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做一个生态瓶教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649.50 KB
- 文档页数:10
试验时间:2017.9.15
实验名称:制做生态瓶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生态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猜想: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实验步骤1、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2、在桶底放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自来水或域水;
3、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4、在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
5、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
实验结论: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猜想光在均匀介质中是
沿直线传播的吗?
实验时间2017.10.13
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过程
1、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子上,每张卡纸相距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圆孔在一条直线上;
2、在最后一个卡纸的后面,竖立一个纸屏,把手电筒打开,对着第一张卡纸的圆孔照射,让光线照射进小孔,观察最后的纸屏上有没有光点;
3、把第二张(或第三张)圆孔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同样方法照射第一张圆孔卡纸,观察最后面的纸屏上有无光点。
实验结果
当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时,发现纸屏上有光点;当移动中间的卡纸后,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时,纸屏上就没有光点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生态瓶》教学简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池塘群落生态系统,以此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
2、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对其管理。
3、能相互听取意见设计方案。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境美丽的池塘,找出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进而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然后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
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1、创设情境:出示美丽池塘在一片池塘里有小鱼在悠闲地游来游去,有田螺,还有小虫子,当然也有水草、泥沙……2、思考:(1)你知道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2)池塘里有哪些生物?(3)这些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4)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5)非生物对生物有什么作用?观察或聆听情景介绍。
思考,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别的学生可以补充、反驳。
情境创设直观形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1、大家分析了池塘里的生物之间有一些密切的联系,为了方便研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在教室里做一个生态瓶。
2、首先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建造方案吧,要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现在请每个组进行方案设计,大家分工协作,同时做好记录,10分钟后交流。
交流建造方案。
分组进行设计活动,22分钟修改方案。
根据池塘里的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设计生态瓶,培养观察思维能力。
三、做生态瓶1、活动老师准备部分材料,上台选取,按设计方案建造。
2、评价延伸(1)生态瓶做得很不错,课后补充完善。
(2)希望大家做一个计划分组进行建造活动通过建造生态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业设计作业:1、制作生态瓶,并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教学反思:这一节课,三个班下来,感觉都不一样。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6课时做一个生态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像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1、说明制作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做一个生态瓶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制作一个生态瓶,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认识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因些,本课的学习,学生有一定基础,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完成这次实验活动。
二、【教学内容分析】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认识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本课是前一课的继续,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
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生态瓶,给生物安一个“家”,并通过观察,记录,知道生物在这个“家”的情况,有的“家”可能适于生物生活,有的可能不行,这时“家”中的一些生物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最后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生存。
学生从这个活动中会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并让学生知道自然界的生态群落有大有小。
小的如一片草地、一个池塘等,大的有湖泊、海洋、森林、草原等。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池塘里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以此为蓝本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
2、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3、能互相听取意见、共同协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对自然环境下生态系统的认识。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创设情境, 播放课件《美丽的池塘》。
在一个池塘里,有小鱼和大鱼在悠闲游来游去,有田螺、青蛙、小虾,还有蜻蜒、还有小虫子,当然也有水草和泥沙、石子等。
里面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二)探究过程:(板书课题:6、做一个生态瓶)1、观察池塘生态系统。
教科版科学五上《做一个生态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一个生态瓶》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制作生态瓶来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制作生态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瓶的制作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但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瓶的制作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生态瓶的制作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来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态瓶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如透明塑料瓶、泥土、水、植物等。
2.准备相关的科学知识资料,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3.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真实的生态瓶,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让学生了解生态瓶的制作目标。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生态瓶的制作,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制作过程中。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生态瓶,并分享对于生态瓶制作的理解和感受。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瓶的制作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活动和任务,如观察生态瓶中的变化、进行生态瓶的保养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