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精心整理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邢勇(包头轻工学院)

由于病毒结构简单,需借助寄主细胞的功能而繁殖。抗病毒药物必须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始可作用于病毒。不少抗病毒物质对细胞或机体有毒而不能应用,大大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理想的药物应当不影响细胞的代谢。然而,由于许多代谢步骤为病毒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许多抗病毒药物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虽然是病毒复制的强抑制剂,但NA5’1.)但不能2. 合胞病毒、痘病毒等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但其对机体细胞有一定毒性,不可长期使用。

3. 焦磷酸化合物:鳞甲酸钠(fos-carnet )是焦磷酸类似物,它主要抑制疱疹病毒、嗜肝DNA 病毒及逆转录病毒,兽医临床上常用于防治鸡马立克氏病、猪伪狂犬病、牛乳房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等。

4. 缩氨硫脲:靛红-?-缩氨硫脲(IBT )是痘病毒的一种强抑制剂,也对某些腺病毒有效,只要干扰晚期的病毒mRNA 转译,另外对犬传染性肝炎、鸡包涵体肝炎、火鸡出血性肠炎等疾病亦有作用。

5.2—脱氧—D—葡萄糖(2—dG)及葡萄胺:2—dG抑制许多在细胞膜上成熟的病毒的增殖。有人认为它能干扰病毒特异性糖蛋白的合成,这种物质正是粘病毒、副粘病毒并且还可能是疱疹病毒囊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兽医临床上,只要用于防治兔的疱疹性角膜炎以及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犊牛角膜结膜炎。

6.其他抗毒药的化学药物:利福霉素、托利普霉素、曲张链丝菌素对某些痘病毒及肿瘤病毒显示有抗病毒活性,但对机体细胞有毒。嘌呤霉素、放线菌酮、对已氟苯丙氨酸等能抑制病毒及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也能够易致细胞培养中的病毒复制,但因毒性较大而失去实用价值。左旋咪唑作为宿

IFN

IFN

IgY

气管炎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对重要抗病毒的研究,以作用机制、有效成分提取、单方或复方制剂等的研究作为重点。重要更显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课题,产业界对此也十分关注。

虽然国内外对抗病毒要的研究、筛选比较热门,但因毒性、残留、价格、疗效等因素可供生产运用的科技成果并不丰硕,这仍将是学术界和产业界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攻关课题。此外,因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性、致死性以及动物经济价值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靠药物预防和治疗,而主要应从饲料管理、品种选育等方面认真研究对策,最大限度的避免畜禽遭受病毒侵袭,确保养殖成功。抗

病毒药,是学术界必须长期攻关的重要课题。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 应用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邢勇(包头轻工学院)由于病毒结构简单,需借助寄主细胞的功能而繁殖。抗病毒药物必须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始可作用于病毒。不少抗病毒物质对细胞或机体有毒而不能应用,大大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理想的药物应当不影响细胞的代谢。然而,由于许多代谢步骤为病毒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许多抗病毒药物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虽然是病毒复制的强抑制剂,但在动物体内却有毒性。 一、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其作用机制不尽一致。一般情况下,通过以下九种方式:抑制病毒吸附;抑制病毒穿入;抑制病毒脱壳;抑制病毒核酸复制;抑制病毒核酸转录;抑制病毒蛋白合成;促进机体抵抗力、诱生干扰素;抑制病毒装配;阻断细胞受体。其中,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核酸复制时,通过下列形式体现:抑制病毒DNA合成;掺入病毒核酸:抑制病毒DNA或RNA多聚酶活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活性;抑制病毒胸苷激酶活性;抑制病毒肌苷磷酸脱氢酶;改变病毒mR——NA5’端帽子结构。 二、抗病毒的化学药物 1. 金刚胺及其衍生物:金刚胺类药物主要包括金刚烷胺(amentadine)和甲基金刚胺(rimengtadine)两种。它们作用于细胞和病毒膜蛋白的融合,防止病毒入侵寄主细胞,或阻断其脱壳过程,但不能抑制病毒吸附过穿入细胞。金刚烷胺对细胞内膜有缓冲作用,使其PH不降低,兽医

临床上常用于禽流感、牛副流感3型、牛病毒性腹泻及猪流感的防治。但据报道用金刚烷胺防治产蛋鸡流感时,易致鸡产蛋率下降。在人医上常用其防治人的流行性感冒。 2.病毒唑:病毒唑为核苷类似物,又称利巴韦林,类似鸟苷,为细胞激酶磷酸化。该药物对流感病毒效果较强。在兽医临床上,病毒唑常用于腺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痘病毒等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但其对机体细胞有一定毒性,不可长期使用。 3.焦磷酸化合物:鳞甲酸钠(fos-carnet)是焦磷酸类似物,它主要抑制疱疹病毒、嗜肝DNA病毒及逆转录病毒,兽医临床上常用于防治鸡马立克氏病、猪伪狂犬病、牛乳房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等。 4.缩氨硫脲:靛红-?-缩氨硫脲(IBT)是痘病毒的一种强抑制剂,也对某些腺病毒有效,只要干扰晚期的病毒mRNA转译,另外对犬传染性肝炎、鸡包涵体肝炎、火鸡出血性肠炎等疾病亦有作用。 5.2—脱氧—D—葡萄糖(2—dG)及葡萄胺:2—dG抑制许多在细胞膜上成熟的病毒的增殖。有人认为它能干扰病毒特异性糖蛋白的合成,这种物质正是粘病毒、副粘病毒并且还可能是疱疹病毒囊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兽医临床上,只要用于防治兔的疱疹性角膜炎以及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犊牛角膜结膜炎。 6.其他抗毒药的化学药物:利福霉素、托利普霉素、曲张链丝菌素对某些痘病毒及肿瘤病毒显示有抗病毒活性,但对机体细胞有毒。嘌呤霉

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08-01T09:30:55.5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王淑贞 [导读] 预防流感推荐用量为每次75mg,每日1次,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后预防用药的时间为至少7天。 王淑贞(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018-02 【摘要】抗病毒药师病毒性感染治疗的主要药物,近年,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开发,治疗其他病毒感染的药物也得到了发展。本文对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不包括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的药理、临床、毒副反应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临床常见病毒性感染的治疗方案以及抗病毒药物发展做以介绍。 【关键词】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核苷类似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药物发展 1 常用抗病毒药物 1.1利巴韦林 广谱抗病毒药,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抑制剂,使病毒的复制与生长有抑制作用,进入体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具免疫及中和抗体作用。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45%,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浓度高于血药浓度,长期用药后脑脊液内药浓度可达同时期血药浓度的67%,药物可透过胎盘,也能进入乳汁。在肝内代谢,主要经肾脏排泄。 利巴韦林适用于腺病毒性肺炎的早期治疗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流行性出血热合拉沙热的预防和治疗。滴眼液可治疗HSV性角膜炎。利巴韦林与α-干扰素联合用药治疗丙型肝炎,效果较单用α-干扰素佳。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贫血、乏力等,停药后即消失。较少见的有疲倦、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恶心等。 1.2 阿昔洛韦 本品为脱氧鸟苷的无环类似物,系化学合成的核苷酸累抗病毒药,在组织培养中队单纯疱疹病毒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进入被感染的细胞后,抑制病毒DNA的合成。阿昔洛韦对HSVI型的活性比阿糖腺苷强160倍,比碘苷强10倍,比阿糖胞苷强2倍。对HSVⅡ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阿昔洛韦口服吸收差,一般静脉滴注。药物能广泛分布组织与体液中,包括脑、肾、肺、肝、小肠、肌肉、脾、乳汁、脑脊液、疱疹液中,可通过胎盘。肝内代谢,半衰期约2.5h。 阿昔洛韦适用于HSV、VZV感染、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不良反应少,常见轻度头痛,长期口服本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轻度肝损害、偶见急性肾功能不全、血尿等。 1.3更昔洛韦 又称丙环鸟苷,属鸟嘌呤类抗病毒药,其抗病毒作用与阿昔洛韦相似,但作用更强,尤其对艾滋病患者的CMV有强大抑制作用。药物在已感染CMV的细胞内,其磷酸化的过程较正常细胞中更快。 本品口服吸收差,空腹吸收后,生物利用度为15%,进食后服药为6%-9%.静脉地滴注的半衰期2.5-3h,口服则为3.1-5.5h,主要以原型经肾脏排泄。 更昔洛韦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患者并发CMV视网膜炎的治疗。注射剂可用于接受器官移植以及CMV血清试验阳性的艾滋病患者预防CMV感染。 1.4伐昔洛韦 本品是阿昔洛韦的L-缬氨酸酯,阿昔洛韦为其抗病毒活性成分,本药水溶性好,生物利用度为65%,口服吸收后在肝脏迅速水解成阿昔洛韦,半衰期小于30min,血浆中测不出伐昔洛韦,但阿昔洛韦的血浆浓度很高。 伐昔洛韦适用于病毒性感染的疾病,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肝炎、病毒性脑炎等。 1.5喷昔洛韦 为无环鸟苷类抗病毒药,作用机制与阿昔洛韦相似,体外对HSVI型和Ⅱ型、VZV及EB病毒均有效,且其三磷酸酯在雪旺细胞中半衰期长,可保持长时间高效抗病毒作用,明显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喷昔洛韦抑制HSV的有效浓度与阿昔洛韦相似,但耐阿昔洛韦的病毒对喷昔洛韦仍敏感。本药口服难吸收,外用几无吸收。外用于口唇及面部单纯疱疹、水痘、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 1.6泛昔洛韦[1] 为喷昔洛韦的前药,体内转化为喷昔洛韦发挥抗病毒作用。体外实验证实,泛昔洛韦和喷昔洛韦对病毒的作用谱与阿昔洛韦相似,两者对抗HSV及VZV的活性均好。 泛昔洛韦适用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带状疱疹感染和复发性生殖器单纯疱疹感染的治疗、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缺陷患者复发粘膜和皮肤单纯疱疹的治疗。成人常用口服剂量为150-750mg,每日2-3次,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胀气等。 1.7金刚烷胺与金刚乙胺 抗RNA病毒药物,体外组织培养对粘病毒,副粘病毒、披病毒等有抑制作用,但临床仅对甲型流感有效。 2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磷酸奥司它韦 为活性药物GS-4071的前体药物。口服吸收后转变为活性形式。具有强效特异性甲、乙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与神经氨酸酶的疏水部分结合,改变病毒复制所必需的神经氨酸酶活性位点结构,从而阻止流感病毒复制。对其他病毒、细菌、或人类的神经氨酸酶没有或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本品只适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治疗和预防,成人口服给药每次75mg,每日2次,连用5天。预防流感推荐用量为每次75mg,每日1次,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后预防用药的时间为至少7天。

中兽药之柴胡的临床使用

中兽药之柴胡的临床使用 【中药名】柴胡chaihu【别名】红柴胡、南柴胡、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英文名】Radix Bupleuri 。【来源】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根(习称“南柴胡”),或柴胡pleurum chinense DC. 的根(“习称北柴胡” (本)。文以南柴胡为例)【产地分布】生于沙质 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等地。【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肝经、胆经、肺经。【功效与作用】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用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子宫脱垂、脱肛。【药理研究】药理试验证明,具有抗炎、解热、镇静、镇痛、镇咳及抗惊厥作用;可减轻肝损伤和促进胆汁分泌;具有降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以及溶血作用;具有抗溃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升高血糖、降低血中脂肪含量、抗辐射损伤等作用。有毒性。【方剂应用】1、退热,和解少阳经:轻清升散,与黄芩、半夏、甘草等同用,治疗寒热往来等症。比较常用兽药店常见的方剂为:小柴胡汤。2、肝气郁结、乳房肿胀、胸胁疼痛、目赤红肿:性善疏泄,具有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比较常见的方剂为龙胆泻肝散。3、久泄脱肛、子宫脱垂:升举清阳之气,适用于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配伍黄芪、党参、升麻等。4、风寒感

冒,主要用于改善血液循环促使血液流向体表,促使寒气排出。常见的实用方剂为荆防败毒散。【临床用法】1.单纯发烧39°-40°之间,初发病例,粪便无异常可以使用:阿莫西林+氨基比林+柴胡配伍治疗。2. 脱肛(病因:大气下陷)的猪:可用阿莫西林+柴胡配伍治疗。(升举阳气)发病率较高,要考虑是否都霉菌毒素的因素存在,要配合脱霉剂和补中益气汤治疗。3.少阳病例在猪病临床上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一耳凉一耳热,叫声嘶哑,腹痛如鼓,寒热往来。也可使用柴胡治疗。4. 久病病例,猪主要表现为食欲废绝多日,粪便结密,鼻孔干燥,用药过多,持续低烧,可用:葡萄糖氯化钠500ml+ 柴胡50ml (疏肝理气)葡萄糖氯化钠500ml+ 复合VB30ml+VC20ml (促进微循环)葡萄糖氯化钠 500ml+B12+ 三磷酸腺苷二钠20ml+ 强心苷10ml+ 葡萄糖酸钙 30ml 静脉治疗【使用禁忌】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肝风内动之证禁服。在单一使用过程中,有食欲减退,腹胀等副作用,不可长期使用或者大剂量饲喂等等。

浅谈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410746460.html, 浅谈中药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作者:余磊 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02期 摘要:中药师价值的体现在于进入临床履行中药学服务职责,利用药学知识,协助医师提供合理化的用药指导。新医改之后,药学服务临床是世界上对药学的一种认可表现,我们将打破传统的药师服务态度,启用全新模式的药师服务理念。本文将针对中药师要中药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药师;中药学;应用 0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些年来,中医备受人们的关注,中医以及中药学是我国的国传统医学,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一直被人们认可。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临床对中医中药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升高,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就是应用中药,而中药师的职责在于合理应用中药、安全用药,中药师要不断提高责任心,履行职责,保障中药应用的安全性。 1 掌握临床中药学的重要作用 中药學新兴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其主修内容包括中药的合理应用以及安全性,并且在实施中药学服务过程中,要依据辨证应用,以此来保障中药的药效发挥到最佳,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 临床中药师的地位 2.1 对中药的合理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药师服务临床,是目前医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项。药师的工作范围较广,首先要掌握患者的综合情况,收集患者资料,并且积极参与患者病情的讨论,然后协助医生给出合理的用药方案,保障药效以及安全性。中药的种类繁多,且配伍禁忌非常复杂,因此,中药师要熟知每种中药的药性、应用剂量、应用方法、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及时更新药物信息,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与临床。另外,中药师要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出现配伍错误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是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要保障临床中药的应用安全性。 2.2 对中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监督 中药师的职责在于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与监督。中药师要熟练掌握新品中药的药理知识,并且对药物的应用于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第一,中药师要严格控制中药质量,在进购或者接收

最新临床经典兽药配方及实际应用

临床经典兽药配方及实际应用 一、腺胃炎: 1.阿莫西林+舒巴坦钠+西米替丁=4:1:10间隔补充多维 2.阿莫西林+舒巴坦钠=4:1 3.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环丙沙星+TMP=4:1:5:1 4.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新霉素/强力霉素/壮观霉素/阿莫西林+TMP=5:5: 二、大肠杆菌: 1.磷霉素钠+庆大霉素+TMP=5:5:2 2.新霉素+粘菌素+DVD+阿托品=10:10:4:20mg 3.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恩诺/左氧氟+TMP=5:5:2 4.氟苯尼考+强力霉素+TMP+无水硫酸钠=5:5:2:40 5.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新诺明+TMP=8/5:10:1 6.头孢曲松/噻肟钠+阿米卡星/磷霉素钠+TMP=5:5:2 7.头孢曲松/噻肟钠+阿齐霉素/硫氰酸红霉素+TMP=5:10:3间隔补充多 维 8.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安普霉素/阿米卡星+TMP=5:10:3间隔补充多维 9.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强力霉素+TMP=5:5:2间隔补充多维 10.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林可霉素/克林霉素+TMP=5:5:2间隔补充多维 11.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磺胺二甲+TMP=5:5:2间隔补充多维 12.喹诺酮不可与西咪替丁、利福平、氟苯尼考、大环内酯类配伍 三、重症呼吸道: (1)曲松/噻肟10g 12h 罗红/阿奇5-7g+氨茶碱2g (2)氧氟沙星15g+罗红/阿奇5-7g+氨茶碱/氨溴索2g (3)林可/克林5g+丁卡250万+西咪替丁4g+氨溴索2g+扑尔敏0.3g 四、重症肠道: (1)曲松/噻肟10g 12h 阿米卡星10-15g+地米0.02mg (2)磷霉素钠15g+大观7g+地塞米松 (3)阿莫西林:棒酸(10:2.5)/噻肟、曲松10g+粘菌素2.5g/安普、丁卡、大观250万 配合:莨菪碱15mg+扑尔敏0.5g+Vb6 1g+Vk3 1g+烟酰胺2.5g 五、细菌性败血症的经验治疗: 细菌败血症,应尽快给予广谱(或联用)的、强有力的抗菌抗感染治疗,广谱和/或联用的目的是为了覆盖被感染靶位的有可能的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株。在获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后,根据经验治疗疗效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细菌性败血症的经验治疗应首选杀菌性、广谱性(必要时联合)、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而且应该使用大剂量。 1.临床药效学:首选杀菌性抗菌药和广谱抗菌药。

2019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及临床应用考试

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及临床应用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中国HCV感染具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哪种基因型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多?? A.GT1b型 ? B.GT2a型 ? C.GT3型 ? D.GT6型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 针对NS5B的核苷酸类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是: ? A.达塞布韦 ? B.索磷布韦 ? C.达拉他韦 ? D.格卡瑞韦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3 . 针对下列哪个靶点的DAA药物需要关注基线耐药(RAS)情况 ? A.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B.非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C.NS5A抑制剂 ? D.NS3/4A蛋白酶抑制剂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含有下列哪个靶点的DAA药物禁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 A.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B.非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C.NS5A抑制剂 ? D.NS3/4A蛋白酶抑制剂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 . 针对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索磷布韦的描述,下面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对不同基因型的丙肝病毒都有抗病毒活性 ? B.耐药屏障高,不易产生耐药 ? C.不经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少 ? D.索磷布韦在体内的无活性代谢产物主要经粪便排泄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下面哪项不是理想的第二代NS3/4A蛋白酶抑制剂的特点 ? A.PK稳定,每日一次 ? B.联合利托那韦提高疗效 ? C.全基因型 ? D.安全性好,药物相互作用少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 . 含有NS3/4A蛋白酶抑制剂的DAA药物需警惕的不良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ALT/AST升高 ? B.间接胆红素升高 ? C.直接胆红素升高 ? D.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含有索磷布韦的DAA药物在治疗方案选择中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哪项 ? A.ALT/AST ? B.肾小球滤过率 ? C.直接胆红素 ? D.间接胆红素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全口服DAA时代,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愈率提升到()以上? ? A.70% ? B.80% ? C.90% ? D.95%

中药学总结及要药

总论 1、中药:就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与应用的药物,也就是人们对我国传 统药物的总称 2、中药学:就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与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取,性能, 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3、中药学的发展: 1、《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 品分类法, 初步奠定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载药730种, 3、《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载药844种,最早使用图文 对照方法 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宋代,药后附有方剂以相印证,有学术、实用、 文献价值。 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 6、《炮炙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 7、《本草图经》---所附900多幅药图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 8、《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4、道地药材:就是指出产在某地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5、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全草类--花前期或刚开花时 2、叶类—花蕾将开或正在盛开时 3、花类—花正开放时 4、果实与种子类—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

5、根与根茎类—深秋时节 6、树皮与根皮类—清明至夏至间 6、炮制:就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 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与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7、炮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与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与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炙蜜炙——滋补强壮的作用。 醋炙——引药入肝,止痛,减毒。 酒炙——升提、通经活血。 盐炙——引药入肾,补肾作用。 姜汁炙——止呕、制寒、去毒。 8、炮制方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她制法(制霜,发酵,发芽) 9、中药性能:就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就是根据用药后的 机体反映归纳出来的,就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中药性状:就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就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10、四气的含义:就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的作用: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的药物,性属寒凉 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的作用的药物,性属温热 11、五味的含义:即辛,甘,酸,苦,咸。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邢勇(包头轻工学院 ) 由于病毒结构简单,需借助寄主细胞的功能而繁殖。抗病毒药物必须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始可作用于病毒。不少抗病毒物质对细胞或机体有毒而不能应用,大大限制了抗病毒药物 的发展。理想的药物应当不影响细胞的代谢。然而,由于许多代谢步骤为病毒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许多抗病毒药物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虽然是病毒复 制的强抑制剂,但在动物体内却有毒性。 一、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其作用机制不尽一致。一般情况下,通过以下九种方式:抑制病毒吸附;抑制病毒穿入;抑制病毒脱壳;抑制病毒核酸复制;抑制病毒核酸转录;抑制病毒蛋白合成;促进机体抵抗力、诱生干扰素;抑制病毒装配;阻断细胞受体。其中,抗病毒药物抑制病 毒核酸复制时,通过下列形式体现:抑制病毒DNA合成;掺入病毒核酸:抑制 病毒DNA或RNA多聚酶活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活性;抑制病毒胸苷激酶活性;抑制病毒肌苷磷酸脱氢酶;改变病毒m NA5端帽子结构。 二、抗病毒的化学药物 1.金刚胺及其衍生物:金刚胺类药物主要包括金刚烷胺( amentadine )和甲基金刚胺(rimengtadine )两种。它们作用于细胞和病毒膜蛋白的融合,防止病毒入侵寄主细胞,或阻 断其脱壳过程,但不能抑制病毒吸附过穿入细胞。金刚烷胺对细胞内膜有缓冲作用,使其PH不降低,兽医临床上常用于禽流感、牛副流感3型、牛病毒性腹泻及猪流感的防治。但据报道用 金刚烷胺防治产蛋鸡流感时,易致鸡产蛋率下降。在人医上常用其防治人的流行性感冒

2.病毒唑:病毒唑为核苷类似物,又称利巴韦林,类似鸟苷,为细胞激酶磷酸化。该药物对流感病毒效果较强。在兽医临床上,病毒唑常用于腺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痘病毒等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但其对机体细胞有一定毒性,不可长期使用。 3.焦磷酸化合物:鳞甲酸钠( fos-carnet )是焦磷酸类似物,它主要抑制疱疹病毒、嗜 肝DNA病毒及逆转录病毒,兽医临床上常用于防治鸡马立克氏病、猪伪狂犬病、牛乳房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等。 4.缩氨硫脲:靛红-?-缩氨硫脲(IBT)是痘病毒的一种强抑制剂,也对某些腺病毒有效,只要干扰晚期的病毒mRN转译,另外对犬传染性肝炎、鸡包涵体肝炎、火鸡出血性肠炎等疾病亦有作用。 5.2—脱氧一D —葡萄糖(2 —dG及葡萄胺:2 —dG抑制许多在细胞膜上成熟的病毒的增殖。有人认为它能干扰病毒特异性糖蛋白的合成,这种物质正是粘病毒、副粘病毒并且还 可能是疱疹病毒囊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兽医临床上,只要用于防治兔的疱疹性角膜炎以及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犊牛角膜结膜炎。 6.其他抗毒药的化学药物:利福霉素、托利普霉素、曲张链丝菌素对某些痘病毒及肿瘤病毒显示有抗病毒活性,但对机体细胞有毒。嘌呤霉素、放线菌酮、对已氟苯丙氨酸等能抑制病毒及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也能够易致细胞培养中的病毒复制,但因毒性较大而失去实用价值。左旋咪唑作为宿主抵抗力的调节剂特别是为细胞介导免疫的刺激剂而在抗病毒的作用上大有希望。 三、干扰素( interferon,IFN ) IFN 是一组由病毒或其它诱生剂使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分泌性糖蛋白,具有抗病毒、免 疫调节及抗增殖作用,因而抑制病毒的生长,它的作用反映于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防御机制。干扰素有天然干扰素及基因工程干扰素两种。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它主要作用于细胞受

(完整版)中药学教案

中药学 总论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学科。 ●相关概念∶ 1、中药∶中华民族传统药物的总称。即按照中医药理论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 2、生药∶即生品药材。 3、生药学∶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等知识研究生药的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 4、天然药物∶指来源于自然界,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药物。 5、本草∶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 授课内容 1.中药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及特征。(10分钟) 2.中药的起源和发展。(10分) 3.历代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量及贡献等。(20分钟) 4.中药的产地(20分钟) 5.中药的采集(20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 重点难点 1.中药的来源、特征、概念。 2.历代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药学成就。 3.地药材的含义,如何发展道地药材。 4.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1.掌握中药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 2.掌握各个时期本草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著作。 3.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4.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了解国家中药GAP发展计划及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5.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笫一章中药学发展概况 1、东汉《神农本草经》。作者不详,载药365种。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奠定了中药学基础,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本草专著。 2、南朝齐梁时期《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载药730种。整理、订正《神农本草经》365种药物,并增补《名医别录》365种药物,标志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 3、唐代《新修本草》。由苏敬等主持编纂,载药844种。总结了唐以前的药学成就,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官修本草。

中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应用探讨

中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兽药在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上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阐述了中兽药在动物性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为中兽药在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兽药;动物性食品;安全;应用 动物食品的安全性是指在人类食用的动物性产品中, 不应该有或不存在潜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 人们在食用了这样的产品之后不应该有导致疾病或潜在疾病的危险, 不应该有危害后代健康的隐患[]。动物性食品来自动物养殖业,而动物养殖业离不开兽药。兽药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改善了动物的生存质量,降低了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提高了动物养殖业的生产力。然而,随着人们对抗生素,添加剂等兽药的滥用,使得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超标现象不断出现且呈日趋严重的态势,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成为世界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九九九年,比利时的二噁英污染鸡、肉、蛋、奶事件造成直接经济出口;出口法国的蜂蜜由于杀虫脒超标而被退货;欧盟近年来一直禁止我国畜产品进口[1]。我国已加入WTO,动物性产品药残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人们试图研制开发毒性小、低残留或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的抗生素替代品,而中兽药则正好符合人们的要求。因此,中兽药的开发利用被日益关注。 1 中兽药的发展现状 中兽药是应用纯天然植物(包括矿物质)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或促进动物生长的物质。由于它不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药物残留,所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畜禽养殖者的欢迎。有关专家认为,中兽药由于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将在很大程度上逐步取代化学药品。有广阔的发张前景,使其开发商机凸现,成为我国畜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中兽药是我国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长期以来对畜禽的繁殖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不仅在中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把中兽药当成畜禽与急病做斗争、提高畜禽健康的重要手段,与西方现代兽医药共同用于临床。欧美各国在“回归大自然”的口号影响下,也越来越重视中兽药的研究,一些中兽药的治疗作用逐渐得到了临床的认可[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1学时)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中药的应用

第四单元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应用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用法等内容,掌握这些知识,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所必需的。 第一节配伍 一、配伍的含义 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二、配伍的目的 1.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2.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3.通过配伍,减少不良反应。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三、内容 (一)七情配伍 1.含义:所谓“七情配伍”就是指七种配伍关系。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2.内容 (1)单行 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 (2)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3)相使 即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辅药增强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5)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6)相恶 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辨证看待相恶:两药是否相恶,与所治证候有关。 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气虚之证,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 但对脾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消除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行气消积,又会加重气虚。两者合用相制相成,故清《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 相恶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邢勇(包头轻工学院)由于病毒结构简单,需借助寄主细胞的功能而繁殖。抗病毒药物必须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始可作用于病毒。不少抗病毒物质对细胞或机体有毒而不能应用,大大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理想的药物应当不影响细胞的代谢。然而,由于许多代谢步骤为病毒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许多抗病毒药物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虽然是病毒复制的强抑制剂,但在动物体内却有毒性。 一、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其作用机制不尽一致。一般情况下,通过以下九种方式:抑制病毒吸附;抑制病毒穿入;抑制病毒脱壳;抑制病毒核酸复制;抑制病毒核酸转录;抑制病毒蛋白合成;促进机体抵抗力、诱生干扰素;抑制病毒装配;阻断细胞受体。其中,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核酸复制时,通过下列形式体现:抑制病毒DNA合成;掺入病毒核酸:抑制病毒DNA或RNA多聚酶活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活性;抑制病毒胸苷激酶活性;抑制病毒肌苷磷酸脱氢酶;改变病毒mR——NA5’端帽子结构。 二、抗病毒的化学药物 1. 金刚胺及其衍生物:金刚胺类药物主要包括金刚烷胺(amentadine)和甲基金刚胺(rimengtadine)两种。它们作用于细胞和病毒膜蛋白的融合,防止病毒入侵寄主细胞,或阻断其脱壳过程,但不能抑制病毒吸附过穿入细胞。金刚烷胺对细胞内膜有缓冲作用,使其PH不降低,兽医临床上常用于禽流感、牛副流感3型、牛病毒性腹泻及猪流感的防治。但据报道用金刚烷胺防治产蛋鸡流感时,易致鸡产蛋率下降。在人医上常用其防治人的流行性感冒。 2.病毒唑:病毒唑为核苷类似物,又称利巴韦林,类似鸟苷,为细胞激酶磷酸化。该药物对流感病毒效果较强。在兽医临床上,病毒唑常用于腺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痘病毒等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但其对机体细胞有一定毒性,不可长期使用。 3.焦磷酸化合物:鳞甲酸钠(fos-carnet)是焦磷酸类似物,它主要抑制疱疹病毒、嗜肝DNA病毒及逆转录病毒,兽医临床上常用于防治鸡马立克氏病、猪伪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综述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综述 摘要】抗病毒药师病毒性感染治疗的主要药物,近年,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的开发,治疗其他病毒感染的药物也得到了发展。本文对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的药理、临床、毒副反应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临床常见病毒性感染的治疗方案以 及抗病毒药物发展做以介绍。 【关键词】抗病毒药核苷类似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药物发展 1 常用抗病毒药物 1.1利巴韦林 广谱抗病毒药,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 合成酶的竞争抑制剂,使病毒的复制与生长有抑制作用,进入体内对呼吸道合胞 病毒也可具免疫及中和抗体作用。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45%,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浓度高于血药浓度,长期用药后脑脊液内药浓度可达同时期血药浓度的67%,药物可透过胎盘, 也能进入乳汁。在肝内代谢,主要经肾脏排泄。 利巴韦林适用于腺病毒性肺炎的早期治疗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 炎与支气管炎、流行性出血热合拉沙热的预防和治疗。滴眼液可治疗HSV性角膜炎。利巴韦林与α-干扰素联合用药治疗丙型肝炎,效果较单用α-干扰素佳。较常 见的不良反应有贫血、乏力等,停药后即消失。较少见的有疲倦、头痛、失眠、 食欲减退、恶心等。 1.2 阿昔洛韦 本品为脱氧鸟苷的无环类似物,系化学合成的核苷酸累抗病毒药,在组织培 养中队单纯疱疹病毒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进入被感染的细胞后,抑制病 毒DNA的合成。阿昔洛韦对HSVI型的活性比阿糖腺苷强160倍,比碘苷强10倍,比阿糖胞苷强2倍。对HSVⅡ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也 有抑制作用。 阿昔洛韦口服吸收差,一般静脉滴注。药物能广泛分布组织与体液中,包括脑、肾、肺、肝、小肠、肌肉、脾、乳汁、脑脊液、疱疹液中,可通过胎盘。肝内代谢,半衰期约2.5h。 阿昔洛韦适用于HSV、VZV感染、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不良反应少,常 见轻度头痛,长期口服本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轻度肝损害、偶见急性肾 功能不全、血尿等。 1.3更昔洛韦 又称丙环鸟苷,属鸟嘌呤类抗病毒药,其抗病毒作用与阿昔洛韦相似,但作 用更强,尤其对艾滋病患者的CMV有强大抑制作用。药物在已感染CMV的细胞内,其磷酸化的过程较正常细胞中更快。 本品口服吸收差,空腹吸收后,生物利用度为15%,进食后服药为6%-9%. 静脉地滴注的半衰期2.5-3h,口服则为3.1-5.5h,主要以原型经肾脏排泄。 更昔洛韦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患者并发CMV视网膜炎的治疗。注射剂可用于接 受器官移植以及CMV血清试验阳性的艾滋病患者预防CMV感染。 1.4伐昔洛韦 本品是阿昔洛韦的L-缬氨酸酯,阿昔洛韦为其抗病毒活性成分,本药水溶性

现代中兽药的发展应用

河南畜牧兽医!""#年$第!%卷&第’期 专论综述现代中兽药的发展应用 韩立 (河南省畜牧局,河南郑州()"""!) 摘要:中兽医学(我国传统兽医学)和中国医药学(传统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大约在!"""年前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了充实和发展。随着国际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不断增高,我国的一些禽类产品由于病原、兽药残留等技术指标超过欧盟及主要进口国日本的控制指标,被拒收、扣留和终止合同甚至封关等。同时欧盟也在大力开发天然植物药,在养殖生产中推广。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安全优质绿色畜禽产品生产呼唤天然中兽药产品替代化学药物,呼唤中西结合的畜禽防疫技术模式。弘扬具有民族特色传统中兽医药学,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中兽药,强化中兽药配合疫苗免疫程序的兽医防疫技术模式的稳固性,尽快提高我国控制药物残留的水平,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已是刻不容缓。中兽药的研制开发以及加强中兽药在畜禽防疫中的作用,应当加速进入实施阶段。 关键词:中兽药;畜禽产品;疾病防治 专论综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0/"+ 随着我国无公害安全食品的发展,国际市场对我国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禽产品生产的安全问题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天然无公害中兽药产品的开发也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多年以来,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合成的饲料添加剂、兽药等,人们逐渐发现药物残留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世界各国对化学合成物及激素类物质的使用做出了严格控制和逐渐淘汰禁用的规定,并大力提倡和鼓励开发应用天然饲料添加剂。 中兽药是中国的瑰宝,它的历史悠久。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食品生产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中兽药的研究开发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中兽药是天然有机物,具有无药物残留的特点,是绿色兽药产品。大量的试验证明,中兽药在畜禽养殖中具有化学兽药无法替代的作用。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兽药的作用愈加明显。!"世纪’"年代以来,家禽业的整合和集约化生产,使肉鸡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中国家禽业自.00%年以来,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禽类生产国。然而,中国禽肉出口仅占生产量的+1左右。!"世纪0"年代以来,中国已成为肉鸡进口国,到.000年,中国肉鸡净进口量已达到(#,)+万吨。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这不但与发达国家养殖技术水平高而我国相对水平低有关,更与我们的肉类质量有关。 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在加强疫病防治和检验的同时,要大力提高畜禽产品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标准经营畜产品进出口业务,及时了解有关国家畜产品的原产地规定、产品分类标准、质量要求、包装要求,特别是药物残留标准。中兽药本身就是天然有机物,具有天然性、多能性、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等特点,能有效地降低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因此中兽药在畜禽养殖中的作用也就愈加重要。 中国传统中兽医药学经过几千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是我国劳动人民与畜禽疾病作斗争的主要武器,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全球兴起“绿色食品”和“绿色药物”的热潮,发展中兽药,实现中兽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成为当前人们的迫切愿望,并成为当前医药界和兽医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中兽药防治疾病作用机理 尽管中兽医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对其防治畜禽疾病的具体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现有药物研究表明中兽药具有以下作用机理: .,.抗菌、抑菌及抗毒素作用 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兽医临床中主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目前的试验研究表明,中兽医药中的许多中药和方剂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并且具有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效果良好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对于一些已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中草药对其仍然有良好的效果。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在感染性疾病中可引起多种病理和组织损伤,对于一些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采用抗菌素可抑制或者杀灭病原微生物,但是不能消除细菌生长或者死亡后释放出的毒素对机体的损伤。采用中草药能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毒素以及阻止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功能 动物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主要取决于机体免疫力的高低。中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体现了机体免疫力在动物抵抗疾病中的重要性,同时体现了疾病的发生同动物机体内因密切相关。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仅可以抵抗病原体,还可以通过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力来达到抵抗疾病的目的。 .,+抗病毒作用 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畜牧业安全的重要病原体,如!""+年我国流行的*23*病毒和!""(、!"")年暴发的禽流感病毒,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西药抗病毒药口服基本无效,采用抗病毒中兽药进行防治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中发现许多中兽药具有抗病毒作用,尤其是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将成为新

中兽药

中兽药的防治作用与临床应用 摘要:中国传统中兽医药学经过几千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是我国劳动人民与畜禽疾病作斗争的主要武器,发展中兽药,实现中兽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成为当前人们的迫切期望,并成为当前兽医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尽管中兽医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对其防治畜禽疾病的具体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据现有药物研究表明中兽药作用机理对兽医临床有重要意义。而且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医药工作者对中草药的研究的深入,人们从中草药中发现了许多新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关键词:中兽药疾病防治临床应用 中兽药,是近年来的新兴产业。简单说,就是将中医药理论应用于动物身上。兽药残留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有关专家认为,中兽药由于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将在很大程度上逐步取代化学药品。 但实际上,在真正的兽医临床实践中中兽药是很少被应用的,因为中兽药较西药见效较慢,而配制药物时剂量也难以掌控准确,所以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普遍使用西药。然而中兽药在实际临床应用的优点是不能小觑的,如今我国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畜禽业已呈现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状态,与此同时,畜禽疾病发生的种类、范围、病因等也有较大变化,各种寄生虫、病毒与细菌、细菌与细菌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发生的疾病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除预防接种疫苗外,化学制剂、抗菌素等预防药物的大量添加甚至滥用造成病原耐药性产生并呈增长趋势,其结果是药物残留严重超标,最终危害人类自身健康。随着我国无公害安全食品的发展,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标准越来越高,畜禽产品生产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背景下,纯天然绿色兽药产品中兽药应当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此我们应努力推广中兽药的在实际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兽药的优良特性和防治疾病的作用机理。当然中兽药在目前市场临床应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中兽药防治疾病的作用机理 1、抗菌、抑菌及抗毒素作用 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兽医临床中主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日前的试验研究表明,中兽医药中的许多中药和方剂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并且具有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效果良好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对于一些已对抗生素生产耐药性的细菌,中草药对其仍然有良好的效果。研究表明,禽大肠杆菌对石榴皮、黄芩等敏感性较高,同时发现部分中药组合对各种血清型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体现了中药的配伍优势。 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在感染性疾病中可引起多种病理和组织损伤,对于一些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采用抗菌素可抑制或者杀灭病原微生物,但是不能消除细菌生长或者死亡后释放出的毒素对机体的损伤。采用中草药能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毒素以及阻止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研究表明,甘草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对破伤风毒素具有明显的中和作用;金银花、连翘提取物除具有体外抑菌作用以外,还具有抗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的作用。 2、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功能 动物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主要取决于机体免疫力的高低。中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体现了机体免疫力在动物抵抗疾病中的重要性,同时体现了疾病的发生同动物机体内的密切相关。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仅可以抵抗病原体,还可以通过调节动物机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