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三下册俄国向何处去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2.91 KB
- 文档页数:2
俄国向何处去知识点,初三历史重点!知识点一、十月革命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雷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
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课后习题1. “安东诺夫拿着手枪站在(临时政府)部长面前说:我以彼得诺夫苏维埃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了。
” 这一情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 C. 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D. 十月革命2. 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是()A. 俄国二月革命B. 俄国十月革命C. 法国大革命D. 巴黎公社3. 小华在学习“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是()A. 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 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D .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战争4.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是()A. 列宁B. 斯大林C. 马克思D. 恩格斯5. 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办法”解决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这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A. 工业化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DCDAB俄国向何处去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学会了呢?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新学期认真学习,预祝大家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历史九年级下册俄国知识点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俄国历史的知识点。
俄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下面,我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论述,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俄国的历史。
一、俄国的地理特点俄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它的地理特点对俄国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俄国的地理边界广泛,东临太平洋,北界北冰洋,西界波罗的海、爱琴海和黑海,南界里海和瓦尔纳湾。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俄国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二、俄国的历史演变俄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世纪,当时的俄国是由一系列小国家组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国经历了不同的王朝和统治者。
其中最著名的是沙皇时代,这一时期持续了几百年。
沙皇时代是俄国的黄金时代,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然而,这一时期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政治动荡。
三、彼得大帝的现代化改革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沙皇时代的一位杰出统治者。
他致力于使俄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并在其统治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建立西式政府机构、发展先进的工业和商业、改革教育和军队。
彼得大帝的现代化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俄国的面貌,并为俄国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四、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它发生在1917年,标志着全面的社会主义革命。
在这个革命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临时政府,并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联。
苏联成为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对世界政治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冷战与苏联解体二战后,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逐渐升级,形成了后来所谓的冷战局面。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意识形态和经济上的对抗。
然而,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苏联国内的种种问题暴露无遗,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六、普京时代的俄国普京是当代俄国的重要领导人,他的政治影响力和作为国家元首的领导才能备受争议。
(封面)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俄国向何
处去》知识点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俄国向何处去》知识点
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
一、俄国二月革命的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度
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 1917年11月列宁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的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退一步,进两步”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年),结果:使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
2、【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1925年;领导人:列宁;【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它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果】: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3、体现了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体系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1、一战将俄国推向崩溃的边缘2、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建立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2、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他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三、十月革命后,列宁探索俄国的富强之路: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作用:这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帮助苏维埃政权度过了难关。
2、新经济政策:1921年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危机已经过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作用: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识:是列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创新。
(联系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意义第二课苏联的崛起一、斯大林时期的计划经济:从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一五计划———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成果: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2、实质: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特点: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
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评价: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背景: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了巴黎和会、1921——1922 年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重新瓜分世界和海外殖民地。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一、俄国十月革命(又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背景: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形成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时间:1917年11月(俄历十月)3、地点:彼得格勒4、领导人:列宁5、结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6、意义性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影响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
③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是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1925年)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2、内容:农业:实行粮食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商业: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评价:①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②影响: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苏维埃政权4、启示:国家政策的制订要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第2课苏联的崛起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1、社会主义工业化(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措施:实行“五年计划”(192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3)成就: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强国(4)不足: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农业集体化三、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四、斯大林模式(即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2、特点:高度集中3、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表现(1)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2)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4、评价(1)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1、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仪并取得成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仪国家懂生,这就是十月革命。
它是世界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成功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仪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赌开展树立了典范,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列宁在社会主仪建立方面所做的探究:在国内外势力的压力下,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苏俄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仪政策。
随着国内斗争的完毕,1921年,苏俄放弃原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得到复原。
第2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暑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担当发动斗争的责任。
和约内容主要包括: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成认波兰独立,局部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展委任统治。
3)废除德国的普遍仪务兵役制。
4)德国应支付大量的斗争赔款。
2、1922年,美、英、法、中等九国签暑了《九国公约》。
主要内容有:敬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时机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打算,事实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供应了条件。
3、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全国工叶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根底。
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仪掂旎次自我恩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仪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仪开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7课疯狂的战车1、二战进程:时间历史事务影响1939.9 德国闪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41.6 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12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斗争爆发,二战到达最大规模。
2、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签定了《慕尼黑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状况下,把捷克斯洛伐克掂旎局部领土割让给德国,《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到达顶峰的标记。
历史初三下册俄国向何处去知识点关于历史初三下册俄国向何处去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1、(1)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十月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为把俄国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重要前提。
3、十月起义:1917年11月6日,列宁来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11月1日胜利。
巩固政权的措施
政治上: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经济上:
(1)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2)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民土地和雇用劳工。
军事上:苏维埃政权实行义务兵制,组建工农红军。
革命的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2、打击了资本主义,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国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3、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被看作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课后练习
材料一:“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
材料二:“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列宁
请回答:
(2)苏维埃俄国实行材料一谈到的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谈到的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
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B明确了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
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D确立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
(1)材料一谈到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二谈到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
(2)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