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82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7.27 MB
- 文档页数:82
一:名词。
1.矿山压力: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其中的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做矿山压力。
2.原岩应力:天然存在于原岩而与任何认为原因无关的应力。
3.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两侧增加的切向应力。
4.初次来压:由于老顶第一次失稳而产生的工作而顶板来压。
5.砌体梁:工作面上下两区破断的岩块咬合形成的外表似梁,实质是拱的平衡结构。
6.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
7.残余碎胀系数:8.关键层:将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
9.冲击矿压:其是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的现象。
10.超前支撑压力:11.极限跨距:老顶达到初次断裂的跨距称为极限跨距。
12.初次来压步距:由开切眼到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13.端面破碎度:支架前梁端部到煤壁间顶板破碎程度。
14.顶板冒落敏感度:端面距为1m时的端面破碎度。
二:解答:1.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的表现形式?答:初次来压: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的下沉量变大;支柱载荷增加;顶板破碎,出现平行于煤壁的裂缝,甚至出现台阶下沉;工作面前方煤壁内压力过度集中,致使煤壁破坏范围扩大,煤壁严重片帮、支柱折损或插入底板。
周期来压: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的下沉量变大;支柱载荷普遍增加;有时还可能引起煤壁片帮、顶板台阶下沉、支柱折损,甚至工作面冒顶事故。
2.简述有关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结构的假说。
答:1.压力拱假说,认为在这两个前后拱脚之间,无论在顶板或底板中都形成了一个减压区,回采工作面的支架只承受压力拱内的岩石重量。
2.悬臂梁假说,认为顶板岩层是一种连续介质,在靠近煤帮处顶板下沉量最小,表现的顶板压力也小。
3、预成裂隙假说,认为由于开采的影响,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的连续性被破坏,从而成为非连续体。
在回采工作面周围存在着应力降低区、应力增高区和采动影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