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兽药阿奇霉素的功能主治1. 引言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它对许多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具有强效杀菌作用,并且有较好的组织渗透性和药效持久性。
因此,阿奇霉素被广泛应用于兽医学领域,用于动物的治疗和预防许多感染性疾病。
2. 阿奇霉素的功能主治阿奇霉素在兽医学中的主要功能和主治如下:2.1 治疗呼吸系统感染阿奇霉素对于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能够有效杀灭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时,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等途径给药。
2.2 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感染阿奇霉素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消化系统感染,如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等。
它能够抑制引起这些感染的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轻动物的症状并促进其康复。
通常,阿奇霉素会通过口服的方式给动物使用。
2.3 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阿奇霉素对于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它可以通过抑制引起这些感染的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减轻症状并促进动物的康复。
阿奇霉素通常会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动物使用。
2.4 预防和治疗皮肤感染阿奇霉素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
它可以杀灭引起皮肤感染的细菌,减轻症状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通常,阿奇霉素会被制成外用剂给动物使用。
2.5 预防和治疗眼部感染阿奇霉素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眼部感染。
它可以有效杀灭引起眼部感染的细菌,减轻症状,并促进眼部伤口的愈合。
通常,阿奇霉素会被制成滴眼剂给动物使用。
3. 注意事项在使用阿奇霉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按照兽医师的指示和剂量使用,避免超量使用。
2.阿奇霉素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腹泻、食欲不振等,如果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兽医师。
3.在使用阿奇霉素过程中,动物需要足够的水和饲料,以保证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4.值得注意的是,阿奇霉素可能产生耐药性问题,长期或滥用会导致细菌对阿奇霉素产生耐药,因此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X u m u s h o u y i 干扰素在猪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李玉东病毒性传染性疾病是牲畜养殖领域的一大危害,与细菌性疾病相比,病毒性疾病没有特效药物,病情发生十分突然,传播速度更快,发病周期更短,往往会造成大范围的发病和大量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分泌蛋白质,在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细胞的正常分泌分化,抗菌抗病毒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干扰素在动物体液免疫行进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最近几年,随着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益。
但不可忽视的是规模养殖产业发展也会带来疫病高发的问题,疫病防控已经成为现阶段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现阶段生猪各种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尤其是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的种类日益增多。
2018年下半年,以非洲猪瘟为代表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席卷全国,危及整个养殖产业的安全。
为了更好地防范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蔓延,就需要认识到干扰素在防控病毒性疾病的重要职能作用,加强干扰素方面的科学研究。
1、病例探讨2020年4月上旬,在一个规模化养猪场中出现了一种腹泻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年龄较小的仔猪发病为主,成年猪也会表现出轻微的临床症状,但造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成年猪在短时间内能够恢复健康。
出现发病情况之后,养殖户对发病周猪群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和总结,主要以哺乳阶段的仔猪为主,临床上表现为呕吐腹泻,排出粥样,腹泻物,患病猪生长发育不良,身体逐渐消瘦,脱水明显,在短时间内就会衰竭而死。
多数患病猪在发病后期不能够自主控制排泄,粪便喷薄而出。
同时其他年龄阶段的仔猪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腹泻症状。
养殖户尝试使用多种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普遍较差,病情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控制,反而呈现加重扩散蔓延的态势,发病猪数量显著增多,死亡率逐渐提升。
到达养殖场进行认真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了养猪场的具体发病动态,主要以仔猪发病为主。
兽用抗病毒中成药中非法添加抗病毒类药物的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前景苗翠【摘要】快速检测出饲料中禁止类抗病毒药物是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了兽用抗病毒中成药中非法添加抗病毒类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实验结果显示3种抗病毒类药物在1.0~10 mg/kg添加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较高浓度时回收率范围为90%~107.9%,定量下限(LLOQ)规定为添加回收实验中S/N≥10时的最低添加浓度,结果均小于0.1 mg/kg,适用于抗病毒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抗病毒类药物的检测,应用前景广阔.【期刊名称】《农业展望》【年(卷),期】2018(014)010【总页数】5页(P68-71,75)【关键词】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吗啉胍;液质联用;应用前景【作者】苗翠【作者单位】辽宁省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辽宁沈阳110016【正文语种】中文在畜禽饲养过程中,畜禽个体容易受各种病毒感染造成其染病,继而引起群体染病,同时病毒感染的发病率和传播速度均超过其他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有很多兽药企业和养殖场主擅自添加抗病毒药物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
而长期大量使用这些药物会导致动物中毒、免疫抑制、药物残留等问题,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指出,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
为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农业农村部于2005年先后颁布《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及《关于清查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的紧急通知》,明确规定禁止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阿昔洛韦、吗啉胍(病毒灵)、利巴韦林等及其盐、酯的单、复方等制剂生产、经营和使用。
但是在我国,曾适用于兽医临床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金刚烷类、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吗啉胍(病毒灵)等。
这些药物因为成本低廉、抗病毒效果较好,所以一些企业仍违规添加抗病毒类药物,导致抗病毒药物的滥用。
如,2012年“速生鸡”事件中即暴露了该问题。
常用药物及其应用一、抗微生物药1.青霉素类(1)青霉素属窄谱杀菌性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少数革兰氏阴性球菌(巴氏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敏感。
应用于炭疽、破伤风、猪丹毒、链球菌病、禽霍乱等病。
一般肌内注射,一次量,马、牛每千克体重10000~20000U;猪、羊每千克体重20000~30000U;禽每千克体重50000U,2次/d。
(2)氨苄青霉素又名氨苄西林,广谱杀菌剂,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螺旋体敏感。
应用于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禽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禽伤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禽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等病。
内服或肌注均易吸收。
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0~40mg,2~3次/d;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20mg,2~3次/d。
(3)羟氨苄青霉素商品名阿莫西林,与氨苄西林基本相似,作用比氨苄西林强,尤其是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内服或肌注均易吸收。
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15mg,2~3次/d;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4~7mg,2~3次/d。
2.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又称先锋霉素类,具有杀菌力强、抗菌谱广、毒性小、过敏反应少、对酸和β-内酰胺酶较青霉素稳定等优点。
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对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
我国目前批准作为兽药使用有头孢氨苄、头孢噻呋、头孢喹肟等头孢制剂。
(1)头孢氨苄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30mg,2~3次/d。
(2)头孢噻呋钠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5mg,2~3次/d。
(3)硫酸头孢喹肟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2 mg,1次/d。
3.氨基糖苷类(1)链霉素抗菌谱较广,主要对结核杆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及革兰氏阳性菌有效,对钩端螺旋体、支原体也有效。
应用于结核病、鸡传染性鼻炎、畜禽大肠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猪肺疫、禽霍乱、布鲁氏菌病、鸡毒支原体感染等病。
肌内注射,一次量,家畜每千克体重10~15mg,家禽每千克体重20~30mg,2~3次/d。
三类四类新兽药的异同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撰写:1.1 概述新兽药是指应用于动物领域的药物,可用于预防、治疗和控制动物疾病。
根据其安全性和功效的管理要求,新兽药被分为三类和四类。
三类新兽药是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通过技术评价和临床试验等方法证明具有一定疗效和安全性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常见动物疾病,如感染病、寄生虫病等。
在动物养殖和兽医领域,三类新兽药是必不可少的药物种类,有助于保障动物健康和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四类新兽药是指由国家药监部门批准注册的,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且疗效和安全性都得到充分验证的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适用于治疗重要动物疾病,如猪瘟、禽流感等。
四类新兽药的注册审批要求更加严格,药企需要提供充足的临床试验数据和药物质量安全性的证明。
本文将对三类新兽药和四类新兽药进行详细比较和介绍。
首先,我们将分析这两类药物的药物种类,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和应用范围。
其次,我们将对它们的适用范围进行探讨,讨论它们在不同动物疾病治疗方面的差异。
最后,我们将总结它们的异同之处,并展望它们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读者对三类新兽药和四类新兽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兽医领域的药物应用和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具体结构,包括主要章节的标题和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本文主题的概述,介绍新兽药的概念以及其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言部分还将介绍本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背景,为读者提供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2.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分别是三类新兽药和四类新兽药。
在三类新兽药章节中,将介绍药物种类和其适用范围。
在四类新兽药章节中,同样包括药物种类和适用范围。
通过对这两类新兽药的详细介绍,读者将对新兽药有更全面的了解。
3. 结论部分将对三类新兽药和四类新兽药进行异同对比,总结它们在药物种类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替米考星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药代动力学特征优良,同时还能提高动物体的免疫力,另外,最新研究显示,替米考星个别猪病防治上,还具有抗病毒作用。
而且与临床常用的其它抗生素之间无交叉抗药,在多种动物疾病的临床治疗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与泰乐菌素相比,其用药量少、作用持久、副作用小、体内残留低、安全无毒,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畜禽常用抗菌和促生长新型兽药,在当前动物疾病复杂化、非典型化的状态下,为临床用药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替米考星在未来畜禽疾病的控制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作用机理(一)抑制细菌蛋白合成替米考星是半合成的畜禽专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16元环的内酯结构,环上的羟基与糖或取代糖以甙键的方式连接,大环张力较少,因而性质稳定。
替米考星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合成起到抗菌作用,其与50S核糖体亚单位可逆性的结合,抑制移位酶的活性,影响核糖体的位移过程,阻碍肽链的延长和蛋白质的合成,为生长期抑菌剂。
替米考星是目前最为安全的抗生素之一,其毒性较小的部分原因是其不与哺乳动物的80S核糖体结合。
(二)促进机体的防御功能替米考星具有协同巨噬细胞产生杀菌作用。
在正常状态时,存在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能将集聚在感染部位的细菌、支原体等吞入后,利用自身的消化酶将吞入的病原体杀灭,然后从被杀死的菌体内释放所谓的抗原免疫成分,在淋巴细胞内传递信息,促进抗体的产生。
但实际上,被吞入巨噬细胞内的病菌有部分未能被杀灭,而投给替米考星后,则能协同巨噬细胞消化酶杀灭病原菌。
研究还证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两种病毒同时感染时引起猪体内巨噬细胞数量的减少,同时降低其免疫功能,而此时投给替米考星,则能协助巨噬细胞使其免疫功能接近正常。
替米考星还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坏死,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效应,防止炎症加剧。
此外,替米考星还可能作为免疫介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促进机体防御功能。
禽用利巴韦林的介绍
禽用利巴韦林的介绍
核心提示:利巴韦林适用于防治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禽痘、禽脑脊髓炎.本品对RNA病毒和DNA病毒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敏感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痘病毒,环状病毒,新城疫病毒,轮状病毒等,本品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竞争性抑制病毒合成酶,从而使细胞内三磷酸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质
本品对RNA病毒和DNA病毒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敏感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痘病毒,环状病毒,新城疫病毒,轮状病毒等,本品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竞争性抑制病毒合成酶,从而使细胞内三磷酸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质合成,使病毒的复制受抑制,对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也有免疫作用。
适用于防治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禽痘、禽脑脊髓炎
禽混饮:每100公斤水加本品2.5-5克,本品1克加水10~40公斤
混饲:每100公斤料加本品5-10克。
兽药品种适用症状与临床指南研究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养殖规模的扩大,防治、控制动物疾病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兽药作为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重要工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选择兽药品种时,根据适用症状选用合适的药物,是兽医师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兽药品种适用症状与临床指南的研究,为兽医师们提供指导。
一、兽药品种适用症状研究1. 兽药的分类与适用范围兽药按照症状和作用机制的不同进行分类,包括抗菌药、抗寄生虫药、抗病毒药等。
每种兽药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只有了解这些适用范围,才能根据具体的症状选择合适的兽药品种。
2. 临床实践与观察兽药品种适用症状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广泛的临床实践和观察基础之上。
兽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应用了各种兽药,并记录下了相应的临床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理清不同兽药品种的适用症状。
3. 临床试验与研究为了验证兽药品种的适用症状,临床试验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对不同兽药在动物模型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可以进一步明确其适用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二、兽药临床指南的研究1. 临床指南的定义与作用兽药临床指南是根据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总结兽医师在处理特定动物病症时的经验和建议,以规范和指导兽医师的临床工作。
临床指南的目的是提供准确、科学、实用的治疗方案,帮助兽医师更好地开展诊断和治疗工作。
2. 制定临床指南的步骤制定兽药临床指南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临床数据,包括各种兽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等信息。
然后,基于这些数据,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和研究,制定出初步的指南框架。
最后,利用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最终形成可行的临床指南。
3. 临床指南的更新与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兽医学领域的发展,兽药临床指南也需要不断更新。
临床指南的更新要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兽药分类及其应用方式兽药是用于预防、治疗和控制动物疾病的药物。
兽药的分类及其应用方式对于保障动物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兽药的分类以及不同分类下的应用方式。
兽药可以按照其处理方式进行分类。
一般而言,兽药可分为内服药、外用药和注射剂。
内服药是指通过动物口服的药物形式,例如片剂、颗粒剂或溶液剂。
外用药是直接外用于动物体表的药物,例如喷雾剂、膏药或洗剂。
注射剂则是通过注射方式给予动物药物,例如针剂、针头、胶囊或针剂。
兽药还可以根据其作用目标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动物疾病和治疗需求,兽药可以分为抗菌药、抗寄生虫药、抗病毒药以及生物制品等。
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动物细菌感染,如青霉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等。
抗寄生虫药则是针对动物体内或体外的蠕虫、寄生虫等进行治疗,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
抗病毒药则可用于治疗动物的病毒感染,如阿昔洛韦、奥司他韦等。
生物制品主要是指由细胞培养、分离或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动物源性药物,如疫苗、血浆制品等。
兽药的应用方式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和动物情况来确定。
一般而言,兽药可通过饲料添加、饮水添加、浸泡法、喷洒法、直接涂抹等方式进行使用。
在农场或养殖环境中,将兽药添加到动物的饲料中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
将兽药溶于动物的饮水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
对于外用药物,可以通过喷洒或直接涂抹在动物体表进行治疗。
对于注射剂,需要专业的兽医或合格的操作人员进行处理,确保药物正确注射到动物体内。
兽药的分类及其应用方式对于动物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根据处理方式和作用目标来对兽药进行分类。
不同的应用方式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通过针对动物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兽药的分类和应用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保障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我对兽药分类及其应用方式的理解是,它们的存在和正确使用对于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分类的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型,满足不同动物疾病的治疗需求。
而应用方式的正确使用则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确保药物能够准确地给予动物。
酚酞原料的兽药工业使用范围
酚酞是一种常用的兽药原料,在兽药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以下是酚酞原料在兽药工业中的主要使用范围:
1. 抗菌剂:酚酞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效果。
它常用于制备抗菌兽药,用于治疗动物的各种感染病,如肺炎、肠道感染等。
2. 抗寄生虫剂:酚酞也是一种有效的抗寄生虫原料,可以用于制备驱虫药。
它可以用于治疗动物体内的内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
3. 抗原虫药:酚酞可以用于制备抗原虫药,用于治疗动物感染的原虫病,如球虫病、滴虫病等。
4. 抗病毒药:酚酞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病毒兽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病毒性感染病,如禽流感、猪瘟等。
5. 抗炎剂:酚酞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用于制备抗炎兽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炎症性疾病,如关节炎、皮肤炎等。
除了以上应用范围,酚酞还被广泛用于兽药添加剂的配方中,可以提高兽药的稳定性和疗效。
此外,酚酞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安全辅料,用于改善兽药的生物利
用度和药效。
总的来说,酚酞原料在兽药工业中有多种应用范围。
干扰素及其类似兽用药品的应用一、应用现状及其作用原理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干扰素及其类似兽用药品按其功能分类,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抗体、卵黄、血清。
产品剂型有冻干制品、液态制品和干粉剂。
干扰素是能够透过细胞膜同病毒、细菌的单位膜上特殊位点直接结合的小分子黏蛋白,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干扰病毒的复制或细菌的增殖,使新产生的病毒或细菌发生结构上的改变,从而失去其对特定组织和器官的侵袭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死病毒或消灭细菌。
常见的有α、β、γ三种,前一种为酸性,后两种为碱性。
白细胞介素是一种白细胞增殖过程中产生的多糖类蛋白质,能够激活B-细胞和T-细胞,干预免疫细胞的代谢,增强体液免疫能力,应用的目的不是直接杀死病毒和细菌,而是在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提高动物体战胜病毒和细菌的能力。
市场上供应的多数为白细胞介素-2。
抗体是一种具有专一性免疫能力的球蛋白,它可以与特定的病毒和细菌相结合,从而形成病毒、细菌和特定球蛋白的复合体,一方面体积增大使其不能通过特定组织和器官的各种屏障,如体液免疫屏障、血脑屏障、细胞膜屏障等;另一方面由于其结构的改变失去致病性。
常用的有猪瘟抗体、鸡新城疫抗体、法氏囊抗体以及新城疫-法氏囊二联抗体。
卵黄属于一种抗体产品。
最常见为鸡新城疫卵黄抗体、新城疫-法氏囊二联卵黄抗体。
严格讲,卵黄抗体是抗体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初级产品。
2007年以来,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等卵黄抗体也在生产中开始运用。
血清同卵黄一样属于一种抗体产品,最常见为猪瘟血清,也是抗体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初级产品。
除了前述产品之外,市场上还有“转移因子”、“植物血凝素”、“黄芪多糖”、“多聚寡糖”、“反义多聚糖”、“金丝桃素”等据说有抗病毒作用的药品,这些产品在基层兽医的临床实际运用中,或多或少有一些抗病毒或抑制病毒的作用,因为这些产品有的就是干扰素,有的是白细胞介素,有的是抗病毒药品,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有的则是尚未标明成分的特殊产品。
导读:博克加是广谱抗病毒的特效药,能提高家禽家畜的免疫力,它是一款抗病毒特效药,对各类病毒均有广谱作用,新亚药业生产的博克加,在广谱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的使用中效果显著,是不可多得的广谱抗病毒药。
产品特点:1、采用先进工艺提取的高效抗病毒的纯绿色生物制剂,能够有效的杀灭病毒、分裂病毒合成因子。
具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
2、其临床治疗效果是白细胞干扰素的40倍。
3、免疫增强剂,能有效的提高机体免疫力。
4、无任何毒副作用,可与任何药品同时使用。
【兽药名称】商品名:博克加通用名:黄芪多糖注射液【主要成分】黄芪多糖、刀豆凝集素素【性状】本品为微黄色澄明液体。
【药理作用】本品富含的刀豆凝集素为低温冷冻技术提取的刀豆素,,是一种植物血凝素,具有强力的促有丝分裂的作用,有较好的促淋巴细胞转化反应的作用,能选择性激活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对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通过使用Con A来活化病态时的Ts细胞,可明显治疗一些免疫性缺陷类疾病,以及其他细菌或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烈性病症。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广谱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对畜禽病毒性、细菌性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本品可用于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温和型猪瘟;对于猪流行性感冒及综合症、细小病毒病、轮状病毒病、羊痘、水疱病及喘气病、产后感染、乳腺炎等引起的食欲下降、精神抑郁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用于防治家禽新城疫、法氏囊、小鹅瘟、鸭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传支、传喉、伤寒、鸭传染性浆膜炎、卵黄性腹膜炎、传染性鼻炎、病毒性呼吸道等疾病。
【用法用量】肌注:按每kg体重计算:猪、羊0.1ml,牛、马0.05ml,鸡、鸭、鹅、兔、犬0.05ml,一次/日,连用2-3天;重症加倍,饮水用量加倍。
【不良反应】暂无规定【注意事项】暂无规定【休药期】无【包装】50ml x 2支/盒x40盒/件【含量规格】50ml:1g【批准文号】兽药字(2014)270342712【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兽用双黄连的功能主治是功能主治双黄连是一种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兽医领域。
它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包括:1.抗菌作用:双黄连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生黄连碱、黄连素等,这些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许多细菌。
因此,双黄连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感染性胃肠炎、呼吸道感染等。
2.抗病毒作用:双黄连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能够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减少病毒复制和传播。
它可以用于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如犬瘟热、猪瘟等。
3.抗炎作用:双黄连含有一些化学成分,如黄连碱、青蒿素等,具有抗炎活性。
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4.免疫调节作用:双黄连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它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降低兽医中常见的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5.消炎止痛作用:双黄连可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它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疼痛传导,有效缓解兽医中常见的疼痛症状,如关节炎、皮肤炎等。
6.改善消化功能:双黄连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它可以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等。
7.抗氧化作用:双黄连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它可以延缓兽体的衰老过程,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使用方法双黄连可以以片剂、颗粒剂、注射剂等形式使用。
具体使用方法和剂量应根据兽医的建议和宠物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片剂:一般情况下,小型动物每次服用2-3片,每天3次;中大型动物每次服用5-8片,每天3次。
•颗粒剂:按照包装上的具体用法使用。
一般情况下,根据动物的体重、病情和年龄等确定剂量。
•注射剂:按照兽医的指示进行注射,剂量和使用频率要严格控制,遵循注射的基本原则。
注意事项使用双黄连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建议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根据病情和动物的具体情况确定剂量和使用方法。
2.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动物的反应和身体状况。
如有不适或严重副作用出现,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兽医。
现代生物工程制剂(猪用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近年来,基因工程生物制剂在畜禽疾病防治上的研究有着突飞猛进的进展,因为无药残、不产生耐药性、发挥效果快等原因被广泛推广应用,发挥着常规化学药品难以达到的效果,专业从事生物制剂研究的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出的猪用基因工程干扰素、猪用转移因子、排疫肽(猪浓缩免疫球蛋白)等系列生物工程制剂通过大量临床证实,对猪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现简介如下,供有关单位参考。
一、猪用干扰素(IFN)干扰素是机体受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体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活性的多功能糖蛋白,在正常机体的脾脏、肝脏、肾脏、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中都可以检出。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的猪用干扰素无论是含量或是活性,均高于机体受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产生的干扰素。
(一)作用机理1、抗病毒作用:干扰素作用于动物机体细胞内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传导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启动基因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阻断了病毒的繁殖,使病毒不能在动物机体内生长与繁殖,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猪干扰素能增强免疫器官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消毁能力,从而达到调节免疫自稳功能,降低应激反应等目的。
(二)猪用干扰素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主要用于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猪瘟、兰耳病、圆环病毒II型感染、伪狂犬病、猪流感、水疱病、细小病毒病等的防治,特别是和猪用转移因子协同使用时,对猪的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有更好的效果。
1、使用方法:每40公斤体重肌肉注射1毫升,每日1 次,连用3天,重症加量2~3倍。
与猪用转移因子联合使用,应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混合后肌肉注射。
2、预防与治疗方案(1)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的治疗:按使用治疗量肌注干扰素,每日1次,连用3天,同时肌注复方穿心连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或痢菌净,每日1~2次,连用4天,并改饮电解质多维或口服补液盐7天。
精心整理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邢勇(包头轻工学院)
由于病毒结构简单,需借助寄主细胞的功能而繁殖。
抗病毒药物必须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始可作用于病毒。
不少抗病毒物质对细胞或机体有毒而不能应用,大大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
理想的药物应当不影响细胞的代谢。
然而,由于许多代谢步骤为病毒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
许多抗病毒药物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虽然是病毒复制的强抑制剂,但NA5’1.)但不能2. 合胞病毒、痘病毒等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但其对机体细胞有一定毒性,不可长期使用。
3. 焦磷酸化合物:鳞甲酸钠(fos-carnet )是焦磷酸类似物,它主要抑制疱疹病毒、嗜肝DNA 病毒及逆转录病毒,兽医临床上常用于防治鸡马立克氏病、猪伪狂犬病、牛乳房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等。
4. 缩氨硫脲:靛红-ß-缩氨硫脲(IBT )是痘病毒的一种强抑制剂,也对某些腺病毒有效,只要干扰晚期的病毒mRNA 转译,另外对犬传染性肝炎、鸡包涵体肝炎、火鸡出血性肠炎等疾病亦有作用。
5.2—脱氧—D—葡萄糖(2—dG)及葡萄胺:2—dG抑制许多在细胞膜上成熟的病毒的增殖。
有人认为它能干扰病毒特异性糖蛋白的合成,这种物质正是粘病毒、副粘病毒并且还可能是疱疹病毒囊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兽医临床上,只要用于防治兔的疱疹性角膜炎以及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犊牛角膜结膜炎。
6.其他抗毒药的化学药物:利福霉素、托利普霉素、曲张链丝菌素对某些痘病毒及肿瘤病毒显示有抗病毒活性,但对机体细胞有毒。
嘌呤霉素、放线菌酮、对已氟苯丙氨酸等能抑制病毒及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也能够易致细胞培养中的病毒复制,但因毒性较大而失去实用价值。
左旋咪唑作为宿
IFN
IFN
IgY
、
气管炎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目前对重要抗病毒的研究,以作用机制、有效成分提取、单方或复方制剂等的研究作为重点。
重要更显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课题,产业界对此也十分关注。
虽然国内外对抗病毒要的研究、筛选比较热门,但因毒性、残留、价格、疗效等因素可供生产运用的科技成果并不丰硕,这仍将是学术界和产业界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攻关课题。
此外,因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性、致死性以及动物经济价值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靠药物预防和治疗,而主要应从饲料管理、品种选育等方面认真研究对策,最大限度的避免畜禽遭受病毒侵袭,确保养殖成功。
抗
病毒药,是学术界必须长期攻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