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组复习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58.43 KB
- 文档页数:7
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执教者:西江中心小学覃新凤
教学目标:
1.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 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单元思维导图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它们和我们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七单元,谁来说说这个单元有哪些课文?哪些动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二、交流分享;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
学习本组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请把你的思维导图拿出来与大家交流。
(1)小组交流
(2)代表汇报
三、巩固知识点:
(1)词语盘点
(2)日积月累
(3)课外书屋
四、拓展练习:
1.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168页选读课《军犬黑子》,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作批注。
(1)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 小结:
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让我们对动物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认识。
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动物;阅读书籍报刊时,我们会看到关于动物的故事······我们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故事,让同学从你的描述中体会到故事中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复习内容:22《古诗两首》 23《学与问》 24《大自然的文字》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习作 7 练习 7复习目标:1、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复习课文内容,回顾课文不同体裁。
检查背诵第22课的两首古诗,体会本组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学习方法。
3、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与经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学问。
4、引导学生借助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书中含的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5、通过各项的复习,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引导学生在读、写、背中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4课时。
(第1、2课时单元回顾,深入每个学习内容:第3课时检查巩固;第4课时训练提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回顾1、这一单元都有哪些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课,说说大概内容?2、这一单元是围绕哪一方面进行描写的?3、回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你学会了什么?二、深入课文,总结复习1、《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朝代、姓名)2、我们前面还学过陆游的哪首诗?谁能为大家背一背?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4、从这首诗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5、这首诗你背得了吗?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6、检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7、这首诗中有两句诗蕴含了深刻道理的千古名句,你知道是哪两句吗?8、《观书有感》的复习方法同上。
9、复习课后第5题10、《学与问》这篇课文的题材是什么?10、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11、课文列举了哪两个名人的事例?1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3、说几个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
14、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15、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16、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17、除了文中提到的,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是怎么懂得的?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1、读报有些什么好处?应该如何读报?2、《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本领?3、你能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的报纸吗?二、复习习作六1、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重点应突出什么?2、优秀习作展示,说说这些同学的习作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3、读读自己的习作,并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再修改。
一对一个性化讲义教学负责人签字处本次课课堂教学内容必须掌握的词......谱写著名皮鞋钢琴幽静断断续续茅屋琴声烛光失明纯熟清幽琴键霎时景象照耀陶醉难读的字....哉(zāi)轴(zhóu)难写的字....巍:注意右下“鬼”字头部是“丿”,竖弯钩里是“厶”。
曝:左窄右宽,注意右下是“氺”。
典型例题1.“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月光曲(节选)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月光照耀下的()的大海。
1、根据原文内容,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请写出三个和“霎时间”意思相近的词语。
3、用“”在第2自然段中画出描写实在事物的句子,用“”画出联想的内容。
4、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
5、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专题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嵩.山(sōng)尴尬.(jià)B.恬.静(tiǎn)波涛汹.涌(xiōng)C.入场券.(quàn)霎.时(shà)D.一缕.(lǒu)断.断续续(jì)2.下列四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绕梁三日戛然而止B.无穷无尽余音绕粱C.黄忠大吕轻歌漫舞D.天籁之音约定俗诚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第七单元复习学案知识梳理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两篇精读课文和《京剧趣谈》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直挚友情。
《书戴嵩画牛》讲杜处士晒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笑话,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京剧趣谈》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赞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要通过搜集到的图片或实物来谈论对书法的认识,提高对书法的艺术鉴赏力,能用普通话有条理地和大家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把自己经历的、体验过的最拿手的一项写出来。
《语文园地》让我们知道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明白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的意思,够对写得不清楚的说明书进行修改,积累有关艺术之美的四字词语。
2.单元重点(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联想,体会艺术之美。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本单元的课文,分别给我们呈现了音乐、绘画、京剧之美。
在学习当中我们要运用联想去理解,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
比如《月光曲》第9自然段描写的皮鞋匠听钢琴曲时面前出现的景象并不是事实,而是皮鞋匠的联想,是由贝多芬弹的曲子而引发的。
作者运用联想的手法将《月光曲》的意境描写得极其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生动。
《京剧趣谈》中要抓戏剧动作想象,戏剧动作是戏刚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
戏剧就是用动作去模仿人的行动,或者说是模仿行动中的人,戏剧动作首先具有直观性。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组复习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组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将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2.识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3.积累《马诗》。
4.完成复习资料中第七单元的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sùliàobǐnɡɡànjiézòuyuèpǔjíxiánɡqǐpànjísùrìkòuhuáɡuìyīnɡwǔqìɡàishānɡɡǎncānɡmánɡxiānɡyīxiānɡsuíyìyánɡdùncuòshíbēijiāozàobùānmànbùjīnɡxīnjiǔbiéch ónɡfénɡyùxuèbóshāzhèněryùlónɡhénɡzāobúxìnɡchǔbèiɡāncuìsh īzōnɡxiánɡuànɡjuānkèyuánɡùàndànxiāoshòuzhījuékōnɡluòlu òɡuānɡtūtūlěnɡqīnɡqīnɡzhíɡōuɡōubùɡānluòhòuqiānfānɡbǎijìkūxiàobùdéchánɡtúbáshèdàyáodàbǎiwúyǐnɡwúzōnɡ二、成语填空()扬顿()相()相()()()不安()不()心久别()()()()不幸()耳()聋()()搏杀不甘()()()()不得长途()()大()大()三、理解课文内容填空1、《老人与海鸥》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和等事例表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部分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面前、、、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令人震撼的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子、段落和文章的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复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提高复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二、教学内容:1. 汉字: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汉字,巩固字音、字形、字义,提高学生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2. 词语:复习本册所学的词语,包括形容词、动词、名词等,加强词语的运用和理解。
3. 句子:复习本册所学的句式、句型和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 段落:复习本册所学的段落构成和段落主题,培养学生的段落写作能力。
5. 文章:复习本册所学的文章类型和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汉字、词语、句子、段落和文章结构。
2. 难点: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准确运用,句子的表达和写作,段落的构成和主题的提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音频等,提高复习的效果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简单的游戏或问题讨论,引起学生对复习语文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汉字复习:引导学生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汉字,重点讲解字音、字形、字义,进行汉字书写练习。
3. 词语复习:通过词语接龙、填空、造句等方式,复习本册所学的词语,加强词语的运用和理解。
4. 句子复习:通过句型变换、句子仿写等方式,复习本册所学的句式和句型,提高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
5. 段落复习:通过段落填空、段落改写等方式,复习本册所学的段落构成和段落主题,培养学生的段落写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样的复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回顾本册所学的重要生字词,加强学生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2. 语法知识复习:梳理本册所学的语法知识,如词类、句型、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文章阅读与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文进行复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4. 作文复习:回顾本册所学的作文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语法知识的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作文技巧的运用。
2. 难点:生字词的积累和运用,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作文的创新和提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样的复习方法,如讲解、讨论、问答、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3. 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生字词复习内容:回顾本册所学的重要生字词,加强学生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教学活动:采用游戏、问答等形式进行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第二课时:语法知识复习内容:梳理本册所学的语法知识,如词类、句型、修辞手法等。
教学活动: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语法知识。
3. 第三课时:文章阅读与分析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文进行复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4. 第四课时:作文复习内容:回顾本册所学的作文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作文技巧,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5. 第五课时:综合测试与总结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能力测试,总结复习成果,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册语文书中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样的复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回顾本单元的生字词、重点句子、课文内容,进行听写和填空练习。
2. 第二单元:分析本单元的诗歌、散文等文体的特点,总结写作方法,进行文学创作练习。
3. 第三单元:回顾本单元的童话、寓言故事,理解故事道理,进行故事复述和表演。
4. 第四单元:复习本单元的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进行说明文写作练习。
5. 第五单元:总结本单元的作文要求,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和掌握本册语文书中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3. 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的听写、填空、写作等练习成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步骤1. 回顾与检测:通过课堂检测,检查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复习与讲解: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 课堂练习:针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4. 课堂小结: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与检测:通过课堂检测,检查学生对第二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案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第五段中的“观点:谬矣。
”这一段需要删除,因为它是一个标题而不是一段完整的话。
另外,第六段中的“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可以稍微改写一下,比如“这句古话告诉我们,耕种要问奴仆,织布要问婢女,这是不能改变的。
”改写后的文章如下:2019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教案复目标:1.掌握15个生字和12个词语的书写。
2.读懂小古文,领悟其深刻含义。
3.理解《京剧趣谈》的主要内容和条理性,感受京剧的魅力。
4.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内容。
复过程:一、本单元专题为“艺术之旅”。
二、分享你最喜欢的课文,为什么?三、复《文言文二则》1.XXX的琴艺超群,他能通过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2.樵夫钟子期“善听”,他用“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来评价XXX的琴声。
3.从“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和“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可以看出子期是XXX的“知音”。
4.XXX因子期去世而“破琴绝弦”,表达了他的痛苦和思念。
5.牧童对这幅画评价为“谬矣”,因为他认为斗牛应该是角斗而非掉尾斗。
这表现了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6.处士笑而然之,表现出他敢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应战的精神。
7.XXX:“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这句话告诉我们,耕种要问奴仆,织布要问婢女,这是不能改变的。
四、复《月光曲》1.本文讲述了XXX为穷鞋匠兄妹弹琴,并为XXX创作《月光曲》的故事。
2.姑娘对弹奏《月光曲》感到困难,但又渴望听到XXX 自己的演奏,表现出她对音乐的痴迷。
3.姑娘说“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可能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话不太重要,或者是为了避免显得太过热情。
经过删除无用内容和小幅度改写,文章更加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一课时就能解决的阅读课文,内容浅显。
通过对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感悟,并在自主读书过程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收获,能与同桌交流、汇报。
同过对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教学构想:先请学生说说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然后自主阅读感悟,开展“阅读反思”,再读课文质疑,培养“阅读批判”能力,最后读感知写作特色,进行迁移练习。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读书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唤起生活积累,激发“阅读期待”(请学生说说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都学过或读过一些“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和课文吧,想一想,都有哪些?你觉得在我们已掌握的这些好的读书方法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小结,揭题板书:读书要有选择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最想了解什么?归纳:为什么读书要有选择?可以选择哪些?怎样选择?二、自主阅读感悟,开展“阅读反思”1、初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课文读正确,你行吗?老师非常相信你们的能力,到时候,让我们大家欣赏你的读书情况。
一、教案简介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复习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重点知识点。
2. 通过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等活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 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
3.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二、第一章节:复习《草原》教学目标:1. 复习《草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3. 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回顾《草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3. 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活动,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草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表达方式。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草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表现,评估其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第二章节:复习《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 复习《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各一套)研究目标】1.复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3.增强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核心素养】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重难点】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增强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此文档由心平如水编写,请勿转载。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本单元研究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古诗三首》A.《浪淘沙(其一)》前两句运用夸张,直接写出黄河的磅礴气势;后两句睁开设想,借用神话传说,从侧面陪衬出黄河雄伟的气势。
B.《江南春》抓住黄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细雨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景色的秀丽。
C.《书湖阴先生壁》后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一水”和“两山”相对,“护田”和“排闼”相对,“将绿绕”和“送青来”相对。
我还知道其它古诗中这样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
2)《只有一个地球》A.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概念。
①根据关键句简练概括内容美丽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保护地球。
②分析上面四个方面的内容,得出主要概念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B.本文主题本文通过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美丽与渺小、自然资源的有限和目前地球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类要精心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3)《青山不老》A.人物形象不屈不挠、勤劳顽强、无私奉献、造福人民)的老人B.主题感悟这位老人在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的晋西北,十五年内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观。
这个寻常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重点知识点2.增强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表达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3.学生能够思辨文章中的问题4.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三、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教学过程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生词和重点词句,并进行一定的拓展。
3.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弄清主题。
4.学生小组讨论文章中的问题和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能够发现文章中的问题。
3.学生能够增强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 课文研究教学过程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问题,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学生独立思考,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思辨文章中的问题。
2.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3. 课文表达教学过程1.学生独自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一篇文章。
2.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最后的文本。
3.学生进行汇报,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学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方法1.课件演示法2.小组讨论法3.手抄报告法4.朗读比赛法5.问答互动法五、教学评价1.是否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是否能找出文章中的问题。
2.是否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是否能够独立思考,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六、拓展活动1.请学生到图书馆阅读相关材料,扩充知识面。
2.请学生进行小组创作,外展现场演出。
3.实地游学,感受亲自感受生活。
第一课时(22、23课)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书本上出现的重点词语的写法及读音,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
2.能够背诵课文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分析课文重点语段。
3.能默写古诗及掌握古诗的意思,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基础1.学生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重点检查“鉴”“瞬”“懈”三个字的书写,提醒学生“鉴赏”“松懈”“包括”中的生字是根据书本上的词语变通而来。
2.学生完成同音字辨析,现场同桌互批,及时反馈,齐读词语。
指导学生概括辨音题的考查点应该有哪几种类型。
3.学生完成句子练习题,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并能辨别词语感情色彩。
(二)检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1.以下习题都是出自书本的22、23课,请你试着完成,不会的可以请教同桌。
(PPT出示习题,学生练习答题)2.教师指名回答问题。
3.学生齐读,加深记忆。
4.能默写古诗及掌握古诗的意思,并能融会贯通。
(三)完成课内阅读片段。
1.学生练笔。
2.教师指导答题方法及注意点。
3.交流答案。
(四)广阅读拓展。
1.考查《水浒传》《论语》基础常识。
2.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回顾复习,并认真答题。
第二课时(24、25课,练习七)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书本上出现的重点词语的写法及读音,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
2掌握同音不同字的写法,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3.能够背诵默写《古今贤文》,理解诗意,掌握相关知识点。
4.鲁迅的名言会背会默,理解句意,前后知识点能够贯穿衔接。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基础1.学生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重点检查“预兆”“耸立”“钥匙”三个词语书写。
2.学生完成注音题,现场同桌互批,及时反馈,齐读词语。
重点指导学生完成同音不同字的写法,指出平时做个有心人,关注同音不同结构字如何书写。
(1)学生答题。
(2)交流答案。
(3)反思做错题目的原因。
3.学生完成句子练习题。
(二)检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1.以下习题都是出自书本的23、24课及练习7,请你试着完成,不会的可以请教同桌。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组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将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2.识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3.积累《马诗》。
4.完成复习资料中第七单元的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sùlià
bǐnɡɡàn
iézòu
uèpǔ
íxiánɡ
qǐpàn
ísù
rìòu
huáɡuì
īnɡǔ
qìɡài
shānɡɡǎn
ānɡánɡ
xiānɡīxiānɡsuíìánɡ
dùnuò
shíbēi
iāzàbùān
ànbùīnɡxīn
iǔbiéhónɡfénɡùxuèbóshā
zhèněrùlónɡ
hénɡzābúxìnɡ
hǔbèi
ɡānuì
shīzōnɡ
xiánɡuànɡ
uānè
uánɡù
àndàn
xiāshòu
zhīué
ōnɡluòluò
ɡuānɡtūtū
lěnɡqīnɡqīnɡzhíɡōuɡōu
bùɡānluòhòu qiānfānɡbǎiìūxiàbùdé
hánɡtúbáshèdàádàbǎi
úǐnɡúzōnɡ二、成语填空()扬顿()相()相()()()不安()不()心久别()()()()不幸()耳()聋()()搏杀不甘()()()()不得长途()()
大()大()
三、理解文内容填空
、《老人与海鸥》前半部分通过老人
、
和
等事例表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部分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面前
、
、
、
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令人震撼的情。
2、《最后一头战象》作者_________,被称为“
”,作品有《
》《
》《
》。
文记叙了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在临死前做了四事情,文以
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片段:
、
、
、。
四、按原文填空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
),飞成一篇(
)。
2、老人望着高空(
)的鸥群,眼睛里带着(
)。
3、海鸥们(
)翅膀,(
)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
)的亲属。
4、过了一会儿,海鸥(
)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
),像是为老人守灵的(
)。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
)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
),像是见到。
6、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
)在坑底,着脸,鼻子在腿弯,一只眼睛(
)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7、它站在江滩的(
)上,(
)着(
)的江面。
然后,它(
)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
),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
)的吼叫。
这时,他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
),吼声(
),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8、大漠沙如雪,。
,快走踏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