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开区简介新
- 格式:ppt
- 大小:79.34 MB
- 文档页数:40
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简介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是市政府1997年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市级现代农业开发园区。
2000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农业科学园区。
2001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21个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也是科技部批准的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工程示区。
2009年1月9日被建设创新型研究中心命名为全国30家“建设创新型科技示园区”之一。
2010年1月科技部正式批准为渝北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比位居全国38个园区第八名。
2013年被科技部评为优良园区,并列入“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基地”之一,承载着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探索城乡统筹的重任。
根据科技部对核心区、示区和辐射区“三区”的规划,核心区(包括核心A区和核心C区)规划面积为3889公顷;示区位于渝北区;辐射区位于渝北区外市。
核心区主要承担农业科技项目的引进、孵化和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市场建设;示区主要承担“熟化”科研成果的示、技术培训及规模化推广;辐射区主要承担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和生产加工。
园区强化“三区”联动,统筹规划“三区”建设,强推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农产品的增值空间和商品转化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核心A区位于主城,地处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腹心地带,面积1143公顷。
距江北国际机场4公里,离长江寸滩深水港码头6公里,临近龙头寺铁路枢纽站,210国道、市中环快速干道纵贯园区境。
2011年6月,《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盘河、果塘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通过市政府审批,规划用地面积726.57公顷,按照城市功能布局,定位为两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渝北区“一线两圈三片”布局的重要节点,将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总部金融、文化创意、高端商业商务等第三产业,形成以食品城大道为南北轴,布局商务办公、商贸服务为主,兼有居住、滨水公园、文化娱乐、医院、学校配套的城市新中心。
核心C区位于渝北区兴隆镇境,2009年8月市政府批准建设,总规划面积2746公顷。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一、前经开区的基本情况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用地面积9.6km2。
2001年开始形成一区两园格局,南区5.0 km2,北区4.6 km2,并在北部新区设置了83.7km2的拓展区。
十多年来,经开区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摩托车、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绿色食品、服装等六大产业,到2009年,入驻企业超过200家,其中外资企业近40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近30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2亿元,同比增长14.5%。
综合实力处于西部领先、全国中等水平,2009年在西部13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总量排第2、增速排第11(西安经开区经济总量最高,达到364.5亿元,乌鲁木齐经开区增速最快,达到78%),在全国纳入统计的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总量排第22、增速排第31。
南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7家,主要集中于汽车摩托车、门业、食品等传统产业,2009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6.2亿元。
二、经开区新一轮发展的工作情况今年8月,市政府将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移交南岸区,将经开区委托南岸区管理,使重庆主城北有两江新区、东南有经开区、西有高新区,形成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经开区和高新区为辅翼,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三足鼎立、并驾齐驱、竞相发展之势,推动重庆主城跨越式发展。
近几个月以来,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集思广益,认真谋划经开区新一轮发展的思路,我们认为,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实现经开区的快速发展,必须进行置换和拓展。
按照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同意经济技术开发区置换并拓展到茶园组团地区(含广阳岛),可建设用地拓展面积为5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为主的产业用地比例不低于50%;综合配套用地25%;基础设施及公建用地25%。
不受现版规划的限制。
”要求,初步在大茶园地区选择了可建设用地面积为50km2的区域,拟作为新区进行置换和拓展开发。
重庆市20XX年建筑管理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三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努力提高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重庆市经开区建设局“蓝天行动”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重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防治主城尘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历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作为负责经开区施工扬尘防治管理的建设局,我们始终认真学习和贯彻市政府、市建委有关“蓝天行动”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狠抓工作落实,致力于为经开区上档提速、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现将我区施工扬尘防治管理工作情况向大家汇报。
一、经开区开发建设基本情况经开区分南部园区和北部园区(北部新区经开园),分别地处南岸区南坪地区和北部新区鸳鸯街道、翠云街道和礼嘉镇,规划总面积93.3平方公里。
截止20XX年11月已累计引进22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兴办外资企业44家,投资总额达34.71亿美元,有2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园区,全区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3个,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几年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
随着经开区发展速度的加快,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项目数量也成倍增长,20XX年实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项目420个(其中:房建工程364个,市政工程56个),涉及建安造价79亿元,涉及建筑面积607万平方米,整体规模是20XX 年的1.2倍,20XX年的3.5倍。
二、施工扬尘控制的主要工作由于经开区的区域特点和所处的发展时期,我局的工作存在跨区域管理、新开工项目多、规模大、工期短、任务重等不利因素,但也具有建管、质监、安监、招投标管理合署办公,对参建单位管理力度大的有利条件,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共优势齐步”。
近年来我们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紧紧围绕经开区“上档提速、加快发展、实现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目标努力工作,在开展施工扬尘防治,落实五项强制性规定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归结如下:(一)建立工作方案,搭建良好宣广平台20XX年5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控制主城区尘污染的通知》(渝府令第152号)颁布实行,拉开了全市“蓝天行动”的序幕,我站随即展开行动,认真学习和贯彻市府152号令,以及20XX年颁布的《重庆市主城尘污染防治办法》(渝府令第188号)、《重庆市主城区“蓝天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蓝天行动”具体实施方案》用以指导具体工作,同时集思广益、协调各方,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了施工单位对扬尘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了积极性。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区、两江半岛中心地带,与重庆北部新区、经开区三足鼎立,是重庆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基地。
重庆高新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
2010年6月,两江新区挂牌成立,高新区管委会重新组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正厅级派出机构委托九龙坡区管理,开发建设面积保持70平方公里不变,范围调整为东部石桥铺、二郎片区20平方公里和西部金凤、含谷、白市驿组团50平方公里。
新组建的高新区管委会机构精简高效,以“6+8”行政机构设置模式,下设管委会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建设管理局、投资促进局、财务局5个内设机构和土地储备中心1个事业单位,协调管理高新区公安分局、国土房管分局、规划分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公安消防支队8个市级部门派驻机构,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
产业基础。
拥有重庆最大数码产品市场,构建起从研发、制造到销售、服务的电子信息完整产业链;前沿生物科技、赛诺生物药业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和格力空调、梅安森科技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蓬勃发展。
截止目前,区内落户各类企业1.6万家,预计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600亿元,营业总收入达820亿元。
科研实力。
现有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重点科研院所7家,建成留学生创业园、二郎高科孵化园等一批科技孵化平台,为促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强力支撑。
配套体系。
坐拥彩云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和重庆奥体中心,协信·天骄城、美因河谷等一批高端房产舒适宜居,中新城上城、居然之家等大型商贸企业建成开业,拥有IT、机电、汽配等各类专业市场24家,四星级以上酒店5家。
功能定位。
经过近20年的发展,高新区已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体系、丰富的科技资源。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重化工园区)是国务院2010年11月11日批准升级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的长寿区,规划发展面积78平方公里,是重庆市规模最大的以工业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重庆发展重化工产业的核心区域,是西南地区资源加工业的重要平台,是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以国际先进的五个“一体化”理念为指导,即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物流配送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重发展化工、钢铁两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建设国内一流的工业体系。
努力打造世界级天然气化工基地、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国家级船舶钢材供应基地、国家级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辐射和带动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共同发展。
启动建设八年来,累计开发面积34平方公里,完成融资60.7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其中基础公辅设施投资87亿元,产业项目投资693亿元。
累计引进企业208户,协议引资1785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6户,跨国公司28户,上市公司34户。
已建成集中统一的供水及污水处理、供热、天然气配气、变电站、物流配套和安全环保风险防范体系等公用设施。
长寿经开区突显重化工产业特色,围绕发展化工、钢铁、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建设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园、钢铁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煤化工产业园等四个特色产业组团。
2011年,经开区将实现工业产值630亿元,工业增加值175亿元,税收12亿元,利润16亿元,用工3.8万人目标。
“十二五”末,开发面积达50平方公里,形成产能3000亿元,实现产值2000亿元,税收120 亿元,合同引资超过3000亿元,累计投资2500亿元;到2020年,全面打造完成78平方公里区域的产业集群,形成年产值5000亿元的发展规模,建成世界级天然气化工生产和研发基地、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最大的船用钢生产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安全环保型示范园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开放示范效应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重庆重化工基地。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印发万盛经开区城市更新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公布日期】2023.03.06•【字号】万盛经开发〔2023〕4号•【施行日期】2023.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印发万盛经开区城市更新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区属国有重点企业,驻经开区有关单位:现将《万盛经开区城市更新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2023年3月6日万盛经开区城市更新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部署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相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崭新的思路、更加宽广的视野,加快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结合万盛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和“六个必须坚持”,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积极贯彻“六个显著提升”和“十九个着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一尊重五统筹”,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推进万盛城市空间优化、功能重构、形象再造、品质提升,释放城市“精、美、特”城市内涵,建设经济业态领先、城乡环境优美、居民安居乐业的产城景融合新城,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市。
重庆市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两江新区的发展与关联一、重庆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两江新区简介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成为全国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之一。
其管辖面积73平方公里,包括石桥铺高科技开发园、二郎科技新城和北部新区高新园。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最早成立时分为南部园区和北部园区,分别地处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地区和北部新区经开园(见图1)。
(图1)北部新区于2001年4月25日经重庆市市委市政府批准挂牌成立。
最初规划面积136.6平方公里,分为经开园和高新园两个园区,分别全面委托经开区和高新区实施开发建设。
从此,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实行了“一面红旗、两架推土机”以及一区多园的开发模式。
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成立,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二、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两江新区之间的关系重庆两江新区的高速发展,得力于重庆市委、市府的远见卓识和驾驭重庆社会经济的政治智慧。
那么,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两江新区之间的关系呢?对外地投资者、打工者与商人,甚至对重庆本地人来说,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2007年,北部新区其年生产总值增长了13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成立之初提出的“10年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任务,而高新区和经开区在北部新区带领下,综合实力也得到提升。
由于三个区都各自有一套领导机构,而这样的体制在发展中遇到了障碍。
为了发展的需要,2007年底,高新区与经开区(含出口加工区)一起合并到北部新区,完成“三区合一”管理体制。
两江新区成立之初,拟将经开区和高新区都包括在其布局里,但为了不让其优惠政策被两江新区全部覆盖,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北部新区与高新区、经开区分设,经开区南区和高新区分别移交南岸区、九龙坡区管理,开发区完成新一轮布局,合理分布后,有利于区域间竞相发展,最终推动主城核心板块的共同崛起。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教育工作情况简介作者:来源:《地理教育》2012年第12期一、万盛经开区及其教育基本概况1.经开区基本情况201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万盛区、綦江县,设立綦江区,同时设立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2年4月20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万盛经开区管理体制调整为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明确管辖范围为原万盛区的“2街2镇”。
6月2日,市里再次决定调整万盛经开区管辖范围,将原万盛区10个镇街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幅员面积恢复到原万盛区的566千米2,人口达到27万。
根据市里下达的机构编制计划,万盛经开区共设立26个内设机构、3个派出机构、3个直属事业单位、9个人民团体机构,并按规定设立了纪工委。
现有在职干部4 886人,离退休干部2 816人,分别占原万盛区的94.7%和97.7%。
7月12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万盛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会议的纪要》(2012-117),明确赋予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履行区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职能,并按“38+1”区县模式对待,成为全市惟一享有区级党委、政府职能权限的经开区。
体制调整以后,万盛经开区体制与其它经开区相比,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一是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
不再由綦江区委、政府代管,一切事项都直接向市委、市政府直接报告请示。
二是实行“经开区+行政区”的体制模式。
万盛现在既是经开区,又是一个准行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明确指示,万盛党工委、管委会履行区县一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职权,万盛经开区的内设机构承担和负责区县一级相应部门的职能职权,也就是说,万盛现在这一体制,仍然是一个行政区,同时又兼具经开区体制优势。
三是管理范围与原万盛区的范围一样,地域、人口、经济板块、消费结构、生产力以及行政架构和原万盛区一样。
四是万盛经开区与原万盛区相比又有两方面不同。
一是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反腐五大机构按经开区体制不再设立,由綦江区相应工作机构在万盛设立工作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总体规划
公示公告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总体规划》由我区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编制。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将规划成果主要内容予以公示,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公示内容:详见附表及附图
公示地点:万盛经开区规划局一楼大厅
公示网站:万盛经开网、万盛经开区规划局网站
公示期限:2016年11月21日至2016年12月20日
意见反馈方式:1.若您对万盛经开区城乡总规有相关修改意见,应在意见反馈期限届满前向万盛经开区规划局提交书面意见,同时提供身份证明材料、联系方式。
书面意见可当面提交也可通过邮寄方式提交。
以邮寄方式提交的,请在信封正面注明“公示反馈意见”字样,提交时间以收到邮件的时间为准。
2.可通过电话方式发表意见,联系人:甄玉君;联系电话:48274767;邮寄地址:万盛经开区勤俭路23号302室
附表:
附图:
城镇体系布局图
城乡交通规划图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划图。
重庆前十大工业园九龙工业园区、茶园工业园区、空港工业园区、晏家工业园区、建桥工业园区、江津工业园区、璧山工业园区、花溪工业园区、同兴工业园区、西彭工业园区。
九龙工业园区:重庆九龙针织工业园简介:百可工业园区交通便捷,位于九龙坡区陶家镇,地处中梁山末段, ...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中西部陶家镇内,地处中梁山末段九龙坡高新开发区:市政府批准的有九龙园区A区、B区、C区,到九龙园区A区在杨家坪。
九龙园区总体规划32.65平方公里。
A区4.21平方公里二三产业并举的科技新城区,以工贸业为主体,包括行政司法区、金融业、生态旅游公园的中心区。
B区在华岩。
9.08平方公里汽摩工业园、现代印制园、新材料工业园。
将建成一个富有山城特色的依山就势的居住区和技术密集的都市新型工业园区。
C区在巴福。
C区:19.39平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及都市新型工业产业群。
重点发展重型汽车、摩托车及配套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
目前园区形成六大主导产业:一是汽车(重型汽车)制造产业群,徐工、柳工、庆铃、北奔、建设车用空调为代表。
二是摩托车制造产业群,建设雅马哈、恒胜、隆鑫为代表。
三是机电产业群,以ABB、隆鑫热动力基地、赛力盟电机、唯远机电为代表。
四是精密机械产业群,以椿中岛钢球、五粮液什普什、智能水表、大顺电器为代表。
五是印刷包装产业群,以新华印刷厂、九洲印务、《重庆时报》印务基地、蟠龙印务为代表。
六是石材及钢材加工产业群,以绿云石都、恒冠钢材、恒胜钢材、新世界建材、金科机电为代表。
重庆茶园工业园:茶园新区位于重庆市南大门,是重庆市规划的离主城区最近的外围中心组团之一,是重庆市新世纪重点发展的综合新城区。
茶园新区处于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及渝湛高速公路辐射范围经济圈等多层经济圈叠交的中央。
在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中,茶园新区在重庆市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开发建设前景对新重庆的发展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