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志愿者日(国际义工日)相关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8.27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世界志愿者日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共建美好世界,志愿者行动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全民志愿服务意识,弘扬志愿者精神。
2. 加强志愿者组织建设,促进志愿者活动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3. 组织多样化的志愿者活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三、活动安排:1.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志愿者主题宣传展览:在世界志愿者日前后的一周内,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项目等的宣传展览,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展示志愿者们的付出和成果,吸引更多人参与志愿者活动。
(2)志愿者主题宣传演讲比赛:邀请专家学者、社区领导和志愿者代表,以及各界人士参加演讲比赛,以讲述自己的志愿者经历和感悟,鼓励更多人投身志愿者服务,提高志愿者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2. 组织志愿者培训活动(1)开展入学志愿者培训:面向高校新生,组织志愿者培训课程,包括志愿者精神、基本礼仪、沟通技巧等,培养他们成为社区志愿者的骨干力量。
(2)开展社区志愿者培训:面向社区志愿者,组织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包括社区服务技巧、心理辅导、危机处理等,提升志愿者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3)开展志愿者培训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以及各地志愿者组织代表,开展志愿者培训经验分享和案例研讨,激发志愿者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
3. 展开志愿者服务活动(1)社区绿化行动: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绿化工作,包括植树种花、清理垃圾、修剪草坪等,美化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2)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志愿者走进农村、偏远地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包括陪伴游戏、心理辅导、教育培训等,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环保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包括垃圾分类宣传、节能减排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宣传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4. 弘扬志愿者精神(1)评选优秀志愿者:组织评选优秀志愿者,并举办颁奖仪式,表彰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力。
(2)志愿者联谊活动:举办志愿者联谊活动,包括集体游戏、志愿者经验分享等,增强志愿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志愿者日活动方案范文一、活动主题:共同行动,共建和谐世界通过国际志愿者日活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公民意识,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共同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每年的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地点:校园、社区、公益机构等公共场所三、活动目标:1. 提升志愿服务意识:通过国际志愿者日活动,提高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参与意识,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2. 培养公民责任感:通过志愿者日活动,引导大家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公民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共同参与社会发展。
3. 促进国际合作:借助国际志愿者日的平台,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合作,推动国际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四、活动内容与流程:1. 开幕式(时间:上午9:00)a. 欢迎致辞: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或社会组织负责人发表致辞,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b. 主题演讲: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知名志愿者分享他们的心得和经验,激发参与者的热情。
c. 志愿者宣誓仪式:邀请一些优秀的志愿者代表进行宣誓,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
2. 公益展览(时间:上午9:30-11:30)a. 摄影展:展示志愿者们在国内外的服务照片,记录下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感人瞬间。
b. 公益展示:展示近年来各个领域的公益项目,向大家介绍志愿服务的成果和影响。
c. 互动体验:设置一些志愿服务互动体验区,让参与者亲身感受志愿服务的乐趣,增加参与者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3. 志愿者招募(时间:上午10:00-12:00)a. 设置招募摊位:设立专门的摊位,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b. 发放宣传资料:向参与者发放宣传册、海报等资料,介绍志愿服务的机会和方式。
c. 交流互动:建立志愿者招募咨询区,志愿者组织的代表在现场为感兴趣的人提供咨询和交流机会。
4. 社区服务活动(时间:下午13:30-15:30)a. 捡拾垃圾:组织参与者进行社区环保活动,清理垃圾,倡导环保意识。
2024年国际志愿者日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国际志愿者日是联合国于1985年设立的一个庆祝日,旨在表彰和感谢全球志愿者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并提倡志愿服务的理念。
每年的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全球各地都会组织一系列活动来庆祝这一日。
二、活动主题本次活动主题为“共建和谐社会、传递关爱心声”。
三、活动目标1. 唤起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关注和支持;2. 表彰优秀志愿者并激发更多人参与志愿者活动;3. 传递关爱和帮助他人的正能量。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2024年12月5日地点:市中心公园五、活动内容1. 开幕仪式(上午9:00-9:30)活动主办方代表致辞,为本次活动正式宣布开幕。
2. 志愿者主题论坛(上午9:30-11:30)邀请国内知名社工专家、志愿者组织代表等进行主题演讲和座谈,相关专题包括志愿者服务经验分享、志愿者管理、志愿者发展趋势等。
同时,分享一些志愿者在社区、学校和医院等不同领域的实践案例,以激发更多人参与志愿者活动。
3. 志愿者服务展示(上午11:30-12:30)现场设置展区,展示志愿者服务项目和成果。
各志愿者组织、机构和团体可以展示自己的志愿者服务项目,介绍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和成果,并向参观者发放相关宣传资料。
4. 志愿者评选颁奖仪式(下午14:00-15:00)评选出优秀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并为他们颁发奖项和荣誉证书。
同时,表彰在特殊时期(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志愿者,并为其颁发感谢状。
5. 公益活动互动体验(下午15:00-16:30)利用活动现场搭建的公益互动体验区,开展一系列有趣的互动游戏和体验活动。
包括但不限于公益拼图挑战、环保垃圾分类游戏、绘画创作、志愿者扮演等,让参与者学以致用,感受志愿者活动的乐趣。
6. 结束仪式(下午16:30-17:00)活动主办方代表致辞,总结活动成果,宣布活动正式结束。
六、活动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1. 活动组织委员会负责整体活动策划、协调各方资源、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国际志愿者日(国际义工日)相关资料1985 年12 月17 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 年起,每年的12 月5 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
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1970 年12 月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它的宗旨是动员具有献身精神并有一技之长的志愿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其发展目标。
中国自1981 年起同该组织合作。
1985 年,第40 届联大确定从1986 年起,每年12 月5 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 。
1994年12月5日,由中国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
中国志愿者也从此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活动。
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
1985 年联大把每年的12 月 5 日规定为国际志愿人员日(IVD),如今已有100 多个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际志愿人员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标志已经深入人心。
1997 年11 月20 日,第52 届联大通过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23 个国家提交的52/17 号提案,决定把XX 年确定为国际志愿者年(InternarionalYearofVolunteers) 。
正是多年来“国际志愿人员日”活动的成功开展为国际志愿者年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国际社会对国际志愿人员日的欢迎和肯定激发了确定国际志愿者年的思想,用足足一年的时间,而不是更短一些时间来促进志愿服务,使活动超越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的范围,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XX 年4 月26 日,中华志愿者协会成立。
协会是由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关心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的单位或组织自愿组成,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联合性、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接受中央文明办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业务范围是维护志愿者权益、规范志愿者行为、提高志愿者素质、宣传和培育志愿文化。
志愿者服务日志愿者服务日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它旨在鼓励和表彰志愿者的贡献和奉献精神。
在这一天,志愿者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投入到社区、学校、医院、福利机构等地,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志愿者服务日的举办不仅能够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能够促进志愿者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志愿者服务日的来历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
当时,美国社会对于志愿者服务的认识逐渐增强,志愿者数量也不断增加。
为了进一步推广志愿者服务,并且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美国政府决定将每年的12月5日定为国家志愿者服务日。
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相继设立了自己的志愿者服务日。
志愿者服务日的举办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行动。
在这一天,各个社区和组织会组织各种志愿者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例如,社区可以组织环境整治活动,鼓励志愿者们清理公园、绿化环境。
学校可以组织志愿者走进敬老院、孤儿院等,陪伴老人和孩子,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关爱。
医院可以组织志愿者为病患提供心理咨询、陪伴和慰问。
福利机构可以组织志愿者探访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物资和帮助。
这些志愿者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传递爱心、传播正能量,并且实实在在地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志愿者服务日的意义不仅在于利他主义的传播,更在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志愿精神。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并且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幸福感。
他们逐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做出贡献。
志愿者服务日的举办,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心和热情,让社会上的正能量不断传递和延续。
志愿者服务日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颁布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志愿者活动的开展。
社会组织和企业可以提供场地、物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志愿者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媒体可以加强对志愿者服务日的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对志愿者服务的认识和认可度。
而志愿者们则是这一切的核心和动力,他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是志愿者服务日能够成功的关键。
国际志愿者日(每年的12月5日)1985年,第40届联合国代表大会确定从1986年起把每年的12月5日规定为国际志愿者日(IVD)。
它是联合国法定的"国际志愿者日(国际志愿人员日)",中国的港、台和东南亚等地称做“国际义工日”。
如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际志愿者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标志已经深入人心。
“国际志愿者日”活动的成功开展为国际志愿者年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每年的3月5日)2000年,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决定把每年的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全国助残日(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自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
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1991年5月19日是我国第一个法定"全国助残日",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行动的助残活动。
国际聋人节(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世界性的聋人节日。
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
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
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
国际盲人节(10月15日)世界性的盲人节日,又称"白手杖节"。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认每年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
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省(市)盲人协会出面,业务部门协助,结合当地情况,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以活跃盲人的生活,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盲的关怀。
关于志愿者服务日的起源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是每年的3月5日,2000年,共青团中央确定3月5日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下发通知,从2000年开始,把每年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关于志愿者服务日的起源和节日确定!起源国外志愿服务活动源于宗教性慈善服务活动,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逐步发展和壮大。
如今,许多国家已成立了志愿服务机构或志愿组织,国际社会也通过国际志愿服务机构或志愿者组织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1985年,联合国大会把每年的12月5日规定为“国际志愿人员日”。
目前,国际上有两个比较著名的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协调、管理和实施的组织。
一个是“国际志愿协调委员会”(简称CCIVS);“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标识它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
标识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以跨世纪的精神风貌,面向世界,走向未来,表现青年志愿者“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
“国际志愿协调委员会”是194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创立的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志愿者。
它本着和平、反战与人道主义宗旨协调各成员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国家、地区和国际上的发展;着眼于人类未来进步与自身完善,促进世界人民尤其是青年间的和平相处、彼此理解、友谊与合作;推动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成立于1970年,其中管理与发展隶属于联合国大会。
它旨在为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联合国系统的有关合作机构培训和挑选业务熟练的志愿服务人员,并与各国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对地区性的志愿服务活动给予资助。
UIV成立至今已先后有8000名志愿人员在131个国家工作,近半数在非洲服务,三分之一在亚洲,其余的深入到阿拉伯、加勒比海和拉美等地区,近年来,还开辟了对中东欧地区的服务。
全国爱心志愿者日宣传资料
活动背景
全国爱心志愿者日是为了鼓励和表彰广大志愿者在社会服务中
的贡献,提高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重视。
每年的12月5日,我们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以感谢志愿者们的付出和奉献。
活动目的
1. 促进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理解。
2.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爱心与关怀。
3. 激发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社会。
活动安排
1. 爱心志愿者分享会
时间:12月5日上午10点-12点
地点:XX社区活动中心
内容:
- 回顾志愿者服务的成果和经验分享
- 爱心志愿者代表发表感言
- 表彰优秀志愿者
2.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时间:12月5日下午2点-5点
地点:XX社区
内容:
- 打扫街道和公共区域
- 垃圾分类宣传
- 帮助老人购物和办事
3. 网络宣传活动
时间:12月5日全天
平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
内容:
- 发布志愿者服务经验和感言
- 转发志愿者活动照片和视频
- 推广志愿服务理念和活动信息
参与方式
1. 欢迎所有热爱志愿服务的人士参加活动。
2. 可以通过电话、邮件或社交媒体联系我们报名参加活动。
3. 参加活动需提前报名,方便统筹安排。
联系方式
- XXXXXXXX
- 邮件:XXXXXXXXX
- 微信公众号:XXXXXXXXXX
让我们一起以行动诠释爱心,共同为社会和谐出一份力量!。
国际义工日:奉献爱心,传递温暖1. 引言1.1 概述国际义工日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庆典活动,旨在弘扬奉献精神、传递温暖与爱心。
每年的12月5日,全球各地将举办各种庆祝活动来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
国际义工日不仅是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和赞美,也是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重要机会。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将介绍国际义工日的由来,包括其定义和起源以及其重要性和庆祝活动。
接着,将讨论国际义工的意义与作用,包括什么是国际义工、他们的服务对象以及他们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积极影响。
然后,将分享一些国际义工项目的介绍以及参与者所分享的故事,并探讨志愿者从中获得的收获。
最后,文章将总结探讨并强调爱心永远流传。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并庆祝国际义工日,并探讨国际义工的意义与作用。
通过分享一些国际义工项目的经历和经验,鼓励更多人参与志愿者活动,传递温暖与爱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有爱心的社会。
2. 国际义工日的由来:2.1 国际义工日的定义和起源:国际义工日是一个专门为庆祝并表彰全球的志愿者而设立的特殊节日。
这一天旨在感谢那些为改变社会、促进发展和支持弱势群体做出贡献的无私志愿者们。
国际义工日每年都在12月5日举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全球性活动。
国际义工日最初由联合国在1997年宣布设立,并得到了各个国家和组织广泛认可与支持。
联合国希望通过这个特殊的节日来赞扬那些倾斜时间、精力和资源帮助他人的人们,同时也提高公众对志愿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2 国际义工日的重要性:国际义工日具有极大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使全世界范围内对志愿者们所做贡献的认可得以普及化。
通过给予公众机会关注和理解全球志愿者活动,以及关注被服务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可以激励更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并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
其次,国际义工日也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关爱和友善的社会氛围。
通过宣传志愿者们所做的工作和项目,人们可以更加了解到志愿者服务的实际影响力,以及志愿者对改善社区和个人生活质量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2024年第31个国际志愿者日活动方案活动名称:2024年国际志愿者日庆祝活动一、活动介绍:国际志愿者日是联合国设立的一个庆祝全球志愿者贡献和成就的特殊日子。
每年的12月5日,世界各地的志愿者都会参与到庆祝活动中,以表彰并鼓励他们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024年国际志愿者日庆祝活动将以“志愿者的力量,社会的进步”为主题,旨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推动社会的公益事业发展。
二、活动目标:1. 表彰并庆祝志愿者群体的贡献和成就;2. 弘扬志愿者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3. 促进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4. 激发更多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三、活动方案:1. 主题演讲会(时间:上午9:00-10:30)在活动现场设置主题演讲区域,邀请知名人士、资深志愿者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分别就“志愿者的力量”、“志愿者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等主题发表演讲,向大家普及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热情。
2. 志愿者展示与交流(时间:上午10:30-12:00)在活动场地设立志愿者展示区域,各个志愿者组织可以设置展览摊位,展示他们所从事的志愿者活动及取得的成果。
志愿者们可以通过图文资料、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成绩,与参观者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志愿者工作的乐趣和感受。
3. 志愿者培训讲座(时间:下午2:00-4:30)邀请专业培训机构或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志愿者提供培训讲座,内容包括社区服务技巧、危机应对能力提升、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培训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4. 志愿者招募活动(时间:下午2:00-4:30)在活动场地设立志愿者招募区域,各个志愿者组织可以设置招募摊位,向参观者介绍志愿者活动的内容和参与方式,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
同时,组织师生志愿者经验分享和交流活动,鼓励更多校园志愿者参与其中。
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活动方案国际志愿者日是每年12月5日,旨在弘扬志愿者精神,促进全球志愿者活动的发展。
为了庆祝国际志愿者日,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以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传递关爱与希望的力量。
一、活动名:社区环境清洁行动日期:12月5日地点:当地社区活动内容:1. 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环境清洁行动,包括清理垃圾、清扫街道、修整公园等。
2. 宣传环保意识,向居民提供环保袋等环保物品,鼓励居民减少使用塑料袋,推行垃圾分类。
3. 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宣讲,提高居民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共同创建干净、美丽的社区环境。
二、活动名: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日期:12月5日地点:留守儿童学校或社区活动中心活动内容:1. 组织志愿者前往留守儿童学校或社区活动中心,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和陪伴,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2. 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内心的困扰和问题。
3. 组织游戏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团队意识和创造力。
三、活动名:老年人走访慰问活动日期:12月5日地点:当地养老院或社区活动内容:1. 邀请志愿者前往养老院或社区,与老年人进行交谈和交流,陪伴他们度过愉快的时光。
2. 为老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如牙刷、牙膏、洗发水等,并陪同他们一起使用。
3. 组织志愿者进行音乐演出、舞蹈表演或讲故事等娱乐活动,为老人们带去快乐和欢乐。
四、活动名:义务教育支持活动日期:12月5日地点: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学校活动内容:1. 组织志愿者前往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学校,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支持。
2. 组织志愿者进行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方向。
3. 捐赠学习用品和图书等物资,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五、活动名:义工服务交流会日期:12月5日地点:志愿者服务中心活动内容:1. 邀请各个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个人参与交流会,分享志愿者服务的经验和心得。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
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国际志愿者日的意义
弘扬志愿精神,传递公益力量。
现代国际志愿者活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各国志愿者开展了义务服务活动。
在重建家园、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志愿者精神
1.奉献:“奉献”原指恭敬的交付、呈献。
即不求回报地付出。
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
2.友爱:志愿服务精神提倡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
志愿者之重。
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
3.互助: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
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危难和危机中的人们。
4.进步:志愿者通过参加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进步。
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国际志愿者日(国际义工日)相关资料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
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1970年12月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它的宗旨是动员具有献身精神并有一技之长的志愿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其发展目标。
中国自1981年起同该组织合作。
1985年,第40届联大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12月5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
1994年12月5日,由中国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
中国志愿者也从此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活动。
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
1985年联大把每年的12月5日规定为国际志愿人员日(IVD),如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际志愿人员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标志已经深入人心。
1997年11月20日,第52届联大通过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23个国家提交的52/17号提案,
决定把XX年确定为国际志愿者年(InternarionalYearofVolunteers)。
正是多年来“国际志愿人员日”活动的成功开展为国际志愿者年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国际社会对国际志愿人员日的欢迎和肯定激发了确定国际志愿者年的思想,用足足一年的时间,而不是更短一些时间来促进志愿服务,使活动超越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的范围,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XX年4月26日,中华志愿者协会成立。
协会是由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以及关心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的单位或组织自愿组成,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联合性、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接受中央文明办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业务范围是维护志愿者权益、规范志愿者行为、提高志愿者素质、宣传和培育志愿文化。
国际志愿者年为向世界人民展示志愿者作出的卓越成就,并在全球范围内倡导志愿精神和推进志愿服务事业,1997年11月召开的第5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将XX年定为国际志愿者年(IYV XX)的决议。
国际志愿者年的四大目标是:充分认识志愿贡献、积极支持志愿活动、建立志愿网络体系和倡导弘扬志愿精神。
XX 国际志愿者年的揭幕仪式已于XX年11月28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举行。
在XX年7月26日举行的联合国社会和经济理事会通过
了关于国际志愿者年的又一项决议。
该决议由日本、荷兰两国发起,由58个国家作为共同提案国。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对在各成员国和联合国系统内倡导志愿精神的基本原则表示赞同。
这项决议还呼吁各成员国在XX年开展旨在推动志愿精神的国家和地方一级的各项目活动,决议要求联大在XX 年12月5日,召开以志愿活动为主题的特别会议,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向大会提交有关国际志愿者年的报告。
与大多数成员国一道,中国政府对于联大关于国际志愿者年的倡议表示支持并积极响应。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被联大指派为XX国际志愿者年的国际协调机构,它从属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联合国系统内最大的直接向发展中国家输送各种专业技术志愿人员的组织,其宗旨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积极有效的援助。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合作,自1981年以来,中国通过该组织聘请了170余名联合国志愿人员,同时也通过该组织向30多个发展中国家输送了160多名中国的志愿人员,涉及农业、水利、医疗卫生、管理、经济体制改革等诸多领域。
为扩大XX国际志愿者年的影响,并引起各国政府对国际志愿者年的重视,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鼓励各国政府成立国际志愿者年国家委员会,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个人、新闻媒体等组成,负责协调和规划各国在XX国际志愿者年
的各项活动。
中国的志愿服务主要是由政府组织倡导的志愿活动以及成千上万的较小规模、自下而上的社区基层组织这两方面的力量所推动的。
通过志愿活动,志愿者不仅使他们所服务的社区受益,而且令自身受益。
志愿者能够通过志愿服务来增强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之心和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沟通技巧。
志愿服务通过教导人们要有责任心以及促进互信和谐,让整个社会更有凝聚力。
据统计,全国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2511万名人。
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统计,目前中国志愿者有8000多万,只占人口总数的7%,而且多为青年和在校大中学生,经常性参加志愿活动的人较少。
在美国,这一比例为30%-40%。
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志愿活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工作的成年人和退休的老年人占相当大比例,且志愿服务的科技含量大,许多志愿者终身从事志愿服务。
目前,多数在中国开展项目的国际非政府组织(NGO)从国外招募志愿者参与他们在中国的活动。
据清华大学NGO 研究所调查统计,中国约有80多万家县以上的NGO团体,开展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外基金会的资助和志愿者自酬资金两种途径。
目前,中国企业家对环保等志愿活动的捐款较少,全社会对公益团体的实际资金支持不足,许多NGO 的公益项目因资金不足而流产。
中国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
社会公益意识,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中国的志愿服务还缺乏统一的权威性法规,很多志愿活动不够规范。
目前,仅广东、山东等很少省市有相关的地方法规。
广东省人大通过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已实施了三年,保障了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有序发展,完善了机制。
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制度大都比较完善,并有一定的激励和回报措施。
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对志愿服务有完善的法规。
日本政府给派往国外的志愿者一定的生活津贴、医疗费、保险费等。
美国、新加坡等都有针对志愿者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韩国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被计入学分,占高中成绩的20多分。
中国现有志愿者青年占大多数,中老年人渐多。
全国已建成万个服务站,形成了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0多个省级协会、众多市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构。
1996年以来,中国各行各业的青年志愿者参加扶贫、教育、环保等社会公益活动已达1亿多人次,累计服务45亿多小时。
1996年以来,已有1万多名青年参与了“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以定期轮换方式到207个贫困县开展服务期一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志愿服务。
每年暑假有近百万大中学生深入贫困、受灾地区进行短期服务。
全国有250多万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得到志愿者的经
常性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
一些老教授、老学者成立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进行科普等志愿活动。
而“一阵风”式的短期志愿服务方式,也日渐被相对固定的长期结对所代替。
很多志愿者长期在红十字会、特殊教育学校、公益基金会、公益热线、图书馆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机构任职。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中国国数百万志愿者每年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服务理念,以实际行动迎接自己的节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在中国传诵了几千年的名句,时时激励着人们友爱互助、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但目前,相对于基数庞大的人口,中国志愿者的数量还远远不够,相关的制度建设也非常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