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编写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雪地里的小画家(2) 精品市级公开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37 MB
- 文档页数:31
类文阅读-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了
下雪了,下雪了!
雪花从天上落下来,越下越大,像鹅毛,像棉絮,像白蝴蝶,真好看!地上白了,房子上也白了,整个大地全白了。
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扔雪球,打雪仗,他们玩得真快活呀!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第自然段写雪很美。
3.雪花像什么?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4.用“”画出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句子。
5.你喜欢下雪吗?为什么?
《下雪了》参考答案
1.3
2.2
3.像鹅毛,像棉絮,像白蝴蝶
4.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扔雪球,打雪仗,他们玩得真快活呀!
5.我喜欢下雪。
下雪可以在雪地里玩各种游戏。
冬天是个魔术师
冬天是个魔术师。
他“呼”地一吹,青蛙啊,刺猬啊,熊啊,都不见了。
冬天是个魔术师。
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
冬天是个魔术师。
他“呼”地一吹,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
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第自然段写冬天把大地变白了。
2.短文中的“大玻璃”指的是。
3.冬天,青蛙、刺猬、熊、蛇不见了,是因为它们都是去了。
我知道还有在冬天也会不见。
《冬天是个魔术师》参考答案
1.3 2
2.结冰的湖面
3.冬眠示例:乌龟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能够理解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
2.能够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3.能够模仿小画家描绘雪地里的场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模仿小画家描绘雪地里的场景。
三、教学难点1.听懂课文内容,能够正确表达。
2.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雪地里的情景。
四、教学准备1.板书:《雪地里的小画家》、关键内容概括。
2.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资料等。
3.学生准备:提前复习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重要内容。
3.教师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展开思维。
3. 情景描绘1.教师带领学生想象在雪地中画画的场景,描述细节。
2.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雪地中的情景。
4.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模仿小画家在纸上描绘雪地中的场景。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5. 总结反思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关于雪地的小故事。
2.让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感受艺术的魅力。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故事情节,掌握了生字词的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创作潜能。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一、教案设计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通过朗读和描述理解故事情节。
–掌握关键词语,如“画家”、“雪地”等,并能正确朗读和书写。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和活动。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关键词语。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含信息,如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
2.课件或图片资料,展示雪地景象和小画家的画作。
3.小黑板或白板笔,准备画画相关的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回顾前几篇课文,唤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记忆。
•出示雪地场景图片,让学生描述雪地的特点。
2. 学习课文(15分钟)•老师朗读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跟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并讨论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动机。
3. 探究(20分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意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引导,分析小画家的行为体现了对自然的怎样的态度。
4. 认知巩固(15分钟)•分组或个人练习,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逐个朗读和书写。
•利用小黑板或白板做画画练习,让学生体会小画家的创作乐趣。
5. 综合拓展(15分钟)•鼓励学生进行辩论活动,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带领学生描绘自己心目中的“雪地画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关键词语的掌握。
•引导学生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
2.完成相关的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3.继续描绘“雪地画家”,并写上简短的评语。
七、教学反思•查看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整理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节课教学提供借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细心观察、勇于表达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2《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画家的勇气和创意。
2.能听懂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3.能根据课文内容表述个人观点和感受。
4.能模仿课文中出现的动作和表情。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内容和主要人物。
2.理解小画家的勇气和创意。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小画家在极端环境中的勇气和创意。
2.表达个人对小画家的感受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用课前准备好的图片或道具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提问:
你们有没有在雪地上画过画?
2. 教学
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3.分析课文内容,讨论小画家的勇气和创意。
4.练习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3. 拓展
1.学生自己编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在特殊环境下展现勇气和创意的人物。
2.画一幅小画,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4. 总结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勇气。
五、课后练习
1.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练习诵读整篇课文,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
3.写一篇关于小画家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创意发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在课后继续保持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2、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冬日的美丽与生活的乐趣。
3.引导学生观察、感知、绘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绘画表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1.运用绘画表达故事情节,展现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技巧。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好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相关教具。
•提前准备绘画板、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2. 导入1.引入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冬日的气息。
2.鼓励学生谈论他们对冬天和雪的感受。
3. 学习活动1.带领学生阅读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
2.对故事进行简要复述,让学生理解并回顾故事情节。
3.讨论故事中小画家如何在雪地里画画,引导学生思考。
4. 操作练习1.提供绘画板、颜料和画笔,引导学生模仿故事中的小画家在纸上绘画。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发挥,绘制出自己心中的雪地景象。
3.班级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相互欣赏。
5. 总结1.回顾故事和绘画活动,让学生表达对雪地和绘画的感受和体会。
2.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继续绘制关于雪地的画作,并写下自己对画作的感受和描述。
2.带一张纸板,让家长协助和孩子一起在家里绘制雪地画作。
六、扩展延伸1.引导学生在户外观察雪地景象,激发更多创作灵感。
2.鼓励学生利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尝试不同的绘画方式和风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雪地的纯净与美丽,培养其对自然的热爱和绘画的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乐趣。
12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文歌曲、多媒体课件。
3.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动物脚印图(“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
学生准备: 1.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也会来雪地“画画”。
2.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运用字理识字等方法认识“群、竹、牙”3个生字,会写“竹、牙、马”3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着”。
3.结合插图,了解“小画家”画了什么,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学习认真视察。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呢?(课件出示雪地上小朋友游戏的图片。
)那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
)2.激趣: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雪地上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图片。
)3.导入:小鸭还悄悄地告知我,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
4.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题。
操作指点:本环节宜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板块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活动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听读,边听边圈画诞生字。
3.学生自由读文,多读几遍。
4.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活动2反复读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互相纠正。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事物。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
2. 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事物。
四、教学时间- 2课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雪景,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
然后引入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2. 学习课文1. 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准字音,看准字形,理解字义。
3.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错误。
4.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5.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小画家是谁?他在雪地里画了什么?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想象表达1.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用语言描述自己画的作品。
2.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想象和表达。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雪地里的小画家,并用语言描述画作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学习课文、讨论、想象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雪地里的小画家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发音错误,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