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过关练习试卷A卷 附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绝密★启用前2019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过关检测试卷A 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 )。
A.人际关系B.社会性行为规范C.社会性D.社会文化2、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
A.体重和头围 B.头围和胸围 C.身高和胸围 D.身高和体重3、主张教育要和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齐4、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观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5、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人是( )。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雪门D.陶行知6、著名的“哨兵持枪姿势”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 )。
A.坚持性 B.目的性 C.暗示性 D.果断性7、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的活动玩具被称为( )。
A.凡物 B.积木 C.恩物 D.念物8、儿童知道从烤炉中取出的面包是热的,这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9、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为道具模仿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
A .表演游戏 B .结构游戏 C .角色游戏 D .规则游戏10、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游戏被称为( )。
A.规则游戏B.结构游戏C.角色游戏D.表演游戏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幼儿教师应如何注意学前儿童眼睛的保健?2、幼儿的学习有哪些特点?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论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准…………………答…. …………题…绝密★启用前2019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过关练习试卷A 卷 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B.班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D.布鲁纳的发展教学法2、儿童语音形成的现实条件是( )。
A.环境 B.遗传素质 C.语音模仿 D.语音强化3、对幼儿如厕教师最合理的做法是( )。
A.允许幼儿按需自由如厕 B.要求排队如厕 C.控制幼儿如厕次数D.控制幼儿如厕的间隔时间4、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
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 C.调控系统 D.情绪状态5、下列关于幼儿睡眠地说法错误地是( )。
A .3-6岁儿童白天平均2-2.5小时睡眠较为合理B .幼儿教师在睡觉前不能给儿童讲激烈引起悬念地故事C .幼儿教师不能干预幼儿睡觉地姿势D .睡眠时生长素地分泌有助于幼儿大脑皮层地发育6、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
A.尊重儿童的个性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7、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科技发展水平 C. 社会政治制度 D. 社会民主程度8、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服从了( )。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绝密★启用前2019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过关练习试卷A 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幼儿睡眠地说法错误地是( )。
A .3-6岁儿童白天平均2-2.5小时睡眠较为合理B .幼儿教师在睡觉前不能给儿童讲激烈引起悬念地故事C .幼儿教师不能干预幼儿睡觉地姿势D .睡眠时生长素地分泌有助于幼儿大脑皮层地发育2、科学活动中,教师观察到某幼儿能用数字,该幼儿最可能的年龄是( )。
A.6 岁 B.5 岁 C.4 岁 D.3 岁3、“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先天因素4、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
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5、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为道具模仿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
A .表演游戏B .结构游戏C .角色游戏D .规则游戏6、被黄蜂蛰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涂肥皂水 B.用温水冲洗 C.涂食用醋 D.冷敷7、在幼儿园中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的是( )。
A.园长 B.阿姨 C.保育员 D.幼儿教师8、孩子能区别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就说明他已经( )。
A.形成了性别角色习惯 B.具有了性别概念 C.产生了性别行为D.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9、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是在( )。
A.2-3S 岁 B.4岁 C.5岁 D.7岁10、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 )。
A.延续性B.多变性C.稳定性D.可变性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游戏的主要特点。
2、3-4岁儿童地心理特征是什么?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试论述幼儿语言教育的途径。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材料分析:小班入园第二周,王老师发现小雅在餐点与运动后,仍会哭着要妈妈。
老师抱她,感觉她身体绷得紧,问她要不要去小便,她摇头。
老师又问:“要不要去大便?”她点头。
老师牵她到卫生间,她只拉一点就离开了。
过一会儿,她又哭了。
老师给她新玩具,和她玩游戏,但她的情绪还是不好。
离园时,老师与她妈妈约谈,了解到小雅在幼儿园拉不出大便。
第二天早操后,小雅又哭了,老师蹲下轻声问:“小雅是想上厕所了吗?”她点头。
老师带她上厕所,她又只拉一点就站起。
“老师陪你多蹲一会儿,把大便都拉出来,好吗?”小雅又蹲下,但频频回头。
这时,自动冲厕水箱的水“哗”的一声冲出,小雅“哇哇”大哭,扑到老师身上,老师紧紧地抱住她,轻柔地说“老师抱着你拉,好吗?”老师将水龙头关小,把小雅抱到离冲水口远一点的位置蹲下,小雅顺利拉完大便。
连续一段时间,老师们轮流陪小雅上厕所,并且给予指导和观察小雅的如厕情况,让小雅学会如何使用厕所的冲水装置。
小雅开始适应学校的厕所,发出久违的笑容。
问题:请分析上述材料中教师的适宜行为。
2、材料分析:情境一:一天晩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妈妈:月亮在动还是不动?莉莉:我们动他就动。
妈妈:是什么使他动起来的呢?莉莉:是我们。
妈妈:我们怎么使他动起来的呢?莉莉:我们走路的时候他自己就走了。
情境二:在幼儿园教学区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排一样多。
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举例说明这个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
(2)幼儿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有什么启示?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活动设计:某幼儿园的院子里有几种高大的树,也有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
请你结合院子里的这些资源,设计一个题为“幼儿园的树木”的中班主题活动方案(含3个子活动),要求写出总目标,每个子活动的名称、目的和主要环节。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答案】C【解析】托幼机构和家庭要引导幼儿在睡眠时不趴卧、不跪卧、不蒙头,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安全和身体健康.2、A3、C4、B5、B6、A7、C8、B9、B10、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答案如下:(1)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
幼儿从事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兴趣,主动去进行游戏,在其中去寻找快乐。
(2)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自身固有的特征,每种游戏都含有趣味性,正是游戏的这一特征,给幼儿的精神和身体带来舒适。
(3)幼儿游戏具有虚构性。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生活。
(4)幼儿游戏具有社会性。
幼儿并不是天生就会做游戏,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只有当他们的体力和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才去游戏。
2、答案如下:(1)认识范围扩大,3岁以后进入新地社会环境--幼儿园.(2)认识依靠行动,3-4岁儿童地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为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坐再想,而不是想好了再做.(3)情绪作用大,他们常常为了一件微不足道地小事情而哭闹,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周围人情绪地感染.(4)爱模仿,模仿是3-4岁幼儿主要地学习方式.幼儿对成年人地依赖性很大,常常模仿老师、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说话地方式、声调、行为地姿势等等,因此,这个时候成年人地言传身教非常重要.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答案如下:幼儿语言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幼儿进行的语言学习活动,把语言作为幼儿学习的对象,这是专门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途径。
这种语言教育是正规的,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主体。
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语言要素(语音、语词、语句、语段等),儿童文学作品(儿歌、儿童诗、生活故事、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儿童戏剧等)。
教师要精心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引发幼儿与环境材料、伙伴及教师积极地相互作用。
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集体的、小组的和个别的。
(2)日常言语交往中的指导。
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对幼儿实际的言语交往能力给予指导,把语言教育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这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环境。
(3)其他教育领域的配合。
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语言领域的事。
幼儿在健康、自然、社会、艺术等领域的学习中,同样离不开语言工具。
所以,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师的任务,其他领域的教师也应注意对幼儿语言的指导,配合语言领域教师,共同为幼儿语言的良好发展承担责任。
(4)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
语言教师指导和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使家长了解自己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父母与孩子言语交际应注意什么。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教师的职业特点;(2)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必备的能力和素质;(3)良好师幼关系的意义及分离焦虑的解决;2、答案如下:(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根据皮亚杰的研究成果,表现为思维具有不守恒性、具体形象性、刻板性和泛灵性;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不守恒性表现为两排相同数量的扣子,更改了排列方法,孩子会认为数量也发生了更改;具体形象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5个苹果,但不知道2+3=5,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给予支持;刻板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3=5,但不知道3+2等于几;泛灵性表现在孩子认为娃娃、椅子都和她一样是有生命有思维的;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表现在孩子认为月亮是跟着他在运动的。
(2)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的启示为:首先,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其次,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重视教具的形象、生动性。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参考答案:活动名称:幼儿园的树木(中班)主题活动总目标:1.引导幼儿愿意和树木做朋友,对幼儿园里的树木感兴趣。
2. 能够主动提出有关树的问题,并能与同伴积极讨论。
3. 感知大树的生长变化,简单了解树对人和环境的作用。
4. 能积极与同伴一起探究问题,在探究中获得经验,能够简单地记录。
5. 以树为主题进行美工创造,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
6. 感受幼儿园的美,激发爱树、爱幼儿园的感情,培养爱护环境意识。
主题活动一:树木的秘密(科学)目的:1. 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幼儿园中的树木,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2. 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发现树木的不同特征。
3. 积极参与有关树木的探索活动,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树木的知识和经验。
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活动开始前,教师带领幼儿到院子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身边高低不同、颜色各异的树,教师向幼儿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从而引出本次活动内容。
2. 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1)教师通过多种角度教会幼儿区分两种树的特征(大小、厚薄、形状)(2)教师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的;表面有蜡质。
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的。
3.学习树的年轮在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树的年轮,并教会树的年轮方法,幼儿学会后,讲幼儿分组,分发记录卡片,让幼儿在园中找找书的年龄,并记录下来。
4.游戏结束(1)带领幼儿玩“树叶找家”的游戏。
教师分发树叶,让幼儿把树叶贴到相对应的树上,找找幼儿园中哪些是常绿树哪些落叶树。
(2)让幼儿交流大树的秘密有哪些,通过本次活动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树与人的关系。
主题活动二:树的想象(美术)目的:1. 能自主选择各种材料,对不同的“树”进行装饰2. 大胆运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大树3. 养成正确使用、有序收放材料的习惯。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活动开始,教师组织小朋友们坐好之后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哪些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