肠科常规二级护理,半流质饮食,于2018年3月5日14点20分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前排空大小便,术前给予清洁灌肠两次,术后给予头孢唑肟钠、血凝酶等药物治疗,口服地奥司明片、裸花紫珠胶囊。
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逐一提出以下护理问题及措施:术前护理问题及措施一、焦虑:与担心疾病及预后有关护理措施:1、加强与病人的沟通,鼓励病人说出心里的感受,评估焦虑的程度。
2、耐心细致的介绍本病的诱因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
3、请治愈的同类病人进行现身说法,使其互相交流内心感受及疾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消除恐惧、焦虑,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4、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减轻焦虑的方法:深呼吸、听音乐、与他人交流等。
5、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效果评价:患者焦虑情绪减轻,积极配合治疗。
术后当天及术后第一天一、疼痛:与疾病的类型有关,手术创伤有关护理措施:1、指导患者术后平卧6小时后可采取舒适体位,避免局部受压加重疼痛。
2、多关心询问患者,鼓励其诉说其感受,并让最亲近的人陪伴给予安慰。
适当听音乐,讲些笑话转移注意力。
3、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对疼痛难以忍受时给予止痛药来有效缓解疼痛。
4、保持大便软化通畅,防止便秘,以减轻排便时的疼痛。
5、按时换药,动作轻柔。
效果评价:患者疼痛有所缓解。
二、潜在并发症:出血1、按时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告诉病人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足够水分,适当活动,保持大便软化通畅,以免排便怒挣加重或诱发出血。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病史采集:护士应详细采集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手术史、服药史等,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诊断依据。
2.生命体征观察:包括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
监测,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判断治疗效果。
3.安全措施:在进行一些特殊检查和治疗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戴手套、口罩和隔离衣等。
4.病情评估和诊断协助:在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和诊断时,护士需要提
供相关的检查结果和协助医生进行体格检查,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
疗方案。
5.护理常规操作:包括清洁、消毒、更换敷料等护理操作,以保持伤
口或创面的清洁,并预防感染。
6.药物管理:包括肠内注射、静脉输液、给药等,需要掌握正确的操
作方法和剂量计算,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8.预防措施:护士需要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和人员间
的交流,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9.病情观察和记录: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
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给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10.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护士需要给予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疏导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以上是中医肛肠科护理的一些常规操作,护士在实践中还需不断学习
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