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园地图2013版高清
- 格式:pdf
- 大小:999.94 KB
- 文档页数:1
参观清华的10种方法
1. 参加清华大学的公开参观活动:清华大学定期组织公开参观活动,让访客了解校园和学校的历史文化。
2. 预约校园导览:清华大学提供校园导览服务,可以提前预约校园游览,有专业的导游带领参观,了解学校的建筑、教育体系和学术氛围。
3. 参加清华大学的开放日:清华大学会不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可以提前了解开放日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亲身体验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参加清华大学的讲座或学术活动:清华大学经常会有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可以通过报名参加这些活动,亲身感受学校的学术氛围和教学水平。
5. 参观清华大学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清华大学有多个博物馆和图书馆,可以参观了解学校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并了解学校的学术资源。
6. 参加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节:清华大学每年都会举办校园文化节活动,包括演出、展览、体育比赛等,可以参加这些活动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
7. 寻找清华大学的名人足迹:清华大学有许多著名的校友和教职员工,可以寻找他们的足迹,了解他们在学校的贡献和成就。
8. 探索清华大学的建筑风格:清华大学有许多具有特色的建筑,可以欣赏学校建筑的美丽和独特性。
9. 加入清华大学的校友会活动:清华大学的校友会经常会组织各种活动,可以参加这些活动与校友交流,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故事。
10. 参观清华大学的附属社区:清华大学附近有一些附属社区,可以参观了解学校在当地的社区建设和服务。
北京化工大学校园地图
一、校园地图:
1、东校区校园: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学生宿舍和各个便捷超市、行政大楼。
右边是大学生服务中心与无机楼、家属楼、有机楼和碳纤维楼、科学会堂、电教楼。
再往后
是图书馆与计算机楼,左右都有小型体育场,设有校医院。
最北面是
科技大厦、研究生公寓和青年公寓,西边是校园内最大的体育场,并
有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学生食堂,东面是机械工程研究和化学工程楼。
2、北校区: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从学校主入口进,迎面而来是综合楼,左边是教学楼右边是食堂,最北边是学生宿舍,学生宿舍紧挨体育场和室内体育场游泳馆。
南面
有小型体育场,校园内道路四通八达可以到达任何你想去的场地。
清华大学介绍(一)清华大学的发展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4月29日,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当时为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改办大学,1928年正式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成为当时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国立清华大学”实行“教授治校”,体制,实施“通才教育”,学制四年,共设文、法、理、工四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建“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胜利后,1946年迁回原址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48 年12月,清华园解放。
清华大学开始了新的纪元。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
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大学。
(二)清华大学有关统计数据面积:404.6公顷。
建筑面积:239.2万平米院系:15个院,55个系专业: 本科专业62个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专业159个;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学科、专业123个学生:本科生14285人;硕士生14090人;博士生6994人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3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教职工:7062人(三)清华大学校园“清华园”现泛指清华大学校园。
原来则专指以工字厅为主体的一组清室园林。
清华园原是熙春园的一部分。
熙春园是康熙的行宫,与圆明园同期建设,后各代皇帝世袭。
至道光时分赠子女。
熙春园被分为两处:西部称“近春园”,东部仍用“熙春园”旧名。
咸丰即位后,将“熙春园”易园名为“清华园。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被毁于兵火,沦为“荒岛”。
清华园则幸存完好。
今天的工字厅大门是原清华园的二宫门,现悬挂于工字厅大门上的匾额是咸丰皇帝的御笔所书。
清华大学校园景点介绍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
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并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
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体现了清华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清华主楼不仅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接待重要来宾的主要场所。
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许多政界领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学术大师、著名跨国公司总裁等企业名流,都曾在中央主楼向清华师生发表演讲。
第六教学楼:由台湾裕元集团捐资800万美元,清华大学注入75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第六教学楼,于2003年建成使用,命名为“裕元楼”。
有7000多个座位,是目前清华规模最宏大、设施最先进的教学大楼。
新土木馆:由香港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捐资兴建,1998年落成,命名为“何善衡楼”,又称新土木馆。
该馆是清华土木工程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
综合体育中心:由香港曹光彪先生捐资兴建,清华建筑设计院设计,占地12600平方米,主要用于体育比赛、大型演出、集会和体育课,还可为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和同学的日常锻炼提供场所。
主馆包括三个标准篮球场及5000个座位。
2001年建成使用以来,每年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均在这里举行。
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和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篮球比赛也曾在这里举行。
跳水馆:这是具有国际标准的比赛场馆,总建筑面积达到9400平方米,拱形建筑,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包括一个游泳池和一个跳水池,共有1208个观众席位。
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水比赛在此举行。
紫荆学生公寓:总建筑面积近37万平方米,集运动、娱乐、住宿、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学生公寓,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的氛围。
二校门: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
北大清华旅游路线图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图书馆、振兴中华碑、博雅塔、未名湖、斯诺墓、钟亭、翻尾石鱼、蔡元培先生像、李大钊先生像、北大静园六院、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塞万提斯像、西南联大纪念碑、原燕京大学建筑群、北京大学校友门;西门北京大学的西校门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燕京大学主校门。
校门两侧有两头石狮。
这座校门是由燕京大学校友捐资修建,故而又称之为校友门。
(清华北大旅游路线图)燕京大学有着众多杰出校友,其中包括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黄昆院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院士等等。
历史上的燕大至今仍是北京大学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今天的北大有着深远的影响。
北大西门上面挂有北大校友,曾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过的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北京大学书写的校名,他所书“北京大学”四个字苍劲有力,气势雄浑。
今天这座北大西校门仍然是北大师生进出北大的重要通道之一,它所正对着的是蔚秀园北大教工宿舍区;而每到节假日全国乃至全世界慕北大之名而来的人民常常在这里驻足留影,做为他们来到北京大学的存照。
今天,北大西门已经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博雅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
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
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通州燃灯古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
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
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构成燕园的一大景观。
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北大内外,从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
博雅塔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
未名湖未名湖之于北大的意义,似乎汉唐之于中国一样,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美丽之外,更多的已经凝结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象征。
未名湖是北大的灵魂,作为一种表征北大的意象而深入人们的脑海之中。
清华大学校园地图一、校园地图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来源:百度二、校园简介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
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晚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迁回清华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截至2020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面积442.12公顷,建筑面积287.64万平方米;设有21个学院、59教学系,开设有82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有教职工15772人,在校生53302人。
三、校园景点清华大学著名的八大景点分别是:水木清华、荷塘夜色、清华学堂、近春园、自清亭、综合体育中心、跳水馆和日晷。
1、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
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
清华大学校园布局分析报告目录一、清华大学简介 (3)(1)初期发展 (3)(2)实力 (3)二、校园环境 (4)校园占地六千余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
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而原“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以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近春园荒岛——荷塘”等,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风格。
东区校园50年代则以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90年代开始主楼前后新建了各院系系馆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雄伟大气,而又安静舒适。
(4)三、清华大学校园布局 (4)1.清华大学位置 (4)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 (4)2.清华大学简明地图 (5)3.场馆 (5)4.清华建筑 (6)(1)早期建筑 (6)(2)现代建筑 (8)5.布局分析 (8)(1)建筑规划 (8)(2)校园布局分析 (8)(3)校园各建筑布局分析 (9)四、总结 (11)一、清华大学简介清华大学(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
清华大学占地面积6000余亩,位于皇家园林清华园,清朝康熙年称熙春园。
雍正、乾隆、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清华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2010年《福布斯》评出14所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清华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大学。
(1)初期发展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清华大学旅游指南清华大学占地450公顷,合6750亩共有20个学院,54个系。
教职工13670人,其中教师3395人,职工8680人,博士后1595人。
院士78人,科学院院士45人,工程院院士33人。
全国院士330人。
2015年全日制新生每年11000人,在校生46200人,本科占30%,硕士35%,博士25%。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行胜于言”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北京大学校训: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清华景观1、清华路清华路是清华大学的两条主干道之一,笔直的大道从清华西门一直延伸到学校的最东部,将校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贯穿学校东西方向的清华路连接着学校教师生活区、行政办公区和教学区,连接着校园东西部,连接着清华几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也连接着传统与现代。
从西门沿着清华路前行,沿途可见标志性建筑二校门,从二校门可遥望大礼堂、日晷草坪和清华学堂,穿过清华路和学堂路两条主干道交汇处,路左侧便是新清华学堂、音乐厅和校史馆几个百年校庆标志性建筑,经过东主楼,就可到达主楼广场。
清华路两侧种植着银杏树和法国梧桐,校河从南侧蜿蜒而过。
秋日的清华路,金灿灿的银杏叶在路两旁随风摇动,为清华园增添了一份秋日的浪漫。
满地的落叶,如同在路上铺了一条金黄色的毯子,漫步其中,更可感受校园的美丽与宁静。
2、近春园近春园景点的核心景观是被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及其包围着的一座岛,岛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此岛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
每到夏天,便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寻找"荷塘月色"的胜景。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在默念着朱自清的名句时,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在此写下的名篇《荷塘月色》而建的"荷塘月色亭"。
清华参观流程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先进的教育设施和卓越的师资力量。
每年,数以千计的中小学生、大学生、游客等前来参观校园,亲身感受清华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
那么,清华的参观流程是怎样的呢?校门口:观光清华之始清华大学主校区南门是校园观光的必经之路,也是校园周边的一大景点。
站在南门外,可以看到一座由清华大学创始人紫荆孙同伟先生亲笔题写的“清华大学”匾额,显得庄重典雅。
金黄的校门两侧孕育了“吟秀园”和“松林”,取意于“文入圣贤之道,境通神仙之境”,令人神往不已。
正主楼:感受清华之源进入大门,瞬间感受到清华大学的气度和底蕴。
前方是一座流光溢彩、巍峨壮观的主楼——敬、德、楼、礼,这4个大字,代表着清华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敬德、重礼。
登上楼顶,远眺全景,恍若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校园花园。
不同颜色的校园建筑错落有致,花草树木点缀其中,展现了清华大学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校史馆:了解清华文化走进敬、德、楼一楼,便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清华大学校史馆。
馆内陈列着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名师风采、教学成果等内容,是观光者了解清华文化的一座窗口。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清华大学的思想精髓、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感受到清华:“博雅、求是”的文化品牌,身临其境领悟清华大学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发展。
教学楼:走进学术殿堂清华大学的教学楼,是清华大学教学和学术探讨的地方。
从建筑外观到内部设施都直戳人心。
沿着宽敞明亮的走廊,穿过教室和实验室,感受到学术氛围的独特魅力,仿佛走过了一条充满知识和智慧的中华大道。
在教学楼里,你可以观看学术报告、参加研讨会、与学术大牛或校友交流等,感受到清华学术的优异品质和创新实力。
学生活动中心:享受休闲时光清华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是一个集娱乐、文艺、体育、贸易、美食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文化娱乐场所。
在这里,除了感受到清华学子的青春活力和生活情趣,你还可以品尝到各地美食、赏花树、健身课等,感受到清华大学人文关怀的深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