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思路与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临床药师从事感染性疾病药学会诊的分析作者:余梅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5期余梅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药械部,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 目的对临床药师从事感染性疾病药学会诊进行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笔者在2013年1月—2014年5月参与我院临床会诊的90例患者与临床药学会登记表进行分析。
结果 9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超过7d的有36,占40%,使用两联抗菌药物的患者有11例,占12.2%,多重耐药或者是泛耐药菌患者43例,占47.8%,11例患者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占12.2%,发热待诊患者5例,占5.6%。
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目的以抗菌药物的选择为主,抗菌药物的停用次之。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科室以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以及重症医学科为主。
90例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均接受临床药师的用药建议,治疗有效率为84.4%。
结论临床药师要根据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对于感染较严重的疾病,多选用联合治疗方案,还应根据药物组织穿透性合理选用药物,以提高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药学的会诊,充分发挥了药师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药学的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临床药师;感染性疾病;药学会诊;影响[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143-02参与科室会诊,讨论危重患者的病案与救治措施,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建议,已经成为我国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1]。
现阶段,感染性疾病、其他疾病并发感染在临床治疗中较为普遍,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频繁,因此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机会增加[2]。
笔者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笔者参与我院临床会诊的90例患者与临床药学会登记表进行分析,以对临床药师从事感染性疾病药学会诊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临床药师参与109例儿童感染性疾病临床会诊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09例儿童感染性疾病临床会诊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引言:儿童感染性疾病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药师作为医疗团队中重要的一员,参与到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109例儿童感染性疾病临床会诊的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临床药师的参与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病情预后的影响。
一、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药物选择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是病情变化快、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并且免疫系统较成人不完善,容易并发其他疾病。
因此,在药物选择方面,临床药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及其他病情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
另外,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临床药师需要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方案,确保疗效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二、临床药师参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关键作用1. 临床药师在临床会诊中给予药物选择建议临床药师通过深入了解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方案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给予医生合理的药物选择建议。
例如,在会诊中遇到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例时,临床药师可以根据微生物学及药物学知识,结合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给予医生药物种类、用药剂量以及给药间隔等方面的建议,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临床药师开展合理用药指导和教育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药师通过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提供用药指导和教育,解答他们关于用药的问题,如用药时间、药物剂量、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疑虑。
同时,临床药师还可以关注患儿的用药依从性,并提供相关的辅助措施,以确保患儿能够按时、正确地服药,提高治疗效果。
三、典型案例分析通过109例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会诊,我们选取其中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体会摘要目的:介绍药师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药学会诊体会。
方法:从药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准备、会诊步骤、会诊技巧、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药敏试验、病原学检查、抗生素新作用特点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结果:药师参与临床会诊,提出用药方案,基本被医生采纳,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促进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结论:药师参与查房,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15要有丰富的药学知识和临床知识抗感染药物系指具有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作用,可以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等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
抗感性药物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其中β-内酰胺类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等,药师需要掌握每一类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不良反应等特点,但这些特点都有共性,药师需要归纳总结,以便记忆。
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的共性是大多数较短,t1/20.5~2小时,维持4~6小时,99%以原形迅速经尿排泄,若想达到好的疗效,应增加给药次数,缩短间隔时间,对中度以上感染,最好每隔6小时给药1次,使血浆和组织中药物浓度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在有效水平。
但头孢曲松t1/27~8小时,每天给药2次即可。
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大部分以原形从肾排泄,尿药浓度高,约为血浆峰浓度的25~100倍,在某些临床情况下提倡每日给药1次,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大环内酰类(红霉类)、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类)、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药物共同的作用特点是:时间依赖性,需要血药浓达到或超过mic的时间占2次给药间期的40%~50%(t>mic≥40%~50%),细菌清除率可达85%以上,并且由于半衰期短,每天需要使用3~4次,糖肽类(万古霉类)、四环素类(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类)药物共同的作用特点也是依赖性,衡量这些药物疗效的指标为auc0~24/mic,但由于半衰期长,每天使用1~2次即可。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实践和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药师在医疗团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其中,临床药师参与会诊是他们发挥专业技能、提供高质量药学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实践过程,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提供参考。
临床药师在参与会诊前需要充分了解会诊请求的具体情况,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意见和观点,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作用。
在会诊过程中,临床药师需要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充分沟通。
他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药学角度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同时,还会对药品使用进行监督,确保用药安全。
在会诊结束后,临床药师需要对会诊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
同时,他们还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持续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可以有效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
他们可以从药学角度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和建议,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同时,还能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共同决策,使治疗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可以增强医疗团队协作能力。
他们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使整个团队更加协调一致。
这种团队协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是促进药学服务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医生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他们可以了解临床需求和问题,从而更好地改进药学服务工作。
这不仅可以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还可以提升临床药师的专业水平。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途径。
通过充分的参与准备、积极的会诊实践以及会后的总结评估,临床药师可以有效发挥自身专业作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广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做法,有必要加强药学服务培训、建立相关制度和规范,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会诊的基本思路与技巧新华医院卜书红2013年4月15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2011年2月)要求•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对药物治疗负责;建议与医师共同对药物治疗负责;谈谈“临床药学服务”•服务对象:患者、护士、医师•服务形式:药物咨询用药建议(药物治疗方案调整)会诊合理用药干预难易程度?•起步时的方式和心态做好每一次咨询和用药建议摆正心态积极、信心、恒心药物咨询记录内容¾所咨询的问题¾药师解答具体内容¾临床对此解答的反馈治疗用药建议¾原方案治疗目的¾需调整的原因¾所建议的治疗方案¾临床是否接受¾患者后续治疗结果什么是“会诊”?•基本词义:指几个医生共同诊断疑难病症。
•百度百科解释:由2个以上不同专科的有一定资历的医生共同诊断疑难病症。
•药学会诊:药师作为专业人员之一,一起讨论诊断治疗疑难病症症。
•有一定资历:什么能力水平的药师可以承担会诊工作?•共同:如何看待药师在会诊工作中的地位?药师会诊的意义•药师会诊的积极效应: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强的影响力,提高药师和药剂科在医院里的地位。
•是难度较高的药学服务形式,利于临床药师确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药师会诊有哪些形式临床邀请药师需独立制定药物治疗独立会诊方案多专业会诊(全院会诊)医务部邀请药师参加全院会诊、医疗事故鉴定会诊医疗事故鉴定仅判断药学相关问题会诊的内容、专业•会诊的内容•疑难、重症、重要患者的治疗•出现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的鉴别和处理•可能有医疗纠纷事件中对药物治疗合理性的判断•会诊的专业•目前绝大部分是抗感染专业•其他:抗凝、肝肾功能损害时的药物选用(多专业)、药物不良反应鉴别和处理(多专业)如何看待药师会诊的价值是不是定要做会诊体现临床师价值•是不是一定要做到会诊才能体现出临床药师的价值?•会诊是不是临床药师的终极目标?NO!•服务覆盖面小•对临床药师专科能力要求高,低年资药师无法承担诊断+药物治疗学+药学临床医师临床药师9在专科临床科室工作≠专科临床药师9在专科临床科室做专科以外工作≠专科临床药师•我国的专科临床药师与国外专科临床药师培养的差异•国外临床药学的发展先有几十年的全科临床药师历程,再提出专科临床药师的概念•国外临床药师的培训6年全科课程→1年全科临床药师培训(PGY1)→1年专科临床药师培训(PGY2)→专科临床药师•我国临床药师的培训非正规的临床药师课程培训→1年专科临床药师培训→专科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的内涵?•有效性:危重患者治疗药物选择、同类药物的选择、药物剂量、疗程药物剂量疗程安全性药物剂脏功能损害时给药途径•:药物剂量(脏器功能损害时)、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溶媒选择•经济性:同类药物的选择、疗程•其他:患者教育。
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决策过程与效果标题: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决策过程与效果摘要:感染性疾病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的角色变得极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决策过程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我们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临床数据和临床药师的相关信息,来确定传统治疗方法中临床药师的作用和新的决策模型的发展。
1. 引言感染性疾病的管理对医疗团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挑战。
在这一领域,临床药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提供有关药物选择、剂量、疗程等方面的建议来改善治疗效果。
然而,目前尚缺乏针对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决策过程和效果的深入研究。
2. 研究问题与背景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是: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决策过程是如何影响治疗效果的?我们将研究药师的角色、临床药师决策的依据以及他们在患者治疗中的决策效果。
3. 研究方案与方法我们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数据和临床专家的建议来研究临床药师的决策过程。
我们将收集相关的临床数据,包括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临床药师的决策依据等,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4.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我们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探究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决策过程,并评估其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数据分析将包括描述统计学、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
5. 结论与讨论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我们将讨论临床药师的决策过程对感染性疾病治疗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改进临床药师决策的建议。
我们还将探讨新的决策模型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并展望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結束语:本研究旨在研究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决策过程与效果,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临床数据和临床药师的相关信息,我们将揭示临床药师对于感染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我们相信,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改善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会诊案例中的思路与策略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也是医院药学业务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
临床药师会诊是药师工作模式从传统的药品供应管理型向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的重要标志。
本文通过简单地介绍笔者在日常临床会诊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典型案例,分析临床药师在遇到此类案例如何逐渐培养临床药师的临床思维,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到临床工作中药师的切入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供临床参考。
标签:临床药学;临床药师会诊;抗感染治疗;思路;策略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通过临床药师深入到病房,参与查房、会诊、抢救、病历讨论等,并结合临床实际参与患者合理用药会诊,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建立药学信息系统,提供用药咨询服务[1]。
临床药师会诊是药师工作模式从传统的药品供应管理型向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临床治疗工作的一部分[2]。
抗感染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中医生最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医生在抗感染治疗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琢磨每一种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3]。
现以本院几例典型的抗感染会诊案例为例,探讨临床药师在遇到此类案例如何迅速地找到治疗矛盾,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出解决方案,把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真正融入到临床医疗服务中。
1 不明原因发热病例中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患者,男性,18岁,因“车祸外伤半小时”入院。
患者入院后第2天行“开颅探查+碎骨片取出+颅内清除清创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头孢替安预防术后感染。
患者入院后第11天下午开始发热,体温38.6℃,且持续发热成逐渐上升趋势,最高体温达40.0℃,不伴头昏、头痛、咳嗽、咳痰、流涕及全身乏力等症状,创面(烫伤)有少许脓性分泌物。
遂加强抗感染治疗,停用头孢替安,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奈替米星,并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排除发热原因。
查血常规:WBC 15.4×10-9/L,N% 90.5%;烫伤创面分泌物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MRSA)、聚团多源菌R、鲍曼不动杆菌R。
临床药师查房、会诊工作思路王茂义单媛媛董亚琳尤海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陕西西安)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工作的思路,提高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技能和水平。
方法对参与查房、加强沟通交流、做好合理用药咨询、协助医师选择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参与会诊等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环节进行认识和思考,阐述在实践中有效的工作方式。
结果临床实践期间要积极主动,学习相关临床知识并逐渐融入医疗团队;通过查房、会诊实现药师与医师共同参与药物治疗,制定用药方案,进行用药监护,不良反应监测,共同承担治疗结果。
结论通过查房、会诊途径坚持不懈实践、及时总结归纳、提炼心得,临床药师能够顺利的胜任药物治疗工作,有效提供优质临床药学服务。
关键词临床药师;查房;会诊;工作思路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卫生部于2002年1月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并且要求临床药师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2007年,卫生部医政司启动“临床药师制试点工程”。
建立临床药师制度,使临床药师在保证安全用药中的作用被进一步重视与提升,强化了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管理中的作用。
是加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一项重要举措,目前临床药师制的建立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保证,是大势所趋。
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很多医院的临床药师面临的一个共同的困难就是感觉“下不去”,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不大,临床药师的价值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被临床医生所接受、承认、重视,成为临床药师如何顺利开展工作的难点。
笔者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多年,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及自己下临床的经验,就如何通过查房、会诊途径有效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药学服务,如何真正融入医疗团队,得到患者与医生的认可,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临床药师的基本技能1、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临床药师是接受过系统高等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具有扎实的现代临床药学专业理论与技能,具有医学以及与医学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与实施合理用药的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才。
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及实践经验标题: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及实践经验摘要:随着感染性疾病的不断增加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威胁,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具体作用及实践经验,并分析其对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
1. 引言感染性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其治疗常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抗生素耐药性、临床实践指南的多样性以及患者特定情况的影响等。
临床药师在药物选择、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及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2. 研究问题及背景本研究将探讨以下问题:2.1 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2.2 临床药师如何实践与应用其专业知识来改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2.3 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对患者治疗结果有何影响?3.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的方式,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性分析。
包括但不限于PubMed、Cochrane图书馆、学术期刊等数据库,选取近年来关于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中作用及实践经验的研究进行分析。
4.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发现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评估患者的感染情况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并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药师还能够及时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事件,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5. 结论与讨论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能够为医生提供专业建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
同时,临床药师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形成药物治疗决策的共识,统一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来证实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72例感染性疾病临床药师会诊分析发布时间:2023-06-01T11:52:10.379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1月2期作者:刘鑫[导读]72例感染性疾病临床药师会诊分析刘鑫(泸州市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会诊的重要性,明确临床药师会诊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
方法 通过调取我院自2019年7月-2020年8月的72份感染性疾病会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我院药师会诊的抗感染方案调整率。
结果 我院药师会诊抗感染方案调整率为70.83%,有1例因患者对药物过敏而未采用,方案采用率为98.04%。
结论 临床药师会诊对患者合理用药十分重要,临床药师会诊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临床药师;会诊;抗感染方案;采用率;合理用药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 年联合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明确指出,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参与查房和会诊,参与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的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1]。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临床药师随之兴起,药师走向临床并参与药物治疗方案设计、调整与实施提出合理用药建议,开展合理用药研究,为医师、护士和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已成为必然趋势[2]。
随着国家卫生部门对抗生素滥用的重视、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已经迫在眉睫。
通过分析我院72份抗感染病例,阐述临床药师会诊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查阅我院2019年7月-2020年8月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72份抗感染病例。
1.2方法收集分析查阅的病例中记录的信息,汇总统计各相关数据,如患者基本情况,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会诊方案调整等。
2.结果2.1会诊病例特点抽取了临床药师参与会诊临床感染病例共72例,其中男性15-59岁人数最多,为18例;女性≥75岁人数最多,为16例(见表1);感染部位中肺部感染最多,为25例,占比34.72%(见表2)。
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思路与技巧
随着2005年11月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建立,2008年1月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开始,临床药学逐渐得到了医院领导和临床医生的认同,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的机会增多,尤其在感染性疾病方面。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极易导致细菌耐药和二重感染的发生,临床难治性感染逐渐增多,临床药师参与会诊面对复杂的感染问题不仅要有丰富的抗菌药物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知识,而且要有很好的临床思维和会诊技巧。
下面谈谈笔者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的体会,以供同仁参考。
1 会诊思路
临床药师在接到会诊邀请后,深入临床,首先要认真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是否怀孕或哺乳等) ,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病情演变过程,体内炎症反应情况(包括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血沉等),心、肝、肾功能,辅助检查,目前用药情况等。
接着去探视患者,详细的查体,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然后考虑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有关问题。
1.1明确感染性疾病诊断,排除非感染的发热疾病〔1〕
在进行抗感染治疗前,需首先明确为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遇到发热性疾病时,除了排除病毒感染外还需排除非感染性疾病。
如血液病、实体肿瘤、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神经源性发热、组织坏死、大的手
术或创伤、甲亢等。
这些疾病患者因发热而常常最初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不退,就造成感染难以控制的假象,经仔细观察,可发现这些患者往往没有明确的感染部位,毒性症状不严重,发热与全身一般状况不相称,用消炎退热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退热,除血液疾病外,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往往不高,正规予抗感染治疗无效。
1.2 评估患者,判断感染的场所、感染部位、感染性质
明确为感染性疾病后,应通过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判断是院外感染还是院内感染;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明确感染的部位;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细胞变化、呼吸功能变化、凝血功能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1.3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正确判断感染及其致病菌性质
从临床标本中培养出致病原对针对性选用抗菌药物固然重要,但需要时间长且培养阳性率低,此时依据感染部位和患者临床表现特点,正确判断致病菌性质,有助于尽早选用有效的用药方案。
如感染部位有气体产生、组织缺血坏死、脓液恶臭,常提示由厌氧菌所致,脓液呈带荧光的黄绿色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1.3 难治性感染原因分析
临床药师会诊的病例往往都是使用过高档抗菌药物,且使用时间较长,我们要从病原菌、药物、患者三个基本环节寻找感染难治性原因,以便对制定新方案提供依据。
①病原菌是否明确。
病原菌不明确要积极规范地取材标本,寻找致病菌,尽早开始目标治疗;②是否耐药菌感染。
可能的耐药机制是什么;③是否有特殊病原菌感染,如分枝杆菌、真菌、病毒等其他病原菌;④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是否合理。
要分析药物选择是否不当、药物剂量用法是否不当、是否应该联合用药,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⑤病人因素。
是否气道阻塞、是否无力咳痰、是否免疫力低下、是否混合感染等。
1.4 拟定最佳的用药方案
在明确病原菌或根据经验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后,在分析难治性原因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是有效抗感染治疗的关键。
①针对致病原,选择抗菌作用独特的品种;②针对耐药菌的治疗;③针对严重感染,选择恰当的联合治疗方案;④选择容易到达感染部位的抗菌药物;⑤根据PK/PD原理给药。
2.会诊技巧
2.1 经验用药遵循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指南
临床药师缺乏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实践经验,面对复杂的感染,在病原菌不明确、无药敏报告的情况下,要根据感染性疾病治疗指南制定用药方案,供临床参考,避免医疗风险。
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原则》、《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指导意见》、《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等。
2.2仔细分析,合理利用药敏报告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难治性感染治疗的关键,但由于受标本取材、实验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诊时对药敏报告应仔细分析,合理利用。
首先药敏结果应结合临床,根据感染症状、体征、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种类和正常菌群的种类等特点仔细分析其真伪,确认是污染菌、定殖菌还是致病菌,一般无菌体液培养出细菌可信程度较高,如果有细菌定值体液多次培养为同一菌种也可采纳;其次药敏可报告ESBLs、MIC等,可根据MIC和血药浓度值以及感染部位的药物分布选择药物,以达最佳疗效;还要掌握以临床疗效为主原则,而不是根据药敏报告简单的对号入座;另外要了解“60”和“90”原则,即体外药敏报告敏感的,体内一般90%敏感,体外药敏报告耐药的,体内也可能有60%敏感。
2.3 掌握特殊耐药菌的治疗方案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逐渐增多,临床药师应掌握这些特殊耐药菌的治疗方案,以便能很好地提出会诊意见。
难治的G+菌感染: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A)首选万古或去甲万古霉素,难以耐受万古霉素者可考虑用替考拉宁,必要时联合氨基糖苷类、磷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使用高剂量的氨苄西林/舒巴坦(18~24g/d)和联合用
药或新上市药物奎奴普利/达福普丁、利奈唑胺;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抗菌活性较高的品种有亚胺培南、三代头孢、新氟喹诺酮类等。
难治的非发酵G-杆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选用抗假单胞青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除尿路感染外通常联合用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对于有可能形成生物被膜的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大环类脂类药物。
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可选高剂量氨苄西林/舒巴坦,单用舒巴坦对部分鲍曼有效,宜采用联合用药,如泰能与氨基糖苷类或利福平、氨基糖苷类与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替加环素与泰能联合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泰能天然耐药,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
2.4 “重拳出击”策略的应用〔2〕
对严重感染或需要立即控制感染,通常采用“重拳出击”的策略,待感染控制后,行降级处理。
疗程长短视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病原体等来决定,一般是7~10 d。
但败血症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疗程应适当延长。
在多数情况下,应选用“低耐药潜能”的头孢吡肟、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抗生素等,尽量避免使用“高耐药潜能”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环丙沙星等,也不宜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推向一线用药。
2.5 采用综合治疗原则
感染控制与治愈并非单靠抗菌药物可以解决,而是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措施,提高抗病能力。
如外科局部病灶应采取脓液引流,对于危重症患者除了强有力抗感染治疗外,还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水盐电解质平衡和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等措施。
3.跟踪会诊后疗效,积累临床经验
临床药师会诊提出治疗方案2~3天后,应主动回访病人,了解医生是否采纳我们的会诊治疗方案。
若采纳了,应从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改善等方面综合评估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有效应继续维持原方案治疗;没效应重新评估患者,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再次拟定新的治疗方案。
若没有采纳,应了解医生新的治疗方案是什么?疗效如何?总之,临床药师应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不断的临床思维训练,不断的积累临床经验,才能在抗感染疾病的药物治疗方面发挥我们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永信.难治性感染性疾病〔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1-15.
〔2〕李忠东,刘敏,张福成.药师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药学会诊的体会[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