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18.79 KB
- 文档页数:10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我国地形总特征:地形,面积广大。
2、山脉分布:东西走向:北列是和,中列是和,南列是和。
南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西列是,,中列是,,东列是。
西北—东南走向:,,。
弧形山脉:。
3、四大高原:,冰川广布,海拔最高,“世界屋脊”;,地势平坦,一望无际;,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4、中国陆地最低处在盆地的艾丁湖湖底。
5、四大盆地:,我国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沙漠;,我国纬度最高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盆地,誉为“”;,我国纬度最低、面积最小盆地,也叫“盆地”。
6、三大平原:,我国最大平原,土肥沃;,又称“黄淮海”平原;,“鱼米之乡”,“水乡”。
7、三大丘陵:,,。
8、我国地势总特征:高低,呈状分布。
9、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第二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第三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
10、一、二阶梯分界线:,,,;二、三阶梯分界线:,,,。
11、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南北温差,越往北气温越;冬季气温最低出现在,气温最高在省。
1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全国普遍,南北温差;夏季气温最低在高原,气温最高在盆地。
13、我国有个温度带,,,,和一个区。
14、秦岭和淮河是我国月℃等温线分布,也是温度带中和的分界线。
15、我国降水分布规律是从向递减。
降水最多出现在台湾省的,降水最少出现在新疆的。
16、四种干湿地区:,,,。
17、秦岭和淮河是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也是干湿地区中和的分界线。
18、我国有种气候类型,北方的气候,南方的气候和气候,西北的气候,青藏高原的气候。
19、秦岭和淮河也是气候和气候的分界。
20、季风区内夏季盛行季风,冬季盛行季风。
2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一线,也是我国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
季风区降水,非季风区降水。
22、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夏季风弱,雨带如果停留以南时间过长,会造成;夏季风强,雨带如果停留以南时间过长,会造成。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类型多样指地形为5样,分别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2.山区面积广大指山区占全国面积的2/3,山区是山地、丘陵和高原的统称。
其中山地是占1/3。
注意山地与山区的区分。
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特点第一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多雪山,多冰川。
【内蒙古高原】特点是第二大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多草原和荒漠。
【黄土高原】特点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特点地形崎岖。
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特点面积最大,我国最大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特点第二大盆地,维度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特点又称紫色盆地。
5.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特点面积最大,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特点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特点有“鱼米之乡”’之称。
6.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7.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8.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9.第一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海拔在4000米以上。
10.第二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
11.第三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12.【太行山脉】【巫山】既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行政区域的分界线。
太行山脉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
巫山是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13.地势西高东低的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东西交通,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建水电站。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知识点
梳理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1. 自然地理要素
- 地壳: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 大气圈:包围地球的空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
组成。
- 水圈: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和,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
川等。
- 生物圈:地球上生物存在的范围和空间,包括陆地、水域和
空气中的生物。
2. 气候与气象
- 气候:长期气象变化的统计总结,包括气温、降水和风向等
要素。
- 气候带:根据气候特点划分的地球表面区域,如寒带、温带
和热带等。
- 气象:短期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包括气温、湿度和降水等。
3. 陆地与水域
- 陆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和生物
资源(如森林和农田)。
- 水域资源:包括海洋资源和内陆水资源,如渔业资源和水能
资源。
4. 基本地理知识
- 地图:用比例尺将地球的地貌、水系、国界等准确绘制出来
的平面或立体图。
- 经纬度:地理坐标系统,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
包括经度和纬度两个数值。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5. 地球与人类活动
- 农业:农民利用土地和气候培育植物和养殖动物,供人类食
用和生产。
- 工业:利用机器和技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生产,生产商品
和提供服务。
- 城市化: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通常把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统称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仅占1/10多一点。
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山地33%(最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最少)。
山区多,不利于发展耕作业,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哈斯特地貌分布广)、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一望无垠)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准噶尔盆地(维度最高)、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丘陵:东南丘陵(面积最大)、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可划分为三级阶梯。
2.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世界第一高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米。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西侧 东侧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阶梯名称 主要地形 海拔第一阶梯高原、山地 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阶梯 高原、盆地 1000~2000米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阶梯 平原、丘陵 500米以下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2.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秦岭-淮河一线还是我国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课本25页图2.6)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区、六盘山。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我国陆地海拔最低:吐鲁番盆地艾丁湖(-154.31米)2、主要地形区(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
地面崎岖,峰岭众多(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呈环状分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因矿产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我国最大平原。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八上地理第二章归纳总结地球上的大气和陆地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地球上的大气和陆地。
本章通过对大气的组成、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研究,以及对陆地的形成和地貌演变的探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结构和变化。
一、大气的组成和特点大气是地球的外部包围层,由气体、固体和液体组成。
主要气体有氮气、氧气和水蒸气等。
大气的主要特点有压强、密度、温度和湿度。
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二、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大气运动包括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
常见的大气运动有垂直上升运动、水平风和环流等。
这些运动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平均天气条件的变化。
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地形、世纪变化和全球气候系统等。
三、陆地的形成和地貌演变陆地是地球表面上的大片固体地壳,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陆地的形成和地貌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主要形成和地貌演变的因素有内力和外力。
内力包括地壳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等,外力包括风力、水力、重力和冰雪作用等。
四、地球上的气候带和植被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的气候带和植被,主要受纬度、海洋和地形的影响。
常见的气候带有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等。
不同的气候带具有不同的气温、降水和季风等特点,从而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
五、地球的环境保护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因此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地球的大气和陆地。
例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植被和水资源等。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综上所述,八上地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大气和陆地。
通过对大气的组成和特点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大气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而对陆地的形成和地貌演变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构造和环境变化。
最后,地球的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重点知识点归纳(湘教版)第一中国的自然环境§2-1 中国的地形1、中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脉的走向脉走向名称脉名称备注东西走向天——阴、昆仑——秦岭、南岭(1)台湾脉主峰为玉,海拔3997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2)喜马拉雅脉主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台湾脉南北走向横断脉、六盘、贺兰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祁连、小兴安岭※弧形脉喜马拉雅脉3、中华五岳东岳泰(东中部)、西岳华(陕西东南部)、南岳衡(湖南中南部)、北岳恒(西北部)和中岳嵩(河南中部)。
4、中国地形分布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区面积广大(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5、我国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与河流有什么影响?答对于河流,有利于河流东流入海,并在阶梯的交界处形成巨大的水能,可利用巨大的发电兴修水利;对于气候,有利于东部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6、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外一盆地)、三大丘陵与三大平原高原名称高原特点盆地名称盆地之最青藏高原雪连绵,冰川纵横;“世界屋脊”准口葛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聚宝盆”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四川盆地我国人口最多的盆地;“天府之国”;“紫色盆地”吐鲁蕃盆地我国陆地最低点(-155米);我国最高气温点丘陵名称平原名称辽东丘陵东北平原东丘陵华北平原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2-2 中国的气候1、我国的气候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雨热同期。
2、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答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近50个纬度。
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说,正午太阳高度角偏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少。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2、山脉分布特点:纵横交织,呈网状分布,高原、平原、丘陵、山地镶嵌其中
3、地形的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6、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四川盆地(又叫紫
色盆地,誉为天府之国)
7、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8、三大丘陵:东南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9、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⅓,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
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⅔
10、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一二
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1、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以高原、平地为主
12、第三阶梯的海拔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13、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14、中国陆地的最低处是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
15、世界第一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中国东部最高峰是台湾山脉的玉
山
16、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17、山脉分布见课本21。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要点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要点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势和地形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⑴四大高原的特点①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世界最高,中国最大的平原。
②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③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俗称“坝子”。
④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①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称“黑土地”。
海拔200米以下②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称“黄土地”。
海拔50米以下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水乡”。
海拔10米以下。
⑶四大盆地特点①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②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位置最高,纬度最北。
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要点一、地形和地势1.地形呈阶梯状分布(1)我国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三级地势阶梯概况地势阶梯平均海拔高度(米)第一阶梯4000 米以上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第二阶梯500----2000 米塔里木盆地、准可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原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阶梯小于 500 米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3)我国的地势特点对自然环境和经济的影响①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② 地势对河流和航运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③ 地势对河流水能资源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大,水流急,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2.地形复杂多样( 1)各类地形所占比例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33 %26%19%12 %10%( 2)我国主要山脉山脉走向山脉名称最北天山 ---- 阴山中间昆仑山 -- 秦岭东西走向最南南邻最西大兴安岭 -- 太行山 -- 巫山 -- 雪峰山中东北至西南走间长白山 -- 武夷山最向东台湾山脉阿尔泰山西北至西南走向祁连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北贺兰山中间六盘山最南北走向南横断山脉(3)四大高原名称位置和范围主要特征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介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于昆仑山、祁连山、上,是我国面积最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大,世界上海拔最高之间;包括青海、西的高原,冰川广布,藏全部和四川局部被称为“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在大我国第二大高原,地兴安岭和祁连山之面平坦,风力作用强间,地跨内蒙古大部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分,冀甘宁一部分型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在内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蒙古高原以南,秦岭土分布区,流水侵蚀以北,太行山以西,作用强烈,高原表面祁连山东端以东;山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西省全部、陕甘宁局部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东,雪峰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山以西四川盆地以岩广布,流水溶蚀作南,地跨云南省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部,贵州省大部貌,地表崎岖不平,多小型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4)三大平原名称范围主要特征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我国面积最大,地山之间,由松嫩平势最高的平原,地原,三江平原,辽势坦荡,黑土广布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多沼泽低地华北平原北起燕山,南到淮我国最完整的平河,西起太行山,原,由黄河、淮东到渤海河、海河冲积而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到海滨,沿长江分布,呈狭长型成。
第二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 地形类型多样指地形为5 样;分别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2. 山区面积广大指山区占全国面积的2/3 ;山区是山地、丘陵和高原的统称。
其中山地是占1/3 。
注意山地与山区的区分。
3.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特点第一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多雪山;多冰川。
【内蒙古高原】特点是第二大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多草原和荒漠。
【黄土高原】特点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特点地形崎岖。
4.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特点面积最大;我国最大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特点第二大盆地;维度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特点又称紫色盆地。
5.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特点面积最大;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特点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特点有“鱼米之乡”'之称。
6. 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7.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8.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9. 第一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海拔在4000 米以上。
10. 第二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2000 米以上。
11. 第三级阶梯里面的地形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 米以下。
12. 【太行山脉】【巫山】既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行政区域的分界线。
太行山脉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
巫山是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的知识点整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x疆吐鲁番。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3、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情况:3、主要山脉:⑴、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⑵、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⑶、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⑷、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秦山、祁连山。
⑸、弧形山脉:世界是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境)。
4、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⑴、四大高原:①、位置:②、特点: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⑵、四大盆地:①、位置:②、特点: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分布,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许多“绿洲”分布。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南方地区的一个湿润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⑶、三大平原:①、位置:。
②、特点:东北平原——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5、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见中国地理(上册)P27 活动题 1 。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⑴、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等。
⑵、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识记: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秦岭—淮河线)通过的地方,见中国地理(上册)P28 )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⑶、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被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暧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重点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的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的知识重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重点(一)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重点(二)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重点知识点归纳(湘教版)
第一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1、中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山脉的走向:
山脉走向名称
山脉名称
备注
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1)台湾山脉主峰为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2)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六盘山、贺兰山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3、中华五岳山:东岳泰山(山东中部)、西岳华山(陕西东南部)、南岳衡山(湖南中南部)、北岳恒山(山西北部)和中岳嵩山(河南中部)。
4、中国地形分布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5、我国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与河流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河流,有利于河流东流入海,并在阶梯的交界处形成巨大的水能,可利用巨大的发电兴修水利;对于气候,有利于东部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6、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外一盆地)、三大丘陵与三大平原:
高原名称
高原特点
盆地名称
盆地之最
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冰川纵横;“世界屋脊”
准口葛尔盆地
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
内蒙古高原
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柴达木盆地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聚宝盆”
云贵高原
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川盆地
我国人口最多的盆地;“天府之国”;“紫色盆地”吐鲁蕃盆地
我国陆地最低点(-155米);我国最高气温点
丘陵名称
平原名称
辽东丘陵
东北平原
山东丘陵
华北平原
东南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2-2 中国的气候
1、我国的气候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雨热同期。
2、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答: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近50个纬度。
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说,正午太阳高度角偏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少。
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3、为什么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答: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与南方相比,北方虽正午太阳高度角偏低,但白昼却长,所以得到的热量比南方少不了多少。
4、温度带(按活动积温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
5、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干湿地区名称
植被名称
干湿地区名称
植被名称
湿润地区
森林
半湿润地区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草原
干旱地区
荒漠草原与沙漠
6、干湿地区:
7、我国的气候类型:
(1)季风气候:温带、亚热带和热带;(2)温带大陆性气候;(3)高原高山气候。
8、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9、秦岭——淮河线:(见第4-1课表格)
10、我国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11、标注:
(1)“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2)中国“雨极”——台湾省火烧寮
(3)中国“旱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
§2-3 中国的河流
1、流域:指河流或水系的积水区域。
2、外流河: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
3、外流区:外流河分布的区域。
4、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最终流入内流湖或消失于荒漠中的河流。
5、内流区:内流河分布的区域。
6、我国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的内流河是额尔齐斯河。
7、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内流河?答:因为它没有流入海洋。
8、京杭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水系。
项目
内容
名称
塔里木河
全长
2176米
之最
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水
北部天山和南部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备注
是新疆人民的“母亲河”
9、塔里木河:
10、我国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
和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省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泊相对集中的地区。
11、我国六大湖(五淡一咸):
淡水湖
(按面积排序)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和洪泽湖咸水湖
青海湖
项目
内容
名称
鄱阳湖
之最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位置
江西省北部
鸟类
200多种
备注
是世界上著名的鸟类自然保护区
12、鄱阳湖:
13、为什么洞庭湖的面积比以前小很多?
答:围湖修路;生态平衡被破坏,污染严重,大量泥沙
流入湖里,使湖水面积减小。
项目
内容
名称
长江
江
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
流经省区
青海、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注入东海
全长
6300千米(中国第一长,世界第三长)
流经地形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游分界点
湖北省宜昌、江西省湖口
水能
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货运量
占全国的60%
干、支流通航里程
7万余千米
最长的支流
汉江
流经最大的湖泊
鄱阳湖
最大的内河港口
南京港
年径流量
全国的三分之一,最大
流域面积
180余万平方千米,最大
14、长江:
15、黄河:
项目
内容
名称
黄河
江
巴颜喀拉山的卡日曲
流经省区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全长
5464千米(全国第二长)
流经地形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三游分界点
内蒙古自治区河口、河南省旧孟津
流域面积
75.24万平方千米
重要支流
汾河、渭河、湟水
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中游黄土高原遇暴风水土流失;下游水流缓慢
治理
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凌汛(概念)
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