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犯罪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818.55 KB
- 文档页数:3
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及危险似乎正在演变为某种“全球病”2012年12月14日,河南光山县一乡村小学22名学生被砍伤,嫌犯闵拥军被媒体爆出“疑似患有精神病”;同日,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康涅狄格州,28人在一起震惊世界的校园枪击案中丧生,而嫌犯亚当·兰扎被警方证实患有亚自闭症,时常“神经质、粗暴”,曾接受过药物治疗。
2012年11月29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康红千被患者用斧头砍死,嫌犯王某被证实“中度抑郁发作”,曾“有受害幻想”;2012年9月21日,上海外滩2名女子无端被刺丧生,凶手万某被证实有精神病史;2012年7月25日下午5点左右,济南市槐荫区园丁小区南侧小广场,发生了一起恶性伤人事件。
一名4岁的小男孩跟着爷爷在广场南侧健身器材旁玩耍。
爷爷到附近看别人打扑克,也就一分多钟的时间,一名男子跑到小男孩身旁,对其连捅数刀爷爷跑过去看到,孩子头上、脸上、脖子上都有刀伤,满身是血,孩子就不幸停止了呼吸。
杀害4岁小男孩的犯罪嫌疑人就住在广场东面的明星小区,经常在小区附近活动,很多人都认识他,知道他姓李。
此人有精神病史,但没有表现出暴力倾向,不知为何当天会做出这样的暴行。
警方迅速介入,在案发3个小时后,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
2012年 6月12日东莞男子李志钊17刀砍死恩爱妻子,缘何夫妻为何丈夫下此毒手。
经调查,该男子患精神分裂症,目前已免去刑责。
已送入东莞市新涌医院治疗,这是东莞唯一的一所专门收治精神病人的医院。
2012年3月14日上午7时50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阿峨村委会马家寨村一间歇性精神病人发病,用锄头、砖头打砸,致5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死者中,有2人系该精神病人的父母,4人为其邻居。
犯罪嫌疑人段某今年37岁,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已被警方控制。
2012年1月19日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精神病患者吴某自感与被害人覃某有矛盾,遂产生杀害覃某之念。
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MMPI的对照研究
朱连成;王丽娟;陈利;付培鑫;王靖
【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年(卷),期】2001(015)002
【摘要】@@既往对发生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一般凶杀犯多局限于一般
犯罪学特征方面的研究,缺少与凶杀行为有密切关系的人格特征的研究。
本文采用MMPI测查了两者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异同,以便有助于预防犯罪、制止暴力行为。
rn 对象 1.精神分裂症组109例,来源于北京市安康医院经司法鉴定,无刑事责任能力的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
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及国际精神疾病分类(ICD-10),病情稳定(住院在两年以上,近3个月
无明显的精神性症状,服药均以氯丙嗪折算,少于300mg/日),全为男性,年龄18-60岁,平均40.2±8.8岁。
【总页数】1页(P110)
【作者】朱连成;王丽娟;陈利;付培鑫;王靖
【作者单位】北京市安康医院;北京市安康医院;北京市安康医院;北京市安康医院;北京市安康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
【相关文献】
1.具有凶杀行为的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案特征对比 [J], 王靖;付培鑫;高燕丽;朱明霞;史天涛
2.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 [J], 王丽娟;蔡成华;高素文
3.阳性症状为主型精神分裂症和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患者MMPI对照研究[J], 钟舒明;刘滔;廖潇潇;贾艳滨
4.精神分裂症和伴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患者MMPI对照研究 [J], 王芳
5.男性精神分裂症凶杀者MMPI特征分析 [J], 李雪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犯罪研究进展汪传超 尹良爽☆ 马 坤 谢思思作者简介:汪传超,男,34岁,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科副主任。
研究方向: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
【摘要】重性精神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患者受精神症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暴力或凶杀等行为,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公共安全,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犯罪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为开展精神病患者凶杀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重性精神病;凶杀行为;暴力行为;肇事肇祸;精神症状;公共安全;事故预防doi:10.3969/j.issn.1672-187X.2015.01.039-0114-03【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Theresearchprogressofschizophrenic’shomicideWangChuanchao,YinLiangshuang☆,MaKun,XieSisi(First‐author’saddressPsychiatricDepartment,AnhuiProvincialJailGeneralHospital,Hefei230021,Anhui,China)☆Correspondingauthor:YinLiangshuang(Email:yinliangshuang1983@163.com)【Abstract】Schizophreniaisamainseverementalillness,patientsareinfluencedbymanyfactorssuchasmentalsymptomsandsoon,theyarepronetodevelopviolentorhomicidebehav‐ior,threatensocialpublicsafetyseriously,andareincreasinglyvaluedbyallsociety.Inthispaperdomes‐ticandoverseasstudyliteraturesaboutschizophrenic’shomicidecasesaresummarized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researchingschizophrenic’shomicidecases.【Keywords】Schizophrenia;severementalillness;homicidebehavior;assaultivebehavior;troublemaking;mentalsymptom;publicsecurity;preventionofaccident 重性精神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患者受精神症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肇事肇祸、暴力或凶杀等行为,破坏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公共安全[1‐3]。
精神分裂症患者杀人行为研究
董高怀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4(008)005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杀人行为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回顾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场所、攻击对象、犯罪工具、犯罪动机等特点对其行为特征和犯罪动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杀人时场所多缺乏选择性,杀人工具多为顺手得来的菜刀、棍棒等器具.杀人动机缺乏现实性和可预测性.结论有效治疗是预防其周围人员受攻击的关键措施.
【总页数】2页(P471-472)
【作者】董高怀
【作者单位】030045,山西省太原市精神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疗效研究 [J], 李丽华
2.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态度及防护行为研究 [J], 徐朝英;程云;钱一平;王洪会;王娟;李雪;郑雯
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与甲状腺激素及睾酮的相关性研究 [J], 陈尚杰;陈健;谢滨浩;文思媚
4.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电位P50研究 [J], 张校明;程勇鹏;
杨鹏;时亚杰;董再全;胡峻梅;郑重
5.生活契合社交技能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柳迎新;张琎;高崇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或者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主体,精神病人犯罪现象在当今社会中显得日益突出。
精神病人犯罪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如何有效的遏制精神病人犯罪显现象的发生,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笔者结合精神病人犯罪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解决精神病人犯罪现象。
一、精神病人违法犯罪情况分析(一)主体分析。
一是犯罪嫌疑人受教育成不比较低且农村精神病人犯罪远远高于城市精神病人犯罪。
据统计,在已办理的18件精神病人涉嫌违法犯罪案件中,14名精神病人生活在农村,且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二是四十岁以下的人员居多,且男性占多数。
在涉嫌违法犯罪的精神病人中,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居多,这些人都处在生理的青壮年时期,犯罪的机率比较大。
(二)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类型。
精神病人涉嫌违法犯罪中,在涉案类型上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集中在杀人、抢劫、伤害等案件中。
据相关数据统计,这三类案件约占精神病人犯罪总数的79%。
(三)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特征。
精神病人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发案时间不确定性。
精神病人是一类特殊的主体,精神病人作案与其发病时间密切联系,精神病人在未犯病时与普通群众毫无差异,但是发病具有突然性,作案时间缺乏规律性,水剂型比较大。
二是社会危害后果严重性。
精神病人一旦发病作案,后果往往非常严重。
精神病人故意杀人的行为非常突出,其危害结果往往很大,危害性更为严重。
三是作案手段更具暴力性。
精神病人虽然思维异常,但具有正常的体力,破坏力甚至大于常人,人身危险性大,特别是伤害、杀人、打砸行为突出。
精神病患者杀人1例刘玉春【摘要】@@ 1 案例rn1.1简要案情rn某日晨6:00,陆某被人发现死于家中.rn1.2现场勘验rn现场位于厨房内,死者于地面呈俯卧位,下身赤裸,上身着一蓝白条线衣,尸体周围有大量血迹,尸体后腰部被砍断,肠管多处断裂、缺失,溢出体外,旁边饭桌上有大量擦蹭血迹,地面上多处血足迹.在厨房周围墙壁及地面上有多处断裂肠管黏附.其他房间均未见异常翻动痕迹.【期刊名称】《法医学杂志》【年(卷),期】2009(025)005【总页数】1页(P397)【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杀人;精神病【作者】刘玉春【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41.1 简要案情某日晨6:00,陆某被人发现死于家中。
1.2 现场勘验现场位于厨房内,死者于地面呈俯卧位,下身赤裸,上身着一蓝白条线衣,尸体周围有大量血迹,尸体后腰部被砍断,肠管多处断裂、缺失,溢出体外,旁边饭桌上有大量擦蹭血迹,地面上多处血足迹。
在厨房周围墙壁及地面上有多处断裂肠管黏附。
其他房间均未见异常翻动痕迹。
1.3 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尸长160cm,全身皮肤呈苍白色,双眼闭合,角膜透明,双瞳孔直径为0.5 cm,睑球结膜苍白。
口唇苍白。
颈后部有一长10.0cm创口,创缘整齐,创壁光滑,创角锐,深达颅骨。
胸部有两处长约8.0cm划痕。
后背部共计14处创口,最长25.0cm,最短5.0 cm,创口均创缘整齐,创壁光滑,创角锐,深达肋骨。
脐左上3.0cm处有一长15.0 cm创口,创缘整齐,创壁光滑,创角锐,深达腹腔。
腰椎横形断裂,创口长为40.0cm,创口周围多处皮瓣,肠管、系膜及大网膜外露,肠管多处断裂。
右小指至右前臂有一20.0cm× 7.0cm创口,深达肌层,创口可见多处肌腱断裂。
左上臂外侧有一长10.0 cm创口;右大腿上1/3处有一12.0cm×2.5cm创口,深达脂肪层;左大腿中1/3处有一10.0cm×4.0cm创口深达肌层,上述创口均创缘整齐,创壁光滑,创角锐。
95例故意杀人案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分析作者:王彩霞高成阁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肇事肇祸精神病医学鉴定中故意杀人案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方法:对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95例故意杀人案例的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文结果显示在故意杀人案中以男性、低年龄、低文化程度者居多,作案时多无明显的诱因、作案前也无准备,作案动机多受精神病理影响,伤害对象多以其亲人及邻居、朋友居多,作案后多无自我保护,其中在故意杀人案中精神分裂症者居多。
结论:一方面应该把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到低文化层次的落后地区,同时应该在有精神病的人群(包括其亲属、邻居、朋友)中宣传精神病防治知识,提高此类人群的警惕性,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对此类病员的看护。
【关键词】肇事肇祸;故意杀人;精神障碍;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54—01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暴力犯罪呈上升趋势。
其中,故意杀人是精神病人最为严重的社会危害行为,在国外也曾有报告[1]。
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故意杀人案件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涉及故意杀人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倍受社会各界及各鉴定单位的广泛关注。
为了了解精神障碍患者故意杀人的犯罪学特征,现就我处近7年来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故意杀人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所有案例均来自西安市公安局强制医疗管理处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2005年至2011年间的案例,选入案例均受公安局委托,鉴定结论均由至少两名以上副高职称以上的鉴定专家做出。
入组标准:1)案由均为故意杀人2)诊断符合CCMD-3诊断标准3)鉴定资料完整。
符合入组标准者共有95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19例;年龄在20岁至57岁之间,平均年龄34岁;文化程度以初小文化程度居多(71例)。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犯罪研究进展汪传超 尹良爽☆ 马 坤 谢思思作者简介:汪传超,男,34岁,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科副主任。
研究方向: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
【摘要】重性精神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患者受精神症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暴力或凶杀等行为,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公共安全,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犯罪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为开展精神病患者凶杀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重性精神病;凶杀行为;暴力行为;肇事肇祸;精神症状;公共安全;事故预防doi:10.3969/j.issn.1672-187X.2015.01.039-0114-03【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Theresearchprogressofschizophrenic’shomicideWangChuanchao,YinLiangshuang☆,MaKun,XieSisi(First‐author’saddressPsychiatricDepartment,AnhuiProvincialJailGeneralHospital,Hefei230021,Anhui,China)☆Correspondingauthor:YinLiangshuang(Email:yinliangshuang1983@163.com)【Abstract】Schizophreniaisamainseverementalillness,patientsareinfluencedbymanyfactorssuchasmentalsymptomsandsoon,theyarepronetodevelopviolentorhomicidebehav‐ior,threatensocialpublicsafetyseriously,andareincreasinglyvaluedbyallsociety.Inthispaperdomes‐ticandoverseasstudyliteraturesaboutschizophrenic’shomicidecasesaresummarized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researchingschizophrenic’shomicidecases.【Keywords】Schizophrenia;severementalillness;homicidebehavior;assaultivebehavior;troublemaking;mentalsymptom;publicsecurity;preventionofaccident 重性精神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患者受精神症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肇事肇祸、暴力或凶杀等行为,破坏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公共安全[1‐3]。
各种肇事肇祸行为中以凶杀行为最为严重。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犯罪的研究作一综述,现报告如下。
1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率相关研究新西兰Simpson[4]调查,1970年—2000年精神疾病患者出现凶杀行为占全部凶杀案件的8.7%,每年发案率每百万人1.3,其中43.7%(55/126)的患者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在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1996年—1999年对凶杀案的调查发现,在凶杀犯中5.3%(85/1594)患有精神分裂症[5]。
另一项对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1997年—2008年的凶杀案调查显示,5.8%犯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妄想障作者单位:230021(安徽・合肥)安徽省监狱总医院精神科(汪传超,尹良爽);230041(安徽・合肥)合肥市双岗派出所(马坤);230022(安徽・合肥)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谢思思)☆通讯作者:尹良爽(Email:yinliangshuang1983@163.com)碍(68/1180)[6];两项研究结果基本相似。
俄罗斯楚瓦什共和国近30年有记载的4972例凶杀案研究发现,其中171例是由精神病患者实施,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率达3.4%;其中15例患者有重复凶杀行为,9例有多起凶杀案件[7]。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市1997年—2005年435例杀人罪犯研究发现,其中38例(男30例、女8例)鉴定为精神分裂症,占凶杀案件的8.7%;8例女性中7例在凶杀案前并未被明确诊断,30例男性中仅13例在凶杀案发生前被明确诊断;凶杀案罪犯组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比例明显高于社区对照组的0.7%[8]。
在一项对发达国家1973年—2006年凶杀案件的meta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凶杀案件中的比例约为6.5%[9]。
由此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肇事率占全部凶杀案件的3.4%—8.7%,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相关研究需引起社会重视。
2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刑事能力的的研究在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1996年—1999年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中13例因为处于发病期被宣布无罪,无刑事能力者占全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5.3%[5];黄兴兵等[10]对1995年—2008年广州脑科医院鉴定案例的研究显示,资料完整的精神分裂症暴力案件412例,其中凶杀案件146例,从作案后果来看,造成死亡者141例,占凶杀案件的96.6%;而令人震惊的数字是146例精神病犯中无责任能力者131例,占凶杀案件的89.7%。
李业平等[11]研究的52例凶杀犯罪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45例无刑事责任能力。
由此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凶杀行为不仅在其暴力案件中占较大比例,而且后果极其严重,危害性相当大。
3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研究新西兰Simpson[5]调查显示,实施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女性别间存在差异,男性占绝对的优势,实施凶杀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年龄为31岁—35岁。
土耳其对2004年—2007年49例(男43例、女6例)因为凶杀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发现,患者年龄(36.98±10.07)岁,未婚55.1%,小学文化占42.9%,75.5%的患者失业,14.3%的患者既往从未接触过心理健康服务,85.7%的患者诊断为偏执亚型,85.7%治疗依从性差,服药不规范[12]。
国内研究显示在实施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未婚、文化程度低、未得到及时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犯罪的高危因素[13‐14]。
李业平等[11]对司法精神病鉴定中52例精神分裂症和41例非精神分裂症凶杀案例的资料进行比较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案发前有异常行为、无诱因、无现实动机、缺乏自我保护性、处于发病期等行为特征;无预谋、没有隐蔽性、性格内向、既往有精神病史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4凶杀案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研究Oram等[6]发现,既往有过冲动暴力行为的精神异常患者更易引起凶杀。
Fazel等[15]对1988年—2001年出院6个月后发生凶杀案的47例精神病患者与105例出院6个月内没有发生凶杀案的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凶杀组在单因素分析中,既往有过冲动、暴力发作者较为显著;出院后药物治疗不规范及存在物质滥用是凶杀组出院后极为显著的特征。
埃及对128例实施凶杀犯罪不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显示,无业,未婚,独居,物质滥用,幻听,妄想信念,先前的暴力史和犯罪,家族史阳性者发生率高于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犯罪的精神分裂症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Calgary抑郁量表、侵略问卷得分方面均大于无凶杀记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6]。
俄罗斯的一项研究显示,58.0%的患者存在被害妄想,幻听等阳性症状,在凶杀发生时42.0%出现负性情绪,如情绪低落,有反社会态度或认为自我控制能力降低[7]。
Nakhli等[17]对突尼斯一项36例有凶杀经历精神分裂症患者及50例无凶杀经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变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凶杀组有过持续超过1年未经治疗发病期,精神病人护理的持续时间,住院及强制住院次数,自知力程度,服药依从性均差于无凶杀组;且凶杀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反而显著增加,可能是因为凶杀组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造成服药剂量增加。
韩宝东等[18]研究亦显示,凶杀行为主要表现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及幻听等,其中被害妄想比率最高(34.0%),凶杀地点主要在自己家(54.8%)。
姚付新等[19]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未经治疗)62例凶杀案,与既往已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64例凶杀案进行比较;两组凶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均为幻觉、妄想,但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被害妄想及病理性防卫更为突出。
作案动机中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动机多见,已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现实动机较多。
以上研究提示,实施凶杀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处在发病期,攻击倾向和病情严重程度上要明显重于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既往有过暴力攻击倾向的患者发生凶杀危险性更大;治疗不规范,药物依从性差均是造成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的重要原因。
5精神分裂症凶杀患者人格评定甄文凤等[20]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发现,凶杀组与非凶杀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态人格、偏执、精神衰弱和精神分裂症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其中,凶杀组与正常组的差异性更显著,凶杀组社会内向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和非凶杀组。
芬兰一项通过精神鉴定报告和犯罪报告作为研究,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作为研究组与72例没有精神病的罪犯信息作为控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控制组中(60例)合并病态人格障碍,显著高于研究组(18例);在精神变态检查方面,控制组在部分因素得分显著高于研究组,说明精神分裂症凶杀患者在精神变态方面与精神变态罪犯有部分相似之处[21]。
6凶杀案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王红星等[22]对25例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7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50检测研究,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个月后,有11例患者完成了P50随访,同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
发现患者组经过3个月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及反应缺乏、思维障碍、激活性、偏执、抑郁、攻击等6个症状群得分均较入组是显著下降,但入组未用药时和随访3个月的S2‐P50波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提示伴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存在异常,且P50抑制指标可能是该人群的素质指标。
7小结合并物质滥用是凶杀精神病患者一个重要特征[15‐16,21],以酗酒较为多见。
在犯罪方式的比较上,刘双臣等[23]对2001年—2004年50例经司法鉴定为精神分裂症凶杀案,与1984年—1986年50例司法鉴定为精神分裂症凶杀案比较发现2组在犯罪动机、计划预谋、作案方式、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工具的选择均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