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个体极端犯罪研究——以近年湖南省发生的37个案例为样本
- 格式:pdf
- 大小:279.72 KB
- 文档页数:4
犯罪心理案例犯罪心理是研究犯罪者心理特征、动机和行为特点的一门学科,通过对犯罪心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犯罪者的思维和行为,从而有助于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犯罪心理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犯罪心理。
案例一,连环杀手。
某城市发生了一起连环杀人案,多名年轻女性相继失踪并遭到残忍杀害。
经过调查发现,凶手是一名外表普通、平易近人的男子,他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很正常,但内心却隐藏着极端的变态心理。
经过心理分析发现,凶手在童年时期曾遭受严重的虐待,导致他对女性产生了极端的仇恨和厌恶,因此选择了以杀人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这个案例充分展现了犯罪心理的扭曲和变态,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保护。
案例二,金融诈骗。
一名年轻的金融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编造虚假的投资项目和高额回报来吸引投资者,骗取了大量资金。
经过心理分析发现,这名年轻人在追求金钱和享乐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道德和法律的敬畏,他的欺诈行为源于对金钱的贪婪和对成功的渴望。
这个案例反映了一部分人在金钱诱惑下的道德沦丧和心理扭曲,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管。
案例三,家庭暴力。
一对夫妻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最终演变成了家庭暴力事件。
经过心理分析发现,丈夫在工作和生活压力下产生了情绪失控,而妻子则长期忍受着丈夫的暴力行为,导致她产生了心理创伤和恐惧。
这个案例反映了一部分人在生活压力下的情绪失控和暴力倾向,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犯罪心理在犯罪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动机往往决定了其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程度。
因此,加强对犯罪心理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长沙4.29事故以案促改个人剖析1. 事件回顾长沙4月29日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大巴追尾一辆货车,造成多人逝去和受伤。
这起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
对于这起事故,我们不能简单地只是观看新闻报道,而应当从中深刻反思交通安全问题,并且进行深入剖析。
2. 事故原因分析从事故的报道和初步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事故并非偶然发生,而是多重因素叠加所致。
大巴车辆可能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或者超速行驶,导致失去控制并追尾货车。
货车可能存在超载或者超速行驶的情况,也增加了事故的发生几率。
另外,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可能存在不足,导致了这样的隐患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
3. 交通安全现状分析长沙4.29事故的发生,也凸显了当前我国交通安全形势的严峻性。
虽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交通事故的频发依然不容忽视。
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4. 以案促改的意义新的事件总是在不断发生,但我们不能一味地被事故的惨痛教训所震惊,而是要从中汲取教训,在总结了事故的原因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长沙4.29事故的发生,更加凸显了以案促改的重要性,只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改进,才能更好地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5. 改进措施建议为了提升交通安全水平,防范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于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确保驾驶员不会因为疲劳驾驶而发生事故。
加强对于车辆的技术检测,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
再次,加大对于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源头上防范交通违法行为。
提升交通教育普及程度,提高全社会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交通秩序的氛围。
6. 结束语长沙4.29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交通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以案促改,不仅是对于事故的反思和总结,更是对于未来交通安全的有效预警和保障。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从挪威“奥斯陆惨案”事件中带来的警示沈晓君吴波• 2013-06-02 08:26:00 来源:《犯罪研究》2012年第1期一、事件缘起挪威当地时间7月22日下午3时20分,32岁的挪威男子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先是在首都奥斯陆市中心的政府办公楼群附近引爆了威力巨大的汽车炸弹,使得挪威政府办公大楼以及旁边的财政部大楼、对面的《世界之路》报社大楼等都在爆炸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政府办公大楼附近100米范围内的饭店、咖啡店和商店的橱窗玻璃被震碎。
在爆炸发生约2个小时后,他又在奥斯陆以西约40公里处的于特岛上开枪射杀参加挪威工党青年团夏令营活动的青少年。
爆炸和枪击共导致至少76人死亡、百余人受伤。
此次爆炸和枪击事件被认为是自二战以来挪威最恶劣的暴力犯罪,也使得挪威这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的北欧富国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质疑。
当地移民政策造成的文化隔阂、右翼政党助推的民族仇视等及惨案凶手的极端凶残行径共同导致了此次惨案的发生,而作为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是矛盾易发、多发期的中国社会而言,此次惨案背后带来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
二、成因分析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为,任何一种犯罪心理都是内、外不良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产生也是由于犯罪人个体的主观原因及社会客观环境所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主观上看,个体源于对挫折的错误认识,加之冲动的情绪直接产生了其报复社会的动机;从客观上看,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对社会特殊群体的关护缺失则是产生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社会原因。
(一)主观原因1.个体主观上对挫折的错误认识是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发生的根本原因。
人在追求目标的努力之中,遇到挫折后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挫折的积累导致消极情绪的积累,消极情绪积累到自我控制的上限时,就会产生侵犯和攻击性行为,而且挫折越大,攻击的强度越大。
湖南常德警察抢尸事件舆情研判一、概述2010年11月19日晚8时,湖南常德城区茉莉村玫瑰岗一条巷子里发生警察“抢尸”事件。
79岁的老太太李连枝被发现在家中自尽,随后大批警察蜂拥而至抢走老人遗体。
据悉,事发前李连枝等家人均遭警方24小时监视,起因是12日李连枝因儿子与桃源县委书记郑弟祥的经济纠纷感到不公,砸了郑家的玻璃,而该案则一直被湖南媒体称为“破产第一街”的经济纠纷案。
事件发生以后,在短短两天时间就成为网络热点。
值得关注的是,凤凰周刊记者邓飞第一时间的微薄直播记录了事件发展过程,死者李连枝的孙女熊惟艺也开通了新浪微博,引起媒体和网友的极大关注,对事件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成为又一起新媒体影响新闻事件的热点案例。
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下,11月22日上午,常德市鼎城区民政局将李连枝遗体送回,当地政府承诺负担老人的所有丧葬费用。
但当天桃园县委书记郑弟祥对“抢尸”表示并不知情,和常德市宣传部“出动警方是为了…维稳‟”的粗略回应,均引起了网络舆情的反弹。
传统媒体的大量批评性评论也表明,政府部门与官员对于舆情研判应对如此简单粗糙,是难以维护政府公信力的。
近期国内类似事件并不少见,说明地方政府在舆情应对上亟待提高。
二、媒体关注度走势分析据透露,被湖南媒体称为“破产第一街”的经济纠纷案件非同寻常,案情复杂,当事人熊剑平和郑弟祥身份特殊。
早在“抢尸”事件发生以前,网上就有传言:桃源县委书记郑弟祥把握的桃源县委县政府是如何精心策划,精心策划,并利用法院公权力作为工具人为制造一起恶意破产案,侵吞豪夺民企资产,并将熊作为刑事犯罪嫌疑人上网追捕。
据监测,11月22日至12月1日,传统媒体原创报道共有45篇,在网上的网站新闻搜索量则达到373篇。
而在网上,湖南常德警察抢尸事件早在11月20日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抢尸事件是因为微博现场直播而迅速发酵的,凤凰周刊记者邓飞20日就一直用微博报道抢尸事件,发出近40条微博,从而引发广泛关注,众多传统媒体强势跟进,使事件影响扩大化。
第17卷第2期2018年6月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17No.2June2018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及其防范治理基于100起犯罪案例的实证分析冯卫国ꎬ王敏芝(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ꎬ陕西西安710063)摘要: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ꎮ通过对100起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例进行例证分析ꎬ界定了此类犯罪的定义ꎬ剖析了此类犯罪的特征与行为人特点ꎬ提出了坚持司法惩治与治安防控并重ꎬ多渠道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化解社会矛盾ꎬ制定防控应急预案等措施ꎬ以期为此类案件提供多角度立体化的防控对策ꎮ关键词:个人极端暴力犯罪ꎻ行为特征ꎻ行为人特征中图分类号:D917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6 ̄4303(2018)02 ̄0217 ̄05收稿日期:2018 ̄03 ̄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FX152)作者简介:冯卫国(1969 )ꎬ男ꎬ山西阳泉人ꎬ教授ꎬ博士ꎬ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为刑法学㊁刑事执行法学ꎮ㊀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ꎬ建设平安中国ꎬ加强创新社会治理ꎬ维护社会和谐稳定ꎬ确保国家长治久安ꎬ人民安居乐业ꎮ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ꎬ而且极大影响了社会秩序ꎮ近年来ꎬ学界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研究视角ꎬ也从刑法学㊁犯罪学向社会学㊁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不断渗透ꎮ如杨辉解教授从社会上关注度极高的几起个体恐怖犯罪案例入手ꎬ对目前学界关于此种犯罪类型的几种观点进行了介绍与分析ꎬ阐明了个体恐怖犯罪的概念和本质特征[1]ꎮ靳高风教授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2000 2010年来的34起典型案例作了统计ꎬ阐释了当前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ꎬ全面清晰地揭示了其犯罪特征与发案原因[2]ꎮ李春雷等剖析了1978 2013年发生的73起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例ꎬ介绍了该种犯罪类型的历史演变与犯罪特点ꎬ并从罪前㊁罪中㊁罪后三个方面提出了防控措施[3]ꎮ赵建生等从社会学的角度详尽分析了此种犯罪发生的原因ꎬ即社会心理扭曲㊁社会组织缺位㊁社会传播示范㊁社会结构失衡ꎬ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ꎬ即完善预防机制㊁强化心理疏导㊁创新社会管理和促进公平正义[4]ꎬ等等ꎮ总体来说ꎬ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是比较单薄ꎬ研究成果较少ꎬ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亟待拓展ꎬ目前的研究方向多集中在对此类犯罪人的分析与此类犯罪发生的原因等方面ꎬ针对此类犯罪建立防控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ꎮ故此ꎬ我们通过对2001年以来媒体公布的100起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例进行实证分析ꎬ描述勾勒此类犯罪的基本特征与一般规律ꎬ并为寻求有效的防控对策提供参考ꎮ一㊁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内涵(一)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概念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近些年来在全国相继发生而被社会所关注ꎬ许多学者不仅对于此类犯罪的名称各有看法ꎬ在具体的定义上也各有表述ꎮ莫洪宪教授称其为 个体报复社会型犯罪 ꎬ具体是指遭受挫折的弱势个体以报复社会为目的ꎬ针对不特定对象实施的凶杀㊁爆炸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犯罪行为[5]ꎮ杨辉解教授则更赞成将此类犯罪命名为 个体恐怖犯罪 ꎬ因为它指的是单个犯罪行为人基于社会㊁经济或其他个人目的ꎬ使用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或者威胁使用暴力手段ꎬ针对不特定多数人或重大公私财物ꎬ制造社会恐怖或灾难ꎬ严重威胁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1]ꎮ靳高风教授等则更倾向将此类犯罪定义为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ꎮ他们认为ꎬ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指一个人针对特定或不特定的多数人使用残忍的武力手段实施的造成严重伤亡和重大社会影响的行为[2]ꎮ可以看出ꎬ以上三种定义都认为应该将此类犯罪限定为个人犯罪ꎬ摒弃了共同犯罪ꎮ所不同的是ꎬ 个体报复社会型犯罪 侧重于揭示犯罪人的目的ꎬ即报复社会ꎻ 个体恐怖犯罪 则强调此类犯罪造成的恐怖的社会氛围与恶劣影响ꎻ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更注重此类犯罪行为的暴力㊁残忍手段ꎮ对于以上各种定义ꎬ我们比较赞同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这一定义ꎮ因为它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此类犯罪的特性ꎬ有助于揭示其同一般性暴力犯罪㊁报复犯罪及恐怖犯罪的区别ꎮ就此ꎬ我们认为ꎬ在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名称下ꎬ可将此类犯罪定义为:基于泄愤与报复社会的目的ꎬ由单独一人策划并实施ꎬ采取残忍的㊁暴力的犯罪手段与方式加害特定或不特定的人群ꎬ并由此产生特别严重的危害后果与社会影响的行为ꎮ(二)相关概念辨析1.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与严重暴力犯罪ꎮ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从属于严重暴力犯罪ꎬ具备其基本特征ꎬ比如犯罪工具杀伤性大㊁犯罪手段凶残㊁危害后果严重等ꎮ但严重暴力犯罪的外延大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ꎮ即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仅是基于极端心理泄愤㊁报复社会等动机实施犯罪ꎬ而在严重暴力犯罪中行为人的犯罪动机较为复杂ꎬ例如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等ꎮ此外ꎬ严重暴力犯罪可以是单独个人犯罪㊁多人共同犯罪或是有组织的犯罪ꎬ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仅局限于个人犯罪ꎮ2.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与暴力恐怖活动ꎮ二者均采取攻击性极强的暴力手段犯罪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ꎻ均会刺激社会大众的感官与心理ꎬ让他们对自身安全与社会稳定产生担忧与害怕ꎬ在社会上造成恐怖氛围ꎮ二者所不同的ꎬ一是暴力恐怖活动以一定的政治目的或诉求作为犯罪动机ꎬ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一种恶性刑事犯罪ꎬ缺乏政治动机ꎬ且与宗教信仰㊁种族无关ꎬ多是以报复社会的极端心理作为犯罪动机ꎻ二是暴力恐怖活动多表现为组织性犯罪ꎬ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一种个人行为ꎬ从犯罪的预备到实行均由一人独立完成ꎬ不受他人或组织操控ꎮ二㊁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行为特征(一)作案方式简单直接通过对100起案件的作案方式观察发现ꎬ大部分案件的犯罪人都使用简单易得的作案工具ꎬ采取直接㊁粗暴的作案方式ꎮ一是使用刀具㊁钝器等凶器直接伤人ꎮ57%的犯罪人采用此类方式ꎬ原因是这些工具容易获取ꎬ便于作案ꎮ如在河南光山校园杀人案中ꎬ犯罪人闵拥军的作案工具就是平常家中使用的菜刀ꎮ二是用爆炸物㊁爆炸装置制造爆炸ꎮ此类犯罪占样本比例的14%ꎮ如冀中星于2013年制造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爆炸案ꎮ由于爆炸手段的瞬时性㊁巨大的杀伤力等特点ꎬ此类案件具有极大的危害性ꎮ三是用放火方式制造极端暴力事件ꎮ此类案件有10起ꎮ如谌海涛制造的2010年长沙机场大巴纵火案ꎬ包来旭制造的2014年杭州公交纵火案等ꎮ四是其他方式ꎮ如通过驾车撞人(6%)㊁持枪伤人(6%)㊁投放有毒有害物质(2%)实行ꎮ驾车撞人㊁持枪伤人需犯罪人具备驾驶技能和使用枪支技能ꎬ增加了作案难度ꎮ我国对枪支实行严格的管控制度ꎬ也是持枪作案方式相对较少的重要原因ꎮ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㊁家用汽车的普及ꎬ利用汽车作案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ꎬ这也是防范的难点ꎮ投放有毒有害物质虽属于较为平和方式ꎬ但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投毒行为受害范围极大ꎬ如2001年南京汤山特大投毒案ꎬ造成包括42人死亡在内的300多人死伤ꎮ(二)作案持续时间较短在100个样本中ꎬ作案时间在30分钟之内的案件有75起ꎬ30分钟到2个小时之间的案件有11起ꎬ2个小时以上的案件有14起ꎮ之所以如此大比例的案件在30分钟内就实行完毕ꎬ主要是因为犯罪人通常出于急于泄愤或报复的动机ꎬ企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伤害尽可能多的人ꎬ以寻求某种变态的心理快感ꎬ同时造成强烈的社会反响ꎬ达到报复社会的目的ꎮ另外ꎬ由于犯罪人大多是有预谋作案ꎬ事先精心选择了作案方式ꎬ准备了作案工具ꎬ由此也提高了犯罪的 效能 ꎮ典型例子是福建南平校园凶杀案ꎮ该案中ꎬ犯罪人郑民生手持砍刀ꎬ在上学时间连续砍死砍伤13名等待入812第2期冯卫国ꎬ等: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及其防范治理校的小学生ꎬ总共用时55秒ꎮ(三)作案地点相对集中一是发生在犯罪人或被害人居住地及其附近区域ꎮ此类案件多为熟人作案ꎬ数量占样本的39%ꎮ犯罪人多与被害人相识ꎬ此前产生过或大或小的纠纷或矛盾ꎮ如2012年河北秦皇岛除夕夜灭门案ꎮ二是发生在商场等公共场所以及政府等机关单位ꎮ此类案件占样本的28%ꎮ行为人选择在这些场所作案ꎬ就是要制造社会恐慌ꎬ发泄对政府和社会的不满ꎮ如2010年甘肃法院爆炸案ꎬ犯罪人钱文昭因对司法判决不服ꎬ携带爆炸物闯进甘肃省民乐县法院会议室ꎬ引爆爆炸物ꎬ造成5人死亡22人受伤ꎮ三是发生在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其停靠场所ꎮ此类案件占17%ꎮ选择在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上作案ꎬ是因为交通工具中的空间与外界相对隔离ꎬ一旦发生危险ꎬ乘客此时只能自救ꎬ然后等待外部救援ꎬ在这个过程中ꎬ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ꎮ另外ꎬ在公共交通工具的停靠点作案的动机和在公共场所作案相似ꎬ都是为了造成不特定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公私财产损失ꎬ借此泄愤或是引起关注ꎮ冀中星案中ꎬ身体残疾的犯罪人多年维权未果ꎬ为反映个人诉求ꎬ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引爆自制爆炸装置ꎬ企图引起关注ꎮ四是发生在校园及其周边区域ꎬ即校园袭童案ꎮ此类案件占16%ꎮ犯罪人对毫无反抗力的㊁未经世事的幼童下手ꎬ是最为丧心病狂㊁惨无人道的行为ꎮ典型的案例有江西万载县小学教学楼爆炸案ꎬ陕西南郑幼儿园凶杀案ꎬ江苏泰兴幼儿园凶杀案等ꎮ(四)多为预谋作案样本中有79人有犯罪预备行为ꎬ7人属于激情犯罪ꎬ14人未能获取数据ꎮ一般而言ꎬ此类犯罪属于个人单独作案ꎬ若想达到犯罪目的并引起社会轰动效应ꎬ就必须有所准备且准备充分ꎮ比如2005年福州公交车自杀性爆炸案ꎬ爆炸所用的炸弹是犯罪人黄茂银在肺癌病重到濒死之际花了近一个月时间研究出来的ꎮ㊀㊀三㊁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行为人特征(一)性别多为中年男性样本中ꎬ有4起案件的犯罪人年龄未能取得数据ꎬ另96起案件中ꎬ年龄最小的犯罪人17岁ꎬ最大的78岁ꎬ平均年龄37 94岁ꎮ有58名犯罪人的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ꎮ而这58人中只有一人是女性ꎬ其他均为男性ꎮ可以看出ꎬ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行为人主要是中年男性ꎮ对于这一现象ꎬ有学者分析认为ꎬ这与极端暴力案件的作案手段要求的力量㊁身体素质㊁作案方式以及男女的生理心理差异㊁社会地位差别等均有一定关联[3]ꎮ此外ꎬ中年男性是当下社会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ꎬ抚养老人与小孩的同时还遭遇着身体状态㊁职业生涯与婚姻生活的多重考验ꎬ一旦面临困境又不能稳妥处理就容易带来困扰ꎬ滋生病态心理ꎬ进而引发犯罪ꎮ如在李磊案中ꎬ犯罪人因家庭生活不和谐ꎬ内心充满了压抑与不满ꎬ挥刀杀死了自己的父母㊁妻子㊁妹妹和两个儿子ꎮ(二)文化程度不高ꎬ职业与收入不稳定在文化程度方面ꎬ我们只收集到53个样本数据ꎮ其中文盲2人ꎬ小学教育背景的13人ꎬ中学31人ꎬ大学教育背景的7人ꎮ在职业方面ꎬ11人的职业信息未能获取ꎮ其余89人中ꎬ无业的多达43人ꎻ有较稳定职业或较固定收入的犯罪人有27人ꎬ多从事收入水平不高的工作ꎻ还有19名犯罪人是农民ꎮ可以认为ꎬ由于多数犯罪人文化程度不高ꎬ导致他们从事的职业收入有限甚至没有固定收入ꎮ不稳定或是较低的收入不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ꎬ经济上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缺乏尊严与成就感ꎬ以至于在面对挫折时不知如何调适ꎬ由此埋下了犯罪隐患ꎮ如2005年北京王府井驾车撞人案ꎬ犯罪人艾绪强是一名来京农民工ꎬ换了多个工作也未能致富ꎬ进而产生强烈的 仇富 心理ꎮ为了发泄这种病态心理ꎬ他 选择在王府井与这些富人同归于尽 ꎮ(三)作案动机多是厌世或泄愤至少有84名犯罪人的犯罪动机是厌世㊁泄愤㊁报复社会ꎬ只有6名犯罪人明确表示自己并非因上述动机而作案ꎬ此外还有10人无法获得数据ꎮ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不是简单的情杀㊁仇杀案ꎬ而是犯罪人想要通过犯罪表达出对自己生存的状态与周遭的社交关系的不满ꎬ甚至是对社会的憎恨与对抗情绪ꎮ具有这种报复心理的人ꎬ其目的不限于或主要不是为了满足物质要求ꎬ而是通过给国家㊁集体㊁他人造成损失ꎬ扰乱社会治安秩序ꎬ对社会㊁他人进行报复[6]ꎮ上文中所述的2005年福州公交车自杀性爆炸案ꎬ2010年甘肃法院爆炸912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案ꎬ就是此种类型ꎮ(四)作案前大多遭遇挫折或纠纷样本中ꎬ至少有79%的犯罪人在犯罪之前遭遇过生活挫折㊁情感或生活纠纷ꎮ如广州公交车纵火案ꎬ犯罪人欧长生由于身体原因失去工作ꎬ染上赌博恶习ꎬ开始仇视社会ꎬ最终酿成惨剧ꎮ此外ꎬ情感挫折㊁婚恋纠纷也是引发此类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ꎮ如宁夏彭阳灭门案中ꎬ犯罪人麻永东因家务琐事与妻子兰秀英发生矛盾ꎬ其对妻子一家怀恨在心ꎬ当晚将妻子一家七口杀害ꎮ上述诸多案例中ꎬ犯罪人都因缺乏正确的挫折反应方式而自暴自弃㊁仇恨社会并因此实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ꎮ挫折感的存在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并没有必然或较高的相关性ꎬ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或采取了不良应对方式才是这类犯罪产生的主要个体因素之一ꎬ这也是犯罪人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ꎮ这也符合犯罪心理学中的挫折 攻击理论ꎮ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茨威克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ꎮ该理论指出ꎬ人的需要和欲求不能获得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ꎬ面对挫折一般有外罚性㊁内罚性㊁无罚性三种反应形式[7]ꎮ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行为人就属于外罚性反应ꎬ他们将自己遭遇的挫折归咎于外部世界ꎬ并由此引发不满㊁愤懑或是仇恨的情绪ꎬ最终将这些情绪通过暴力的方式向外部世界肆意的发泄ꎮ四㊁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防范治理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原因可归纳为三个层次:宏观上ꎬ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㊁矛盾加剧㊁社会底层成员生存压力增大是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时代背景ꎻ中观看ꎬ社会支持体系匮乏㊁诉求渠道不畅激化了宏观原因ꎻ微观看ꎬ个体人格不健全㊁心理失衡㊁主观认知狭隘是直接导火索ꎮ从这三个层次的原因入手ꎬ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防范治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ꎮ(一)坚持司法惩治与治安防控并重由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行为人不健全ꎬ狭隘的个体人格具有一定的隐蔽性ꎬ不仅要在司法上对其依法严厉打击ꎬ而且还要在治安防控体系上下功夫ꎮ一是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建设ꎬ制定专门㊁统一的«校园安全法»ꎬ将校园安全建设纳入法治轨道[8]ꎮ二是在具体案件的办理过程中ꎬ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ꎬ对于犯罪情节十分恶劣的㊁手段极其残忍的㊁造成后果极其严重的ꎬ应在法定量刑区间内从重处罚ꎬ同时在保证办案程序合法的前提下从快处理ꎮ这不仅让受害人及其家属感受到法律的公正ꎬ在心理上得到宽慰ꎬ而且还能有效消除社会恐慌ꎬ给潜在犯罪人敲响警钟ꎮ三是在治安上借助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预防处置ꎮ有学者认为ꎬ治安预防是控制暴力犯罪的前沿手段ꎮ应以公安队伍为核心力量ꎬ并充分动员社区保安㊁巡防队员㊁企事业单位员工㊁社区居民等力量加入进来ꎬ查找公共安全管理中的漏洞ꎬ完善安全预警系统ꎬ共同编织出一张治安防控密网ꎮ(二)多渠道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化解社会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ꎬ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ꎬ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㊁法治化㊁智能化㊁专业化水平ꎬ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ꎮ这对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ꎮ要特别强调社会支持系统的地位和作用ꎮ社会支持是指由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向特定对象(一般为弱势群体)提供的可以缓解个体心理压力ꎬ并能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给予[9]ꎮ应建立多元化的㊁有操作性的㊁针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人和潜在行为人的社会支持系统ꎬ努力构筑融物质帮扶㊁思想引导与心理救助为一体的社会支持网络ꎬ使社会边缘人群摆脱被抛弃感㊁无助感ꎬ从而融入主流社会ꎮ一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体系化的心理问题发现与干预机制ꎬ强化心理疏导与关怀ꎬ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应对心理疾病的能力ꎮ二是多渠道完善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和矛盾纠纷的解决机制ꎬ促进公平正义ꎮ如改革信访工作制度ꎬ倡导公民通过行政诉讼㊁行政复议等法律途径表达利益诉求ꎬ以及加强行业性㊁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ꎮ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ꎬ解决民生问题ꎬ缓解生活压力ꎬ逐渐化解㊁消除社会矛盾与社会不稳定因素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ꎬ减少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发生ꎮ(三)制定防控应急预案针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极端性与暴力性ꎬ必须建立犯罪前㊁犯罪中㊁犯罪后的全方位防控体系与应急预案ꎬ最大限度地预防㊁疏导㊁控制与处理此类犯罪ꎬ以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ꎮ一是立足犯罪发生之前ꎬ建立犯罪预防监控体系ꎮ首先ꎬ对高危人员进行重点管控ꎬ建立情报监督资料系统ꎬ及022第2期冯卫国ꎬ等: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及其防范治理时发现有极端报复社会的苗头性㊁倾向性行为并加以制止ꎮ其次ꎬ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高发的公共场所进行重点防控ꎬ开展荷枪实弹式巡逻与安全检查ꎬ必要时还可设置临时或固定岗亭ꎬ安排专用警力值班待命ꎬ不仅能增加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力ꎬ而且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此类暴力犯罪作出反应ꎮ二是建立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ꎮ根据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发生的地点㊁作案手段㊁使用工具等具体情况科学制定应急处置预案ꎬ落实各级职能单位㊁部门责任ꎬ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力量ꎬ确保在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发生时ꎬ能快速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ꎬ采取得当的现场处置方式ꎬ及时制止暴力犯罪活动ꎮ三是犯罪发生之后ꎬ按照法律程序ꎬ从快㊁从重地惩处犯罪分子ꎮ一方面ꎬ及时回应社会舆论ꎬ有效遏制不良影响的蔓延与扩大ꎬ及早解除社会恐慌心态ꎬ提升社会安全感ꎻ另一方面ꎬ也是对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的尊重ꎬ能够对犯罪分子㊁潜在的高危犯罪人群产生强烈的刑罚震慑力ꎬ有效降低此类案件再次发生的概率ꎮ参考文献:[1]杨辉解.个体恐怖犯罪概念辨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2(3):140 ̄146.[2]靳高风.当前中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个案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2(5):126 ̄134. [3]李春雷ꎬ任韧.报复社会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历史演变与综合防治(1978 2013)[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ꎬ2014(3):101 ̄109.[4]赵建生ꎬ周树华.社会学视域的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探析[J].公安研究ꎬ2011(11):41 ̄50.[5]莫洪宪ꎬ吴爽.论个体报复社会型犯罪的概念及发生原因[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ꎬ2013(4):32 ̄37.[6]董华ꎬ童星. 十一 五期间江苏省面临的报复社会型风险及其对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ꎬ2006(4):5 ̄12. [7]李欣.基于挫折 攻击理论的极端暴力犯罪心理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ꎬ2014(11):76 ̄80.[8]靳高风ꎬ李易尚.中美校园暴力袭击犯罪比较研究 基于94起典型案件的调查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7(6):1 ̄18.[9]汪明亮.以一种积极的刑事政策预防弱势群体犯罪 基于西方社会支持理论的分析[J].社会科学ꎬ2010(6):86 ̄93.Researchonpreventionandcontrolmechanismsofindividualextremeviolencecrimes:anempiricalanalysisof100criminalcasesFENGWeiguoꎬWANGMinzhi(CriminalLawInstituteꎬNor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ꎬXi an710063ꎬChina)Abstract:Individualextremeviolentcrimesareandwillbeoneoftheprominentproblemsthataffectoursecurityorderandsocialstabilityatpresentandinthefuture.Byanalyzing100individualcasesofextremeviolentcrimesꎬthispapergivesthedefinitionofsuchcrimesꎬdescribestheircharacteris ̄ticsandalsothecharacteristicsoftheperpetrators.Itputsforwardmeasuressuchasinsistingonju ̄dicialpunishmentandpublicsecuritypreventionandcontrolꎬconstructingsocialsupportsystemstoresolvesocialcontradictionsthroughmultiplechannelsꎬandformulatingpreventionandcontrolcon ̄tingencyplansꎬsoastoprovidemulti-dimensionalpreventionandcontrolcountermeasuresforsuchcases.Keywords:individualextremeviolentcrimeꎻbehavioralcharacteristicsꎻagentbehaviorcharacteris ̄tics(责任编辑:金一超)122。
个人极端案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总结范文个人极端案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总结范文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极端案件的发生越来越多,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这些案件的受害者和遭受影响的人数不断增加,已经到了让人们深感忧虑的程度。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增强社会安全意识,深入探究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的原因和隐患,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极端案件的风险隐患,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个人极端案事件的类型个人极端案事件包括恐怖主义、枪击事件、爆炸事件、杀人事件、绑架事件和自杀事件等等。
这些事件通常都是由个人或个体行为导致的,往往伴随着极端思想的存在。
二、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原因1.个人心理因素个人极端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焦虑症、人格障碍等,这些都会导致个人情绪不稳定,以及对社会认知的扭曲。
2.社会因素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和不公等因素,也会导致个人不适应社会,从而选择采取极端行为。
3.经济因素经济不发达、缺乏机会和资源等经济因素,也是导致个人采取极端行为的重要因素。
三、个人极端案事件的防范措施1.人员调查和背景检查人员调查和背景检查是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招聘和录取人员时,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以确保其背景没有恶性事件的记录,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测试。
2.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是预防个人极端案事件的一个重要途径。
应该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强化个人心理健康监控和干预。
3.技术升级和加强技术监测技术升级和加强技术监测是防范极端事件的关键措施。
在公共场所、交通运输和重点单位等场所,应该安装可靠的监控设备,对容易发生极端行为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4.社会参与和管理社会参与和管理是预防个人极端案事件的有效手段。
应该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安全,增强居民的社会贡献感和获得感,提高社会安全防范的能力。
狼牙的博客/u/3053757680 ,世上最全最具体的汽车零配件海关商品编码3214100000密封剂汽车发动机油盘密封用(1217D每瓶330ML有机硅树脂及固化剂35%填充剂65%) 3214100000胶粘剂汽车发动机部件密封用3214100000密封胶汽车发动机密封用(1217H,每罐330ML碳酸钙填充剂40%有机硅树脂60%) 3214100000密封剂汽车发动机部件密封用(1207F每瓶333ML聚硅氧烷44%交联剂填充剂及添加剂共56%)3214100000密封剂汽车引擎部件密封用(1217H每瓶330ML碳酸钙填充剂40%有机硅树脂60%) 3214100000密封剂汽车部件密封用(1217H每桶20千克碳酸钙填充剂40%有机硅树脂60%) 3214100000密封胶汽车发动机部件粘接用(1216E每罐330ML硅树脂55%填充剂及)3214100000密封剂汽车发动机油盘密封用(1217D每桶25千克有机硅树脂及固化剂35%填充剂65%) 3214100000PU密封胶100%聚氨脂(PRIMER V502/152KG/桶装,用于汽车玻璃密封.)3214100000密封剂汽车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密封(1207F每瓶333ML聚硅氧烷44%交联剂填充剂及添加剂56%)3214100000密封剂汽车发动机油盘密封用(每瓶333ML聚硅氧烷43%填充剂42%交联剂8%添加剂7%) 3214100000密封剂汽车引擎密封用(1217H每桶20千克碳酸钙填充剂40%有机硅树脂60%)1# cherrygong3307490000汽车用芳香剂(香料5%,水93%,凝胶剂2%)3402900090浓缩天然汽车洗涤剂(非零售包装)3403990000油力特牌全合成汽车用润滑油(SAE5W50 API SL/CF 1L/支)3405300000抛光蜡用于汽车表面漆面抛光(3M FINESSE-IT)3405300000汽车水蜡-钛镀膜规格:380亳升(成份:石蜡60%界面活性剂40%)3405300000上光膏用于汽车美容,成份:水蒸(馏物石油氧化铝PN82876)3405300000抛光液用于汽车表面漆面抛光3801100090人造石墨汽车刹车用(0.5-3MM 90%MIN 颗粒状)3815120090三元载体催化剂63.5*60L*50H(以钯铑为活性,用于净化汽车尾气)3815900000催化剂汽车尾气催化剂非载体MELCAT XZO 120302.(46.6%氧化铈5.5%%氧化钕47.9%氧化锆/淡黄色粉末状.)3902100090注塑聚丙烯(EF56/5HAMC16做汽车保险杠)3907101000聚甲醛FG2025颗粒状的树脂(用于生产汽车起动机点火器的零件)3908101100聚酰胺6,6切片汽车散热器用3917210000防护管Φ24MMΦ40MM(聚乙烯制硬管,保护汽车线路)3917230000聚氯乙烯塑料硬管(汽车天线用绝缘管,SLIDESPACER)3917230000塑胶波纹硬管(聚氯乙烯制,保护汽车线束用,直径1-5CM 无型号)3918109000PVC制汽车踏垫(143X109CM)3918109000PVC透明汽车垫(铺地制品)2# cherrygong3918109000汽车脚垫用聚氯乙烯块(34CMX25CM)3918909000宝马地垫-5系100%聚丙烯(HE-27448 5件/套汽车座位用)3918909000PP脚垫(汽车用)3918909000奔驰地垫100%聚丙烯制(HE-27440 5件/套汽车座位用)3918909000奥迪地垫100%聚丙烯制(HE-27450 5件/套汽车座位用)3918909000宝马地垫-7系100%聚丙烯(HE-27447 5件/套汽车座位用)3919109900基材聚氯乙烯制PVC胶带(汽车线束束用宽19MM3919109900基材聚氯乙烯制PVC胶带(汽车线束用宽40MM)3919109900基材聚氯乙烯制PVC胶带(汽车线束用宽70MM)3919109900基材聚氯乙烯制PVC胶带(汽车线束束用宽10MM)3919109900基材聚氯乙烯制PVC胶带(汽车线束用宽150MM)3919109900基材聚氯乙烯制PVC胶带(汽车线束用宽10MM)3919109900基材聚氯乙烯制PVC胶带(汽车线束用宽15MM)3919109900基材聚氯乙烯制PVC胶带(汽车线束用宽19MM)3# cherrygong3920109090聚乙烯薄膜非泡沫聚乙烯制(保护汽车音响用100*45CM YEFT4501000S)3920109090非泡沫塑料薄膜盖在汽车音响包装箱内(未与其他材料合制/乙烯聚混合物/100CM*45.2CM)3920490090薄片PVC未加强未发泡汽车线束用(STV3X40X100 增塑剂2%)3920490090PVC膜增塑剂含量6%,汽车内饰表面蒙皮用,成卷进口(幅宽740MM/800MM,厚度1.6MM) 3920490090薄片PVC未加强未发泡汽车线束用(VS70 增塑剂2%)3920490090薄片PVC未加强未发泡汽车线束用(STV3X60X100增塑剂2%)3920910001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0.762MMX95CMX500M 灰色制作汽车玻璃用)3921121000PVC革汽车内饰用(0.8MMX1320MM/卷)3921129000塑料片TUBE,用于汽车零部件,片状,未与其他材料合制.(泡沫塑料,成份:聚氯乙烯,VNL80MM.)3921139000聚氨酯海绵汽车座椅面套用,卷状,非人造革合成革(成分:聚氨酯,7MM/12MM,型号:JV2880009/10)3921139000聚亚氨酸泡沫塑料软片生产汽车密存材料(25MMX500MMX15M)3921139000聚亚氨脂泡沫塑料软片生产汽车密封件用(15MM*1000MM*2000MM/380MM*1000MM*2000MM)3921199000聚丙烯泡沫片汽车内饰用(840MMX300M 卷状)3921199000聚丙烯泡沫片汽车内饰用(930MMX300M 卷状)3921199000聚丙烯泡沫片汽车内饰用(780MMX300M 卷状)3921199000聚丙烯泡沫片汽车内饰用(870MMX300M 卷状)3921199000聚丙烯泡沫片汽车内饰用(790MMX300M 卷状)4# cherrygong3921199000聚乙烯制泡沫塑料软片生产汽车密存材料(250MMX1MX2M)3921909090聚丙烯制塑料板制作汽车底盘护板用(聚丙烯60%,玻璃纤维40%)3926300000汽车塑料制活动衣帽钩(GMX222/272)3926300000塑料制排气管架、通风框架,用于固定汽车厢内的空调。
高度警惕,切实防控“个人极端暴力”事件作者:陈升平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4期摘要2010年7月30日16时15分许,长沙市芙蓉区国税局东屯渡税务分局3楼办公室发生爆炸,致4人死亡、19人受伤。
经过警方缜密侦查很快确定湖南衡阳籍犯罪嫌疑人刘赘衡为本案的策划和实行者并于2010年8月8日将其成功抓获。
在此进行分析和探寻刘赘衡案,是希望通过解剖这个特殊人物的人生历程和人格轨迹,为防控此类个体恐怖犯罪提供更充分详尽的样本,敲响加大力度确保公共安全的警钟。
关键词公共安全恶性事件恐怖犯罪作者简介:陈升平,省直政法干警。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183-02一、分析刘赘衡案的发生与刘赘衡自身性格和经历之间的原因刘赘衡,男,汉族,1959年出生在湖南衡阳市珠晖区新建里54号。
其父为江西德安人,供职于衡阳铁路局,1969年亡故。
其母衡阳人,是一名街道集体企业普通职工。
刘赘衡兄弟姊妹共4人,刘赘衡小名“毛托”,小学文化,身高1.58米。
刘父亡故后随母改嫁进入再婚家庭。
刘赘衡1979年在衡阳县界碑瓷器厂参加工作,同年因对工种和工作环境不满离开该厂到衡阳铁路医院任治安员,1985年刘因不满医院对其被打事件的处理离开衡阳铁路医院开始经营小五金生意。
由于特殊家庭环境和历史时代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刘赘衡既依赖亲人又易于牵怒甚至痛恨亲友、他人、社会的性格和文化层次较低的客观状况。
刘赘衡出生不久即赶上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吃饱肚子都成问题。
由于营养不良,刘赘衡三岁多时才能行走。
在姐弟几个中,他生得最为矮小瘦弱,成年后身高也仅有1.58米。
家里人唤他“毛托”,在衡阳方言中即是弱小之意。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和许多同龄人一样由于耽误了学业,以至多年以后他给亲人的书信仍显得不擅文字,诸如“以”“已”不分,“封所”(封锁)、“彩那”(采纳)等错字经常性的出现,文化知识的匮乏使得刘赘衡对事物的认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局限性。
个人极端案工作调研报告个人极端案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个人极端案件是指个人主动采取极端行为,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对于此类事件的调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个人极端行为的原因和动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案例分析和报告,了解个人极端案件的常见类型、造成的危害以及背后的原因。
2. 网络调查:在社交媒体平台和专业调研网站上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众对于个人极端案件的认识和态度。
3. 实地访谈:与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和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个人极端案件的类型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我们了解到个人极端案件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恐怖袭击、校园枪击事件、家庭暴力等。
这些案件造成的伤害程度和社会影响差异巨大。
2. 个人极端案件的原因个人极端案件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精神疾病、社会压力、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极端化等。
尤其是对于一些个体,他们不具备充分的应对和调适能力,导致选择了极端行为。
3. 大众对个人极端案件的认识和态度通过网络调查,我们了解到大众对个人极端案件普遍持有强烈的反感和忧虑。
同时,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预防和控制个人极端案件需要综合应对的策略,包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社会支持和改善社会安全环境。
4. 社会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关社会机构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应该加强个人极端案件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关注个体心理健康、提高社区防范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等被认为是有效的措施。
四、结论和建议1. 个人极端案件的发生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我们应该加强对此类事件的研究和控制工作。
2. 预防和控制个人极端案件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社区防范能力等方面。
3. 鉴于个人极端案件的原因复杂多样,我们应该加强对相关个体的关注和干预,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NO.6Dec., 2019第6期2019年12月Police Science Research 社会稳定视角下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问题探析张馨培,马振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摘 要:当前社会大局稳定,但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多发。
以“张扣扣事件”为例, 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经媒体报道的点燃、公众的集体共鸣以及公众对事件的持续关注使得 事件影响扩大。
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原型”因素、互联网因素 三个方面,具有危害公共安全、引发社会危机、导致民粹主义泛滥、对维稳工作提出 挑战的消极社会影响。
防范、应对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政府要以人为本、信息公开、 增强基层官员素质、维护法治权威;社会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共治效能;同时公 安机关应当转变态度提高警惕、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加大网络媒体监管和惩 处力度、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机制。
关键词: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社会稳定;“张扣扣事件”;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41 (2019) 06-0110-10近年来,全国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暴力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 稳步提升,但是仍有不少突出问题……以报复社会、制造影响为目的的个人极端暴力案 件时有发生,严重暴力犯罪屡打不绝。
⑴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的频发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 注和讨论,其突发性、传播不确定性也使得其对公众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愈加严重的负面 影响。
本文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试图以“张扣扣事件”为例 来探析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的原因、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稳定的消极影响,以期对个人极 端暴力事件的防范应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的概念及其现状(一)概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比较有代表性的界定 收稿日期:2019-09-15作者简介:张馨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内安全保卫;马振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与政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