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下《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22.89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科学《探索宇宙》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
(板书课题)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材说明本册教材有《技术与科学》、《设计与制作》、《飞翔与空间技术》、*《科技研究》等4个教课单元,共19篇课文。
全学期讲课为36课时,本册教材计划讲课30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1)单元课时安排单元单元课时单元单元课时《技术与科学》8《飞翔与空间技8术》《设计与制作》7*《科技研究》4总计30课时(2)各课课时安排序号课题课时序号课题课时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212太空生活1 2制作简略显微镜213人类对宇宙的研究1 3微生物2*14五土种植1 4微生物技术2*15温室技术2 5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1*16克隆技术1 6自行车的结构2*17机器人1 7自行车的行驶2*18信息技术1 8制作机器模型2*19大海技术1 9下降伞310飞机211人造天体1小学科学第八册教课进度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1—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2 2—2、制作简略显微镜3、微生物3—4、微生物技术5、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4、自行车的结构5—7、自行车的履行6—8、制作及其模型7—9、下降伞8、飞机9—11、人造天体10—12、太空生活放假—12、人类对宇宙的研究*14、无土种植13—15、温室技术16、克隆技术14—期末复习期末考试—16——20学生状况剖析及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举措五年级学生大多半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纪律比较稳固,能够自己设计实验,并能对实验进行剖析,拥有必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形成必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必定的创新意识。
可是在学习中也存在烦躁,重视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的现象。
1、增强对教材的理解,不单要对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做到熟习,还要对整个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熟习。
2、认真备课,增强对学生问题预计的设计,做到“有备”上课,提升讲堂效率。
3、在备课中要表现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学生的活动,并对教材进行调整。
4、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踊跃性,侧重学生的实验记录,侧重对实验现象的剖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小学科学《探索宇宙》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概念,知道宇宙是由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等组成的;(2)掌握太阳系的构成,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3)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望远镜)观察天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2)学会合作探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宇宙的概念及构成;(2)太阳系的构成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3)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宇宙的起源与演化;(2)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的特点;(3)宇宙探索的意义与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宇宙模型图;(2)太阳系模型图;(3)望远镜;(4)星空图。
2. 教学资源:(1)科普读物;(2)宇宙相关视频资料;(3)互联网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科普读物、视频资料或互联网资源,为学生介绍宇宙的神秘与魅力;(2)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它由哪些部分组成?2. 探究活动一:了解宇宙的构成(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宇宙的构成;(2)教师出示宇宙模型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宇宙的构成;(3)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探究活动二:掌握太阳系的构成(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太阳系的构成;(2)教师出示太阳系模型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太阳系的构成;(3)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操作: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2)学生分组实践,观察星空图中的天体;(3)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同步练习1. 选择题:(1)宇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的。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是______。
小学科学《探索宇宙》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和行星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和行星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2. 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宇宙模型或图片;3. 行星运动图解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宇宙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2. 提问:“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和疑问?”;3. 学生分享和讨论,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10分钟)1. 介绍宇宙的定义和范围;2. 讲解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等;3. 重点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位置。
三、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和行星的特点(10分钟)1. 讲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2. 介绍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 分析各行星的特点和差异。
四、行星运动规律(10分钟)1. 讲解开普勒定律;2. 分析行星运动规律在太阳系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行星运动示意图。
五、同步练习(10分钟)1. 设计行星特点填空题;2. 让学生结合PPT和教材,完成练习题;3. 教师批改和讲解,学生订正。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宇宙主题的探究活动,如制作太阳系模型、观察星空等;2. 推荐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拓展学生知识面;3. 邀请天文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宇宙的认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掌握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和行星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同步练习环节,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延伸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拓展知识面,激发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首师大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说明册教材第小学科学八《科技探《飞行与空间技术》、*本册教材有《技术与科学》、《设计与制作》、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19篇课文。
全学期授课为36索》等4个教学单元,共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30 1)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单单单元课8《技术与科学8术47《科技探索《设计与制作3课总计 2)各课课时安排课课112太空生2显微镜的发明与发1131人类对宇宙的探22制作简易显微*14123五土栽微生*15224温室技微生物技*1615克隆技自行车的发明与发1*17621自行车的结机器*18信息技自行车的行271*19 1 制作机器模型 8 海洋技术2降落伞3 92 10 飞机 1 11人造天体2度进册教学小学科学第八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2—2.20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1 2.16 2.23—2.27 3、微生物、制作简易显微镜2 2 、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 -3.6 3 3.2—4、微生物技术 543.9---3.13、自行车的结3.203.1、自行车的行53.27、制作及其模63.27-4.33.3、降落14.6---4.108、飞4.179、人造天14.1104.2 放、太空生4.24111-5.14.2*1、无土栽、人类对宇宙的探1125.4----5.81、温室技 15.155.113、克隆技期末复 5.15.22期末考145.25.29156.1----6.516176.8---6.126.156.19 —186.26 —19 6.22206.29---7.33学生情况分析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措施五年级学生大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纪律比较稳定,能够自己设计实验,并能对实验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不过在学习中也存在浮躁,重视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的象、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对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做到熟悉,还要对整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熟悉、认真备课,加强对学生问题估计的设计,做到“有备”上课,提高课堂效率、在备课中要体现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学生的活动,并对教材进行调整、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实验记录,注重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改变课堂评价语言,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课上对学生的要求要到位、适当加一些课堂巩固题,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记忆深刻本册教学要求4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学会使用显微镜。
教课方案思想:在学生认识了宇宙浩大以后,借助认识人类研究宇宙的各种工具来认识人类研究宇宙的历史。
要点学习和认识各种各种的宇宙探测器,并经过设计制作活动初步认识望远镜和火箭的工作原理。
教课目的:一、科学研究目标1.能依据要求自己独立进行实物或模型的制作。
2.能依据必定标准对宇宙探测器进行分类。
3.能总结出使火箭飞得更直、更高的方法。
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听取他人的建议改良自己的xx。
2.能主动与其余同学沟通自己的资料或建议。
3.能向他人介绍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的精神。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宇宙探测器的主要用途。
2.能复述“万户”的故事。
3.能用自己的话解说火箭运动的动力根源。
4.能说出影响火箭飞翔的要素及其道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说出望远镜的发展对观察太空有什么影响。
教课要点和难点:1/3经过查阅资料认识各种各种的宇宙探测器,进而认识人类研究宇宙的历史。
教课方法:教课媒体:多媒体设施,制作望远镜的资料,有关宇宙探测器的图片。
课时建议:课时。
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课1.出示浑天仪图片发问:这个图片里的物体大家认识吗?学生观并回答。
叙述:浑天仪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研究月球和其余星球的仪器,是东汉的张衡发明的,这表示5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一些仪器来研究宇宙了,今日我们来看看人类是如何研究宇宙的。
(出示课题)(二)新课教课◆活动1:制作自己的xx教师:人类研究宇宙少不了要用到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学生沟通2/3教师课件展现各种xx,并作有关介绍。
(如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还能够增补介绍其余望远镜,如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等)议论:认识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以为望远镜是如何帮助天文学家提升研究宇宙的能力的?科学技术是如何影响望远镜的发展的?学生议论沟通。
教师:让我们自己来制作一个xx。
步骤参赐教材P68。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认识一些常见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能够运用多种渠道收集宇宙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总结。
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成就,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各天体的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宇宙的无限性和复杂性。
体会科学技术在探索宇宙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宇宙图片、视频等资料。
2、太阳系模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宇宙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宇宙。
(二)新课讲授1、认识宇宙展示宇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对宇宙的初步印象。
讲解宇宙的概念,包括宇宙的范围、组成等。
2、常见的天体依次介绍恒星、行星、卫星等常见天体的概念和特点。
举例说明,如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3、太阳系展示太阳系的图片或动画,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各行星的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等特征。
4、银河系讲解银河系的概念,介绍银河系的形状、大小和组成。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5、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从古至今,讲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过程,如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空来推测天体的运行规律。
介绍现代人类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宇宙探索的成就,如发射卫星、探测器等。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探索宇宙》教案《探索宇宙》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膨胀的宇宙1、情境导入:同学们,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
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 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教科版探索宇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研究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研究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膨胀的宇宙1、情境导入:同学们,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4、学生思考回答。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样子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甚么?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甚么单元?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甚么感受?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二、充满活力的宇宙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史。
2.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史。
【教学难点】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宇宙中的知识,通过你的学习,你还有想研究的内容吗?(学生思考交流)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了解有关宇宙的内容(课题板书)
二、新课教授
1.教师:我们也是宇宙中的一份子,你知道我们生活的宇宙空间是什么样的呢?有多大呢?(学生想象、交流、讨论)
教师:如果黑板相当于宇宙,那地球会有多大呢?
小结:宇宙的意思是无限空间和无限时间的意思,它是无边无际的。
2.教师:宇宙虽然大,但是我们对它也有了些了解,如:太阳系距离银河系的位置、运动;银河系的组成;银河系以外的星系有多大。
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阅读课文进行交流,再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小结:银河系和银河系以外的知识
3.教师:我们目前了解宇宙的知识不是很多,但也是科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辛勤研究得来的,你知道哪些科学家为我们做出了贡献?(学生按照年份的变化将科学家排列进行介绍)小结:以学生做的展板为例进行小结
三、巩固教学
问题:你认为宇宙有没有边缘?
宇宙里的星球会不会消失?
地球外的星球上有没有外星人?
四、课堂小结
1.教师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谈一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课后同学们查找一下相关材料,拓展自己的科学知识面。
2024年探索宇宙六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和宇宙探索的意义。
2.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宇宙探索的意义。
2.教学难点:宇宙的无限性和宇宙探索的技术要求。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
2.宇宙模型、地球仪等教具。
3.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宇宙的组成1.导入新课(1)展示宇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美丽与神秘。
(2)提问:你们知道宇宙是什么吗?宇宙中都有哪些物质?2.学习宇宙的组成(1)讲解宇宙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星球、恒星、星系、星云等)。
(2)展示宇宙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的结构。
3.宇宙探索的意义(1)讲解宇宙探索的意义,如寻找地外生命、了解宇宙起源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探索宇宙?4.实践活动:制作宇宙模型(1)分组进行,每组制作一个宇宙模型。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具有代表性的宇宙模型。
第二课时:宇宙探索的技术要求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探索的意义。
(2)提问:要进行宇宙探索,我们需要哪些技术支持?2.学习宇宙探索的技术要求(1)讲解宇宙探索所需的技术,如火箭技术、遥感技术等。
(2)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的应用。
3.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成就(1)介绍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重要成就,如嫦娥一号、天问一号等。
(2)引导学生为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成就感到自豪。
4.实践活动:设计宇宙探索方案(1)分组进行,每组设计一个宇宙探索方案。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宇宙探索方案。
2.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宇宙探索的技术要求1.学习宇宙探索的技术要求(1)讲解宇宙探索所需的技术,如火箭技术、遥感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