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框架协议供应商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2
框架协议招标框架协议招标,是指对于重复使用,且规格、型号、技术标准与要求相同的货物或服务的集中招标,适合于一个招标人下属多个实施主体采用集中统一招标的项目。
招标人通过招标对货物或服务形成统一采购框架协议,一般只约定采购单价,而不约定标的数量和总价,各采购实施主体按照采购框架协议分别与中标人分批签订和履行采购合同协议。
这种新的采购方式改变了以往频繁招标的工作模式,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招标思路。
一、框架协议招标的特点框架协议招标,减少了重复招标,将多次招标变为一次集中招标,大大提高了物资采购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同时,框架协议招标有利于标准化采购、有利于增加供货厂商集中度,减少企业备品备件的库存和生产维修费用,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生产维护成本以及管理成本。
总体来说,框架协议招标的应用,是物资供应系统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结果。
1.对于适用于框架协议招标的物资有一定要求。
由于框架协议采购是批量集中采购,因此只有采购频次高、数量大、需分次下订单的大宗以及要求提供稳定可靠技术服务的物资,才适合选择框架协议采购招标。
2.框架协议招标约定一定时间的有效期。
在这段时期内招标的结果在限定条件下可反复执行。
有效期的长短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趋势来确定,最长可达两年。
3.框架协议供应商的不唯一性。
由于框架协议招标采购覆盖的时间长、需求空间较大,选择一家中标商势必存在交货期延误、货物质量不合格更换供货商等各方面的风险。
因此,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有时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两家或多家中标商。
4.框架协议执行价格的可调整性。
框架协议招标的有效期一般较长,对于部分物资品种有效期内受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如电缆、钻杆钻具等,因此,此类物资品种的执行价将根据评标时确定的计价公式计算产生,与原材料的价格联动。
二、框架协议招标的优势推行框架协议招标,对于保证物资供应、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优化供应商结构,实现供需双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比较传统的“一单一招”的操作模式,产生了革命性的突破和创新。
解决物资区域联合采购中需求差异化问题的实践□文/王爽 郭亮 杨璐【摘要】随着近年来集中、集约框架协议采购的外延不断扩大,企业、行业之间的区域联合采购逐渐取代单个采购实体,成为企业采购管理工作创新、进一步扩大规模效益的重要手段。
笔者以自身实际采购工作为例,介绍了解决物资区域联合采购中需求差异化问题的经验,建议建立一套物资区域联合采购的标准与运行机制,并为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提供思路。
【关键词】创新;区域联合采购;需求差异化;标准;运行机制背景概述区域联合采购,是指若干个采购实体实行区域联合集中采购,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零散采购项目集合起来,形成大规模采购,以此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降低采购成本的行为。
区域联合采购的核心是预算管理、区域统一、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区域联合采购项目金额通常较大,主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可以帮助企业规范采购行为,弥补采购规模小、采购单位分散、采购范围窄、品目少、采购经验不足、对供应商无法形成吸引力等不足。
区域联合采购,则是联合多个招标人共同实施采购项目,招标人的需求差异化会导致项目实施时出现一些问题,采购部门缺乏对这些物资的深入了解和必要的市场调查以及供应商分析,盲目开展采购工作容易导致采购质量的下降和采购程序的混乱,影响区域联合采购效果。
区域联合采购中存在的需求差异化问题可概括如下:一是区域内的需求单位对同种功能的物资产品名称的描述存在差异化。
例如具有测量和控制介质为污水或稀油流量功能的仪器,X油田公司称为智能流量测控仪,Y油田公司称为流量控制器或高压流量自控仪。
二是物资产品的使用工况各有不同,导致技术参数存在差异化。
区域内的各需求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对采购的物资要求各异,标准不一,有些物资产品甚至是承担采购任务的采购机构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三是招标标准文本存在差异化。
招标方案、招标文件、评价条款等描述不一致。
四是招标业务实施流程不完全一致。
有的地区公司已实现线上电子招标,有的地区公司采用线下和电子招标相结合的方式,还有的仍然以线下方式组织招标。
框架协议招标,是指对于重复使用,且规格、型号、技术标准与要求相同的货物或服务的集中招标,适合于一个招标人下属多个实施主体采用集中统一招标的项目。
招标人通过招标对货物或服务形成统一采购框架协议,一般只约定采购单价,而不约定标的数量和总价,各采购实施主体按照采购框架协议分别与中标人分批签订和履行采购合同协议。
这种新的采购方式改变了以往频繁招标的工作模式,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招标思路。
一、框架协议招标的特点框架协议招标,减少了重复招标,将多次招标变为一次集中招标,大大提高了物资采购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同时,框架协议招标有利于标准化采购、有利于增加供货厂商集中度,减少企业备品备件的库存和生产维修费用,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生产维护成本以及管理成本。
总体来说,框架协议招标的应用,是物资供应系统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结果。
1.对于适用于框架协议招标的物资有一定要求。
由于框架协议采购是批量集中采购,因此只有采购频次高、数量大、需分次下订单的大宗以及要求提供稳定可靠技术服务的物资,才适合选择框架协议采购招标。
2.框架协议招标约定一定时间的有效期。
在这段时期内招标的结果在限定条件下可反复执行。
有效期的长短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趋势来确定,最长可达两年。
3.框架协议供应商的不唯一性。
由于框架协议招标采购覆盖的时间长、需求空间较大,选择一家中标商势必存在交货期延误、货物质量不合格更换供货商等各方面的风险。
因此,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有时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两家或多家中标商。
4.框架协议执行价格的可调整性。
框架协议招标的有效期一般较长,对于部分物资品种有效期内受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如电缆、钻杆钻具等,因此,此类物资品种的执行价将根据评标时确定的计价公式计算产生,与原材料的价格联动。
二、框架协议招标的优势推行框架协议招标,对于保证物资供应、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优化供应商结构,实现供需双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比较传统的“一单一招”的操作模式,产生了革命性的突破和创新。
供应链采购概念下采购方式的转变物资采购作为企业生产、运行的重要保障,依法合规、科学的采购方式是目前企业精细集约型发展的必要要求,采购方式由单一的价格决定机制向供应链采购方式转变势在必行,框架协议采购供应链采购的新形式,对优化企业的采购管理流程,对提升物资采购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采购方式;供应链采购;框架协议1 物资采购发展现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供需环境也日益复杂多变。
物资采购作为企业生产、运行的重要保障,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满足精细化集约型的改革要求,采购工作务必推行科学、理性、规范、严谨的管理观念,提高采购管理水平、降低采购成本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传统的采购方式主要依托内部资源管理,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进行批次采购,单笔采购根据物资种类的种类、金额等区分不同的采购方式,履行相应的采购流程,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第一,采购管理成本高的现象,由于不同物资生产周期、采购方式的差异、技术的复杂性、采购时间的短缺,采购成本、时间上的浪费严重,容易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
而供应短缺也会衍生出不规范的采购行为。
第二,容易出现法律纠纷,批次的采购方式对于供应商的履约行为约束力较为薄弱,出现纠纷为企业经营带来诉讼的负面影响。
传统采购方式的核心是供应总成本最低,在生产经营中暴露许多问题,通过传统的比对价格和短期利益已然不能做采购方式选择的衡量标准,而是更加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最低综合成本。
企业整合优势的行业资源,规范科学的采购管理,不断优化采购方式,实现采购管理从制度到执行的全面提升。
2 供应链概念的出现马士华教授提出了“供应链”的观点,他表示“供应链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原材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送至消费者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采购就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在供应链企业之间,将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在生产、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有机串联起来,可以使供应链的各个企业,真正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同步化运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