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前旗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成效显著
- 格式:pdf
- 大小:245.21 KB
- 文档页数:3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总结根据××地区行政公署安排,我办自20××年4月以来承担了××水库库区移民搬迁后期扶持工作。
根据喀移民传【20××】10号《转发自治区移民局<关于进行移民工作督察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县扶贫办(移民管理局)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自查,积极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现将我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总结如下: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1、成立领导机构,落实各项工作责任为扎实推进《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17号)的贯彻实施,维护移民合法权益,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新和为组长,县扶贫办主任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发改委、审计局、环保局、信访局等25个行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扶贫办具体负责水库移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
抓好当地基础设施和经济开发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2、制定各类制度,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为顺利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各项工作,我县及时制定了分级负责制。
即实行县、乡镇、村分级负责制;建立了资金管理制。
即建立了专门帐户,明确库区移民扶持资金的使用范围,严格资金支出管理;建立了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制。
即由监察和审计部门提前介入,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建立了目标考核制。
即对移民区发展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估,奖优罚劣。
3、加强政策宣传,维护库区社会稳定我县积极向库区移民宣传党和国家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引导移民群众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发展上来。
及时、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库区社会稳定。
二、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情况20××年,由县发改委牵头对我县1958-1960年因修建××水库而搬迁的移民进行造册登记,2007年1月上报地区,20××年10月自治区移民局核准我县享受移民补助的人员为149户671人,我县移民主要分布在塔孜洪乡12村、13村、14村。
移民扶持项目资金工作总结
近年来,移民扶持项目资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我们成功地帮助了许多移民融入当地社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阶段的工作成果。
首先,我们对移民扶持项目资金的分配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管理。
我们根据移
民的实际需求和当地资源情况,合理地分配了资金,确保了每一个移民都能够得到帮助。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
其次,我们注重了资金的灵活运用。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移民
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援助,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
因此,我们在资金使用上进行了灵活调整,为移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支持,包括教育培训、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帮助。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
我们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了解资金的使用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通过评估,我们不断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了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总的来说,移民扶持项目资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还
有许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
我们将继续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规范化,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更多的移民提供更好的帮助,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移民政策惠民心干部服务暖民心真正让群众“迁得出、安得下、过得好”——市水利局交流发言材料某市某水利枢纽工程是全国“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是一座以供水和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位于某市文坊镇和樟坪畲族乡境内,涉及两个乡镇的共6个村委会、42个村小组,1669户6400人。
水库淹没区总面积7.34平方公里,淹没房屋46.3万平方米、土地1.5万亩。
根据某市总体工作部署,2020年2月,某市全面启动某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征迁工作,对照水库截流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现1669户移民一个月全部签约,一期淹没区813户房屋一个月全部腾空拆除,1.5万亩库区淹没区一个月土地征收完成,创造了和谐征迁“某速度”。
一、高位推动,统筹谋划,确保“迁得出”一是高度重视。
某市委市政府将某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某市某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领导小组,下设6个房屋征迁大组和27个小组以及5个征地小组,共抽调180名干部进驻库区,细化35项目标任务,定时间节点,定责任到人,定任务到组,实行一日一调度,一周一通报,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
二是广泛宣传。
征迁干部始终坚守一线,用耐心了解群众、用细心服务群众、用真心融入群众,以政策激励人,以情感感化人,让库区移民明白政策,消除顾虑。
同时在库区各醒目位置刷写固定标语、悬挂横幅、立宣传牌、发放政策宣传册等,让移民政策家喻户晓。
三是让利于民。
在移民安置政策上给予倾斜,出台了一系列让利政策,如房屋腾空奖、签约奖、搬迁费及临时过渡安置费等,优先安排,优先保障,最大程度让利于民。
二、以人为本,精细管理,力促“安得下”一是科学安置。
本着“居有所安”的原则,结合实际,科学论证,广泛征求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51次,在此基础上,将安置点土地性质转化为划拨形式的国有建设用地;采取“一户一宅”安置、“一户一套”安置、外迁有土安置、货币补偿安置及城区商品房安置等5种安置方式,让征迁户自己选择。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移民与其他人员安置【发文字号】包府办发[2007]155号【发布部门】包头市政府【发布日期】2007.08.04【实施日期】2007.08.04【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失效依据】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2015)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包府办发〔2007〕155号)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国家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我市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进一步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包头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七年八月四日包头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部署,现就加快推进我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后期扶持政策落实的组织领导后期扶持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困难的一项惠民政策,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利益关系复杂,易引发相关群体的矛盾纠纷,造成不稳定问题。
为落实好这项政策,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布置移民后扶政策落实工作。
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这是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检验。
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后期扶贫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细致地做好有关工作,把好事办好。
(一)以旗县为基础,分级负责。
按照移民工作属地管理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市、旗县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水库移民工作和移民稳定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2023年县水库移民后期帮扶计划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许多农村地区需要建设水库,这无疑会涉及大量农民的迁移和安置问题。
为了确保水库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农民的生计能得到保障,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帮扶计划来支持和帮助这些移民。
本文将以2023年县水库移民后期帮扶计划为题,提出一些帮助措施和政策。
二、背景1. 水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水库的建设可以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发电、灌溉和防洪等方面的需求,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移民的必要性和挑战性水库建设涉及大量农民的移民和安置问题,这对移民群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如重新安置、职业转换等。
三、帮扶目标1. 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帮助移民群体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宜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条件。
2. 保障移民群体的就业和收入帮助移民群体实现职业转换,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稳定其收入来源,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3. 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通过有效的政策和形式,减少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冲突,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四、帮扶措施1. 移民培训和职业转换为移民群体提供职业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工作环境。
同时,提供创业政策和贷款支持,鼓励移民自主创业。
2. 就业机会提供与当地企业、合作社等建立联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移民群体,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工地建设等领域。
同时,支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为移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3. 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移民群体提供适宜的住房,确保居住环境的基本条件。
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4. 教育和医疗保障确保移民群体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和援助。
同时,加强医疗保障,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5. 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移民群体提供养老、失业、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减轻其生活压力。
六、政策和机制保障1. 增加财政投入政府应增加对移民后期帮扶计划的财政投入,确保帮扶计划的顺利实施。
中宁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汇报中宁县水库移民后扶工作从2006年6月实施以来,在自治区移民办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宁县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宁县移民办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维护水库移民根本利益为目标,从稳定大局出发,认真执行后期扶持政策,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水库移民后扶工作,使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移民对后扶政策的实施整体满意度较高。
现将后扶政策实施情况汇报如下:一、移民后扶政策执行情况经过登记核实,全县享受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移民23999人,主要分布在白马乡、宁安镇、石空镇、鸣沙镇、舟塔乡和大战场乡等9个乡镇55个行政村225个自然村,涉及4座水库。
1、2006-2007年度移民后扶政策执行情况2006-2007年全县享受资金直补人数为4759人,共发放移民直补资金428.31万元,资金均通过“一卡通”的方式发放到个人;享受项目扶持人数19240人,实施完成移民项目52个,完成投资1731.6万元,其中:水利项目30个,道路硬化项目17个,市场流通项目4个,入户项目1个,共砌护渠道113条87.4km,新建改建配套建筑物821座,新建泵站1座、600m3蓄水池13座,铺设供水管道10.75km,治理排水支沟1.9km。
硬化乡村道路17条18.37 km,改造穿路建筑物49座。
新建硒砂瓜销售市场4处。
工程已全部竣工并交付受益乡村使用,顺利通过了竣工验收。
2、2008年度移民后扶政策执行情况2008年度,发放移民直补资金283.38万元,实施完成移民项目37个,完成投资1156.56万元,实施完成移民项目36个,其中:水利工程26个,道路硬化工程9个,市场流通项目1个,入户项目1个,共砌护支、斗、农渠50条88.163 km,硬化乡村道路9条6.257 km,新建改建配套建筑物708座,新建硒砂瓜销售市场1处。
经过我办认真组织实施,所有工程已于2009年6月中旬全部竣工并以交付受益乡村使用。
乌拉特前旗水库管理浅析作者:苏瑞霞赵静郭建胜来源:《现代农业·汉文版》 2019年第1期苏瑞霞赵静郭建胜(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水务局,内蒙古乌拉山 014400)乌拉特前旗总面积7476km2,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半农半牧旗。
新中国成立以来,乌拉特前旗十分重视水利工作,早在1958年,就在乌松图勒河出口处,兴建大佘太小I型水库,1959年建成蓄水灌溉。
1963年又在乌松图勒河中游小佘太公社境内,建成增隆昌中型水库1座。
1966年大佘太公社在前水库的上游1公里处又兴建1座小I型水库,名为大佘太后水库,使前后两座水库上下连环。
到1976年,全旗已建成中小型水库10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I型水库5座,小Ⅱ型水库4座。
因山旱区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多年洪水淤积,绝大部分小Ⅱ型水库和塘坝淤死,有的被山洪冲毁。
到八十年代中期只有3座水库能正常运行。
1975年到1987年,经过两次修建,在大佘太西部苏海河出口处建成红山口小I型水库。
到1989年底,全旗实有水库10座,其中效益较好的有大佘太水库、红山口水库、增隆昌水库和召沟水库。
总设计灌溉面积12.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5.41万亩。
水库效益的发挥,使乌拉特前旗农牧业生产连年丰收,其中的大佘太镇曾在全国乡镇粮食生产中名列前茅。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各业对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过去的的管理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因此,乌拉特前旗水库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 进一步加强防汛工作,确保运行安全防汛工作事关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水库地处山区,坡陡沟深,遇有暴雨,极易造成威胁,一旦险情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该旗的两次暴雨进一步敲响了警钟,防汛工作来不得丝毫马虎,因此,乌拉特前旗全体干部群众特别是水库运行管理单位必须筑牢防汛工作思想大堤,消除任何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强化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防范意识和全局意识,确实把思想统一到防大汛、抗大洪上来,按照国家有关水库运行管理要求,及时进行安全鉴定。
三举措推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彰显成效水库移民是指由于水库建设需要,部分群众被迫迁移至新的居住地。
这一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现代化建设,但也给移民群体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移民后期扶持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三个措施: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移民后期扶持的关键是解决群众的生活和就业问题。
在新居住地,我们应该优先考虑修建基础设施,例如道路、供水供电、医疗等,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同时,配套建设一些工业园区、农贸市场等,为移民提供就业机会。
其次,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由于水库移民往往涉及到职业的变迁,很多群众需要从事新的工作。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培训力度,为移民提供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为移民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当地的职业市场和就业机会,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最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水库移民后期往往会面临一些风险和困难,例如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移民群体得到应有的保障和待遇。
同时,建立健全的养老、医疗等制度,为移民提供长期的保障。
通过以上三个措施的推进,我们相信可以有效解决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问题,彰显出成效。
这将为水库移民群体带来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密切关注移民群体的需求和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改进,以确保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有效实施。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水库建设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然而,随之而来的水库移民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水库移民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和就业机会的不确定性,移民群体常常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为了推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彰显成效。
首先,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在水库移民的新居住地,我们应优先考虑修建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并提供良好的学校、医疗卫生设施等公共服务。
这不仅可以提高移民群体的生活品质,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682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7.20•【文号】•【施行日期】2021.07.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682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落实的建议收悉。
经商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现答复如下。
“十三五”以来,我国用5年时间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方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搬得出”的问题解决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是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委、国家乡村振兴局落实牵头部门责任,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持续加大工作指导和跟踪调度力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后续扶持政策支持,督促各地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2021年4月,我委、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18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明确了23条具体政策措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一、关于进一步推动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持续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等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重点支持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2020年,农业农村部批复贫困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建设农业产业强镇85个,支持88个贫困县开展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占比均超过总量的1/3。
仅2019年,全国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建设的农产品生产原料基地就超过5亿亩,牵头创建7000多个产业化联合体,辐射带动农户1700万户。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汇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汇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水库基本情况水库位于崆峒区以西12km的崆峒山下,坝址位于泾河前峡出口聚仙桥上游约1km处,泾河为其主要蓄水源。
水库于1971年10月动工兴建,1980年完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376万元。
水库主要由拦河坝、输水洞、泄洪洞、溢洪道、水电站和泾河灌区引水渠等部分组成。
水库正常蓄水位,死水位,汛限水位,总容量2970万m3,兴利库容2230万m3,死库容600万m3。
水库运行管理由崆峒水库管理处按照水库运行规范严格操作。
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7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万亩,灌区内辖崆峒、柳湖、四十里铺、白水、花所、白庙等6个乡镇、69个村、337个合作社。
二、后期扶持工作情况我区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发改委、市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基层,认真调研,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大力宣传扶持政策。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工作环节多、运作难度大、涉及农户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
为深刻领会国家政策精神实质,促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和《甘肃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精神,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抽调区发改、水利等部门和崆峒镇的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在移民村成立由驻点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参加的工作小组,在区镇工作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通过广播、会议、标语、宣传材料、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在工作组、镇村干部和移民群众中扎实开展政策培训,培训骨干132人次,为广大移民宣传讲解了党的惠民助农政策。
区镇两级共发放宣传材料多份,张贴宣传标语60多份,出动宣传车14辆。
通过学习宣传和培训,各级干部和广大移民群众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为顺利开展移民扶持政策落实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