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2019年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2472019年03期总第443期ENGLISH ON CAMPUS爱情与婚姻,自由与现实——从女权主义分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文/于鑫宇【摘要】《达洛维夫人》是由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2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称得上是伍尔夫的巅峰之作。
伍尔夫成功采用意识流手法,通过主人公现实生活中一天的缩影,代表了人物一生的跌宕起伏,使达洛维夫人和塞普蒂默斯·史密斯两人迥然不同的生活经历汇入同一条意识的长河。
本文试图从女权主义出发,探析在战争和男权主义社会的大背景下,女性面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无奈的抉择,以及这背后所体现的对自由的渴望与最后对现实的妥协,从而起到对战争及男权主义批判的目的。
【关键词】女权主义;战争;婚姻;男权主义【作者简介】于鑫宇,女,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研究生。
惧怕衰老,和理查德达洛维过着毫无激情的生活。
尽管如此,她内心中对自由的渴望却未完全消失。
二、爱情与婚姻的抉择爱情与婚姻向来是两个紧密联系又相对矛盾的词汇,所以说爱情与婚姻,往往有着不同的归属对象。
达洛维夫人的爱情给了彼得,婚姻则屈服于她的丈夫。
在达洛维夫人的记忆里“ 虽然他的信总是写得非常枯燥乏味,但是她总能记得他的话, 还有他的眼睛,他的折叠小刀,他的微笑,还有他的坏脾气……彼得总是让她魂牵梦绕,即便她放弃了他们的爱情,但她还是爱着他”。
这样有甜蜜有坎坷的爱情才是真实的,丰满的。
克拉丽莎心里清楚彼得是最了解她的人,当然人总是矛盾的,一个懂你的人一方面让你依赖,一方面又让你无法忍受,但是真正让克拉丽莎放弃这份爱情的原因,是现实的压迫。
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以及女性地位的低下,彼得散漫的性子给不了她安全感,所以最终爱情败给了现实。
但是这种屈服和现在的“拜金主义”大有不同,更多的非女性个人的选择,而是社会施加的压迫。
维多利亚时期对女性的规范要求和世俗的观念,让克拉丽莎变成了“达洛维夫人”,带走了她的热情与活泼。
文化与艺术238作者简介:傅玉莲(1998— ),女,汉族,湖南湘乡人。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
一、女性主义和小说女性主义是很多女性主义思想流派的总的术语。
每一个女性主义思想流派都有相对应的社会运动。
所以,思想流派和运动成为女性主义的两个区别。
女性主义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解释。
从广义上讲,它包括三个方面:政治,理论和实践。
从狭义上说,女性主义是一种从性别角度看待和分析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在韦式新世界字典的定义中,女性主义被解释为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中应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的原则。
伍尔夫是英国作家,她被视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母亲”。
她的很多文章都体现了女性主义的想法。
女性主义是她思想的核心。
在她的作品中,她以女性人物为叙事主体,深入挖掘女性意识,揭露父权社会下女性生存的窘境。
《达洛维夫人》讲述了一位女士一天的活动。
伍尔夫在不同的场景和表达中散布了女性主义思想的片段思想。
这部小说是体现女性主义思想的杰作之一。
她所倡导的女性主义思想仍然是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女性形象波伏瓦(2011:266)认为,女性幼年所受教育以及成长过程中社会教条的约束,将“精神上的从属”注入她们的潜意识,置她们于“被保护”的地位,婚后,丈夫又接过接力棒,变成了“代替父亲的半神”。
婚前的达洛维夫人和好朋友萨利谈论如何改变世界。
读柏拉图,雪莱的书。
但婚后她几乎什么书都不看了。
除此之外,她不知道如何展示她自己的价值。
她发现这让她很难以忍受。
达洛维夫人想要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去体现她自己的价值。
但是她的内心又充满了矛盾。
她没有完全满意她所获得的自由。
当她去回顾她年轻时的生活,情人彼得在她的意识中挥之不去时,她的心里不敢确定她是否不再爱彼得,同时她也逐渐怀疑她的婚姻、丈夫和她生活。
她真的想要离开她狭窄的生活圈子,但妻子和母亲的身份提醒和束缚了她。
为了掩饰那种感觉,她不愿意正视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肯定自己当年的决定,故意陶醉在世俗生活中。
《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心灵世界竹胶板摘要本文主要对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当中的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夫人心灵世界进行了分析。
首先,对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的克拉丽莎形象进行介绍,其次,从邻居以及社交圈子里解读克拉丽莎心灵的多重性,从亲近的家人对于克拉丽莎的心灵世界多重解读两个方面,剖析克拉丽莎心灵世界的多层次性,最后,从克拉丽莎擅长感受平凡以及宁静,在独处的时候产生的自我评价以及解析克拉丽莎对于生死的内心独白三个方面,分析了克拉丽莎的心灵世界。
关键词:克拉丽莎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心灵世界伦敦一《达洛维夫人》以及克拉丽莎形象概述《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所创作的一部经典的小说。
在这一部小说当中伍尔夫采用了自己非常独特的叙述方式,而且放弃了过去传统经典的欧洲小说创作模式,对小说创作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伍尔夫认为一些小说流于形式,并且不能够对生活进行全面真实的表现。
因此,伍尔夫创作的《达洛维夫人》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并且塑造了非常经典的人物形象,即克拉丽莎。
伍尔夫刻画的克拉丽莎,和她所创作的其它小说人物是不同的,这跟维多利亚或者爱德华时代的作家所创作的女性小说人物的形象更是有明显的差异。
克拉丽莎是来自威斯敏斯特的上流社会的女性,而小说《达洛维夫人》,则是将克拉丽莎这个上流社会女性的经历用一天的时间进行表现,克拉丽莎在这一天当中,一方面,过着现实的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在回忆当中游走,现实和回忆之间互相交织在一起,变成了非常立体的网状的辐射性质结构,从多个层次、多个侧面反映了克拉丽莎这个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因而,虽然克拉丽莎是一个小说当中的女性角色,但是她形象十分丰满,而且个性也很突出,立体化的心灵世界,让这个人物栩栩如生,而《达洛维夫人》正是以此作为起点,以感人的力量,开展了一次克拉丽莎的心理旅程。
二克拉丽莎心灵世界的多层次性克拉丽莎的内心世界会随着所身处的环境产生出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在面对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时间,克拉丽莎总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她是一位千面女郎,是内心层次十分分明的人物。
魏玉洁赵培玲中南大学阁楼中的存在瞬间:《达洛卫夫人》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解读【提要】《达洛卫夫人》中,主人公独居的阁楼在其实现精神超越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角色。
文章从存在主义女性 主义视角,观照《达洛卫夫人》中阁楼的象征意义,探讨在阁楼所代表的父权制社会中,主人公建立自己精神阁楼以摆脱 内在性,完成自我实现的成长历程,并指明女性群体内部的改变才是使其存在的根本力量。
【关键词】《达洛卫夫人》,存在主义女性主义,阁楼,自我实现【中图分类号】H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648(2019)01-0071-05《达洛卫夫人以下简称《达》)是一部“无论从技法还是从思想性来说都达到了 堪称完美境地的小说”姜向明2014:iii),它也是 伍尔夫通过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瞬间”,构建“生 存的关键时刻”的一次尝试(叶青2003:70)。
学界 对主人公精神领悟的“重要的瞬间”业已从荣格的 人格结构理论(蔡斌、李小娟2007),福柯的规训权 力理论(杜志卿、张燕2007)及伯格森的直觉主义 (叶青2003)等角度研究,但对主人公精神觉醒具 有推波助澜作用的阁楼研究却寥寥无几。
阁楼意 象早在以世纪就已经在《帕米拉》(n*0)中作为 小说叙事的一部分出现(!an 2014:529);在世纪构成女性文学传统的重要特征(程锡麟2001: 76),如《简爱〉〉(*■ -)re((1847冲伯莎•梅森被囚 阁楼,成“疯女人的能指”(Zivley2003:7);《弗洛斯 河上的磨坊》(./e〇+l/e 2&〇##)(1860)中阁楼成为麦琪的发泄的场所。
《黄色墙纸》(r/e觀&pape")(1892冲成为叙述者“我”的灵感创作来 源。
阁楼的象征意义在女性文学史中不断演化,在 《达》中,伍尔夫则直接将其作为达洛卫夫人的卧 室。
较之其他文本,《达》中的阁楼似乎又被赋予更 深层次的含义。
由此,笔者尝试运用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哲学观照 《达》中达洛卫夫人独居阁楼的象征意义。
《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摘要:弗吉尼亚·伍尔芙是忠诚的女权主义卫道士,在她的作品中处处能够看到对女性意识觉醒的急切呼唤。
本文将通过《达洛维夫人》这部作品,分析伍尔芙女性思想的形成因素,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探析女主人公的生活模式与心理状态,从自然、战争、男性、社会以及婚姻观的角度来探讨女主人公的女性主义思想。
此外,本文还将归纳伍尔芙女性主义的创作方式,分析作家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价值与意义。
关键字:达洛维夫人,伍尔芙,女性主义思想前言在西方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中,当更多人对女性的关怀还停留在浅薄的情感方面时,伍尔芙已经意识到同情与慰藉并不能真正的改善女性的生存现状,只有实现在物质、精神全方位上的独立才能真正的实现女权主义。
《达洛维夫人》这部作品很典型的展示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不断的抗争、对现实的妥协。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芙创新地用意识流创作手法,选择上流社会中的女性作为描写对象,再现了男权社会给予女性的伤害。
伍尔芙借由作品中的多个女性形象积极的倡导全社会的女性都应该勇敢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和束缚,倡导男女在社会中的平等。
让这部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不仅是对男女不平等的批判,最重要的是伍尔芙在文中给出了实现女权主义的方向——“保留自己的房间”。
即做一个完全独立的女性。
同时,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解放、自由权利的争取,我们从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可以得知,《古兰经》中有大量的篇幅主要讲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问题,也铺垫了女性地位在社会中将会不断地提高。
如果说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政府大力解放妇女权利的行为,成为了20世纪80至90年代妇女的地位起到了主导作用,那么,伊斯兰教则起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在叙利亚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之后,叙利亚的部分人民对西方的思想是持排斥态度的。
在他们看来西方的现代化以及世俗化,其展现的是个人主义以及功利主义。
尽管西方的世俗化受到了部分叙利亚人民的排斥,但正是接受世俗化的叙利亚人民推动了叙利亚妇女的解放,一个家庭为了追求利益而允许妇女外出工作,因而在对待妇女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旧有的思想,使妇女有了自由选择工作的权利,而这要归功于20世纪80至90年代人们的思想的转变。
2019年18期总第458期文艺研究ENGLISH ON CAMPUS“房间里天使的困境”——《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主义解读文/陈秋伶【摘要】《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一日为框架,生动地描写了一位英国上层社会达洛维夫人和一位名叫史密斯的精神病患者从上午9点到午夜时分约15个小时的生活经历和意识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篇小说的深层次意义,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房间里天使的困境,解读伍尔夫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达洛维夫人;困境【Abstract】Mrs. Dalloway, a masterpiece of Virginia Woolf, is a story happened in one day. It describes the life and the inner world of Mrs. Dalloway from the upper class and a mental patient named Smith during 9 am to midnight.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nove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lemma of the angel at h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revealing the author’s inner world.【Key words】Virginia Woolf; feminism; Mrs. Dalloway; Dilemma【作者简介】陈秋伶(1982-),女,重庆渝北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英美女性主义小说研究对当代中国两性和谐的启示,项目编号:KY2018018。
摘要: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析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 通过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战争对自然和女性造成的伤害, 探索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 可以发现伍尔芙希望构建两性平等、和谐生存的和乐世界的心理愿望。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女性; 男权将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相结合的生态女性主义, 为全面探究达洛维夫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通过分析文本中有关自然的意象以及女性与自然对战争的控诉, 可以展现这部充满生态女性主义意蕴的作品中自然与文明、女性与男性的对立。
一、自然与女性伍尔芙在达洛维夫人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意境和被意象模糊了具体轮廓的物体, 其中以故事中的两个女主人公克拉丽莎和雷西娅的意象尤其引人入胜。
究其原因, 在于作者将自然意象与被父权制操控的那个特定时代的女性结合起来, 通过自然意象, 反映出两个女主人公真实的生活意味。
六月的一天, 久病初愈的克拉丽莎达洛维为准备晚宴, 将这天的生活局限在家、花店及其间的一段街道, 这有限的空间构成了鸟的囚笼。
树林中愉悦的鸟儿, 反衬出克拉丽莎内心的森林的依靠。
在进入花店前的内心独白中, 达洛维夫人将自己的内心比作枝叶繁茂的森林, 而密林深处中掺杂着的哔剥的树枝声和践踏的马蹄声, 深刻地反映出她身体和内心的苦楚与煎熬, 特别从她大病以来,这种仇恨的心情会使她皮肤破损、脊背挫伤, 使她蒙受肉体的痛楚, 并使一切对于美、友谊、健康、爱情和建立幸福家庭的乐趣都像临风的小树那样摇晃、颤抖、垂倒, 似乎确有一个怪物在刨根挖地, 似乎她的心满意足只不过是孤芳自赏![ 1] 我们看到, 原本轻盈活泼的达洛维夫人的精神森林被密林深处岌岌可危的意境渐渐淹没, 导致她在美、友谊、健康、爱情和建立幸福家庭的乐趣中变得异常苍白。
常常被比作鸟的雷西娅尽管与克拉丽莎素不相识, 却因为这一比喻存在着某些联系。
在伦敦摄政公园中, 雷西娅每每想到陪着赛普蒂黙斯来到伦敦而自己孤身离开家乡意大利和丈夫的古怪精神和异常行为时, 便会觉得自己好比一只小鸟, 栖身在一片薄薄的树叶之下; 当树叶飘拂时, 鸟儿对着阳光睒眼, 一根树枝的毕剥声也会使她惊吓[ 1] 。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作者:付文艳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20年第05期【摘要】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利亚·伍尔夫的作品《达洛维夫人》讲述了一战后家庭妇女达洛维夫人举办晚宴前一天的生活细节和矛盾的内心情绪,通过人物的回忆、联想、希望、幻灭,达洛维夫人完成了一次精神探索之旅。
本文以文本细读方法为主导,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在维多利亚时代男权制社会中女性面临的尴尬处境以及所受的压制和束缚,也表明了作者渴望女性冲破羁绊,争取物质与精神的独立和解放的女性主义观点。
【关键词】弗吉利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女性主义【作者简介】付文艳,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弗吉利亚·伍尔夫和《达洛维夫人》弗吉利亚·伍尔夫的作品《达洛维夫人》被视为伍尔夫娴熟运用意识流手法的巅峰之作。
由于处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深受一战的影响,伍尔夫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经历了西方新旧妇女运动的转型期。
那时,尽管部分女性已经萌生了女权主义意识,渴望早日摆脱传统父权制社会加诸在身上的贤妻良母形象的束缚,然而大部分女性仍然处于懵懂迷茫的状态,不能把自己的身心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
面对这样的态势,伍尔夫急切渴望改变这样一种困境,她认为“只有男女两性相互理解、包容、支持、融合,共同努力拼搏,共同创造,人类文明之火才能代代相传”。
《达洛维夫人》是“促进新女权运动实现的第一步,并在战争期间开始唤醒人们的女性意识”。
《达洛维夫人》描绘了1923年伦敦的一个普通的日子。
通过刻画克拉丽莎心理状态的重大改变,展示了她自我觉醒的过程。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的分析方法,主要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体阐述她们是如何与传统的束缚搏斗并倍感迷茫与恐慌,进而突出表现了伍尔夫作为女性,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实现男女平等和和谐生存的渴望。
二、《达洛维夫人》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挣扎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夫人)、萨利·塞顿、伊丽莎白、基尔曼小姐、布鲁顿夫人等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自主意识。
《达洛维夫人》中女性意识从妥协至抗争的历程作者:陈晶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2期摘要: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弗尼吉亚·伍尔夫的大多数作品都着重于从女性视角出发,剖析女性的意识,分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中父权制在婚姻上对女性意识的压制及女性在生活上对父权制的反抗,旨在揭示20世纪父权制下英国妇女的生活,特别是她们的女性意识从受压迫到奋起反抗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父权制;女性意识;妥协与抗争中图分类号:I106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5-0123-02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英国著名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家,作为现代意识流的创始人,她也是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主要贡献在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有助于促进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她在意识流小说的地位。
《达洛维夫人》(Mrs.Dalloway)是伍尔芙在192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整个故事围绕达洛维夫人去花店为一个上流社会派对做准备而展开,通过对《达洛维夫人》一天中生活细节的详尽描述,跟随着达洛维夫人对往事的追忆,读者穿梭时间跨度,看到的是达洛维夫人探求自我的过程以及她的女性主体意识从受压制到逐渐苏醒和顿悟。
女性意识,指女性作为主体的意识,对于自己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特殊性的探秘,以及对其自身价值的顿悟,主要表现为对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的拒绝,以及对至高无上男权的否定;它关注的是女性眼中的自己而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
表面上,它代表的是女性对男性经验和地位的一种的质疑,实质上,这无疑是女性自身的反思和觉醒;同时,女性的生存状况是女性意识的又一关注点,释读女性的心理情感和生命体验,以及对女性应该享受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地位的确切认知。
一、无奈的妥协(一)克拉丽莎与萨莉在男尊女卑的父权制社会,女同性恋一词无疑是受排斥的,甚至被认为是对封建伦理和道德的玷污,所以,对于法庭和宗教被赋予权力去审判和驱逐女同性恋者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在这样的制度束缚下,女性根本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婚姻和生活,所以我相信,如果女性能被平等对待,享受和男性一样的权利和自由,如果,她们可以选择的话,异性恋婚姻绝不是她们的意愿。
《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主义倾向作者:崔宇璇张莹张志刚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01期内容摘要:本文从女性艺术创造性、女性同性恋倾向、女性的未来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达洛维夫人》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倾向,分析了英国作家沃尔夫女性主义思想,说明其思想与《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现代性高度契合,使这部小说达到艺术的高峰。
关键词:女性艺术创造性女性同性恋倾向女性的未来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是一场为妇女建立和实现政治、经济、个人和社会性别平等、教育、职业和机会平等的运动。
大多数女性主义者专注于争取妇女的政治权力,例如平等的婚姻、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特别是妇女的选举权力。
弗吉尼亚·沃尔夫是女性主义伟大的先驱者和先驱。
1925年发表的小说《达洛维夫人》被认为是沃尔夫第一部成熟的现代主义小说。
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达洛维夫人等众多女性形象,显示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
一.倡导女性艺术创造力“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坚持认为男性代表思想,女性则代表身体。
男性是人性的天界,女性则是人性的地界。
男性创造原则,女性生产冲动。
”(Evans, 2001:57)在《达洛维夫人》中,沃尔夫通过直接倡导女性的创造力,颠覆了这一模式。
沃尔夫把克拉丽莎塑造成一个艺术家,展现了女性的创造力,颠覆了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艺术创作。
克拉丽莎的女性创造力主要体现在她对派对的准备上。
如果说女主人是一位艺术家,那么派对就是艺术,一种特殊的现代主义艺术形式。
小说从克拉丽莎为派对做准备开始,以所有客人的离开为结束。
小说创造了一个不平等的社区,让人想起了存在于不存在,先是彼得·沃尔什,然后是莎莉·西顿,再就是是罗赛特夫人,化解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紧张关系,平息了克拉丽莎30年前选择嫁给理查德·达洛维时的矛盾心理。
聚会已经成为了一种潜在的结合外在于内里的体验方式,个性与人性,瞬间与永恒的结合,这些全是弗吉尼亚·沃尔夫艺术的目标。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伍尔夫常与“意识流小说家”、“女权主义者”等标签联系在一起,抛去这些不谈,伍尔夫是一位在写作上十分有天赋,在思想上十分独立的女性。
她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受劳伦斯的影响,在写作手法上应用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展开小说情节。
与传统小说创作手法不同,伍尔夫的小说并不遵循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叙述顺序,而是根据人物内心的思想意识延伸,顺着人物的思绪来描摹故事。
《达洛维夫人》以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的早晨开始,顺着达洛维夫人的思绪飘到了她的少女时期,时而又穿梭回现在,穿插的叙事随人物的意识而定。
缥缈不定的叙事把故事描画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绘画”,带有独特的韵味。
这种细腻的写作手法也是身为女性的伍尔夫所特有的。
除了像其他女性作家一样手法细腻之外,伍尔夫还关注到了战争对人们心灵的伤害,英国政治的危机等等。
从宏观叙事上来说,伍尔夫并不把视野局限在家庭琐事上,而是像男性一般关注时事和政治。
既有女性的细腻,也有男性的豪放,写作手法从侧面也体现出了伍尔夫追求两性和谐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如伍尔夫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达洛维夫人》利用特殊的写作手法,加上属于女性作家的细腻观察,伍尔夫提倡并实践的宏观叙事,表现了主人公达洛维夫人矛盾的心理和复杂的情感,其间穿插了几位富有特色的女性人物,也反映了伍尔夫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双性同体”,男女既有差异,又有共性。
传统的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权主义,使男女两性处于一个“二元对立”的关系。
“伍尔夫是第一个提出‘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者,她摒弃了生物学上的涵义而发挥了心理学上的寓意。
”(蔡岚岚,2008)伍尔夫虽然也抵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迫害,但是她并不认为两性之间一定要处于对立的位置上,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关系。
“揭示两性对立,不是伍尔夫的终极目标;追求两性和谐,才是作者的最终理想。
”(袁素华,2007)这种观点受到了当时很多女性主义者的质疑,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伍尔夫的坚持,在她的作品中,一直隐晦地体现出这种想法。
2019年18期总第458期ENGLISH ON CAMPUS“房间里天使的困境”——《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主义解读文/陈秋伶【摘要】《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一日为框架,生动地描写了一位英国上层社会达洛维夫人和一位名叫史密斯的精神病患者从上午9点到午夜时分约15个小时的生活经历和意识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篇小说的深层次意义,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房间里天使的困境,解读伍尔夫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达洛维夫人;困境【Abstract】Mrs. Dalloway, a masterpiece of Virginia Woolf, is a story happened in one day. It describes the life and the inner world of Mrs. Dalloway from the upper class and a mental patient named Smith during 9 am to midnight.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nove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lemma of the angel at h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revealing the author’s inner world.【Key words】Virginia Woolf; feminism; Mrs. Dalloway; Dilemma【作者简介】陈秋伶(1982-),女,重庆渝北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英美女性主义小说研究对当代中国两性和谐的启示,项目编号:KY2018018。
On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Virginia Woolf' s Novel Mrs. DaUoway -- A Feminism Approach 作者: 赵冬梅
作者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外语学刊
页码: 130-13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男权制社会 伍尔夫 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的抚慰力量
摘要:女权主义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奋斗的重要目标。
作为一名有着女性自觉意识的现代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创作无疑会渗透其女权主义主张。
她借助文学创作来思考女性问题和女性面临的困境;书写男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和束缚;呼唤女性冲破羁绊,争取物质与精神的独立与解放。
本文通过分析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阐释维多利亚时代男权制社会中女性的尴尬处境以及作者期望靠女性的抚慰力量拯救人类、实现双性和谐境界的女性主义观点。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
伍尔夫常与“意识流小说家”、“女权主义者”等标签联系在一起,抛去这些不谈,伍尔夫是一位在写作上十分有天赋,在思想上十分独立的女性。
她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受劳伦斯的影响,在写作手法上应用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展开小说情节。
与传统小说创作手法不同,伍尔夫的小说并不遵循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叙述顺序,而是根据人物内心的思想意识延伸,顺着人物的思绪来描摹故事。
《达洛维夫人》以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的早晨开始,顺着达洛维夫人的思绪飘到了她的少女时期,时而又穿梭回现在,穿插的叙事随人物的意识而定。
缥缈不定的叙事把故事描画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绘画”,带有独特的韵味。
这种细腻的写作手法也是身为女性的伍尔夫所特有的。
除了像其他女性作家一样手法细腻之外,伍尔夫还关注到了战争对人们心灵的伤害,英国政治的危机等等。
从宏观叙事上来说,伍尔夫并不把视野局限在家庭琐事上,而是像男性一般关注时事和政治。
既有女性的细腻,也有男性的豪放,写作手法从侧面也体现出了伍尔夫追求两性和谐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如伍尔夫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达洛维夫人》利用特殊的写作手法,加上属于女性作家的细腻观察,伍尔夫提倡并实践的宏观叙事,表现了主人公达洛维夫人矛盾的心理和复杂的情感,
其间穿插了几位富有特色的女性人物,也反映了伍尔夫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双性同体”,男女既有差异,又有共性。
传统的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权主义,使男女两性处于一个“二元对立”的关系。
“伍尔夫是第一个提出‘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者,她摒弃了生物学上的涵义而发挥了心理学上的寓意。
”(蔡岚岚,2008)伍尔夫虽然也抵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迫害,但是她并不认为两性之间一定要处于对立的位置上,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关系。
“揭示两性对立,不是伍尔夫的终极目标;追求两性和谐,才是作者的最终理想。
”(袁素华,2007)这种观点受到了当时很多女性主义者的质疑,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伍尔夫的坚持,在她的作品中,一直隐晦地体现出这种想法。
伍尔夫既对当时社会上对女性的压迫和不合理要求感到愤怒,又对当时大部分女性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公,甚至在被同化的情况下转而成为“帮凶”的现象感到无奈和痛苦。
因此,她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注入了大量的觉醒意识,也希望借此来唤醒社会上那些还未觉醒的女性意识。
二、女性形象分析
(一)克拉丽莎
克拉丽莎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叙事的中心点,她的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故事的叙事顺序。
世人对妇女的要求正是如此,顺从、温柔、持家,这是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表面上顺从的克拉丽莎,骨子里却有着深深的疑惑。
她爱恋温柔的彼得,享受
彼得带给她的愉悦,却又无法忍受彼得精神上的控制欲,无法容忍心中的自我完全曝光在别人的视线之下,因此她理性地选择了离开,嫁给了能给她空间的理查德。
“在婚姻中,对于一天又一天同住在一所房子里的两个人来说,必须有一点自由。
”(伍尔夫,2001)她也被活泼跳脱,不符合世俗规矩的萨利所吸引,不受控制的亲吻了萨利。
但是当彼得他们赶来,她又回到了现实,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一切。
从心理上来说,她渴望自由,但是无法摆脱经济的束缚,这也正是伍尔夫所提出的女性经济不独立的困扰。
于是她只好在生活中尽量保持自己,在除了母亲和妻子的身份之外保留一分自我的空间,一面被内心的渴望折磨,一面对现实妥协。
她曾试图融入上流社会,以家庭主妇的身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宴会掩盖内心的落寞。
但是当赛普提莫斯的噩耗传来,她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也感受到了赛普提莫斯的挣扎。
(二)萨利
萨利年少时是个跳脱的女子,她的性格中少了女性的顺从和容忍,多了男性的潇洒和不拘小节。
克拉丽莎第一次见到萨利时,就被她深深吸引,“那是一种她最爱慕的特别的美,微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还有她那无拘无束的特性,仿佛她什么都能说,什么都能做。
”(伍尔夫,2001)但是这样充满生气的性格,在当时的社会标准中却是无法容忍的。
她是伍尔夫对女性所处状态的反抗,通过萨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时代要求的女性,也看到了
女性鲜活、生动的另一面。
然而这样的反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多年后的重见,萨利身上已经难觅当年的踪迹,她也从少女变成了中年妇女,并和当时大部分的妇女一样,依赖丈夫,安守本分,成为了上流社会中普通的一名贵妇。
这既说明了伍尔夫的无奈,也说明了社会对女性意识的压迫。
(三)布鲁顿夫人
布鲁顿夫人虽然是贵妇,但是她不像克拉丽莎那样生活无趣,只能借举办宴会聊以慰藉自己。
她有着同男人一样的雄心壮志。
她关心英国的经济、时政,关心英国的军队、海外殖民地。
然而女性的身份限制了她,她不得不委曲求全,以借助男性的手去现自己的抱负。
“她真不知道没有他们俩她该怎么办!”(伍尔夫,2001)布鲁顿夫人的形象不止是对女性压迫的谴责,也展示了女性性格中具有男性色彩的一面。
女性也可以关心政治,心怀抱负,并且与男人共事亦毫不逊色,还带有女性独特的政治视角和别样的解读,隐晦地表达了伍尔夫“两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
(四)伊丽莎白
克拉丽莎的女儿伊丽莎白在家中一直以乖乖女的形象示人,而离开父母的视线之后,她常常做一些与自己平时形象不符的出格举动。
她的内心渴望自由,渴望乡间无拘无束的生活。
伊丽莎白可以说是当时新生代女性的代表。
当时已经有少数女性获得了经济独立,过上了相对自由的生活,她们内心对传统的权威已经
开始产生了质疑。
从心理上来说,伊丽莎白已经是一位独立的女性。
她不受教条的束缚,敢于抓住机会放松自己;不受老师的控制,坚决追寻思想上的独立。
她的身上体现出了伍尔夫对新时代女性的期许――独立、解放。
三、小结
从伍尔夫细腻的内心描写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物活生生的思想情感,也看到了她们的无奈、挣扎和矛盾。
伍尔夫让这些人物说出了人物自己的心声,也是作者的心声,更是广大女性的心声。
同时,伍尔夫也鼓励广大女性,女性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细腻、包容、柔和;但是同时也可以拥有男性的气概,刚强、敢想敢为等。
两性之间是相互包容,和谐共处的关系。
“只有男女两性相互理解、包容、支持、融合,共同努力拼搏,共同创造,人类文明之火才能代代相传。
”(甄艳华,2010)两性本是公平,无论哪一方受压迫都谈不上和谐。
两性之间互相尊重差异,互相包容理解,人类之间才能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