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司法卷二《刑法》基础模拟题(1)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7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前预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犯罪中,只有特殊主体才能构成的是哪一罪名? A.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D.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 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第352条的规定,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根据《刑法》第398条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该条第1款规定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第2款又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犯前款罪。
根据《刑法》第294条的规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根据《刑法》第376条规定,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能由预备役人员构成。
因此,正确答案选D。
2.下列哪种情形构成诬告陷害罪? A.甲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曹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曹某失去晋升机会 B.乙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实施恐怖活动的人而向其提供资金”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 C.丙捏造同事贾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写成500份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 D.丁匿名举报单位领导王某贪污救灾款50万元。
事后查明,王某只贪污了救灾款5000元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243条的规定,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犯罪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2)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目的。
但是被诬陷者是否实际受到刑事追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3)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机关告发他人有罪的行为。
首先,有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即没有事实根据虚构他人犯罪的事实。
捏造的必须是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仅仅是违反道德或者一般违法的事实,不成立本罪。
其次,诬告陷害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他人。
再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机关告发。
2016司法考试⼆卷《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1) ⼀、单项选择题 1.张某涉嫌故意杀⼈,李某为张某委托了辩护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李某不能查阅、摘抄、复制的材料是:( ) A.关于张某故意杀⼈的证⼈证⾔ B.检察院签发的对张某的逮捕证 C.检察院对张某的起诉意见书 D.批准逮捕决定书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有阅卷权,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6条的规定,辩护律师⾃⼈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经⼈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会见和通信辩护律师⾃⼈民法院受理案件之⽇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常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经⼈民法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被告⼈会见和通信⽽查阅证⼈证⾔则是辩护律师要到审判阶段才具有的权利 2.张某今年25岁,在⼀家公司打⼯,因为盗窃⽽被推上了法院的刑事被告席。
下列⼈员中,可以为张某委托辩护⼈的是:( ) A.张某的表姐,在某⼤学任教 B.张某所在的公司 C.张某的同学,在某科研场所做临时⼯ D.张某的⼯友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犯罪嫌疑⼈、被告⼈可以⾃⼰委托辩护⼈,也可以由其法定代理⼈、近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为其委托辩护⼈ 3.下列何种情况下,在被告⼈没有委托辩护⼈时,法院"应当"为被告⼈指定辩护⼈?( ) A.在⼀起团伙盗窃案件中,被告⼈陈某、肖某委托了辩护⼈,⽽李某没有委托辩护⼈ B.王某涉嫌故意杀⼈,审理时不满18周岁,没有委托辩护⼈ C.张某涉嫌故意伤害,被⼈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民法院认为起诉意见和移送的案件证据材料可能影响正确定罪量刑的 D.外国⼈约翰涉嫌诈骗,被⼈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没有委托辩护⼈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4条以及《刑诉解释》第37条的规定,被告⼈没有委托辩护⼈⽽具有下列情形之⼀的,⼈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1)盲、聋、哑⼈或者限制⾏为能⼒的⼈;(2)开庭审理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3)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没有委托辩护⼈⽽具有下列情形之⼀的,⼈民法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1)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的;(2)本⼈确⽆经济来源,其家庭经济状况⽆法查明的;(3)本⼈确⽆经济来源,其家属经多次劝说仍不愿为其承担辩护律师费⽤的;(4)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已委托辩护⼈的;(5)具有外国国籍的;(6)案件有重⼤影响的;(7)⼈民法院认为起诉意见和移送的案件证据材料可能影响正确定罪量刑的所以,ACD属于"可以"的情形 4.某市⼈民法院受理陈某盗窃案后,因陈某系未成年⼈,即指定律师⾼某作为陈某的辩护⼈。
2016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试题及答案2016下半年司法考试即将到来,司法考试的备考过程中充满着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每一位考生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司法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关于司法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6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试题及答案1[单选题]甲某见自己的弟弟遭一个流氓毒打,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进攻,被迫自卫还击。
正在这时,便衣民警乙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甲某以制止殴打。
甲某以为乙某是流氓的同伙,随即捡起一块砖头将乙某砸成重伤。
甲某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正当防卫B.过失伤害C.意外事件D.故意伤害【正确答案】C2[单选题]某甲骑摩托车违章撞伤某乙,造成某乙腿部表皮破裂。
某甲送乙到医院治疗,护士未作皮试,即给乙注射破伤风针,乙因药物过敏而死,甲的行为对乙的死亡而言属于A.意外事件B.交通肇事罪C.过失的重伤罪D.过失杀人罪【正确答案】A3[单选题]王某是李某的领导,又是李某的邻居,因李某不务正业,经常不上班,王某将李某开除,致李某怀恨在心。
某日,李某故意打伤王某的妻子,王某找李某理论继而发生厮打。
此时,李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将王某刺死,则李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防卫过当C.可以免予刑事处罚D.构成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D4[单选题]某甲是精神病患者,一日突然手持匕首追杀某乙,甲将乙逼到一房屋的角落里,乙在无处可逃的情况下,顺手将桌上的花瓶拾起扔向甲,致使甲右眼失明,乙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犯罪行为【正确答案】A5[单选题]张某系公安人员,一日着便衣执勤,车上遇劫匪有5人且持有凶器,便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未能站出来制止劫匪的行为,致使多名旅客伤亡且财物被劫,张某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不构成犯罪D.不作为犯罪行为【正确答案】D6[单选题]孙某持刀抢劫赵某财物,赵某夺下孙某的刀,并将孙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孙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国际刑法试题2016年(总分:78.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40分。
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总题数:40,分数:40.00)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1.00)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解析: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应以制定法为依据,排斥习惯法,故A项错误。
根据《立法法》第8条第4项,关于犯罪和刑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故B项错误。
刑法只禁止犯罪化,强化惩罚或对行为人不利的法律追溯既往,对非犯罪化,弱化惩罚或有利于行为人的法律则允许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故C项正确。
刑法分则中部分条文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的特征,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之所以采取这种简单罪状的方式,往往是因为这些犯罪的特征为众人所知,无须具体描述,所以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故D项错误。
2.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分数:1.00)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
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
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
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人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
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D.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
2016年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真题答案及解析(1)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真题答案及解析,以下为单项选择题部分。
1.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正确?A.“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当然适用于不作为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B.在特殊情况下,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不需要行为人具有作为可能性C.不真正不作为犯属于行为犯,危害结果并非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要素D.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均存在不作为犯【答案】D【考点】不作为犯罪【解析】A项错误。
“法无明文规定不作为罪”的原则适用于所有犯罪类型,不作为犯罪亦不例外;但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并不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而有可能来源于生活经验(理论上称之为“开放的构成要件”)。
B项错误。
作为可能性的具备是成立不作为犯罪的必备条件,不具备此条件,不作为犯罪即不成立。
C项错误。
不真正不作为犯并非单纯的不作为即可成立,而是必须其不作为导致一定的法定后果才成立。
D项正确。
不作为只是一种实施犯罪的方式,原则上所有犯罪类型均有不作为方式存在的空间。
2.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正确?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
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
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
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C.丙酒后开车被查。
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
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D.丁敲诈勒索陈某。
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
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答案】C【考点】刑法因果关系【解析】A项错误。
王某的财产损失是由乞丐独立导致的,而不可归责于甲,甲只需对其导致的伤害后果负责。
B项错误。
虽然在追杀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介入了被害人自身行为,但这一介入因素并不异常,不能阻却追杀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
2016年司法卷二《刑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016年司法卷二《刑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迎战2016司法考试,赢在起点。
考试专栏给你提供合理有效的司法科目备考及考点试题攻略。
一、单项选择题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论理解释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
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B、抢劫和绑架行为C、盗窃和绑架行为D、绑架行为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B、行为犯C、危险犯D、举动犯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
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
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
A、犯罪预备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7、( A )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B、侦查的时候C、起诉的时候D、审判的时候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
A、10年以上15年以下B、5年以上15年以下C、5年以上 11年以下D、6年以上11年以下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D )。
A、累犯B、未成年人犯罪C、立功D、犯罪动机10、防卫过当是指( 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刑罚概说)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某甲因盗窃罪案发被捕,在侦查人员对其审讯期间,交代了自己与李某诈骗4万元犯罪的事实,并提供了同案犯李某可能隐匿名的地点,根据这一线索,侦查机关顺利将李某追捕归案。
对某甲的盗窃罪如何处罚:( )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对立功情节的量刑规定。
有一般立功表现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知识模块:刑罚概说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B.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如果经过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C.对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D.累犯可以适用假释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对量刑和减刑的相关规定。
在假释期间又犯新罪的,应将新罪判处刑罚,并与前罪的剩余刑期进行并罚,行为人不构成累犯,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中,应该是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C选项中,对所列举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有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限制。
对于累犯,不得假释,所以D选项也错误。
知识模块:刑罚概说3.特殊预防是指:( )A.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B.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过去所犯的罪C.特殊形式的一般预防D.预防犯罪分子向其他人传播犯罪方法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特殊预防的理解。
特殊预防,是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
知识模块:刑罚概说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51-90题,每题2分,共80分。
4.甲犯故意伤害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国防利益罪)模拟试卷1(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李某和邓某在一年内共盗割二十公里长的公用通信电缆,变卖后得款16000余元。
由于二人的盗割行为,导致某通信干线中断十余次。
对李某、邓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盗窃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法条竞合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问题。
两行为人盗割公用通信电缆一行为触犯两罪名,因此为想象竞合。
3.郑某与朋友聚会喝了不少啤酒后仍坚持驾车离去,途中撞上电线杆,造成车辆损坏。
对郑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危险驾驶罪√B.交通肇事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未造成严重后果,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驾驶罪。
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可得知郑某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
4.王某在一晚上携带钢锯、管钳、扳手等作案工具,盗窃路名牌4个、十字路口标志牌2个、限速标志牌2个,限重标志牌1个,危害公共安全。
对王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破坏交通设施罪√B.盗窃罪C.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D.盗窃交通标识不会危害到公共安全,王某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破坏交通设施罪。
根据《刑法》第117条的规定,故意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已经或者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
2016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及答案大家都知道司法考试二卷的考题全部都是选择题,刑法是司法考试二卷的重要考查科目之一,针对司法考试刑法科目司法考试网为你收集整理了如下试题。
如何才能够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了?在复习的过程中最好的方法是一边复习,一边做习题巩固,司法考试频道为您整理提供“2016年司法考试二卷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刑法总论一、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的适用。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罚。
1、甲乙二人于97年2月在结扎手术证明书上偷盖医院印章,伪造4份医院证明出售给他人,获利400元,1997年11月案发。
甲乙二人的行为:A.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B.构成伪造事业单位证件罪C.不构成犯罪;D.构成非法经营罪2.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县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
发现该信举报该县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
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
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
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甲某构成包庇罪。
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甲某不构成犯罪3.某甲为某国有医药公司负责人之一,该公司将销售任务按地区分片发包给个人,规定承包人上交固定的承包费用。
职工某乙担心不能完成承包定额不敢承包某片的销售工作。
某甲因为是公司领导,按规定不许出面承包,就动员某乙承包,并说二人合伙销售,保证不会赔本。
某乙便承包某片的销售任务。
某甲和某乙共同在该片进行销售业务,盈利甚多。
某甲向某乙索要分成15万元。
A.某甲构成受贿罪B.某甲构成索贿罪C.某甲不构成犯罪D.某甲构成非法经营罪(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行相适应原则:A.对累犯从重处罚;B.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C.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D.对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刑法的适用范围(一)空间效力1、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在轮船上的一美国乘客甲某遭到在岸上的英国公民乙某枪击身亡。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刑罚概说)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某甲因盗窃罪案发被捕,在侦查人员对其审讯期间,交代了自己与李某诈骗4万元犯罪的事实,并提供了同案犯李某可能隐匿名的地点,根据这一线索,侦查机关顺利将李某追捕归案。
对某甲的盗窃罪如何处罚:(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B)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如果经过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C)对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D)累犯可以适用假释3 特殊预防是指:( )(A)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B)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过去所犯的罪(C)特殊形式的一般预防(D)预防犯罪分子向其他人传播犯罪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51-90题,每题2分,共80分。
4 甲犯故意伤害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
在监狱劳动改造期间,司法机关发现甲以前还犯有强奸罪,又按数罪并罚的规定判处甲有期徒刑13年。
本案中,哪些刑罚权得到了运用:( )(A)制刑权(B)求刑权(C)量刑权(D)行刑权5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数罪并罚,管制的最高刑期不超过2年,拘役的最高刑期不超过1年,有期徒刑不超过20年(B)刑法中的“以上”、“以下”、“以内”都包括本数在内(C)被害人在追诉时效内提出控告的,追诉时效延长(D)最高法定刑是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经过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可不受追诉时效限制6 免予刑事处罚是指:( )(A)宣告有罪,免予刑罚处罚(B)宣告无罪,免予刑罚处罚(C)宣告有罪,免予刑罚处罚,但可适用非刑罚处理方法(D)不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免予刑罚处罚7 依据《刑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应当从重处罚的有:( )(A)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B)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C)向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D)国家工作人员妨害作证、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的8 关于刑罚的目的,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一般预防的对象不是犯罪人(B)特殊预防是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C)特殊预防的途径之一是对极其严重的犯罪人适用死刑,永远剥夺其犯罪的能力(D)预防犯罪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犯罪人不能犯罪,不敢犯罪乃至不愿犯罪9 有权执行刑罚的特定机构包括:( )(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C)监狱、矫正机构或者其他执行机关(D)人民法院10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情节中属于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是:( )(A)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C)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D)防卫过当11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A)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C)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减轻处罚(D)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2 下列关于刑罚目的和功能,说法正确的有:( )(A)刑罚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人(B)一般预防的对象是所有的犯罪人(C)刑罚对犯罪人的功能表现为消除再犯的条件,个别威慑和教育感化(D)刑罚对犯罪人之外的其他人的功能,表现为对一般公民的威慑、教育和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安抚、补偿1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对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不法侵害不能实行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行为必须损害另一合法利益,所以未损害另一合法利益的行为不可能成立紧急避险(C)甲欲杀乙,故意将下了毒的饮料让丙给乙送去,结果乙喝了下毒的饮料中毒身亡,甲与丙构成共同犯罪(D)甲某指使乙某作伪证,甲某属于教唆犯13 甲为了杀乙,于2013年9月12日先后三次向乙的水杯中投毒,投放的剂量分别100mg、200mg、300mg。
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检测题及答案解析(1) 一、单项选择题 1.张某因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三年,缓刑期满后三年张某又犯间谍罪,则张某:() A.构成一般累犯 B.构成特别累犯 C.不构成累犯,因为后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D.不构成累犯,因为缓刑执行期满后不符合累犯构成条件 2.陈某原系某乡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在某厂征用村里土地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作废收款收据等手段套取征地补偿费9万元,据为己有()A.陈某构成侵占罪B.陈某构成贪污罪C.陈某构成诈骗罪D.陈某构成职务侵占罪 3.张某为了发财致富便使用红糖和淀粉加工生产了300箱假“板蓝根冲剂”,分6次售出,得赃款250000元,张某的行为应构成:()A.非法经营罪B.诈骗罪C.生产、销售假药罪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4.甲某是我国某通讯社的高级编辑,应香港某报社记者之请,设法在为其搞有关对台政策一份机密文件。
按规定该文件只下发到社长一级,通讯社只有社长那里有一份。
甲某到社长办公室时发现该文件就放在桌上,乘社长不注意将文件拿出复制一份,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香港某报社记者。
香港某记者为了表示感谢,给其20000港元。
甲某的行为() A.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B.构成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受贿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C.构成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D.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 5.甲某遭到乙某等三人的无端殴打,并被乙某用刮刀刺伤。
甲某急忙夺路跑走,此时,乙某等人高呼:“抓小偷!”。
路人丙某不明真相,上前抓住甲某。
甲某一时难以挣脱,不得已刺伤丙某,得以脱身。
事后查明,甲某被乙谋刺成重伤,甲某给丙某造成轻伤害。
2016司法考试二卷模拟试题及答案2016下半年司法考试即将到来,司法考试的备考过程中充满着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每一位考生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有效率的复习,赢得考试的胜利呢?司法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司法考试二卷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关于司法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6司法考试二卷模拟试题及答案【连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4题。
李某找到孙某为他开汽车运送一批假烟到邻县去卖,但在运输过程中被工商所查获。
工商所依法将假烟和运送假烟的汽车扣押,并罚款1000元,责令于该月15日交清。
李某拒绝罚款,与孙某合议将被扣押的汽车偷回。
当晚12时许,李某携带斧头等工具与孙某潜迸工商所院内,将大门锁砍断,欲驾驶汽车冲出院外。
但就在其要打开车门一刹那,值班的工商所工作人员许某大声喝住,从值班室追赶出来,拦住李某。
李某抓起斧头将许某砍伤,与孙某驾驶汽车离去。
为了逃脱追捕,孙某将车速调至最大。
结果正好金某和赵某路过,赵某为了躲避迎面飞驰而来的汽车将另一行人冯某碰倒,导致其骨盆破裂和小腿粉碎性骨折(后变成终生残疾),自己则是大腿骨折。
而金某被汽车撞倒在地。
孙某欲下去看看,李某拦住他说:“别管了!逃命要紧!”金某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后得知金某是李某的仇人,李某早就在预谋如何杀掉金某。
第1题赵某碰倒冯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评价?( )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紧急避险C.不需负刑事责任D.需要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答案】BC【解析】根据《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紧急避险是采用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以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因此被排除在犯罪之外。
《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由于紧急避险是两种法益之间的冲突,故应以尽可能小的损害去保护另一法益。
进行法益衡量时,要考虑危险的紧迫性与重大性、危险源的具体情况、损害行为的程度、当事人的忍受义务等等。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
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当然适⽤用于不作为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B.在特殊情况下,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不需要⾏行为⼈人具有作为可能性C.不真正不作为犯属于⾏行为犯,危害结果并⾮非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要素D.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均存在不作为犯2.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
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
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
⼄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C.丙酒后开车被查。
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
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D.丁敲诈勒索陈某。
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
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3.关于刑事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第⼀一次吸毒产⽣生幻觉,误以为伍某在追杀⾃自⼰己,⽤用⽊木棒将伍某打成重伤。
甲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B.⼄乙以杀⼈人故意⼑刀砍陆某时突发精神病,继续猛砍致陆某死亡。
不管采取何种学说,⼄乙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C.丙因实施爆炸被抓,相关证据⾜足以证明丙已满15周岁,但⽆无法查明具体出⽣生⽇日期。
不能追究丙的刑事责任D.丁在14周岁⽣生⽇日当晚故意砍杀张某,后⼼心⽣生悔意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张某仍于次⽇日死亡。
应追究丁的刑事责任4.农民甲醉酒在道路上驾驶拖拉机,其认为拖拉机不属于《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的机动车。
刑法测试题答案一、单选1.D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
若甲没有将被害人的衣服点燃,被害人就不会为灭火而跳入河中溺水身亡。
因此,甲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选项B说法正确。
倘若没有乙的放火行为,被害人就不会冒死冲入大火中,也就不会被烧死。
因此,乙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选项C说法正确。
丙在高速公路上将被害人推下车,才导致被害人被后面的车辆轧死。
因此,丙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选项D说法错误。
虽然丁的行为给被害人的身体造成了伤害,但被害人的死亡是其自己的行为所致,并不是因为丁的伤害直接造成的。
因此,不能认定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B3.A解析: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船舶上的,也认为是在中国的犯罪。
4.D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规定,对于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国有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挪用资金罪定罪处罚。
据此,D项当选。
5.C解析:甲实施事后抢劫的行为,乙不知情,只以为殴打被害人,所以甲乙二人成立共同伤害罪范围内的共犯,但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若乙明知真相仍然参与的,则成立抢劫罪的共犯)。
由于甲始终参与犯罪,按照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应当负刑事责任。
乙属于承继的共犯,其对先前行为人的先前行为导致的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本案中查不清死亡结果是由谁造成的,按照存疑时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乙对该死亡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当然,如果证明死亡结果是由乙的行为造成的,则甲乙二人都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二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者不成立抢劫罪的共犯。
注意C的后半段说法是正确的。
6.A解析:在A选项中,共同犯罪中,可能只有主犯而没有从犯;但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存在主犯、从犯时,完全可能只有从犯受处罚而主犯不受处罚的情形(例如主犯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1、下列选项中哪些情形构成结果加重犯( ) A.李某在⼉⼦童年时,替⼉⼦在邻村订了⼀门娃娃亲,⼉⼦成年后对这门亲事不满意,但李某强迫⼉⼦娶这个媳妇,并将⼉⼦暴打⼀顿后关在房屋⾥让其反省,⼉⼦当晚跳楼、摔成重伤。
B.张某遗弃患有重病⼜没有独⽴⽣活能⼒的太太,导致其死亡。
C.赵某在⼤街上公然强制猥亵侮辱⼀名少⼥,少⼥⾃感屈辱、⾃杀⾝亡。
D.王某对其丈夫前妻所⽣的8岁孩⼦进⾏虐待,下雪天将其关在鸡圈⾥,第⼆天孩⼦的⿐⼦完全被冻掉。
参考答案:D 2、某单位领导某甲曾批评过⼯⼈某⼄,某⼄怀恨在⼼,蓄意进⾏报复。
⼀天,某⼄⽤钳⼦将设备上的贵重⾦属触点全部拧下,偷放在甲的办公室内,由于设备⽆法运转,造成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公安机关侦察案件时,某⼄⼜提出将某甲列为怀疑对象,公安机关从甲的办公室发现“赃物”后,将甲拘留。
后⼄罪⾏败露,⼄的⾏为应定性为( )。
A.诽谤罪 B.诬告陷害罪 C.破坏⽣产经营罪与诬告陷害罪 D.破坏⽣产经营罪与报复陷害罪 参考答案:C 3、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某⽇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
后李某后悔,于第⼆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王某谎称已服完。
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
⼏天后,王某因服⽤李某提供的砒霜⽽死亡。
李某的⾏为属于: A.犯罪中⽌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参考答案:B 4、下列案例中哪⼀项成⽴犯罪未遂? 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为,被胡某识破骗局。
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偏僻处时,⼄向刘某开了⼀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
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D.丁抓住妇⼥李某的⼿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
李为脱⾝,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要。
2016年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二【篇一:2016年司法考试卷二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试卷二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第1题张某用红糖和白酒的混合物生产了价值20万元的假感冒药,正准备销售,被查获,关于张某的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b.以生产假药罪(未遂)定罪处罚c.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d.不构成犯罪【答案】 c【详解】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141条第1款的修改,只要实施生产假药的行为,就构成生产假药罪,不需要具备“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情节。
因此,张某的行为成立生产假药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的规定,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140条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张某生产伪劣产品,货值达20万,尚未出售就被查获,符合司法解释的要求,成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未遂。
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销售本节第141条至第148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140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所以对于张某应当按照生产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从一重处罚。
所以只有c选项说法是正确的。
第2题下列哪一段时间应计入一审案件审理期限?( )a.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案件,办理报请高级法院批准手续的时间b.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经法院同意延期审理的时间c.检察院补充侦查完毕后重新移送法院的案件,法院收到案件之日以前补充侦查的时间d.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自改变管辖决定作出至改变后的法院收到案件之日的时间【答案】 a【详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9条规定:下列期间不计入审理、执行期限:(1)刑事案件对被告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2)刑事案件因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法院决定延期审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10日止准/ 备辩护的时间;(3)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后,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的期间;(4)刑事案件二审期间,检察院查阅案卷超过7日后的时间;(5)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法院决定延期审理1个月之内的期间;(6)民事、行政案件公告、鉴定的期间:(7) 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和处理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的期间;(8)民事、行政、执行案件由有关专业机构进行审计、评估、资产清理的期间;(9)中止诉讼(审理)或执行至恢复诉讼(审理)或执行的期间;(10)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或者提供执行担保后,执行法院决定暂缓执行的期间;(1)上级人民法院通知暂缓执行的期阅;(12)执行中拍卖、变卖被查封、扣押财产的期间。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卷二)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陈某向王某声称要购买80克海洛因,王某便从外地购买了80克海洛因。
到达约定交货地点后,陈某掏出仿真手枪威胁王某,从王某手中夺取了80克海洛因。
此后半年内,因没有找到买主,陈某一直持有80克海洛因。
半年后,陈某将80克海洛因送给其毒瘾很大的朋友刘某,刘某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 王某虽然是陈某抢劫的被害人,但其行为仍成立贩卖毒品罪B. 陈某持仿真手枪取得毒品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但不属于持枪抢劫。
C. 陈某抢劫毒品后持有该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不另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D. 陈某将毒品送给刘某导致其过量吸食进而死亡的行为。
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2)甲致乙重伤,收集到下列证据,其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哪一项?(2008年试卷二第35题)A. 有被害人血迹的匕首B. 证人看到甲某身上有血迹,从现场走出的证言C. 匕首上留下的指印与甲的指纹同一的鉴定结论D. 乙对甲伤害自己过程的陈述(3)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 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B. 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C. 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D. 不适用死荆,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也包括不适用死缓(4)下列哪一段时间应计入一审案件审理期限?(2010年试卷二第34题)A. 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案件。
办理报请高级法院批准手续的时间B. 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经法院同意延期审理的时间C. 检察院补充侦查完毕后重新移送法院的案件。
法院收到案件之日以前补充侦查的时间D. 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自改变管辖决定作出至改变后的法院收到案件之日的时间(5)下列哪一情形下,法院对已经逮捕的被告人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者释放?(2010年试卷二第26题)A. 涉嫌盗窃的孕妇张某,认罪态度良好B. 涉嫌故意杀人的李某,因对其进行司法鉴定该案尚未审结,法律规定的期限已届满C. 涉嫌走私的王某,由于案件复杂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D. 涉嫌贩毒的孙某,患有严重疾病(6)《环境保护法》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复议,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法院起诉。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罪数、刑罚体系)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罗某在街上趁王某不备,突然将其价值2000元的手机夺走。
随后罗某反复使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电话,致使王某损失话费7300元。
后由于欠费停机,罗某将该手机丢弃,后被人捡到并送交公安机关。
通过调查通话记录公安机关将罗某抓获。
则罗某构成什么?( )A.牵连犯B.想象竞合犯C.事后不可罚行为D.数罪正确答案:D解析:在本案中,罗某趁王某不备,将其手机夺走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之后罗某反复使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电话造成话费损失7300元,依据《刑法》第265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应该以盗窃罪论处。
但若认为抢夺手机行为与盗拨电话行为之间构成牵连关系,则罗某的行为将构成牵连犯。
不过罗某抢夺手机的直接目的并不一定是盗打电话,所以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牵连关系。
其次,两种犯罪行为所针对的犯罪对象不同:前者是手机,后者是电信资费。
所以不能将盗拨电话视为抢夺手机的结果行为,也不能将抢夺手机看做盗拨电话的手段行为,罗某并不构成牵连犯。
另外,所谓“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在侵犯同一法益范围内,先前犯罪行为的自然继续与顺延,且法律不再重复评价和处罚的行为。
比较典型的事后不可罚行为是盗窃后的销赃行为。
但在本案中盗拨电话的行为并不能被抢夺罪所评价,所以罗某盗拨电话的行为不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
最后,想象竞合犯要求只能有一个犯罪行为存在,本案中显然不满足这一前提。
所以答案是D。
知识模块:刑法2.孙某欲强奸王某,但在其跳进王家院内开窗户时被王某发现,孙某赶紧逃跑。
一周后的晚上,孙某趁王某的丈夫不在,又来到王家。
他撬开一块玻璃并打开王某卧室的窗户,躺在熟睡的王某旁边企图奸淫她。
王某惊醒,大声呼救,孙某心中害怕,便一把扯下王某的手表,之后逃离。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个?( )A.孙某构成强奸罪(未遂)和抢夺罪数罪B.孙某构成强奸罪(预备)、强奸罪(未遂)和抢劫罪数罪C.孙某构成强奸罪(未遂)和抢劫罪的牵连犯D.孙某构成强奸罪(未遂)和抢劫罪数罪正确答案:D解析:首先,依照刑法理论,对判决宣告前的同种数罪或者连续犯都是不用实行数罪并罚的。
/
2016年司法卷二《刑法》基础模拟题(1)
1、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销售企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有下列哪种行为之一的,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A.以非法销售为目的,不按规定的品种制造枪支
B.以非法销售为目的,制造无号枪支
C.在境内销售为出口制造的枪支
D.超过限额制造枪支
【参考答案】ABC
2、下列哪些罪的犯罪主体自然人和单位都能够成( )
A.倒卖车票、船票罪
B.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
C.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D.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参考答案】ABCD
3、公司犯下列哪些罪时,实行双罚,即单位处罚金,同时要求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
A.信息披露违规罪
B.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C.虚报注册资本罪
D.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参考答案】BC
4、犯罪主体只能由单位构成但只处罚自然人,这在刑法上称为“非典型的纯正的单位犯罪“。
请问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罪名符合“非典型的纯正的单位犯罪”( )法律敎育网
/
A.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和强迫职工劳动罪
B.妨害清算罪和虚假破产罪
C.私分国有资产罪和私分罚没财物罪
D.信息披露违规罪
【参考答案】ABCD
5、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由于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因此,对单位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签定合同的方式骗取银行贷款的,完全有可能构成虚假信用申请罪,
B.行政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但私营企业只有具备法人资格才能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C.有价证券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D.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和逃汇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
【参考答案】ABCD
6、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单位犯罪?
A.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B.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
C.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二人平分
D.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组织职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
【参考答案】ABCD
7、甲系某市国有博物馆的馆长。
某日,市政府领导带某国博物馆代表团来参观。
甲当即决定将本馆收藏的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奔马赠送给市政府,作为新落成的市政府办公大楼的装饰;同时,将一件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赠送给该外国博物馆代表团。
另外,甲还偷偷将本馆的一件珍贵文物据为己有。
甲的行为构成:
/
A.贪污罪
B.私赠文物藏品罪
C.非法向外国人赠送珍贵文物罪
D.盗窃珍贵文物罪
【参考答案】AC
8、甲乙二人共同盗窃某金饰品,盗窃期间为了方便分赃,遂将其砸碎。
甲乙的行为构成
A.故意毁坏财物罪
B.盗窃罪
C.应数罪并罚
D.牵连犯
【参考答案】ABD
9、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结果加重犯?
A.张某侮辱吴某导致吴某自杀身亡
B.监管人员李某对被监管人成某进行殴打与体罚虐待致其死亡
C.赵某强制猥亵妇女齐某致齐某自感屈辱而自杀
D.朱某遗弃因有重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妻子白某致其死亡
10、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想象竞合犯?
A.盗窃数额较大的、正在使用中的通讯设备
B.窃取国家所有、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的
C.行为人在缴纳20万元税款后,一次性假报出口骗取国家50万元退税款的
D.对正在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警察实施暴力,使之受轻伤的
/
【参考答案】ACD
11、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想象竟合犯?( )
A.盗窃数额较大的、正在使用中的通信设备
B.窃取国家所有、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的
C.行为人在缴纳20万元税款后,一次性假报出口骗取国家50万元退税款的
D.对正在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警察实施暴力,使之受轻伤的
【参考答案】ACD
12、甲某在地里拾到手枪两支、冲锋枪一支,各种子弹200余发,藏于家中。
一年以后,甲某取出手枪一支,蒙面到一个地下赌场,朝墙上连射几枪,众赌徒闻枪声四散而逃,甲某将3万元赌资全部拿走。
第二日晚,甲某持枪闯入一居民家中,又朝墙上射击数枪,致电灯熄灭。
甲某害怕黑暗中被人突然抢住,发挥不了枪的作用,又朝室内开了一枪后逃离。
该枪击中正在看电视的男主人,致其死亡。
甲某的行为:( )
A.构成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和抢劫罪
B.构成抢劫罪、故意杀人罪和非法持有枪支罪
C.属于牵连犯
D.应当数罪并罚
【参考答案】AD
13、在下列情况中,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是:
A.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又实施了组织安排的犯罪行为的
B.在我国领海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又以暴力方法拒缉私的
C.生产伪劣产品又以暴力抗拒技术监督机关人员的检查
D.缴纳税款后,又以欺骗手段骗取出口退税款,退税款超过纳税额的
【参考答案】ABCD
/
14、甲某在工地干活时窃取雷管100支,春节回家时携带上述雷管在某长途车站准备搭乘长途汽车返乡时,因形迹可疑遭到民警盘查,主动交代了窃取雷管的事实。
对此案,那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某成立自首
B.甲某构成盗窃爆炸物罪和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属于牵连犯
C.甲某构成盗窃罪和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属于牵连犯
D.对甲某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参考答案】AB
15、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损毁,又构成其他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B.盗窃后为掩盖罪行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属于吸收犯,以盗窃从重处罚
C.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属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竞合,从一重罪定罪处罚
D.盗窃商业秘密的,属盗窃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竞合,从一重罪定罪处罚
【参考答案】BCD
16、甲未获烟草专卖许可,擅自购进明知是假冒的“中华”牌香烟100箱进行批发和零售,在被查获时已销售出80箱,收款120万元。
经检验该批香烟属于不合格产品。
甲的行为:( )
A.触犯非法经营罪
B.触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C.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
D.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定罪处罚
【参考答案】ABCD
17、关于结果加重犯,说法正确的有( )
/
A.结果加重犯中,一个犯罪行为导致了两个犯罪结果,其中有一个是加重结果
B.结果加重犯的成立需要有刑法分则条文的明确规定
C.结果加重犯中,对于加重结果有可能出于犯罪故意的主观心理态度
D.过失犯罪不可能出现结果加重犯
【参考答案】BC
18、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结果加重犯?
A.侮辱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法律敎育网
B.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与体罚虐待致人死亡
C.强制猥亵妇女致人死亡
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致其死亡
【参考答案】ABCD
19、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教人重伤罪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
【参考答案】BCD
20、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下各项中为数行为但法定为一罪或处断为一罪的选项有哪些?
A.结合犯
B.继续犯
/
C.牵连犯
D.吸收犯
【参考答案】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