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25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它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绿体中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色素,这些色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能的吸收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 叶绿素a(Chlorophyll a):叶绿素a是最重要的类胡萝卜素色素之一,它是光合作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叶绿素a能够吸收蓝光和红光,并将其转化为光合作用所需的化学能。
它是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链的关键组件,参与了光的吸收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2. 叶绿素b(Chlorophyll b):叶绿素b与叶绿素a具有相似的结构,但其吸收的光谱范围稍微不同。
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光和红橙光,在光合作用中起到补充叶绿素a吸收光能的作用。
它能够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a,增强叶绿体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3. 叶黄素(Xanthophylls):叶黄素是一类黄色或橙色的色素,它在叶绿体中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叶黄素能够吸收或散射光中的蓝紫光,以减少过多光能的损害,保护叶绿体免受光照过强的伤害。
其次,叶黄素还能够参与光合作用中的光保护机制,帮助叶绿体调节光合作用的速率和平衡。
4. 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s):藻胆蛋白是一类存在于蓝藻和红藻中的特殊色素,它们在吸收光能和电子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藻胆蛋白主要吸收蓝绿光和红橙光,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供光合作用使用。
藻胆蛋白通常存在于叶绿体的外围光合膜结构中,与叶绿素一起构成光捕获复合体,增强光能的吸收效率。
这些色素的作用是为了最大化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化学能。
它们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使植物能够从光照中获取最大的能量。
通过叶绿体中这些色素的合作配合,植物能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保护叶绿体免受光照过强的伤害。
此外,这些色素还能够参与光保护机制,帮助植物调节光合作用的速率和平衡。
当光照过强时,叶绿素和叶黄素能够通过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NPQ)的方式消耗多余的光能,减少光合作用产生的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生成。
叶绿素摘要图叶绿素结构通式摘要叶绿素是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安全、无毒的脂溶性天然色素,是深绿色光合色素的总称,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藻类和各种光合细菌等光合生物体内,是植物光合作用和指示养分含量的主要色素之一,不可或缺。
叶绿素分为放氧光合生物中的叶绿素(Chls)和不放氧光合生物中的细菌叶绿素(bacteriochlorophylls, BChls)两大类。
叶绿素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丙酮等,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不稳定,对光、温度和PH的变化非常敏感,但在活体生物中,叶绿素不但不会发生降解,还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并且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的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了阳光中大部分红光和蓝紫光,反射了大部分绿光的结果。
基本信息中文名叶绿素英文名Chlorophyl定义一种深绿色天然光合色素的总称主要作用光合作用分类Chls、BChls溶解性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理化性质不稳定,易降解CAS号1406-65-1外观绿至暗绿色的块、片或粉末,或黏稠状物质气味略带异臭目录框架发现历史生物合成分类和分布提取与分离化学结构含量测定理化性质光合作用稳定性影响因子应用发现历史1817年,法国化学家P.J.Pelletier和J.B Caventou,首次分离了并且命名了“叶绿素”,但没有确定这是什么物质。
1906年—1913年间,德国化学家R.Willstätter证实了“叶绿素”分子中含有镁原子,并证明“叶绿素”并不是纯净的化合物,而是一种混合物。
也因此荣获了191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30年,德国科学家H. Fischer因破解了“叶绿素a”的化学结构,发现“叶绿素”分子结构与血红素分子结构上很相似,其核心都是卟啉环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48年,S.Granick首先提出叶绿素合成途径1960年, 美国化学家R.B.Wood ward采用人工方法成功合成了叶绿素a, 他因为在叶绿素等复杂有机化合物合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主要负责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一些蓝藻细菌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叶绿体中的色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进而推动光合作用的进行。
以下将详细介绍叶绿体中常见的色素种类及其作用。
1.叶绿素叶绿素是叶绿体中最重要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叶绿素吸收的光谱主要集中在蓝光和红光区域,而对绿光的吸收较弱,因此看起来植物呈现绿色。
通过光合作用,叶绿素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产生氧气。
2.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叶绿体中的另一类重要色素,主要包括β-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素等。
这些色素能够吸收蓝光和绿光,并将其转化为叶绿素可以利用的光能。
此外,类胡萝卜素还能够在植物的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抗氧化和光保护的功能。
3.叶黄素叶黄素是一种鲜黄色的色素,能够吸收绿光和蓝光。
在光合过程中,叶黄素能够接收多余的光能,起到光能调节的作用。
当光强过高时,叶黄素能够帮助植物消散多余的能量,以防止光合过程产生的反应过程对细胞造成伤害。
4.螺旋藻素螺旋藻素是一种红色的色素,主要存在于红藻和一些藻类中的叶绿体中。
它能够吸收蓝光和绿光,而对红光的吸收较弱。
螺旋藻素在光合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传递能量和电子,并参与光合色素复合物的组装和稳定。
5.原甲藻红素和叶绿菌素原甲藻红素和叶绿菌素也是一些藻类中的特定叶绿体色素。
它们能够吸收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线,并转换为化学能,推动光合作用。
这些色素在不同的藻类中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组成,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光照条件。
综上所述,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多样,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叶绿素是最主要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推动光合作用的进行。
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螺旋藻素、原甲藻红素和叶绿菌素等色素也在光合作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参与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的过程。
通过这些色素的作用,植物能够高效地吸收和利用光能,完成光合作用,为自身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并产生氧气。
叶绿体组成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叶绿体的形态多样,大小不一,通常呈卵圆形或棒状。
在细胞中分布广泛,数量也不同。
一、叶绿体的结构1.外膜叶绿体的外膜与细胞质相连,其厚度约为10纳米。
外膜由两层脂质组成,中间夹杂着一些蛋白质。
2.内膜内膜是由许多不同的酶和运输蛋白构成的复杂结构。
内膜与外膜之间形成了一个空间——内外间隙。
3.基粒基粒是一种在内膜上形成的小颗粒,其中包含了许多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其他分子。
4.色素体色素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基粒,其中包含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
这些颗粒吸收了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子能量。
5.基质基质是叶绿体内部的液态环境,其中包含了许多酶和其他分子,这些分子协同工作,完成了光合作用的各个步骤。
二、叶绿体的组成1.叶绿素叶绿素是一种色素分子,它是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叶绿素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红、橙、黄、绿、蓝和紫色波长的光线,它们将这些能量转化为电子能量,并将其传递给其他酶和分子。
2.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一类黄色或橙色的色素分子,它们也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能量,并将其传递给其他酶和分子。
类胡萝卜素还可以帮助保护叶绿体内部不被过量的光线损伤。
3.膜蛋白膜蛋白是一种嵌入在内膜上的蛋白质。
它们通过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来完成许多不同的功能,包括电子传递、离子运输和ATP合成等。
4.核酸核酸是DNA和RNA等生物大分子之一。
在叶绿体中,DNA主要存在于基粒中,它们编码了许多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其他分子。
RNA则参与到这些酶和分子的合成过程中。
5.酶叶绿体内含有许多不同的酶,这些酶协同工作,完成了光合作用的各个步骤。
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光合作用反应中心、光合色素复合物、ATP合成酶等。
三、叶绿体的功能1.光合作用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在这里,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并存储在有机物质(如葡萄糖)中。
2.呼吸作用叶绿体还可以参与到细胞内部的呼吸作用中。
第3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 叶绿体中的色素[自读教材·夯基础]1.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中。
无水乙醇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1(2)过程:取材:称取5 g 绿色叶片↓研磨:剪碎叶片,加少许SiO2和CaCO3,再加入15 mL丙酮或无水乙醇,迅速研磨↓过滤:用滤纸过滤叶片匀浆1.叶绿体中含有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与转化光能的色素。
2.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
3.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4.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不仅能吸收光能,还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收集:用小试管收集色素滤液,及时将试管口用胶塞塞严2.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因而溶解度高不同,溶解度原理: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1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滤纸在层析液色素就会随着(2)步骤:制备滤纸条⎩⎪⎨⎪⎧剪滤纸条:将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铅笔画线:在距边缘2 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画线:沿铅笔线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重复画细线2~3次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将3mL 层析液倒入试管中,装置如右图所示,插入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随后用软木塞塞紧试管口注意:不能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如下图所示:3.叶绿体中色素种类、分布及吸收光谱[跟随名师·解疑难] 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目的[关键一点](1)色素带的条数与色素种类有关,四条色素带说明有四种色素。
(2)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有关,色素带越宽说明此种色素含量越多。
(3)色素带扩散速度与溶解度有关,扩散速度越快溶解度越大。
(4)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最近的是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
(5)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 ,最窄的是胡萝卜素,叶绿素b 比叶黄素稍宽。
林亭口高三生物组 白军华〖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及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条件、部位和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反应式,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呼吸作用的意义 。
〖难点〗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原理、实质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考点与热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及简单的化学计算等。
一、光合作用基本知识梳理(课下复习 课上提问) 1、光合作用的场所 1)场所——叶绿体2)亚显微结构—— 3) 叶绿体中色素作用: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分布: 2、光合作用概念及反应式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可见光中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糖类(通常指葡萄糖),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3、光合作用的过程种类4、光合作用实质物质变化:合成能量变化:转化为5、光合作用的意义1)三个来源阿完成了自然界中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变,为绿色植物本身及为人类和动物直接或间接地制造了有机物。
完成了自然界中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是一切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环境,并不断净化环境,保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基本稳定。
2)一个进化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30亿~20亿年前,蓝藻制造O2,使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
O 2可形成O3,可滤去紫外线,减轻其对生物的破坏,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在陆地生活,进而形成广泛分布的各种动植物。
6、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的比较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在全生育期(或一年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的比。
光合作用效率:通常也称光合作用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内有机物的产量。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光照强度、光质 CO2浓度温度水矿质元素)二、呼吸作用基本知识梳理(课下复习课上提问)1、概念: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的总过程。
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学习目标】1、简述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分布和作用。
2、描述叶绿体的结构、说明叶绿体的功能。
3、重点:理解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实验原理与方法。
4、难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要点梳理】要点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色素分离。
2、实验程序3、实验结果四种色素被分离出来,它们的位置、颜色及排列顺序如下表:要点诠释: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但对其他光也有吸收,只是吸收量少。
结果分析:①从色素带的宽度可知色素含量的多少依次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黄素>胡萝卜素; ②从色素带的位置可知色素在层析夜中溶解度大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 >叶绿素 b;③在滤纸上相邻两条色素距离最近的是叶绿素a 与叶绿素b ,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胡萝卜素与叶黄素。
4、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裁取定性滤纸时,注意双手尽量不要接触纸面,以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脏物污染滤纸。
(2)根据烧杯的高度制备滤纸条,让滤纸条长度高出烧杯1cm ,高出的部分做直角弯折。
(3)画滤液细线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适中。
(4)研磨要迅速、充分。
a.因为丙酮容易挥发; b.为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较多的色素;c.叶绿素极不稳定,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素酶水解而被破坏。
(5)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要点诠释:(1)为什么色素提取时加丙酮?(使色素溶于有机溶剂)(2)为什么加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3)为什么加CaCO3? (防止叶绿素受到破坏)(4)为什么滤纸剪去两角?(使色素带整齐)(5)为什么滤液细线画的越细越齐越好?(使色素带整齐)(6)为什么不要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滤液溶于层析液中不能形成色素带)(7)为什么色素会在滤纸条上分离开?(色素溶解度不同)(8)为什么用培养皿盖上烧杯?(防止丙酮挥发)(9)为什么滤纸要避光保存?(色素见光分解)(10)为什么试验后洗手?(接触了有毒的化学药品)(11)色素带在滤纸上排列先后顺序?(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5、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功能要点诠释:将绿叶中的4种色素溶液,分别放在阳光和三棱镜之间,从连续光谱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通过设计和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方法。
3.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新知探究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2)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实验选材新鲜的绿叶(如菠菜的绿叶)。
问题(1):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绿叶作实验材料?提示:新鲜的绿叶中色素含量高,从而使滤液中色素含量较高,实验效果明显。
3.实验流程(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5)观察与记录(6)实验结果问题(2):为什么研磨时要迅速?为什么研磨时要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提示: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因此研磨要迅速、充分,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
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问题(3):为什么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要加棉塞?提示: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
问题(4):滤纸为什么要预先干燥处理?在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将一端的两个角剪掉?提示:干燥处理的目的是使层析液在滤纸条上快速扩散;剪掉两角的目的是防止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从而保证色素带分离整齐。
问题(5):画滤液细线为什么要细、齐、直,而且待滤液细线干燥后再重复画一两次?提示:画滤液细线要细、齐、直,目的是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滤液细线干燥后再重复画一两次,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
问题(6):在层析时,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提示:当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色素会被层析液溶解,结果使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问题(7):从实验结果看,含量最多和最少的色素分别是哪两种?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和最低的色素分别是哪两种?提示:叶绿素a、胡萝卜素。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的作用说到叶绿体里的光合色素,嘿,大家可能一开始会觉得有点懵。
你说它是干啥的?其实呀,这可是植物里面的“隐形英雄”!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植物,尤其是那绿油油的叶子,你会发现它们的颜色亮眼得很。
你看那绿得像小草堆成的绿色海洋,实则这都是光合色素在做功课呢。
光合色素,顾名思义,就是植物用来“吃饭”的材料——它们通过吸收阳光,转化成植物所需的养分。
要是没有这些小家伙,植物基本上就没法正常生活了,甚至连我们这些吃它们的“小白兔”都可能饿得哇哇叫。
所以啊,光合色素的作用,不光是让植物好看,简直可以说是让整个植物王国运转的“心脏”。
这可是个大工程!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做饭”的过程,没它们,植物根本“吃不上饭”。
植物这一顿大餐的核心可就是叶绿素了。
它就像是一个专职接待阳光的“管家”,把阳光接过来,再交给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去转化,最后搞定一顿美味的“能量餐”。
这光合色素,可真是个大忙人,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光合色素不仅仅是叶绿素这么简单。
大家知道吗?除了叶绿素,还有别的光合色素呢,比如胡萝卜素和花青素。
这些小伙伴也是不可或缺的帮手,像胡萝卜素就负责吸收一些其他颜色的光,比如红色、橙色光。
它们可不拿自己当配角,有时候还当“反射镜”,把阳光折射到叶绿素那里,确保植物能尽可能多地吸收到太阳能。
可以说,光合色素这一队伍,完全就是“分工明确,默契十足”。
而说到光合色素的“核心队员”——叶绿素,它可真是个“万能王”。
它吸收的光能范围广,几乎可以把太阳光从头到尾都给“吃”个遍。
没它,植物就会有“饭吃不饱”的困扰了。
大家有没发现,植物的叶子通常是绿色的?就是因为叶绿素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红光和蓝光,把这些光给“消化”掉,而绿色光反射出来,这就导致了我们看到的绿色植物啦。
哦,对了,叶绿素的绿色也代表着它特别能“吸收”光,越多的阳光进去,越能做出“美味”!不仅如此,光合色素的作用还不止于此。
当植物吸收了阳光,它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供自己消耗。
第19课时叶绿体中的色素[目标导读] 1。
阅读教材P87~88实验内容,简述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结合图5-9、5-10,掌握色素的种类和功能。
[重难点击] 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
色素的种类和功能.一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光能,光能的捕获离不开色素.阅读教材P87~88内容,尝试“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如丙酮或无水乙醇)中,可以用其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2)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因而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2.实验步骤分析(1)提取色素时,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二氧化硅少许,作用是使研磨充分;B.碳酸钙少许,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C.丙酮或无水乙醇15 mL,作用是溶解色素。
(2)过滤时,用滤纸过滤叶片匀浆,将汁液收集在小试管中,及时用胶塞将试管口塞紧.(3)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的作用是防止色素带不整齐,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还要重复画几次。
(4)色素分离时,加盖的目的是防止层析液挥发;关键应注意层析液不要没及滤液细线,否则滤液细线会被层析液溶解,不能分离. 3.实验结果色素带的宽窄代表了色素含量的多少,色素扩散的速度和溶解度成正比4.某实验小组得到的色素提取液颜色过浅,可能的原因是:(1)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2)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
(3)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归纳提炼1.色素提取实验的注意事项加入丙酮后,要进行迅速、充分地研磨,迅速研磨可以防止溶剂挥发,充分研磨是为了使更多的色素溶解在溶剂中.2.色素种类种类叶绿素叶绿素a蓝绿色3/4叶绿素b黄绿色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橙黄色1/4叶黄素黄色1.如图表示某同学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装置,据图回答:(1)该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应将提取到的滤液滴在a、b中的____处,向培养皿中倒入________,棉线灯芯下端应____________中.(2)实验结果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如图),则1、2、3、4四条带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采用的实验材料是秋季的黄叶,四个圆中颜色明显变浅的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