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高一寒假作业(7)
- 格式:docx
- 大小:28.13 KB
- 文档页数:6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寒假作业(7)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不断增加的C.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不断减小的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总是相同的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B.物体的位移必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物体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D.若是匀加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增加;若是匀减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减小3、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在1 s末和4s末速度相等C.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4、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第1s末的速度是v,则第3s末的速度是( ) A.v B.3v C.6v D.9v5、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的位移为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2/m s B.物体在第2秒末的速度为6m/sC.物体在任意1秒内速度的变化量为2m/s D.物体在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6、如图所示,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BC 行驶,先匀加速运动,第4s 末通过B 点时速度最大,再经6s 匀减速到达C 点停止.已知AC 长为3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AB 段与BC 段平均速度相同B.加速和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3C.通过B 点时速度大小为6m/sD.AB 段位移为12m7、给滑块一初速0v 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g ,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20v 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 A.g v 20 B.g v 0 C.g v 03 D.gv 230 8、A,B 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A 的加速度21 1.0/a m s =,B 的加速度22 2.0/a m s =-,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 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B. A 做的是匀加速运动, B 做的是匀减速运动C.任意时刻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9、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s 末,速度为9m/sB.0~2s 内,加速度为62m/sC.6~7s 内,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D.10~12s 内,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10、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 O 时刻起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2 4m x v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22m/sB.1s 的速度为 1 2m/sC.O 时刻的初速度为 2m/sD.前2s 的位移为 24m11、一个物体以初速度0v 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 和n 内对应面积均为S ,则b 时刻b v 的大小为( )A .22(m )()n S m n mn ++B .22(m )()mn n S m n ++C .(m-)n S mnD .22(m )n S mn+ 12、一辆卡车初速度为010/v m s =,22/a m s =的加速度加速行驶,求:(1)卡车在3s 末的速度;(2)卡车在第6s 内的平均速度。
贡攻州赤折市抓扮学校高一物理寒假作业〔七〕1.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阻力的作用,如果要使物体的加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以下方法中可以实现的是( )A.将拉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B.阻力减小到原来的21C.将物体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D.将物体的拉力和阻力都增大原来的2倍2.质量为2 kg的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F1=5 N,F2=8 N,F3=7 N的作用,那么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A. 12 m/s2B. 10 m/s2C. 0D. 5 m/s23.如下图,一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假设木块静止,那么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于mg,方向竖直向上B.假设木块静止,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C.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时,墙壁对木块的弹力始终与力F大反向D.假设木块静止,当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4.竖直起飞的在推力F的作用下产生10 m/s2 的加速度,假设推动力增大到2F,那么的加速度将到达(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A.20 m/s2 B.25 m/s2 C.30 m/s2 D.40 m/s2 5.的力F1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1;向北的力F2 单独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2。
那么F1和F2同时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 )A.大小为a1-a2 B.大小为22 21+a aC .方向为东偏北arctan 12a a D .方向为与较大的力同向6、如图,质量为5kg 的物体m 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下,沿斜面匀加速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2,F=50N ,θ=37°,假设突然撤去外力F ,那么在刚撤去外力的瞬间,物体m 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A 、2m/s2 沿斜面向上B 、4m/s2沿斜面向下C 、6m/s2 沿斜面向上D 、8m/s2 沿斜面向下 7.如下图,在光滑水平而上有一质量为M 的斜劈,其斜面倾角为α,一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其光滑斜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 推斜劈,恰使物体m 与斜劈间无相对滑动,那么斜劈对物块m 的弹力大小为( )A. mgcos αB. αcos mg C. αcos )m M (mF + D. αsin )m M (mF +8. 如图,物体A 、B 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匀速下滑,正确的选项是 〔 〕A . A 与B 间 没有摩擦力B .B 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为m B g sin θC .斜面受到B 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D .B 与斜面的滑动摩擦因素 μ= tan θ θF BAV θ9.如图4-9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用细线相连,在大小恒的拉力F作用下,先沿光滑水平面,再沿斜面,最后竖直向上运动.在三个阶段的运动中,线上拉力的大小(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C.始终不变 D.由大变小再变大10.如下图,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环沿着杆加速下滑,环与杆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那么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A.于Mg B.于(M+m)gC.于Mg+f D.于(M+m)g − f11. A、B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m A:m B=3:2,当两个物体自由下落时,它们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A:a B =_______________;如果将它们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并分别受到大小相的水平力作用,那么它们的加速度大小比a A:a B=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第二册物理寒假作业查字典物理网高中频道搜集和整理了2021高一第二册物理暑假作业,以便高一先生更好的梳理知识,轻松备战。
祝大家暑假快乐。
1.)同步卫星的减速度为a1,运转速度为v1,空中左近卫星的减速度为a2,运转速度为v2,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减速度为a3,速度为v3,那么A.v2v3B.v3v2C.a2a1D.a2a32.)如下图,斜面AB和水平面BC是由同一板材上截下的两段,在B处用小圆弧衔接.将小铁块(可视为质点)从A处由运动释放后,它沿斜面向下滑行,进入平面,最终运动于P 处.假定从该板材上再截下一段,放置在A、P之间,构成一个新的斜面,再将铁块放回A处,并轻推一下使之沿新斜面向下滑动.关于此状况下铁块运动状况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A.铁块一定可以抵达P点B.铁块的初速度必需足够大才干抵达P点C.铁块能否抵达P点与铁块质量有关D.铁块能否抵达P点与铁块质量有关3、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启动进程的速度图象如下图.从t1时辰起汽车的功率坚持不变,整个运动进程中汽车所受阻力恒为Ff,那么()A.0~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等于mv1t1B.t1~t2时间内,汽车的功率等于mv1t1+Ffv1C.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v2=mv1Fft1+1v1D.t1~t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v1+v224如下图,小物体A沿高为h、倾角为的润滑斜面以初速度v0从顶端滑究竟端,而相反的物体B以异样大小的初速度从同等高度竖直上抛,那么()A.两物体落地时速度的大小相反B.两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反C.从末尾运动至落地进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相反D.从末尾运动至落地进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反5在2021年北京奥运会上,俄罗斯著名撑杆跳运发动伊辛巴耶娃以5.05m的效果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如下图为她在竞赛中的几个画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运发动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B.撑杆恢复形变时,弹性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C.运发动要成功跃过横杆,其重心必需高于横杆D.运发动在上升进程中对杆先做正功后做负功6、一个系统的机械能增大,究其缘由,以下推测正确的选项是 ()A.能够是重力对系统做了功B.一定是合外力对系统做了功C.一定是系统克制合外力做了功D.能够是摩擦力对系统做了功7、某汽车以额外功率在水平路面下行驶,空载时的最大速度为v1,装满货物后的最大速度为v2,汽车空车的质量为m0,汽车所受的阻力跟车重成正比,那么汽车后来所装货物的质量是()A.v1-v2v2m0B.v1+v2v2m0C.v1-v2v1m0D.v1v2m0以上就是高中频道2021高一第二册物理暑假作业的全部内容,查字典物理网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更多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二物理寒假作业(7)1、现在有一档科学探索的电视直播节目,很受欢迎。
在某期节目里,一位少女站在绝缘平台上,当她用手触摸一个金属球时,会看到她的头发慢慢竖起,如图所示,像是孔雀开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头发竖起是因为她身上带了静电B.她只有带正电荷时,头发才会竖起C.她的头发慢慢竖起是因为电荷慢慢传到她的头发上D.与电无关,这是她的特异功能2、如图所示,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托在地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A.发出声音,引起其他车辆和行人注意B.向外散热,避免因温度过高引发火灾C.增大车与地面间的摩擦,防止汽车打滑D.把静电荷引入大地,避免放电引起爆炸3、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两球带等量异种电荷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甲球带电量比乙球多C.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两球带等量异种电荷D.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两球不能带电4、下列属于静电防止的是()A.静电复印B.静电除尘C.静电喷涂D.避雷针5、小强在加油站加油时,看到加油机上有如图所示的图标,关于图标涉及的物理知识及其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这些图标的依据是静电屏蔽原理B.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须穿绝缘性能良好的化纤服装C.化纤手套与接触物容易摩擦起电存在安全隐患D.用绝缘的塑料梳子梳头应该没有关系6、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光滑金属板右端的正上方,有带正电的点电荷Q。
一表面绝缘、带正电的金属球(可视为质点,且不影响原电场)以速度v开始在金属板上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A.小球先减速后加速运动B.小球作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一直做减速运动D.以上说法可能都不正确7、如下图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 )A.未接通开关S时,导体B上b段带负电B.接通开关S,电子从大地流向导体BC.接通开关S,先移去导体球A ,再断开开关S,导体B带正电D.接通开关S,导体B不带电8、如图所示,把一个带正电的小球放置在原来不带电的枕形导体附近,由于静电感应,枕形导体的a、b端分别出现感应电荷,则()A.枕形导体a端电势高于b端电势B.仅闭合S,有电子从大地流向枕形导体1C.仅闭合S,有电子从枕形导体流向大地1D.仅闭合S,有正电荷从枕形导体流向大地29、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球B左端出现正电荷,右端出现负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B.金属球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的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D.用手触摸一下B球,移去手再把A球拿走后,B球不带电10、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面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A. B.C. D.11、如图所示,带正电的导体球A置于原来不带电的空腔导体球B内,a、c分别为导体A、B 内的点,b为导体A和B之间的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点的电势都相等B.a点的场强为零,但电势最高C.b点的场强为零,但电势大于零D.a、b、c三点的场强都为零12、如图所示,用金属网把验电器罩起来,再使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则下面关于验电器箔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箔片张开B.箔片不张开C.带电金属球电量足够大时才会张开D.箔片张开的原因是金属网罩感应带电产生的电场13、下列有关生活中的静电,哪些是利用静电技术的___________,哪些是为防止静电危害而采取措施的。
寒假作业(1)电场(一)一.选择题1.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B .电荷量小的带电体是点电荷C .体积小的带电体是点电荷D .带电的导体球,一定可以看成是点电荷 2.如图1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 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 )A .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 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 .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 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 .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 端和A 端移动D .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 端和B 端移动3.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 夸克带电荷量为32e ,d 夸克带电荷量为-31e ,e 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C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4.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球体B .根据F =k221rQ Q,当两点电荷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电场力将趋向无穷大 C .若点电荷Q 1的电荷量大于Q 2的电荷量,则Q 1对Q 2的电场力大于Q 2对Q 1的电场力 D.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 5.两个可自由移动的点电荷分别放在A 、B 两处,如图2所示.A 处电荷带正电Q 1,B 处电荷带负电Q 2,且Q 2=4Q 1,另取一个 可以自由移动的点电荷Q 3,放在AB 直线上,欲使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 )A .Q 3为负电荷,且放于A 左方B .Q 3为负电荷,且放于B 右方C .Q 3为正电荷,且放于AB 之间D .Q 3为正电荷,且放于B 右方6.宇航员在探测某星球时,发现该星球均匀带电,且电性为负,电荷量为Q ,表面无大气.在一次实验中,宇航员将一带电-q (q <<Q )的粉尘置于离该星球表面h 高处,该粉尘恰处于悬浮状态;宇航员又将此粉尘带到距该星球表面2h 处,无初速释放,则此带电粉尘将:( )图1图2A .背向星球球心方向飞向太空B .仍处于悬浮状态C .沿星球自转的线速度方向飞向太空D .向星球球心方向下落7.如图3所示,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 和B 带等量异种电荷,中间连接着一个轻质绝缘弹簧,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现将不带电的与A 、B 完全相同的金属球C 与A 球接触一下,然后拿走,重新平衡后弹簧的压缩量为x ,则:( )A .x =21x 0B .x >21x0 C .x <21x 0D .x =x二.填空题8.如图4,在光滑水平面上固定三个等质量的带电小球(均可视为质点)A 、B 、C ,三球排成一直线。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高一物理寒假作业七一、选择题(本题含11小题,共44分)1.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建立了惯性定律B.伽利略利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研究出了落体的运动规律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笛卡尔发现了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2.如图所示,小球P、Q的质量相等,其间用轻弹簧相连,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系统静止时,弹簧与轻绳均与斜面平行,则在轻绳被突然剪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球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sinθB.Q球的加速度为零C.P球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Q球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D.P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gsinθ3.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钉子靠着线的左侧,沿与水平方向成300的斜面向右以速度v匀速运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A.大小为v,方向不变和水平方向成60°B.大小为3vv,方向不变和水平方向成60°C.大小为2v,方向不变和水平方向成60°D.大小和方向都会改变4.如图甲所示,竖直升降电梯中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压力传感器P上,电脑可描绘出物体对P的压力F 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图乙中K、L、M、N四条图线是电梯在四种运动状态下电脑获得的F-t图线,下列由图线分析电梯运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由图线K可知,当时电梯一定处于匀加速上升状态B.由图线L可知,当时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等于gC.由图线M可知,当时电梯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由图线N可知,当时电梯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先向上后向下5.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2s,它们运动的图象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A.t=2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一定为40mB.t=4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D.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6.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7.如图,船从A处开出后沿直线AB到达对岸,若AB与河岸成37°角,水流速度为4m/s,则船从A点开出的最小速度为()A.3.5m/s B.3m/sC.2.4m/s D.2m/s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距传送带左端距离为L,稳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的速度做逆时针转动时(v1<v2),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1、F2;若剪断细绳时,物体到达左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 B.θ1<θ2C.t1>t2 D.t1可能等于t29.如图所示,滑块A与小球B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且滑块A套在水平直杆上.现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拉B,使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A、B保持相对静止.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2kg、1kg,F=10N,重力加速度为10m/s2.则()A.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0°B.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C.滑块A与水平直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 4D.滑块A与水平直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 510.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11.现在城市的滑板运动非常流行,在水平地面上一名滑板运动员双脚站在滑板上以一定速度向前滑行,在横杆前起跳并越过杆,从而使人与滑板分别从杆的上下通过,如图所示,假设人和滑板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各种阻力忽略不计,运动员能顺利完成该动作,最终仍落在滑板原来的位置上,要使这个表演成功,运动员除了跳起的高度足够外,在起跳时双脚对滑板作用力的合力方向应该()A.竖直向下 B.竖直向上C.向下适当偏后 D.向下适当偏前二.填空题(12分)12.有同学利用如图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 OA、T OB和T OC,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勾码个数,实验不能完成的是()A.勾码的个数N1=N2=2,N3=4B.勾码的个数N1=N2=3,N3=4C.勾码的个数N1=N2=N3=4D.勾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根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下图中更加符合实际的图是()图.(填“甲”或“乙”)三.解答题(44分)13.(1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θ为37°.质量为1kg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g=10m/s2,sin37°=0.6cos37°=0.8)14.(14分)如图所示,一台轧钢机的两个滚子,直径各为d=50cm,以相反方向旋转,滚子间距离为a=0.5cm,如果滚子和热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试求进入滚子前钢板的最大厚度.15.(16分)如图所示,质量m1=0.5kg的长木板在水平恒力F=6N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当木板速度为υ0=2m/s时,在木板右端无初速轻放一质量为m2=1.5kg的小木块,此时木板距前方障碍物s=4.5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素μ=0.4,在木板撞到障碍物前木块未滑离木板.g取10m/s2.(1)木块运动多长时间与木板达到相对静止;(2)求木块撞到障碍物时木块的速度.答案1、B2、BD3、B4、BD5、BD6、A7、C8、D9、AD 10、D 11、A12、A A 甲13、地面对三棱柱支持力为30N,摩擦力为7.5N.14、进入滚子前钢板的最大厚度0.75cm.15、(1)木块运动0.5s与木板达到相对静止;(2)木板撞到障碍物时时木块的速度为5m/s。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7 牛顿运动定律1刘敬峰学生训练日期: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行驶的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都要向前倾倒,说明乘客受到惯性力的作用B.短跑运动员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抛出去的链球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D.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下落,是由于球具有惯性的缘故2.一游客站在观光电梯内,将行李箱置于电梯的水平底板上,某段时间内电梯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g,在这一运动过程中( )①游客感觉到电梯外的建筑物加速向下运动②游客感觉到电梯外的建筑物减速向下运动③行李箱对底板的压力大于行李箱的重力④行李箱对底板的压力小于行李箱的重力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3.(2011年上海单科)如图,在水平面上的箱子内,带异种电荷的小球a、b用绝缘细线分别系于上、下两边,处于静止状态.地面受到的压力为F N,球b所受细线的拉力为F.剪断连接球b的细线后,在球b上升过程中地面受到的压力( )A.小于F N B.等于F NC.等于F N+F D.大于F N+F4.(xx年滁州模拟)先后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橡皮条彼此平行地沿水平方向拉同一质量为m的物块,且每次使橡皮条的伸长量均相同,物块m在橡皮条的拉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加速度a与所拉橡皮条的数目n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更换物块所在水平面的材料,再重复这个实验,则图中直线与水平轴间的夹角θ将( )A.变大 B.不变C.变小 D.与水平面的材料有关5.如图所示,长方体物块C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A、B用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通过滑轮连接(不计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A物块与C物块光滑接触,整个系统中的A、B、C三物块在水平恒定推力F作用下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向左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与C之间的接触面不可能是光滑的B.若推力F增大,则绳子对B的拉力必定增大C.若推力F增大,则定滑轮所受压力必定增大6.如图(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推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根据图(b)中所提供的信息不能计算出( )A.物体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D.加速度为6 m/s2时物体的速度7.(xx年安庆模拟)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如下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 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1 m/s的恒定速度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去B处取行李,则( )A.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B.乘客提前0.5 s到达BC.行李提前0.5 s到达BD.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3 s才能到达B二、非选择题8.滑雪是一个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某一山坡滑道可看成倾角θ=30°的斜面,一名滑雪运动员连同滑雪装置总质量m=80 kg,他从静止开始自由匀加速下滑,在时间t=10 s内沿斜面滑道滑下的位移x=200 m,后又进入水平滑道.(设水平滑道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问:(1)运动员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 f为多大?(2)滑雪板与滑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少?(3)若水平滑道的动摩擦因数是山坡滑道动摩擦因数的2倍,求运动员在水平滑道上滑行的最大距离.2021年高一寒假作业物理试题(7)含答案1、C2、D3、D4、B5、D6、D7、B8、答案:(1)80 N (2)315(3)200 3 m33720 83B8莸39162 98FA 飺M30594 7782 瞂31934 7CBE 精238185 9529 锩 30148 75C4 痄K23173 5A85 媅)28362 6ECA 滊c34613 8735 蜵。
1 hA c aB c aC a b Da b c cC DB2h()mgH. B3 (2017 )A mghC mg(H h) DB mgH mg(H h)E mgH)体除受重力外,还会在物体对它的压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故其机械能不守恒,B项错误;由于只有系统内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互相转化,无其他形式能量转化,故系统机械能守恒,D项正确;系统机械能守恒,而斜面体的机械能增加,所以物体的机械能减少,即斜面体对物体做负功,C项错误.答案:D4. (2017合肥高一检测)以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小球水平抛出时重力势能等于动能的2倍,那么在抛体运动过程中,当其动能和势能相等时,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之比为()A. & 1B. 1 1C. 1 2D..2 1解析:开始抛出时:mgh= 2 ^mv O,当动能和势能相等时:mgh1=g mv2,此时小球的竖直速度Vy= p2g(h—尸寸2V匚'V2= p2V2=(V0+V),解得加2, 选项D 正确.答案:D5. 如图所示,在高1.5 m的光滑平台上有一个质量为2 kg的小球被细线拴在墙上,球与墙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质弹簧.当烧断细线时,小球被弹出,小球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则弹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为(g =10 m/s)( )A. 10 J B . 15 JC. 20 J D . 25 J解析:由h= 1gt2和V y= gt 得V y=J30 m/s,落地时,tan60。
=盘,可得V02=盘60 ="0 m/s,由弹簧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得E p=m罗,可求得E p= 10 J, A 正确.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物体中,机械能守恒的是()A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B. 被匀速吊起的集装箱C. 光滑曲面上自由运动的物体D. 物体以加速度g竖直向下做匀减速运动解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或沿光滑曲面自由运动时,不受摩擦力,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选项A、C正确;匀速吊起的集装箱,绳的拉力对它做功,机械能不守恒,选项B错误;选项D中的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其必受到竖直向上的大小为2mg的外力作用,故机械能不守恒.正确选项为A、C.答案:AC7. (2017大理高一检测)关于这四幅图示的运动过程中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是()高中物理ACDAB2mv22gHA BCD13丙r\T } 乙TmgH1210(1)⑵3gR.H B 4.5R H e H B R 3.5R.(1).3gR (2)3.5R11 0.5 m 5 m/sx(g CCBA 10 m/s 2)2mgR AOa g 10 m/s 2.Bmg 3R 1qmv o 3 gRgmv BH BmgH B ;mv B(DC;mv 2x 1 m.ABCmv 2.abm x V 2 mbe(1) 一小环套在轨道上从a点由静止滑下,当其在be段轨道运动时,与轨道之间无相互作用力,求圆弧轨道的半径;(2) 若环从b点由静止因微小扰动而开始滑下,求环到达e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量的大小.解析:(1)设小环在b点的速度为V,小环恰与be无相互作用,满足1 2h = 2gt,x=vt小环由a点到b点满足机械能守恒,则得R= 0.25 m.(2)若小环从b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e点时的速度为V,1 2贝U mgh= qmv'得v' = 2 10 m/s设到e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9,贝U在e点的水平分速度v x= v' eos答案:(1)0.25 m (2)2310m/sm/sm/s高中物理。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七)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中描述的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2.如图所示,小球以一定初速度沿粗糙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a、b、c、d 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bd=6 m,bc=1 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时间都是2 s。
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 b、v c,则()v m/sA.v b=10m/s B.3cC.de=3 m 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 s3.李平同学练习拉单杠时,两臂平行握住单杠,在他两臂逐渐分开的过程中,手臂的拉力(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4.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说法错误的是(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大小可能等于零D.大小一定不等于零5.如图,当车厢向右加速行驶时,一质量为m 的物块紧贴在车壁上,相对于车壁静止,随车一起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竖直方向上,车壁对物块的摩擦力与物块的重力等大B .在水平方向上,车壁对物块的弹力是由于物块发生了弹性形变C .若车厢加速度变小,车壁对物块的弹力也变小D .若车厢加速度变大,车壁对物块的摩擦力也变大6.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 .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B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表明强弩的惯性减小了C .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D .自行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适当的控制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这是为了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二、实验题7.某同学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
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 A 、B 、C 、D 、E 、F 、G 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其中DG s =3.90cm,AD s =2.10cm 。
寒假作业七(答案版)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内有一个红蜡块能在水中以速度v 匀速上浮。
红蜡块从玻璃管的下端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由静止水平匀加速向右运动,则蜡块的轨迹可能是()A.直线PB.曲线QC.曲线RD.无法确定解析红蜡块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力水平向右,合力与合速度不共线,红蜡块的轨迹应为曲线,A错误;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应指向弯曲的一侧,故B正确,C、D错误。
答案B2.关于平抛运动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抛运动是一种在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B.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与恒力方向的夹角保持不变C.平抛运动的速度大小是时刻变化的D.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一定越来越小2.解析:选B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故A正确;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时刻在变化,由v=v20+(gt)2知合速度在增大,C正确;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设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有tan θ=v0v y=v0gt,因t增大,所以tan θ变小,θ变小,故D正确,B错误。
3.如图所示,一个电影替身演员准备跑过一个屋顶,然后水平跳跃并离开屋顶,在下一个建筑物的屋顶上着地.如果他在屋顶跑动的最大速度是4.5 m/s,那么下列关于他能否安全跳过去的说法错误的是(g取9.8 m/s2)()A .他安全跳过去是可能的B .他安全跳过去是不可能的C .如果要安全跳过去,他在屋顶跑动的最小速度应大于6.2 m/sD .如果要安全跳过去,他在空中的飞行时间需要1 s【解析】 根据y =12gt 2,当他降落在下一个屋顶时,下落的高度y =4.9 m ,所用时间t=2y g=2×4.99.8s =1.0 s ,最大水平位移:x =v m t =4.5×1.0 m =4.5 m <6.2 m ,所以他不能安全到达下一个屋顶.要想安全跳过去,他的跑动速度至少要大于6.21.0m/s ,即6.2 m/s.故B 、C 、D 正确,A 错误. 【答案】 A4.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
2019-2020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寒假作业(7)1、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的位移为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2/m s B.物体在第2秒末的速度为6m/sC.物体在任意1秒内速度的变化量为2m/s D.物体在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n个1s内位移为1m,其加速度大小为()A.221n-B.21n-C.22nD.21n+3、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5s内的位移是12m,第8s内的位移是18m,则( )A.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1m/s B.该质点每秒钟的速度变化量为6m/sC.该质点在0t=时刻的速度大小为4m/s D.第10s内,该质点的位移为22m4、某汽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5s末的速度为3m/s,则()A.汽车在前5s内通过的位移是15mB.汽车在前5s内通过的位移是7.5mC.汽车在第5s内通过的位移是3mD.汽车在第5s内通过的位移是15m5、一辆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间的间隙忽略不计。
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
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节车厢经过他的时间为2 s,从第5节至第9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A. 2sB. 3sC.22sD.4s6、某航母跑道长160m,飞机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25/m s,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飞机在航母跑道上起飞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若航母沿飞机起飞方向以某一速度匀速航行,为使飞机安全起飞,航母匀速运动的最小速度为()A.10m/s B.15m/s C.20m/s D.30m/s7、如图所示,A,B,C位于同一直线上,甲从A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地, 当甲前进距离为s时,乙从距A地s2处的C地由静止向B地出发,加速度与甲的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地,则两A、B地间距离为( )A.2121()4s s s +B. 12s s +C. 21124()s s s +D. 212121()()s s s s s +-8、现在的航空母舰上都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某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 2, 起飞速度为50 m/s 。
2021学年度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2寒假复习专项试题(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一个圆锥摆由长为的摆线、质量为的小球构成,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如图所示。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小球受到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B.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C.小球圆周运动的周期为D.某时刻剪断摆线,小球将做平抛运动2.一质量为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路面对轮胎的径向最大静摩擦力为,当汽车经过半径为80m的弯道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汽车转弯时所受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向心力B.汽车转弯的速度为20m/s时所需的向心力为C.汽车转弯的速度为20m/s时汽车会发生侧滑D.汽车能安全转弯的向心加速度不超过3.如图所示,甲、乙两名溜冰运动员,面对面拉着弹簧测力计做圆周运动的溜冰表演,两人相距0.9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2N,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人的线速度相同,约为40m/sB.两人的角速度相同,约为6rad/sC.两人的运动半径相同,都是0.45mD.两人的运动半径不同,甲为0.3m,乙为0.6m4.狗拉雪橇沿位于水平面内的圆弧形道路匀速行驶,下列给出的四个关于雪橇受到的牵引力F及摩擦力f的不意图(图中O为圆心)正确的是()A. B.C. D.5.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滑道关于B点对称,且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若小滑块第一次由A滑到C,所用时间为,第二次由C滑到A,所用的时间为,小滑块两次的初速度大小相同且运动过程始终沿着滑道滑行,小滑块与滑道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则()A. B. C. D.无法比较的大小6.如图所示,在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上有、、三点,其中、在叶片的端点,在叶片的中点。
当叶片转动时,这三点()A.线速度大小都相等B.线速度方向都相同C.角速度大小都相等D.向心加速度大小都相等7.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通常路面都是外高内低,如图所示,在某路段汽车向左拐弯,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路面低一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寒假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如图所示,一箱土豆在转盘上随转盘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一个处于中间位置的土豆质量为m,它到转轴的距离为R,则其他土豆对该土豆的作用力为()A.mgB.mω2RC.D.【答案】C【解析】设其他土豆对该土豆的作用力为F,受力分析知该土豆受到重力mg和F作用.由于该土豆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这两个力的合力提供该土豆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如图所示.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关系得F=,而F向=mω2R,所以F=,C正确.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为使它水平移动距离a,可以用将它翻倒或向前缓慢平推两种方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它翻倒比平推前进做功少B.将它翻倒比平推前进做功多C.两种情况做功一样多D.两种情况做功多少无法比较【答案】B【解析】使物块水平移动距离a,若将它翻倒一次,需要克服重力做功,使其重心位置由离地h1=增加到h2=a,所以至少需要做功W1=mg(h2-h1)=mg(-1)a;而缓慢平推需要做功W2=μmga=0.1mga<W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佳句.瀑布中的水从高处落下的过程中()A.重力势能增加B.重力势能减少C.重力对水做的功大于水的重力势能的改变量D.重力对水做的功小于水的重力势能的改变量【答案】B【解析】瀑布中的水从高处落下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对水做的功等于水的重力势能的改变量.4.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形轨道内侧运动,若经最高点不脱离轨道的临界速度为v,则当小球以2v速度经过最高点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A.0B.mgC.3mgD.5mg【答案】C【解析】当小球以速度v经内轨道最高点时,小球仅受重力,重力充当向心力,有mg =m当小球以速度2v经内轨道最高点时,小球受重力mg和向下的支持力FN,如图所示,合力充当向心力,有mg+FN=m;又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小球对轨道的压力与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相等,FN′=FN;由以上三式得到,FN′=3mg.故C正确.5.如图所示,直线AB和CD是彼此平行且笔直的河岸,若河水不流动,小船船头垂直河岸由A点匀速驶向对岸,小船的运动轨迹为直线P.若河水以稳定的速度沿平行河岸方向流动,且整个河流中水的流速处处相等,现仍保持小船船头垂直河岸由A点匀加速驶向对岸,则小船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A.直线B.曲线QC.曲线SD.直线R【答案】C【解析】小船在流动的河水中行驶时,同时参与两个方向的分运动,一是沿水流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二是沿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沿垂直于河岸方向小船具有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船所受的合外力沿该方向;根据物体做曲线运动时轨迹与其所受合外力方向的关系可知,小船的运动轨迹应弯向合外力方向,故轨迹只可能是S.即只有选项C正确.6.在匀速下降的电梯顶部,用细线吊一物体,用火烧断悬线后,物体落至地板需时间t1;在匀速上升的同一电梯顶部,也用细线吊一物体,用火烧断悬线后,重物落至地板需时间t2,则这两种情况下的时间大小关系是()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物体相对地面,第一种情景是竖直下抛,第二种是竖直上抛,均可以视为一个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速运动的合成.剪断细线瞬间,物体相对电梯的初速度均为零.若选电梯为参考系,则物体均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时间均为t=.7.下面四个公式中an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v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ω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T表示周期,r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则下面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①an=②an=ω2r③an=ωv④an=T2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向心力加速度an==ω2r=vω=r,故①②③对,④错.故选A.8.位于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P和地球的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仅利用以上已知条件不能求出()A.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行速率B.第一宇宙速度C.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D.万有引力常量【答案】D【解析】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T=24 h,地球同步卫星的速率:v同步=,A正确;根据第一宇宙速度G=m,且G=mg,可得v=,可求解第一宇宙速度,B正确;根据a=()2R可求解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C正确;现有条件无法求出万有引力常量,D错误;选D.9.如图所示,圆环以它的直径为轴做匀速转动,圆环上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角速度大小分别为ωA、ωB,则()A.vA =vBωA=ωBB.vA ≠ vBωA≠ ωBC.vA=vBωA≠ ωBD.vA≠ vBωA=ωB【答案】D【解析】两点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rA>rB,根据v=rω知,vA>vB,故选:D10.如图所示,靠摩擦传动做匀速转动的大、小两轮接触面互不打滑,大轮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A,B分别为大、小轮边缘上的点,C为大轮上一条半径的中点.则()A.两轮转动的角速度相等B.大轮转动的角速度是小轮的2倍C.质点加速度aA=2aBD.质点加速度aB=4aC【答案】D【解析】大小两轮靠摩擦传动而不打滑,则边缘处线速度相等,vA=vB,而角速度ω=,所以ωA∶ωB=RB∶RA=1∶2,A、B错.加速度a=ω2R,所以aA∶aB=ωRA∶ωRB=1∶2,答案C错.同轴转动各点角速度相等ωA=ωC,aB∶aC=ωRB∶ωRC=ωRB∶ωRA=4∶1,答案D对.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1.(多选)如图所示,近地人造卫星和月球绕地球的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设卫星、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分别为T卫、T月,地球自转周期为T地,则()A.T卫<T月B.T卫>T月C.T卫<T地D.T卫=T地【答案】A C【解析】因r月>r同>r卫,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可知,T月>T同>T卫,又同步卫星的周期T同=T地,故有T月>T地>T卫,选项A、C正确.12.(多选)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max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至静止,v-t图象如图所示,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摩擦力为Ff,全程中牵引力做功为W1,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2,则()A.F∶Ff=1∶3B.W1∶W2=1∶1C.F∶Ff=4∶1D.W1∶W2=1∶3【答案】B C【解析】对汽车运动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1-W2=ΔEk=0,所以W1=W2,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由图象知x1∶x2=1∶4,由动能定理得Fx1-Ffx2=0,所以F∶Ff=4∶1,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13.(多选)一物体在xOy直角坐标平面内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其中初速度方向沿虚线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可能受沿x轴正方向的恒力作用B.物体可能受沿y轴负方向的恒力作用C.物体可能受沿虚线方向的恒力作用D.物体不可能受恒力作用【答案】A B【解析】根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可知A、B两项都正确.14.(多选)火星表面特征非常接近地球,适合人类居住.近期,我国宇航员王跃正与俄罗斯宇航员一起进行“模拟登火星”实验活动.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g,若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在忽略地球、火星自转影响的条件下,下述分析正确的是()A.王跃在火星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是在地球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的倍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倍D.王跃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是【答案】B D【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F=G,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所以王跃在火星表面受的万有引力是在地球表面受万有引力的倍.故A错误.由G=mg得到g=G.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故B正确.由G=m,得v=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倍.故C错误.王跃以v0在地球起跳时,根据竖直上抛的运动规律得出:可跳的最大高度是h=,由于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王跃以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跳的最大高度h′==h.故D正确.第II卷三、实验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分)1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有下述A至F六个步骤:A.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B.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C.取下纸带,更换新纸带,重新做实验D.将重物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E.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重物下落的高度h1、h2、h3、…hn,计算出对应瞬时速度v1、v2、v3…vnF.分别计算出mv和mghn,在误差范围内看是否相等(1)以上实验步骤按合理的操作步骤排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表明,总有mv________mghn(填“>” “=”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操作正确,能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ADBCEF(2)<实验存在空气阻力、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有摩擦(3)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物增加的动能,即验证了机械能守恒【解析】(1)根据先安装设备,再进行实验,最后数据处理的整体思考,可知实验步骤为:A、D、B、C、E、F.(2)在该实验中一定是动能的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原因是重物下落过程中需要克服摩擦阻力做功,即重力势能没有全部转化为重物的动能.(3)实验结论: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物增加的动能,即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四、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16.如图所示,ABC是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其高AB=h,在其顶端A点,有一个小球以某一初速度水平飞出(不计空气阻力),恰好落在其底端C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飞出的初速度;(2)小球落在C点时的竖直分速度大小、合速度大小及其方向正切值.【答案】(1)小球飞出的速度为;(2)小球落在C点时的竖直分速度大小为,合速度的大小为,速度与水平方向的正切值为2tanθ.【解析】(1)根据h=得,t=,则小球飞出的初速度.(2)小球落在C点时的竖直分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合速度大小.设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17.如图甲,质量为m的小木块左端与轻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挡板相连,木块的右端与一轻细线连接,细线绕过光滑的质量不计的轻滑轮,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在下列情况中弹簧均处于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及线的形变,重力加速度为g.(1)图甲中,在线的另一端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大小为F的恒力,木块离开初始位置O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弹簧开始发生伸长形变,已知木块过P点时,速度大小为v,O、P两点间距离为s.求木块拉至P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2)如果在线的另一端不是施加恒力,而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如图乙所示,木块也从初始位置O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求当木块通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答案】(1)Fs-mv2(2)【解析】(1)用力F拉木块至P点时,设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根据功能关系有Fs=Ep+mv2①解得:Ep=Fs-mv2②(2)悬挂物块M时,当木块运动到P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仍为Ep,设木块的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s=Ep+(m+M)v′2③联立②③解得v′=18.如图所示,质量为m=0.5 kg的小球从距离地面高H=5 m处自由下落,到达地面时恰能沿凹陷于地面的半圆形槽运动,半圆形槽的半径R=0.4 m,小球到达槽最低点时速率恰好为10 m/s,并继续沿槽运动直到从槽左端边缘飞出且沿竖直方向上升、下落,如此反复几次,设摩擦力大小恒定不变,求:(1)小球第一次飞出半圆槽上升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为多少;(2)小球最多能飞出槽外几次.(g取10 m/s2,空气阻力不计)【答案】(1)4.2 m(2)6次【解析】(1)对小球从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设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f,由动能定理得mg(H+R)-Wf=mv2-0.设小球从下落到第一次飞出到达最高点距地面高为h,由动能定理得mg(H-h)-2Wf=0-0.解得h=4.2 m.(2)设小球恰好能飞出n次,则由动能定理得mgH-2nWf=0-0解得n====6.25次应取n=6次.。
【原创】高一物理寒假作业(二)一、选择题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
而实际的物理现象一般都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许多因素。
舍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从而突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叫构建物理模型。
构建物理模型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物理模型的是()A.时间 B.参考系 C.质点 D.坐标系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出租车在正常行驶时,计价器是按照车子的位移大小进行计费的B.枪筒里的子弹,在扣动扳机火药刚刚爆发的时刻,加速度很大,但是速度很小C.无风的房间中将一根柔软的羽毛由静止释放,羽毛将做自由落体运动D.物体匀速运动时具有惯性,在外力作用下变速运动时失去了惯性3.如图所示为A、B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3个B、4个C、6个D、5个5.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6.爱因斯坦说:“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指出了真正建立动力学基础的线索。
”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A. 否定了“摩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否定了“物体越重下落越快”C. 认为“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将永远运动下去”D. 认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二、实验题7.(1)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V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D.某条纸带上打的点越来越密,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慢(2)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中,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纸带上O、A、B、C、D、E、F、G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由图可知纸带的加速度等于,在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F到G的距离为cm。
物理高一级寒假作业题(有答案和解释)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迷信,小编预备了物理高一级暑假作业题,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1.在做探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给你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电池组、纸带、复写纸、停表、天平(带砝码)、小车、钩码、细绳、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其中不需求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需求增添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在探求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依照实验停止的先后顺序,将以下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的前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次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E.使小车停在接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适宜的钩码G.断开电源,取下纸带知识点二实验数据的处置3.图2是某同窗用打点计时器研讨物体运动规律时失掉的一段纸带,依据图中的数据,计算物体在AB段、BC段、CD段和DE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判别物体运动的性质.4.在探求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图3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拟密集的点,从0点末尾计数,每隔4个延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________s,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1=3.0cm、x2=7.5cm、x3=13.5cm,那么物体经过计数点1的速度v1=________m/s,经过计数点2的速度v2=________ m/s,小车运动的减速度为________m/s2.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高中,编辑教员为大家整理的物理高一级暑假作业题,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物理假期作业七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的物理知识和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 .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 .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速度应介于11.2km/s 与16.7km/s 之间D .接近光速行驶的列车,地面上的人观测它在运动方向上长度变大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固定在长为L 的细杆一端,绕细杆的另一端0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球转到最高点A 时,线速度大小为2gL ,此时( ) A .球受到2mg 的拉力 B .球受到32mg 的支持力 C .球受到32mg 的拉力 D .球受到2mg 的支持力 3.甲乙两船在同一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河水流速为0v ,船在静水中的速率均为v ,甲乙两船头均与河岸成θ角,如图所示,已知甲船恰能垂直到达河对岸的A 点,乙船到达河对岸的B 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L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船先到达对岸B .若仅增大河水流速0v ,则两船渡河时间都不变C .无论水速0v 怎样改变,只要适当改变θ角,甲船总能到达正对岸的A 点D .若仅增加水速0v ,则两船到达对岸时,两船之间的距离将增加4.电流表的内阻g 200R =Ω,满偏电流1mA g I =,现欲把这个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3.0V 的电压表,正确的是( )A .串联一个0.2Ω的电阻B .并联一个0.2Ω的电阻C .串联一个2800Ω的电阻D .串联一个1800Ω的电阻5.一个质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图中一组平行实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势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实线是电场线,则质子在a 点的电势能比在b 点的电势能低B .如果实线是等势面,则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电势高C .如果实线是电场线,则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电势高D .如果实线是等势面,则电子在a 点的电势能比在b 点的电势能大6.如图所示,d 处固定有负点电荷Q ,一个带电质点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射入此区域时的轨迹为图中曲线abc ,a 、b 、c 、d 恰好是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则有( )A .a 、b 、c 三点处电势高低关系是a c b ϕϕϕ=>B .质点由a 到c ,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在b 点动能最小C .质点在a 、b 、c 三点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1D .若将d 处的点电荷改为Q +,该带电质点的轨迹仍可能为曲线abc7.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 =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接触弹簧并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形变在弹性限度内),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下落,如此反复。
2021年高一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7)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调整“嫦娥一号”飞船的飞行姿态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B.以太阳为参考系,通州城市雕塑“江海明珠”是静止的C.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D.“嫦娥二号”绕月球飞行(轨迹为曲线)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2.如图所示,一物体被一根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下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天花板拉绳子的力是由于绳子发生形变后力图恢复形变而产生的C.物体拉绳子的力与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物体所受重力与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从某高度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t时间到达地面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小球初速度为gttanθB.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平抛运动的时间变长C.小球着地速度大小为D.小球在t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A车一直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当B车在A车前80m处时,B车速度为4m/s,且正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则A车须经几秒可以追上B车?()A.4s B.4.2s C.5s D.20s5.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并保持相对静止,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6.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重10N的物体,被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8N的恒力F推着沿斜面匀速上滑,如图所示,g取10m/s2.在推力F突然消失的瞬间()A.物体所受合力为2NB.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与原来相反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于0.4D.推力F消失后,物体将沿斜面上滑,最后静止在斜面上二、多项选择题7.某人站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底板的台秤上,发现台秤的示数比他的体重减少了20%.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升降机一定是在下降过程B.如果是在下降过程,则升降机肯定处于减速状态C.升降机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D.升降机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竖直向下8.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X﹣t图象B.乙是a﹣t图象C.丙是v﹣t图象D.丁是a﹣t图象9.一小船要渡过100m宽的河,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m/s,水流速度为3m/s,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小船渡河时船头指向不变,则小船渡河时将作匀速直线运动B.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25sC.小船渡河的速度一定小于等于5 m/sD.小船不可能垂直河岸航行三、实验题10.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后,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1)设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为F1和F2,假如F1的大小及方向固定不变,为使橡皮条的结点仍然到达O点,对F2来说,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F2可以有多个方向B.F2可以有多个方向,大小可以有多个值C.F2的方向和大小是唯一确定值D.F2的方向是唯一的,但大小可有多个值(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细绳拉力的方向互相垂直,则(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1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2)某小组在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的实验中,测出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已知实验过程中细线与木板始终保持平行,则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可能是.(3)如图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依次选取的7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的大小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12.如图所示,一水平路面在B点和一倾角θ=45°的斜面连接,一物体以初速度v0=10m/s从水平路面A处开始向B运动,AB相距8m,物体与路面间动摩擦因数μ=0.4,g取10m/s2.求:(1)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多大?(2)物体从B点水平抛出后第一次与斜面BC相碰的点距B多远(斜面足够长)?13.如图1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以速度10m/s 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0.5kg的物体无初速地放在A处,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AB间的距离为16m,g取10m/s2,求:(1)物体从A传送到B需要的时间为多少?(2)若传动带与水平面成夹角θ=37°如图图2所示,以10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将物体无初速地放在顶端A处,从A传送到B需要的时间为多少?(sin37°=0.6,cos37°=0.8)14.如图所示,倾角为37°、足够长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小木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外力F作用下,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向上作匀加速运动,前进了4.0m抵达B点时,速度为8m/s.已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木块质量m=1kg.g取10m/s2,sin37°=0.6,cos37°=0.8.(1)木块所受的外力F多大?(2)若在木块到达B点时撤去外力F,求木块还能沿斜面上滑的距离S;(3)为使小木块再次通过B点的速率为m/s,求恒力F连续作用的最长时间t.xx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中学高一(上)物理寒假作业(7)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调整“嫦娥一号”飞船的飞行姿态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B.以太阳为参考系,通州城市雕塑“江海明珠”是静止的C.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D.“嫦娥二号”绕月球飞行(轨迹为曲线)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考点】质点的认识;参考系和坐标系;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分析】(1)解决本题要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2)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要看所选的研究对象而定;【解答】解:A、大小和形状影响了“嫦娥一号”飞船的飞行姿态,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B、以太阳为参考系,通州城市雕塑“江海明珠”是运动的,故B错误;C、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而不是牛顿第一定律,故C错误;D、“嫦娥二号”绕月球飞行(轨迹为曲线)时所受万有引力,合外力不为零,故D正确;故选:D.2.如图所示,一物体被一根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下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天花板拉绳子的力是由于绳子发生形变后力图恢复形变而产生的C.物体拉绳子的力与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物体所受重力与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考点】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A、平衡力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天花板拉绳子的力是由于天花板的形变要恢复形变产生的.C、物体拉绳子的力与物体受到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物体所受重力与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A错误、D错误.B、天花板拉绳子的力是由于天花板的形变要恢复形变产生的.故B错误.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反向相反,物体拉绳子的力与物体受到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正确.故选C.3.从某高度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t时间到达地面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小球初速度为gttanθB.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平抛运动的时间变长C.小球着地速度大小为D.小球在t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考点】平抛运动.【分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的时间由高度决定,知道落地时间,即可知道落地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根据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求出落地的速度大小和水平初速度.【解答】解:A、落地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v y=gt.因为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所以落地的速度大小,小球的初速度v0=v y cotθ=gtcotθ.故A错误,C 正确.B、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由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故B错误.D、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θ=2tanα.但.故D错误.故选C.4.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A车一直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当B车在A车前80m处时,B车速度为4m/s,且正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则A车须经几秒可以追上B车?()A.4s B.4.2s C.5s D.20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B车做匀减速运动,求出速度由4m/s减至零所用时间,求出这段时间内A车的位移,判断A车是否追上了B车,再求出A车追上B车的时间.【解答】解:B车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v0=4m/s,加速度a=﹣2m/s2,则B车速度由4m/s减至零所用时间t===2s,B通过的位移为x B==4m在这段时间内A车的位移为x A=v A t=40m<80m+x B说明B车停下时,A车未追上B车.故A车追上B车的时间t A==4.2s.故选B5.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并保持相对静止,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本题中两物体相对静止,可以先用整体法,整体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后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先求出整体加速度,再隔离物体B分析,由于向前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向后,故合力向后,对B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静摩擦力的大小.【解答】解: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共同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μg然后隔离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AB=m B a=μm B g,大小不变,物体B做速度方向向右的匀减速运动,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左,摩擦力向左;故选:A.6.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重10N的物体,被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8N的恒力F推着沿斜面匀速上滑,如图所示,g取10m/s2.在推力F突然消失的瞬间()A.物体所受合力为2NB.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与原来相反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于0.4D.推力F消失后,物体将沿斜面上滑,最后静止在斜面上【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原来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突然撤去一个力后,分析其余力的变化情况,得到新的合力,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出动摩擦因素,根据重力沿斜面的分量和摩擦力的大小判断物体最终能否停止斜面上.【解答】解:A、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由于物体匀速上升,合力为零撤去退F后,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上滑,重力不变,支持力等于重力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也不变,滑动摩擦力也不变,原先三个力的合力与推力平衡,故三个力的合力为8N,沿斜面向下,故AB错误;C、根据平衡条件得:F=mgsin30°+μmgco s30°解得:μ=0.346<0.4,故C正确;D、撤去F后,重力沿斜面的分量大于摩擦力,所以物体将沿斜面上滑,后下滑到底部,故D错误.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7.某人站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底板的台秤上,发现台秤的示数比他的体重减少了20%.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升降机一定是在下降过程B.如果是在下降过程,则升降机肯定处于减速状态C.升降机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D.升降机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竖直向下【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分析】由题台秤的示数比人的体重小,则人处于失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可能在下降过程,也可能在上升过程.如果是在下降过程,升降机处于加速度状态.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由题台秤的示数比人的体重小,则人处于失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可能在下降过程,也可能在上升过程.故A错误.B、如果是在下降过程,则升降机处于加速度状态.故B错误.C、设升降机对人支持力大小为N,人的质量为m,则mg﹣N=0.2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N=ma,代入解得a=2m/s2.故C正确.D、由于N<mg,则人所受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故D正确.故选CD8.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X﹣t图象B.乙是a﹣t图象C.丙是v﹣t图象D.丁是a﹣t图象【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可分别得出速度﹣时间图象、加速度﹣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及力﹣时间图象;结合题意可分析各项是否正确.【解答】解: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故v﹣t图象中匀变速直线运动为倾斜的直线,故甲为v﹣t图象;故A错误.BD、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故a﹣t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B错误,D正确.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v0t+at2,故其图象为抛物线,故丙应为x﹣t图象;故C错误.故选:D.9.一小船要渡过100m宽的河,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m/s,水流速度为3m/s,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小船渡河时船头指向不变,则小船渡河时将作匀速直线运动B.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25sC.小船渡河的速度一定小于等于5 m/sD.小船不可能垂直河岸航行【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小船参与了静水的运动和水流的运动,最终的运动是这两运动的合运动.当静水速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解答】解:A、小船参与了静水中的运动和水流运动两个运动的和运动,两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也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当静水速的方向与河岸垂直时,小船垂直渡河,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运动的时间t=,根据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所以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25s.故B正确.C、静水中的速度为4m/s,水流速度为3m/s,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速度1m/s ≤v≤7m/s,所以小船渡河的速度不一定小于等于5m/s.故C错误.D、因为静水速大于水流速,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速度的方向可以垂直于河岸,即小船可以垂直于河岸航行.故D错误.故选:AB三、实验题10.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后,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1)设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为F1和F2,假如F1的大小及方向固定不变,为使橡皮条的结点仍然到达O点,对F2来说,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C A.F2可以有多个方向B.F2可以有多个方向,大小可以有多个值C.F2的方向和大小是唯一确定值D.F2的方向是唯一的,但大小可有多个值(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细绳拉力的方向互相垂直,则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合力超过量程.【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1)根据实验的原理及实验所测量的数据可确定实验的器材;当合力不变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方向保持不变,则另一个可以唯一确定.(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的大小,从而判断是否超过量程.【解答】解:(1)因一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方向不变,而橡皮筋伸长到O点,说明合力不变,则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另一个大小方向也唯一确定,故ABD 错误,C正确.故选:C.(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两根弹簧秤拉力的合力F=N,所以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故答案为:(1)C,(2)不能;合力超过量程.1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交流(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2)某小组在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的实验中,测出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已知实验过程中细线与木板始终保持平行,则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可能是未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木块的质量.(3)如图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依次选取的7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的大小a= 1.3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分析】(1)电火花计时器在交流电的每个周期放电一次.(2)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不为零,意味着当绳子的拉力不为0时,合外力仍然为0.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绳子的拉力F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重力mg,而实际上绳子的拉力F=Ma=mg,故应该是m<<M,而当m不再远远小于M时a==随m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且无限趋近于g.(3)利用逐差法(x5+x6)﹣(x1+x2)=8aT2求物体的加速度.【解答】解:(1)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接正极的放电针和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而且在交流电的每个周期放电一次,因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出点间的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的周期.(2)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不为零,意味着当绳子的拉力不为0时,物体的加速度仍然为零,合外力仍然为0,即物体仍然受到木板的摩擦力,所以实验者可能是忘记平衡摩擦力,也可能是已平衡了摩擦力,但平衡摩擦力不足.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g=(m+M)a,则有:a==,而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绳子的拉力F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重力mg,而实际上绳子的拉力F=Ma=mg,故要让绳子的拉力F约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重力mg,那么M≈M+m,故应该是m<<M.而当m不再远远小于M时a==随m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且无限趋近于g,故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可能是未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木块的质量.(3)由于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故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应该利用逐差法求物体的加速度为:(x5+x6)﹣(x1+x2)=8aT2解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1.3m/s2故答案为:(1)交流.(2)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未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木块的质量.(3)1.3.四、计算题12.如图所示,一水平路面在B点和一倾角θ=45°的斜面连接,一物体以初速度v0=10m/s从水平路面A处开始向B运动,AB相距8m,物体与路面间动摩擦因数μ=0.4,g取10m/s2.求:(1)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多大?(2)物体从B点水平抛出后第一次与斜面BC相碰的点距B多远(斜面足够长)?【考点】平抛运动.【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块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物体运动到B点的速度.(2)根据竖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关系求出平抛运动的时间,结合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物体从B点水平抛出后第一次与斜面BC相碰的点距B的距离.【解答】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μg=4m/s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解得:m/s=6m/s.(2)根据解得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物体从B点水平抛出后第一次与斜面BC相碰的点距B的距离为:s=.答:(1)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为6m/s;(2)物体从B点水平抛出后第一次与斜面BC相碰的点距B的距离为10.2m.13.如图1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以速度10m/s 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0.5kg的物体无初速地放在A处,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AB间的距离为16m,g取10m/s2,求:(1)物体从A传送到B需要的时间为多少?(2)若传动带与水平面成夹角θ=37°如图图2所示,以10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将物体无初速地放在顶端A处,从A传送到B需要的时间为多少?(sin37°=0.6,cos37°=0.8)【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滑动摩擦力根据公式F=μmg即可求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加速度;先求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剩下的位移行李做匀速运动,再求出匀速运动的时间即可求解.(2)物体放在传送带上后,开始阶段,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传送带给物体一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物体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当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μ<tanθ,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将继续加速,此后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传送带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但合力沿传送带向下,物体继续加速下滑,综上可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在获得共同速度的瞬间发生了“突变”.【解答】解:(1)物体无初速放在运动的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f=μmg=ma,a=5m/s2x==10m<16mv=at1=10m/s,得t1=2s2s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t2==0.6s物体由A到B的总时间t=t1+t2=2.6s(2)物体放在传送带上后,开始的阶段,由于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如图所示,物体由静止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1解得a1=10m/s2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需要的时间为t1=s=1s此时运动位移:第二阶段由于mgsinθ>μF N,故物体继续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gsinθ﹣μmgcosθ=ma2a2=2m/s2设运动到B通过的位移为s2,用时为t2,则有s2=L﹣s1=11m解得:t2=1s故从A到B所需时间t=t1+t2解得:t=2s答:(1)物体从A传送到B需要的时间为2.6s;(2)若传动带与水平面成夹角θ=37°如图图2所示,以10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将物体无初速地放在顶端A处,从A传送到B需要的时间为2s.14.如图所示,倾角为37°、足够长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小木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外力F作用下,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向上作匀加速运动,前进了4.0m抵达B点时,速度为8m/s.已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木块质量m=1kg.g取10m/s2,sin37°=0.6,cos37°=0.8.(1)木块所受的外力F多大?(2)若在木块到达B点时撤去外力F,求木块还能沿斜面上滑的距离S;(3)为使小木块再次通过B点的速率为m/s,求恒力F连续作用的最长时间t.【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分析】(1)木块从A到B过程,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初速度、位移和末速度,由位移与速度关系公式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外力F.(2)撤去外力F,木块做匀减速运动,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由位移与速度关系公式求出木块还能沿斜面上滑的距离S.(3)外力撤去后,木块将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当木块滑动最高后下滑,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下滑的加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出下滑的距离,得到上滑的总位移,根据上滑过程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位移等于总位移,求出时间.【解答】解:(1)设外加恒力F时小木块的加速度为a1: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θ﹣μmgcosθ=ma1②联立①②代入数据解得:F=18N(2)设小木块继续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2a2=gsinθ+μgcosθ还能上滑的距离联立解得S=3.2m(3)当小木块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外力,且向下运动经过B点的速度为m/s 时,恒力作用的时间有最大值.设小木块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a3,则a3=gsinθ﹣μgcosθ向下运动至B点的距离为S3,则v2=2a3S3设恒力作用的最长时间为t1,撤去恒力向上减速至零所用时间为t2,则:a1t1=a2t2联立解得t1=1s答:(1)木块所受的外力F为18N;(2)若在木块到达B点时撤去外力F,木块还能沿斜面上滑的距离S为3.2m;(3)为使小木块向下通过B点的速率为m/s,恒力F连续作用的最长时间。
【原创】高二物理寒假生活(七)一、选择题1.关于点电荷和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B.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可以看做点电荷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时,可将这两个带电休粉成点电荷D.任何带电球体,都可看做电荷全部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2.如图所示,有一正方体空间ABCDEFGH,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若A点放置一正点电荷,则B、H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B.若A点放置一正点电荷,则电势差>C..若在A、E两点处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则C、G两点的电势相等D.若在A、E两点处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则D、F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3.关于电场力和电场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跟电场力的方向一致B.电场强度的大小总是跟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成反比C.电场线越疏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一定越大D.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一致4.如图所示,匀强电场场强E=100 V/m,A、B两点相距10 cm,A、B连线与电场线夹角为60°,则UBA之值为()A.-10 V B.10 V C.-5 V D.-5 3 V5.在如图8所示的U-I图象中,直线a为某电源的路端电压U与于路电流I的关系图象,直线b为某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
用该电源和电阻R连接成闭合电路,由图象可知( )A.R的阻侦1.5B.电源电动势为3V,内电阻为0.5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3.0WD.电源的效率为50%6.如图,一通电螺线管通有图示电流,1、2、4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周围,3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内部,四个小磁针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则四个小磁针的N、S极标注正确的是( )A.1 B.2 C.3 D.4二、实验题7.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最先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被称为密立根油滴实验。
如图,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板间产生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图中油滴由于带负电悬浮在两板间保持静止。
2020春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7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含答案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板长为l,板的B端静放有质量为m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P,物体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板水平,若板绕A点缓慢转过一个小角度α的过程中,物体保持与板相对静止,则这个过程中,关于小物体P所受力的做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对P做功为mglsin αB.摩擦力对P做功为μmglcos 2αC.弹力对P做功为mgcos α·lsin αD.板对P做功为mglsin α2、如图所示,电动小车沿斜面从A匀速运动到B,则在运动过程中()A.动能减少,势能增加B.动能不变,势能增加C.动能减少,势能不变D.动能不变,势能减少3、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A ∶mB=2∶1,它们以相同的初速度v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A、B两物体所受摩擦力之比FA ∶FB与A、B两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比WA∶WB分别为( )A.2∶1,4∶1 B.4∶1,2∶1C.1∶4,1∶2 D.1∶2,1∶44、物体从某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以地面为重力势能零势能面,下列所示图象中,能正确描述物体的重力势能与下落高度的关系的是( )5、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t,末速度为v。
则( )A.在t时间内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FvtB.在t时间内力F的功率为FvC.在t时刻力F的功率为FvD.在t时刻力F的功率为Fv6、(双选)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物块沿斜面从顶端滑至底端,则物块在此过程中( )A.重力做功大于mgH B.重力做功等于mgHC.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D.重力势能减小了mgH7、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重物,将重物从与悬点O在同一水平面且弹簧保持原长的A点无初速度释放,让它自由摆下。
不计空气阻力,在重物由A点摆向最低点B的过程中( )A.重力做正功,弹力不做功B.重力做正功,弹力做正功C.若用与弹簧原长相等的细绳代替弹簧后,重力做正功,弹力不做功D.若用与弹簧原长相等的细绳代替弹簧后,重力做功不变,弹力不做功8、如图所示,一光滑的水平轨道AB与一光滑的半圆形轨道BCD相接。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7)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B.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作用,但车对马没有拉力作用
C.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也一定相同
D.只有两物体直接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仅跟接触面的性质和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有关,有时也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且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跟物体对接触面压力的大小F N成正比,其中F N是弹性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D.静摩擦力是变力,压力增大时,静摩擦力也随着增大
3.某一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对斜面的压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平衡力
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D.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4.关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B.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
C.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弹力大小成正比D.摩擦力方向与弹力方向始终垂直
5.如图1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力F作用在物体C上后,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不受摩擦力作用B.B不受摩擦力作用
F
B C
A
图1
A
O B
F
图5
C .A 受的各个摩擦力的合力不为零
D .A 、B 、C 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所受摩擦力为零
6.在《探究合力的求法》实验中的三个实验步骤如下: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绳套。
通过细绳套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它与细绳套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点,在白纸上记下O 点和两个测力计的示数F 1和F 2。
(2)在白纸上根据F 1和F 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
(3)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筋,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 '和细绳套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错在哪里?
①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三个力,F 1=6 N ,F 2=8 N ,F 3=12 N ,F 1和F 2的方向垂直,F 3的方向可任意变,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为
_______N ,最小值为_______N 。
(F 1、F 2和F 3在同一平面)
8.请你设计一个测量纸和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
说明实验原理和做法,并实际测量。
9.如图5所示,绳子AB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 ,用它悬挂一个重50N 的物体,现在其中点O 施加一个水平拉
力F 缓慢向右拉动,当绳子断裂时AO 段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是多大?此时水平拉力F 的大小为多少?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7)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力的本质及的物质性可知,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A正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错;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不一定相同,如各种性质的力有利于物体运动时,从效果上看都叫动力,但性质可以不同,C错。
力可以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电荷间、磁体间的力并不要求两物体接触,D错。
2.【答案】A
【解析】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仅跟接触面的性质和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有关,有时也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如相对静止的两物体间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可能有静摩擦力,也可能没有静摩擦力,A正确。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跟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B错。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跟物体对接触面压力的大小F N成正比,但F N在数值上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与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受力及运动状态有关,C错。
实际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压力不变时静摩擦力可变,压力变时静摩擦力也可不变,D错。
3.【答案】BD
【解析】根据重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将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垂直于斜面的分力,但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不能等同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可从性质、施力物体、受力物体等方面来区分,A错。
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所以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平衡力,B正确。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不可能是平衡力,C错。
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都作用在物体上,是平衡力,D正确。
4.【答案】BD
【解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两物体相互挤压;③接触面粗糙;④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只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摩擦力方向与弹力方向始终垂直。
本题答案为BD。
5.【答案】B
【解析】以C为对象,力F作用在物体C上,C处于静止状态,C一定受A的摩擦力,A错;以B为对象,B不受其它外力,处于静止状态,所以B也不受摩擦力,B正确;A处于静止状态,C对A的摩擦力与地面对A的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零,C错;以A、B、C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对象,受水平向右的拉力,所以整体受地面向左的摩擦力,D错。
6.【答案】①中未记下细绳套的方向;②中应根据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作图;③中应将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拉至同一位置O点。
【解析】(略)
7.【答案】22 2
【解析】由于F 1和F 2的合力大小为F 12=22221268F F +=+N =10 N ,再将这个合力与F 3求合力,则有 ①其最大值为F ma x =F 12+F 3=22 N ; ②其最小值为F min =F 3-F 12=2 N 8.【答案】μ=
G
F
N
F f =
【解析】在木块下面贴张纸,用弹簧秤称出木块的重力.然后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贴纸的一面与桌面接触),用弹簧秤水平地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 。
滑动摩擦力F f 数值上等于F ,正压力N 大小等于重力G 。
动摩擦因数μ=
G
F
N
F f =
9.【解析】在缓慢向右拉动的过程中,OB 段绳承受的拉力等于物重G =50N ,不会断裂;当OA 段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到θ时,承受的拉力达到最大F m =100N 时断裂。
断裂前有F 与F m 的合力大小等于G ,如右图。
则 F m cos θ=G
解得:cos θ=0.5,θ=60º 此时水平拉力F 的大小为 F =F m sin θ=G tan θ=503N 。
A
O B
F
F m 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