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软骨
- 格式:docx
- 大小:59.56 KB
- 文档页数:5
⾻与软⾻第五章软⾻和⾻细胞:软⾻细胞软⾻组织基质软细胞间质胶原原纤维—透明软⾻⾻纤维胶原纤维束—纤维软⾻弹性纤维—弹性软⾻软⾻膜⼀、软⾻1、软⾻组织的结构(以透明软⾻为例主讲)(1)、软⾻基质(软⾻组织的细胞间质)1)硫酸软⾻素、软⾻粘连蛋⽩含量⾼;2)Ⅱ型胶原蛋⽩组成的胶原原纤维细⼩,⽆明显横纹;3)基质内的⼩腔称软⾻陷窝,软⾻细胞位于此窝;4)软⾻陷窝周围的基质硫酸软⾻素多,嗜硷性强,染⾊深称软⾻囊;5)软⾻组织内⽆⾎管,营养靠软⾻膜⾎液供应;6)基质中富含⽔份,通透性强,有利于细胞获得营养。
(1)软⾻细胞LM结构:细胞位于软⾻陷窝内,在软⾻组织周边,软⾻细胞体积⼩,呈扁圆形,为幼稚的软⾻细胞⾃软⾻边缘向中央软⾻细胞逐渐增⼤⽽成熟,细胞呈椭圆形,核圆着⾊浅,核仁清楚,胞质弱嗜碱性。
位于软⾻中部的软⾻细胞接近圆形,成群分布,每群为2—8个细胞,它们是由⼀个细胞分裂增⽣⽽成,称为同源细胞群。
EM结构:软⾻细胞表⾯有许多突起和皱褶。
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内质⽹和发达的⾼尔基复合体,还有糖原,脂滴。
线粒体少,主要是以糖酵解⽅式获得能量。
功能:合成和分泌软⾻组织的基质和纤维。
⼆、软⾻膜外层:致密的胶原纤维,细胞少内层纤维少,细胞多,⾻原/祖细胞可增殖分化为软⾻细胞三、软⾻的⽣长⽅式间质⽣长:软⾻组织中的软⾻细胞分裂增⽣,使软⾻从内部增⼤外加⽣长:⾻原/祖细胞→软⾻细胞,使软⾻从表⾯向外扩⼤。
⼆、⾻(器官)细胞:⾻原/祖细胞,成⾻细胞,⾻组织⾻细胞,破⾻细胞细胞间质:钙化的细胞间质称⾻基质⾻膜⾻髓1、⾻组织的⾻基质⾻胶纤维:占有机质90℅,由Ⅰ型胶原蛋⽩组成。
有机质钙结合蛋⽩—参与⾻的钙化并(类⾻质)调节⾻的吸收基质⾻粘连蛋⽩与细胞和⾻基质的粘合有关,也调节⾻桥蛋⽩⾻的钙化。
⽆机质:(⾻盐)主要为羟基磷灰⽯结晶,细针状结晶排列⽅式编织⾻:初形成的⾻组织中⾻胶纤维排列紊乱所致板层⾻:⾻胶纤维有规律排列形成⾻板:在板层⾻的⾻基质中,⾻胶纤维成层排列,并与⾻盐的结晶体和基质紧密结合,构成⾻板2、⾻组织的细胞(1)⾻原/祖细胞:是⾻组织中的⼲细胞,位于⾻组织的外表⾯。
第四章软骨和骨一、软骨(一)概述:1、软骨的基本特性◆无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间充质分化而成,凝胶状;◆软骨和骨共同构成机体的支架;◆胚胎发育的早期:此支架主要由软骨构成。
如外耳、呼吸道、躯干和四肢等,随着胚胎的发育软骨逐渐被骨所取代;◆出生后,尤其成年后:机体主要支架是骨。
永久性软骨主要分布在骨架内如关节软骨、关节盘、椎间盘和肋软骨等,以及外耳和呼吸道2、软骨的构成软骨组织软骨细胞软骨基质软骨膜外层:胶原纤维多内层:骨祖细胞(二)软骨类型透明软骨:纤维成分主要是II型胶原蛋白交织排列的胶原原纤维。
含水分多。
弹性软骨:新鲜时呈不透明的黄色。
有大量交织分布的弹性纤维。
纤维软骨:大量平行或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束,韧性强大,呈不透明的乳白色。
(三)透明软骨分布胚胎骨骼、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内的软骨等。
新鲜时半透明状,乳白色。
有较强的抗压性,具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1、软骨基质◆纤维(胶原原纤维)+基质,HE染色嗜碱性;◆凝胶状,化学成分和立体构型与L.C.T相似,纤维以Ⅱ型胶原蛋白为主,基质则聚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和硫酸角质素丰富,软骨粘连蛋白和锚蛋白anchorin CⅡ多。
◆作用:利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渗透;保证软骨具有一定的弹性。
软骨陷窝cartilage lacunae 软骨囊cartilage capsule 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2、软骨细胞LM:周边小、扁平、游离散在;中央大、圆、成群。
EM:丰富的RER和发达的Golgi复合体,Mt较少。
功能:合成与分泌软骨组织的基质和纤维。
3、软骨膜◆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外层:胶原纤维丰富内层:富含神经及一些小血管、成软骨细胞。
◆功能:保护、营养、生长和修复。
(四)弹性软骨分布:耳廓、外耳道、咽鼓管及会厌等处。
新鲜时呈不透明黄色。
弹性明显。
特点:基质中含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胶原原纤维少。
(五)纤维软骨—无软骨膜分布:椎间盘纤维环、膝关节半月板、耻骨联合、肌腱韧带附着处等。
第五章软骨和骨一、知识点概要a、软骨1、软骨由软骨组织(软骨细胞、基质及纤维组成)和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2、软骨组织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具有分泌基质和纤维的功能。
基质:主要化学成分为软骨黏蛋白、富含水分、凝胶状,无血管。
纤维:根据软骨组织所含纤维的不同,可将软骨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三种。
3、软骨膜软骨组织表面覆有的一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即为软骨膜。
软骨膜内层疏松,含骨原细胞,它们可分化为软骨细胞。
b、骨骨是由骨组织、骨膜及骨髓等构成。
4、骨组织的结构是由数种细胞和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即骨基质或骨质)组成。
5、6、骨组织结构的细胞包括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a 骨细胞:呈椭圆形,有许多细小突起,胞体位于骨陷窝,突起位于骨小管。
b 骨原细胞:为干细胞,呈梭形,位于骨外膜及骨内膜贴近骨质处。
c 成骨细胞:呈柱状或椭圆形,分布于骨组织表面,分泌类骨质。
d 破骨细胞:为多核大细胞,多位于骨组织表面,溶解和吸收骨组织。
7、长骨的结构长骨由骨松质、骨密质、骨膜、关节软骨等构成。
a骨松质: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骺部,是由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相互连接成的多孔网架结构,网孔中充满红骨髓。
骨小梁由平行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
b 骨密质:主要分布于骨干。
骨密质内的骨板排列致密而有规律。
(1)环骨板:指环绕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骨板,分别称为内环骨板和外环骨板。
(2)哈弗斯系统:又称骨单元,为在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由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在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
(3)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或环骨板之间,是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平行骨板,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
c 骨骺骨骺主要是由松质骨构成,表面有薄层密质骨,与骨干的密质骨相连续,关节面有关节软骨,为透明软骨。
d 骨膜8、骨的发生(1)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同时存在,处于动态平衡。
第五章软骨和骨
细胞:软骨细胞
软骨组织基质
软细胞间质胶原原纤维—透明软骨
骨纤维胶原纤维束—纤维软骨
弹性纤维—弹性软骨
软骨膜
一、软骨
1、软骨组织的结构(以透明软骨为例主讲)
(1)、软骨基质(软骨组织的细胞间质)
1)硫酸软骨素、软骨粘连蛋白含量高;
2)Ⅱ型胶原蛋白组成的胶原原纤维细小,
无明显横纹;
3)基质内的小腔称软骨陷窝,软骨细胞位于此窝;
4)软骨陷窝周围的基质硫酸软骨素多,嗜硷性强,
染色深称软骨囊;
5)软骨组织内无血管,营养靠软骨膜血液供应;
6)基质中富含水份,通透性强,有利于细胞获得
营养。
(1)软骨细胞
LM结构: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在软骨组织周边,软骨细胞体积小,呈扁圆形,为幼稚的软骨细胞自软骨边缘向中央软骨细胞逐渐增大而成熟,细胞
呈椭圆形,核圆着色浅,核仁清楚,胞质弱嗜碱性。
位于软骨中部的
软骨细胞接近圆形,成群分布,每群为2—8个细胞,它们是由一个
细胞分裂增生而成,称为同源细胞群。
EM结构:软骨细胞表面有许多突起和皱褶。
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还有糖原,脂滴。
线粒体少,主要是以糖酵解方
式获得能量。
功能:合成和分泌软骨组织的基质和纤维。
二、软骨膜
外层:致密的胶原纤维,细胞少
内层纤维少,细胞多,骨原/祖细胞可增殖
分化为软骨细胞
三、软骨的生长方式
间质生长:软骨组织中的软骨细胞分裂增
生,使软骨从内部增大
外加生长:骨原/祖细胞→软骨细胞,使软骨
从表面向外扩大。
二、骨(器官)
细胞:骨原/祖细胞,成骨细胞,
骨组织骨细胞,破骨细胞
细胞间质:钙化的细胞间质称骨基质骨膜
骨髓
1、骨组织的骨基质
骨胶纤维:占有机质90℅,
由Ⅰ型胶原蛋白组成。
有机质钙结合蛋白—参与骨的钙化并
(类骨质)调节骨的吸收
基质骨粘连蛋白与细胞和骨基质的粘合有关,也调节
骨桥蛋白骨的钙化。
无机质:(骨盐)主要为羟基磷灰石结晶,细针状结晶
排列方式
编织骨:初形成的骨组织中骨胶纤维排列紊乱所致
板层骨:骨胶纤维有规律排列形成
骨板:在板层骨的骨基质中,骨胶纤维成层排列,并与骨盐的结晶体和基质紧密结合,构成骨板
2、骨组织的细胞
(1)骨原/祖细胞:是骨组织中的干细胞,位于骨组织的外表面。
LM结构:细胞胶小,呈不规则的梭形,胞质少,呈嗜硷性,细胞
器少。
功能:能分化为成骨细胞
(2)成骨细胞:位于成骨活跃的骨组织表面,常排成一层。
LM结构:胞体矮柱状或椭圆形,细胞表面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其
突起常伸入骨质表面或骨小管内,与相邻的成骨细胞或
骨细胞突起形成缝隙连接。
核大而圆,偏心位,胞质嗜
硷性。
EM结构:可见大量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膜上有:钙结合蛋白,碱性磷酸酶
基质小泡
泡内含:小钙盐结晶
类骨质基质小泡钙化
成骨细胞类骨质包埋后骨细胞
功能:分泌骨胶纤维和基质
(3)骨细胞:单个分散于骨板之间或骨板之内
LM结构:细胞较小,呈扁卵圆形,有许多细长突起,胞质弱嗜硷性,细胞器相对地少。
骨细胞体在骨基质所占据的空间称骨陷窝;
骨细胞的突起以缝隙连接相连,突起位于骨小管内,骨小管
彼此连通。
骨陷窝和骨小管内含组织液,可营养骨细胞和输
送代谢产物。
功能:A)对基质的更新和维持有重要作用
B)维持钙、磷的恒定
(4)破骨细胞:是一种多核巨细胞,有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
LM结构:细胞大,直径100um,含2—50个细胞核。
胞质泡沫状,多为嗜酸性,贴近骨基质一侧有纹状缘。
EM结构:贴近骨基质一侧有许多不规则的微绒毛称皱褶缘,环绕于皱褶缘的胞质区称亮区,内含许多微丝,无其他细胞器,亮区的
细胞膜平整,紧贴于骨基质表面,形成一道环形胞质围墙。
在皱褶缘基部有溶酶体、吞饮泡。
其余胞质有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
功能:有溶解和吸收骨基质的作用;分泌有机酸产生氧自由基,增强溶骨的作用。
(二)长骨
骨干:表面覆有骨膜,内有骨髓腔,
长骨骨髓充填其中。
主要由密质
骨组成。
骨骺: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关节面有
关节软骨。
组织结构:松质骨、密质骨、骨膜、骨髓、关节软骨、血管及神经
1、松质骨
组成:是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相互连接而成的多孔网架结构,网眼即为骨髓腔,其中充满红骨髓。
2、密质骨
外环骨板
环骨板
内环骨板
组中央管:骨单位的中轴
骨单位骨单位骨板:周围为4~20层同心圆排成列的骨板
粘合线:骨单位表面的粘合质,含骨
盐多纤维少的骨基质在骨磨
片的横断面上呈折光较强的间骨板轮廓线
3.骨膜
外:厚,致密结缔组织,纤维大,
骨外膜有穿通纤维
内:薄,疏松结缔组织,纤维少,
由致密有骨祖细胞
结缔组织骨原/祖细胞分裂分化成骨细胞
组成
骨内膜:分布在骨髓腔面、骨小梁表面穿通管
及中央管内表面
三、骨发生
两种方式:
膜内成骨:间充质→胚胎性结缔组织→膜内成骨
软骨内成骨:间充质→软骨雏形→成骨
(一)膜内成骨
基本过程:
1)间充质增殖、密集富含血管网的胚胎性结
缔组织膜;
2)血管网眼内间充质细胞分裂分化骨祖细胞;
3)骨原/祖细胞分裂分化成骨细胞;
4)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骨细胞;
5)类骨质钙化骨基质;
6)骨细胞+骨基质→最早出现的骨组织,称为骨化中心;
7)最初的骨组织为针状即初级骨小梁;
8)初级骨小梁连接成网,构成初级骨松质,其外的间充质分化为骨膜。
(二)软骨内成骨
特点:
▲既包括与膜内成骨相似的发生过程
▲又包括软骨的持续生长与退化,以及软骨
组织不断被骨组织取代的特有发生过程。
软骨雏形形成
基本过程软骨周骨化:又称骨领形成
初级骨中心与骨髓腔形成
软骨内骨化
次级骨化中心与骨骺形成
(三)长骨的进一步生长
1.增长——骺板
骺板依次分四个区:⑴软骨储备区
⑵软骨增生区
⑶软骨钙化区
⑷成骨区
2. 增粗骨外膜中的骨原/祖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在骨干表面添加骨组织,使得骨干变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