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 格式:pptx
- 大小:159.18 KB
- 文档页数:26
形式逻辑三大定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形式逻辑也叫普通逻辑。
形式逻辑研究人的认识知性阶段思维规律的学说,狭义指演绎逻辑,广义还包括归纳逻辑。
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也是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统一。
形式逻辑的对象是事物的质,形式逻辑靠概念、判断、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反映事物的质。
1、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
2、矛盾律(law of contradiction)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
它通常被表述为A必不非A(A一定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
在传统逻辑里,矛盾律首先是作为事物规律提出来的,意为任一事物不能同时既具有某属性又不具有某属性。
它作为思维规律,则是任一命题不能既真又不真。
3、排中律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种思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
比如: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该种什么庄稼好。
甲一会儿说应该种玉米,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玉米。
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
”。
形式逻辑逻辑规律形式逻辑有四个模块,分别是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
可是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知道,宇宙是非常大的,一直在膨胀中,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对于人类而言,仍然是未知的;可是,人类的认知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认知去认识无限的宇宙,这是很难做到的。
但是,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呢?有。
我们的古人曾经说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注意,这8个字非常重要,道明了根本的认知方法,这也是分类的方法。
而古希腊人,也早早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是师父、徒弟和徒孙的关系,其实这三个人都致力于一件事,那就是给各种概念下定义。
比如,勇气这个概念,它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给这个概念下定义?苏格拉底用的方法就是辩证法,当然那时候的辩证法还是朴素的辩证法,通过不断的追问寻找概念的本质。
而柏拉图发明了理型论,认为事物的理型就是本质,而所有的概念都代表事物背后的那个理型;等到亚里士多德时,就开始用分类的方法,把事物按照种属进行不断的分类,最后用种差法给概念下定义。
这种方法与中国的古人不谋而合。
我们现在的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数学等学科,就是亚里士多德当年分类出来的,这些学科的概念一直沿用至今。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单独的研究领域,这完全是分类的结果,有了分类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概念。
比如,母鸡,石头等……有了概念,就需要判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母鸡和石头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画一个圈,代表物体,中间画一个竖线将圆圈一分为二:左半边代表无生命的物体;右半边代表有生命的物体。
左边画个圈,代表无机,面里画个圈,代表石头;右边画个圈,代表动物,里面画个圈,代表母鸡。
这样,我们就能根据分类的方法,能清晰的构建出一幅概念图。
然后,我们能容易的判断出,原来母鸡和石头都是物体。
有了这个概念图,我们就可以推理,比如,现在有一个物体A,但它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能推理出,这个A要么是有生命的物体,要么是无生命的物体。
逻辑规律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逻辑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逻辑规律是逻辑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对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
逻辑规律分为形式逻辑规律和实质逻辑规律两类。
1. 形式逻辑规律形式逻辑规律是逻辑思维和推理的规律性,它独立于任何特定的领域、内容或学科而具有客观普遍性。
形式逻辑规律主要包括三大原则:同一性原则、排中律和矛盾律。
同一性原则认为一切思维和判断都是以不变为本质的,也就是说,一切现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相同的。
排中律认为在同一时间、在同一范围内,任何一个命题或者一个判断口吻,要么是真,要么是假,不能两者兼有,也就是排他性原则。
矛盾律认为在同一时间、在同一范围内,相同事物的两个命题,其中一项必为真,一项必为假。
2. 实质逻辑规律实质逻辑规律是逻辑思维和推理的规律性,它具有主体性、客体性和相对性。
实质逻辑规律是具体内容和特定领域的理论规律,它是形式逻辑规律在具体领域中的应用和表现。
实质逻辑规律在不同的领域和具体内容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二、逻辑规律的基本特点1. 逻辑规律的客观性逻辑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感觉,是独立于人们的意识和认识的客观规律。
2. 逻辑规律的普遍性逻辑规律是普遍适用的,适用于一切思维和推理活动,不分时间和空间,不分种族和文化。
3. 逻辑规律的必然性逻辑规律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随意的。
逻辑规律的存在与否,不是随主体的意志和愿望而变化的。
4. 逻辑规律的相对性逻辑规律是相对的,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得到实现的,不同的条件和前提决定了逻辑规律的具体形式。
5. 逻辑规律的可知性逻辑规律是可知的,它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实践反思得到认识,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得到把握。
三、逻辑规律的应用和意义1. 逻辑规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科学研究依赖于逻辑规律,逻辑规律是科学思维和推理的基础。
科学研究通过理论假设和实证验证,遵循逻辑规律来推导结论。
2. 逻辑规律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运用逻辑规律来分析问题和决策选择,逻辑思维和推理是正确决策和有效行动的基础。
形式逻辑推理规则
以下是 7 条形式逻辑推理规则:
1. 同一律呀,简单来说就是在同一个推理过程中,每个概念和判断都要保持自身的同一性。
比如说“小猫咪就是小猫咪,不能一会儿说小猫咪是小狗呀!”
2. 矛盾律呢,就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
就好像说“今天不能既是晴天又是雨天呀,这多矛盾!”
3. 排中律哦,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定有一个是真的。
好比“这个人要么是好人,要么不是好人,没有中间情况呀!”
4. 充足理由律呀,任何判断都要有充足的理由来支持。
像“他说他病了,那得有真的不舒服的表现或者医生的诊断才可信呀!”
5. 三段论,“所有的猫都爱睡觉,这只动物是猫,所以这只动物也爱睡觉。
是不是很清楚呀!”
6.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呀,比如“大家都知道人要吃饭,那具体的张三当然也要吃饭啦!”
7. 归纳推理,可以从个别事例中归纳出一般结论呢。
就像“这只鸟会飞,那只鸟会飞,好多鸟都会飞,那可以归纳出鸟一般都会飞呀!”
总之呢,形式逻辑推理规则就像是我们思考的指南针,帮助我们更准确、更有条理地理解和判断事物哟!。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概述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各种思想逻辑形式的普遍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我们这里所说的基本规律就是相对于特定规律而言的。
我们以前曾经谈过许多逻辑规则,比如定义规则、分割规则、三段论规则等等。
这些逻辑规则相对于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裕理由律这四条逻辑规律来说,都具有特殊性。
它们只在特定的思想逻辑形式里有效率。
相对于这些逻辑规律来说,逻辑的基本规律则具有普遍性,就是对这些规则的进一步归纳。
因而它们广泛地适用于于各种思想形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形式逻辑把它们称作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普遍有效性。
逻辑规律是思维活动中的基本准则,对一切思维过程都有制约作用。
任何正确的思想,无论是概念、命题还是推理,都必须具有确定性。
有确定的内容,确定地反映客观对象,这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正是从不同角度反映这一特征。
同一律明确提出任何思想与自身同一,矛盾律建议思想不自相矛盾,排中律则确定两个矛盾思想的中间可能性。
严格遵守这三条规律就是思想具备确定性的必要条件,违背了它们的建议,则势必犯下逻辑错误。
这从逻辑规律在思维中的促进作用说道的。
再者,充足理由律也是逻辑思维的必要条件,它是思想具有论证性的必要条件。
违反了它的要求,同样犯逻辑错误。
1二、客观必然性。
逻辑规律不是客观事物的规律,而是思维自身的规律,因此有其主观性。
但逻辑规律不是同客观事物毫无关系的纯思维的产物,它有其自身的客观基础,即一切客观事物在其存在时必须具有的规律。
因为一切事物在其存在时只能是该事物而非他物;一切事物在其存在时不能是虚无;一切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二者必居其一;一切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存在的理由。
三、逻辑思维具备确定性和论证性的特征。
其中,思维的确定性又具体表现为思维的同一性、一贯性和明确性。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就是有关思维具备确定性的规律,充裕理由律就是有关思维具备论证性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