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装置动作逻辑
- 格式:doc
- 大小:315.50 KB
- 文档页数:17
发电机保护控制装置的功能和工作原理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发电机作为重要的电力装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发电机保护控制装置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发电机保护控制装置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功能1. 过电流保护功能过电流保护是发电机保护控制装置的核心功能之一。
它能够监测和识别发电机系统中的过电流情况,并在超过设定值时发出相应的信号,触发断路器跳闸,以保护发电机系统不受损坏。
2. 过负荷保护功能发电机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因负荷过大导致发电机温度升高,从而损坏设备。
过负荷保护功能能够监测发电机的负荷情况,并根据设定的负荷极限值判断是否过负荷,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发电机免受损坏。
3. 绕组温度保护功能发电机的绕组温度是发电机运行安全的重要指标。
发电机保护控制装置能够监测发电机绕组的温度,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温度数值。
一旦温度超过设定值,保护控制装置即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发出警报信号、降低负荷等,以保护发电机不受高温的损害。
4. 低电压保护功能低电压是发电机系统中常见的故障之一,会导致设备的异常运行。
发电机保护控制装置能够监测发电机系统的电压情况,一旦发现电压过低,即会触发报警,避免设备因低电压运行而受损。
5. 欠频保护功能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频率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发电机保护控制装置能够监测发电机系统的频率情况,一旦发现频率过低(欠频)的情况,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降低负荷、补偿电压等,以保持系统的平衡稳定。
6. 过电压保护功能过电压是发电机系统中常见的故障之一,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损坏。
发电机保护控制装置能够监测发电机系统的电压情况,一旦发现电压过高,即会触发保护措施,如跳闸、断开电源等,保护系统不受过电压的影响。
二、工作原理发电机保护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采集、判据逻辑处理、动作输出等几个主要步骤。
1. 信号采集发电机保护控制装置通过传感器采集发电机系统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关键参数的实时数据。
保护装置调试大纲保护装置调试大纲是为了确保保护装置在投入使用前能够正常工作而进行的一组测试和验证步骤。
以下是保护装置调试大纲的常见内容:1. 调试准备:确认调试人员和工具的到位。
确保保护装置已经安装并固定在相应的位置。
准备调试所需的软件和配置文件。
2. 电源检查:检查保护装置的电源是否正常,包括电压、电流等参数。
确保保护装置的电源插头和插座接触良好。
3. 外观检查:检查保护装置的外观是否有损坏或异常。
检查保护装置的各部分连接是否牢固。
4. 配置检查:确认保护装置的配置是否正确,包括保护功能、定值等。
检查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5. 测试保护功能:根据保护装置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测试。
例如,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
检查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是否正确。
在模拟故障条件下,测试保护装置的动作性能。
6. 测试通信功能:检查保护装置的通信参数是否设置正确。
测试保护装置与控制中心或其他相关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7. 测试报警功能:检查保护装置的报警功能是否正常工作,例如声音报警、灯光报警等。
在异常情况下,测试保护装置的报警性能。
8. 测试遥测、遥信功能:检查保护装置的遥测、遥信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在模拟正常情况下,测试遥测、遥信数据的准确性。
9. 测试遥控功能:检查保护装置的遥控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在模拟正常情况下,测试遥控操作的执行效果。
10. 测试录波功能:检查保护装置的录波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在模拟故障条件下,测试录波数据的记录和存储效果。
11. 调试结束:对调试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并编写调试报告。
对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优化,确保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继电保护实操精粹一、发电机差动保护(一)动作方程⎪⎪⎭⎫⎝⎛≤⎩⎨⎧+-≥≥00000z z z z dz z z z ddz d I I I I I I I K I I I >)( 式中:d I ——差动电流,N S d I I I ..-=z I ——制动电流,2..NS z I I I -=z K ——比率制动系数; 0dz I ——初始动作电流;S I .、N I .——分别为中性点及机端差动TA 二次电流;(二)动作特性IqIsId图1图中:d I ——动作电流;z I ——制动电流;qI——初始动作电流;gI——拐点电流;zK——比率制动系数。
由图1可以看出,纵差保护的动作特性由两部分组成:即无制动部分和有制动部分。
其优点是:在区内故障电流小时,它具有很高的动作灵敏度,在区外故障时,它具有较强的躲过暂态不平衡电流的能力。
(三)动作逻辑为提高发电机内部及外部不同相时故障时保护动作的可靠性,采用负序电压解除循环闭锁(即改为单相出口方式)。
出口图2(四)调整试验1、两侧差动电流通道平衡状况检查:图3aI、bI、cI、NI——分别为机端差动TA二次三相电流接入端子;'aI、'bI、'cI、'NI——分别为中性点差动TA二次三相电流接入端子。
操作试验仪,使其输出电流分别为e I 及5e I 的工频电流(二次额定电流),观察并记录屏幕显示的差电流。
再将试验仪A I 端子上的输出线分别接到bI 、'b I 及cI 、'c I 端子上,重复上述试验观察并记录。
要求屏幕显示电流值清晰、稳定,完全差动保护,记录的各差流的最大值应不大于2%e I 。
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不大于5%。
否则,应对被试通道重新进行调整。
(五)初始动作电流的校验 1、试验接线图4图中:A U 、B U 、C U ——分别为机端TV 二次三相电压接入端子;该型保护需校验解除循环闭锁的负序电压定值。
保护定值核对记录(实用版)目录1.保护定值核对记录的重要性2.保护定值核对记录的具体操作步骤3.保护定值核对记录的注意事项4.保护定值核对记录的意义和价值正文保护定值核对记录是保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电力系统中的保护定值核对记录,是指对电力系统中的保护装置的参数、定值、动作逻辑等进行检查、记录和核对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电力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定值核对记录的具体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保护装置进行检查。
检查保护装置的硬件是否完好,接线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故障或者异常。
其次,对保护装置的参数和定值进行核对。
核对保护装置的参数和定值是否与设计值相符,是否符合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
再次,对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进行核对。
核对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电力系统的运行规程。
在进行保护定值核对记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护定值核对记录需要定期进行,以保证保护装置的参数、定值、动作逻辑等的准确性。
其次,保护定值核对记录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以保证核对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次,保护定值核对记录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以保证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保护定值核对记录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保护定值核对记录可以保证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防止电力事故的发生。
其次,保护定值核对记录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再次,保护定值核对记录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一、继电保护装置的概述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保护设备,主要作用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对故障部位进行快速、准确地切除,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继电保护装置可分为过流保护、零序保护、差动保护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
二、过流保护的原理过流保护是一种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变压器或线圈感应出来的电流信号,通过比较与预设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故障。
当系统中发生过载或短路时,导致通过该线路的电流超过额定值,则会触发过流保护动作。
过流保护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故障区分出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
三、零序保护的原理零序保护是一种针对接地故障而设计的继电保护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变压器或线圈感应出来的零序电流信号,通过比较与预设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接地故障。
当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时,导致零序电流增大,触发零序保护动作。
零序保护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故障区分出单相接地和双相接地。
四、差动保护的原理差动保护是一种针对变压器、发电机等设备而设计的继电保护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将设备两端的电流信号进行比较,如果两端电流不相等,则说明设备内部发生了故障,触发差动保护动作。
差动保护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设备区分出三相差动和单相差动。
五、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元件、比较元件、判断元件和输出元件四部分组成。
测量元件包括变压器或线圈等感应器,用于感应系统中的电流或电压信号;比较元件包括比较器等逻辑元件,用于将测量元件感应到的信号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判断元件包括逻辑门等逻辑元件,用于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触发继电保护动作;输出元件包括继电器等执行元件,用于将判断结果转换成电信号,控制断路器等开关设备进行动作。
六、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继电保护装置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可靠性强等特点。
由于其工作原理简单,结构紧凑,因此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此外,继电保护装置还具有灵活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和配置。
差动保护工作原理差动保护是电力系统保护中常用的一种保护方式,主要用于检测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情况,并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扩大。
差动保护可以用于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如变压器、发电机、母线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差动保护是一种基于电流差值的保护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同一电路的两个或多个点的电流,来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差动保护一般采用主动式差动保护,也就是主动比较电流并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另外还有被动式差动保护,也就是被动接受其他装置的差动信号。
差动保护通常由一个差动继电器组成,该继电器上接入从变压器、发电机以及线路中取得的电流信号。
差动继电器接受这些电流信号,并通过比较这些信号的差异来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采样、比较和判定。
首先是采样。
差动继电器上接入从电气设备中取得的电流信号。
这些电流信号是通过采样装置采集而来的,通常采用电流互感器获取变压器、发电机以及线路中的电流信号。
采样装置会将采集的电流信号转换成适合差动继电器处理的信号,然后输入到差动继电器中。
接下来是比较。
差动继电器将接收到的电流信号进行比较,比较对象通常是同一电路中的两个或多个点的电流信号。
差动继电器会将这些电流信号进行差分运算,得到一个差值。
如果差值超过所设定的阈值,就会触发差动继电器的动作。
最后是判定。
差动继电器会根据比较得到的差值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如果差值超过阈值,差动继电器会发出警报信号,并向对应的断路器或开关发送信号,将故障路段进行隔离。
如果差值在阈值之内,差动继电器则认为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中,要特别注意的是阈值的设定。
阈值的大小与电气设备的特性有关,通常需要根据设备的额定电流和故障特性来确定。
阈值设置过小,容易造成误动作,阈值设置过大,容易漏检故障。
差动保护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简单、可靠的保护方式。
它可以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一旦发现故障可以迅速切除故障路段,保护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RCS —931AM 远跳功能一、基本原理RCS —931(利用光纤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利用数字通道,不仅实时交换两侧电流数据,同时也可以交换两侧开关量信息,其中包括远跳及远传。
(光纤通道传输的是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信号不会衰弱,优点是传输信号稳定,具有很高的可靠性)24V 光耦插件(OPT1)开入接点626为远跳开入。
保护装置采样得到远跳开入为高电平时,931装置就会起动远跳,经过校验处理,将信号转换成数字,利用光纤传输到对测的931A 保护,对侧确认收到远跳信号后再结合本侧的判据)收到经检验确认的远跳信号后,若整定控制字“远跳受本侧控制”整定为“0”,则开放出口继电器正电源,同时无条件起动A 、B 、C 三相出口跳闸继电器,并闭锁重合闸;若整定为“1”,起动A 、B 、C 三相出口跳闸继电器,并闭锁重合闸,但并不开放出口继电器正电源(也就是不提供跳闸回路电源),需本装置(931保护)总起动元件起动才开放出口继电器正电源,即需本装置总起动元件起动才能出口跳闸。
(说明一下装置总起动元件起动和保护起动是不同的概念。
装置总起动元件先起动(整定的很灵敏,只要电压,电流,或零序电压电流有稍大的变化,就会起动,然后装置进行计算,判断是不是故障,这样保护就避免了保护频繁起动),然后进入故障判别程序,然后才是各保护起动。
所以总起动元件起动,保护不一定起动二、远跳开入上图,当13TJR 、23TJR 接点闭合时,24V 光耦插件(OPT1)远跳开入接点1n626为高电平,保护装置采样得到远跳开入接点1n626为高电平,将向对侧保护装置传送远跳信号。
注:1n104为RCS —931 24V 光耦插件(OPT1)+24V 电源。
1n626为RCS —931 24V 光耦插件(OPT1)远跳开入接点。
1D*、4D*为RCS —931保护柜接线端子排。
4n*为CZX —12R 操作继电器箱背面接线端子。
13TJR 、23TJR 为CZX —12R 操作继电器箱内13TJR 继电器、23TJR 继电器的常开接点。
短路保护器工作原理
短路保护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路安全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电流的检测和控制。
当电路发生短路时,也就是电流突然增大到超过正常范围时,短路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路,以防止电流过大引发火灾、电击等危险。
短路保护器内部通常包含电流传感器和控制逻辑电路。
电流传感器会监测电流的大小,一旦检测到电流超过了设定的阈值,就会触发控制逻辑电路。
控制逻辑电路会迅速切断电路,使电流无法继续流过。
切断电路的方式通常是通过断开电路中的熔断器或触发电子开关来实现。
当短路保护器工作时,熔断器会熔断或电子开关会切断电路。
这样,电流就无法继续流动,从而保护了电路和相关设备的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短路保护器不仅可以检测短路,还可以检测过载情况。
当电流超过一定范围,但还不足以引发短路时,短路保护器也会发挥作用,切断电路以防止过载。
总的来说,短路保护器通过电流的检测和控制来保护电路的安全。
一旦电流超过设定的阈值,它会迅速切断电路,以防止电流过大引发火灾、电击等危险。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安全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和设备中。
保护装置工作原理
保护装置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响应异常情况的设备,以保护设备、系统或人员免受不安全或损坏的影响。
其工作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检测:保护装置通过感知特定的参数或事件来检测异常情况。
例如,温度保护装置可以感应到过高的温度,电流保护装置可以感应到过载电流。
2. 信号处理:一旦异常情况被检测到,保护装置会将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单元。
信号处理单元会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3. 判断:信号处理单元会根据先前设定的保护参数和逻辑判断是否需要触发保护操作。
例如,当温度超过设定的上限时,保护装置可以判断需要切断电路以防止设备过热。
4. 响应:一旦保护装置判断出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它会通过输出信号来触发相应的动作。
例如,保护装置可以切断电路、关闭阀门、启动报警装置等。
5. 复位:在故障修复后,保护装置通常需要进行复位操作,以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并重新启用受保护设备或系统。
总体来说,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涉及检测、信号处理、判断、响应和复位等步骤,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不同类型
的保护装置根据具体应用领域和需求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和技术。
低周低压减载保护原理及动作逻辑摘要:当电力系统在稳定运行的时候,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发出的全部有功功率等于用户消耗的所有有功功率。
电力系统中全部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的总和,在任何时间点都等于此系统中用电设备有功功率和网络中的有功损耗的总和。
但是由于有功负荷是经常变化的,有功负荷的任何变动都会立即引起发电机输出电磁功率的变化,这时发电机转轴上的转矩平衡会被打破,发电机转速也将发生变化,系统的频率就会随之发生偏移。
每当系统中的有功功率出现不足时,就会引起系统频的率下降,有功功率的缺额越大,频率也将下降越多。
若是有功功率缺额超出了系统自身正常调节能力时,就会影响电能质量,并且会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带来非常严重后果。
因此预防系统低频运行是非常有必要的,低周低压减载保护装置在低频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低周减载装置的保护原理以及其动作的逻辑,进一步阐述低周减载的原理和应用。
关键词:低周减载原理动作逻辑1低频运行的危害1.1低频运行对发电机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当频率下降时,汽轮机会由于叶片的震动变大,影响使用寿命,严重时可能产生裂纹。
我国电网的频率为50Hz,当频率低至45Hz附近时,有一些汽轮机的叶片就可能因共振而发生断裂,造成非常严重的事故。
当频率下降到47~48Hz的时候,由异步电动机驱动的风机,水泵,和磨煤机等火力电厂厂用机械的出力会随之下降,火电厂的锅炉和汽轮机的出力也会下降,引发火力电厂发电机所发出的有功功率下降。
若是这种趋势不能及时的制止,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致使电力系统频率下降到很危险的程度,可能会出现频率崩溃,引发大面积的停电,甚至可能使整个电力系统瓦解。
当电力系统频率下降时,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就会增加,此时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的无功损耗会增加,从而使系统的电压下降。
频率的下降还会导致励磁机出力下降,发电机电动势下降,全系统电压水平会因为频率的下降而降低。
如果电力系统原来的电压水平不够高,在频率下降严重时,就可能会出现电压快速的下降,出现电压崩溃,引发大面积停电,甚至整个系统随之瓦解。
主变保护装置原理主变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保护装置,用于保护电力系统中的主变压器。
主变保护装置通过检测主变的电流、电压和温度等参数,以及与其相关的保护逻辑,实现对主变的保护和控制。
主变保护装置的原理主要包括测量原理、比较判断原理和动作原理三个方面。
测量原理是主要的基础,主要是通过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对主变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测量。
电流互感器将主变的电流变换为比例较小的次级电流,通过次级电流传感器进行测量。
电压互感器将主变的电压变换为比例较小的次级电压,通过次级电压传感器进行测量。
同时,测量原理还包括对主变温度的测量,通常采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如热电偶或温度变送器等。
比较判断原理是主变保护装置中的核心环节,主要是通过比较测量得到的电流、电压和温度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主变是否处于异常状态。
比较判断的依据通常是主变的额定参数和工作条件,比如主变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频率、额定温度等。
若测量值超过或不满足设定值范围,则认为主变存在异常,触发相应的保护动作。
动作原理是主变保护装置实施保护的具体手段。
当比较判断结果确认主变处于异常状态时,主变保护装置会采取相应的保护动作,从而保护主变不受损害。
常见的保护动作包括断开主变的电源供应,切断主变与电力系统之间的连接,保护设备的出口开关动作等。
除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外,主变保护装置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和特点。
例如,主变保护装置通常具有灵敏度高、动作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在主变发生异常时迅速作出保护动作。
另外,主变保护装置还可以实现对主变的状态监测和在线诊断等功能,通过对主变的状态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判断主变的设备状况是否正常。
总的来说,主变保护装置通过测量、比较和判断主变的电流、电压和温度等参数,实现对主变的保护和控制。
主变保护装置的实施原理是基于对主变正常工作状态和异常状态的判别,以及相应的保护动作。
同时,主变保护装置还具有灵敏度高、动作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可以实现主变状态的监测和诊断等功能。
继电保护装置由哪些部分组成?
继电保护装置通过正常运行和短路故障电气的参数不同,迅速做出反应,从而达到保护电力系统的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测量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1.测量部分。
测量部分是测量被保护对象的电气参数,与给定的整定值进行比较,从而判定保护是否需要启动。
2.逻辑部分。
逻辑部分根据测量部分的参数、性质、输出状态等出现的顺序或者组合,使保护装置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做出指令判断。
3.执行部分。
收到逻辑部分发出的指令后,执行指令,如跳闸、发出信号、不动作等。
DSA3141DSA2151氮氢压缩同步电动机保护DSA3141DSA2151二氧化碳同步电动机保护DSA3141异步电动机保护逻辑图(脱硫泵、再生泵、变脱泵、脱硫冷水泵、脱硫热水泵、合成循环水泵、1#、2#、4#、5#脱硫罗茨风机、2#、3#尿素循环水泵、三胺空压机、三胺熔盐泵、三胺尾气风机、三胺载气风机)(1#-6#脱碳泵)(液氨泵)(1#-3#尿素循环水泵,2#、3#未有联锁合闸)(3#、6#脱硫罗茨风机)DSA3119 10KV线路保护逻辑图DSA3112 10KV母联保护逻辑图DSA3116 10KV动力变保护逻辑图DSA2324 35KV主变保护逻辑图DSA2119 35KV线路保护逻辑图DSA2112 35KV母联保护逻辑图南自PDS741 35KV 4#进线差动保护逻辑图RCS9613CS 35KV 2#进线差动保护逻辑图TDR931H系列(母联)TDR931系列(变压器、线路)TDR934系列(电动机)北京四方CSC-283系列(电动机)压板排查情况经排查现同步机中的联锁都经过压板,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2#二氧化碳压缩机的二尿超压联锁虽然已经经过压板,但是没有接遥信点,在发生超压联锁动作跳闸时,不发出超压信号,分析原因为:二尿超压联锁动作时会同时跳3台二氧化碳压缩机,同时3#二氧化碳发出超压联锁信号,这样值班员可以知道3台压缩机跳车的原因是超压联锁动作。
二期尿素高压开关柜问题:I、II段联络柜10108过流1段定值联跳二期尿素1#进线柜10101,现已将保护其中软压板退出,将联跳进线的控制线拆除,消除隐患。
35KV4台主变保护经过压板但保护中的复压过流和速断联跳10KV母联柜。
保护装置工作原理
保护装置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故障检测、信号采集、决策判断和执行控制四个方面。
在电力系统中,保护装置的主要任务是检测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故障扩大,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中,故障检测是保护装置的首要任务。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例如短路故障或过压故障,保护装置需要通过检测电流、电压等信号的变化来判断系统是否故障,并辨识故障类型和位置。
为了进行故障检测,保护装置通常会采集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处的信号。
这些信号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
保护装置会将这些信号进行采样和转换,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在信号采集完成后,保护装置会利用各种算法和逻辑来进行决策判断。
根据信号的变化和采集的数据,保护装置可以判断出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并进一步确定故障的类型和位置。
这样的决策判断是基于预先设定的保护动作条件和规则,以及经验模型和故障数据库。
最后,当保护装置完成故障判断后,会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护电力系统。
这些控制措施可以包括断路器的动作、电力系统的切换等。
保护装置通常通过与其他设备的接口进行通信,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
总的来说,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包括故障检测、信号采集、决
策判断和执行控制四个方面。
通过这些步骤,保护装置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安全继电器的原理
安全继电器是一种常用于电气控制线路中的保护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电路连接: 安全继电器通过电气连接与被保护设备相连,将
电流传递到控制回路中。
2. 输入信号检测: 安全继电器通过输入信号来检测被保护设备
的状态。
输入信号可以是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
3. 信号处理: 安全继电器接收到输入信号后,会对其进行处理。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信号放大、滤波、比较等操作。
4. 判断逻辑: 经过信号处理后,安全继电器会根据设定的判断
逻辑来确定被保护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常见的判断逻辑有上下限比较、滞后判断等。
5. 输出控制: 当安全继电器判断出被保护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时,会触发输出控制信号。
输出控制信号可以是开关信号、报警信号或紧急停机信号等。
6. 外部接口: 安全继电器还通常具有外部接口,用于与其他设
备进行通信。
通过外部接口,安全继电器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监测与故障排除等功能。
总体来说,安全继电器的原理是通过检测被保护设备的输入信
号,经过信号处理和判断逻辑后,触发相应的输出控制信号,来实现对被保护设备的安全保护。
双母线接线失灵保护动作逻辑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1 概述双母线接线失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在电力系统中,母线是将发电机、变压器和负荷等电力设备连接起来的重要节点。
双母线接线失灵保护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接线故障导致的母线故障,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供电。
该篇文章将对双母线接线失灵保护的动作逻辑进行详细探讨。
文章首先介绍了该保护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接着,文章将系统地分析了双母线接线失灵保护的动作逻辑要点,并详细阐述了每个要点的原理和功能。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该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文章的后续部分将围绕双母线接线失灵保护的动作逻辑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通过对保护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关键参数的分析,文章将探讨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和相应的保护动作,以及如何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调试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双母线接线失灵保护动作逻辑的研究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供电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保护系统,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双母线接线失灵保护动作逻辑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着重讨论双母线接线失灵保护动作的逻辑要点。
具体而言,我们将讨论两个关键要点。
首先,我们将介绍双母线接线失灵保护动作的逻辑要点1,详细解释该逻辑沟通的原理和流程。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双母线接线失灵保护动作的逻辑要点2,探讨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作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讨论的要点。
同时,我们还将展望未来,探讨双母线接线失灵保护动作逻辑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对双母线接线失灵保护动作逻辑进行系统性的探讨和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
变压器接地保护的工作原理
变压器接地保护是一种用于保护变压器和输电线路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完整性的保护措施。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自动接地装置:变压器接地保护通常通过自动接地装置实现。
自动接地装置是一种感应式装置,其通过检测变压器的中性点电压是否为零来确定是否发生接地故障。
2. 电流检测:自动接地装置通过检测变压器中性点电流来实现接地故障的检测。
当变压器中性点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将通过接地装置,装置则会触发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动作。
3. 动作逻辑:当自动接地装置检测到变压器中性点电流超过预设的阈值时,保护装置会接收到信号,并发出命令/信号,使
得变压器的高压侧和低压侧断路器跳闸,切断故障电流的路径。
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电流通过变压器中性点流向地。
4. 故障指示:当保护装置发生动作时,通常还会有指示灯或声音警报等方式来提醒维护人员发生了接地故障。
总结来说,变压器接地保护通过检测变压器中性点电流,一旦检测到异常的接地电流,会触发保护装置进行断开变压器高低压侧电源的动作,以防止接地故障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
负序电压继电器工作原理一、引言负序电压继电器是一种常见的保护继电器,用于检测电力系统中的负序电压,并在异常情况下触发相应的保护动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负序电压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包括负序电压检测、电压比较、动作逻辑、机械传动和返回机制等方面。
二、负序电压检测负序电压继电器通过负序电压检测电路来检测电力系统中的负序电压。
在三相三线制电力系统中,正常状态下各相电压是对称的,负序电压为零。
当电力系统出现不对称故障时,会产生负序电压。
负序电压检测电路通过滤波器和放大器等元件,从系统中提取负序电压信号,并将其送入后续处理电路。
三、电压比较负序电压信号经过处理后,需要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触发保护动作。
电压比较器是实现这一功能的电路,它将输入的负序电压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
通常情况下,比较器采用滞回比较器或窗口比较器,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四、动作逻辑负序电压继电器的动作逻辑是指根据比较器的输出电平信号,触发相应的保护动作。
一般情况下,当输入的负序电压信号超过阈值时,比较器会输出高电平信号,触发执行机构动作;当输入的负序电压信号低于阈值时,比较器会输出低电平信号,使执行机构保持原位或返回。
此外,动作逻辑还可以通过与门、或门等逻辑门实现复杂的保护功能。
五、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实现负序电压继电器保护动作的机械部分。
它根据动作逻辑的输出电平信号,通过连杆、凸轮等机械元件,驱动触点发生相应的动作。
在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保护动作包括断开断路器、跳闸等。
机械传动部分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在多次动作后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六、返回机制在电力系统中,保护装置在完成保护动作后需要自动返回至原位,以便下一次的保护动作。
负序电压继电器的返回机制通常由弹簧、永磁体等元件实现。
当动作逻辑输出低电平信号时,执行机构在弹簧或永磁体的作用下返回至原位。
在返回过程中,机械部分应保证触点可靠地恢复至初始状态,以避免误动或拒动的情况发生。
DSA3141DSA2151氮氢压缩同步电动机保护
DSA3141DSA2151二氧化碳同步电动机保护
DSA3141异步电动机保护逻辑图
(脱硫泵、再生泵、变脱泵、脱硫冷水泵、脱硫热水泵、合成循环水泵、1#、2#、4#、5#脱硫罗茨风机、2#、3#尿素循环水泵、三胺空压机、三胺熔盐泵、三胺尾气风机、三胺载气风机)
(1#-6#脱碳泵)
(液氨泵)
(1#-3#尿素循环水泵,2#、3#未有联锁合闸)
(3#、6#脱硫罗茨风机)
DSA3119 10KV线路保护逻辑图
DSA3112 10KV母联保护逻辑图
DSA3116 10KV动力变保护逻辑图
DSA2324 35KV主变保护逻辑图
DSA2119 35KV线路保护逻辑图
DSA2112 35KV母联保护逻辑图
南自PDS741 35KV 4#进线差动保护逻辑图
RCS9613CS 35KV 2#进线差动保护逻辑图
TDR931H系列(母联)
TDR931系列(变压器、线路)
TDR934系列(电动机)
北京四方CSC-283系列(电动机)
压板排查情况
经排查现同步机中的联锁都经过压板,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2#二氧化碳压缩机的二尿超压联锁虽然已经经过压板,但是没有接遥信点,在发生超压联锁动作跳闸时,不发出超压信号,分析原因为:二尿超压联锁动作时会同时跳3台二氧化碳压缩机,同时3#二氧化碳发出超压联锁信号,这样值班员可以知道3台压缩机跳车的原因是超压联锁动作。
二期尿素高压开关柜问题:I、II段联络柜10108过流1段定值联跳二期尿素1#进线柜10101,现已将保护其中软压板退出,将联跳进线的控制线拆除,消除隐患。
35KV4台主变保护经过压板但保护中的复压过流和速断联跳10KV母联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