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6
对话90后出家僧人释妙菩——做和尚,也要做个帅和尚!采访:《缘苑圆》编辑部嘉宾:观音寺释妙菩时间:新郑观音寺编者语:15年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法会三天,师父身边多了一个年轻的帅和尚,正值酷暑,一场场法会下来,师父挥汗如雨,衣服都湿透了,只见这个小和尚紧随师父左右,拿一条洁白的毛巾,轻轻地、专注地擦拭师父额头汗珠,丝毫不打扰师父做法会。
这个小和尚就是刚刚出家的妙菩师。
第一次见他,不敢跟他多说话,只是看他给师父做饭,端饭,洗碗,默默地、用心地,后来去寺院次数多了,跟妙菩师慢慢熟了,于是,就有了下文。
对话妙菩师1、《缘苑圆》编辑部:作为一个90后出家师父,你的出家因缘是什么?家人同意吗?妙菩师:我以前面对的人全部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表里不一的人,我看尽世间人情冷暖,出家对于我来说除了不能结婚,其他都不是问题。
再说了,之前交女朋友天天你情我爱,你侬我侬的我也过够了,所以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父亲弟兄三个就我一个男孩,一开始家里都不同意,后来就一直说一直说,最后同意了。
我爸从来不给我讲大道理,我来寺院前一天晚上,我爸给我说:你去了,拜人家为师,对人家好点,对你师父就像对我一样就好,你把他当自己的爸一样对待就对了。
2、《缘苑圆》编辑部:怎么知道新郑观音寺、恒传法师的,为什么会选择观音寺出家?妙菩师:就是以前很多出家师父见我后,都要收我当徒弟,我虽有意出家,但心里并不完全确定,也可能机缘不成熟吧。
后来一个老居士给我介绍,说新郑观音寺恒传法师也收徒弟,可以帮我问问,后来就给师父打了电话;师父电话里说一般不收徒弟,收就收好徒弟。
还问我法器功课会不会?我说不会。
后来师父就说让我来看看。
我从家里来寺院的路上都想好了,师父不会收我,因为我又达不到他心中的标准,肯定不是他心目中的好徒弟,所以当时就是旅游的心态来寺院见师父。
谁知道师父一见我就同意要我,让我先适应适应,于是我就愉快地留下了。
3、《缘苑圆》编辑部:出家后的生活跟你想象的一样吗?会不会想家?妙菩师:偶尔也会想家,但是又不敢回家看看,回家后邻居就知道我出家了,就该笑话我爸了,就会给我爸带来烦恼,所以想家的时候就给家里打电话。
真气运行法200问1.真气运行法属于哪派功法?真气运行法是综合了历代各家各派功法的精要,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以《黄帝内经》全真导气理论为依据,结合功法创立者长期行修实践总结出来的功法,能防病治病,定期取效,故而称为医疗保健功法。
2.真气运行法功理源于何处?真气运行法功理来源于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
《内经·上古天真论》:“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真气运行法功法、功理、功效的高度概括。
3.何谓真气?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
真气运行是生命活动的内在表现,也是强身祛病的根本保证。
体内真气旺盛,并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集中和运行,身体就精力充沛,达到健康长寿。
反之,如果真气消耗而又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或气机逆乱,不能循经运行,则身体就衰弱,百病由此而生。
一旦真气消失,生命即告结束。
4.静功和动功应先练哪一种?练功应以静功为主,动功为辅。
练完静功,辅以动功活动肢体,是比较好的。
晨起,先练动功亦可。
5.真气运行法动功系列是否一次全都得练?真气运行法动功内容丰富,包括五禽导引法、漫步周天导引法、鹤飞唳天(肠胃功)、龙行挥云、健身十锦等。
每套功法都有各自的功理和功效,既有内在的有机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因此,每次练一套或者全部都是可以的。
6.没有老师指导能练功吗?可以。
《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论》和《真气运行学》等专著就是指导练功的教材。
开始练功前,应仔细阅读相关的练功须知和操作要领,做到心中有数,再行实践。
遇到问题按书中的原则去处理,切忌东访西问,使自己无所适从。
特殊问题可及时电信联系,尽快解决。
总之,要树立坚定信心,循序渐进,顺乎自然,坚持练功,必能成功。
7.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练功是否要求也不同?无论男女老幼,练功的要求和方法都是一样的。
只是女性如遇月经来潮,不宜意守下丹田,可守中丹田(心窝部),通督者亦可守上丹田(百会)。
孕妇练功不宜做气沉丹田和通督的追求,恐引起流产。
居士不要与出家人谈恋爱,该与僧人保持一定距离!正所谓“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偶然听闻谈及居士与僧人的距离问题不免感叹万……现今社会上有些不良风气,尤其一些女居士,平时总想与出家的师父建立所谓的“干爹干娘”“兄弟姊妹”“亲密朋友”“同参道友”等之类的关系,殊不知出家人最初的发心就是“舍俗”出家修行,居士们绝不能用这些世俗的烦人感情,来牵绊、障碍师父们的清静修行。
欲界凡夫都生活在情欲之中。
有些居士对出家的师父日久生情,居士之间私下争风吃醋,有位法师曾经对此现象做过警告开示:“不要把师父们对你的慈悲和恒顺当作是爱是情,你跟出家人谈恋爱,就像是在和虚空聊天,那是在唱独角戏,自我陶醉。
”僧人看破了世间虚妄,他们每天都安住在自己对佛法体证的境界里,即使俗世你们还有所谓的“尘缘未了”,如今该明白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出家机缘更难得,以解脱轮回为追求,决不能再纠缠不休,妄想着将已经舍离五欲的出家人拉回俗事烦恼之中。
‘夺衣反俗五无间’,强迫僧人还俗,死后是要堕入无间地狱的。
即使僧人无可奈何地随顺了你,但他们早与社会断层,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争名夺利、是非恩怨,每次都会以“不计较”的心态只会宽容地说:随缘吧!这样会经常让你恼怒不已。
他们因有出家的因缘就说明他们在世间的因缘福利已尽,他们的功德、事业在佛门,欲染的世间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自然谋生相当困难。
大多还俗后的僧人都过得清贫,所有的家庭琐事仍然都是居士一个人来承担,绝不会所想象的那样每天都过着花前月下、恩爱缠绵的日子。
他们心里仍旧念念不忘清净修行的日子,不会超过两年他们对世俗烦恼的忍耐超过极限的时候,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因为他们经历了这一次教训,求出离的心、求解脱的心就更加强烈,放下一切的决心也一定无法阻挡。
绝对不要和出家人恋爱,因为结局注定是痛苦的,还有障人修道、甚至断人慧命的大罪业。
将来自己有因缘出家修行的时候,一定也会承受被人障道的果报。
用舍戒还俗的方式去恒顺众生是自甘沉沦、自断法身慧命的愚蠢做法。
关于学佛者未婚同居、夫妻邪淫等问题的问答我从几年前就开始了解佛教,通过几年的接触,现在深信因果,也开始想要修行,之前造了很多恶业,堕过胎,因为之前不知道,我已经和男友同居几年了,我们有打算结婚,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现在特别想要皈依三宝,也了解到同居算是邪淫,害怕皈依后就算是犯戒了,所以想结完婚后再皈依。
我现在每天吃素,念佛,诵地藏经,我们是在外面工作,租房子住,也只有一间卧房,现在了解到在卧房念佛、诵经不如法,所以现在也不敢再念佛和诵经了。
还有佛经也放在卧房里,知道这样也不如法,因为没有地方可放,很迷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请问法师,我现在应该怎么处理这些佛书?是不是今后不能在卧房念佛、诵经了?现在条件也不允许,租大点的房子,我该怎么办?了幻法师回复清水阁如下:1、年青人对婚姻不可儿戏,不可未婚就同居;办结婚证并不困难嘛,何必要超前呢?尽快去办结婚证,只要办了结婚证,即为合法夫妻关系,邪淫即刻终止。
2、何谓邪淫: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均称为邪淫。
邪淫罪之轻重,视情节因缘而不同。
如:男女双方为婚姻故而越雷池,尚不是最重之邪淫。
3、结婚后,可尽快皈依;4、只有一间卧房,也可念佛、诵经;佛、菩萨乃圣者,怎会见怪?不过,为恭敬故,最好将房间一分为二,用衣柜、布帘间隔皆可。
佛经等法宝须收拾置放收藏于干净之处,不用时可用黄色或红色的布遮盖、包好。
5、要常修忏悔法,以忏除过去诸恶业、过失。
夫妻生活中存在邪淫吗?答:存在。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与夫妻以外的第三者有性关系,属于邪淫;与合法的妻子(或丈夫)的性生活,则完全不存在邪淫的问题。
但从佛法的观点看,夫妻之间仍然可能发生邪淫的问题。
如《大智度论》卷十三云:“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
……女心不乐,强以非理,故名邪淫。
”因此,夫妻间有下列行为者,可视为邪淫:(1)、非处:既不按人道行房,而是于口道、小便道、大便道行淫;(2)、非器:如使用“性保健品”、催情药物等;(3)、非时:父母死亡忌日,不得行淫;月经期中,妊娠期中,产前产后,不得行淫;学佛受五戒居士还应在佛菩萨的纪念日,每月的六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
古代和尚真的不吃肉吗他们都有什么禁忌呢本文导读:各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国家的宗教信仰,他们信奉的宗教不一样,习俗就不一样,就像我们国家,我们国家的人民大多数都是信仰佛教的。
从以前几千年前到现如今,我们国家依然有保持着这个信仰,就像今天中国人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会习惯烧香拜佛,这是佛家形式的一种,大家都会在佛祖面前祈求平安,这是一种寻求自我安慰的行为,不管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灵的存在,可是我们国家的人们信佛就是有这么久远的历史了。
佛教最开始传入中国的时候是不被人们接受的,那个时候还有很多宗教随着时间的逝去也慢慢被传到了中国,宗教多元化的抨击使我们国家信仰各种宗教的人们都有,不过要说什么是最多人,那肯定是佛教了。
古代很多帝王都是很信仰佛教的,我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有写道唐僧取西经这个典故吗?事实上这是真实存在的,在唐朝,唐朝的帝王已经对佛教是非常重视了,正是一个统治者对于这些宗教信仰都表明了这样的明确态度,才会导致下面的老百姓也非常拥护佛教。
讲到佛教,不得不提的是在古代会有很多寺庙,寺庙里面住的都是僧人,他们就是佛教弟子。
在江湖上,谈论武功高低的时候,不是还会出现一个门派叫少林派的吗?这些迹象都表明了以前佛教的地位。
那么他们当和尚是不是会有什么禁忌的呢?确实是有的,他们最主要的是要戒色戒欲。
众所周知,只要你是出家当了和尚的人,那你就不得接近女色,意思就是你不可以结婚生子,就连跟女子私下来往也是大罪。
古时候对于这些禁忌是特别强烈要求的,他们有明文规定,不能就是不能,就算他们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大家都唾骂声都会把你们害死,流言蜚语的可怕不是只有现代社会才有的。
第二点戒欲就是说,当了和尚的出家人就不能有欲望,他们出家人讲求的是无欲无求,欲望又包含了很多种,其中食欲就是出家人最不能碰的底线。
看过历史或者这些题材的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僧人是不能吃肉的,他们都是吃素的,平时的生活中,几乎每天都是吃素,就连到民间去讨要饭菜,老百姓也明白他们是不能吃肉,只可以吃素这个道理的。
关于佛教的婚姻观在很多的人的眼中,婚姻是很可怕的东西,你一旦结婚了,就会被束缚住,佛教的婚姻观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佛教的婚姻观,欢迎大家阅读。
佛教的婚姻观篇一婚姻是业力、因果的产物依佛法的观点,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则是——婚姻是由于人们内在的爱欲需求,累世的会聚因缘,以及业力的牵引,导致今生男女两人遇合,组成家庭,乃至生儿育女。
这中间,有其必然的因果关联。
一对美满的家庭如此,一段痛苦的婚姻也有其必然性。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婚姻的美满与痛苦,来自各人前世与今生的行为和造作,非是上天安排,也非他人强加。
故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过去、现在、将来的行为负责。
同时,佛教也教导人们要遵从所在国家的法律、道德,保持和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幸福,从这个观点出发,也可以说佛教是反对离婚的。
问:常听佛教中讲业力,请问什么是业?什么是业力?答:业,即行为或造作之义,它包罗了思想、语言和行为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如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就叫做恶业;业力:善恶之业有生起苦乐果之力用,称为业力。
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
佛经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
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斯里兰卡那兰陀长老在《觉悟之路》中指出:“在这个世界上,发生在任何一人身上的任何事,都是其本人应得的。
……我们对自己的幸福快乐和痛苦忧恼负责,自己创造自己的天堂,自己挖掘自己的地狱,自己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又如在生活中,当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做一个好孩子,你将得到快乐,我们就会喜欢你。
但是,如果你不听话,你将得不到快乐,我们也不会喜欢你了。
”这时,她教育孩子的也正是业的思想。
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就是业力因果最通俗的说法。
婚姻是业力、因果的产物,它固然是今生的努力所为,但也包含了前世的因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震惊的尼姑内幕明代少年入寺精尽人亡导语:尼姑属于一群脱离尘俗、皈依佛门的出家人,理应不再留恋红尘,并与世俗隔绝,在庵院中与青灯、佛卷、木鱼为伴,过一种清修的生活。
从明代的尼姑属于一群脱离尘俗、皈依佛门的出家人,理应不再留恋红尘,并与世俗隔绝,在庵院中与青灯、佛卷、木鱼为伴,过一种清修的生活。
从明代的史料记载来看,在整个尼姑群体中,确实不乏恪守佛门规矩之人。
在佛教经典中,一般称尼姑为“优婆夷”,民间则俗称“师姑”。
而在明代正统的法律条文或典章制度文书中,则称之为“尼僧”或“尼姑”。
如明代的法律条例规定:“凡寺观庵院,除见在处所外,不许私自剏建增置,违者杖一百还俗,僧道发边卫充军,尼僧女冠入官为奴。
洪武六年(1373)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民家女子年未及四十者,不许为尼姑女冠”。
嘉靖六年(1527)奏准,“尼僧道姑,发还原籍出嫁。
其庵寺房屋土地,尽数入官。
这是官方记载称出家皈依佛教女子为“尼僧”或“尼姑”之例。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儒佛道三教合流思想的盛行,乃至佛教的世俗化,③无疑对尼姑的清修生活造成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则是尼姑不再局蹐于庵院一隅,而是走出庵院,进入民间,与民间闺房女子或家庭妇女结缘,进而成为民间妇女与外界交通的媒介。
更有甚者,尼姑在与世俗民间交往的过程中,恋世情结日深,宗教情感日淡,进而出现了超脱佛门樊篱的“淫尼”。
这不仅是明代宗教史上的新动向,更是明代社会演进历程中出现的新的历史转向。
在论及尼姑出家原因之前,不妨将明代官方对尼姑出家年龄所作的规定稍作梳理。
关于女子出家为尼的年龄,明代的法律作了基本的规生活常识分享。
为什么和尚不能结婚和尚有几戒:不能吃肉、不能结婚,那么为什么和尚不能结婚呢?以下就是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为什么和尚不能结婚:做任何事都有其一定的规则,当兵的人不能随意逃跑,当老师不能随意骂学生等等的约束,是为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好的实现目标。
出家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解脱生死,最容易达成这一目标的方法即是独身修行。
从理论上来说,不信受佛法,和佛法不相应的众生,世尊不会强制他们学佛;从现实来说,我们也可以看到,佛法的传播都是自愿自觉的,基本不会用强制手段来迫使他人学佛。
无心出家的人可以做在家佛弟子,无心解脱的人,佛法中有人天乘教法可以学习。
彻底不愿意和佛法沾边的人,佛陀也没办法。
普度众生如同阳光普照,如果嫌晒你就打阳伞,躲在屋里,谁也没办法。
对于学佛因缘不太深的人,世尊会尽量的让他们接受一些基本的善恶分别等教法,希望通过行善弃恶来改善其未来的果报。
如果学佛因缘深厚的人,那佛法中可以受三皈依,分受五戒,满受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菩萨戒。
佛法中各宗的法门,在家佛弟子也都可以求学。
出家人确实不能够婚姻,这是出家人选择作为专业修行者而自愿放弃的,如果不愿意放弃,完全可以不出家,做一个在家佛弟子。
一样也是佛法度化的对象,无非是缺乏了外在清净精进的环境条件。
所以佛法的普度众生,从理论上佛教也没提倡过所有人都应该做出家人。
类似的逻辑,国家不会要求所有的人都做老师,所有人都去做司机,所有人都做军人,所有人都去做程序员,所有人都做商人,否则这个社会都不能正常运转了,现实生活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佛教讲万法皆因缘,事物的存在必然遵循其本来的因果规律。
因此担心人类灭绝,本来就不合常理。
和尚的介绍:和,为三界统称,尚,乃至高无上的意思,“和尚”之称华藏世界只有释迦能称得,但后世确把比丘都称为和尚了,也许是因为释迦涅磐之后,在世比丘为世间第一福田的缘故吧。
和尚一词,纯由于西域语言的音转而来,在印度,通称世俗间的博士为“乌邪”,到了于阗国则称和社或和(Khosha),到了中国则译成了和尚(见寄归传及秘藏记本)。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弘一法师出家真相原来如此对历史上的高僧,人们关注的是他们的佛学修为,但对弘一法师,人们更关注他出家的动因。
破产说、遁世说、幻灭说、政界失意说,不一而足。
而事实上,这些解释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因素,背后的深层因素,还在他儿时接受的儒家思想。
弘一法师:出家的儒者郁达夫说,杭州的特产有两样,一是夏天的蚊子,一是庙里的和尚。
据郁达夫在西湖边上的观察,每隔五分钟,就可以看到“缫衣秃顶的佛门子弟,漫然阔步在许多摩登士女的中间”。
蚊子多容易理解,而寺庙究竟有多少呢?有人夸张地估计,民国时期,杭州的寺庙多达两千多所,而西湖更是寺院的丛林。
据说,南宋之前的西湖荒凉,人稀,却是和尚的福地。
然后,香客来了,文人也开始与和尚交游。
再然后,西湖就成了游人如织的景点。
尽管庙宇已经荡然无存,但说到虎跑寺,人们还会隐隐约约知道这是座名刹。
事实上,它是西湖边上的大寺之一,高僧辈出,但能为普通人熟记的高僧却只有两位:圆寂在此的济公,还有在此剃度的弘一法师。
佛事鼎盛的杭州,有幸接纳了弘一的剃度,但这一剃度,却引发了千古争议,弘一为什么弃荣华、妻子如弊履,盛年出家?对此,人们提出了破产说、遁世说、幻灭说、政界失意说,还有弘一学生丰子恺的“三层楼”说,不一而足。
其实,诸如破产、遁世、幻灭等原因,只能算是浮在表层的影响因素而异,而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他的儒者身份。
“男儿若论收场好,不是将军也断头。
”年轻的李叔同意气风发,也希望投身革命,先是追随康梁,而当辛亥革命胜利的时候,也欢欣鼓舞:“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
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1911年,他家的产业遭受了两次致命的打击,原因是辛亥革命引起的票号倒闭,这使得李家的百万资产荡然无存。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叔同对辛亥革命还是没有丝毫怨怼,只是发泄着河山光复的喜悦。
破产说和挫折说都认为,李叔同在家族企业的危机后生活困顿,同时因为缺少抗打击的能力而遁入空门。
但事实上,他的财务状况并没有到如此不济的地步。
记住了,千万别和出家人走太近刚接触佛教的年轻女居士,在接触男师父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维护好师父和自己呢?如果真的爱佛教,就应该爱师父。
爱师父,不是要爱到抢回家去,而是应该自觉主动地规避错误。
一个人出家不容易,修行不容易,把他引诱回归到世俗中去,那实在是真的很糟。
何况和尚还俗,又能做什么呢?我经常说的,还俗卖烧饼?!其实一个和尚,他的主要魅力,说穿了就是那身法衣。
他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弘法利生。
你把他这个价值给破坏掉了,就是害了佛教、害了他。
难道你就把他收在家里为你一个人念经?这有意思吗?第一、管好你的手。
我亲眼所见:有的女弟子,不懂比丘是不能触碰女人的。
讲笑起来,一高兴就把手搭到男比丘的身上。
如果是个普通男性,那倒问题不大,现在的男女交往,早就没那么封建了。
但比丘,他们却是男性中的另类。
你的手,可以触碰其他男性,但不可以触碰比丘。
我见到一个女弟子触碰了一位师父的手,当即这位师父就比较客气地向这位女弟子指出来说:“请你以后不要这样做,我是和尚。
”这就绝对正确。
但如果不好意思讲,这样天长日久地搭来搭去,不出问题才怪呢?所以,第一就是要管好自己的手。
有事招呼异性师父,也不要去扯袖子,很难看的。
第二、不可以单独去见男师父。
一般来说,比丘师父在接待女众的时候是会讲明的:不要单独来见我。
如果人家没有讲,你也应该自觉。
最好是带伴同去,不单独去。
第三、不能在隐秘的环境与上师单独相处。
如果实在没有同伴,而又必须去见师父,那么,记得进去之后把门打开,不要关门。
来往的众人都看得见你们,青天白日,不会有什么流言蜚语。
如果情况特殊,不合适开门,怎么办?开窗。
把窗打开,不拉下窗帘。
总之,不能创造那种隐秘的单独相处的环境。
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打电话是最合适的,能不见就不见。
第四、和师父保持距离。
哪怕是拥挤的环境,也不要跟师父坐得太近。
半尺的距离无论如何总是要的。
第五、不要乱打电话。
尤其是不要向出家人倾诉感情问题。
但这种事情还偏就屡屡发生。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佛教有很多禁忌戒律,其中不得结婚就是其中一条。
为什么出家之后就不可以结婚了呢?接下来请阅读店铺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佛教知识。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戒律要求出家人有一个戒律就是不结婚,很多人对此不是很理解。
认为结婚与否与出家不出家有什么联系那。
另外,性也是人之常情,禁欲应该是很残酷的一件事情。
其实不允许出家人结婚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一、世务纷争,本身与佛学道理就是相违背的。
这里简单讲解,佛学讲六道轮回,世务纷争就是使人六道轮回无法出离的原因。
其二、色情,更多的是感情的瓜葛。
而感情色彩,是脱离六道轮回的最大的阻碍。
所以要远离。
其三、对于家庭财产的执着,与家庭成员的执着,同样是六道轮回的原因。
也就是内心中无法放下,总是有这些方面的挂碍。
同样无法出离六道轮回。
其四、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无法去做无私的奉献。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人们讲解的道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大家都要按照去做的。
是一种人生的具体行动。
也就是无私奉献的行为。
有一句话叫做“即为人师,世为人范”也就是说既然给大家讲道理,自己首先要做的到。
所以菩萨有句名言“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是自己如果做得无私奉献,就一定会侵犯到家庭的利益,侵犯到妻子、孩子的利益。
自己虽然做的是好事,但是由于自己的家庭成员,不是修行人,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一定会不理解。
所以,出家人慈悲为怀,为了不侵害每个人的利益,只有不结婚才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从根源上说,和尚不结婚是佛教基本教义的体现。
佛教的教义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即苦谛(说世间的苦)、集谛(说苦的原因)、灭谛(说苦的消灭)和道谛(说灭的方法),这四点统称为“四谛”。
而所谓的苦,就是人在没有悟道之前,执着于六道轮回之间(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再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之间升降无穷)。
因此佛教徒所追求的解脱就是要摆脱这六道轮回的命运,达到无爱无嗔的涅盘境界。
如果结婚就是执着于六道中的人道,就等于甘愿沉沦于六道之苦,与佛教苦集灭道的基本教义相违背。
出家人的面相有哪些特征中国的信仰本来就不多,但也并不是没有信仰,其中最多的就是信仰佛教的,那么你知道出家人有怎样的面相吗?接下来店铺就来告诉你出家人面相有哪些特征,欢迎参考借鉴。
出家人的面相的特征1、智慧线下垂的人;智慧线长又下垂的人,会从很年轻的时候就会对修行、宗教的事情很有兴趣。
而智慧线短又下垂的人,很早就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挫折,譬如出生的家庭、学业、恋爱……等不顺遂,因为本身的悲观情绪,很自然的就会投向宗教的怀抱。
而智慧线不论长短只要下垂的人,是比较快接触到宗教、信仰与死亡的问题。
而智慧线没有下垂反而很笔直者,就会比较晚遇到,亦会拼命往商业功利方面努力前进。
2、眉心高起的人;适合修行,两眉之间越宽广的人或者是眉心的骨头有高耸起者,会很快接触到修行的功课。
本身与宗教缘份很深。
3、额中有痣的人;年少遇挫折与佛结缘痣不论在额中央哪一个位置,在年轻的时候挫折,有的家里经商失败、有的工作不顺、多年的感情告吹…他很快的就开始去投入研究宗教的事情。
是很深入的去了解。
4.额中有缝的人;仔细看会有小小的纹路从额中央裂下来的。
用手去摸的时候,可以摸到一条裂缝。
如果这个裂缝比较深一点的,就是所谓的开天眼。
而裂到眉心的位置者,则比较有通灵的体质。
5、耳大有珠的人;从小心性安定、早接触宗教,耳朵在脸的比例看大显大、耳珠像水滴一样。
这样的人,从小心性上面比较安定、稳重。
拥有累世的福报,周边的环境让他很早就有机会去接触宗教的事情。
6、发髻如螺的人;心境影响头发,头发与心互扣。
佛祖的心脏跳动异常,造成头发呈螺状。
头发柔软的人,听教听话。
7、指尖手软的人;佛学上称“指尖、手肥、富厚听奇”。
根据相书,手指尖而肥软,代表有钱,厚重。
最大特征是经常听到奇闻奇事。
男性手软属好相,女性手多肉而软者,容易坠入风尘。
一生不能忘记初恋情人,不结婚;容易为情殉爱,不能自拔。
女性手硬而粗者,是一个好老婆。
8、声相颇佳的人;好声相有两种:一是,人小而声大者为好相;乃修行好“声”相;二是,人大而声雄,人高大,声音雄壮,属佛相的声音。
退出皈依的后果
退出昄依的后果的回答:退出昄依的前提是当时你是如何看好佛门,放弃你当时的理想而改变自己的想法进而加入昄依。
当你加入昄依,不知什么原因又退出了这门领地,你的骨子里是否又有什么新的选择?
退出昄依的后果有两种预期的结果:一是你退出昄依,思想意识上对昄依有了新的认识,权衡利弊你放弃原来的想法,果断退出昄依,而重新选择一个新的领域,从而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二是你退出昄依,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完全选择好,思想上摇摆不定,失去了生活方向而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随行就市的过活。
综上分析:退出昄依的后果是当你思想上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时你的未来生活一片光明,发展有方向,生活有质量!
反之,思想意识上认识不清,发展方向模糊,后续生活发展潜力越来越弱,只能随行就市,委曲求全,失去了美好生活和美好时光!
退出皈依的后果如下:
1、普通的皈依对生崽没有影响。
2、如果不想皈依了,可以和师傅说明,正式退出就行。
当然你也可以不经过任何形式退出,至于你说的烧掉,一定是指皈依证。
建议你在师傅指导下进行。
3、在中国出家人是不能结婚生育的,但普通皈依只是一种信仰,不等于出家,所以是可以结婚生崽的。
可以退出,自己去佛像面前磕三个头,说要退出三皈依就可以了。
但你如果三皈依没有做到,只是做了个仪式,那只算方便皈依而已,不算真正皈依。
还是老实做到三皈依条件,受益非常大。
藏族婚姻制度藏族婚姻制度,是指中国西藏自治区藏族人民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是藏族社会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藏族婚姻制度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独特性。
以下是对藏族婚姻制度的一些介绍。
藏族婚姻制度主要包括结婚、嫁娶和离婚等几个方面。
结婚是指男女双方经过谐婚、相亲、媒人等程序,互相认可并获得父母、亲戚朋友的祝福后,举行婚礼正式成为夫妻。
嫁娶是指女方离开自己的家庭,到男方家庭生活。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经过协商,或者由法院判决解除婚姻关系。
在藏族传统婚姻制度中,普遍存在着包括强制婚姻、娶妻财物和家族联姻等现象。
但随着时代发展和法律改革,这些陋习逐渐被淡化和禁止。
结婚的年龄一般较早,男性在20岁左右,女性在18岁左右,但上述年龄也不是绝对的,因各地区、各家庭而有所不同。
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法律规定女性结婚时必须年满20周岁,男性必须年满22周岁。
在传统婚姻制度中,是以父系制为主要特征。
男方的亲属要为结婚仪式支付一定的彩礼,女方则会以质问半价的方式还礼。
男方还要向女方家庭提供一定数量的赠礼,以示尊重。
这些传统观念在现代婚姻制度中逐渐淡化,重视平等和个人自主。
离婚是目前藏族婚姻制度中一种常见现象。
离婚的主要原因有夫妻感情不和、家庭暴力、婚姻无爱、外遇等。
通常夫妻双方经过协商,并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除婚姻关系。
然而,在传统婚姻制度中,离婚通常是受到社会压力和道德束缚的。
总的来说,藏族婚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传统的观念和习俗,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改革,尊重个人权利和平等的婚姻观念也逐渐得到普及。
现代的藏族婚姻制度更加注重个人自主、平等、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并逐渐摒弃了强制婚姻和娶妻财物等传统观念。
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究竟是不是被迫娶妻在中原地带,僧人是不可以结婚生子这是众所周知的,后秦高僧鸠摩罗什为什么破戒娶妻生子呢?鸠摩罗什呕心沥血钻研佛教译经,最终成为一代宗师,这不是一般僧人可以做到的。
但是万人眼中的尊师,却娶妻生子,破了佛教十大戒律之首。
到底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使其破戒呢?鸠摩罗什雕像或许是人们说的为了心中的“爱情”,也许是由于外在原因被逼,还有可能就是这两者都有再加上外在力量的推动。
不管是哪种,个人希望他是因为爱情。
从古至今有句名言,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说法。
更何况鸠摩罗什从小就异于常人,不仅天资聪明,才智过人,而且长相十分英俊,是一个英姿潇洒的混血男儿。
其实像鸠摩罗什这样高僧爱上凡尘女子的不只他一个,但鸠摩罗什可以说是最幸运的一个。
在鸠摩罗什之后的一千多年,还有一位高僧仓央嘉措他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心爱的人嫁给他人。
他是吐番最高的一位佛僧,坠入情网之后,由于身份的原因最终丢失了自己的爱情。
后来只能利用手中的笔,留下很多情诗,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
虽然我们现在不知道鸠摩罗什在当时是以一种什么心境面对众人眼光的,但不管怎样他赢得了自己的爱情。
一位佛门高僧,两种身份同时加在他一人身上,压力可想而知。
虽然他对爱情的看法我们现在也不得而知,只能猜测推敲,到底是真是假,只知道他为此付出了行动。
鸠摩罗什娶妻虽然身为僧人却结过两次婚,这在古代以致现代都是无法想象的。
第一次结婚是在前秦,罗什被俘虏到凉州的时候。
因为他自幼学习佛学,研究佛经,因此年纪轻轻就对佛学非常精通。
苻坚派遣吕光攻打龟兹国,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得到鸠摩罗什,因此便强迫他与龟兹国国王的女儿成亲,他当然不肯从命,毕竟佛家有不近女色的硬规。
鸠摩罗什雕像吕光设法让罗什喝醉,把两人关在一个房间里,毕竟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归因于酒后乱性,两人结合了。
这就是第一次婚姻的过程。
第二次只能算是同居关系,并没有实质的婚姻。
经过朝代更替,罗什成为后勤的臣民。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
佛教有很多禁忌戒律,其中不得结婚就是其中一条。
为什么出家之后就不可以结婚了呢?接下来请阅读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佛教知识。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戒律要求
出家人有一个戒律就是不结婚,很多人对此不是很理解。
认为结婚与否与出家不出家有什么联系那。
另外,性也是人之常情,禁欲应该是很残酷的一件事情。
其实不允许出家人结婚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一、世务纷争,本身与佛学道理就是相违背的。
这里简单讲解,佛学讲六道轮回,世务纷争就是使人六道轮回无法出离的原因。
其二、色情,更多的是感情的瓜葛。
而感情色彩,是脱离六道轮回的最大的阻碍。
所以要远离。
其三、对于家庭财产的执着,与家庭成员的执着,同样是六道轮回的原因。
也就是内心中无法放下,总是有这些方面的挂碍。
同样无法出离六道轮回。
其四、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无法去做无私的奉献。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人们讲解的道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大家都要按照去做的。
是一种人生的具体行动。
也就是无私奉献的行为。
有一句话叫做“即为人师,世为人范”也就是说既然给大家讲道理,自己首先要
做的到。
所以菩萨有句名言“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是自己如果做得无私奉献,就一定会侵犯到家庭的利益,侵犯到妻子、孩子的利益。
自己虽然做的是好事,但是由于自己的家庭成员,不是修行人,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一定会不理解。
所以,出家人慈悲为怀,为了不侵害每个人的利益,只有不结婚才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从根源上说,和尚不结婚是佛教基本教义的体现。
佛教的教义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即苦谛(说世间的苦)、集谛(说苦的原因)、灭谛(说苦的消灭)和道谛(说灭的方法),这四点统称为“四谛”。
而所谓的苦,就是人在没有悟道之前,执着于六道轮回之间(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再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之间升降无穷)。
因此佛教徒所追求的解脱就是要摆脱这六道轮回的命运,达到无爱无嗔的涅盘境界。
如果结婚就是执着于六道中的人道,就等于甘愿沉沦于六道之苦,与佛教苦集灭道的基本教义相违背。
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结婚:宁心
(1)他们以为凡是学佛的都不能结婚,此实不知佛教徒有四众弟子的类别:①出家的二众,②在家的二众。
出家二众是僧尼,是须绝对遵守佛教的戒条而不可结婚的,但在家二众的善男子或善女人,夫妇的正常结合,佛教是许可的,并不加以禁止;如果说是禁止的话,那不过是禁止他们,除了正常的夫妇关系外,不得再去做非礼的事而已。
在家佛弟子,既然可以公开结婚,岂不与普通不学佛的人一样,可以生男育女吗?这样说来,所谓学佛不结婚可以灭种的问题,应该是就不成为问题了。
(2)他们又说:“佛教常说,出家无家室之累,出家是清净无染,出家比在家好。
果如是,谁不愿学好呢?人人都愿意学好,人人都不要结婚,人人都想去出家,假使真的这样,岂不是又要灭种了吗?”这忧虑的产生,是在“假使”两个字上,而不在佛教教理的本身上;因为你所说的,人人都去出家,这不过是“假使”而已。
要知“假使”只是“假使”,而不是事实,因为事实上,没有看见人人都去出家;可见“假使”和“事实”,是不相符合的。
例如说“假使”你是土匪,当然就要捉去坐牢,而事实上你并不是土匪,怎可把你捉去坐牢呢?所以用“假使”两个字而加一罪名在佛教身上,这实在是有欠公允的。
(3)一般的人们见到出家的僧尼不结婚,于是就把眼睛专注在僧尼身上,觉得僧尼不结婚,是很奇怪的!于是就忘记了除僧尼之外,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的男女,都是不结婚的。
这不是我的乱说,而是一个社会事实。
你如不信,请去调查一下就知。
千千万万不结婚的男女都不会灭种,而万中数不到一个的极少数的僧尼,说他们会灭种,这岂是公平之论?如果说者午夜扪心想一想,恐怕自己也会觉得不平吧?一笑。
(4)一个国家,当然都希望他的种族繁荣的,如果觉得不结婚是要不得,会灭种的话,国家为什么不禁止人民出家呢?虽许可出家而仍不逼迫他们去结婚呢?国家既不禁止人民出家,可见少数僧尼不结婚,是不会影响种族的生存的。
再说,不但佛教的僧尼不结婚,即天主教的主教神父和修道女也是不结婚的,为什么不听说他们是灭种的呢?况且佛教传到中国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长时期间,都
有僧尼住持佛教的,没有看见中国的人种灭了;而现在的锡兰、缅甸、暹罗、安南等,都是佛教国,都有僧尼,也没有看见他们灭种。
所以说僧尼不结婚就会灭种的话,实在是杞人忧天,大可不必的。
(5)请诸位再想一想,现在的世界上,有那个国家,在他的法律上,曾规定了要把全国的男女,一对一对的,一个都不漏的,替他们配合起来?事实上既不能做到这一步,只好让人民各自的自由结婚。
不然,勉强的要大家结合起来,等到有了子女的时候,政府里岂不要负担他们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诸位认为对不对?
(6)我再来讲个笑话:不结婚就没有子女,这是必然的;但结了婚,并不一定就有子女。
不信,请看结婚多年的,并且还有三妻四妾的,仍是不生子女,这你又有什么办法呢?难道可以用法律去处罚他们吗?你为什么不替国家生男育女?要知他或她实在也没有办法呀!结婚不能保证必生子女,那就只好听其生育自由吧,勉强不来的。
(7)佛教的僧尼出家,不是国家、家庭,以及谁人逼迫他们出家,完全是各人自己的意志如此的。
佛徒的志愿出家,和普通社会上一般男女持独身主义者一样,完全是自己欢喜的,丝毫没有逼迫性在内。
既是自己愿意不结婚,愿意遵守出家的戒条,理当尊重他们的意志。
假使要他们结婚,那他们又何必出家?因为在家是一样可以信佛学佛。
明白了这个意思,那一切疑团自然都可解决了。
(8)一般俗人的脑筋中,以为子女越多越好;其实现在各国,尤其是英国,都在提倡节育,这也是事实,谁人都知道的。
不然的话,人
口过多,生产不够,如过去的日本和英国,以及现在的苏俄,要侵略人家的地方,虽然说是为经济,然而究竟是为人口。
试问这样一年一年的增加人口,不开拓殖民地,生活怎样可以够支配呢?因此僧尼不结婚,不但不会影响国家,并且可以藉此调剂生活,这也是事实。
以上种种的说法,都是依照世间情理上来说的,知道一点僧尼不结婚的原因,如果要再进一步说法,那就要说到僧尼本身上的事情。
(9)僧尼的意志是要洁净的。
试想想:一结了婚,男女的房事,一般人都以为是很普通的事,但在意志爱洁净的人看来,那种污秽龌龊,实在无法形容的,这是谁人都知道的。
谁愿意去做这肮脏的事?尤其是婴孩的屎尿,那更是无法去嗅闻。
(10)僧尼的意志是爱寂静的。
试看世俗人家,生下了子女,那种哭哭啼啼、吵吵闹闹、打打叫叫的情形,虽说一般不觉得怎样,但在爱静的人看来,实在是受不了的。
不但爱静的人如此,其实儿女多了的人家,有时父母也会发出怨声的,不过没有法子罢了!一个意志爱静的人,怎肯随便结婚自找麻烦?
(11)僧尼的生活是很简单的,如果一结婚,就由不得你自己做主了;什么装饰品、化装品、娱乐费、车马费、交际费,一概都需要了;等到生下孩子,又要养育费,大一点又要教育费,再大一点又要男婚女配的婚嫁费,一家人这样多,难免不病,又要医药费。
所以世间的人,除了稍富裕者外,大多数的人家,都是弄得叫苦连天无法自拔的。
(12)僧尼的内心,是要戒除贪念的。
人家想做官,而僧尼就绝无其念;人家想发财,而僧尼就无财可发;人家可穿各式各样华丽的服装,
而僧尼就不可以;人家可以大嚼其酒肉,而僧尼就不可以。
住的是不要屋租的寺院,嚼的是菁菜根,穿的是坏色衣。
试问你一结了婚,无论如何,你也过不来僧尼的这种淡泊生活。
(13)僧尼有僧尼应守的规则。
例如学校有学校的校规,你不去这个学校里读书,他当然不问你;你如要进这学校里读书,你只好乖乖的遵守校规,你不能够问他为什么。
他可以答你:“我们的校规就是这样,谁叫你进来读书?那有不守校规的学生?”军队也是一样,军队有军纪。
例如弟兄们不能带家眷,你不能说:“为什么你们官长可以带家眷,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呢? ”这是没有理由说的,只好照他的军纪去做罢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不饮酒、不吸烟、不食肉、不看戏、不赌博、不结婚,这都是我们僧尼和普通一般人不同的地方,是佛教为佛徒所特制的教规。
你只可以好好的照它那样去守,不由你问它是什么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