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县奶牛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87.22 KB
- 文档页数:1
X u m u s h o u y i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奶牛作为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
尤其是近些年来,有关调查研究显示,人们对于牛奶的需求量呈现出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奶牛养殖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但是在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奶牛养殖效益的因素,不利于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制约奶牛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制约奶牛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1、奶牛品种参差不齐通过对现阶段奶牛养殖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奶牛品种较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长期存在。
比如,有本地自产的奶牛,也有从其他地区引进的优秀奶牛品种。
在长期松散的管理模式下,奶牛的生长期较长,发育比较缓慢,直接导致了产奶质量不高。
其主要原因是在实际的奶牛养殖过程中,大部分养殖者并没有意识到奶牛繁殖技术的重要作用,仍然沿用以往的繁殖理念,在奶牛的配种方面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与此同时,在进行奶牛配种时,也没有对奶牛的质量进行严格筛选,导致奶牛的整体品质较差。
2、奶牛养殖相对零散在现阶段的奶牛养殖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奶牛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小。
虽然也有一些奶牛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还是以小型的奶牛养殖规模居多。
与此同时,由于奶牛养殖规模较小,因此在遇到市场中的风险时,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大部分养殖者在进行饲养时,主要是以传统的养殖经验为主。
比如,市场上比较流行什么样的饲料,就选择什么样的饲料,或者以季节为导向进行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不仅导致奶牛的生产效率较差,并且无法满足奶牛生长的需要。
尤其是在奶牛进入快速生长期后,缺乏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继而导致奶牛所产出的牛奶品质不高。
此外,部分养殖者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提升,在饲料发霉之后,为了避免饲料浪费,继续给奶牛喂食,加了奶牛发生疾病的几率,对奶牛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奶牛养殖存在问题及对策一、选购奶牛只注重价格,而忽视其品种和生产性能。
目前,由于奶牛价格较高,农户购买奶牛时,只看重奶牛的价格,而忽视其品种和生产性能,到一些牛场或牲畜交易市场挑选奶牛。
这种奶牛一般生产性能较差,因而价格相对较低。
养殖户不知这些奶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生产性能不适宜继续饲养,或者因某种疾病影响正常的生产性能而被出售。
农户购买后后悔莫及,效益低下,或不产生效益。
二、圈舍设计不合理,重复建设、场地利用率不高。
农村养殖奶牛一般因陋就简,牛舍通常是利用废弃的旧房舍,或搭建简易的牛棚,建设时随心所意,没有科学依据,没有请专业人员设计,因此,建造的牛舍很不合理,采光不好,通风不良,供水排水不便,牛舍结构简陋,食槽设计不合理,给饲养操作带来很多麻烦,运动场地与牛舍面积不成比例,造成很大的浪费或奶牛不能很好地运动,影响正常的生产。
三、日粮搭配不科学,粗、精饲料比例不合理。
只有科学合理地搭配粗、精饲料,才能满足奶牛生长、怀孕和泌乳的营养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性能。
但是,多数农户缺乏必要的奶牛营养需要的基础知识,错误地认为精饲料越多越好,结果导致奶牛发生代谢性营养疾病。
四、泌乳期营养过盛,干奶期营养缺乏。
多数养殖户认为,奶牛在泌乳期为增加产奶量而加强奶牛的饲养,过分看重精料的增加,造成营养过盛;而干乳期不挤奶,对营养要求低而大幅减少精饲料用量,随意降低营养成分,结果导致奶牛营养失衡、代谢紊乱、体弱、产后出现瘫痪、胎衣不下、乳房炎等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五、防检意识淡薄,缺乏“防重于治”的观念。
奶牛健康与否,防检是关键。
多数农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不注重防疫检疫,不注重环境卫生,不注重消毒,致使奶牛出现种种疾病。
日常管理不是注重平时的防检工作,而是在奶牛发病后才急于求医问药,造成投入增加,产出降低。
六、繁殖上注重冻精的价格,不求精液的质量。
农户在奶牛的繁殖配种过程中,只考虑冻精的价格,而忽视精子的品质,往往造成屡配不孕,或犊牛的成活率低,后代生产性能差,经济上得不偿失。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年第4期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奶牛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环境污染等。
当前,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倡导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为奶牛养殖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养殖户而言,应积极实施相关政策,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优化生产方式,提高产奶量和品质,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了奶牛养殖发展现状,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了可行性措施,以供参考。
1奶牛养殖现状奶牛养殖业是中国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0~2010年,中国奶牛养殖业开始逐渐发展。
据统计,2000年中国奶牛存栏量仅为1000多万头,而到了2010年,奶牛存栏量已经达到了1400多万头,增长了40%左右。
同时,奶牛年产奶量也有所提高,由2000年的1600kg/头提升至2010年的2600kg/头。
2011~2020年期间,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
2016年,奶牛存栏量已经达到了1700多万头,年产奶量也进一步提高,达到了3100kg/头。
2019年,中国乳制品产量超过3000万t,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国。
2021年以来,中国奶牛养殖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截至2021年底,中国奶牛存栏量已经达到了1800多万头,年产奶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了3200kg/头。
总体来说,中国奶牛养殖业在近20年内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
2奶牛养殖存在问题2.1规模较小中国奶牛养殖业存在规模较小的问题,这是奶牛养殖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目前,中国奶牛养殖场以小散户为主,大型奶牛养殖场比较少,小规模养殖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也无法获得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
规模较小的奶牛养殖场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是生产效率低下。
小规模的养殖场由于设施条件不足、设备陈旧、饲料质量差等原因,往往导致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产量少。
而且,小规模养殖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无法达到规模效应的优势,生产效率往往会更低。
5)发酵肥全部用于农作物种植,每年可减少农田化肥用量315t ,年节约农业肥料支出50.4万元。
6)有机肥、发酵肥施于90公顷农田,不仅改良了土壤、增加了有机质含量,而且年均提高农作物产量1350kg/公顷(春秋两季)、提升农产品品质0.1元/kg ;研究单位年均增收121.5t 、增效25.52万元(2100元/t ),提升农产品品质增效12.15万元。
4.2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规模猪场粪污综合处理关键技术在全县推广应用。
全县饲养157万头生猪产生的粪污505万t ,30.5%(154.03万t )经过堆积发酵和贮液(污)池发酵后还施农田,促进了农业丰产丰收,12.6%的粪污(63.63万t )经过沼气池发酵处理,年产沼气407.22万m 3、沼液60.42万m 3、沼渣3.18万t 。
2)有效地杜绝或减少养殖污染,保护了生活、生产环境,保护了人民身体健康,生态效益巨大。
5存在的问题1)推广应用粪污综合处理关键技术的猪场一般应达到存栏能繁母猪20头以上,年出育肥猪300头以上,猪场选址科学、布局相对合理,雨水沟与污水沟严格分开等,而一些散养户或猪场设计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的较难应用。
2)推广应用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畜牧、环保部门的支持。
特别是一些基础差、设施设备不全、缺少资金的猪场,改造和应用起来较为困难。
3)养殖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需加强培训,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粪污治理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4)与《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地方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应从长远、大局考虑,出台系列措施,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使猪场改造与污染处理、综合利用接合起来,新建猪场要高标准、严要求,不符合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和环保要求的一律停建或缓建,从源头上治理。
6讨论1)实践证明,粪污综合处理关键技术适于蒙城县乃至皖北广大地区不同规模养猪场,有突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技术的应用无需苛刻的地理、环境等条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规模猪场标准和规模可灵活选择几种“技术”进行组合,不仅能“治污减排、达标排放”,而且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21年第10期制约奶牛养殖效益的因素和应对措施冯秀娟(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张掖734000)关键词:奶牛;养殖效益;误区;应对措施D O I :10.3969/J.I SS N .1671-6027.2021.10.077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消费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但养殖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误区需要注意,否则会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
1奶牛养殖的误区奶牛的膘情大都需要从后期着手调控,要让奶牛保持合适体重,过于肥胖和过于瘦弱都会影响膘情质量调控。
低产奶牛需要将重点放在出生2个月的犊牛上,此时是奶牛生长和发育的关键,也是降低奶牛脂肪肝的重要时期。
若出现奶牛干奶时间较长的现象,就会给奶牛的的营养均衡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干奶的时期,一般是提前1.5个月进行,并根据奶牛体质做好饲料配方的科学调整。
母牛干奶期的奶牛若其膘情过肥,会出现产后采食量受抑制的现象,同时酮病、脂肪肝更易发生。
乳房轻微肿胀属于奶牛干奶期常见现象,大都是1周左右得到缓解,2周左右就会产生收缩的现象,乳房也会有缩小的表现。
若在该时期出现感染梭状芽孢杆菌,会增大奶牛猝死几率。
新产奶牛脂肪的添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奶牛体内的能量得到增加,同时也能抑制瘤胃酸中毒现象。
还能缓解奶牛的夏季热应激反应。
其饲料总脂在6%~8%即可。
对产后奶牛观察发现,个别初产的奶牛会有卷舌头的表现,其原因是奶牛采食量不足,属于一种活动受限之后的反抗性行为。
蹄病多为潮湿和积水所导致,养殖场中水槽部位是影响奶牛蹄病的重要区域,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容易积水、积粪、积尿,容易形成缺氧环境,经过发酵后更便于各种细菌的繁殖,诱发奶牛出现感染的现象。
2应对措施要提高奶牛养殖效益,必须积极优化传统饲养观念,要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繁殖能力。
要不断强化卫生管理,定期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和清洁,不断的完善养殖场的排水措施,让养殖场保持干燥的清洁状态,避免出现大量的病菌滋生现象,降低奶牛患病的几率。
奶牛业发展措施方案奶牛业是一个重要的畜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奶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奶牛业发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本篇文档将针对目前奶牛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奶牛业发展的措施方案。
问题和挑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当前奶牛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以下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1.市场需求不足,产销矛盾突出。
虽然奶制品需求增加,但由于国内奶产量持续增长,一些地区奶价低迷,农民养殖积极性不高,奶产品供过于求,导致奶牛业产销矛盾突出。
2.奶牛品种单一,养殖技术落后。
目前国内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黑白花等,品种单一。
养殖技术也较为落后,一些农民对养殖技术掌握不足,管理和饲料配合不合理,导致奶牛健康状况下降,同时生产效率也比较低。
3.供给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
同时,牧草、饲料等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
4.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一些地区奶牛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奶制品质量不佳,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这些问题和挑战,不仅阻碍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也对整个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奶牛业发展措施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奶牛业发展措施方案。
提高市场需求为了缓解产销矛盾,需要加强市场推广,增加奶制品消费的需求。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投入资金加强市场宣传和推广,提高奶制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增设奶制品专卖店或者销售据点,提高奶制品的销售量和品牌形象;3.建立奶制品产地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品牌评测标准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公信力。
增加奶牛品种和改善养殖技术奶牛品种单一的问题,需要通过引进更适应中国环境、产奶量较高的优质奶牛品种加以解决。
同时,也需要通过培训养殖技术,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具体措施包括:1.优化畜禽品种组合,引进荷斯坦、波动牛等高品质奶牛品种;2.推广奶牛精细化管理技术,提高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减少疾病风险和死亡率;3.建立奶牛养殖科技示范站,开展养殖新技术、新品种等培训和推广,促进科技养殖和逐步形成良性养殖产业链。
奶牛饲养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目前,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养殖业已经成为了最为火热的行业,其中奶牛业作为畜牧业中重要的产业,因经济效益比较高,逐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1]。
但是,由于部分奶牛养殖户规模比较小,不具备专业养殖技术,在奶牛生产以及饲养上方法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奶牛饲养管理出现问题,进而影响经济效益。
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对奶牛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为同行提供参考。
1奶牛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奶牛饲养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为了保证原料奶的整体质量,从根本上提升乳制品的质量。
但是,近几年我国乳制品市场发展不容乐观,主要的原因便是在奶牛饲养管理中存在问题与不足。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饲料种类单一,质量差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奶牛的主要饲料作物便是小麦秸秆,但其质量与产量受到气候、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在整个奶牛饲养管理中无法做到均衡喂养,此外,奶牛饲养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种情况便影响了奶牛的生长与发育,降低了奶牛自身质量,从而导致奶牛后期受到影响。
1.2配种工作不及时奶农在给奶牛配种的时候,不考虑公牛的品种、身体状态以及质量等,并且也未针对公牛进行选择,从而使奶牛的后代遗传无法得到保障。
与此同时,在母牛配种与生产的过程中,奶农并没有对周围环境进行处理,奶牛的配种与生产环境会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对奶牛配种效果产后康复造成影响。
1.3疾病预防工作不完善并且奶牛场没有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与疫苗注射,从而导致奶牛患病率增高,影响奶牛的健康与产奶量[2]。
2提高奶牛饲养管理质量的主要措施2.1积极完善奶牛挤奶设施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原料奶的质量,就要完善奶牛挤奶设施,并且要及时做好相关配套工作,严格遵守奶牛挤奶原则:选用固定的挤奶人员、选择固定的挤奶地点、按照相同的挤奶顺序、采用相同的挤奶技术。
在挤奶的过程中,为加快挤奶速度,避免在人工挤奶中对奶头造成破损与感染,一般情况下,需要利用专门挤奶设备进行挤奶。
中图分类号:S81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3-4889(2010)04-0009-02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乳制品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消费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得到增强,生活质量标准提升,乳制品的潜在需求量大,同时对产品质量要求更严。
虽然近年奶牛养殖业随市场需求量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整体看,发展还很不平衡,存在着众多因素,制约奶牛业的发展和饲养户的经济效益,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奶牛养殖的持续稳定发展。
1制约奶牛业发展的因素1.1奶牛饲养管理落后。
目前大多数奶牛是农户饲养,一家一户的庭院养殖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小、散、低”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集约化程度低,管理粗放,疫病防治也不重视,圈舍建设改造滞后,生产水平低,各类疾病时常发生。
1.2奶牛良种化程度低。
良种化程度低是制约奶牛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很多饲养户对纯种荷斯坦奶牛认识不足,对生产性能、饲养管理欠缺了解,总认为高产优质良种奶牛荷斯坦难饲养、饲料成本高、鲜奶干物质低,成本费用大等,目前大多数农户所饲养的奶牛都是当地黄牛通过人工授精改良的一代和二代的杂交奶牛,单产水平低,虽然耐粗饲、抗病力强、但产奶量低,在经济效益上和优质高产良种牛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3缺乏优质粗饲料。
饲料饲草基地建设和饲料加工体系建设滞后,缺乏优质粗饲料尤其是优质苜蓿是制约奶牛生产性能进一步提高、减少奶牛营养代谢病的关键因素,青绿饲料和优质牧草是奶牛优质高产的基础,而现在农户饲喂奶牛主要依靠粮食作物副产品、秸秆及少部分天然牧草,饲草料单一。
大多数奶牛养殖户还是以传统方式自拌料为主,奶牛的常规饲料仍然停留在玉米秸秆、麦秆秸及其它农作物秸秆,精饲料采用玉米、麸皮、饼粕。
并且简单混合,造成配方中能量有余,蛋白质饲料单一,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严重缺乏,以致造成饲料的转化效率低、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低,奶牛瘤胃酸中毒,营养代谢病发病率较高,不能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影响产奶量。
奶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奶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抗病能力低下:奶牛身体免疫力低下,易受外界病原体侵害,影响奶牛生产效率。
2、生产力不佳:由于奶牛体内因素、环境条件等原因,使得奶牛的生产力不够高,无法达到良好的产量。
3、繁殖效率低:由于多种原因,使得奶牛的繁殖效率不高,导致繁殖周期过长,影响牛群更新。
4、饲料摄入不足:奶牛由于各种因素,如年龄、性别、季节、疾病等,使得饲料摄入不足,影响奶牛的生长发育与生产效率。
解决方法:
1、建立正确的饲养管理:要建立正确的饲养管理,改善奶牛的饲养环境,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增强奶牛的抗病能力。
2、加强疫苗接种:适时为奶牛接种疫苗,增强其免疫力,有效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3、增加繁殖效率:建立正确的繁殖管理,严格控制繁殖周期,增强繁殖效率,以实现牛群更新。
4、改善生产力:做好奶牛的健康管理,增强其生产力,提高奶牛的产量。
奶牛规模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当前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
奶牛养殖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之一,人们对于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乳制品市场和原料奶生产不断规范,奶牛饲养的发展越来越规模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奶牛规模化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针对奶牛规模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奶牛养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行业,要不断对奶牛规模化养殖技术进行完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建立完善的机制,系统管理奶牛养殖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发挥出奶牛养殖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问题;规模化;养殖;奶牛引言当前原料奶生产中,农户仍占有着巨大的比例。
在奶牛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奶牛繁育技术落后,养殖条件差,良种覆盖率低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实现奶牛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改善,必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不断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使奶牛的成长过程得到技术干预,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实现奶牛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改善。
一、奶牛规模化养殖中所存在的问题其一,饲料管理不到位。
当前较多奶牛养殖户都是家庭养殖,大部分养牛户普遍认为奶牛越肥产奶量越高。
在管理上存在着漏洞,尽可能的增加饲料的份量。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对奶牛的检疫机制比较缺乏,极易引起奶牛胃中酸、中毒、前胃迟缓、代谢糜烂等情况的发生。
在奶牛饲料管理和饮水管理上也不够规范,大多数采用青贮玉米和一定的比例的牧草进行,不能满足高产奶牛的营养,没有专门的饲料配方和饮水管控,不利于奶牛产奶量的提高。
而且大部分养殖户没有科学的思想标准,没有充分考虑繁殖期、年龄、品种等情况,没有对奶牛的生产环境以及饮食饮水等方面过多关注,有什么原料就配什么,将几种原料混合在一起,这种饲养营养价值较低,造成饲养和产奶水平低下。
因此必须要通过科学管理的方式来保证奶牛不生病,健康生长[1]。
其二,养殖条件差。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较多养殖户的饲养规模较小,基本上是一家一户散养,很少采用机械技术提供的牧草,环境卫生较差,影响了奶牛的正常生长,不利于奶牛产出丰富高质的牛奶。
制约奶牛养殖效益的因素及应对措施作者:吴学友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奶牛养殖的原材料成本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奶制品的价格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并且,由于养殖技术的科学、不合理,使奶牛会经常患病,进而加剧了奶牛的淘汰率,同时还有犊牛成活率比较低,繁殖技术比较差以及饲养管理不合适等原因,直接降低了奶牛养殖的效益,因此,本文主要从饲养观念、饲养环境以及饲养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希望能够有效的提高奶牛的养殖效益。
一、影响奶牛养殖效益的因素(一)饲养观念存在的问题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有部分养殖户对疫病的防止不够重视,并且治疗的方法也存在问题,首先,部分养殖户忽略了“防大于治”的养殖观念,不注重日常的消毒工作、疫病防疫工作以及牛群的保健工作,使奶牛发生疾病的概率增加,进而降低了奶牛的产奶量,同时,在疾病治疗的时候,有的养殖户会在奶牛出现疾病的时候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治疗,而出现盲目用药的现象,进而使药品出现了浪费的情况,增加了养殖场的饲养成本,并且,由于盲目用药的现象,会使牛奶中出现药物的残留,进而降低牛奶的质量与安全,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
另外,因为奶牛的价格比较高,有很多养殖户对于年龄比较老,生产能力水平比较低的奶牛不忍心淘汰处理,进而出现成本高,生产水平低的现象,降低了奶牛的养殖效益。
(二)饲养环境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奶牛养殖基地的选址方面,由于奶牛场不能按照规定科学合理的选择养殖场地,使养殖场内的布局不合理,并且也可能因为地势、周围资源等条件的影响,使奶牛的可用资源减少,并且由于不合理的场内布局,大大增加了疾病发生的风险。
其次,牛场内缺乏基本设施,因为奶牛的养殖过程中需要为奶牛建立运动场以及排水设备,但是大部分奶牛运动场的土地没有经过硬化,土质比较松软,如果排水系统不够完善,则会是运动场内十分的泥泞,进而也就提高了奶牛发生肢体病的概率。
最后,奶牛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不及时清理牛场内的污染物,不仅污染了牛场内的环境,同时还会滋生各种病原菌,并且为其提供了繁殖的条件,使饲养的环境出现恶化情况,进而增加了奶牛患病的风险,降低奶牛的生产能力以及养殖效益。
奶牛业发展措施方案引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奶制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
作为我们国家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奶牛业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城乡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各个环节的问题,奶牛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此,需要对奶牛业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奶牛业现代化。
本文就奶牛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问题与困难目前奶牛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养殖成本高由于奶牛需要大量的饲料、草料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使得养殖成本相对较高。
同时,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控也需要一定成本。
2.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奶牛业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如养殖、饲喂、管理等),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致乳制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
3. 生产效益不高由于竞争激烈,奶制品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使得生产效益越来越低。
4. 生态环境破坏大规模、高密度养殖导致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使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改革与措施为解决奶牛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措施的实施。
1. 优化养殖管理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管理模式,提升奶牛的饲养水平,降低养殖成本,保障产品质量。
2. 提高奶牛品种质量引进优质基因的奶牛品种,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奶牛品种质量,提高产奶量、增加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3. 加强疫病防控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制度,加强疫苗研发、疫苗管理、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减少死亡率,保证奶牛数量。
4. 增加附加值开拓奶制品的附加值市场,推进奶制品品牌化、差异化生产,提高附加值,增加奶制品附加值。
5. 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奶牛养殖模式,减少排污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结论奶牛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对奶牛业的投入和管理,推动奶牛业现代化,使其成为新型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
弥勒县奶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陈云鹏;李英;孔令媛;杨启【期刊名称】《云南畜牧兽医》【年(卷),期】2009(000)0z1【摘要】近年来,弥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规模饲养肉牛和奶牛的政策及奖励措施,引进个旧乍甸云南多喝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按"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运作,于2005年9月在新哨镇葫芦岛建成了一个种植与养殖一体化的奶牛养殖小区,小区总占地面积120 hm2,其中奶牛养殖生产区占地面积1.027 hm2,牧草种植用地100 hm2.小区现有24家农户饲养存栏奶牛750头,其中:产奶牛450头,后备母牛200头,犊牛100头,产奶牛头均日产奶量达到18 kg.年奶产量1 500 t,完成销售收入225万元,实现利润75万元.2006年6月,由云南多喝乳业控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红河云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弥勒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设大型现代化乳制品加工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开创了弥勒奶牛业的新局面,奶牛养殖初见成效.【总页数】3页(P96-98)【作者】陈云鹏;李英;孔令媛;杨启【作者单位】弥勒县畜牧兽医站,云南,弥勒,652300;弥勒县弥阳镇畜牧兽医站,云南,弥勒,652300;弥勒县畜牧兽医站,云南,弥勒,652300;弥勒县西三镇畜牧兽医站,云南,弥勒,6523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2;F307.3【相关文献】1.弥勒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J], 杨文武2.弥勒县蔬菜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J], 鲁海燕;龚建华;陈秀琼3.弥勒县蔬菜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J], 鲁海燕;龚建华;陈秀琼4.弥勒县奶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J], 陈云鹏;李英;孔令媛;杨启5.山东省枣庄市奶业振兴发展现状及对策 [J], 夏尚远; 左士菊; 褚冰心; 孙文强; 孙文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