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臭氧层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15
臭氧层的原理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平流层顶部的高空大气层中。
它主要由臭氧分子(O3)组成,可以有效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从而保护地球表面的生命免受有害紫外线的伤害。
臭氧层的形成原理如下:
1. 紫外线分解分子氧气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量很高,当它们到达大气层时,可以使分子氧气(O2)分解为单个的氧原子(O):
O2 + 紫外线→ O + O
2. 单个氧原子与分子氧气结合形成臭氧
上述分解产生的单个氧原子(O)与周围的分子氧气(O2)发生反应,形成臭氧分子(O3):
O + O2 → O3
3. 臭氧吸收紫外线
生成的臭氧分子(O3)能够吸收有害的紫外线,并分解为分子氧气(O2)和单个氧原子(O):
O3 + 紫外线→ O2 + O
这个循环过程不断重复,从而形成了一层富含臭氧的大气层,即臭氧层。
臭氧层的形成和维持需要一定的紫外线辐射,以及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它主要集中在距离地面约20-35公里的高空大气层中,最大浓度出现在约25公里的高度。
臭氧层对吸收有害的紫外线辐射起到了保护作用,是维持地球生命的重要屏障。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与紫外线辐射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层次,它对减少紫外线辐射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与紫外线辐射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1.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大气层主要由几个层次组成,其中的臭氧层位于距离地表约15至30公里的地方。
它主要由臭氧分子(O3)组成,是一层高浓度的氧气,能够吸收一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
2. 紫外线辐射的类型紫外线辐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UVA、UVB和UVC。
UVA是最长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穿透大气层并对皮肤产生一定的伤害;UVB是中等波长的紫外线,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臭氧层吸收,对皮肤伤害更大;UVC是最短波长的紫外线,几乎被地球大气层完全吸收,不会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直接影响。
3. 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减少地球上接收到的紫外线辐射。
它能够吸收大部分UVB辐射,并且部分吸收UVA辐射,减少了这些辐射对地球表面的伤害。
没有臭氧层的保护,紫外线辐射将大量增加,给生物和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4. 紫外线辐射的危害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会引发皮肤癌、眼睛疾病、免疫系统问题以及促进皮肤老化等。
此外,紫外线也对动植物造成了负面影响,如光合作用受阻、生物DNA受损等。
5. 紫外线辐射对环境的影响紫外线辐射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它会破坏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也会影响陆地上的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6. 保护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保护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
国际社会积极采取措施,如限制臭氧层破坏物质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等,以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
同时,大众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紫外线辐射的暴露,避免使用对臭氧层有害的产品。
7. 全球紫外线监测网络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监测全球紫外线辐射的情况,国际间建立了一系列的紫外线监测网络。
大气层中的臭氧与紫外线辐射了解臭氧层的形成和破坏机制大气层中的臭氧与紫外线辐射——了解臭氧层的形成和破坏机制大气层中的臭氧与紫外线辐射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臭氧层的形成和破坏机制,以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一、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是大气层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臭氧气体的区域。
该层位于平流层中的同温层,俗称臭氧层。
臭氧层的形成源于大气层中的臭氧生成与分解循环。
1. 臭氧生成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通过紫外线辐射的作用下,氧分子(O2)的光解而生成。
在紫外线照射下,O2分子将解离为两个自由氧原子(O)。
这两个自由氧原子与其他的O2分子碰撞形成臭氧分子(O3)。
光解反应方程式:O2 + 光能→ 2O臭氧生成方程式:O + O2 → O32. 臭氧分解臭氧层中形成的臭氧,也会通过吸收紫外线而分解。
臭氧分解会释放出一个自由氧原子和一个氧分子。
臭氧分解方程式:O3 + 光能→ O2 + O由上述反应可知,臭氧的形成与分解在大气层中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正常情况下,臭氧的生成速率与分解速率保持平衡,从而维持了臭氧层的存在。
二、臭氧层的破坏机制尽管臭氧层的形成与分解达到平衡,然而一些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的干扰,会对臭氧层的稳定造成破坏。
1. 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氟氯碳化合物(CFCs 等)。
这些气体的排放会导致地球的温度上升,进而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2. 氟氯碳化合物(CFCs)的破坏CFC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制冷剂、喷雾剂和发泡剂等工业产品中的人工合成化合物。
CFCs的排放会导致大气中的臭氧分子被破坏。
CFCs 中的氯原子在被紫外线辐射作用下释放出,然后与臭氧发生反应,从而破坏臭氧分子。
3. 紫外线辐射的增加由于人类活动和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量逐渐增加。
紫外线辐射不仅对人类健康有直接的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臭氧层的破坏。
2011052829 10/08/201113:30:00PM 大气臭氧层 大气臭氧层是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层次,一般指高度在10~50千米之间的大气层(大致同平流层的高度相当),也有指20~30千米之间臭氧密度最大的大气层。
在臭氧层里臭氧的浓度实际也是很稀的。
即使在臭氧浓度最大处,所含臭氧对空气的体积比也不过为百万分之几。
将它折算到标准状态(气压1013.25百帕、温度273K ),臭氧的总累积厚度为0.15~0.45厘米,平均为0.30厘米。
其含量虽少,却能将大部分太阳紫外辐射吸收,使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不致于被强烈的太阳辐射所伤害。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而引起的加热效应,还影响着大气的温度结构和环流。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微量气体,如氮氧化物和氟氯烷等,对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影响较大。
人类活动产生氮氧化物的主要途径有:超音速飞机飞行时排出大量一氧化氮;农业使用的肥料量日益增加,使土壤释放的一氧化二氮增加。
工业生产和使用的氟氯烷日益增多,最常用的是氟利昂11(CFCl 3)氟利昂12(CF 2Cl 2)。
这些分子很稳定,能长期存在,进入平流层后,能吸收太阳的紫外辐射而释放出氧原子,氧原子会与臭氧分子化合成两个氧分子(O +O 3→2O 2),使臭氧层遭受破坏。
臭氧层减少将造成生物学和气候学两方面的严重后果。
前者表现为紫外辐射增加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如臭氧量减少5%,皮肤癌发病率可能增加10%;后者表现为臭氧总量的变化和臭氧含量随高度分布的变化,可能引起大气温度结构的变化。
据估计,臭氧的减少,最终将造成平流层变冷和地面变暖。
上述这些后果都威胁到人类的生活和生存。
所以人类活动对臭氧层的影响,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210122dx e i x V x ni i π。
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地球大气层是支撑地球上的生命活动的一道天然屏障,同时也是地球与外界交流的主要通道。
其中,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环保意义,其保护作用为人类社会、动物和植物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本文将着重介绍臭氧层的构成、保护作用以及影响臭氧层的因素。
臭氧层的构成臭氧层是大气中的一层特殊区域,广义上包括从15km到50km 的大气层范围。
而狭义上的臭氧层是指处于30km到50km之间,通常被称为“臭氧层帽”的区域。
事实上,臭氧分布在整个大气层中,但这一区域中的臭氧浓度最高,因此它也是对大气层中臭氧作用最为明显的区域。
臭氧层中的浓度为O3,表明其分子由3个氧原子组成,具有较为稳定的结构。
而大气层中的氧原子主要存在于O2形式,两个氧原子分子之间通过紫外线加热作用会发生分子解离和电离过程,进而生成氧原子,这是臭氧形成的必要过程。
进一步地,在地球不同位置和时间,这些氧原子会与O2分子结合而形成臭氧。
总体来看,这一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就是太阳的紫外线辐射。
臭氧层帽中的臭氧形成会在自然过程中被不断地生成、稳定和被不稳定性资料氧夺回的过程中维持。
臭氧层的保护作用臭氧层的保护作用是由其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所导致的。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主要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
其中,紫外线都被分为UVA(400-320nm)、UVB(320-280nm)和UVC (260-200nm)三个波长区域,其中UVC的波长最短,但被臭氧层很好地阻隔在外,UVA的波长最长,几乎被臭氧层完全吸收,而UVB落在介于两者之间,在大气中持续其传播过程的同时会受到臭氧层的部分吸收,从而保持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在可接受范围内,避免有害辐射对生物产生危害。
臭氧层的光学保护作用对生态环保的意义尤其重要。
臭氧层的破坏会加剧有害紫外线的照射,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几乎包括各个层面,如皮肤晒伤和皮肤癌、白内障、免疫系统疾病等。
同时臭氧层的破坏还对动物和植物造成很大的影响,有数据显示,长期暴露下臭氧层损害会导致生殖能力损伤和身体功能障碍等,对生物体的长期影响极其不利。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和气候臭氧层是大气层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地球的气候和人类生存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臭氧层的形成机制、破坏原因以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一、臭氧层的形成机制臭氧层主要位于大气层的同温层中,距离地面约15至50公里之间。
它主要由臭氧(O3)分子组成,而臭氧的生成与破坏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一方面,太阳辐射通过紫外线(UV-C、UV-B和UV-A)的照射,将分子态的氧(O2)分解为氧原子(O)。
这些氧原子与氧分子再结合,形成臭氧分子。
另一方面,臭氧分子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重新生成氧原子和氧分子。
这两个过程同时发生,维持着臭氧层的稳定存在。
二、臭氧层的破坏原因虽然臭氧自然形成和破坏的过程是平衡的,但是一些人类活动却破坏了这一平衡,导致了臭氧层的破坏。
最主要的破坏因素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化学物质,包括氯氟碳化合物(CFCs)、氢氟氯碳化合物(HCFCs)和溴化物等。
这些化学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后,会随着空气流动逐渐上升到臭氧层,然后被紫外线辐射分解,释放出氯原子、氟原子和溴原子。
这些原子会与臭氧分子反应,从而破坏臭氧分子,使臭氧层变薄。
三、臭氧层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臭氧层的破坏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散射大气层的部分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表面的生物免受伤害。
如果臭氧层变薄,更多的紫外线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对植物、动物和人类造成损害,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
其次,臭氧是温室气体之一,它的浓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热平衡。
一方面,臭氧的破坏导致大气层升温,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另一方面,臭氧也有冷却的作用,特别是在同温层中,它的变化会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四、臭氧层保护与减缓气候变化为了保护臭氧层并减缓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1987年,各国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承诺逐步淘汰和减少使用臭氧层破坏物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外,各国还加强了监测和研究工作,以更好地了解臭氧层的变化和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大气臭氧层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大气臭氧层是大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位于地球大气层的成层中,集中分布在平流层和对流层之间的跨流层。
臭氧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下部和平流层上部,形成所谓的“臭氧层”。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中具有特殊化学性质和生态环境功能的重要区域,主要特征包括:1.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层可以过滤掉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和紫外线C,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紫外线过量会导致皮肤晒伤、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还会对植物生长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2.制约大气循环和气候变化:臭氧层的存在影响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和大气循环,对全球气候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3.防止臭氧层的不断减少:臭氧层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受到了人类活动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的破坏速度加快,环境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等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人类工业、农业和交通的发展,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臭氧层破坏物质的排放不断增加,导致臭氧层遭受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臭氧层的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氟利昂、甲烷等温室气体和工业废气中的氯氟化合物、氮氧化物等物质会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的减少和变薄,形成“臭氧空洞”,从而增加地球表面紫外线的穿透量,对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2.地球气候变暖: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地球上的紫外线穿透量增加,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对全球气候变暖起到促进作用。
3.空气污染加重: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趋于积累,加重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面对臭氧层破坏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
在1987年达成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国际社会约定逐步淘汰使用氯氟烃类物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合作,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也积极开展大气监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等工作,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
总的来说,臭氧层的主要特征是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调节大气循环和气候变化。
臭氧层的认识臭氧层是大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
本文将从臭氧层的定义、形成、破坏以及保护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臭氧层的定义臭氧层是大气中含有较高浓度臭氧分子的一层,位于地球的平流层中,大约在15至35公里的高度范围内。
臭氧层是由于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大气中的氧分子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
二、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作用下,氧分子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
太阳的紫外线主要分为UVA、UVB和UVC三种,其中UVC被大气层中的氧气和臭氧吸收,不会到达地球表面。
而UVA和UVB会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UVB对生物体的伤害更大。
当太阳的紫外线照射到大气中的氧分子时,一部分氧分子会发生光解作用,将一个氧分子分解为两个自由氧原子。
这些自由氧原子与其他氧分子结合,形成臭氧分子(O3)。
因此,臭氧层的形成是由于紫外线的照射下,氧分子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
三、臭氧层的破坏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臭氧层正在遭受破坏。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和卤代碳化合物(HCFCs)。
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中逐渐上升到平流层,然后被紫外线分解,释放出氯原子和溴原子。
氯原子和溴原子是臭氧分子的破坏者。
它们与臭氧分子发生反应,导致臭氧分子被分解成氧分子和单质氧。
这就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从而减少了对紫外线的屏蔽作用。
四、臭氧层的保护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8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发起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约定逐步减少和禁止使用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包括CFCs 和HCFCs等。
随着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禁止使用CFCs的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实现了完全停止使用CFCs,并取得了明显的臭氧层恢复效果。
然而,仍然需要持续努力,继续减少和禁止使用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保护臭氧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大气环境中臭氧层的变化和影响随着工业和人类活动的发展,人们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中,臭氧层的变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一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深远的影响。
一、臭氧层的形成及作用臭氧分布在大气中,呈现成层状分布。
它主要在平流层和同温层中存在,可分为地面臭氧、对流层臭氧和平流层臭氧。
地面臭氧是由于人类活动和交通排放的某些气体反应而产生的;对流层臭氧主要是由于日光照射产生的;平流层臭氧是由于紫外线分解氧气而产生的,而平流层臭氧层就是指滤过紫外线的酸素层。
臭氧对于环境和生物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臭氧可以通过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同时,它也能净化空气,保护大气层与温室效应相关的化学反应的平衡。
二、臭氧层的变化和影响臭氧层的存在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臭氧层正在发生变化,结构逐渐变弱。
1. 破坏- 人类活动是臭氧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人类活动,比如燃烧化石燃料和使用氯氟烃类物质,将导致破坏臭氧层。
- 破坏臭氧层将加速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其效应包括眼疾和癌症等。
2. 气候变化臭氧层的变化也会导致气候变化,进而对生物组成产生深远影响,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物种灭绝。
3. 干旱大气臭氧的变化还与地面的干旱有关,这是因为臭氧的存在是影响太阳辐射到地面的温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随着臭氧层的破坏,高温和干旱天气也可能变得更加普遍。
三、如何保护臭氧层由于臭氧层对环境和人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臭氧层也是人类责任之一。
1. 减少污染通过减少人类活动和减少地球对那些特别对臭氧层有害的物质的排放来避免臭氧层的破坏。
比如,减少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减少空气污染等等。
2. 加强监测系统通过加强大气科学和臭氧层监测系统建设,以及加强对于气候、大气和臭氧层的研究和探索,预防可能的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破坏。
3. 教育观念通过加强公众教育,宣传臭氧层的重要性,引导人民保护臭氧层,保护环境和健康。
大气臭氧层破坏及其影响大气臭氧层是地球大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距离地表约15至35公里的平流层,起着过滤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危害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气臭氧层遭受到了破坏,这种破坏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1. 温室气体排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加速了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2. 氟氯碳化合物(CFCs)的使用:CFCs是一类人造化合物,曾被广泛应用于制冷剂、喷雾剂等产品中。
这些化合物释放到大气中后,会破坏臭氧分子,导致臭氧层变薄。
3. 火山喷发和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释放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到大气中,这些物质也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
二、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影响1. 紫外线辐射增加: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紫外线穿透能力增强,地表紫外线强度升高,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易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
2. 生物多样性减少:紫外线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一些植物对紫外线敏感,臭氧层破坏会导致植被减少,影响生态平衡。
3. 气候变化加剧:大气臭氧层破坏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影响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对地球气候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4. 农作物减产:紫外线强度增加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粮食安全。
5. 海洋生态系统受损:臭氧层破坏还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对海洋生物链产生影响。
三、应对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2. 禁止CFCs的使用:国际社会应加强对CFCs等物质的管控,推动替代品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
3.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大气中的臭氧层破坏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地球的天然保护伞1.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但它也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然而,我们幸运地拥有一个天然的保护伞,那就是大气层中的臭氧层。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臭氧层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2.什么是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距离地表约15至35公里。
它主要由臭氧(O3)分子组成,这种气体在高空中形成了一层稳定的“薄雾”状物质。
臭氧层的厚度和浓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臭氧层是非常薄的。
3.臭氧层的重要性臭氧层在地球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
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3.1.滤除紫外线臭氧层对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紫外线被臭氧分子吸收后,大部分会转化为热能,只有一小部分透过臭氧层到达地球表面。
这种吸收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紫外线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皮肤癌、免疫系统损害等。
3.2.调节地球温度臭氧层还具有调节地球温度的作用。
它阻止了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线到达地面,减少了地球表面的加热。
这样一来,臭氧层起到了一种天然的空调效果,使地球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温度。
4.臭氧层的破坏然而,臭氧层也面临着破坏的威胁。
主要的破坏因素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化学物质,例如氯氟碳化合物(CFCs),它们被广泛用于制冷剂、喷雾器和清洁剂中。
当CFCs进入大气层后,它们会逐渐上升到平流层,然后被太阳辐射分解,释放出氯原子。
氯原子与臭氧分子相互作用,导致臭氧分子被破坏。
5.全球合作的重要性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最著名的就是蒙特利尔议定书,该议定书于1987年签署,旨在限制和逐渐淘汰CFCs等物质的使用。
这个全球合作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臭氧层的破坏趋势已经得到遏制。
6.个人的责任保护臭氧层不仅仅是国际组织和政府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使用含有CFCs的产品,如空调、喷雾器和清洁剂,来减少对臭氧层的损害。
O3(Ozone)●三个氧原子构成,O2的同素异形体常温下,淡蓝色、特殊臭味(鱼腥味)的气体长期人体接触,头痛、眼睛灼热、刺激呼吸道(>100 μg/m3)●2.大气臭氧层●O3在不同大气高度有显著不同的环境作用⏹对流层:NOx和VOCs光化学烟雾污染物;二级标准:(8h浓度)160 μg/m3;⏹平流层:90%的O3 ;峰值在20-25 km范围内;⏹●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将大气中的O3全部压缩到1.01×105Pa,总厚度平均约为3 mm。
●O3大气分布的典型特征是在不同大气高度有显著不同的环境作用。
在近地面的对流层,O3主要由机动车排放的Nox和VOCs产生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是光化学的标识物,是一种有毒气体。
●而大气中的近地面对流层不是O3最多的区域,大气90%的O3都集中在平流层。
峰值在20-25 km范围内。
相比其他气体,大气臭氧的含量并不算多,如果将O3沿垂直于地面的方面全部压缩的标准大气压下,它的厚度也只有3 mm。
●虽然臭氧的含量不多,却对地球生物的生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太阳的紫外辐射按照波长可分为UV-a、UV-b和UV-c,其中UV-a对人体无害,相应的O3也不吸收;而对人体有害的UV-b和UV-b可以损害人体蛋白质和DNA,臭氧可以吸收90%的UV-b,并全部吸收紫外线中的UV-c波段。
因此,臭氧层的损耗,会导致大气UV-b辐射波的增加,导致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病率增加,此外O3损耗陆生植物生长力减弱等。
紫外辐射人体健康影响臭氧层吸收情况UV-A 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基本不吸收UV-B 损害蛋白质和DNA 吸收大约90%UV-C 损害蛋白质和DNA 全部吸收●●4.O3层的形成●O3的形成条件:强太阳辐射充足的氧分子和活性氧原子20-30 km高空最适合●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臭氧含量比较大的层次,臭氧的分子式是O3,它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而成.在低层大气中,由于紫外线辐射很弱,缺乏氧原子,生成臭氧的机会很少.随着高度增加,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氧分子在紫外线辐射作用下发生分解,氧原子增加,生成臭氧的机会就多.大致在距地面10千米以上臭氧的含量逐渐增加,在20-30千米的高空,氧原子和氧分子的含量都比较多,这一高度臭氧的含量最大,形成明显的臭氧层.在此高度以上,紫外线辐射更加强烈,大部分氧分子被分解为氧原子,出现氧原子过多而氧分子过少的状况,结合成臭氧的机会就少,所以臭氧的含量也逐渐减少,大致在50千米以上高空,臭氧的含量就极少了.。
大气臭氧层的阅读理解答案臭氧层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大气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下面由店铺为你带来关于大气臭氧层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大气臭氧层的阅读材料在地球上空20至30千米的同温层中,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就构喜了大气臭氧层。
虽然臭氧的质量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1000000,但它却能吸收誊自l太阳的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
正是臭氧层这一”生命之伞”,庇护着人类及地球的所有生灵!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英国的“雨云”7亏卫星探测出这个空洞的面积大如美国。
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欧洲的上空,臭氧层也受到侵蚀,形成臭氧稀薄区域。
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重正在逐年减少。
致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很多,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CFC类物质进入大气层,则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CFC类物质主要是各类气溶胶、制冷剂、除臭剂所释放的氟氯烃,如广泛使用于冰箱、空调器的氟利昂、氟氯甲烷等。
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低空中很稳定,经过漫长的时日。
顽强地飘到同温层,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化学反应能力很强的自由氯原子。
而一个自由氯原子就可以借助连锁反应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科学家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
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症者。
由臭氧层被破坏所带来的地球环境的变化,会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
不仅如此,臭氧层被破坏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
为此,科学家们呼吁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臭氧层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
大气臭氧层的阅读题目17.每上一篇课文,老师都引导我们列出学习重点。
本文学习重点老师已列出①②点,请根据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和你原有的学习经验,接着列出第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