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国际关系史精品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2.00 KB
- 文档页数:29
中国-东盟关系10+1中国与东盟自1991年开始对话进程关系,双方经历了消除疑虑、对话伙伴、睦邻互信、战略伙伴等发展阶段。
经过15年来的共同努力,双方政治互信明显增强,经贸合作成效显著,其他领域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
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我周边外交的一大亮点,也是东盟与所有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成果的一组关系。
政治上,中国于2003年作为域外大国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双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对话合作机制,主要包括领导人会议、9个部长级会议机制和5个工作层对话合作机制。
2002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就和平解决争议、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开展南海合作达成共识。
面对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国与东盟真诚合作、共同应对。
双方召开了非典型性肺炎特别峰会和防治禽流感特别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合作措施。
我为遭受地震海啸袭击的东盟国家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经济上,我现为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为我第五大贸易伙伴。
双方贸易额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贸易额达130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1%,我贸易逆差约200亿美元。
双方于2002年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于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目前,自贸区建设进展顺利,7000余种商品自2005年7月开始全面减税。
双方相互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6年7月,东盟对华实际投资额已达到399.5亿美元。
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已成为我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平台。
领域合作方面,双方确定了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等十大重点合作领域。
在执法、青年交流、非传统安全等20多个领域也开展了广泛合作。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农业、信息通信、非传统安全领域、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交通、文化6个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专题十一: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国际组织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国际关系是国际利益在某一时期的汇合。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分三种类型:①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②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国家侵略与反侵略、称霸与反称霸的矛盾与斗争;③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复习本专题应注意:促使国际格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
一、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1、17世纪-19世纪早期特征:西欧国家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主要矛盾:从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结果:英国打败荷兰、法国,成为殖民国家2、19世纪晚期-一战特征: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主要矛盾: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结果:一战摧跨了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美国和日本崛起,诞生了苏联社会主义家3、一战后-二战特征: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并逐步瓦解。
主要矛盾:从英美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到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此时期还增加了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结果:经过二战,法西斯国家被消灭,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4、二战后:特征:从冷战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主要矛盾:美苏矛盾、南北矛盾。
结果: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兴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两次世界大战A原因:一战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②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③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
(导火线)二战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经济危机的影响;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④英法美的纵容侵略。
B经过一战: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2、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国的英法俄意美中和塞尔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