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镜画实验研究学习的迁移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5
镜画实验目的要求:通过镜画练习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不同练习方法的影响。
教学重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不同练习方法的影响。
教学难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不同练习方法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步骤: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已经自动化、完善了的动作方式,如写字、体操等都是动作技能。
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人通过学习而掌握技能的过程。
技能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的一些特征:一系列局部的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视觉控制作用的减弱和运动觉控制作用的增强,实现行动方式的灵活性提高。
技能形成过程可以通过练习曲线表示出来,通过对曲线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镜画学习是—种典型的技能形成过程。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面对镜子画出相反方向的图。
由练习曲线表明,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完成此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及出现的错误次数都相应减少。
我国心理学家曹日昌曾进行过镜画描图练习的研究,并指出在这—学习中,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来得优越。
一、实验目的:通过镜画练习了解分析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不同练习方法的影响。
二、仪器与材料: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7l5镜画实验仪。
三、方法与程序1.将主机与附机EP715镜画实验仪装置连接好,选择大三角图形板(或其他图形),用螺丝固定好,调节遮挡板角度,使被试不能直接看到图形。
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
2.主试根据显示屏内容设置:联机模式→学号→姓名,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
3.对未练习过的被试设立两个测试组,人数相等,每人进行8次练习,甲组被试8次练习是分散的,即各次练习间休息1分钟;乙组被试8次练习是连续的,中途不休息。
4.呈现绿色指示灯后,被试用优势手握测试笔,放在启始位置(近被试一侧固定螺丝上方的金属片),笔与图形板垂直,观察镜内图形,笔贴轨道开始行走(计时自动开始),行走时试笔尽量不滑出轨道,若滑出轨道则发出警告,同时计错—次,试笔走到终点,仪器鸣响。
动作技能迁移的实验报告——镜画仪的实验报告实验室名称:心理学实验室指导教师:宋风宁实验项目名称:镜画仪专业:应用心理学姓名:云靖伦摘要:镜画仪是心理学学习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主要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
关键词:镜画仪技能学习学习迁移一,实验目的:通过镜画仪练习的实验来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右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绘制练习曲线与镜画仪实验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五角星镜画仪三,实验对象:主试:冯有修;被试:云靖伦四,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插好,调正,使镜画仪内图案正对被试。
连好导线使计数器,计时器能够工作。
调节遮板,使被试不能直接看见图案板,只能在镜中看见。
2,被试非优势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计时圆点,然后在六角星双轨内尽快的画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边,探笔接触双轨边一次,就算一次错误,由计数器自动记录。
被试画完一遍再触一下计时圆点,电子秒表显示画完一遍的时间,主试将次书和时间记下。
3,被试再用优势手做镜画练习10遍,做法同程序2,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4,被试再用非优势手按程序2做一遍,主试记录。
五,实验结果:表1 以原始数据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练习时间分数差异显著性用表检验的步骤:(1)提出假设H0:u1=u2 H1: u1≠u2(2)选择着检验统计量t=(x1-x2)/[∑x1*x1-(∑x1)*(∑x1)/n+∑x2*x2-(∑x2)(∑x2)/n]*(n1+n2)/n1n2(n1+n2-2)]exp(-0.5)=-19.6112(3)确定检验形式:双测检验(4)统计决断:自由度df=n1+n2-2=1,查t表t(1)0.05=12.706 t(2)0.01=63.657/t/>t(1)0.05 ,则0.01〈P<0.05,于是在0.05显著水平上拒绝H0而接受H1。
其结论为:右手的学习对左手的学习产生了显著的迁移。
又X1=(72+63)/2〈X2=158,所以练习后技能提高显著。
镜画实验报告陈灏贤摘要:通过对镜画仪实验结果的分析来检验练习对迁移的影响。
关键词:迁移练习,镜画实验引言: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它发生在两种学习之间,并产生一定的效果。
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叫正迁移;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镜画仪是心理学学习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主要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和动作技能的迁移研究;由一个金属双轨构成的六角星图案板、平面镜、挡板和电子表等构成。
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学会了的技能影响。
一般地说,学习的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分为起积极作用的正迁移和起消极阻碍作用的负迁移。
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是继续学习法和前后测验法,其中前后测验法是研究迁移最先使用的方法。
镜画实验即采用前后测验法。
自1910年斯塔奇(D.Starch)首创镜画实验以来,镜画仪成为研究动作学习最常用的心理实验仪器。
该仪器的实验方法是让被试通过镜子来看一个图形,用笔在图形上描画(镜画就由此而来)。
因通过镜子反射,和原图形相比镜中图像是上下倒置而左右不变,所以被试在描画时往往会出现与平常上下笔顺相反的画法,给初作镜画的人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训练被试会很快适应原先的习惯画法。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个六角星形板的镜画练习来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本次实验为教学实验,实验目的在于学习学习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镜画实验来分析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学习绘制练习曲线,研究技能学习中的迁移并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对实验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
本实验的假设为:经过镜画练习,被试的学习迁移效果显著。
即描绘时间缩短并且错误次数减少。
实验方法1、实验目的:通过镜画练习使学生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2、实验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镜画仪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3、实验步骤:1将六角星形板插入操作箱下方凹槽,插入时定位标志应在左侧。
一、实验背景镜画实验,作为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自1910年由斯塔奇(D.Starch)首创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动作学习、技能迁移等领域的研究。
该实验通过让被试者在镜子的帮助下描画特定图形,探讨动作技能学习与迁移的规律。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 镜画实验中,被试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动作技能迁移现象?2. 动作技能迁移对被试者学习效率的影响如何?3. 不同学习策略对动作技能迁移效果的影响有何差异?三、实验方法1. 被试者选择:选择2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器材:JGW—B型实验台速示器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六角星形板、白纸、铅笔等。
3. 实验步骤:(1)实验开始前,向被试者介绍实验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2)将六角星形板放置于实验台中央,并确保被试者能够清楚地观察到。
(3)被试者通过镜子观察六角星形板,并尝试用铅笔在白纸上描画出镜中的图形。
(4)记录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描画时间、描画准确性、学习策略等。
(5)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无指导阶段,被试者自由尝试描画;第二阶段为有指导阶段,指导者对被试者的错误进行纠正。
(6)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实验的感受和看法。
四、实验结果1. 动作技能迁移现象:实验结果显示,在无指导阶段,被试者在描画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动作技能迁移现象。
具体表现为:被试者在描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运用已掌握的描画技巧,如线条流畅、比例协调等。
2. 动作技能迁移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动作技能迁移对被试者的学习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有指导阶段,被试者在指导者的帮助下,描画时间明显缩短,描画准确性提高。
3. 不同学习策略对动作技能迁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在无指导阶段,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学习策略:(1)观察模仿:被试者通过观察镜子中的图形,模仿其描画过程。
连续标题:镜画实验中的学习效应镜画实验中的学习效应:单手练习的迁移作用王文博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摘要本研究所采用的实验为镜画实验,目的于学习并解释Vincent集体学习曲线,以及考查优势手学习对于非优势手熟练程度的影响。
实验被试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本科二年级学生两名,一名进行双手的集体学习;另一名进行优势手对非优势手影响实验。
第一名被试的结果显示,练习对熟练程度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一定次数的学习之后,被试实验情况将会趋于稳定,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动。
第二名被试的结果显示,单手学习会对另一只手的实验情况产生明显影响,也进一步说明实验完成情况与哪只手进行练习没有太大关系,而取决于被试对实验整体熟悉程度。
镜画实验中的学习效应:单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曲线(the learning curve),也称为经验曲线,是以图形的形式表示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技能或知识的速率。
学习曲线体现了熟能生巧。
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学会了的技能的影响。
这种先前的学习影响后来学习的现象就是学习的迁移。
由于前后学习在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异或相似,二者问的影响又可分为正迁移(起促进作用)或负迁移(起阻碍作用)。
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是继续学习法和前后测验法,其中前后测验法是研究迁移最先使用的方法。
本实验通过镜画实验来研究学习的迁移作用,首先学习并解释Vincent 集体学习曲线,进而用前后测验法来探究优势手的学习是否会对另一只手产生影响。
方法被试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大二本科生两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仪器JGW—E型心理试验台(含镜画仪),记录纸。
流程主试了解操作流程之后,将镜画仪安装好并连接在主机上,在JGW—E型心理试验台中进入实验目录界面首页,由键盘输入“26”,选中“镜画实验”实验图标进入实验参数选择界面。
指导语:请将右手伸入套袖测试口,拿住圆柱体慢慢上举,2秒后放下,注意每次提举时,高低和快慢尽量保持一致。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镜画仪卢峰摘要:通过镜画练习的实验来检验被试的左右手迁移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被试的左右手迁移作用明显;被试每次的尝试时间以及错误次数随尝试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给初作镜画的人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训练被***会很快适应原先的习惯画法。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个六角星形板的镜画练习来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练习迁移1.引言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它发生在两种学习之间,并产生一定的效果。
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叫正迁移;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镜画仪是心理学学习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主要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和动作技能的迁移研究;由一个金属双轨构成的六角星图案板、平面镜、挡板和电子表等构成。
2.方法2.1 实验目的:采用前后测验法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的迁移作用。
2.2主试:赵慕华被试:卢峰2.3实验器材:镜画仪2.4实验步骤:2.4.1调试好仪器,被试面对镜子正坐,调节挡板,使被试不能直接从视线里看到图板,只能从镜中看到,固定挡板。
2.4.2 被试先用非优势手(左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命令,被试先用探笔接触一下记时圆点,电子仪器开始记时。
然后被试在六角星的双轨内尽快画一遍,要求不能触及双轨任何一边或星外某处。
否则,就算一次错误,仪器会记录下并显示出来。
被试画完一遍须再接触一下计时圆点,让仪器停止计时。
被试用笔记录下画一遍所用的时间及错误的次数。
2.4.3被试再用优势手(右手)按同样的方法做镜画练习10遍,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2.4.4最后被试再用非优势手(左手)再做实验两次,主试记录。
3.结果非优势手(左手)实验所用时间优势手(右手)实验结果4.结论:(1)由实验可知,优势手(右手)对非优势手(左手)的练习有着明显的正迁移作用,在左右手之间的迁移也称两侧性迁移,即由身体一侧学会的技能迁移到身体另一侧。
一、实验背景镜画实验,作为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起源于1910年,由心理学家D. Starch首创。
该实验主要用于研究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迁移,探讨不同练习方式对技能形成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被试通过镜子观察并描绘图形,由于镜中图形的上下倒置特性,被试在描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平时不同的笔顺,从而为研究技能学习中的迁移提供了独特视角。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 不同练习方式对镜画技能形成的影响;2. 优势手练习是否对非优势手完成任务具有迁移作用;3. 练习时间与镜画技能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
其中,A组为优势手练习组,B组为非优势手练习组,C组为对照组。
2. 实验材料:镜画仪、图形板、计时器。
3. 实验步骤:(1)实验前,对所有被试进行优势手测试,以确定实验分组。
(2)A组进行优势手练习,B组进行非优势手练习,C组不进行任何练习。
(3)实验过程中,被试通过镜画仪观察图形,并在图形板上用笔描绘。
(4)记录被试完成实验所需时间,并统计描画正确率。
(5)实验结束后,对所有被试进行技能测试,以评估技能迁移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练习方式对镜画技能形成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发现A组(优势手练习组)和B组(非优势手练习组)在实验结束后,镜画技能熟练程度均显著高于C组(对照组)。
这表明,练习对镜画技能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2. 优势手练习对非优势手任务的迁移作用:实验结果显示,A组(优势手练习组)在非优势手任务上的表现显著优于B组(非优势手练习组)。
这说明,优势手练习对非优势手任务具有迁移作用。
3. 练习时间与镜画技能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被试的镜画技能熟练程度逐渐提高。
这表明,练习时间与镜画技能熟练程度呈正相关。
五、实验结论1. 练习对镜画技能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2. 优势手练习对非优势手任务具有迁移作用。
镜画仪实验xxx(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10150201班,山西,041004 )摘要:通过镜画仪练习来检验被试的左右手迁移情况和右手学习情况,并分析实验结果。
结果:被试的左右手迁移作用明显;被试的每次的尝试时间及错误次数随尝试次数的增多而减少。
关键词:优势手练习迁移1.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来影响后面学习的现象,叫做学习迁移。
迁移的效果有两种,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心理学上通过镜画仪实验来研究这种对学习的迁移现象。
镜画仪是通过让被试观察镜中手的活动,来确定被试的手的走向(按六角星的边线行走,保证不走出边)。
其本质是通过在优势手的练习效应,然后迁移到非优势手上,最后对比非优势手前后两次的错误次数和所用时间,来说明这种迁移是正迁移。
2.方法2.1被试:张伟杨一鸣2.2器材:六角星镜画仪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2.3 步骤:2.3.1调试好仪器,被试面对镜子正坐,调节遮板,使被试不能直接看见图板,只能从镜中看见自己的操作手。
2.3.2 被试的非优势手(左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记时圆点,然后沿六角星边缘双轨内尽快地画完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边,探笔接触双轨边或接触到轨外一次,就算一次错误。
被试画完一遍再接触一下记时圆点,记下电子表显示的画一遍所用的时间,及错误次数。
2.3.3被试再用优势手(右手)做镜画10遍,最后计算机呈现优势手画完一次的平均时间,及平均错误次数。
2.3.4最后,被试再用非优势手(左手)再做两次,最后计算机呈现非优势手画完一次的平均时间,及平均错误次数。
3.结果表1被试的实验耗时(S)结果:被试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甲 00:35 00:24 00:29乙 00;52 00:25 00:25平均 00:43.5 00:24.5 00:27表2被试的实验偏离次数(次)结果:被试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甲 26 17 19乙 32 16 19平均 29 16.5 194.讨论4.1由实验可知,优势手对非优势手的练习有着迁移作用——经过右手学习后左手的练习情况有了改进,平均耗费时间和错误次数都有所减少。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姓名:×××专业:×××摘要:通过对镜画仪实验结果的分析来检验练习对迁移的影响。
分析的结果是:练习对学习迁移有积极的影响,即先前的学习可以促进后来的学习。
关键词:迁移实验正文:(一)(1)实验项目名称:数字镜画仪(2)实验室名称:心理实验室;(3)指导教师:*** ;(4)时间:×××年××月××日;(5)主试:*** .***. ***。
(二)实验内容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方法、实验程序、实验结果、讨论、结论,参考资料,共8部分。
)(1)实验目的: 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绘制练习曲线与镜画仪实验的方法.(2)实验设备: 镜画仪(3)实验方法和实验程序: 3-1动作技能的迁移. 3-1-1被试面对镜子正坐.调整平面镜使镜内图案正对被试;调节遮板,是被试不能直接看见图案板,只能在镜中看见.3-1-2被试非优势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计时圆点,然后在六角星双轨内尽快地画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边,探笔接触双轨边一次,就算一次错误,由计数器自动记录。
被试画完了一遍再触一下计时加点,电子秒表显示画完一遍的时间,主试将次数和时间记下。
3-1-3被试再用优势手做镜画练习10遍,做法同程序2,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3-1-4被试再用非优势手按程度2做一遍,主试记录。
3-2 动作技能的练习曲线。
3-2-1被试优势手执笔,练习镜画。
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3-2-2最后要求达到连续两次不出错误为止。
(4)实验结果优势手(右手) 非优势手(左手) 图1 图2 图3图4 (5)讨论从实验结果里可以显示,在优势手没有进行练习前,非优势手对实验过程很不适应,需要的时间与错误次数明显很多.但是在优势手进行练习10遍后,非优势手的实验结果有了很明显变化,实验时间和错误次数减少了许多.这也能说明在对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有学习的迁移作用的存在,这个因素影响着对技能的领悟与学习水平.在这个实验中就表现为,优势手对非优势手有着很大的迁移作用,实验数据也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由于形成了动作技能后,优势手之后的练习所需要的时间和错误次数比开始时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上图个人练习曲线中,我们可发现数据呈一定的s型,且非优势手错误次数低于优势手. 从上图中我们还发现,这两条练习曲线(优势手和非优势手)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共同趋势:即成绩是逐渐提升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速度提高、二错误降低。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镜画实验实验时间:2012年11月19日报告撰写人姓名:曹一然报告撰写人学号:101279002 实验小组成员:曹一然陈新一.【实验说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已习惯掌握的技能的影响。
这种先前的事件影响后来事物的现象叫做迁移。
迁移分为起积极作用的正迁移和起消极作用的负迁移。
所学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技能所包含的共同点越多,相似性愈大,则迁移的程度就越高。
镜画仪是研究动作学习常用的实验仪器,1910年斯塔奇(D.starch)首创了镜画实验。
其实验结果说明了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的正迁移效果。
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人通过学习而掌握技能的过程。
镜画学习是一种典型的技能形成过程。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要求被测者通过镜子,用小棒在图形上画出相反方向的轨迹线。
即与原已习惯掌握的技能完全相反。
由练习曲线发现,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完成次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及出现的错误次数(小棒滑出图形轨道)都相应减少。
初做镜画的人会感到十分困难,但经过训练进步会很快。
二.【实验目的】测定个体动作练习效果(学习曲线)及技能迁移作用。
三.【实验要求】1.分别测试使用镜子描绘不同图形的动作技巧形成和变化进程,记录测试时间和出错次数。
四.【实验仪器】采用BD-II-312型镜画仪。
该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图形板:四块,可方便调换;图案分别为六角星、梅花形、大工字、折线。
图案线宽5mm;2.遮板与平面镜:能遮挡及观察整幅图案,平面镜尺寸:170×200mm;3.描绘笔:直径:2 mm五.【实验步骤】1.对照镜画仪主机示意图,熟悉其结构及各位置的部件。
2.实验前,联接连线从镜画仪主机板上的三个接线柱“外控计数地”端到数字记时计数器后面板的相应接线夹上。
描绘笔的插头插入主机板右侧的插孔中。
平面镜安装于其固定位中,并调整与主机板为垂直方向。
选择一块图形板,安装于主机中央。
图形板放平并注意起止位孔方向,拧紧四个滚花螺母。
练习的迁移实验报告——镜画仪的实验报告实验室名称:心理学实验室指导老师:宋凤宁时间:2005年11月25 日实验项目名称:镜画仪专业:应用心理姓名:熊慧素摘要:通过数字镜画仪练习实验来检测被试优势手练习对非优势手练习的迁移作用。
结果表明迁移效果明显。
关键词:练习;迁移;优势手;非优势手。
引言: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有迁移。
迁移对学习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通过对比非优势手练习成绩在优势手练习前后的变化表明迁移的效果,并分析影响迁移效果的因素。
1实验目的检验优势手镜画练习对非优势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绘制练习曲线与镜画仪实验的方法。
2 方法2.1 被试大学本科生1名,视力正常,右手为优势手。
2.2 实验材料数字镜画仪、六角星双轨图一张(便于主试记录被试容易出错和不易出错的地方)、记录卡(记录被试每完成的时间和错误次数)2.3 实验程序第一步:试面对镜子正座。
调整平面竟是境内图案正对被试;调节则办,被试是不能直接看见图案板,这能在镜中看见。
第二步:被试非优势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计时圆点,然后在六角星双轨内尽快画完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边,探笔接触双轨边一次,就算一次错误,由计数器自动记录。
被试画完一遍再触一下计时圆点,电子秒表显示画完一遍的时间,主试将次数和时间记下。
第三步:被试再用优势手做镜画练习10遍,做法同第二步,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被试用非优势手按第二步做两遍,主试记录.最后要求两次连续不出错为止。
3结果3.1 列表记录优势手和非优势手镜画练习的每遍错误次数和时间。
练习次数使用时间(S)错误次数(N)练习次数使用时间(S)错误次数(N)右手18772左手111324 292472591237217345 84511254826548766784779440104771145212450136903.2比较非优势手前后两次镜画练习的结果,计算进步的百分数。
镜画仪实验杨一鸣(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班级11150201 山西041004)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优势手的练习是否会对非优势手完成任务具有迁移作用。
研究者采用了镜画实验的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被试的右手练习对左手练习有较明显的正迁移作用;被试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但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镜画实验学习迁移1前言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学会了的技能影响。
一般地说,学习的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分为起积极作用的正迁移和起消极阻碍作用的负迁移。
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是继续学习法和前后测验法,其中前后测验法是研究迁移最先使用的方法。
镜画实验即采用前后测验法。
自1910年斯塔奇(d.starch)首创镜画实验以来,镜画仪成为研究动作学习最常用的心理实验仪器。
该仪器的实验方法是让被试通过镜子来看一个图形,用笔在图形上描画(镜画就由此而来)。
因通过镜子反射,和原图形相比镜中图像是上下倒置而左右不变,所以被试在描画时往往会出现与平常上下笔顺相反的画法,给初作镜画的人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训练被试会很快适应原先的习惯画法。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个六角星形板的镜画练习来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本次实验为教学实验,实验目的在于学习学习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镜画实验来分析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学习绘制练习曲线,研究技能学习中的迁移并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对实验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
本实验的假设为:经过镜画练习,被试的学习迁移效果显著。
即描绘时间缩短并且错误次数减少。
2方法2.1研究被试2.1.1被试信息本次实验共采用被试3名,均为来自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的本科二年级学生。
2.1.2抽样和分组对3名被试进行镜画实验。
2.2仪器设备与材料心理学实验台镜画仪单元与计时计数器单元、记录纸、笔2.3实验设计研究中,自变量为试验次数,因变量为被试画完一圈所需要的时间与错误次数。
实验报告——镜画实验实验目的1.研究被试的技能迁移能力;2.研究被试技能迁移能力随练习次数的变化情况;实验地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现代工业工程实验室(第九教学科研楼405-407室)试验时间:2011年12月8日实验仪器:镜画仪、集成试验平台指导老师:蔡敏实验人员实验设计1.让被试拿着指示操作笔顺着图案轨迹移动,移动一周为一次实验,重复做五次实验;2.用一块遮挡板遮住被试视线,被试只能通过镜子看到上下颠倒的图案,然后让被试重复上面操作,连续实验五次。
变量控制1.实验仪器都是正常工作的,不存在差异;2.实验进行的外部条件(包括温度、亮度等)都是适宜的,假定保持不变;3.被试者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4.在实验进行前,已详细的了解实验操作过程,以排除了解程度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过程1.将镜画部件和集成试验平台用电缆线连接。
插入时须对准位置即插口的凹槽与插座的凸出部吻合,拧紧螺丝。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选择“联机模式”。
输入姓名、学号,按“确定”,再按“进入测验”。
3.被试手捏笔从起始位进入轨道,计时器开始计时计次。
4.被试完成壹周后进入终止位,显示所用时间或出错次数。
5.五次实验结束后,按“打印数据”键,打印数据。
6.记录结束按“复位”键,数字归零。
为下次操作准备。
实验数据直视时的实验数据遮住视线时的实验数据大图案移动一周所用时间随实验次数的变化折线图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12345试验次数移动一周所用时间小图案移动一周所用时间随实验次数的变化折线图2468101212345实验次数移动一周所用时间大图案移动一周出错次数随实验次数的变化柱形图出错次数Array 12345实验次数小图案移动一周出错次数随试验次数变化的柱形图出错次数Array 12345试验次数实验分析1.观察前两幅折线图,发现遮住视线时移动一周所用时间明显多于直视时所用时间,这说明被试的技能迁移能力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实验背景动作技能学习与迁移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动作技能迁移是指在学习一种动作技能后,对另一种相关动作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为了探讨动作技能迁移的现象,本研究采用镜画仪进行实验,以检验被试的左右手迁移情况和右手学习情况。
二、实验目的1. 通过镜画仪实验,检验被试的左右手迁移情况。
2.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动作技能迁移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男女各半,年龄在18-25岁之间。
2. 实验材料:镜画仪、绘图纸、铅笔。
3. 实验步骤:(1)实验前,对所有被试进行左右手偏好测试,确定左右手偏好。
(2)将被试分为两组,每组10人,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3)实验组被试先进行左手描画训练,对照组被试先进行右手描画训练。
(4)训练结束后,两组被试分别进行镜画实验,观察描画过程中的动作表现。
(5)记录被试的描画时间、描画准确度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左右手迁移情况:(1)实验组被试在左手描画训练后,镜画实验中描画时间明显缩短,描画准确度提高。
(2)对照组被试在右手描画训练后,镜画实验中描画时间缩短,描画准确度提高。
(3)两组被试在镜画实验中的描画时间差异显著,说明左右手迁移现象存在。
2. 右手学习情况:(1)实验组被试在左手描画训练后,右手描画准确度提高。
(2)对照组被试在右手描画训练后,右手描画准确度提高。
(3)两组被试在右手描画训练后的描画准确度差异不显著,说明右手学习情况基本相同。
五、讨论1. 左右手迁移现象的存在说明,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左右手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源于大脑对左右手的神经支配和功能分工。
2. 实验结果表明,左右手迁移现象的影响程度与左右手偏好的差异有关。
左手偏好者,在左手描画训练后,镜画实验中的描画表现更好。
3. 右手学习情况基本相同说明,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左右手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作用。
这种互补作用可能有助于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效率。
镜画实验报告摘要:通过镜画实验来研究左右手迁移情况,先回顾一下前人研究,并讨论分析思考实验结果。
关键词:迁移、练习标题:镜画实验,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和动作技能的迁移研究。
其中,次数是自变量,画完一周所用的时间和错误次数是因变量。
一、前言: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学会了的技能影响。
一般地说,学习的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分为起积极作用的正迁移和起消极阻碍作用的负迁移。
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是继续学习法和前后测验法,其中前后测验法是研究迁移最先使用的方法。
镜画实验即采用前后测验法。
镜画实验是常用的心理学实验。
1910年,斯塔奇(D.Starch)首创了镜画实验。
其实验结果说明了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的正迁移效果。
在实验中,要求被试用镜画仪做镜画练习。
镜画仪主要是由一个金属双轨构成的六角星图案板、平面镜、遮板和计数器、计时秒表等构成。
二、方法:1、实验目的: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会绘制练习曲线与镜画仪实验的方法。
2 、被试被试4人3、实验器材:数字镜画仪4、实验步骤:(1)被试面对镜子正坐。
调正平面镜使镜内图案正对被试:调节遮板,使被试不能看见图案板,只能在镜中看见。
(2)被试非优势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计时圆点,然后在六角星内尽快地画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边,探笔接触双轨边一次,就算一次错误,由计数器自动记录。
被试画完一遍再触一下计时圆点,电子秒表显示画完一遍的时间,主试将次数和记录记下。
(3)每个被试重复步骤(2)三、结果被试实验结果如下(圆形)被试时间错误次数A 104 36B 107 37C 52 21D 109 41被试实验结果如下(六菱形)被试时间错误次数A 90 55B 128 84C 120 73D 62 32四、讨论:1.分析个人练习曲线。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动作技能的迁移与动作技能练习曲线二、实验内容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一)实验方法1.实验目的: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2.实验设备:镜画仪(由一个金属双轨构成的六角星图案板)、平面镜、遮板和计数器、计时秒表等构成。
3.主被试:主试甲被试乙4.实验过程:(1)被试面对镜子正坐,调整平面镜使镜内图案正对被试;同时,调节遮板,让被试只能在镜中看见案板。
(2)被试非优势手执笔,在主试发出“开始”时,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计时圆点然后在六角星双轨内尽快画一遍,要求笔不能接触双轨的任何一边,当探笔接触双轨一次,计数器就会自动显示一次错误;画完一遍再用探笔触一下计时圆点,电子秒表自动显示画完一次所用的时间。
主试将被试的错误次数和实验时间记录下来。
(3)被试再用优势手按照步骤(2)做10遍,主试记录每次实结果。
(4)被试再用非优势手做2遍,主试记录实验结果。
*注:实验过程中,被试右手为优势手,左手为非优势手。
(二)实验结果:图表一图表二图表三(三)分析与讨论:1. 实验表明右手的镜画练习对左手的学习有明显的迁移作用。
在实验的中,用时减少率为73.10%,错误减少率为83.12% 。
根据贾德的概括化理论知道,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
被试通过概括出左右手练习的共同特点从而使后来的左手练习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 实验中难画的部分是转折的地方以及向上画的地方,在此,被试的速度有明显的下降。
而最容易的地方是向下且为直线的地方,在此,被试的速度相对教快,也比较准确。
向上画是逆向的运动,而转折的地方是要改变方向的地方,被试较难迅速的掌握方向,所以这两处比较难;而顺向的下画对被试的手部运动比较简单,所以比较容易。
3. 从本实验的镜画练习知道,视觉在动作技能练习中有很大的干扰作用。
原来现实中的视觉与镜画的视觉是相反的,从而导致了学习的困难。
就是原有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学习产生了干扰作用,即产生了负迁移。
从镜画实验研究学习的迁移作用
周小囧
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南京210046
摘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优势手的练习是否会对非优势手完成任务具有迁移作用。
研究者采用了镜画实验的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被试的右手练习对左手练习有较明显的正迁移作用;被试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但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
镜画实验学习迁移
1前言
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学会了的技能影响。
一般地说,学习的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分为起积极作用的正迁移和起消极阻碍作用的负迁移。
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是继续学习法和前后测验法,其中前后测验法是研究迁移最先使用的方法。
镜画实验即采用前后测验法。
自1910年斯塔奇(D.Starch)首创镜画实验以来,镜画仪成为研究动作学习最常用的心理实验仪器。
该仪器的实验方法是让被试通过镜子来看一个图形,用笔在图形上描画(镜画就由此而来)。
因通过镜子反射,和原图形相比镜中图像是上下倒置而左右不变,所以被试在描画时往往会出现与平常上下笔顺相反的画法,给初作镜画的人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训练被试会很快适应原先的习惯画法。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个六角星形板的镜画练习来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本次实验为教学实验,实验目的在于学习学习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镜画实验来分析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学习绘制练习曲线,研究技能学习中的迁移并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对实验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
本实验的假设为:经过镜画练习,被试的学习迁移效果显著。
即描绘时间缩短并且错误次数减少。
2方法
2.1研究被试
2.1.1被试信息
本次实验共采用被试38名,均为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
2.1.2抽样和分组
对所有被试进行镜画实验。
2.2仪器设备与材料
JGW-B1心理学实验台镜画仪单元与计时计数器单元、记录纸、笔
2.3实验设计
研究中,自变量为试验次数,因变量为被试画完一圈所需要的时间与错误次数。
本实验采取相关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
2.4实验操作程序与主要步骤
2.4.1指导语
‚实验开始前,请您端坐在实验仪前,将双手伸入袖套内,从另一端伸出,并观察报告自己是否能从对面的镜子里看出图像的倒影且看不到原始图像。
我们可以看到,在六角形轨道的正上方有两个计时圆点。
实验开始前,请您将探测笔笔尖轻触左边的计时圆点,等听到我说‘开始’时,迅速开始沿着六边形轨道移动探测笔,并尽量减少出轨。
注意探测笔不能离开轨道。
完成后,请轻触右边的计时圆点。
要求首先用非优势手完成一次实验,再用优势手完成十次实验,接着再用非优势手完成一次实验。
请又好又快地完成。
‛
2.4.2正式实验
实验开始前,首先由主试引导被试就坐,并宣读指导语。
询问被试是否能从镜面中看见完整的图像,若不能,则主试要将镜面调整至从被试的角度看原图被遮住而镜面图像完整。
被试清楚实验步骤后,主试开始做实验。
被试每完成一次实验,主试记录下其完成时间与错误次数。
在实验过程中,主试也可记录下被试每次实验中反应,作为研究学习迁移的材料。
3结果与分析
3.1描述性数据统计分析
图一描述的是总体被试采用优势手进行十次试验时的时间变化。
图二描述的是特定被试(周秋雨)采用优势手进行十次试验时的时间变化。
图三描述的是总体被试采用优势手进行十次试验时的错误次数变化。
图四描述的是特定被试(周秋雨)采用优势手进行十次试验时的错误次数变化。
3.2方差分析表
对实验数据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
表1 非优势手完成实验所用时间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源N 平均数df t p
第一次*第二次38 24.7591 37 6.512 0.00
第一次38 71.5081 37
第二次38 46.7489 37
由表中可看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
表二非优势手完成实验错误次数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源N 平均数df t p
第一次*第二次38 10.5789 37 3.987 0.00
第一次38 36.9474 37
第二次38 26.3684 37
由表中可看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
由数据分析可知,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镜画练习具有明显的正迁移作用。
实验中,通过练习,被试得出镜中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比,是上下倒置而左右不变。
因此,看着镜里的图形描画从左到右的线条时,要求平常的眼手协调;描画从上到下的线条时,则必须与平常的眼手协调相反;当描绘一条斜线时,则其上下成分与平常的画法相反,其左右成分与平常的相同。
概括了左右手练习的共同点后,有助于左手练习的提高。
实验中,主被试发现在六角星图案板的转折部分被试易出错,且常被卡在那不知所措。
而在直线部分,被试画得快且准确率高。
原因有二:1、实验要求被试尽快画完一周,所以在画直线的惯性下,易跑出转折点;2、在动作技能初步形成阶段,在动作转换和交替部分,被试回常常忘记动作间的联系。
由总体被试的时间曲线图可以发现:被试在开始学习不久后进步较大,但一段时间后进步趋缓,越到后来越趋向于平稳。
而由错误次数曲线图可以发现:学习刚开始进步较为明显,但后来错误次数又略有回升。
这可能与被试产生练习效应时的心理变化有关。
5结论
5-1
被试的右手练习对左手练习有较明显的正迁移作用。
5-2
被试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但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
6参考文献和附录
6.1附录
总体被试的实验数据
6.2参考文献
邓铸.应用实验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郑红.心理学实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