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第2讲 两次工业革命备选习题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92.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材料二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
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
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所带来的危机。
(3)综合两则材料,从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或石油的开采)。
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贸易额增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
(3)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择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解析】【详解】(1)由材料一“汽车越来越多,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可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是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
(6)两次工业革命1、下图是英国各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示意图,据图中的数据变化可知( )A. 英国工业化转型尚未完成B. 圈地运动导致农业发展缓慢C. 服务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D. 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2、从17世纪开始,一场“农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革命中,资本主义型的农场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农业的耕作和栽培技术经历了重大改革,如:农业机械的采用、畜种的改良。
这场“农业革命”的主要作用在于( )A.使“圈地运动”得以终结B.为工业革命准备重要条件C.推动贩卖黑奴活动的开展D.促使殖民争夺不断地加剧3、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4、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
其主要目的是( )A.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B.展示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C.突出蒸汽时代的能源特色D.表明英国的煤储量世界第一5、1884年12月,《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
)表示了当时英国()A.技术革命化解了环境危机B.环境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C.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D.环境污染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6、1530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啤酒法》,解除了地方官对啤酒经营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管制,学致了酗酒等社会治安问题,直到1879年,才通过《酗酒法》重新强化地方对酒类的管理权。
这一过程反映了英国()A. 自由主义理论内涵的渐变B. 立法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原则C. 工业化带来议会制度改革D.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较量7、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包括()①交通运输业②机器制造业③汽车工业④电力工业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8、某报纸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消息: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2013高考立体设计历史人教版第十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另
备试题
1.“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
……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人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
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首先发生在英国
D.电力的广泛使用
2.在历史上,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
首届奥运会于1896 年在雅典举行。
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 )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
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参赛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篇巩固提升1.马克思认为,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
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
由此可见,工厂制度区别于工场手工业的本质特点是()A.使用大机器生产B.工人参加集体劳动C.生产资料私有化D.工人的受剥削程度,在马克思看来,工场手工业是工人利用工具,工人掌握着劳动主动权;在工厂制度下,工人围绕着机器(劳动资料)运动,工人处在被动地位。
这说明工厂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使用机器生产而不是手工操作,故选A项。
2.有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工厂代替了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
对“特有”的理解正确的是()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B.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C.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9世纪中叶……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B项正确。
3.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出现,但这些工厂有着共同的局限。
这种“局限”直接导致了()A.工厂制度的诞生B.火车机车的创制C.蒸汽机的改进和应用D.机器制造业的兴起,机器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所以工厂中机器的动力是其“局限”,结合所学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可以得出,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工厂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靠近河流的地方作为厂址,而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应用使得工厂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突破上述局限,故选C项。
4.18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家主要是些实验家,并且多半是从实践中来的工程师、仪器制造者和工匠。
伯明翰的太阳学会、曼彻斯特的曼彻斯特学会纷纷涌现,会员都是些注重实用的人。
他们组织科学团体,建立自己的学校,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更加普及,科学学术活动日趋高涨。
两次工业革命专题方法归纳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影响(1)从整体史观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方法技巧】1.从动力变革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前,人们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风力和水力等,所以工厂的设立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解题时往往结合蒸汽机的作用进行分析。
2.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对经济结构、城市化、国际格局及社会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
使用童工等。
解题时,往往从逆向思维角度分析。
3.从综合链接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既是一次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一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等方面联系密切。
高考命题从多角度考查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自由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及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的理解认识。
解题时注意从联系角度,结合政治、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特点及影响1.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教案】【教学目的】1. 让学生熟练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重大发明等相关史实。
2.让学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重大发明、影响以及特点。
2.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使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也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三、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归纳为“一、二、三、四、五”一个时代:电气时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每课一练(十六) 第十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它是指( )A.柴油机 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C.发电机 D.珍妮纺纱机2.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 B.工业革命的开展C.世界市场的拓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3.(·扬州模拟)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C.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4.(·南昌模拟)“……(1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
”材料评论的是哪一技术的应用( )A.采矿技术B.蒸汽技术C.电力技术D.无线通讯技术5.19世纪后期西方某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英国章鱼:只吃黄金》,画中章鱼的触角从英国伸向了世界各大洲。
下列对此说明正确的是( )A.反映了英国极力推行武力扩张的政策B.讽刺了英国人只喜欢黄金的贪婪欲望C.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对外的传播D.揭示了世界市场与“世界工厂”的互动关系6.1826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立拉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
在这一运动中,曼彻斯特的欧文学院、伯明翰学院、利物浦学院等纷纷成立。
它们都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面向中产阶级招收学生。
关于这一运动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B.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C.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D.说明英国工人运动获得了新发展7.《全球通史》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厂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厂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
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英国还拥有更多……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
”在这里,作者主要探究了工业革命的哪些前提和条件( ) A.原料、资本、劳动力B.政治制度、劳动力、资本C.技术前提、资本、劳动力D.市场、资本、劳动力解析:选D。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英国通过殖民战争,先后战胜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市场不断扩大;由题干中“商业利润”一词可知英国资本雄厚;由“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可知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劳动力。
2.1819年8月,一份讣告这样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是指( )A.发电机B.蒸汽机C.珍妮机D.内燃机解析:选B。
从时间上看,发电机和内燃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A、D两项。
题干中强调为机械动力提供基础,所以再排除C项。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改进了动力机械,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3.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2/3左右。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B.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C.工业革命带来运输业的发达D.受英国经济危机的影响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题干中的信息反映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从本质上反映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属于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美国的纽约不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A项;B、D两项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4.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
从1786年阿克莱特纺纱厂的第一个烟囱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
2022高考立体设计历史人教版第十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课后限时作业(十九)(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了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种种有利力量应包括()①圈地运动②海外殖民扩张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④工厂的出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年8月,一份讣告这样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是指()A发电机 B蒸汽机 C珍妮机 D内燃机3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1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A火车机车、水力纺纱机B电灯泡、电动机C汽车、汽轮D电话机、内燃机【答案】A4据史料记载: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
18世纪时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
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各阶层的娱乐活动也由赌博等陋习、恶习转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这些现象反映了()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强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③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④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完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
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百万夸特,1845年为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下列对上述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新农机和新农技广泛使用B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C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的作用D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答案】D6保尔·芒图撰写的《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产业革命仅仅在于一些技术改进,如果它的后果并不扩张到设备和商品之外,那么,它就终于成为一个不太重要的事件,它在通史上只能占很少的篇幅。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1870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
本课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大科技成就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目“人类迈人‘电气时代’”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和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发展”,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发展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此外,教材运用大量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
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垄断的评价。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以“启发一发现”教学法为主。
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重点、难点作必要的阐释。
为使教学过程更具形象性,更有互动性,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表格等形式来丰富课题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就本单元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013高考立体设计历史人教版第十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备
选习题
历年真题
1.(2010·全国卷Ⅰ)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2.(2009·重庆文综)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而不是“初步确立”。
【答案】C
3.(2008·广东文科基础)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A.蒸汽机
B.轮船
C.汽车
D.电视机
4.(2008·江苏)右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初期
5.(2007·广东文科基础)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 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
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6.(2007·广东)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
B.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模拟质检
1.“‘工业革命’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如果考虑到这些非同寻常的日子,应该完全可以称其为革命。
”下列表述不能反映出“革命”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蒸汽机成为普遍适用的原动力
C.用机器取代了工具
D.工厂成为生产组织的一种新形式
2.“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
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
……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大国的崛起》)这里描述的是()A.19世纪中期的英国
B.19世纪末的德国
C.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D.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答案】A
3.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企业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
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
这表明()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