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习题精选
- 格式:docx
- 大小:772.93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资治通鉴》的记载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2.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
材料中”体制”的创立( )A.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C.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3.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
下列一组有关秦始皇施政措施的图示所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A.加强文化控制B.加强经济管理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巩固国家统一4.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有(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实行郡县制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下图是”汉并天下”瓦当。
它是为了纪念汉朝建立、统一天下而制作的。
”汉”的建立者及”汉并天下”的时间分别是( )A.刘邦、公元前3世纪晚期B.汉文帝、公元前2世纪早期C.项羽、公元前2世纪晚期D.汉高祖、公元前3世纪早期6.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
这反映了当时( )A.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7.下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C.该帝王在位35年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8.下图所示历史现象的出现最早是由于( )A.张骞出使西域B.西汉管理西域C.班超经营西域D.甘英出使大秦9.”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和舞蹈也来到中国。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在中国,国家大一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A.炎黄部落的形成B.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C.西周实行分封制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秦朝法律严酷B.陈胜想称王C.老百姓快饿死了D.天下大雨3、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景帝时“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其中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 )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B.采取轻摇薄赋的政策C.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4、汉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下令废半两钱,改铸()A.半两钱B.五铢钱C.蚁鼻钱D.铲形币5、东汉的建立者是()A.、刘邦B、刘秀C、刘启D、刘彻6、2017年5月15日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
“一带一路”源于西汉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
右面示意图中空缺处应该是()A.洛阳B.长安C.咸阳D.敦煌7、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史学著作是()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8、“打虎拍蝇”反映了党中央在惩治腐败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既形象又深刻。
秦朝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锦衣卫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货币和度量衡B.焚书坑儒C.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D.修筑长城10、“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②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③文帝、景帝提倡勤俭治国,并以身作则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1、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A.诸候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12、东汉政权建立于()A、.公元前202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9年D、公元25年13、下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A.西域都护B.安西都护府C.伊犁将军D.北庭都护府14、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45分)1.秦长城的起点是:()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起长平,东到临洮 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2.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漓江和湘江的渠道是 ()A.骊山陵墓B.都江堰C.京杭大运河D.灵渠3.“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率兵攻取咸阳,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约法三章”成语出自于()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进咸阳C.刘邦进咸阳D.武王伐纣5.“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6.西汉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B.严刑酷法C.重商抑农D.分封制7.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此建议(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①④8.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半两钱B.五铢钱C.铲币D.刀币9.东汉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10.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①东汉朝政的腐败②时局动荡不安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④皇帝实行暴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1.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 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B.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C.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D. 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12.“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大大促进了汉朝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他统一六国,开创皇帝制度;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这里的“他”是指( )A. 黄帝B. 禹C. 周武王D. 秦始皇2. 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该官吏的官职应是( )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郡守3. 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
这说明秦朝( )A. 延续分封制度B. 增强地方势力C. 恢复社会经济D. 实行中央集权4. 秦灭六国,开创了历史新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②大力推动了民族交融③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④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条件,符合人民的愿望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5. 陆贾在《新语》中写道:“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A. 严酷的刑罚B. 沉重的赋税C. 兴修阿房宫D. 可怕的殉葬制度6. 下面的图片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情景。
这次起义发生的地点是( )A. 渔阳B. 陈C. 大泽乡D. 垓下7.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与“破釜沉舟”这一成语有关的战役是( )A. 涿鹿之战B. 马陵之战C. 长平之战D. 巨鹿之战8. 史学家司马迁在评价某位历史人物时说:“号称西楚霸王,权同皇帝。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陈胜 B. 秦始皇C. 项羽D. 刘邦9. 刘邦率军到咸阳后下令说:“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他的约法三章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据此判断,刘邦赢得民心是因为( )A. 军队实力强大B. 军纪严明,立法公正C. 善用人才D. 拥有仁慈之心10. “他是个文采逊于武功的马上皇帝。
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首李白诗句描写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B、楚汉之争C、长平之战D、秦完成统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项羽B、张骞C、蔡伦D、华佗【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阅读史书是了解历史的基本途径,有可能被《史记》和《资治通鉴》共同记载的事件是( )A、焚书坑儒B、大运河开通C、经济重心的南移D、玄奘西游【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下列朝代属于统一王朝的有( )①秦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北魏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皇帝早逝B、幼主即位C、宦官得宠D、外戚专权【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属于秦朝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 A、B、C、D、【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是( )①重用人才②重视农业? ③统治残暴? ④末代国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在汉代的城市街头,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传入中国的。
这表明丝绸之路( )A、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B、促进了古代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C、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动摇了东汉统治,是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州牧割据C、黄巾起义D、光武中兴【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历史上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是( )A、宋朝与明朝B、秦朝与明朝C、唐朝与秦朝D、明朝与清朝【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东汉时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的是( )A、蔡伦B、华佗C、张仲景D、祖冲之【答案】:【解析】:第13题【判断题】西汉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4题【填空题】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中杰出的代表作是______ 。
第三单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
下列对于其历史功绩表述错误的是( )A.统一了文字——小篆B.统一了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秦朝时,一位来自国都的商人到山西购进一批优质小米,这位商人在交易时需要使用哪种货币进行支付( )A.铲币 B.刀币C.圆形方孔钱 D.五铢钱3.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 “天下苦秦”的表现不包括( )A.战乱频仍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D.赋税沉重5.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之一,深受大众的喜爱,其棋盘中间是“楚河、汉界”。
汉的建立者是( )A.项羽 B.屈原C.刘邦 D.陈胜6.中国古代史上有四大治世,其中第一个便是汉朝的“文景之治”。
这一治世局面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B.统治者提倡节俭、以身作则C.统治者采用法家思想,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D.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7.“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蔡伦改进造纸术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D.华伦发明“麻沸散”8.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使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富足。
下列关于刘秀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元25年称帝,重建汉朝,定都长安B.注重对官吏的监督和惩处贪官污吏C.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9.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的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D.东汉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建立元朝3.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
当时,刻石用的文字是A.甲骨文B.楷书C.小篆D.行书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A.汉高祖刘邦死后,继任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战国时期,诸侯不再打着尊王攘夷旗号C.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D.李冰修建都江堰,使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5.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衡水隆重召开。
董仲舒因出谋划策而受到汉武帝的重用,他最主要的谋划是A.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B.应募出使西域C.提出“推恩”的建议D.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6.历史学家翦伯赞称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C.设立西域都护D.控制西域各族7.下列有关东汉末年局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军阀割据混战B.生产得到发展C.国家大一统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8.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
下面是某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示意图,对这些图示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了秦朝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B.图二所示是三省六部制C.图三所示开始出现于清朝D.上述图示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9.武帝初即位,大臣认为“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并向武帝“数奏其过”,要求对他们“稍侵夺”。
为此,汉武帝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实行推恩,削弱王国C.焚书坑儒,禁锢思想D.北击匈奴,拓展版图10.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
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拔高
训练
第1题【单选题】
下图是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 )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杭州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
功绩是( )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唐朝
C、西汉
D、秦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我国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
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
【解析】:。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右图所示历史人物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和时间是( )A.秦朝公元前770年B.秦朝公元前221年C.西汉公元前202年D.隋朝公元589年2.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这一政治体制是( )A.皇帝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中央集权制3.《史记·秦本纪》记载:“初置丞相,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秦始皇时期丞相的主要职责是掌管( )A.刑狱B.军事C.行政D.监察4.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D.农民纳税用的“斗”容量不同5.右图是小明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6.认识图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右面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秦王扫六合的磅礴气势B.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百应C.项羽气吞山河的霸气D.卫青、霍去病千里追匈奴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B.秦末和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D.秦初和汉初8.“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9.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习题精选第四十篇第1题【单选题】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
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1世纪的是( )A、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B、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北魏孝文帝于公元494年迁都洛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时间B、领导人C、口号D、作用【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朝政腐朽的主要根源在于( )A、皇帝昏庸不理政事B、诸侯混战,社会动荡不安C、宦官和外戚交替掌权D、农民不堪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发动起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A、诸侯争霸激烈B、中央集权强化C、民族融合加强D、外戚宦官交替执政【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材料或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A、材料或史实:官渡之战,袁绍兵十馀(余)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
结论:曹操最终统一北方B、材料或史实: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领四川和云贵地区,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北和湖南。
结论: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材料或史实: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习题精选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措施属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长城B、皇帝称号C、圆形方孔钱D、地方设县【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 )A、商朝B、夏朝C、汉朝D、秦朝【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战国﹣□﹣西汉﹣□﹣三国﹣□﹣东晋﹣□,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嬴政建立秦朝后,采取的统治措施包括统一( )①文字②货币③度量衡④车辆和道路的宽窄⑤语言⑥服饰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⑥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其中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有( )①统一文字②统一货币③统一度量衡④焚书坑儒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秦统一后,官府发布文告使用的文字会是哪一种?( )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金文【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______作为全国的通用文字。
【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西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焚书坑儒”,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这一措施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这位中国的恺撒不仅是一位征服者,而且还是一位天才的管理者,无人能与之比肩。
他把秦国的祖先们所创立的军事和民事中央集权制扩大到了整个帝国。
通过大规模的人口交换,他成功地瓦解了最顽固的地方分权制。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选择题1.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西汉武帝时B.汉高祖时C.东汉明帝时D.三国时2.“连接亚欧风物,融汇东西文明”。
“一带一路”勾画了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
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A.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B.唐代商人出海贸易的交通要道C.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D.清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3.“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
”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A.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B.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C.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交融4.西汉时开辟的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
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5. “无有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诗中描述的现象开始出现于()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6. 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
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A.产生背景B.主要行人C.路线走向D.开通前提7.下面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B.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C.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D.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8.西域都护设置的重大意义是()A.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B.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成为打击匈奴的重要设施D.有利于西域各国与汉朝建立联系9. “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是因为“蔡侯”()A.改进了造纸术B.发明了印刷术C.研制了指南针D.配制了火药10.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2019年精选历史第一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二十篇第1题【单选题】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
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门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 )A、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B、秦国是当时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周王室衰微,对诸侯国的控制有限D、儒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当我们看到某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向秦始皇汇报工作的场景时,我们能够确认这一地方行政长官是( )A、丞相B、太尉C、郡守D、县令【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 )A、三公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秦朝刚统一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A、隶书B、甲骨文C、金文D、小篆【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人物追踪:请结合图片及文字信息回答问题按时间写出以上人物的序号是______。
被“唐宗”喻为自己“知得失”的镜子的人物是______。
“宋祖”于______年建立北宋。
【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简要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请回答: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__;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______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制度是______?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措施是______?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A、都是开国皇帝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第六十篇第1题【单选题】“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 )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东汉时期的史实,错误的一项是( )A、东汉初年,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B、东汉中期,开始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C、东汉末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D、东汉末年,出现了华佗和张仲景两位名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____________导致了东汉中后期,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A、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B、休养生息政策C、中央集权制度D、焚书坑儒【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以下文物或模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是( )A、宅院画像砖B、陶院落C、击鼓说唱佣D、汉并天下瓦当【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千古帝乡,智慧襄阳。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导致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B、自然灾害频发C、统治者“改制”失败D、民族矛盾尖锐【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下列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人们常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下列政权曾在洛阳定都的有( )A、夏、商、西周B、西汉、蜀、吴C、宋、齐、梁、陈D、东汉、西晋、北魏【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东汉末年爆发的一场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是( )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绿林赤眉大起义D、黄巾起义【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东汉的建立者是( )A、刘邦B、刘备C、刘秀D、刘彻【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下令释放奴婢B、减轻农民负担C、士兵还乡务农D、惩治贪官污吏【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②合并郡县,加强吏治③减轻或废除刑罚④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4题【材料分析题】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秦始皇灭六国后,觉得到处都有驻兵镇压的必要,就要分天下为三十郡。
”由此秦实行()A.分封制B.郡县制C.刺史制度D.世袭制度2.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
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的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3.《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上述材料反映出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是()A.刘邦收揽民心,善于用人B.刘邦的军事力量超过项羽C.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满D.项羽出身低微,势力较弱4.李清照曾称赞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历史事件中,与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直取咸阳,推翻秦朝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他从农民起义军中走来,战胜一个个对手,信心满满地做着自己的皇帝梦,最终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他”就是历史上的“布衣天子”()A.汉高祖刘邦B.汉景帝刘启C.汉武帝刘彻D.汉光武帝刘秀6.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凝固的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
从右面这幅《汉墓出土陪葬陶制牛车》的文物图片中,我们能提炼出的最准确信息是()A.西汉初年经济凋敝B.西汉初年牛车普及C.当时交通不便D.牛力量大,适宜拉车7.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
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A.农民起义B.匈奴的威胁C.王国问题D.统治者的腐败8.地方治理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他统一六国,开创中央集权制度;也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这里的“他”是指(D )A.黄帝B.禹C.周武王D.秦始皇2. 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C )A.建立皇帝制B.确立丞相制C.推行郡县制D.强化监察制3. (2019年衡阳市)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B )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4. (017年西宁市)“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
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A )A.推行郡县制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D.严酷的刑法5. 最能反映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壮举的成语是(D )A.破釜沉舟B.背水一战C.纸上谈兵D.揭竿而起6. 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饭局应该是鸿门宴,一场饭局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再之后,鸿门宴成了不怀好意的饭局的代名词。
刘邦建立汉朝的时间是(B )A.前209年B.前202年C.前207年D.前222年7. “这是中国皇权专制的第一个盛世,在这一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中提到的“中国皇权专制的第一个盛世”指的是(A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8. 历史剧《汉武大帝》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我们知道,汉武帝是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下列哪项不是其大一统的措施(A)A.平定“七国之乱”B.颁布“推恩令”C.统一铸币权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 (2019年台州市)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里的“皇帝”指的是() A.黄帝B.周武王C.秦始皇D.汉武帝2.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 )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B.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C.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嬴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D.秦国主要依靠嬴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嬴政3.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的是() A.统一度量衡B.统一货币C.统一文字D.统一交通4.“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这一水利工程是( )A.白渠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5.从秦始皇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巨大的骊山陵墓,修长城,修驰道等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秦朝()A.刑罚残酷B.赋税沉重C.徭役繁重D.战乱不止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
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7.“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减轻赋税,发展生产C.以德化民,稳定民心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8.汉高祖刘邦说:“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
”汉高祖这番话( )A.表明刘邦手下有许多杰出人才B.说明刘邦非常谦虚C.说明刘邦很注意表扬他的部下D.说明刘邦善于用人9.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正直)之士,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
这样的考察方式,使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
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选择题1.“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此称谓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A.秦始皇嬴政B.汉高祖刘邦C.隋文帝杨坚D.宋太祖赵匡胤2.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
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县令3.以下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
该表反映了秦朝()A.设立中央政权机构B.加强了地方权力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D.消除了地域差异4.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A BC D5.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颁行全国的统一文字是()A.小篆B.行书C.草书D.楷书6.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
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统一文字C.设立太学D.独尊儒术7.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
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
”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A.大禹治水B.兴修都江堰C.开凿灵渠D.开通大运河8.《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A.郡县制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C.推恩令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9.可从右图提取的历史信息是()汉代讲经图A.儒学教育兴盛B.推恩令的实行C.丝绸之路开通D.汉军北击匈奴10.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实行盐铁专卖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设置西域都护11.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
请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秦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12.“(公元25 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
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习题
精选
第1题【单选题】
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做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政府加强对今天新疆地区管理的举措有( )
①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
②汉武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③清政府在该地区实施“改土归流”
④清朝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
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派张骞出使西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的大战中,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