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7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25
904热工基础【最新版】目录一、热工基础的概念与重要性二、热工基础的基本原理三、热工基础的应用领域四、热工基础的发展趋势正文一、热工基础的概念与重要性热工基础,全称为热能工程基础,是一门研究热能的生成、转换、传输及利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等基础理论,以及热力设备、热力系统等实际应用。
在我国能源领域,热工基础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二、热工基础的基本原理热工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理:1.热力学原理:研究热能与其它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2.传热学原理:研究热能在不同介质中的传输规律,如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
3.燃烧学原理:研究燃料与氧气在特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过程,如燃烧反应动力学和燃烧过程的控制。
三、热工基础的应用领域热工基础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1.能源工程:包括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热工基础为这些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2.化工过程: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热工基础为化工过程提供热能转换和利用的技术支持。
3.冶金工业:钢铁、有色金属等,热工基础为冶金工业提供高温熔炼、热处理等关键技术。
4.航空航天:火箭推进、发动机燃烧等,热工基础为航空航天领域提供高性能热力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四、热工基础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热工基础在未来发展中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清洁能源技术的研究:热工基础将更加注重高效、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2.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热工基础将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3.热工系统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热工基础将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热工系统的智能化和优化运行。
总之,热工基础作为能源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热工基础复习资料对于学习热力学的学生来说,热工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热工基础是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基础。
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我们掌握热学基本概念、热学方程、热力学循环以及热力学系统等基本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复习这门课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复习热学基本概念。
热学基本概念包括热力学量、状态方程、热力学性质等,这些是热力学分析的基础。
通过学习这些概念,我们可以了解热力学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和表达式,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热力学的其他知识点,如热平衡、热传导和热传递等。
其次,我们需要复习热学方程。
热学方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等。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热能可以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不会减少。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循环的基础,它描述了能量在热机中的转化和传输。
热力学第三定律与热力学系统的熵有关,它帮助我们理解系统能量趋向熵增的规律。
复习这些方程可以加深我们对热力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我们还需要复习热力学循环。
热力学循环是热力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如汽轮机、内燃机、制冷机等等。
掌握热力学循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热力学中的第二定律,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最后,我们还需要复习热力学系统。
热力学系统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内部组分和能量的交换受到控制的物质系统。
对热力学系统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对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物质内能等概念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际问题的本质,为我们在工程中的设计提供帮助。
小结起来,复习热工基础需要我们掌握热学基本概念、热学方程、热力学循环以及热力学系统等基础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是后续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学科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复习。
希望能在复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补上,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232041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s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课程总学时:32 讲课:24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热工基础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主要讲述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理论、热能合理利用和热量传递规律,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解决热工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热力学和传热学两方面的热工理论知识,获得有关热科学的基本计算和解决有关热工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热力系统、平衡和可逆等概念;2.掌握热力学的基本定律;3.掌握热力循环和热力过程的基本分析方法;4.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的概念和基本定律;5.对典型的传热现象能进行分析和计算。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热力学系统、热力学平衡状态、可逆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基本理论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实质,建立能量守恒的概念;掌握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换热的基本定律,并学会对传热过程进行解剖处理和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
3.基本技能:通过对热力循环和热力过程的学习,能够把实际热工设备的工作过程进行相应的简化,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热力学定律进行分析计算;能对强化传热和减少传热损失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综合分析。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应采用课堂讨论、提问等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这门课有深刻的认识。
讲课过程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并播放相应的教学视频,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直观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热工基础第7章课后答案第七章思考题1. 什么情况下必须采用多级压缩?多级活塞式压缩机为什么必须采用级间冷却?答:为进一步提高终压和限制终温,必须采用多级压缩。
和绝热压缩及多变压缩相比,定温压缩过程,压气机的耗功最小,压缩终了的气体温度最低,所以趋近定温压缩是改善压缩过程的主要方向,而采用分级压缩、中间冷却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措施。
采用此方法,同样的压缩比,耗功量比单级压缩少,且压缩终温低,温度过高会使气缸里面的润滑油升温过高而碳化变质。
理论上,分级越多,就越趋向于定温压缩,但是无限分级会使系统太复杂,实际上通常采用2-4级。
同时至于使气缸里面的润滑油升温过高而碳化变质,必须采用级间冷却。
2. 从示功图上看,单纯的定温压缩过程比多变或绝热压缩过程要多消耗功,为什么还说压气机采用定温压缩最省功?答:这里说的功是技术功,而不是体积功,因为压缩过程是可看作稳定流动过程,不是闭口系统,在p-v图上要看吸气、压缩和排气过程和p轴围成的面积,不是和v轴围成的面积。
3. 既然余隙不增加压气机的耗功量,为什么还要设法减小它呢?答:有余隙容积时,虽然理论压气功不变,但是进气量减少,气缸容积不能充分利用,当压缩同量的气体时,必须采用气缸较大的机器,而且这一有害的余隙影响还随着增压比的增大而增加,所以应该尽量减小余隙容积。
4.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能否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为什么?答:蒸汽制冷循环所以采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是因为液体的膨胀功很小,也就是说液体的节流损失是很小的,而采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成本节省很多,但是对于空气来说,膨胀功比液体大的多,同时用节流阀使空气的熵值增加很大,从T-s图上可以看出,这样使吸热量减少,制冷系数减少。
5. 绝热节流过程有什么特点?答:缩口附近流动情况复杂且不稳定,但在缩口前后一定距离的截面处,流体的流态保持不变,两个截面的焓相等。
对于理想气体,绝热节流前后温度不变。
6. 如图7-15(b)所示,若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按122 351 运行,循环耗功量没有变化,仍为h2 h1,而制冷量则由h1 h4增大为h1 h5,这显然是有利的,但为什么没有被采用?答:如果按122 351运行,很难控制工质状态,因此采用节流阀,经济实用。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回复"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是一个涵盖广泛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这个主题的问题,并解释其背后的关键原理和应用。
一、热工基础热工基础是研究热能转化与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热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热力学和传热学两个方面。
1.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热平衡和热能转化规律的科学。
其基本定律包括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平衡定律表明,当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它们的温度相等;热力学第一定律表示能量守恒的原理,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恒定;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规定了热能转化的方向性,即自然界中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2. 传热学:传热学研究物质内部或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规律。
传热过程主要包括导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导热是指固体或液体中热量通过分子传导传递的过程;对流传热是指热能通过流体运输而传递的过程;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电磁辐射的方式使热量传递的过程。
掌握传热规律对于设计高效的热能转换和利用设备至关重要。
二、发动机原理发动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工业生产等领域。
根据工作物质的不同,发动机包括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种类型。
1. 内燃机:内燃机是一种热机,通过可燃物质在密闭腔体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并利用气体膨胀驱动活塞或转子进行工作。
内燃机按燃料的不同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汽油机通过点火将燃油与空气混合物点燃,柴油机则通过高压喷射燃油使其自燃。
内燃机按工作循环不同又可分为四冲程和两冲程。
2. 外燃机:外燃机是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的过程在燃烧室外进行的发动机。
最常见的外燃机是蒸汽机,通过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加热水生成蒸汽,利用膨胀驱动活塞进行工作。
外燃机通过驱动活塞或转子转动轴,进而带动机械设备工作。
三、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的关系与应用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而且在实际应用中相互补充、互相促进。
一、热工基础知识(一)、热力学基础1、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尺度,是物质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度量。
摄氏温标: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定为0℃,沸点定为100℃,在这个区域内划分100等分,每1等分为1度,单位为℃。
用t表示。
华氏温标: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定为320F,沸点定为2120F,在这个区域t1=1.8t+32 (0F)内划分180等分,每1等分为1度,单位为0F。
用t1表示。
绝对温标:又称热力学温标,每一度大小与摄氏温标相等,起点为物质内分子热T=t+273.15(K)运动完全停止时-273.15℃),单位为K。
用T表示。
2、压力1 bar 巴 =100000 pa 帕斯卡=0.1MPa1 psi 磅/平方英寸=0.0703 kgf/cm21 kgf/cm2 千克力/平方厘米 =98000 pa 帕1 mm aq. 毫米水柱=9.8 pa 帕1 mm hg 毫米汞柱=133.28 pa 帕1 m H2O 米水柱=9800 pa 帕=0.1 kgf/cm2 千克力/平方厘米工程上常将1大气压(B)看成1个工程大气压或0.1MPa,即B=1kgf/cm2,或B=0.1MPa 表压:通过压力表读出的压力,为绝对压力减当地大气压。
真空度:压力比大气压低的程度。
真空度=B-绝对压力3、热能:分子热运动强度的度量,是依靠温差传递的能量。
用Q表示1kcal=4.1868kJ1 kcal/h 大卡/时=1.163 W 瓦1 kW千瓦=860 kcal/h 大卡/时1 btu/h 英制热量单位/时=0.293 W瓦4、比热: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K所需要加入或放出的热量。
定压比热Cp:气体在加热或冷却时,如果保持压力不变,则其比热称为定压比热。
物体的吸(放)热量:Q=mCp(t2-t1)定容比热Cv :气体在加热或冷却时,如果保持体积不变,则其比热称为定压比热。
Cp>Cv绝热指数k:气体的定压比热与定容比热之比为气体的绝热压缩指数,k=Cp/Cv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mRTR:气体常数,8314/气体分子量,空气为287J/(kg.K)p:Pa,帕V:m3m:kgT:K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绝热过程:气体状态发生变化时,与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称为绝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