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专题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7-18版
- 格式:doc
- 大小:723.48 KB
- 文档页数:10
地理必修ⅲ鲁教版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涉及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
在鲁教版的地理必修课程中,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的保护。
资源开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资源开发过程中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因此,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必须在资源利用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中,鲁教版地理课程涵盖了资源的分类、资源的分布、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的分布特点、资源的开发状况、资源的利用方式等,了解不同资源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了解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同时,在学习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环境问题的根源、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培养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
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中,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状况,学生可以了解如何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问题,了解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
希望学生在学习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培养环保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第十一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循环模式图,完成1~3题。
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效益最优化原则2.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④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3.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农民将沼液、沼渣直接在田间填埋,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不利于农村能源结构调整B.造成资源浪费C.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牧草产量(2020北京东城期末)2009年,位于台湾山脉以西的屏东县推动了“养水种电”计划。
“养水”主要是指导鱼塭(一种鱼塘)养殖业者转型,不再养鱼。
“种电”则是将无法使用的鱼塭租给电厂,在水池上架设太阳能板发电,并在太阳能板下设滞洪池,使因非法养殖超抽地下水而下陷的土地得以休养生息。
下图为屏东县推动“养水种电”计划景观图。
据此完成4~5题。
4.屏东县推动实施“养水种电”计划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B.劳动力素质高C.海拔高,太阳辐射强D.科技水平较高5.屏东县推动实施“养水种电”计划主要是为了()①增加当地税收②解决能源短缺③优化产业结构④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为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读我国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B.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C.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收入,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D.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及污染物的低排放7.下列省份中,最适合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A.西藏B.海南C.广东D.河南(2020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测试)垃圾分类,是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第二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最新考纲探究线索核心素养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的资源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区域资源的开发状况,评价开发条件及开发所带来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通过问题分析,探寻资源开发的合理措施,树立可持续的资源开发观。
[教材内案例]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1.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路,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2)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极为丰富。
2.发展概况(1)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
(2)工业地位: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特别提醒]1.传统产业的衰落(1)时间:20世纪60年代。
(2)原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需求量减少煤炭开采人工成本过高,失去竞争力煤炭产业衰落影响鲁尔区的钢铁工业技术发展,需要的人员减少钢铁生产转移,钢铁产量下降2.环境恶化 (1)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2)表现:煤碴、矿碴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大气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热污染等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1)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2)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3)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1)整治河流。
(2)控制大气污染。
(3)加强环境管理。
(4)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特别提醒]我国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1.能源结构与分类读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2007年),回答问题。
(1)结构:我国能源以A煤炭、石油为主;世界能源以B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考大题命题探源主题探究(十)预测演练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考大题命题探源主题探究(十)预测演练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考大题命题探源主题探究(十)预测演练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1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考大题命题探源主题探究(十)下图是陕西省和陕北榆林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陕南地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并说明理由。
(2)分析榆林市天然气能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3)榆林市地区采掘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水土流失问题,试分析原因。
(4)简述榆林地区采掘业发展对当地人口的影响。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陕南地区铁矿资源丰富,北部煤炭资源丰富,适宜钢铁工业发展。
(2)根据图示信息,榆林市天然气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距离东部市场较近,接近消费市场;有西气东输线路通过,运输比较便利.(3)榆林市地区采掘业比例过大,大面积开挖地表,会破坏地表植被;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该地是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容易流失;高原区地势较高,地形坡度大,易造成水土流失.(4)采掘业发展会导致农业人口向矿区迁移,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矿区人口密度增大.答案:(1)钢铁工业。
当地铁矿资源丰富,北部煤炭资源丰富.(2)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分布集中,距离东部市场较近,接近消费市场,西气东输线路通过,运输比较便利。
第2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以鲁尔区为例)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2)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极为丰富。
2.发展概况(1)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
(2)工业地位:成为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还包括市场广阔、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和距铁矿区较近等。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影响项目内容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离铁矿区较近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它们都较近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便捷的水陆交通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联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鲁尔区是采矿型的工业区,其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3.工业区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多种条件的支持,每个条件的影响是不同的。
(1)资源及其组合状况:资源的种类影响工业区的类型;资源的组合状况影响工业区的综合性;资源的数量、地位影响工业区的发展前景。
(2)交通状况:便捷的交通利于工业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工业区的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有利于效益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
单元综合提升
[学生用书
P231]
[学生用书
P231]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答题模板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知,环境问题的考查,经常结合最新的时事材料或研究成果,探究当前困扰人类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解题思路为: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解题思路为:
(高考广东卷)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审答流程]
从“开源” “节
流"两方面
采取措施
[标准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
(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
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选择题(2017·开封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2题。
1.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要能源,植被破坏严重;加上地形坡度较大,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该区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故保护植被是关键,要保护植被(封山育林、禁止采伐太绝对),必须解决好该地能源紧张的状况。
答案:1。
B 2。
C(2017·成都模拟)下图为世界六大洲林地、耕地和草地三种农业用地占本洲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读图,回答3~4题.3.图例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A.林地、耕地、草地B.耕地、林地、草地C.耕地、草地、林地D.草地、耕地、林地4.在南美洲③所示的农业用地比重最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平坦开阔B.山地面积广大C.河流少,水量小D.气候温暖湿润解析:第3题,欧洲、北美洲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南美洲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故在这三个大洲,林地面积比重大,则③代表林地;非洲以热带草原为主,草地面积比重大,故②代表草地;①代表耕地.第4题,南美洲气候湿热,利于林木生长;同时湿热的雨林区不利于人类生存,而耕地面积比重小。
第2讲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本讲复习脉络: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以鲁尔区为例)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2)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极为丰富。
2.发展概况
(1)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
(2)工业地位:成为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还包括市场广阔、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和距铁矿区较近等。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鲁尔区是采矿型的工业区,其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3.工业区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多种条件的支持,每个条件的影响是不同的。
(1)资源及其组合状况:资源的种类影响工业区的类型;资源的组合状况影响工业区的综合性;资源的数量、地位影响工业区的发展前景。
(2)交通状况:便捷的交通利于工业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工业区的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有利于效益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
(3)科技水平:决定了工业区的生产效率和结构调整。
(4)市场:广阔发达的市场有利于工业区的规模和效益的提高。
(5)政策及其他条件。
●考向1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2014·浙江高考)读下图,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
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解析】图中显示,北海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从开采条件的角度看,浅海大陆架,开采难度小;周围大部分是能源需求量大的发达国家,市场广阔。
但北海位于西风带内,风浪大,增大了海上油气开采的难度。
【答案】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
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
规律方法
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思路
(1)资源条件评价: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
(2)开采条件评价:是否进行露天开采;若不能进行露天开采,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评价。
(3)市场条件评价: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4)交通运输条件评价:可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
●考向2鲁尔区区位优势及发展状况
读德国矿产资源与城市分布图,回答2~3题。
2.图中有关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量较小B.航运价值大
C.含沙量较大D.径流季节变化大
3.图中信息不能反映的鲁尔区发展条件是()
A.丰富的煤炭资源B.便利的交通运输
C.重要的地理位置D.高素质的劳动力
2.B 3.D[甲河位于西欧平原,连接两大城市,属于鲁尔河的上游,航运价值很大。
图中没有反映与劳动力素质有关的图例,如科研院校等。
] (2017·济南模拟)读下图,完成4~5题。
4.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③④B.③④⑤
C.①②③D.②④⑤
5.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4.A 5.B[第4题,左图为德国鲁尔区,右图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鲁尔区没有铁矿;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但德国劳动力不廉价。
第5题,东北工业基地衰
落是受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沿海新兴工业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
考点二|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以鲁尔区为例)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传统产业的衰落(20世纪60年代)
(1)表现:煤炭、钢铁工业走向衰落;失业问题严重。
2.环境恶化
(2)原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及表现
2.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
●考向1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逐步衰退。
60年代后,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经济转向繁荣,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
回答1~2题。
1.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②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
③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④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2.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是()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②美化环境,消除污染,开拓市场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美化环境④进行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完善公共设施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A 2.C[第1题,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有: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导致煤炭的市场需求下降,新技术炼钢使煤耗下降;③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材消耗量减少,替代品出现;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衰落的根本原因。
第2题,鲁尔区在综合整治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①调整产业结构;②调整工业分布;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进行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结合鲁尔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回答3~4题。
3.鲁尔区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降低
C.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D.钢铁企业规模缩小,化学企业规模扩大
4.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地区,有的高炉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A.盛行风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污染
B.靠近海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D.鲁尔区西部和荷兰劳动力丰富
3.C 4.B[第3题,根据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技巧分析即可。
第4题,结合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进行分析。
鲁尔区炼铁厂的迁移,主要目的是利用鹿特丹港及莱茵河便利的运输条件,降低生产成本。
]
●考向2传统工业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整治措施分析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980年和2014年工业结构简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与1980年相比,该地区2014年()
A.矿产资源储量减少B.新兴工业迅猛发展
C.已无环境污染D.失业人口明显增加
6.目前,该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为此,2014年以来该地区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
①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传统工业全部向外转移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④大力开发水电,并禁止煤炭开采⑤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绿地面积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①③④D.③④⑤
[思路点拨]
5.A 6.B[第5题,图示该地区1980年、2014年的工业结构均为资源型工业,故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导致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减少。
第6题,传统工业“全部向外转移”与“禁止煤炭开采”明显与2014年工业结构简图中的内容不符。
]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
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据此回答7~8题。
7.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B.产业结构单一
C.失业率高D.城市化速度过快
8.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错误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7.D8.B[第7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围绕某一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兴起和发展,在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因以某种资源为主,所以产业结构单一;因某种资源的枯竭,经济发展走向衰退,使失业率高;随着经济发展的减慢,城市化速度减慢。
故D项正确。
第8题,因产业结构单一,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所以阻碍经济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因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所以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因资源的枯竭,大型传统工业的衰退,所以要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新兴产业,但不能因噎废食禁止开采煤炭、石油,要提高煤、石油的利用率,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故B项正确。
]
解题技巧
传统工业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应措施分析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