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一:梳理小说的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第一部分( 1-23):开端 小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第二部分(24-43):发展 通讯员和“我”一起借被子的过程。 第三部分(44-57):高潮 通讯员为了保护担架员壮烈牺牲,新媳妇给他缝衣服。 第四部分(58-59):结局 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
印象中的战争题材电影:
• 宏大的战斗场面 • 较少的环境描写 • 重点刻画英雄的伟大事迹及牺牲
《百合花》: 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景,而是写家乡、写月色、写路 上清新的环境; 刻画的人物只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小人物。
学习任务二:从小说中的环境描 写去分析其作用
(一)《百合花》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第四段:“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 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 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茹志鹃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品味小说朴素清新的语言,积 累运用语言的技巧。 2.感受小说中“我”、通讯员、新媳妇、香雪、凤娇等 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人物的性情美。 3.理解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对塑造人 物的作用。 4.体会小说中蕴含的诗情画意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感悟“百合花”“火车”“铅笔盒”等事物的象征意义。
了解作者
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作家。当代作家王 安忆的母亲。1943年参加新四军,
1955 年转业到上海,任《文艺月报》编辑。1958 年3 月,在《延河》月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 的艺术风格开始形成。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 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短篇小说。茅盾还 评价说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