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3》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小数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初步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初步受到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除数是小数转化为整数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问题导学单、问题拓展单、课后练习小卷(附页)教学过程:一、完成问题导学单,做好复习准备。
师:昨天我们完成了问题导学单,一题和二题复习了小数除法中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题,大家完成的很好,我们就不再交流了。
下面我们重点交流第3题。
课件:交流单中第3题(1)2.53÷2.3 =( 25.3 ) ÷23 (0.253)(2)0.55÷0.11 =( 55 ) ÷11(3)4.8÷0.24=( 480 ) ÷24在解决(1)这道题的时候,咱们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我们请两个代表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大家觉得他们两个谁说的有道理?(指名说理由)他说的为什么就不对呢?生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说。
生2:我还有个办法能让你明白你是错的。
(举例)师:现在你明白了吗?应该填什么?下面的括号里填几,为什么?教师小结:在解决这三道题时我们都应用了商不变的性质这个知识。
商不变的性质在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除法中适用,在小数除法中适用,乃至于在以后的分数除法中也同样适用。
二、导入新知师:十一旅游黄金周又要到了,外地的李叔叔早就来到了北京开始了他的旅游行程。
他先参加了“老北京胡同游”谁给大家读一读。
二、学生尝试解决问题:1. 投影出示:“老北京胡同游”线路全长10.32千米,乘三轮车2.4小时可以游览完。
李叔叔乘三轮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10.32÷2.4=师:这道题与我们前几天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一样?(除数是小数)是小数除法中的另一种形式,(板书:小数除法)。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和商不变的性质做基础,以知识的迁移为途径,学生在体验、探讨、迁移过程中学习领悟新知识。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后再计算。
1365÷15= 1796÷16=0515153119563115 423636191612116971162.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填空:1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1.2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
3.26是由()个一()个0.1()个0.01组成的。
它里面有()个0.01。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小数的除法)三、新授。
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情景谈话王阿姨和李叔叔程三轮车参加“老北京胡同游”观光活动。
这条旅游线路全长10.32千米,王阿姨2小时可以游完,李叔叔2.4小时可以游完,王阿姨、李叔叔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读题,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10.32÷2 10.32÷2.4(2)探讨计算方法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你遇到了什么困难?2)师说明:用2去除10,商是5个1,5写在个位上,接着用2去除3个十分之一,商1表示每份有一个十分之一,怎样表示这个1是一个十分之一呢?只需在商的个位5的后面上点上小数点,把十分位余下的1化成10个百分之一,与被除数百分位上的2合并在一起是12个百分之一,被2去除每份是6个百分之一,把6写在百分位上。
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学生观察除法竖式,回答下面问题:1)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商的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每一位商各应该写在被除数哪一位的上面?(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4)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小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教案(精选13篇)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篇1教学内容:教材P33~34例7、例8及练习八第4、5、6、7、9题。
教学目标: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学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计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故事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问:学生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不能,因为它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我们可以称它为“循环” 。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那么循环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共同来探究。
1 、出示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并找到数学信息,独立列算式。
学生列式:400÷75。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并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这个算式的余数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像这样继续除下去,能除完吗?(可能永远也除不完。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
)3 、出示第33页例8的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出商的特点。
在第2小题:78。
6÷11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先停一停,看一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位小数,指导学生和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一想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5和6,如果继续除下去商就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除不尽。
小数除法(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计算除数是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除数是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一、复习导入 (5 分钟 )1.回忆小数的性质是什么?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谁说一下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新授 (15 分钟 )1.出示: 65 ÷ 52(1)学生试算。
你遇到什么问题了?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2)学生讨论汇报得出: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 0,再继续除。
(3)师生共同完成竖式计算,进一步理解算理 ( 生说师板书 ) 。
1.2 552 )6 5. 05 21 3 0 , 添0 继续除,表示 130 个十分之一1 0 42 6 0, 添0 继续除,表示 26 个百分之一。
2 6 0再进一步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在余数的后面添0 继续除。
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 4)同桌互相说说计算的过程。
2.试一试:25.5 ÷686÷16(1)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说说计算步骤。
3.总结:说一说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 继续除。
三、巩固练习 (15 分钟 )计算:32 ÷5 6.6 ÷4 37.5 ÷6 610 ÷16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强调“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 继续除。
”四、总结交流 (5 分钟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数除法-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含义。
2.掌握小数除法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能够对小数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对小数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内容1. 小数除法的启发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小数除法。
我们知道,小数是指有小数点的数字,小数点的不同位置代表了不同的位数。
例如,0.4可以看成4/10, 0.25可以看成25/100。
那么,小数除以整数是什么意思呢?2. 小数除法的基本步骤小数除法的基本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一致,具体如下:•将除数调整为整数,把除数与被除数都乘以10的若干次幂,使除数变成整数。
•除法公式:商 = 被除数 ÷ 除数;•将商写成小数形式,然后验算。
3. 小数除法的实践接下来,我们来通过一些例子来练习小数除法。
示例1:将0.6除以2步骤如下:1.把除数和被除数都乘以10的1次幂(也就是10)。
0.6 × 10 ÷ 2 × 10 = 6 ÷ 202.将商写成小数形式 6 ÷ 20 = 0.33.验算 0.3 × 2 = 0.6示例2:将0.08除以4步骤如下:1.把除数和被除数都乘以10的2次幂(也就是100),使除数为整数 0.08 × 100 ÷ 4 × 100 = 8 ÷ 42.将商写成小数形式 8 ÷ 4 = 2 0.08 ÷ 4 = 0.023.验算 0.02 × 4 = 0.08示例3:将5.1除以0.3步骤如下:1.把除数调整为整数,把除数和被除数都乘以10的1次幂(也就是10),使除数变成整数 5.1 × 10 ÷ 0.3 × 10 = 51 ÷ 32.将商写成小数形式 51 ÷ 3 = 17 5.1 ÷ 0.3 = 173.验算 17 × 0.3 = 5.1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以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示例来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含义。
最新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精选优秀教案《小数除法》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精选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精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 0 继续除.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 6 24 4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 6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 0 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竖式计算26 4(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 0 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三、巩固练习.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2、错题诊所.209 5=418 10 25 =4 1.26 18=0.7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32 8 12 25 2.45 3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精选优秀教案二教学目标: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 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 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一种方法:先计算4 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 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 4=7.7,再用7.7 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精选优秀教案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三)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方法:探究、交流、引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 5 12.6 6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集体订正.2、我是小小神算手.20.4 4 96.6 42 55.8 3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11.5 5=2.3(元) 12.6 6=2.1(元)。
小数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动脑筋试做继续学习小数除法,掌握补0的计算方法、个位、十分位不够商1,用0占位。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补0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个位十分位不够商1,用0占位的方法,正确熟练的计算小数除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3.2÷2=1.6 5.6÷4=1.44.5÷3=1.57.2÷3=2.4 7.7÷7=1.1 12.6÷3=4.22.说一说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计算方法是什么?二、新授情景谈话:下面我们进行闯关活动。
第一关:出示:4.8÷6 1.75÷251.请同学们试做。
2.交流汇报:在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3.教师讲评: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商的个位不够商1,商的十分位也不够商1,商的个位写0,点上小数点,商的十分位上也写0。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相同,哪一位不够商1,就要在哪一位上商0占位。
)你学会了吗?第二关:出示9.4÷4 65÷521.请同学们试做。
2.交流汇报:在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指名同学利用实物投影演示计算过程。
3.教师讲评总结: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时用0补齐,继续除。
第三关:出示:11.2÷0.051.请同学们试做。
2.交流汇报:在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指名同学利用实物投影演示计算过程。
3.教师讲评总结:移动小数点时,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用0补齐。
三、总结方法:与同学交流,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四、巩固练习1.填空:计算小数除法,当个位、十分位不够商1时,要在个位、十分位上商()占位,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时,就在余数后面(),在继续除;当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用()不足。
2.计算:30.3÷3 9÷0.18 1.8÷20 6÷24。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分析及说明
这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新修订版》本学期才开始使用的教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个例题,教学用书安排3课时,按照常规就是一个例题一课时学习,但逐题仔细做一遍书后的练习,就发现此内容安排的例2、例3后的“做一做”是两个例题的混合练习题。
练习六中,第一题6道题,最后一列2道题,一个是例2的巩固练习,一个是例3的巩固练习,第二题是例1的解决问题练习,第三题是例3的解决问题练习,第四题是3个例题的混合练习。
分析练习题后,按照编者的意图就是3个例题全部学完进行综合巩固,但由于在学习整数除法时,只要求学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所以没有出现过“商中间有0”的情况,而例3的学习就恰恰是学生没有学过的,既要学习小数除法,又要弥补学生“商中间有0”没学过的知识,对于学生难度太大,所以将3个例题一节课学完,势必造成学生囫囵吞枣,而第一课时学例1,第二课时学例2、例3又有些第一课时内容过少,第二课时难度过大之感。
因此,初步感知新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原有教材学什么练习什么界限分明的编写方式,力图改正学生学完一个内容照猫画虎,不加以分析就做题的毛病,将多个知识混合编写,以此提高学生从头脑检索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意图很好,却给教师造成了如何划分课时进行合理教学的障碍。
基于学生学情,设计此课,我和姚佳将课时进行了适当调整,例1、例2放在第一课时学习,例3用第二课时,第三课时进行综合巩固。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三)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变化教学过程:一练习1、复习除法算式的意义。
16.8÷15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为:────────────────a、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此算式表示已知两个因数是16.8,其中一个因数是15,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b、按“平均分”的意义表示把16.8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多少?C、按“倍”的意义,表示16.8是15的几倍。
结语:小数除法的意义用整数除法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口算:P18页11题。
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怎么想的?不同的想法可以相互交流,后报出答案。
3、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15.48÷4841.6÷16先判断各商,哪道题小于1的,为什么?然后再独立计算。
4、错题医院出示错题,让学生来当医生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100÷800=8576÷7559. 86÷1987683.15100800755761959.8680052557─────51028045019600966009600二、课堂练习1、某食堂有15吨煤,计划烧25天,平均每天烧煤多少吨?2、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4.5米,是宽的3倍,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三、作业。
附:板书(略)一个数除以小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道理2、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正确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利用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教学难点:小数点的移动。
教具学具: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卡片)8.1÷34.84÷40.56÷43÷51÷80.75÷150.25÷50.045÷9(2)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除以小数计算过程中的规律,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相关知识,提问学生:“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又是怎样计算的呢?”2. 探究新知:讲解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后面有余数,要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下去。
”3. 巩固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讲解。
4. 应用拓展: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如:“一瓶饮料有1.25升,小明喝了0.375升,还剩多少升?”5.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实例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除以小数的过程。
3. 采用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步骤一:复习导入复习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出小数除以小数的新课。
2. 步骤二: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个简单的小数除以小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
3. 步骤三:讲解演示讲解小数除以小数的详细步骤,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过程。
4. 步骤四:练习巩固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讲解。
5. 步骤五:应用拓展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解决。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小数除法 3教学反思“小数除法”这一单元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我来说都感到陌生,因此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一点不敢懈怠。
首先通读了一遍这节教材,再对着教材把教参认认真真读了一遍,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了自己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以便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除法的知识要点。
随后,还好好分析这单元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认真比较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相似性,以及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真到上课了,我也不敢有一点大意,课堂上注重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积极回忆,加强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比较;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一些现实情境,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我将学生的练习拿来分析,发现学生中错得较多的题主要就是被除数添“0”再除的情况,原来都是“0”惹的祸。
仔细思考这些由0引起的烦,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整数除法的基础打得不牢,练习的比较少,可能是前面的教学有疏忽的地方。
二是课堂上有对算理的理解,但是强调不够,应该抽更多的学生来交流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而且对算理的理解只在第一节课做得较好,在后面的若干节课中都把它弱化了,造成学生不求甚解的情况。
三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做题老是丢三落四的,不是忘了打小数点,就是忘了商0,或者是忘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四是训练的量少了,教材在编排时相应的练习较少,课后补充的题也较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尤其是在课改之初时课外的补充练习几乎为0,造成了现在被“0”烦。
认识到这些后,我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建议是,首先就是把这几种有“0”的类型的题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出每种类型中的0的意义的不同,在学生的脑袋里建立起0的不同意义的印象;二是强化对算理的理解,每次做完题都让学生来说说每一步计算的理由,表示的是几个几除以几,或是几个十分之几除以几…;三是让学生尽量能验算,以便更好的检查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四是加大计算的练习量,在课堂上补充了一些计算题给学生比赛算,既达到了训练计算能力的效果,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五是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尤其是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一是可以相互竞争,同时也可以相互学习解疑,这样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小数除法3》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循环小数,理解循环小数,循环节的概念。
2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和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和循环节。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一、探究新知。
出示例4。
几种蔬菜每100克中钙和维生素C的含量表。
一)每100克的茄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萝卜的多少倍?1、列式子:5÷3=2、学生试着计算,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特点)3、组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余数总是2,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6。
继续除下去,总也除不尽。
二)每100克的黄瓜中钙的含量是茄子的多少倍?1、列式:25÷22=2、学生独立计算。
3、交流,进一步体验循环小数的特点。
发现:余数依次重复出现8和14,商的小数部分就依次不断重复出现36。
再继续除下去,总也除不尽。
二、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
观察并与同学交流一下:1.66……;1.13636;4.529529……等小数有什么特点?1、循环小数:在1.66……中,从十分位起数字6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在1.13636……中,从百分位起数字3和6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在1.22……中,“2”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2”就是这个小数的循环节。
2.22727……中,依次不断出现的是27所以它的循环节是27。
4、说明: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循环节是一个数字的,只在数字上标一个圆点,循环节是两个数字的分别标圆点,循环节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数字的分别在首位和末位标一个圆点。
三、练习。
完成教材第28页的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订正,讲解。
四、组织质疑。
五、小结。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01一小数除法-011 精打细算-教案03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法的概念2.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 小数除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小数除法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数除法的算式,让学生发现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异同,从而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3)小数除法的应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4.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关键。
在小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和示范计算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小数除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教学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教学教案1一、说教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
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
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
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
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因为学生已经很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
(导入这一环节准备用时3分钟)1、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生回答师板出12的因数:1、2、3、4、6、122、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写出18的全部因数吗?生独立写并汇报18的因数:1、2、3、6、9、18。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小数除法(第三课时)-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与基本计算方法;2.能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运用小数的乘、除性质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小数除法问题的转化与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同桌讨论:现在市场上很多蔬菜都是按磅称卖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小数分数可以用来表示多少磅?2. 深化认识小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小数除法是针对含有小数的数进行除法运算。
小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与整数的除法相似,小数除法也有竖式法和列竖式法。
通过竖式法和列竖式法的计算演示,引入小数的除、乘法性质。
注意:① 用竖式法求商时,得到的商是带小数的;② 小数相除要实施变形运算,使被除数和除数同乘或同除一个数,使除数变为整数,再进行除法运算;③ 小数相除要注意商的准确度或精确位数。
一般要求不少于小数点后两位。
3. 归纳总结小结小数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引导桌上同学进行小题演算,并进行简单的提问。
小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和整数运算有何不同之处?4. 引导运用小组讨论:某班有50个同学,班里有一个保健室,保健室有药品,每天需要给每个同学发一次药,每颗药的剂量是0.3克,而100克药剂可以供应多少位同学?板书:100克药剂≈ □位同学,药量:0.3克/颗引导桌上同学利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点拨小结小数的除法性质与小数的乘法性质的关系,强化小数乘除法的熟记和运用能力。
同时,总结小数除法的应用题,鼓励同学们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小数除法的概念、基本计算方法和应用,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其中,小组讨论的实际问题更是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深入了解了小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北师大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学内容是我所教授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小数除法部分,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到小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在小数除法的教学中,难点在于让学生们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和小数位的对齐,而重点则是让学生们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步骤。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小数除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小数除法的练习题和答案、计算器等。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例题,并引导学生一起解答。
我会鼓励学生们使用计算器来验证他们的答案,并解释为什么他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尝试解答。
我会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帮助,并给予他们一些提示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们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他们对于小数除法的某个环节感到困难,我会重复讲解并给予更多的练习。
对于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写出小数除法的步骤和关键点,例如小数点的移动和小数位的对齐等。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理解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小数除法问题,或者寻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应用小数除法。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小数除法部分。
我希望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小数除法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小数点的移动和小数位的对齐是学生们理解小数除法的核心概念,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小数点的移动和小数位的对齐是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但是学生们往往会感到困惑和不理解。
他们可能会忘记移动小数点,或者对齐不正确,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我会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这个环节,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让学生们熟练掌握。
《小数除法3》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循环小数,理解循环小数,循环节的概念。
2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和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和循环节。
教学难点
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一、探究新知。
出示例4。
几种蔬菜每100克中钙和维生素C的含量表。
一)每100克的茄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萝卜的多少倍<
1、列式子:5÷3=
2、学生试着计算,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特点)
3、组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余数总是2,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6。
继续除下去,总也除不尽。
二)每100克的黄瓜中钙的含量是茄子的多少倍<
1、列式:25÷22=
2、学生独立计算。
3、交流,进一步体验循环小数的特点。
发现:余数依次重复出现8和14,商的小数部分就依次不断重复出现36。
再继续除下去,总也除不尽。
二、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
观察并与同学交流一下:1.66……;1.13636;4.529529……等小数有什么特点?
1、循环小数:在 1.66……中,从十分位起数字6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在
1.13636……中,从百分位起数字3和6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在1.22……中,“2”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2”就是这个小数的循环节。
2.22727……中,依次不断出现的是27所以它的循环节是27。
4、说明: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循环节是一个数字的,只在数字上标一个圆点,循环节是两个数字的分别标圆点,循环节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数字的分别在首位和末位标一个圆点。
三、练习。
完成教材第28页的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订正,讲解。
四、组织质疑。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