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错构瘤破裂大出血行动脉栓塞
- 格式:pdf
- 大小:183.36 KB
- 文档页数:2
肾错构瘤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肾错构瘤治疗方法二、肾错构瘤的病症表现三、肾错构瘤患者饮食需注意什么
肾错构瘤治疗方法1、肾错构瘤治疗方法
1.1、随访:肿瘤 1.2、栓塞:动脉栓塞应首先考虑出血的病例,根据经验栓塞后肿瘤的体积并无缩小,但出血可被制止。
多选用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以保护部分肾功能。
1.3、保留肾单位手术:肿瘤1.4、肾切除术:巨大的肾错构瘤可行肾切除;若为双侧病变要更多地考虑到肾功能的保存;少数病例可有局部及淋巴结侵犯,甚至瘤栓侵入大静脉,呈恶性行为表现,应行根治性肾切除。
2、肾错构瘤是什么病
肾错构瘤又称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由异常增生的血管、平滑肌及脂肪组织按照不同比例构成的,是一种良性肿瘤。
错构瘤不仅仅可以发生在肾脏,还可以出现在脑、眼、心、肺、骨等部位。
过去认为肾错构瘤是很少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重视,其检出率逐渐升高。
3、肾错构瘤病因和发病机制
3.1、发病原因:病因尚不清楚,肾错构瘤分为两种类型
3.1.1、有结节性硬化者:无病状,双侧,肿瘤小,多发,发病年龄小。
3.1.2、不合并结节性硬化者:常有自觉病状,多发或单发,单侧,肿瘤较大,发病年龄亦较大,以上是1960年代分型,随着影像学进步尤其是超声检查的普及,无结节性硬化者也可发现为双侧肾,多发,小病灶,并无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见到的肾错构瘤往往为体检偶然发现,症状不明显。
2、发病机制:肾错构瘤常为双侧,呈黄色或灰色,常伴有出血、坏死、。
肾错构瘤护理常规【疾病概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错构瘤,是良性肿瘤。
本病可以是单独疾病,也可是结节性硬化的一种表现。
我国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合并结节性硬化者比较少见。
早期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肿瘤过大时有腰痛、腹部慢性胀痛、钝痛或隐痛,有可能突然破裂大出血,休克,必须立即急诊手术切除或介入性肾动脉栓塞。
【一般护理】(一)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心理护理。
(三)给予患者高营养易消化饮食。
避免便秘,消除因便秘加大腹压而诱发肿瘤出血的因素。
【专科护理】(一)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血压脉搏的变化:若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等症状应警惕休克。
做好紧急手术前的准备。
(二)观察患者局部症状:肿瘤出血刺激后腹膜常会出现肾区疼痛,有时伴有恶心。
体查有急腹症表现。
(三)倾听患者主诉:患者主诉疼痛加剧或伴有其他(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应给予高度重视。
分析是否因出血而引起上述症状。
(四)患者肿瘤没有出血可进行日常活动,避免外力打击和重体力劳动;肿瘤有少量出血者需卧床休息,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大量出血或肿瘤直径>6cm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
(五)肾切除术后24小时后鼓励下床活动;肾部分切除、肿瘤剜除术后应绝对卧床2周,以平卧位为主,鼓励肢体主动运动。
【健康教育】(一)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忌辛辣食物。
(二)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外力冲击伤。
出院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
(三)自我观察尿液色、质、量,若无原因的尿量锐减应及时就诊。
(四)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
复查B超、CT等。
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治体会标签: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手术方法;鉴别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又称肾错构瘤,是一种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
对于直径>4 cm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选用手术治疗。
但对于直径>8 cm的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手术难度明显增大,笔者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6月至2015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16例巨大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7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1:1.28;年龄21~65岁,平均52.4岁。
其中右肾肿瘤5例,左肾肿瘤7例,双肾肿瘤4例;单发肿瘤12例,多发肿瘤4例。
1.2影像学资料本组16例均行B超、CT平扫及增强扫描。
B超检查均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其中9例表现为强回声光团,诊断为RAML,2例表现为点状及片状等弱回声,诊断为肾实性占位病变,5例表现为混合回声,无法确定良、恶性肿瘤。
行CT检查10例可见典型的脂肪组织(CT值:-106~-15 HU),诊断为RAM L;3例未见脂肪组织,诊断为肾癌的可能性大。
3例合并肾周血肿及出血。
8例行MR检查,6例显示脂肪成分,即显示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2例显示T2加权像肿块信号增强,不能排除恶性。
IVU检查9例,发现有肾盂、肾盏受压变形5例,4例未发现异常。
肿瘤直径8.0—25.5 em,平均9.2 cm。
2结果16例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其中经腰部11肋间切口10例,腹部切口6例。
术前行血管介入高选择性动脉栓塞术4例。
16例中行肾肿瘤剜除术9例,单侧肾切除4例,肾部份切除术3例。
16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RAML。
16例中8例术中阻断肾动脉时间20~40 min,其中常温阻断2例,低温阻断6例,阻断肾动脉前静脉滴注肌苷2.0 g。
1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60~185min,平均115 min;失血量50~2000 ml,平均450ml;1例术后出现慢性DIC,行再次手术切除单侧。
肾错构瘤标准的医学名称叫做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顾名思义其主要成分是血管平滑肌及脂肪;错构瘤不仅仅可以发生在肾脏还可以出现在脑眼心肺骨等部位;过去认为肾错构瘤是很少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重视其检出率逐渐升高肾错构瘤属于肾脏良性肿瘤的一种也不会发生转移不过有很少数的错构瘤病例具有侵袭性(也就是恶性的倾向)有报道错构瘤发生肾外蔓延的病例比如肾门淋巴结侵犯瘤栓侵犯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等等但是肾错构瘤这种良性肿瘤还是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最常见的危害是肿瘤破裂发生大出血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绝大部分患者可能面临被迫切除肾脏的结局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所以虽然绝大部分的肾错构瘤是良性病变但是我们应该对它有足够的重视。
并发症肾错构瘤既可以是一种单独的疾病也可以是结节性硬化的一种表现(结节性硬化是一种遗传病并有家族发病倾向表现为大脑发育不良癫痫、面颊部皮脂腺瘤)但是在我国最常见的还是单独发病的病例合并结节性硬化的患者较少见疾病特点肾错构瘤的发病率为%也就是说每一万人口中中大概有十三例患者发病有性别差异女性居多常在岁以后出现症状肾错构瘤直径小于cm者很少出现症状由于肿瘤生长缓慢出血的机会并不大;而直径大于cm的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患者有腰胀等症状肿瘤生长速度较快时发生破裂出血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大疾病症状目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见到的肾错构瘤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由于肾脏位置比较隐匿前方是腹腔脏器后方是强韧的腰背肌群所以绝大多数错构瘤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仅有一些比较大的错构瘤因为压迫十二指肠胃等器官而出现消化道的不适症状只有当较大体积的错构瘤突然破裂时患者会出现腰腹疼痛和血尿等症状严重的大出血患者可以在腹部触及到包块甚至有休克症状这时必须急诊行动脉栓塞甚至手术切除肾脏疾病检查肾错构瘤的诊断一般不困难可以通过B超CT或者核磁明确诊断但是需要和肾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肾错构瘤内含大量脂肪组织脂肪与周围组织声阻差很大所以在B超检查时表现为强回声;而肾癌因为不含脂肪组织B超检查表现为低回声但有时遇到不典型的肾错构瘤脂肪成分很少这时与肾癌鉴别就有一定难度同样原理脂肪组织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CT值为负值即可诊断为错构瘤但是少脂肪成分的错构瘤在CT下同样很难与肾癌相鉴别此外核磁扫描也是诊断错构瘤的好方法但是在临床上对于脂肪成分少的错构瘤往往需要结合B超CT和核磁扫描三种方法来联合明确诊断疾病症状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由于错构瘤的成分中有不成熟的血管所以瘤体可能会突然破裂引起肿瘤的出血患者表现为急性腹痛出血较多的话甚至会出现休克。
【疾病名】肾错构瘤【英文名】renal angiomyolipoma【缩写】【别名】angiomyolipoma of kidney;hamartoma of kidney;renal hamartoma;肾血管肌脂肪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ICD号】D30.0【概述】错构瘤亦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良性肿瘤。
过去认为少见,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已很常见。
可以是单独疾病,也可是结节性硬化的一种表现。
国外报告大约50%诊断肾错构瘤病人有结节性硬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并有家族发病倾向,表现为大脑发育不良、癫痫、面颊部皮脂腺瘤。
错构瘤也可发生在脑、眼、心、肺、骨,有时可误认为转移病灶。
我国肾错构瘤病人合并结节性硬化者比较少见。
【流行病学】本病在肾脏良性肿瘤中较多见。
80%见于40岁左右女性。
国外报道有40%~50%的病例伴有结节性硬化或布尔纳维病。
国内常不伴上述疾病。
1989年我国1961例肾肿瘤中有肾错构瘤77例(3.9%)。
另一组报道1980~1988年观察232例住院肾肿瘤中,肾错构瘤21例(9%)。
【病因】病因尚不清楚,肾错构瘤分为两种类型:①有结节性硬化者:无病状、双侧、肿瘤小、多发、发病年龄小;②不合并结节性硬化者:常有自觉病状,多发或单发、单侧、肿瘤较大,发病年龄亦较大。
以上是1960年代分型,随着影像学进步尤其是超声检查的普及,无结节性硬化者也可发现为双侧肾、多发、小病灶,并无临床症状。
目前临床上见到的肾错构瘤往往为体检偶然发现,症状不明显。
【发病机制】肾错构瘤常为双侧,呈黄色或灰色,常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
肿瘤因3种主要成分即血管、脂肪细胞和平滑肌而命名。
尽管有恶性报道,目前认为肾外或淋巴结受累反映了肿瘤多中心,而非转移。
其为恶性无充分的标准。
【临床表现】1.泌尿系表现 小的病变可无症状,常在体格检查如B超或CT检查时被意外发现。
大的肿瘤因压迫十二指肠或胃可出现胃肠道症状。
若因自发性破裂导致肿瘤内或肿瘤周围出血,可造成腰部疼痛,甚至突发剧痛,严重者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休克。
肾错构瘤护理常规错构瘤亦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良性肿瘤。
过去认为少见,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已很常见。
可以是单独疾病,也可是结节性硬化的一种表现。
国外报告大约50%诊断肾错构瘤病人有结节性硬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并有家族发病倾向,表现为大脑发育不良、癫痫、面颊部皮脂腺瘤。
错构瘤也可发生在脑、眼、心、肺、骨,有时可误认为转移病灶。
我国肾错构瘤病人合并结节性硬化者比较少见。
结合患者肿瘤大小及有无出血、恶变倾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有动脉栓塞、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切除术。
一、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术前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2.心理护理由于缺乏疾病的知识和不了解要进行的手术,患者常表现出焦虑和恐惧。
护理人员应仔细向其讲解疾病知识并告知其手术后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告诉患者任何情绪波动均可使血压骤升而出现不良后果。
因此要保持心情放松,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以使血压处于稳定水平。
同时避免单独外出,以防意外。
3.积极术前准备经过扩容和降压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心率<90次/min,血细胞<45%时可施行手术。
手术以全麻较为安全。
因此应禁食禁饮12 h,并合血以备术中用;准备好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
坚持扩容由于外周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因而患者血容量低,切除肿瘤后体内儿茶酚胺浓度降低,可引起血压急剧下降,术中术后出现难以纠正的低血容量休克,升压药应用时间明显延长,甚至危及生命。
为此,术前应充分扩容,如静脉输液,可静脉补充平衡液1500~2000 ml/d。
为患者输液时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让患者认识到输液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
必要时可适当输血。
(二)、术后护理1.麻醉后护理:全麻病人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避免误吸入气管;遵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全套,为病人讲解其注意事项。
2.观察出血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平稳后可1-2h 监测1次,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保持通畅,若色深,量>100ml,脉搏加快,脉压缩小,提示有腹腔内出血的情况立即通知医生。
详解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全文)肾错构瘤(RAML)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平滑肌和血管成分组成。
瘤组织与肾组织无明确界限,血管大小不一、异常扭曲,管壁不规则增厚,其中病变的中小血管缺乏弹力层和肌壁,容易形成广泛的假性动脉瘤样扩张,导致肿瘤内血管破裂、出血,这种自发破裂出血会成为患者致命的危险,发现后需行肾切除术及肿瘤剜除术。
随着经动脉栓塞(TAE)技术的发展,TAE已经广泛应用与RAML破裂出血。
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症状有上腹或腰背部疼痛,肉眼血尿,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出血严重者常伴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出冷汗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为超声和CT。
超声见肾脏增大失常态,肿瘤呈不均质团块,内见多个大小不等强回声光团(脂肪组织)。
平扫CT发现肾脏形态不规则,肾内密度不均匀,内有多发低密度影(脂肪组织),肾肿块内出血表现为瘤体内片状或地图样高密度区肾包膜下新月状高密度影肾实质受压扁平,增强见肾脏不均匀强化,脂肪组织和血肿无强化。
肾周血肿表现为环绕肿瘤周围的弧形片状密度增高影,肾周脂肪区密度增高,间隙增宽,肾脏受推移。
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方法经内科保守治疗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行急诊介入栓塞治疗。
采用Seldinger技术,先将5F Pigtail导管在腰1椎体水平腹主动脉造影,以显示双侧肾动脉开口位置、数目和形态,寻找有无副肾动脉、腰动脉或其他体循环参与病灶血供。
采用5F Yashiro导管或cobra导管行双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解剖、形态并确定出血部位及推测出血性质。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见肾脏轮廓增大,肿瘤供血的血管丰富而凌乱,迂曲的血管上有多个大小不等葡萄状动脉瘤样扩张,个别患者可发现动、静脉瘘。
动脉期表现为瘤区血管粗细不均,迂曲呈螺旋状,有时可见多发动脉瘤形成,小动脉瘤互相重叠似葡萄串状;实质期瘤体内可见单个或多个界限清楚的“充盈缺损区”;静脉期可见旋涡状葱皮样外观等。
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 4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发布时间:2022-03-10T02:25:50.4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4期作者:李亚侯国军董秀哲(通讯作者)[导读] 探讨关于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治疗方法的认识。
李亚侯国军董秀哲(通讯作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延吉133000)【摘要】目的:探讨关于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治疗方法的认识。
方法:将我科近1年来收治的4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相关辅助检查、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4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2例采用肾肿瘤剜除的手术方式,2例则采取了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报告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结论:CT 是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术前诊断最重要的手段,积极外科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肾肿瘤;错构瘤;破裂出血;诊断治疗肾错构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又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
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常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2021年我科共收治4例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例,女性3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59.5岁。
均未合并结节性硬化症及癫痫。
4例患者均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腹部疼痛不适,2例既往体检发现肾错构瘤,因无明显症状未影响生活,未进行治疗。
肿瘤均为单侧,其中左侧2例,右侧2例。
2例患者无基础疾病;1例患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1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出血病史且在入院时出现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症状,并在行保守治疗过程中因体位改变出现腰腹部疼痛加重,血压下降,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表现;1例给予留置导尿导出肉眼血尿;所有患者可见患侧肾区饱满且有压痛及叩击痛。
1.2影像学检查4例患者均行全腹部CT平扫+强化,2例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肿瘤实质内含有脂肪密度影,印象诊断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2例诊断为肾占位性病变伴肾周血肿,其中1例伴假性动脉瘤形成。
2022年上半年泌尿外科专科知识考试试题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为成年女性导尿时导尿管插入( )厘米后,见尿再插1~2厘米() [单选题] *A.2~3cmB.4~6cm(正确答案)C.7~8cmD.7~9cmE.9~10cm2.前列腺增生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 [单选题] *A.上尿路积水B.尿失禁C.排尿困难D.尿急E.尿频和夜尿增多(正确答案)3、关于前列腺电切术后冲洗方式描述不正确的为() [单选题] *A.一般用无菌生理盐水持续冲洗B.冲洗时间一般为12小时(正确答案)C.尿量计算方式为排出液量减去灌注液量D.冲洗速度根据冲洗颜色来确定E.冲出液颜色变红,冲洗速度应该加快4、导致老年男性排尿困难最常见的疾病是() [单选题] *A.膀胱结石B.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C.良性前列腺增生(正确答案)D.前列腺癌5.前列腺术后出血的早期处理有() [单选题] *A.调整气囊内水量B.加快冲洗速度C.调整牵拉强度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6.前列腺手术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有() [单选题] *A.焦痂组织脱落B.活动负重过多C.大便干硬造成腹压增大,压迫创面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7.前列腺手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主要目的是() [单选题] *A.减少出血B.控制感染C.及时冲出膀胱内积血或小血块,保证引流通畅(正确答案)D.有利于血液凝固8.行前列腺穿刺的指征是() [单选题] *A.血尿B.排尿困难C.PSA大于10ng/mL(正确答案)D.尿潴留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正常值() [单选题] *A.0ng/mLB.3ng/mLC.10ng/mLD、0—4ng/mL(正确答案)10、给男病人导尿,提起阴茎成60°角可使:() [单选题] *A.尿道3个狭窄部消失B.尿道膜部扩张C.耻骨下弯消失D.耻骨前弯消失(正确答案)11.董先生,76岁,良性BPH,采取药物治疗,服用药物之一是5ɑ还原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是() [单选题] *A.降低前列腺平滑肌张力B.抑制睾酮转变为双氢睾酮(正确答案)C.预防尿失禁D.预防尿潴留E.减少尿道阻力12.李先生,70岁,行前列腺摘除术后第8日,诉腹胀,不正确的处理是() [单选题] *A.嘱病人多饮水B.嘱病人多活动C.按摩腹部D.口服缓泻剂E.插肛管排气(正确答案)13.患者男性,68岁,排尿困难3年,近1个月加重伴食欲不振。
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
韩新巍;马彦高;吴刚;王艳丽;任建庄;麻恒翔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27)10
【摘要】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治疗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3例经B超和CT确诊的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共16枚错构瘤,13枚破裂出血),采用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并错构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栓塞剂选用无水酒精、弹簧圈、平阳霉素与碘油混合液等.结果:13例破裂出血的肾错构瘤栓塞术后出血停止,其中2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血压逐渐上升.术后随访瘤体均有缩小,长期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并栓塞术治疗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肾错构瘤,可有效止血,又能最大程度保护正常肾实质,长期效果稳定.
【总页数】3页(P1829-1831)
【作者】韩新巍;马彦高;吴刚;王艳丽;任建庄;麻恒翔
【作者单位】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外科诊治(附14例报告) [J], 刘宗林
2.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外科诊治(附14例报告) [J], 刘宗林;
3.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分析(附20例报告) [J], 陈钦棋;陈建德;董兴模;张永良;林超禄
4.妊娠合并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1例 [J], 徐娟珍;牛金波;蔡惠芳
5.1例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护理体会 [J], 林华群;林华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分析(附20例报告)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分析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例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6例行肿瘤剜除术,11例行肾切除术,3例行肾动脉栓塞术治疗48 h后行肾切除术。
结果20例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6~3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
结论CT 检查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外科手术仍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
标签: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肾错构瘤是发生于肾实质的良性肿瘤,多数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约为0.13%。
常见的并发症是自发性破裂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
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20例,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6~52岁,平均年龄43.8岁。
肿瘤位于右侧7例,左侧13例,均为单发。
肿瘤直径6~10.5 cm。
20例均无诱因出现腰腹痛症状,其中5例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1.2方法20例患者入院后即行CT检查,提示实体肿瘤内病变及出血,病灶内检出脂肪密度影,诊断考虑肾错构瘤破裂并出血。
立即做好术前准备,休克患者积极补液、扩容、输血等处理,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其中11例急诊行患肾切除术,6例行肿瘤剜除术,3例因肿瘤巨大行DSA介入栓塞治疗48h后行肾切除术。
2结果2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无继发出血、尿瘘等手术并发症。
术后病理报告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未发现肿瘤恶变。
出院后随访6~3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肾功能良好。
3讨论肾错构瘤又称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实质的一种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肾皮质或髓质。
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由成熟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以不同的比例构成。
肾错构瘤出血的病理基础是这种肿瘤瘤体内血管丰富,且瘤体内血管管壁缺乏弹力层,血管走行扭曲,甚至可呈动脉瘤样改变,因此瘤体受到轻微的外力打击即可破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