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 格式:pdf
- 大小:193.21 KB
- 文档页数:6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司法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法律领域内,为了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章、法律机构、法律程序和法律职业机构等的总称。
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正常运行的法律体系,能够确保法律的公正有效执行,保障法律权益的维护和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司法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的规范:宪法是一国的最高法律,是司法制度的基石,规定了政府的权力和责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确立了司法机构的独立地位和职能。
2.法律与法规的制定:法律是一个国家实施和运行的重要法规,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法律与法规的制定需要通过国家立法机关的讨论和决策,在遵循法制程序的基础上确保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司法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司法机构是负责审理和解决纠纷、判决犯罪的机构,司法机构应当独立公正,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对案件的审理公开透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司法程序的规范:司法程序是指对案件的审理和处理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程序,司法程序要求审判公正、公开、迅速、高效,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律从业人员在从事法律工作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行业自律的一种体现,能够保障法律职业的公信力和形象,保障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法律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忠诚、诚实和保密:法律职业人员应当忠诚于法律,忠实履行职责,保持诚实和正直。
法律职业人员需要保守客户的秘密,确保信息的保密性。
2.独立和公正:法律职业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受外部压力干扰,确保对案件进行公正和客观的处理。
3.尊重和平等:法律职业人员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权益,平等对待所有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一方。
4.尽职和勤勉:法律职业人员应当尽职履责,勤勉工作,确保案件的质量和效果。
5.诚信和廉洁:法律职业人员应当保持诚信,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不从事与法律职业不相容的行为,不以权谋私。
第一章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司法和司法制度的概念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的功能 1.惩罚功能。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司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因此打击敌人、惩罚犯罪是我国司法机关的首要功能。
2.调整功能。
主要是通过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来实现的。
3.保障功能。
司法制度对社会关系的保护作用。
司法制度的保障功能是通过司法机关和司法组织的各项司法活动发挥出来。
4.服务功能。
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组织对活动对象具有的服从、服务作用。
一方面,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应努力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和司法组织应当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5,教育功能。
是指司法机关的活动对公民具有的教育、感化作用。
这是社会主义司法不同于资本主义司法的显著特点。
司法制度的概念:国家体系中司法机关及其他的司法性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与活动的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规范的总称。
司法制度的范围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它是法律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其基本内涵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
其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
司法公正的对象包括各类案件的当本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前者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后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整体公正与个体公正的关系反映了司法公正的价值定位和取向。
司法效率:司法资源的投入与办结案件及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司法效率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合理、节约的司法资源,谋取最大限度地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保障和对社会成员合法权益的保护。
提高司法效率,就要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履行职责时,在坚持司法公正的前提下,认真、及时、有效地工作,尽可能地缩短诉讼周期,降低诉讼成本,力求在法定期限内尽早结案,取得最大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一)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包括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审判制度和法官职业道德、检察制度和检察官职业道德、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道德、公证制度和公证员职业道德等四个专题。
法律职业群体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这四种人个性鲜明、特征明显,考生可以采取“通观大略”的学习方法,把握住各个群体的基本特征,如对于法官,大家可以把握住其基本定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然后针对题目中的具体选项做出整体上的判断,这样,即使你在细节上的掌握不是特别充分,也极有可能得分。
专题一、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本专题为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的理论概述部分,主要讨论司法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司法的功能、司法公正、司法独立等。
涉及知识点较多,既有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有侧重理解的内容。
掌握本章内容对理解其他四个专题的内容颇为关键。
考点一、司法1、乔治·劳森提出了政府职能的三重划分:立法、司法、执法。
2、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司法”的问题。
3、1787年分权学说被载入美国宪法,由学术层面进入现实实践,使得司法的概念逐步呈现技术性、程序性特征。
4、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如美国,司法权就是审判权,司法机关也就仅指法院,而检察权则是作为行政权的一部分。
5、中国古代并无“司法”这一概念,“司法”一词是我国清朝末年从西方引进的,仿大陆法系德日制度,司法权即审判权,虽然审检合署,但是检察部门受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法部领导。
6、社会主义中国,司法权由审判权和检察权共同构成。
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
7、我国司法的特征(1)独立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被动性:司法程序的启动以及裁判范围,要以当事人的诉请为前提。
(3)交涉性:各方参与,相互论辩。
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是维系社会公正和法治秩序的重要保障。
司法制度是指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和机构设置,而法律职业道德则是法律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良好的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指一整套通过法律规定而建立起来的司法机构和司法程序,用于处理和解决纠纷和争议。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司法部门,司法制度在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秩序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首先,司法制度保证了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司法制度确保了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无论是纠纷的当事人还是被告,都有权利在法律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接受公正的审判。
司法制度通过审判的程序和规则,保证了每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处理,降低了司法决策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司法制度确保了法律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司法制度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确保了法律的具体内容能够得到准确解释和适用。
司法机构作为法律的执行者,通过依法审理和裁决案件,将法律的规定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
司法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执行,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司法制度保证了公正司法的独立性。
司法独立是司法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意味着司法机构应当独立于其他政治和行政机构,并且能够自主地履行法律职责。
司法独立的实现,有助于避免司法机构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
二、法律职业道德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
作为执业律师、法官或检察官等法律专业人员,遵守法律职业道德是保证司法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
首先,法律职业道德要求法律从业人员诚实守信。
执业律师应当忠实代理委托人的利益,法官和检察官应当坚守法律,为公正裁判和起诉提供保障。
诚实守信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公众对于法律从业人员的基本期待。
其次,法律职业道德要求法律从业人员保密工作秘密。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前言总论二、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复习概要(一)结构与重点包括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审判制度和法官职业道德、检察制度和检察官职业道德、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道德、公证制度和公证员职业道德等四个专题。
每年考核12分,根据历年考题,以及近几年的考试趋势判断,重点是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审判制度和法官职业道德与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道德部分。
(二)学习方法法律职业群体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这四种人个性鲜明、特征明显,考生可以采取“通观大略”的学习方法,把握住各个群体的基本特征,如对于法官,大家可以把握住其基本定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然后针对题目中的具体选项做出整体上的判断,这样,即使你在细节上的掌握不是特别充分,也极有可能得分。
专题一、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分论本专题为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的理论概述部分,主要讨论司法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司法的功能、司法公正、司法独立等。
涉及知识点较多,既有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有侧重理解的内容.掌握本章内容对理解其他四个专题的内容颇为关键。
考点一、司法1、乔治·劳森提出了政府职能的三重划分:立法、司法、执法。
2、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司法”的问题.3、1787年分权学说被载入美国宪法,由学术层面进入现实实践,使得司法的概念逐步呈现技术性、程序性特征。
4、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如美国,司法权就是审判权,司法机关也就仅指法院,而检察权则是作为行政权的一部分。
5、中国古代并无“司法"这一概念,“司法”一词是我国清朝末年从西方引进的,仿大陆法系德日制度,司法权即审判权,虽然审检合署,但是检察部门受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法部领导。
6、社会主义中国,司法权由审判权和检察权共同构成.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7、我国司法的特征(1)独立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B.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C.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案件的辩护人D.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2.以下哪些人可以不受法官职业道德准则的约束?A. 李某系某大学的法律系学生,利用假期到某基层法院实习B. 张某在某基层级人民法院试用过一段时间,现已离开法院C. 担任法官多年现已退休的方某D. 在法院担任法警的江某3.某人民法院需要任免法官,根据《法官法》,下列哪些人不得担任法官?A. 某甲,自学法律多年,最终通过自考获得本科学位,曾在某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助理2年,后因工作态度不好被解聘B. 某乙,系某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检察机关工作,因参与赌博被开除工作,至今已满4年C. 某丙,系某知名大学法学教授,曾因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被曝光,近年来刻苦钻研,发表了不好高水平的文章D. 某丁,毕业于某大学法律系并在法院担任书记员5年,去年因车祸导致一只腿伤残,走路略为不便4.根据《法官法》和《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规定,下列哪种行为应当禁止?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A.为了充分发挥法官的作用,法官不得兼任律师,但是可以接受私人当事人的委托担任法律顾问,从事非诉讼性的咨询活动B.法官必须向其家庭成员告知法官行为规则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并督促其家庭成员不得违反有关规定C.法官不得就未决案件给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提供咨询意见D.法官应当妥善处理个人事务6.张浚是某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下列有关她的说法错误的是:A.张浚不得担任事业单位的职务B.张浚的配偶不得与张浚在同一法庭分别担任庭长、审判员C.张浚的子女不得担任张浚所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D.张浚作为女法官表现优秀,赢得百姓好评,被选为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她当选后,更加努力的作好法官工作7.黄某系某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要免除黄某的检察官职务,必须经过下列哪个程序?A.由黄某任职地省人民代表大会罢免B.由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免除C.由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除D.由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免除8.某人民检察院在例行的工作检查中,发现本院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经常因私人事务拖延办案,致使超过法定办案期限;在时间紧迫难以取得充分证据时,又对嫌疑人采取罚站、挨冻等办法逼取口供;当事人请客送礼后,又帮助当事人隐瞒证据;在出庭支持公诉时,常因证据不足要求补充侦查。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杨帆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原理第一节司法和司法制度的概念一、司法的概念(一)西方司法概念的演变(二)我国的司法概念的演变三、司法的功能四、司法公正五、司法效率第二节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第三节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审判制度与法官职业道德第一节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审判制度一、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二、主要审判制度第三节法官一、法官的条件二、法官的任免(一)任职【说明】1.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任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2.人民法院的助理审判员由本院院长任免。
(二)免职三、任职回避四、法官的辞退第四节法官的职业道德第三章检察制度与检察官职业道德第一节检察制度概述二、检察制度的基本原则第二节检察官一、检察官的任职条件:检察官的任职条件和法官的任职条件相类,此处不赘。
二、检察官的任免第三节检察官职业道德第四章律师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第一节律师一、律师执业的资格条件二、执业律师的义务第二节律师事务所第三节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续上表第四节法律援助制度一、法律援助制度的特征二、法律援助的范围(一)民事、行政案件三、法律援助终止第五章公证制度及公证员职业道德一、公证员的条件与任免(一)任职条件(二)公证员的免职二、公证效力三、公证员职业道德附:四种职业禁止性条件比较杨帆的联系方式:1.微博:法理教师杨帆;2.微信公众号:FLYF2014;3.邮箱:fanyang1977@。
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表格概述审判原则巡回法庭审判组织任职条件任职回避做题看其中职位高的那个人【不要看职位低的!】:1、如果是大领导(院长/副院长、检察长/副检察长,不包括庭长)【另一个全部职位不能干,相邻级别法院检察院的大领导也不可以】2、如果是小领导(庭长/副庭长、检委会的人)【另一个不能干大领导、小领导,可以做小兵(其他办公室)】【不能都带长】3、如果是小兵(审判员、检察员、助理检察员/审判员)【另一个不能在同一个办公室】法官检察官任免正职:人大,其他常委会检察长:上常委(上法/检长报)助理:法/检长任免直辖市中级:省常法官道德检察院的领导体制1对外:双重领导。
上级检察机关领导下级检察机关;同级人大和常委会领导同级检察机关。
2.对内:两种领导。
检察长统一领导检察院工作;检察委员会讨论重大案件。
因此内部实行的是"检察长负责制和检委会集体领导相结合”的体制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同法官一样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新增】人民监督员【新增】会见问题司法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应当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接待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
因办案需要,确需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在非工作场所、非工作时间接触的,应依照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获批准。
【应当: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否则要经过批准】律师执业要求律师事务所1普通合伙:合伙人对律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特殊的普通合伙【题目会明确告知你,这是特殊合伙律所】:若干合伙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律所债务的,应承担无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律所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
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律师事务所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律师和当事人禁止虚假承诺:提分析性意见,只能分析,不能对结果给出承诺。
律师的辩护、代理意见未被采纳,不属于虚假承诺。
不得转委托,紧急情况除外,不得因为转委托增加费用法律援助制度公证制度。
专题六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第一章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一、司法的概念与特征司法制度具有独立性、被动性、终局性、交涉性(参与性)、普遍性、民主性、公正性、效率性的特征。
彭北京决斗书二、司法的功能从总体上看,司法具有解决纠纷的直接功能和调整社会关系、解释和补充法律、形成公共政策、秩序维持、文化支持等间接功能【例】关于司法功能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0年试卷一47题,单选)A.司法具有解决纠纷、调整社会关系的直接功能和解释、补充法律及形成公共政策、秩序维持、文化支持等间接功能B.司法要求司法活动的公开性、裁判人员的中立性、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司法过程的参与性、司法活动的合法性、案件处理的正确性C.我国晋代刘颂认为应该严格区分君臣在实现司法公正方面的职责D.英国哲学家培根强调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一次不公的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
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三、司法的原则:司法活动应当坚持司法统一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保障人权原则和接受监督原则。
四、司法制度的基本范畴:要了解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关系,司法职业,司法考试等基本概念。
五、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与一般社会道德相比具有主体的特定性、职业特殊性以及更强的约束性。
【例】关于司法、司法制度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当代中国的律师在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司法公正、推进社会发展方面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B.法官职业要求慎独,以免影响中立审判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检察机关大多隶属于行政机关的司法行政部门,主要任务是进行刑事诉讼D.与司法公正相比,司法效率更具有实在性和可见性六、法律援助(一)援助对象(法律援助条例第1条:经济困难的公民)注意:对依法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的被告人,无须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二)援助范围(法律援助条例第11、12条)1.民事、行政代理(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司法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法律领域内所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
它包含了法律的制定、执行和解释的程序和规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维护公平正义。
司法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一个良好的司法制度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司法制度应该是独立的。
司法独立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础,法官应当独立于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可以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作出判断和裁决。
其次,司法制度应该是公正的。
司法公正体现在能够依据公民平等的原则,对待每一个案件和每一个当事人,不偏袒、不迁就任何一方,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保护和待遇。
再次,司法制度应该是高效的。
司法程序应当简洁、透明,能够及时公正地解决纠纷和争议,确保司法机关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和使命。
司法制度的健全与否离不开法律职业道德的塑造和遵守。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法律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维护法律公正和服务公众,它涵盖了法官、律师、检察官等法律职业人员。
首先,在法官方面,法律职业道德要求法官具备廉洁、公正、尊重法律的品质。
法官应该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和压力。
法官需要对案件进行客观公正的审理,审理案件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其次,对于律师而言,法律职业道德要求律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忠实地代表当事人的利益。
律师应该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得为了个人私利而违背法律和道德底线。
律师还应该勇于维护正义,不怕权势、压力和困难,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对于检察官来说,法律职业道德要求检察官坚守法律原则,公正无私地履行职责。
检察官应该在行使公诉权时,始终考虑社会的正义和公平,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利益。
同时,检察官还要严格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综上所述,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一个健全的司法制度需要有遵守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官、律师和检察官为支撑,而法律职业道德的维护和贯彻也需要依托于健全的司法制度。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第一章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司法的概念,司法的功能,司法制度的概念和范围,法律职业的概念
和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司法公正,司法效率。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司法和司法制度的概念
司法的概念司法的功能司法制度的概念司法制度的范围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独立司法改革司法考试
第二节 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职业的概念法律职业的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
第三节 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明纪律,保守秘密互相尊重,相互配合恪尽职守,勤勉尽
责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第二章 审判制度与法官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审判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设置和职权,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审判制度,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审判组织的组成与职责,法官法关于法官制度的主要规定,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官职业责任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审判制度概述
审判制度的概念我国审判制度的特征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审判制度
第二节 审判机关
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人民法院的业务机构审判组织
第三节 法官
法官的条件与任免法官的权利与义务法官的考核与培训法官的等级及其升降法官的奖励和惩戒法官的辞职与辞退法官的保障与退休第四节 法官职业道德
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
第五节 法官职业责任
法官执行职务中违纪行为的责任法官执行职务中犯罪的刑事责任第三章 检察制度与检察官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检察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设置和职权,检察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检察制度,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检察官法关于检察官制度的主要规定,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检察官职业责任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检察制度概述
检察制度的概念我国检察制度的特征检察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检察制度
第二节 检察机关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人民检察院的任务人民检察院的设置和职权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机构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
第三节 检察官
检察官的条件与任免检察官的权利与义务检察官的考核与培训检察官的奖励和惩戒检察官的辞职与辞退检察官的保障与退休
第四节 检察官职业道德
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忠诚公正 清廉 文明)
第五节 检察官职业责任
检察官执行职务中违纪行为的责任检察官执行职务中犯罪的刑事责任
第四章 律师制度与律师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律师制度的概念、特征,我国律师管理体制,律师事务所的性质和分类,律师的概念,律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征和依据,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律师执业的条件、程序、限制性规定和基本原则,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和管理制度,律师收费制度,律师业务范围,律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执业律师的权利义务,律师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律师职业责任的规定,法律援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律师制度概述
律师制度的概念我国律师制度的特征我国律师管理体制
第二节 律师
律师的概念律师的业务范围执业律师的权利和义务律师执业的条件申请律师执业证书的程序律师执业的限制性规定律师
执业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律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的性质律师事务所的分类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制度律师收费制度
第四节 律师职业道德
律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律师职业道德的依据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忠实于宪法和法律 诚实守信,勤勉尽责 注重职业修养,珍视和维护律师职业声誉 保守国家机密、委托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执业水平 尊重同行,公平竞争,同业互助 关注和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 遵守律师协会章程,履行会员义务) 律师的执业职责
第五节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
执业前提执业组织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律师收费规范委托代理关系的终止执业推广律师同行关系中的行为规范律师在诉讼与仲裁中的行为规范律师与律师行业管理或行政管理机构关系中的行为规范律师执业机构的行为规范
第六节 律师职业责任
律师执业中违纪行为的处分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执业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七节 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法律援助对象法律援助范围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申请和审查法律援助实施
第五章 公证制度与公证员职业道德
基本要求:
了解:公证制度的概念、特征,我国公证管理体制,公证机构的概念及性质,公证员的概念,公证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依据。
理解:公证业务范围,公证机构设立的原则、条件和程序,公证员的条件与任免,法定公证制度,公证机构的管理制度,公证执业责任保险,公证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公证员的权利义务,公证的程序,公证的效力,公证职业责任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公证制度概述
公证制度的概念我国公证制度的特征我国公证管理体制
第二节 公证员和公证机构
公证员的概念公证员的条件与任免公证员的权利和义务公证机构的概念公证机构的设立公证业务范围法定公证制度公证机构的管理制度公证执业责任保险
第三节 公证程序与公证效力
公证的申请公证的受理公证的-审查出具公证书不予办理公证和终止公证公证书的认证公证程序的特别规定公证登记和立卷归档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公证的救济
第四节 公证员职业道德
公证员职业道德的概念公证员职业道德的依据公证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公证职业责任
公证员执业中违纪行为的处分公证员和公证机构执业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修正 根据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修订 根据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6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决定》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2001年10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2010年12月6日修订后重新发布) 法发[2010]53号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
(2009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法发[2009]6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决定》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
(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6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的决定》修正)
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
(2009年9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2004年6月1日第十届第十三次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会讨论通过
2004年6月21日发布施行) 高检发[2004]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决定》修正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法律援助条例
(2003年7月21日国务院令第385号公布 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2004年3月19日)
律师执业管理办法
(2008年7月18日司法部令第112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
(2004年3月20日第五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第九次常务理事会通过 自2004年3月20日起施)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
(2008年7月18日司法部令第111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5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公布 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公证员执业管理办法
(2006年3月14日司法部令第102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2011年1月6日 中国公证协会修订后重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