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微量元素和Pearce图解
- 格式:ppt
- 大小:13.15 MB
- 文档页数:28
花岗岩研究一、花岗岩的系列划分根据花岗岩化学成分划分为准铝(metaluminous)、过铝(peraluminous)和过碱性nous)和亚碱性(peralkaline)的成分分类。
由于花岗岩通常具有较高的Si02含量,一般岩浆岩中的拉斑、钙碱性和碱性系列的划分在花岗岩研究中并不经常被采用。
所以花岗岩的系列划分时只用投K2O-SiO2 和ANK-ACNK就可以了。
碱性-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和准铝质-过铝质这些系列的划分,是因为通过大量数据证明,这些划分对岩石成因等方面有一些指示意义。
例如:钙碱性花岗岩石是岛弧岩浆活动产物,碱性和过碱性与板内背景有关,过铝质花岗岩石(ACNK要大于1.1)是沉积岩深熔作用形成,尤其是大陆碰撞时期。
二、花岗岩的成因分类MlSAMlsA(即M、I、S和A型)是目前最常用的花岗岩成因分类方案。
其英文分别是I(infraerustal或igneous)、s(supraerustal或sedimentary)、A(alkaline,anorogenie 和anhydrous)和M(mantle derived)。
分类依据:花岗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划分,及火成岩、沉积岩、碱性岩和有地幔参与成分的源区。
A型特征及成因A型:岩石学和实验岩石学(Clemensetal.,1986;patino Douce,1997)证据表明,A型花岗岩形成温度高,而且部分A型花岗岩形成压力还很低(即较浅部的中上地壳)。
因此,正常的I或者S型花岗岩经分异作用是形成不了A型花岗岩的。
A型花岗岩都表现出低Sr、Eu和富集Nb、Zr等元素的特点,反映其源区存在斜长石的残留(形成的压力较低),因此它也不可能是慢源岩浆分异而来(在极端情况下,慢源岩浆的强烈结晶分异可能会产生有限的低Sr、Eu的碱性岩石,但此时应与大规模的镁铁质岩石伴生),或来源于镁铁质源岩的部分熔融。
A型花岗岩的最重要之处是,如果浅部地壳能够发生高温部分熔融,显然暗示其深部存在热异常,而这大多只会在拉张情况下出现。
花岗岩成因分类及其Pearce判别Barbarin方案嘿,各位小伙伴,今天我来给大家聊聊一个地质学上的经典话题——花岗岩成因分类及其Pearce判别Barbarin方案。
别看这名字挺高大上,其实它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
下面,就让我带着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吧。
先来说说花岗岩。
花岗岩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火成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
它质地坚硬,耐磨耐腐蚀,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刻等领域。
那么,花岗岩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涉及到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花岗岩成因分类。
一、花岗岩成因分类1.岩浆成因(1)壳源岩浆:来源于地壳的岩浆,如大陆边缘的岩浆侵入活动。
(2)幔源岩浆:来源于地幔的岩浆,如洋脊地区的岩浆侵入活动。
(3)混合岩浆: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混合而成的岩浆。
2.交代成因交代成因的花岗岩,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后,与地壳岩石发生交代作用,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发生改变,形成花岗岩。
3.变质成因变质成因的花岗岩,是由于地壳岩石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花岗岩。
二、Pearce判别Barbarin方案Pearce判别Barbarin方案是一种用于判断花岗岩成因的方法。
它基于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比分析,确定花岗岩的成因类型。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
1.地球化学特征(1)主元素特征:花岗岩的主元素含量可以反映其成因类型。
如壳源岩浆花岗岩的SiO2含量较高,而幔源岩浆花岗岩的MgO、FeO含量较高。
(2)微量元素特征: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含量也可以反映其成因类型。
如壳源岩浆花岗岩的Rb、Th、U等含量较高,而幔源岩浆花岗岩的Nb、Ta、Zr等含量较高。
2.判别方法(1)Pearce图解:将花岗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含量投影到Pearce图解上,根据投影点的位置判断花岗岩的成因类型。
(2)Barbarin指数:根据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含量,计算Barbarin 指数,判断花岗岩的成因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